十五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 现象严重,是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 季有频繁的沙尘暴袭击,面对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暴雨、 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如黄豆,大如 鸡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有的地方, 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 气温很低,最冷可达零下20多度。青海 高原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冻土, 可见这里的环境多恶劣。在这样的环境 下,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 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 不可思议的奇迹。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 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 就了一片绿阴。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遇到生活 的挫折和命运的不公生活和命运 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 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 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 奇迹。
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执教者:郭凤华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 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 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开篇点题,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引起 读者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两合抱粗 浓密
铁锭光泽
苍郁
百十余平方米
粗实坚硬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 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巍巍然:说明柳树高达粗壮和高原的苍茫。 撑 立:手掌用力撑,让人感受到柳树的顽强。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 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 海高原上。
哦 得“ ”了一声。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壮 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 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 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 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 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 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 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虐
虐杀 虐待 肆虐
韧
韦:熟牛皮 刃:刀口
韧性 韧劲 坚韧
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 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2.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 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 青海高原上。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
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
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 海高原上。
我会学
默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体现 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的句子,用 “ ”画下来,并把读通顺了。
生存环境之恶劣
诗韵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连绵的
铁铸一样的青山 赭红色
起伏的原地 看不到
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 简洁而开阔 也异常的苍茫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 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 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 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 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 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
六年级语文第11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六年级语文第11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这是一株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的“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惟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种树。
没有树林的原野尤其显得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渺茫和苍凉。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怎么就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我便抑止不住猜测和想像: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
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像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相差何其远!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更没有攀比没有嫉妒河边同族同类的鸡肠小肚,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5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解释望而生畏:(害怕)看见就害怕。
广袤无垠:(广阔、宽广)(边际)非常宽广,没有边际。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深邃:深远。
凝4:停止流动;不灵活。
目力所及:(视力)(达到)眼睛所能看到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婀娜多姿:(轻盈柔美)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
风情万种:(人的仪表举止。
)多指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面貌,百看不厌。
艰苦卓绝:(绝:极、最)(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
)极为艰难困苦,文中指柳树为了生存进行了超越寻常的努力与抗争。
名贯.古今:(穿,贯通)敬畏.:(佩服)不可思议.:(议论、评说)二、填词1、用文中词填空(极其平常)的柳树(神奇)的柳树(婀娜多姿)的柳树(风情万种)的柳树(望而生畏)的柳树(超乎想象)的毅力(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持久)的干旱(艰苦卓绝)的努力(广袤无垠)的原野(浓密)的树叶(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漫天飞扬)的柳絮(不可思议)的奇迹2、深邃的(蓝天、目光、哲理)三、边塞诗词。
王之涣《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黄河远上白云间,渭城朝雨浥轻尘,一片孤城万仞山。
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劝君更尽一杯酒,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理解句子含义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望而生畏?)答:“神奇”是因为这是挺立在青海高原上的唯一一株柳树,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我望而生畏是因为这株柳树有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答:这句话不仅在写柳树,而且在写人。
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就会创造奇迹。
五、问题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答:写家乡灞河边的柳起到了衬托,对比的作用,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一读柳树,复习导入,再感形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高原上的这株柳,它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3、在青海高原就是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谁愿意通过朗读带大家再来欣赏一番。
二、二读柳树,结合生长环境,感受神奇。
1、同学们,因为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所以在文章开头这么说(出示,引读)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读着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平常神奇?〈板书〉望而生畏?)2、在平原极其平常的柳,为什么在青海高原上却变得如此神奇?这株神奇到令望而生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高原,走近这株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3、交流:(出示3、4)同学们,读着这两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学生交流(板书:唯一)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同学们,你们看(配乐)青海高原的一组图片。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板书:荒凉贫瘠)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青海高原的荒凉贫瘠呢?请你用笔把它划出来。
学生交流,还有哪些词句也能感受到它的荒凉,贫瘠呢?学生交流,你也能读出那样的感觉吗?5、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居然生长着这样一株柳。
我们不禁要问三、三读柳树,走进生长历程,体会顽强。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铸造虐杀摧毁
卓绝
抱怨
吟诵
韧劲浓密
二、望而生畏寸草不生
欢天喜地不可思议名贯古今天翻地覆目力所及婀娜多姿天昏地暗四、平常伫立冒
严酷
2、唯一不能去掉,因为从唯一可以看出这是这是我在高原所见到的仅有的一棵柳树。
从中我看出,联想出高原的柳树稀少
3、从这句话中,我可以体会到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精神,那就是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该抱怨命运,屈服于环境,而应该顽强不屈。
在一线希望之中寻求生机,成就一片绿阴。
从这句话中,我还可以感受到这株柳树不屈服与命运,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六、1、我更愿意相信第二个因为在高原上生根发芽是一种奇迹
2、不可思议的奇迹指:这株柳树竟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因
为
它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于与困难做抗争的精神!
3这株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1、开花,开花,热烈而又坦然地开花!
2、五年扎根,六年吐蕊,四色花瓣,两天花期。
依米花在困苦磨难
过后,依旧顽强的把美丽舞蹈给命运,把绚丽绽放给世界。
3、把自己抛向庸庸碌碌的一面,绿上一段时间,然后枯去。
有的人
却
像依米花一样,尽管卑微但在命运无常的风云里,做着不懈的抗争,
然后开出自己的花朵。
15《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解读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大堡子小学徐春曹课文解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
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
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
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在青海高原的一角,有一株独特的柳树。
这棵柳树生长在
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冷高山上,孤零零地矗立着。
柳树的枝条修长柔韧,披着一层细软的羽毛状叶子。
在荒
凉的高原上,这棵柳树犹如一位高傲的王子,孤寂地守护
着这片寒冷的土地。
柳树的根系是它生命的根基,深深地植入在土地之中。
它
们吸收着稀薄的氧气和冰雪融化的水分,咬牙坚持着在这
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
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柳树抽出了嫩绿的芽,如同一串串翠
绿的珠子。
它们像婴儿的手指一样柔嫩,轻轻地摆动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嫩绿的芽蜕变成了一片翠绿的叶子,形成了浓密的枝条。
夏天,柳树的叶子随风舞动,把阳光携带的温暖洒落在大
地上。
在漫天的蓝天下,柳树的优美姿态和清脆声音,给
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
秋天,柳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如同一片片宝贵的黄金。
在秋风的吹拂下,它们像秋天的独奏,唤起人们对美好时
光的思念。
冬天,柳树变得凄凉苍白。
寒冷的南风掠过,将柳树吹得
摇摆不定,却不能摧毁它的坚韧和生命力。
岁月的流转并
没有使它屈服,反而更加坚强。
这株柳树,用它的生命诠释着青海高原的坚强与美丽。
它
在寒冷的高山中,承受着苦难和挑战,却依然茁壮生长。
它是大地上的勇士,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导读:这是一株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的“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惟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种树。
没有树林的原野尤其显得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渺茫和苍凉。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怎么就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我便抑止不住猜测和想像: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部嫩抉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就造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千年奇迹万年奇迹,无法猜度它是否属于一粒超级种子?我依然沉浸在想像的情感世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殛,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凝经受过一次摧毁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顽强一种侥幸,还是有神助佛佑?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铁铸一样的青山
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 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 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 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 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 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 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神奇
总结: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青 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 树来赞美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 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 种下这株柳树。
思考:
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作者为什么又用大量的笔墨写 到家乡灞河的柳呢?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以突出青 海高原这株柳的顽强生命力。
陈 忠 实
咏 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叶 子 枝 细 条 匀 柔 软
美
我会认
zhù nüè cuī sòng zhuó rèn
铸 虐 摧 诵 卓 韧
坚韧
suì
zhì
深邃
摧毁 韧劲
青海高原位于青海省,“世界 屋脊”东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 缺氧现象严重,长年是冻土,是 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季有频 繁的沙尘暴袭击,届时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 暴雨、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 如黄豆,大如鸡蛋,打在身上非 常疼痛。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思考:
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 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神奇”是因为: 这株柳树 撑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 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 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 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 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 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
高原上,有一株孤零零的柳树。
它生长在青青的草地中,犹如大地上的一抹翠绿。
这株柳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它像一个坚强的战士一样守护着青海高原。
纵观四季,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天,它都傲然屹立不倒。
在漫长的冬季,树枝披上了洁白的雪衣,宛如一位穿着银装的美人,给整个高原增添了一抹宁静的景色。
而在炎炎夏日,它的翠绿色给人带来一丝清凉,宛如一把大伞,为来往的行人提供了短暂的遮荫。
柳树的树干笔直挺拔,树冠茂盛,像一位英勇的将军。
它的枝条柔软而韧性十足,即使经历了风吹雨打,也从未低下过头颅。
春天来临时,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它们像婴儿的小手一样柔软、滑嫩。
随着春风的吹拂,枝头上的嫩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和大地对话。
每一片嫩叶都承载着生命的力量,为整个高原注入了一份生机。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中,柳树的形象深深吸引着人们。
它不仅是青海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青海人民的精神象征。
柳树教会我们坚守、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青海高原一株柳,它如一首永恒的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它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让我们向这株高原上的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向青海高原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它是高原上的奇观,是大地上的明珠。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株柳树的美丽与坚韧,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让这样的美景永驻。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你见过柳树吗? 2.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 的?
3.你知道哪些描写柳树的 诗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海高原 一株柳
青海高原位于青海省,“世界 屋脊”东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 缺氧现象严重,长年是冻土,是 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季有频 繁的沙尘暴袭击,届时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 暴雨、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 如黄豆,大如鸡蛋,打在身上非 常疼痛。
读读下面的词语
生词: 望而生畏 青石嶙峋 锻铸 名贯古今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 害怕。 青石嶙峋:石头峻峭重叠。 锻铸:锻造和浇铸。 名贯古今:从古到今都很有名。
这是一株柳,一株 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 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 柳树,神奇到令我望 而生畏的柳树,它伫 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是一株柳,一株 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 的柳树。
句中“神奇”是因为: 这 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 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 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 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 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 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 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 深深的敬意。
在高寒干旱的青海高原,别的柳树都 无法存活下来,只有这株柳顽强地活了下 来,并且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长得那样 高大粗壮,枝干那么坚实,叶子绿得苍郁 深沉,非同凡响。 作者望着这株柳,想着它生存的艰难 经历和命运对它的不公,被它强大的生命 力和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宝剑锋从磨砺出,
15.青藏高原一株柳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的?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苏教版十一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这株柳树大约 有两合抱粗,浓密 的树叶覆盖出百十 余平方米的树阴。
外
形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 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 而坚硬。
外
形
叶子如此之绿, 绿的苍郁,绿的深沉,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 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 铸。
外 形
它巍巍然撑立 在高原之上,给人 以生命伟力的强大 感召。
外 形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广袤无垠 盖 青草覆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 学过哪些关于柳树的古诗?
咏 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你们对柳树又有哪些了解 呢?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耐寒,耐旱,喜温暖至高温,日照要充足。
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 科名:杨柳科 原产地:中国大陆南方 有无毒性:有(微毒)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
峰
神奇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 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 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 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 迹。
神奇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 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 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 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 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 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 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 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 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 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神奇 赞叹 启示 外形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 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从“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 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 一读第五自然段。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位于青海省,“世界 屋脊”东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 缺氧现象严重,长年是冻土,是 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季有频 繁的沙尘暴袭击,届时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 暴雨、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 如黄豆,大如鸡蛋,打在身上非 常疼痛。
tiě zhù yìzhì nüè shā cuī huǐ 铁 铸 抑 制 虐 杀 摧 毁
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 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 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 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 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另一种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 柳树吗? 2.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人?
霍金、海伦凯勒、夏洛蒂、张海迪
当这株柳在高原的风雪雷电中苦苦撑立的时 候,它的同类平原的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在 干什么呢?能用课文的词句来概括说说灞 河柳的特点吗?
极易生长,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灞河柳
• 陈忠实的家乡在西安灞河,据史料记载:灞河 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每到春天,柳丝 婆娑,柳絮飞扬是一大奇观。唐朝时设有驿站, 人们多来此迎送宾客,折柳相赠,意义话别, 久而久之,灞河折柳赠别成了特有的习俗。无 数的文人把柳写入诗中。可作者为什么要花这 么多的笔墨来写灞河柳呢?
•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铺天盖地的电击雷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虐杀生灵 的高原风雪
坚硬 苍郁 深沉死回生 没有抱怨 没有畏 怯 顽强 毅力 韧劲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
“望而生畏”:畏:①畏惧; ②佩服。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 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 的树荫。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 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 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 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 撑立 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 强大的感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
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
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揣摩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其“逆境成才”的精神毅力,并适当拓展向类似的人物形象,以进一步体会其品质的可贵。
教学思路:初读课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词串引读理清脉络;悟读课文:悟读课文深入感受,抓关键词悟读精神。
教学准备:PPT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读通至读熟课文。
2.批注阅读,写写感想、质疑问难。
流程预设:一、简介几种典型树木分布区域导入1.椰子树针叶林柳树2.《咏柳》等诗歌、文中描写平原水边柳树的文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诗经·采微》)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柳枝》)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有人说“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柳”,似有道理。
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这平原水边的柳树的呢?3.柳树名片:中文学名:柳树拉丁学名:Willow别称:杨柳、垂杨柳、垂柳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杨柳目,金虎尾目Malpighiales科:杨柳科Salicaceae分布区域:中国大陆南方,亚热带区域4.虽说柳树还有耐寒耐旱的特性,但毕竟只是料峭的春寒而已,再冷它是吃不消的。
然而,在祖国的北方,在青海高原上,在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的黄河上,有一座李家峡水电站,在这家水电站总部的门口可以看到一株柳树。
要知道这青海高原属高山高原气候带,高寒缺氧,对于柳树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这株柳树是如何“逆境成才”的呢?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词串引读理清脉络1.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疑问,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读一读。
相机正音析形。
2.词串引读,理清脉络:1列:广袤无垠青草覆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蓝天深邃云团凝滞2列:两合抱粗百十平米铁锭色泽粗实坚硬苍郁深沉巍然撑立3列:持久干旱严酷寒冷虐杀生灵高原风雪铺天盖地雷轰电击4列:随意抛散有幸萌发保存生命重新抽条起死回生九死一生(生长环境、柳树外形、气候条件、柳树生存)课文就讲了两大部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样子以及生长在怎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青海高原一株柳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三、生字词巩固四、悟读课文深入感受,抓关键词悟读精神1.抓柳树形象,挖关键词语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再读这段话,这是一段文字,更是一棵树,一个了不起的神奇的生命,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哪个词语让你形象地感觉到这株柳树在与恶劣的环境在与它所遭遇的逆境相抗争?“撑立”)2.扣关键词语,悟精神实质这株柳树撑立在怎样的环境之中?①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的“哦”了一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重点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②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铁铸:生铁铸就一般的坚硬冰冷。
原地:原地本义指本来的地方如原地踏步,在这里指没有任何树木甚至植物覆盖的地面。
简笔画辅助理解“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
)过渡:这是一棵孤独的树,这是一棵神奇到令人敬畏的树。
这棵树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③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以读代讲。
联想霍金、恩科西……)④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PPT分行布局这段话。
以读代讲。
)过渡:作者用想象再现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如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顽强的抗争,是如何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之上的。
同时,他还用对比来突出这株柳树的不同寻常。
作者用什么来作对比的?⑤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
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以读代讲。
)⑥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以读代讲。
)过渡:虽然如此,但是,青海高原一株柳没有抱怨命运--(生接读第末段。
)⑦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命运给予这株柳树的是什么?这株柳树遭遇到的危险和艰难有哪些?又是如何顽强抗争的?回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
)小结:再次通读了全文,我们能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吗:青海高原一株柳,它____________地撑立在_____________的青海高原上,______________的精神也伫立在我们心间。
五、课外拓展作者陈忠实写《青海高原一株柳》,仅仅就是为了写这株柳树吗?简介陈忠实:陈忠实,被称为“文坛老农”,历经沧桑、满脸沟壑的陈忠实朴实得就像一株高粱,的的确确是一位农家子。
他家祖辈是读书人,到父辈家道中落,连供两个孩子上学的能力都没有,于是他哥哥考上了中师,他休学一年,于是陈忠实一生与大学无缘。
对于好学的陈忠实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好在他没有就此丢开书本,反而加倍的努力,就像风将一粒柳絮卷上了高原,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陈忠实硬是开疆辟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他撰写的小说《白鹿原》于1997年荣获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堪称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
还还创作了大量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
正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品格意志支撑着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时候,你想对作家陈忠实和他笔下的这株柳树说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