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虽有嘉肴(练)-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上册)(原卷版)

合集下载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20课虽有嘉肴》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教然后/知困C. 然后/能自强也D. 不知/其善也【答案】B【解析】A.节奏划分正确;B.错误;句意为: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故断句为:教/然后知困.C.节奏划分正确;D.节奏划分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二、其他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______ 自强.______ 兑.命______ 学.学半______。

【答案】jiāyáo;qiǎng;yuè;xiào【解析】兑命yuè兑通说,《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所以读“xiào”.答案:jiā yáo qiǎng yuèxiào注意“强”的声调是三声,“兑”是多音字,但是在《尚书》中读yuè,“学学半”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所以读“xiào”.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3.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1)句意为:即使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故断句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句意为: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第 1 页故断句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句意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断句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案:(1)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三、文言文阅读4.阅读《虽有嘉肴》,回答各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自强()兑命(• •)学■学半()3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④不知其善也(■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⑦教学相长(■后知困())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⑩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4 •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 ■)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 ) 今义:( )学学半■古义:( ) 今义:( ) 5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从______ 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________________ ”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初中七年级语文《虽有佳肴》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

初中七年级语文《虽有佳肴》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虽有佳肴》同步练习及拓展阅读训练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字音字形jiā( )肴yuè( )命不知其zhǐ( )弗.食( ) 自强.( ) 学.学半( )三、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14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礼仪教育学二、1、嘉兑旨fú qiǎng xiào三、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专题20 口技(练)-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解析版)

专题20 口技(练)-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3)众宾团.坐()(4)其夫呓语..()(5)众妙毕.备()(6)宾客意少舒.()(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奋.袖出臂()【答案】(1)适逢,正赶上(2)设置,安放(3)围绕(4)说梦话(5)全、都(6)伸展、松弛(7)夹杂(8)扬起、举起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几欲先走.(逃跑)B.侧目..(偏着头看)宾客意少.舒(不多)C.指其一端..(一种)曳.屋许许声(拉)D.几.欲先走(几乎)一抚尺而已..(罢了)【答案】B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20课虽有嘉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然后知困(4)学学半
3.翻译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填空(5分)
本文集中论述了①与②的关系问题,阐述了“③”的道理。

开篇以“④”作比,用这句话与“⑤”进行⑥(写法),意在阐述⑦。

而用“《兑命》曰‘学学半’”作结尾的作用是:⑧。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的全部内容。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自强() 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虽有嘉肴古义:( )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 ",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第20课 虽有嘉肴 每课一练(人教版七年级上) (1)

第20课 虽有嘉肴 每课一练(人教版七年级上) (1)

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 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不知道..古之王者()..()是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2、翻译:(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20课虽有嘉肴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1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①或谓君不善学②王生不说③王生益愠④余不敏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友李生问之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君但识之而不思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2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虽有嘉肴(练习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虽有嘉肴(练习4)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 《虽有佳肴》巩固练习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学然后知不足()..()4、是故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不知道..古之王者()教学为先...()是故()其.()此之谓.乎()2、翻译:(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参考答案一、(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7、自我勉励8、教人9、增长(或促进)(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专题20 虽有嘉肴(测)-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上册)(解析版)

专题20 虽有嘉肴(测)-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上册)(解析版)

(30分30分钟)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不知其旨.也()(2)教然后知困(..)(3)然后能自强.也()(4)其.此之谓乎()【答案】(1)甘美(2)不通,理解不了(3)勉励(4)表推测【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困”“强”,常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分一处)(2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其此之谓乎【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其/此之谓乎【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文的中心句是:(2分)【答案】故曰:教学相长也。

(或教学相长)【解析】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文意,可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得出“实践出真知”。

还可以得出“教学相长”。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答案】例: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道理,2分;结合实际,2分)例:②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要有互动与交流。

(道理,2分)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课件:专题20 虽有嘉肴(基础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课件:专题20 虽有嘉肴(基础版)

你知道吗?
【答案】( 1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2 ) 《尚 书·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 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 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 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教学相长:
其此之谓乎:
☆温故知新☆
1.掌握生词读音。
先学一点
自强(qiăng)
学学半(xià o)
嘉肴(yá o)
弗食(fú )
旨(zhǐ)
教学相长(zhăng)
兑命(yuè )
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通俗易懂。
☆课堂提高☆
【答案】D
做的怎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记忆能 力。D项中“文中大量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是错误的,大量的比喻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课堂探讨☆
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观点。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4.该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分)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教学相长
【解析】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出成语即可,平时学习中对文言 文中的成语、名句要注意识记。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专题20 虽有嘉肴(讲)-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解析版)

专题20 虽有嘉肴(讲)-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解析版)

【学习要点】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课堂探讨☆要点一: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探究活动】本文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教师释疑】【讨论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课堂提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取之()③恐人闻之()④遽掩其耳()(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椎毁之A.反归取之B.项为之强C.试之以足D.物外之趣【答案】(1)①量长短②同“返”,返回③听到④立即(2)D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答案】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解析】试题分析:这个句子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当然划分句子节奏更要注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答案】(1)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虽有佳肴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虽有佳肴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基础巩固20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 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5 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3)填空。

34 分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 分(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 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3 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 分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 分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2、翻译:6 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答案: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二)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新学度初一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虽有嘉肴

新学度初一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虽有嘉肴

新学度初一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虽有嘉肴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教学相长也9、学学半(二)说明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案:一、(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因此5、不通,明白得不了6、反省自己7、自我鼓舞8、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9、向别人学习(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明白它的味道鲜美。

2、因此学习以后就会明白不足,教学以后就会明白自己有明白得不了的地点。

3、明白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明白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因此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成效。

”二、1、(1)甘美(2)不通,明白得不了(3)教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教学相长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明白得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如此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点,同时提升自我。

这确实是我们为大伙儿预备的初一第四单元同步练习的内容,期望符合大伙儿的实际需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虽有佳肴》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虽有佳肴》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虽有佳肴》同步练习虽有佳肴【原文】虽有佳肴[1],弗食,不知其旨[2]也;虽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5];知困,然后能自强[6]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7]”。

其此之谓乎!【注释】[1]肴:指有骨头的肉。

[2]旨:指食物的味道。

[3]至道:最有说服力的理论。

[4]困:迷惑不解。

[5]自反:自我反省。

[6]强:自己鼓励自己。

[7]学学半:教育别人,能学习一半。

文学常识: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正确划分节奏: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 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语译】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

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布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的同步练习练习.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佳肴()兑命()学学半()自强()教学相长().正确使用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1,通假字兑命2,一词多义(1)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2)学学半(3)学学半13,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虽有至道古义:今义: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的词语。

《虽有佳肴》同步习题(含答案)

《虽有佳肴》同步习题(含答案)

《虽有佳肴》同步习题(含答案)“虽然有美食”同步练习(含答案)1.选择题(共1题,共2.0分)1。

以下带有不正确注音的下划线单词之一是()a。

尽管有美味佳肴(yáo)2.填空(共4项,共16.0分)2。

重要词汇(1)美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用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通往道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 困难: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 反身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 自我完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7)_ _ _ _ _: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可以增长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弗.食()旨.()自强.()
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
二、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或谓君不善学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④余不敏
(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