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合集下载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探月车完成了多项月球探测,但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据此完成1~2题。

1.在“嫦娥三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

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三号”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总星系北京时间2018年9月15日,“卡西尼”号航天器结束了长达13年的土星探测使命,以主动坠毁的方式坠入土星大气层。

下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卡西尼”探测器主要探测的行星是 ( )A.甲 B.丙C.己 D.庚4.对“卡西尼”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易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C.地球自转 D.昼夜交替美国前太空人卢杰指出,足以毁灭城市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早前预期的还要高。

据此完成5~6题。

5.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来自于(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6.小行星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最大的区别是( )A.公转方向不同B.质量和体积不同C.公转周期不同D.组成物质不同''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

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读表,完成7~8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a)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 1.00 1.00 5.52 1.023小时56分有火星0.11 0.15 3.96 1.924小时37分有7.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8.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

教科版物理选修3-2: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物理选修3-2: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 .电流的磁效应就是电磁感应现象C .法拉第能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因为他坚信各种自然现象是相互关联的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C.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研究发现的,A 错.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是“电生磁”,电磁感应现象是“磁生电”,是两种不同的物理现象,B 错.法拉第在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信念支持下,研究了电与磁的相互关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对.故选C.2.关于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以及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 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Φ=0时,电动势E =0B.ΔΦΔt=0时,电动势E 可能不等于0 C .ΔΦ很大,电动势E 可能很小 D.ΔΦΔt很大,ΔΦ一定很大 解析:选C.根据E =ΔΦΔt ,所以Φ=0时,ΔΦΔt 不一定为0,A 项不正确;ΔΦΔt =0,E 一定为0,B 项错误;而ΔΦ很大,如果Δt 很长,E 可能很小,C 项正确;ΔΦΔt 很大但ΔΦ不一定大,D 项错误.3.如图所示,一个U 形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其上放有一个金属导体棒ab ,有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斜向上穿过轨道平面,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在下列各过程中,一定能在轨道回路里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ab 向右运动,同时使θ减小B .使磁感应强度B 减小,θ角同时也减小C .ab 向左运动,同时增大磁感应强度BD .ab 向右运动,同时增大磁感应强度B 和θ角(0°<θ<90°)解析:选A.设此时回路面积为S ,据题意,磁通量Φ=BS cos θ,对A ,S 增大,θ减小,cos θ增大,则Φ增大,A 正确.对B ,B 减小,θ减小,cos θ增大,Φ可能不变,B 错.对C ,S 减小,B 增大,Φ可能不变,C 错.对D ,S 增大,B 增大,θ增大,cos θ减小,Φ可能不变,D 错.故只有A 正确.4.一个面积S =4×10-2 m 2、匝数n =100匝的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开始的2 s 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0.08 Wb/sB .在开始的2 s 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等于零C .在开始的2 s 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于-0.08 VD .在第3 s 末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零 解析:选A.由E =n ΔΦΔt =n ΔBΔt ·S 得:在开始2 s 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100×-42×4×10-2 V =-8 V 磁通量变化率:ΔΦΔt=-0.08 Wb/s第3 s 末虽然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变化率为0.08 Wb/s ,所以选A.5.如图所示是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线圈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等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D.根据楞次定律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对C 选项,当磁铁向上运动时:①闭合线圈原磁场的方向——向上;②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减少;③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上;④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故C 项错.同理分析可知A 、B 错,D 正确.6.如图所示,一根长导线弯成“n ”形,通以直流电I ,正中间用不计长度的一段绝缘线悬挂一金属环C ,环与导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电流I 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环C 中无感应电流产生B .金属环C 中有沿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 C .悬挂金属环C 的竖直线拉力变大D .金属环C 仍能保持静止状态解析:选BCD.电流I 增大的过程中,穿过金属环C 的磁通量增大,环中出现逆时针的感应电流,故A 错,B 正确;可以将环等效成一个正方形线框,利用“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得出环将受到向下的斥力且无转动,所以悬挂金属环C 的竖直拉力变大,环仍能保持静止状态,C 、D 正确.7.如图,EOF 和E ′O ′F ′为空间一匀强磁场的边界,其中EO ∥E ′O ′,FO ∥F ′O ′,且EO ⊥OF ;OO ′为∠EOF 的角平分线,OO ′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O ′O 方向匀速通过磁场,t =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B.本题中四个选项都是i -t 关系图线,故可用排除法.因在第一个阶段内通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向里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判定此过程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故C 、D 错误.由于在穿过整个磁场区域的磁通量变化量ΔΦ=0,由q =ΔΦR可知整个过程中通过导线框的总电荷量也应为零,而在i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总面积为零,即时间轴的上下图形面积的绝对值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线圈L 的电阻不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闭合S ,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零B .闭合S ,稳定后,电容器的a 极带负电C .断开S 的瞬间,电容器的a 极板将带正电D .断开S 的瞬间,电容器的a 极板将带负电解析:选AC.闭合S ,稳定后,由于线圈L 的直流电阻为零,所以线圈两端电压为零,又因为电容器与线圈并联,所以电容器两端电压也为零,电容器不带电,故A 正确,B 错误;断开S 的瞬间,线圈L 中电流减小,线圈中产生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动势,并作用在电容器上,所以,此时电容器a 极板将带正电,b 极板将带负电,C 正确、D 错误.9.如图所示,将边长为l 的正方形闭合线圈以不同速度v1、v 2向右匀速拉出磁场时(v 1<v 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拉力所做的功W 2>W 1 B .拉力的功率P 2>P 1 C .流过线框的电荷量Q 2>Q 1 D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2>I 1解析:选C.F 拉=F 安=BIl =Bl ·Bl v R =B 2l 2v R ,W 拉=F 拉·l =B 2l 3vR,v 1<v 2,所以W 2>W 1,选项A 正确.P 拉=F 拉·v =B 2l 2v 2R ,P 2>P 1,选项B 正确.流过线框的电荷量Q =ΔΦR ,Q 1=Q 2,选项C 错误.电流I =Bl vR,I 2>I 1,选项D 正确.10.如图,足够长的U 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0<θ<90°),其中MN 与PQ 平行且间距为L ,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 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 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当流过ab 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q 时,棒的速度大小为v ,则金属棒ab 在这一过程中( ) A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vB .下滑的位移大小为qR BLC .产生的焦耳热为qBL vD .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B 2L 2vR sin θ解析:选B.流过ab 棒某一截面的电量q =I ·t =B ΔS Rt ·t =BL ·s R ,ab 棒下滑的位移s =qRBL,其平均速度v =s t ,而棒下滑过程中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12v ,A 错误B 正确;由能量守恒mgs sin θ=Q +12m v 2,产生的焦耳热Q =mgs sin θ-12m v 2=mg qRBL sinθ-12m v 2,C 错误;当mg sin θ=B 2L 2v R时v 最大,安培力最大,即F安m=mg sin θ,D 错误.二、填空、实验题(包括2小题,共1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如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2)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 .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B .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________. 解析:依照楞次定律及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流过它的电流方向的关系来判定. 答案:(1)如图所示(2)向右偏转一下 向左偏转一下12.(6分)如图所示为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圆管所在的区域加一匀强磁场,当管中的导电流体流过此磁场区域时,测出管壁上ab 两点的电动势E 就可以知道管道中液体的电动势E ,就可以知道管道中液体的流量Q (单位时间内流过液体的体积),已知管的直径为D ,磁感应强度为B ,则流量Q 为__________,a 、b 两点中________点电势高.解析:当导电液体向左流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向左运动,因而在液体流的顶部(如a 点)与底部(如b 点)间产生了电势差,故感应电动势为E =BD v ,因此液体流动速度大小为v =E /(BD ).设液体流动时间为t ,则在t 时间内流动距离为l =v t =Et /(BD ).在t 时间内通过管道某截面的液体体积为V 体=l ·πD 24=πDEt 4B .所以液体流量为Q =V 体t =πDE4B.由右手定则知b 点电势高.答案:πDE4Bb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0.2 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为0.5 m 、电阻为1.0 Ω的导体AB 在金属框架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右滑动,R 1=R 2=2.0 Ω,其他电阻不计,求流过R 1的电流I 1. 解析:AB 切割磁感线相当于电源,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E AB =Bl v =0.2×0.5×10 V =1 V(2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R +r(2分)R 1、R 2并联,由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得1R =1R 1+1R 2解得:R =R 1R 2R 1+R 2=1.0 Ω,I AB =I =0.5 A .(3分) 因为R 1=R 2,所以流过R 1的电流为I 1=I2=0.25 A .(3分)答案:0.25 A14.(12分)有一面积为S =100 cm 2,匝数为n =100匝的金属环,总电阻为R =0.1 Ω,环中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环面,磁感应强度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1)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在2~3 s 内流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解析:(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E 感=n ΔΦΔt =n ΔB Δt·S (1分)式中ΔBΔt为题图中直线的斜率,即k =0.1 T/s(2分) 代入数据得:E 感=100×0.3-0.23-2×100×10-4 V =0.1 V .(3分)(2)因为q =I 感·Δt =E 感R ·Δt =n ·ΔΦΔt ·ΔtR=n ·ΔΦR =n ·ΔB ·SR.(3分) 得2~3 s 内流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q =100×0.1×100×10-40.1C =1 C .(3分)答案:(1)0.1 V (2)1 C 15.(12分)如图所示,线圈abcd 每边长l =0.20 m ,线圈质量m1=0.10 kg 、电阻R =0.10 Ω,砝码质量m 2=0.14 kg.线圈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5 T ,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h =l =0.20 m .砝码从某一位置下降,使ab 边进入磁场开始做匀速运动.求:(1)线圈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2)穿过磁场区域过程中线圈产生的总热量是多少?(设线圈穿过磁场过程中没有与滑轮相碰)解析:(1)该题的研究对象为线圈,线圈在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安培力F 安、绳子的拉力T 和重力m 1g 相互平衡,即T =F 安+m 1g .①(2分) 砝码受力也平衡:T =m 2g .②(2分)线圈匀速上升,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 =Bl v /R ,③(2分) 因此线圈受到向下的安培力F 安=BIl .④(1分) 联解①②③④式得v =(m 2-m 1)gR /(B 2l 2)⑤(1分) 代入数据解得:v =4 m/s.⑥(1分)(2)线圈匀速上升,上升的时间为t =2hv ⑦(1分)由焦耳定律得Q =I 2Rt ⑧(1分)联解③⑥⑦⑧并代入数据得Q =0.16 J .(1分)答案:(1)4 m/s (2)0.16 J16.(14分)有人设计了一种可测速的跑步机,测速原理如图所示.该机底面固定有间距为L 、长度为d 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接有电压表和电阻R .绝缘橡胶带上镀有间距为d 的平行细金属条,磁场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且与电极接触良好,不计金属电阻.若橡胶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读数为U ,求:(1)橡胶带匀速运动的速率;(2)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3)一根金属条每次经过磁场区域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解析:(1)设电动势为E ,橡胶带运动速率为v . 由:E =BL v ,E =U 得:v =UBL.(5分) (2)设电功率为P . P =U2R.(4分)(3)设电流为I ,安培力为F ,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W . 由:I =UR ,F =BIL ,W =Fd得:W =BLUdR.(5分) 答案:(1)U BL (2)U 2R (3)BLUdR。

1章末综合检测

1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电解熔融Al2O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解析煤是重要的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但这不是煤中的全部化学能,因为其主要燃烧产物CO2中仍有化学能,A项正确。

电解物质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

TNT(三硝基甲苯)爆炸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C项正确。

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镁条的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D项正确。

答案 B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

A.①和②B.③C.④D.以上都不对解析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为57.3 kJ,①、②中均生成2 mol H2O,且②中还有BaSO4生成,放出的热量均不为57.3 kJ;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时要吸收部分热量,故③、④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 D3.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单元测试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5分。

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作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揭示了( D )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B.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D.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解析:细胞学说未揭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学说揭示了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D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可以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草履虫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组织、器官和系统,例如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3.与人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一致的是( A )A.人的皮肤B.人的胃黏膜C.人的呼吸系统D.人的神经元解析:人的心脏属于器官,人的皮肤也属于器官;人的胃黏膜属于组织;人的呼吸系统属于系统;人的神经元属于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衣藻不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三个层次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天花病毒、肺炎链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核糖体D.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一定为动物细胞解析: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可以是细胞层次,也可以是个体层次,故衣藻不包括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三个层次;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天花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即无核糖体;原核生物中,除了支原体,其余的都有细胞壁,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不一定为动物细胞。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章末检测(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设集合 M ={1,2,4,8},N ={x |x 是 2 的倍数},则 M ∩N 等于( ) A .{2,4} B .{1,2,4} C .{2,4,8} D .{1,2,8} 2.若集合 A ={x ||x |≤1,x ∈R },B ={y |y =x 2,x ∈R },则 A ∩B 等于( ) A .{x |-1≤x ≤1} B .{x |x ≥0} C .{x |0≤x ≤1}D .∅3.若ax 2a >0),且 f ( 2),则 a 等于( )A .12B .12C.0 D .2 4.若函数 f (x )满足 f (3x +2)=9x +8,则 f (x )的解析式是( ) A .f (x )=9x +8B .f (x )=3x +2C .f (x )=-3x -4D .f (x )=3x +2 或 f (x )=-3x -45.设全集 U ={1,2,3,4,5},集合 M ={1,4},N ={1,3,5},则 N ∩(∁U M )等于( ) A .{1,3} B .{1,5} C .{3,5} D .{4,5}6. 已知函数 f (x )=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 A ,最小值为 B ,则 A -B 等于( )xA.1 2B. -1 2C.1 D .-1 7.f (x )=ax 2+(a 3-a )x (-∞,-1]上递增,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B a ≤ 3 C .0<D a <0+3 (x >10)8.设 f (x )f (x +5)) (x ≤10),则 f (5)的值是( )A .24B .21C .18D .169.f (x )=(m -1)x 2+2mx +3 为偶函数,则 f (x )在区间(2,5)上是(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有增有减 D .增减性不确定10. 设 集 合 A =[01 1 , ),B =[ ,1],函数 f (x )=+1, x ∈A2 ,若 x 0∈A ,且 f [f (x 0)] 2 2 ∈A ,则 x 0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1 , ](1-x ), x ∈B4 4 2 C .(1,1) D .[0,3]4 2 8 11. 若函数 f (x )=x 2+bx +c 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f (2+x )=f (2-x ),那么( ) A .f (2)<f (1)<f (4) B .f (1)<f (2)<f (4) C .f (2)<f (4)<f (1) D .f (4)<f (2)<f (1) 12. 若 f (x )和 g (x )都是奇函数,且 F (x )=f (x )+g (x )+2,在(0,+∞)上有最大值 8,则在(-∞,0)上 F (x )有( )A .最小值-8B .最大值-8C .最小值-6D .最小值-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已知函数 y =f (x )是 R 上的增函数,且 f (m +3)≤f (5),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4. 函数 f (x )=-x 2+2x +3 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 .15. 若函数 f (x )=x 2+(a +1)x +a为奇函数,则实数 a = .x16.如图,已知函数 f (x )的图象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其定义域为(-1,0]∪(0,1),则不等式 f (x )-f (-x )>-1 的解集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17.(10 分)设集合 A ={x |2x 2+3px +2=0},B ={x |2x 2+x +q =0},其中 p 、q 为常数,x∈R ,当 A ∩B ={12}时,求 p 、q 的值和 A ∪B .18.(12 分)已知函数 f (x )=x +2,x -6(1)点(3,14)在 f (x )的图象上吗? (2)当 x =4 时,求 f (x )的值; (3)当 f (x )=2 时,求 x 的值.19.(12 分)函数 f (x )是 R 上的偶函数,且当 x >0 时,函数的解析式为 f (x )=2-1.x(1) 用定义证明 f (x )在(0,+∞)上是减函数; (2) 求当 x <0 时,函数的解析式.20.(12 分)函数 f (x )=4x 2-4ax +a 2-2a +2 在区间[0,2]上有最小值 3,求 a 的值.21.(12 分)已知函数 f (x )对一切实数 x ,y ∈R 都有 f (x +y )=f (x )+f (y ),且当 x >0 时,f (x )<0,又 f (3)=-2.(1) 试判定该函数的奇偶性;(2) 试判断该函数在 R 上的单调性;(3) 求 f (x )在[-12,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2.(12 分)已知函数 y =x + t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xt >0,那么该函数在(0, t ]上是减函数,在[ t ,+∞)上是增函数.(1) 已知 f (x ) 4x 2-12x -3x ∈[0,1],利用上述性质,求函数 f (x )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2x +1(2)对于(1)中的函数f(x)和函数g(x)=-x-2a,若对任意x1∈[0,1],总存在x2∈[0,1],使得g(x2)=f(x1)成立,求实数a 的值.第一章章末检测答案解析1.C [因为N={x|x 是2 的倍数}={…,0,2,4,6,8,…},故M∩N={2,4,8},所以C 正确.]2.C [A={x|-1≤x≤1},B={y|yA∩B={x|0≤x≤1}.]3.A [f( 2)=2a-2=2,∴a=124.B [f(3x+2)=9x+8=3(3x+2)+2,∴f(t)=3t+2,即f(x)=3x+2.]5.C [∁U M={2,3,5},N={1,3,5},则N∩(∁U M)={1,3,5}∩{2,3,5}={3,5}.]6.A [f(x)=1在[1,2]上递减,x∴f(1)=A,f(2)=B,∴A-B=f(1)-f(2)=1-1=1.]2 27.D [由题意知a<0,-a3-a≥-1,2a-a22+1≥-1,即a2≤3.a<0.]8.A [f(5)=f(f(10))=f(f(f(15)))=f(f(18))=f(21)=24.]9.B [f(x)是偶函数,即f(-x)=f(x),得m=0,所以f(x)=-x2+3,画出函数f(x)=-x2+3 的图象知,f(x)在区间(2,5)上为减函数.] 10.C [∵x0∈A,∴f(x0)=x0+1∈B,2∴f[f(x0)]=f(x0+1)=2(1-x0-1),2 2即f[f(x0)]=1-2x0∈A,所以0≤1-2x0<1,2即1<x0≤1,又x0∈A,4 2∴1<x0<1,故选C.]4 211.A [由f(2+x)=f(2-x)可知:函数f(x)的对称轴为x=2,由二次函数f(x)开口方向,可得f(2)最小;又f(4)=f(2+2)=f(2-2)=f(0),在x<2 时y=f(x)为减函数.∵0<1<2,∴f(0)>f(1)>f(2),即f(2)<f(1)<f(4).]=- ≠,, 12.D [由题意知 f (x )+g (x )在(0,+∞)上有最大值 6,因 f (x )和 g (x )都是奇函数,所以f (-x )+g (-x )=-f (x )-g (x )=-[f (x )+g (x )],即 f (x )+g (x )也是奇函数,所以 f (x )+g (x )在(-∞,0)上有最小值-6, ∴F (x )=f (x )+g (x )+2 在(-∞,0)上有最小值-4.]13.m ≤2解析 由函数单调性可知,由 f (m +3)≤f (5)有 m +3≤5, 故 m ≤2. 14.-1解析 f (x )=-x 2+2x +3=-(x -1)2+4,∵1∈[-2,3],∴f (x )max =4,又∵1-(-2)>3-1,由 f (x )图象的对称性可知,f (-2)的值为 f (x )在[-2,3]上的最小值,即 f (x )min =f (-2)=-5,∴-5+4=-1. 15.-1解析 由题意知,f (-x )=-f (x ), x 2-(a +1)x +a x 2+(a +1)x +a 即 =- ,-xx ∴(a +1)x =0 对 x ≠0 恒成立, ∴a +1=0,a =-1.16.(-1,-1)∪[0,1)2解析 由题中图象知,当 x ≠0 时,f (-x )=-f (x ),所以 f (x )-[-f (x )]>-1,∴f (x )>-1,2 由题图可知,此时-1<x <-1或 0<x <1.当 x =0 时,2f (0)=-1,f (0)-f (-0)=-1+1=0,0>-1 满足条件.因此其解集是{x |-1<x <-12 0≤x <1}.17.解 ∵A ∩B ={1 2 },∴1∈A .2∴2( 1)2+3p (1 2 2)+2=0.∴p =-5.∴A ={1,2}.3 2 又∵A ∩B = 1 1B .∴ 1 2 { },∴ ∈2 21 2( ) +2 +q =0.∴q =-1.2 ∴B ={1,-1}.∴A ∪B ={-1 12 22}.18.解 (1)∵f (3) 3+2 5 14. 3-63 ∴点(3,14)不在 f (x )的图象上.(2)当 x =4 时,f (4) 4+2 = =-3. 4-6 (3)若 f (x )=2,则x +2=2,x -6∴2x -12=x +2,∴x =14. 19.(1)证明 设 0<x 1<x 2,则f (x 1)-f (x 2)=( 2 -1)-( 2-1)x 1 x 2= 或2(x 2-x 1) = ,x 1x 2∵0<x 1<x 2,∴x 1x 2>0,x 2-x 1>0, ∴f (x 1)-f (x 2)>0, 即 f (x 1)>f (x 2),∴f (x )在(0,+∞)上是减函数. (2)解 设 x <0,则-x >0,∴f (-x )=- 2-1,x又 f (x )为偶函数,∴f (-x )=f (x )=-2-1,x 即 f (x )=-2-1(x <0). x20.解 ∵f (x )=4(x -a)2-2a +2,2①当a≤0,即 a ≤0 时,函数 f (x )在[0,2]上是增函数.2∴f (x )min =f (0)=a 2-2a +由 a 2-2a +2=3,得 a =∵a ≤0,∴a =1- 2.②当 0<a<2,即 0<a <4 时,2 f (x )min =f (a)=-2a +2.2由-2a +2=3,得 a =- 1∉(0,4),舍去.2③当a≥2,即 a ≥4 时,函数 f (x )在[0,2]上是减函数,2f (x )min =f (2)=a 2-10a +18.由 a 2-10a +18 a =∵a ≥4,∴a =5综上所述,a =1 a =521.解 (1)令 x =y =0,得 f (0+0)=f (0)=f (0)+f (0) =2f (0),∴f (0)=0.令 y =-x ,得 f (0)=f (x )+f (-x )=0, ∴f (-x )=-f (x ), ∴f (x )为奇函数.(2)任取 x 1<x 2,则 x 2-x 1>0,∴f (x 2-x 1)<0, ∴f (x 2)-f (x 1)=f (x 2)+f (-x 1)=f (x 2-x 1)<0, 即 f (x 2)<f (x 1)∴f (x )在 R 上是减函数.(3)∵f (x )在[-12,12]上是减函数, ∴f (12)最小,f (-12)最大.又 f (12)=f (6+6)=f (6)+f (6)=2f (6) =2[f (3)+f (3)]=4f (3)=-8, ∴f (-12)=-f (12)=8.∴f (x )在[-12,12]上的最大值是 8,最小值是-8.22.解 (1)y =f (x ) 4x 2-12x -3 4= =2x +1+ -8,2x +1设 u =2x +1,x ∈[0,1],1≤u ≤3,2x +1≤ 则 y =u +4-8,u ∈[1,3].u由已知性质得,当 1≤u ≤2,即 0≤x 1时, 2所以减区间为[0,1];2f (x )单调递减;当 2≤u ≤3,即 1≤x ≤1 时,f (x )单调递增;2 所以增区间为[1,1];2 由 f (0)=-3, f (1)=-4,f (1)=-11 2 3得 f (x )的值域为[-4,-3]. (2) g (x )=-x -2a 为减函数,故 g (x )∈[-1-2a ,-2a ],x ∈[0,1].由题意,f (x )的值域是 g (x )的值域的子集,1-2a ≤-4 2a ≥-3∴a =32 . ,。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属于下列运动中的()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选D.从位移方面来看,做简谐运动的振子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所以振子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振子的受力情况来看,水平弹簧振子受到的指向平衡位置的力是弹簧的弹力,而弹簧的弹力是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的.随着振子的不断运动,弹簧的形变量在不断变化,弹簧对振子的弹力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振子的加速度也在变化.因此,振子的简谐运动属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竖直立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将一个金属球放在弹簧顶端(球与弹簧不连接),用力向下压球,使弹簧被压缩,并用细线把小球和地面拴牢(图甲).烧断细线后,发现球被弹起且脱离弹簧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图乙).那么该球从细线被烧断到刚脱离弹簧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球刚脱离弹簧时动能最大C.球所受合力的最大值等于重力D.在某一阶段内,小球的动能减小而小球的机械能增加解析:选D.从细线被烧断到球刚脱离弹簧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一直减小,即弹性势能一直减小,A错;运动到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B错;球所受合力最大的位置在最低点,若小球好脱离弹簧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知,在最低点合力的最大值大小等于重力,但由题意知小球脱离弹簧后还继续向上运动,所以在最低点向上的合力大于重力,C错;从平衡位置到刚脱离弹簧的过程中,动能减小,但由于该过程弹簧对小球做正功,小球机械能增加,D正确.3.在实验室可以做“声波碎杯”的实验.用手指轻弹一只酒杯,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测得这声音的频率为500 Hz,将这只酒杯放在两只大功率的声波发生器之间,操作人员通过调整其发出的声波,就能使酒杯碎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操作人员一定是把声波发生器的功率调到很大B.操作人员可能是使声波发生器发出了频率很高的超声波C.操作人员一定是同时增大了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的频率和功率D.操作人员只需将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频率调到500 Hz解析:选D.驱动力的周期与固有周期相等,形成共振,共振时振幅最大,操作人员只需将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频率调到500 Hz,就能使酒杯碎掉.4.如图甲所示是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装置,当盛沙漏斗下面的薄木板N 被匀速地拉出时,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板上的直线OO 1代表时间轴.图乙是两个摆中的沙在各自木板上形成的曲线,若板N 1和板N 2的速度v 1和v 2的关系为v 2=2v 1,则板N 1、N 2上曲线所代表的振动的周期T 1和T 2的关系是( )A .T 2=T 1B .T 2=2T 1C .T 2=4T 1D .T 2=14T 1 解析:选D.由图乙知x 1=x 2,因此t 1=x 1v 1,t 2=x 2v 2,且v 2=2v 1,则t 1t 2=v 2v 1=21,又t 1=T 1,t 2=2T 2,故有T 12T 2=21,则T 1=4T 2. 5.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在t 1和t 2两个时刻,|x 1|>|x 2|,质点速度v 1、v 2与加速度a 1、a 2的关系为( )A .v 1<v 2,方向相同B .v 1<v 2,方向相反C .a 1>a 2,方向相同D .a 1>a 2,方向相反解析:选AD.由图像可知,t 1、t 2两时刻,质点都在沿x 轴负方向运动,越靠近平衡位置,速度越大,故选项A 正确.由F =-kx 可知F 1>F 2,对于同一质点来说,a 1>a 2且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6.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 .位于B 处的动能最大B .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 .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D .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解析:选BC.单摆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最低位置时动能最大,故B 正确,A 错误.在B 点E B =E k B +E p B =E p A ,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单摆的振动图像,则()A.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则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甲∶l乙=2∶1B.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则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甲∶l乙=4∶1C.若甲、乙两摆摆长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摆动,则甲、乙两摆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g乙=4∶1D.若甲、乙两摆摆长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摆动,则甲、乙两摆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g乙=1∶4解析:选BD.由图像可知T甲∶T乙=2∶1,根据T=2πlg,若两单摆在同一地点,则两摆长之比为l甲∶l乙=4∶1;若两摆长相等,则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甲∶g乙=1∶4.故B、D正确.8.甲、乙两个单摆摆长相等,将两个单摆的摆球由平衡位置拉开,使摆角α甲>α乙(α甲、α乙都小于10°),由静止开始释放,则()A.甲先到达平衡位置B.乙先到达平衡位置C.甲、乙同时到达平衡位置D.无法判断解析:选C.两个摆长相同的单摆,实际上就是相同的摆,在摆角都小于10°时都做简谐运动并且“步调”相同,即两单摆的振动是同相的.9.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A.f固=60 Hz B.60 Hz<f固<70 HzC.50 Hz<f固<60 Hz D.以上三个都不对解析:选C.从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可判断出f驱与f固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f驱与f固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并从中看出f驱越接近f固,振幅的变化越慢,比较各组数据知f驱在50 Hz~60 Hz范围内时振幅变化最小,因此50 Hz<f固<60 Hz,即C正确.10.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A、B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B点后再经过1 s又第2次通过B点,在这2 s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A .3 s ,6 cmB .4 s ,6 cmC .4 s ,9 cmD .2 s ,8 cm解析:选B.因质点通过A 、B 两点时速度相同,说明A 、B 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由时间的对称性可知,质点由B 到最大位移,与由A 到最大位移的时间相等,即t 1=0.5 s ,则T 2=t AB +2t 1=2 s ,即T =4 s ,由过程的对称性可知:质点在这2 s 内通过的路程恰为2A ,即2A =12 cm ,A =6 cm ,故B 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4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测出几组摆长和相应周期T ,并作出T 2-l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图线与横轴间的夹角为θ,图线上的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可得到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解析:先根据图线上A 、B 两点的坐标(x 1,y 1)(x 2,y 2),求出图线斜率k =y 2-y 1x 2-x 1,再根据T 2=4π2g l 知:4π2g =k ,所以g =4π2k =4π2(x 2-x 1)y 2-y 1. 答案:4π2(x 2-x 1)y 2-y 112.(8分)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 cm ,摆球直径为2.00 cm ,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1)该摆摆长为______cm ,停表表示的读数为______s.(2)如果测得的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 .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B .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 .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D .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解析:(1)本题要求真正掌握摆长的概念,能应用停表读数,会应用公式g =4π2l /T 2去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由摆长的概念,摆长应等于摆线长与摆球半径之和:97.50 cm +1.00 cm =98.50 cm停表读数t 总=90 s +9.78 s =99.78 s.(2)由公式g =4π2l /T 2,可知:A 项是使l 变大,测得g 值偏大,B 项导致周期T 偏大,使g 值偏小,C 、D 项导致周期T 偏小,使g 值偏大.答案:(1)98.50 99.78 (2)B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系上质量为m 的物块.将物块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松开,物块上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恰好等于以物块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摆长的单摆周期.请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推算出该物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解析: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3分) 又因为kl =mg (3分)解得T =2πm k .(2分) 答案:2πm k 14.(12分)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B 、C 相距20 cm.某时刻振子处于B 点,经过0.5 s ,振子首次到达C 点,求:(1)振动的周期和频率;(2)振子在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3)振子在B 点的加速度大小跟它距O 点4 cm 处P 点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解析:(1)设振幅为A ,由题意BC =2A =20 cm ,所以A =10 cm.振子从B 到C 所用时间t =0.5 s ,为周期T 的一半,所以T =1.0 s ;f =1/T =1.0 Hz.(4分)(2)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A .故在t =5 s =5T 内通过的路程s =t /T ×4A =200 cm.5 s 内振子振动了5个周期,5 s 末振子仍处在B 点,所以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10 cm.(4分)(3)振子加速度a =-k mx ,a ∝x ,所以a B ∶a P =x B ∶x P =10∶4=5∶2.(4分) 答案:见解析15.(14分)如图所示,一块涂有炭黑的玻璃板,质量为2 kg ,在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装有指针的频率为5 Hz 的电动音叉在玻璃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曲线,量得OA =1 cm ,OB =4 cm ,OC =9 cm ,则拉力F 的大小为多少?(g 取10 m/s 2)解析:由振动图线可知,OA 、AB 、AC 三段时间相同,设为T ,有2T =1f =15s =0.2 s , 解得T =0.1 s(4分)对玻璃板匀变速运动过程,由运动学知识可得Δx =BC -OA =2aT 2(3分)解得a =BC -OA 2T2=2 m/s 2(3分) 对玻璃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2分)解得F =mg +ma =24 N .(2分)答案:24 N16.(14分)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 0,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单摆周期为T ,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 .(地球可看成质量均匀分布半径为R 的球体)解析:设单摆的摆长为l ,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0,h 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分别有T 0=2πl g 0(3分) T =2πl g(3分)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质量为m ,在地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分别有mg 0=G Mm R2(3分) mg =G Mm (R +h )2(3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h =⎝⎛⎭⎫T T 0-1R .(2分) 答案:h =⎝⎛⎭⎫T T 0-1R。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章末综合检测(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章末综合检测(一)

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从高处跳到低处,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脚尖先着地,且双腿要弯曲,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着地时所受冲量B.使动量增量变得更小C.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D.延长对地面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地面对人的作用力2.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一辆平板车的右端,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人用铁锤连续敲击车的右端.下列对平板车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锤子抡起的过程中,车向右运动B.锤子下落的过程中,车向左运动C.锤子抡至最高点时,车速度为0D.锤子敲击车瞬间,车向左运动3.如图所示,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B.减小球对手作用力的冲量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D.延长接球过程的时间来减小动量的变化量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0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 5.沿水平方向飞行的手榴弹,它的速度是20 m/s ,此时在空中爆炸,分裂成1 kg 和0.5 kg 的两块,其中0.5 kg 的那块以40 m/s 的速率沿原来速度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另一块的速率为( )A .10 m/sB .30 m/sC .50 m/sD .70 m/s 6.质量m =100 kg 的小船静止在平静水面上,船两端载着m 甲=40 kg 、m 乙=60 kg 的游泳者,在同一水平线上甲向左、乙向右同时以相对于岸3 m/s 的速度跃入水中,如图所示,则小船的运动速率和方向为( )A .0.6 m/s ,向左B .3 m/s ,向左C .0.6 m/s ,向右D .3 m/s ,向右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以水平速度v 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 的小球B 正碰后,小球A 的速率变为v2,则碰后B 球的速度为(以v 的方向为正方向)( )A.v6 B .-v C .-v 3 D.v 28.如图,横截面积为5 cm 2的水柱以10 m/s 的速度垂直冲到墙壁上,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 3,假设水冲到墙上后不反弹而顺墙壁流下,则墙壁所受水柱冲击力为( )A .5×105N B .50 N C .5×103 N D .5×102 N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竖直轻弹簧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将弹簧压缩.已知物体下落高度h ,经历时间为t ,物体压在弹簧上的速度为v ,则在此过程中地面对弹簧支持力的冲量I 为( )A .0B .mgt -mvC .mgt +mvD .-mgt -mv10.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 ,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 +mMB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M +mC .甲车移动的距离为M +m2M +m LD .乙车移动的距离为M2M +mL11.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12.如图(a),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图(b)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求得( )A.木板的长度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三、实验题(共12分)13.(12分)现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甲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4.(10分)冰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冰雪体育竞技项目.如图所示,甲、乙两冰球运动员为争抢冰球而合理水平冲撞,冲撞过程中运动员手中的冰球杆未与地面接触.已知甲运动员的质量为60 kg,乙运动员的质量为70 kg,冲撞前两运动员速度大小均为5 m/s,方向相反,冲撞结束,甲被撞回,速度大小为2 m/s,如果冲撞接触时间为0.2 s,忽略冰球鞋与冰面间的摩擦.问:(1)撞后乙的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又如何?(2)冲撞时两运动员相互间的平均作用力多大?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内壁光滑的半圆槽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侧紧靠台阶,槽的半径为R.今从槽左侧A点的正上方D点自由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恰从A点进入槽的内壁轨道.为使小球沿槽的内壁恰好运动到右端B点,试求D点至A点的高度.16.(12分)如图,质量为M=0.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0.2 kg的滑块以v0=1.2 m/s的速度滑上长木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滑块刚好没有滑离长木板,求:(g取10 m/s2)(1)小滑块的最终速度v.(2)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Q.(3)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滑块滑行的距离s为多少?17.(14分)如图所示,水平轨道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在A、B 两物块中间安放一颗微型炸药,并紧挨着放置于O点保持静止,物块C 静置在O点右侧的P点上.某时刻引爆炸药,使A、B两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A滑行到Q点后停止,B与C相碰后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已知物块A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O、Q间的距离L=2.0 m,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2.0 kg,m B=1.0 kg,m C=3.0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A、B、C均可视为质点,爆炸时间极短.求:(1)爆炸瞬间,物块A获得的速率v A;(2)爆炸瞬间,物块B获得的速率v B;(3)物块B与物块C相碰时产生的内能E.。

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2022年12月第一章章末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香港站的比赛中,某运动员跳起将速度为20m/s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m/s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A.0.05s B.0.25s C.0.1s D.0.15s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A.25km/h B.35km/h C.34km/h D.38km/h3.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物体在前4s内的加速度不变C.物体在第2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D.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度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6分钟,6.7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B.16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C.6.7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A .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6.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7.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前5s 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B .02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m/s 2C .46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02s t <<和5s 6s t <<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8.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开始时静止于同一位置的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其中a 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b 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C.潮汐现象不明显D.理化性质不稳定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A.1B.2C.3 D.4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A.挪威海以南B.白令海峡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

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

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解析:选D。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6.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A.②④⑤③B.②⑤①④C.②④①⑤D.②④①③解析:选D。

先判断五处海峡的名称,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图形,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马六甲海峡,③为英吉利海峡,④为曼德海峡,⑤为土耳其海峡。

7.下列关于上图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峡①和②是大洲间分界线B.世界上锡矿出口最多的国家在②图中C.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和③D.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在④图中解析:选B。

英吉利海峡为欧洲内部海峡;有明显密度流的是①④;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世界上主要锡带在马六甲海峡附近。

读图,完成8~9题。

8.与图中A、B、C、D四个海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墨西哥湾、南海、孟加拉湾、北海B.加勒比海、南海、阿拉伯海、北海C.加勒比海、日本海、波斯湾、波罗的海D.墨西哥湾、日本海、阿拉伯海、波罗的海9.对甲、乙、丙三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国家石油资源都较丰富B.三个国家的人口都超过1亿C.三个国家的河流季节变化都很小D.三个国家的首都都是该国最大城市解析: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为加勒比海,B为南海,C为阿拉伯海,D为北海。

甲国为美国,乙国为印度尼西亚,丙国为英国,三国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8.B9.A10.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B.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C.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业、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D.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答案:C我国海军编队于2008年12月26日从海南省三亚起航,并于2009年1月6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海军在航行途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印度洋上飓风频繁B.船经过北印度洋时,船上的国旗飘向西南方向C.船顺流航行D.行驶的这些天几乎没有遇到雨天解析:选A。

12月和1月,印度洋上几乎没有飓风;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风,船上的国旗飘向西南方向;冬季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所以船顺流航行;印度洋上冬季少雨。

12.索马里海盗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石油安全,我国对部分石油采用陆地管道运输的方式进口。

下列选项中,通过陆地管道向我国出口石油的国家是() A.美国B.印度尼西亚C.哈萨克斯坦D.马来西亚解析:选C。

陆地上与我国相邻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

13.奠定海洋科学基础的重大事件是()A.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B.15世纪末新大陆的发现C.1872~1876年环球综合海洋考察D.20世纪80年代的大洋观测计划解析:选C。

1872~1876年,人类第一次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基础。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印度洋时逆风逆水),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万多千米,历经4个月返回青岛港。

据此完成14~15题。

14.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时,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季节,顺水B.多雨季节,逆水C.少雨季节,顺水D.少雨季节,逆水15.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下列哪个海域时,遇见的海洋捕鱼船可能最多()A.东海深海区域B.地中海C.加勒比海D.秘鲁沿海解析:第14题,此时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大西洋海水从表层流入地中海。

第15题,秘鲁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答案:14.D15.D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16~17题。

16.郑和下西洋,多选择冬季出航,主要原因是()A.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多发台风,不安全B.冬季海洋气温相对较高,利于航行C.春秋季天气变化大,不利于航行D.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偏北风,可顺风航行解析:选D。

此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郑和所处的明代,科技不发达,海上航行主要靠风力,冬季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偏北风,利于航行。

17.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意义在于()A.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证明了地球是圆的C.开创世界远洋航海之壮举D.人类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解析:选C。

郑和下西洋在15世纪前期,他开创了世界远洋航行之壮举,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发展旅游,我国某旅游公司购买了某国已退役的航空母舰,但必须首先由甲海域到乙海域,然后续航到我国。

读图,完成18~20题。

18.甲到乙途经的海峡是()A.土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曼德海峡19.由甲至乙航行时是()A.一直顺水B.一直逆水C.先逆水后顺水D.先顺水后逆水20.乙海域近年来海洋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以什么污染为重()A.工业废水B.农药化肥C.石油污染D.生活污水解析:第18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图,可知该海峡为土耳其海峡。

第19题,地中海海水蒸发强,海面低,黑海海水经由土耳其海峡由表层流向地中海。

第20题,地中海是重要海峡航道,石油污染严重。

答案:18.A19.A20.C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人类认识海洋大事记树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在图中空白处填入正确的字母。

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B.联合国发起“TOGA”C.库克完成环南极航行D.“流星号”的南大西洋调查(2)如果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分为海洋探险时代和对海洋的研究时代两个时代,那么在这个树状图中属于海洋探险时代的有________个。

(3)海洋探险时代人类对海洋有哪些认识?(4)请结合史实将下列事件对应的意义连起来。

①郑和下西洋②深海钻探计划a.揭示了海洋与大气③TOGA和间的相互作用过程GLIV AR b.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④哥伦布横c.标志着大航海时期的到来渡大西洋d.最早进行了海洋科学考察⑤达·伽马e.标志着现代海洋学研到达印度究的真正开始⑥麦哲伦f.开辟了印欧航线环球航行g.诞生了海底扩张说⑦库克环和板块构造学说南极航行h.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⑧“挑战者”号环球航行考察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A C D B(2)6(3)认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

(4)①—h②—g③—a④—c⑤—f⑥—b⑦—d⑧—e22.冬季,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起航,沿欧亚澳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海港A的名称是________。

该海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________风的影响,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红海,这里海水盐度特别高,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________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过了台湾海峡,看到在上海东南的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这是因为东海________蕴藏着油气资源,这里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使用。

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阅读地图、综合分析能力,具体考查的是从俄罗斯港口出发的船只在航行途中的相关知识。

第(1)题,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港,其位于北极圈内,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温度偏高,成为不冻港。

第(2)题,英吉利海峡附近终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地中海沿岸在冬季时受西风带南移的影响,此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第(3)题,实质就是红海海水盐度高的原因,可将红海海水盐度高的原因归纳成两大类进行回答。

第(4)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海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

这两点都是基础知识的识记。

答案:(1)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西地中海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区较封闭,四周陆地河流入海径流量少(4)赤道低大陆架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填出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A________,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B________。

(2)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它的平均水温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