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祖国宝岛台湾 说课

合集下载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10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10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节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台湾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台湾的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台湾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台湾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和发展优势。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一、说教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其主要内容有(1)地理位置(2)美丽宝岛(3)根脉相连(4)祖国一定要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和开发台湾的历史。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4、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旅游,去什么地方呢?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答案吗?2、出示台湾风光图片,由日月潭引出台湾。

3.揭题。

今天,老师就是要带同学们到堪称祖国宝岛的台湾旅游参观。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二)、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1、俯瞰中华大地,台湾在哪里呢?2、课件展示地图。

谁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生上台操作)3、台湾离大陆哪一个省最近?台湾周围有些什么?4、你们还想知道有哪些关台湾的地理知识?(三)、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开发史1、指导学生看书后播放台湾风光视频,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丽。

(板书:风光秀丽)2、台湾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盛产水果,因此台湾有“水果之乡”之美称。

你们还想知道台湾有哪些美称吗?(课件展示台湾8个别称)3、现在你又想用哪个词或哪句话称赞台湾呢?(板书:物产丰富)4、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四)活动三探究共同点,理解根脉相连1、默读课本60,61面的内容,想一想,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与有哪些共同点?(勾画、批注)2、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

板书:饮食文化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3、这么多的相同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相同的传统习俗,相同的中华文化,说明了什么?(板书:根脉相连)4、一位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让我们读一读,用心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祖国宝岛台湾》是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台湾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一些相关信息,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掌握台湾地图的识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地图的识读方法,以及对于台湾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台湾的各个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a.地理位置:通过地图、资料等,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台湾在祖国大陆的位置。

b.自然环境:介绍台湾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c.资源:介绍台湾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资源、矿产等。

d.经济:介绍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经济状况。

e.文化:介绍台湾的文化特点,如语言、宗教、风俗等。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台湾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

祖国的宝岛说课赵颖

祖国的宝岛说课赵颖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新华农场中学赵颖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新华农场中学教师赵颖。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宝岛——台湾》的第一课时部分。

对于本课我将以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所以它也成为重点认识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本节的教学中,除了认识台湾的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等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结合历史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结合时事分析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地理课程标的解读、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②、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得出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逐步教会学生归纳省区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用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说教学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一)教学重点①、台湾的位置范围②、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③、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课标依据: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材依据:台湾第一课时属于区域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涉及到区域特征,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生实际:学生对台湾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的了解还很肤浅,不够全面深入。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掌握分析省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课标依据: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就是不光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

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一个话题:美丽的宝岛。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我的说课稿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教材、学情分析:(一)说教材:本节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台湾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三大内容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材首先利用两幅地图介绍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以及台湾省的组成,强调主体是台湾岛。

在介绍居民状况时附了一则“高山族”的阅读材料和“高山族少女”的照片你,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并可与后面的有关旅游业的内容联系。

这节教材特别突出地介绍了台湾海峡的位置及海洋资源,说明了台湾海峡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说明了台湾省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和同宗同祖的血脉亲情,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其次重点介绍了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并通过“台湾地形”图、“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了台湾省地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教材抓住台湾岛被北回归线横穿这一纬度位置特点说明了它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能够正确识图,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对中国地理非常熟悉,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上台湾省这节课感觉非常轻松。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了解台湾省的组成和居民概况、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说明了台湾省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和同宗同祖的血脉亲情,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认识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题材,引导学生认识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在课本或其他途径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台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台湾信息,互相补充,加深对台湾的认识。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情感体验学生观看台湾民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台湾说课稿

台湾说课稿

台湾说课稿《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资中县龙结中学张慧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位于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北京,具备一定的分析省级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也为以后分析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能从历史、地缘、血缘关系等方面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著名旅游景点,学会解释台湾为什么称之为“祖国的宝岛”。

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联系时事认识台湾与大陆的经贸来往密切,台湾回归祖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大大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福祉,知道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实材料,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重点,“台湾的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课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祖国的领土,在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台湾复杂的位置和范围形成具体认识,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台湾省”说课设计【说教材】1、教材内容:《“祖国宝岛”——台湾省》一节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丰富。

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其主要内容有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资源丰富的宝岛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2、编写意图: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为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②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

③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④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⑤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⑥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职能。

⑦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台湾丰富的自然环境特征;③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5、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说教法】1、教法及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本次主题活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题活动的要求是: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在认真钻研教材,明确主题目标后,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重视课前,尊重主体,收集信息。

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使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学生们对台湾的了解很少,因而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在搜集资料时我进行了引导,按搜集信息的途径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四组(查阅组、网络组、考查组、寻访组)分头搜集资料,然后达到资源共享。

从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整合三维。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学生对台湾了解很少,在本节课中我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台湾的方法与步骤,并能很好地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台湾,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台湾,这样做,教学过程才能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够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理念,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才可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在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设置情境是指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起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身临其境”亲“心”体验其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感悟,生成意义的目的。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一:首先说教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内容较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紧密结合,突出台湾风情、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其主要内容有(1)地理位置(2)美丽宝岛(3)根脉相连(4)祖国一定要统一。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活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

明白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分不开。

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根脉相连。

技能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台湾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识图、指图、认图的能力。

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趣促学,营造和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地了解台湾,通过学习交流,感性体悟学习内容。

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祖国大陆与台湾根脉相连,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了解台湾美丽富饶,祖国大陆与台湾根脉相连,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1二说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周杰伦的吧,他有一首东风破我特欣赏,东风破的曲来自古代的一种曲的形式,叫曲破。

歌词的创意于我国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

周杰伦在亚洲是著名的演员,他的资产达到14个亿,超过香港演员成龙。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优质课。

课文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个方面展示了台湾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感受台湾美丽景色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仍有待补充。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待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提高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5.交流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情感教育:通过观看台湾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 祖国宝岛 台湾省说课稿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祖国宝岛 台湾省说课稿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我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的沿海万里行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从教材结构上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我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教案第十中学张春艳教材分析:台湾省是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教材要求必讲的四个行政单位之一,课本不像前边省区一样只讲其特色,而是全面的介绍了台湾的位置、组成、气候、资源、经济、城市等各个方面,其的目的无外乎是想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片“特殊”的土地,从而对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之心更为强烈,更加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法说明:台湾全面的内容介绍虽然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台湾,但是过多的知识会让学习有些枯燥,于是我捉住了以下几点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内容:一是引“线”。

再繁杂的知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抓住主线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习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二是论“宝”台湾是祖国宝岛,有诸多美称,美称引起的遐想会让学生兴趣倍增,探究其原因能让学生把死知识变成活水。

三是说“情“。

爱国情感始终渗透,感情是兴趣的铺路石,是学会知识的神来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台湾的位置、组成、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2了解台湾的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及特色城市等人文环境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认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台湾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一个祖国,两岸统一的愿望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自然特征2 台湾省的经济特征教学难点:自然特征与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图示法引导法讨论法板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个地方,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一个地方,虽然和我们只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却有着道不尽的浓浓乡愁;有一个地方,虽然与我们心相连,手儿却难牵。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吗?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台湾。

(我是通过几句富有感情的说辞导入新课的,这样直入主题,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讲解:1位置与民族投影显示,“台湾的位置图”让学生说出台湾周围的地理事物并填图,总结出“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海域,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节介绍我国台湾省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其他省份的地理特点有所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祖国的一个宝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与大陆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宝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知识。

4.案例分析:选取台湾省典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案例,如玉山、日月潭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台湾省的地域特色。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以及台湾省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台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一些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知识,对岛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台湾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等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台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台湾为什么被称为‘水果王国’?”“台湾的经济特点有哪些?”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

祖国宝岛台湾说课

教学目标‎‎‎的 。

‎学‎ 学 ‎ 的 ‎。

的‎ 的‎ 的‎‎‎‎ 的 ‎。

‎‎‎ 的‎ 。

‎府 直‎ 的 ‎。

教学重点的‎‎‎‎ 的‎ 。

教学难点‎府 直 ‎‎的‎望。

教 ‎‎‎的资料。

学 ‎‎ 的‎‎。

时安排 2 时。

第1 时 ‎ 的 ‎ 的教 ‎。

第2 时 ‎‎ 的教 ‎。

教学过程第1 时活动 的 ‎——1.[ 动 ‎]‎‎‎找出它的 ‎置。

‎的第 ‎。

‎‎‎‎ 的 ‎土。

(板书 )2.[ 的 ‎]学 ‎‎‎‎‎ 。

(板书 的 ‎—— )3.[ 动 ‎]传250‎‎‎‎‎‎‎‎‎ 。

[ 动 的传‎说]学 ‎‎动 ‎‎ 的传‎说4.[ 的 ‎]‎ 的 ‎‎‎‎‎‎ 的 ‎‎的 。

它 ‎ 它 ‎ 的 ‎‎ 的 ‎闪闪 亮。

(板书 ) ‎ 的‎‎首诗。

[ 件 诗]‎‎ 。

‎‎碧。

‎‎ 。

‎‎ 。

的‎‎‎的 】活动二1.[出 的‎]学 ‎‎‎‎‎ 的 ‎土 的 ‎ 的 ‎动‎ 的土 ‎。

‎‎‎系。

但194‎9‎‎‎ 直 ‎‎。

‎‎ 但 ‎‎心系传‎‎烂。

2.[出 ]‎ 的 ‎ 活‎ 的 ‎ 活‎‎学 ‎ 传 的‎找 找 ‎‎的‎ 的含义。

‎‎‎‎全 样。

说 ‎‎。

‎‎。

‎‎ 土。

‎‎的。

(板书 )的‎‎‎‎ 的 ‎。

‎‎‎ 的‎。

】板书的 ‎——第2 时活动 ‎1.[ 件 ‎] 学 ‎‎的故事。

‎ 的 ‎被入侵‎‎‎‎ 被 ‎侵 侵 ‎‎但 ‎‎‎ 侵‎ 出 ‎‎‎的 。

‎‎‎的 土‎‎ 土 ‎‎。

‎的 ‎ 的 ‎ 的‎‎侵 ‎‎挠的 争。

2.[ 件 往]‎‎济 贸易 教 ‎‎ 往活‎动学 ‎ 的 ‎活动 ‎‎ 望 的‎望。

‎‎‎‎ 。

‎的 心 ‎。

‎的 ‎ 望 ‎的 。

】活动二‎1.[ 动 府的‎懈努 ]‎‎府‎ 的 ‎‎ 学 ‎ 府 ‎ 的 ‎心‎ 出的‎努。

‎ 府 ‎‎ 动‎‎‎ 。

(板书 ‎‎ 活动‎)2.[出 ‎]‎‎‎‎ 的 ‎‎ 出‎‎ 的 ‎‎ 样的‎‎‎‎‎ 的‎。

台湾说课稿

台湾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图中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3.认识“祖国宝岛”经济发展特色及两岸的联系交流。

4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讲授、谈话、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通过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首余光中的诗,我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请学生推荐一位们同学朗诵余光中的诗《乡愁》朗诵:《乡愁》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的两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略)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思考问题1、台湾的地理位置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学生一边做地理填充图册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主要岛屿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

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示: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一般从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

数理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0度到东经122度(板书)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四面环海西面是台湾省海峡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政区位置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隔巴土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望教师提示:大家注意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省南部,北回归线经过台湾澎湖列岛、玉山,所以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台湾省说课稿

台湾省说课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民乐县第三中学朱智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祖国宝岛”---台湾省》,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同时为后面香港、澳门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学会用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责任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重点是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台湾的经济特征。

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认知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板书:台湾)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

(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由来]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

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

(板书:富饶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

[播放课件:诗]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

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

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

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活动二根脉相连1.[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

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

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

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

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

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

(板书:根脉相连)【设计意图: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美丽的宝岛——台湾根脉相连第2课时活动一两岸人民盼统一1.[播放课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学生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台湾的两次被入侵及收复,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小结:历史上,虽然台湾曾多次被外来侵略者侵占,沦为殖民地,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并肩战斗,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将外来侵略者赶出台湾,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从中,我们感受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谁也无法把这块土地从我们手中夺走。

为了保卫祖国的宝岛台湾,我们的前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播放课件:两岸交往]围绕情境交流:你们还知道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两岸人民有哪些交往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两岸的交流活动,从中感受两岸人民愿意交流、渴望统一的愿望。

小结:祖国大陆与台湾人民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活动二祖国一定要统一1.[播放动画: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围绕情境交流: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湾问题所抱的共同态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实现统一的决心和为了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小结: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决不允许台独分子分裂祖国。

(板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2.[出示图片:连战等访问大陆]围绕情境交流:他们为什么要去祭奠黄帝陵?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祭拜祖先?当他们出现在民众面前,大陆的老百姓都热情地欢迎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小结:祭黄帝陵、祭祖表达了他们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忘自己的根。

从大陆人们的一张张笑脸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他们这一行动的赞许,看到了大陆人民盼望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炽热之情。

总结: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祖国的完整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能统一,祖国也一定会统一。

(板书:盼望祖国早统一)【设计意图: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板书设计根脉相连盼望祖国早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主导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理解、启发、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祖国的宝岛台湾》本次主题活动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题活动的要求是: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在深钻教材,明确主题目标后,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重视课前,尊重主体,收集信息。

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使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学生们对台湾的了解很少,因而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在搜集资料我进行了引导,按搜集信息的途径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四组(查阅组、网络组、考查组、寻访组)分头搜集资料,然后达到资源共享。

从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整合三维。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学生对台湾了解很少,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台湾的方法与步骤,并能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台湾,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台湾,这样做教学过程才能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够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理念,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才可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在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设置情境是指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起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身临其境”亲“心”体验其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感悟,生成意义的目的。

情境教学实际上是以心理体验的方式进行体验的,如我在此课的活动一中通过一段画面优美,歌声动听的视频,给学生们创设一种情境,展现台湾美丽风光,让学生听歌判断歌中唱到的澎湖湾在哪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台湾,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之感,还有在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台湾自然风景图片,带着学生如同在台湾旅游一番,学生情绪高涨,还有在活动七中给学生提供的一段情境表演,将此课推向高潮,在歌声中中国小朋友和台湾小朋友手捧两颗分开的心合二为一,学生们也似乎看到了台湾回归祖国的那一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联想,激发情感,推动灵感。

2、在活动中体验。

活动是产生主体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活动尤其是主体性活动中,学生主体会对活动产生丰富的体验,相比于听别人的说教,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的,如我在此课的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活动五的设计中,尊重主体,搜集信息,活动中根据信息来源的途径不同,要求分成四个小组(考查组、寻访组、网络组、查阅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组别,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搜集的主要内容,这样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差异,更好调动学生参与性、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活动六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绘画、或写诗、或写信、或制作贺卡、或手工制作干纸鹤、幸运星、中国结、有的还制作漂流瓶,方式各式各样,都由衷表达出孩子们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祈盼之心。

学生们情绪高涨,其乐融融,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美丽风光,物产资源,台湾与大陆的血肉联系,而且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这一课贴近学生的世界,学生如同亲临现场,去看、去听、去想、去尝,感受全过程,这样的耳濡目染,切身体验,学生难以忘怀,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整节课以学生为本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很好地整合了三维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