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的路径——以浙江湖州行政审批服务为研究对象

合集下载

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作品

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作品

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作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自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国内公共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

该赛事旨在为各界公共管理人才提供一个磨炼自身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全社会提供了解公共管理领域最新动态、分享最佳案例经验的机会。

每年参赛作品数千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参赛者的心血和智慧,展示了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与成果。

一、案例背景某次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有一份名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务效率》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的优秀作品。

该案例以一家地方政府实施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展示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案例分析1.挑战与机遇并存该地方政府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设备更新、人才培养、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困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也为政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府逐渐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积极引入新技术、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政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2.重点案例分析该案例中,政府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信息的数字化、集约化管理。

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平台,政府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政府还开展了相关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水平,增强了政府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3.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方政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顺畅,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政务服务也更加便捷高效。

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成果不仅为政府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为全社会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结语《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务效率》是一份令人瞩目的优秀作品,它充分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法团视阈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从浙江实践看政府与社会相互增权的可能性

法团视阈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从浙江实践看政府与社会相互增权的可能性

资源上 的整合 。当然 , 在不 同组织 的发 育程 度 、 源 状 资 态 以及 社会 动 员 能 力 不 均 衡 的 条 件 下 , 府 在 “ 中 政 多 心 ” 序 中的地位 显得 比较 突 出 , 并不 代 表政 府 对 社 秩 但
区 组 织 、 他 社 会 组 织 的 吞 没 ,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组 织 架 其 而
义 乌 工 会 改 革 化 解 劳 资 矛 盾
自改革 开放 以 来 , 江 省 义 乌 市 小 商 品经 济 迅 猛 浙 发展 , 引大量 的农村 剩余 劳 动 力涌 人 , 来 人员 已经 吸 外
超 过 本 地 人 口 。 由 于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增 多 , 分 企 业 用 部
工也不 规 范 , 资 矛 盾频 发 。义 乌 劳 务 市 场 的混 乱 以 劳
的 同时 , 社会 自身 的 管理 与调 节 手 段 也 日益产 生 与 完 善 。最 后 , 国家 自身 的权 力 结构 也 在进 行 相应 的改革 ,

还实 施 了“ 重 维 权 ” 做 法 , 双 的 主要 是 指 工 会 既保 障 职 工 的合法权 益 不 受 资 方 侵 害 , 同时 维 护 企业 的正 当 也
性 与 自主 性 的 趋 势 是 十 分 强 劲 的 ,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应 但
该对 国家 的社会 控制 能 力进 行 全面 的 压缩 。中 国的 国 家与社 会 的关 系模式应 该 是一 种 既 能保 证社 会 的独 立 与 自主 , 又能 充 分 发挥 国家 对 社 会 经 济 生 活协 调 与 管
及 黑 帮草根组 织 的泛滥 , 为 危及 义 乌社 会 安 全 的“ 成 定 时 炸 弹 ” 工 会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9 9年 义 乌 工 会 组 织 在 。 19

浙江党校系统第十四批课题立项、名单

浙江党校系统第十四批课题立项、名单
德清县委党校
积极打造资本市场的“德清板块”——关于推进德清企业上市工作的研究
王卉
德清县委党校
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德清县的实证分析
周津象
德清县委党校
小城市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以德清县新市镇为例
姚惠敏
德清县委党校
创新群众文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德清县的实证分析
刘东海
桐庐县委党校
浙江乡村现代化的个案研究--基于安吉、桐庐两地“美丽乡村”样板建设的异同点调研
刘彦昌
宁波市委党校
社会发展与零距离服务机制构建
谢方意
宁波市委党校
区域化党建与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整合力研究
张荣昌
宁波市委党校
宁波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案例研究
吴翔阳
宁波市委党校
宁波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路径研究
王凌
宁波市委党校
张玉洁
温州市委党校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问题与出路-基于温州农村的实证调查
陈中权
温州市委党校
温州鼓词的生态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对策
甘卫康
鹿城区委党校
温州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刘起南
鹿城区委党校
以“文化底蕴”开发为驱动的乡村现代化模式——鹿城区驿头村个案研究
吴林娜
瑞安市委党校
瑞安市发展物流金融的路径选择
罗新阳
绍兴市委党校
科技中介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基于“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绍兴的案例分析
王昊
绍兴市委党校
新媒体视阈下的媒介文化生态研究——以浙江为例
李俊
绍兴市委党校
村干部职务行为及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
卢芳霞

试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试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一)上下政府层级间存在 管理体制不顺 ,职
能 转 变不到 住 、管理错位
2 社会公 共服务 还存在缺位现 象,政府 管理 . 力量弱。如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劳动保障
局 。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聚的一个政府管理窗 口,目前编制 为 2 名 ,工作人员超 负荷 运作 ,也 2
嘉兴市本级范围不大 ,面积约 98 6 平方公里 ,
的某一处室,即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主要依赖于某
政务还没有真正在政府管理中发挥作用 ,形式主义
和文山会海现象还比较严重。
部门、某处室的某一、二个人 ,递交政府常务会议
此外 , 对社会管理的各种政务信息公开、社会
讨论。现行的这种模式很难有效保证政府的政策水
平。
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和机制也有待于不 断构 建和完 善 ,以真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 的意识和能力 。
协调 、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的服务 型政府 ”建设。
目前根据嘉兴的实际,地方政府改革 的总体思路应
该是:
三是政府财力不足,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公共事
业的进 一步拓展。这与政府职能定位过宽、行政区
划与机构设置不合理、财政供养人数过多、财政管 理体制不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等问题都有关 。以
现实运行效能状况的调查 、分析、研究为基础 。探 与发改委、对外开放办 、外经贸局等部门都存在职
索地方政府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途径 。

能交叉、重复。又如对水的管理 :地下水管理在建
设局 ,地表水在水利局 。污水管理在环保局。这样
降低行政效率 。也增加 了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

当前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强化政府的区域调控职能 一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4期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浙江省团校课题组(浙江省团校,浙江杭州210012)摘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青年社会组织的实践运作模式逐渐成形。

注重党建引领、介入民生问题、运用项目带动等实践,均已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凸显了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成为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进一步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应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认知,健全系统的制度框架,建设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组建全面的监管机制,拓展有效的资源渠道,健全协同的共治体系”等路径进一步优化入手,继续创新治理模式,更有效地发挥“协同者”作用,提高治理效能。

关键词:青年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制度框架;内部治理;协同共治中图分类号:D4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03(2020)04-0033-07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理念得到不断的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型,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作用空间。

关于治理的概念,第一,从治理内涵来看,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多元行为主体的强调,主要涉及国家、市场、社会三大主体的协同共治,尤其是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二,从治理实践来看,社会治理不是指对整个社会的治理,也不是指经济治理和政府治理,而是指对社会领域问题进行的治理,其目的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1]&国内学者王思斌教授曾提出我国社会治理的四种基本类型:管控型社会治理、博弈式社会治理、协商式社会治理和服务型社会治理[1]&实施社会服务、公共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治理,是因为它能够直面解决社会问题,传达社会诉求、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创新与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创新与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创新与服务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公共管理领域的政府创新和服务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创新是指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以提升政府效能和满足民众需求。

而服务创新则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手段、优化流程和技术应用等方式,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创新,首先体现在政策创新上。

政府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诉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可以推出环境税收政策,通过对污染排放者征收环境税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目标。

同时,政府还应重视政策的可持续性,提升法律和制度创新,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其次,政府创新还应体现在行政管理上。

政府需要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电子政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倾听民意,改进行政工作,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服务创新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服务创新可以体现在服务内容上,政府可以根据民众需求调整公共服务项目,开展更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项目。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加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

此外,服务创新还可以体现在服务方式上。

政府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网上办事、电子支付等新的服务方式,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比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不仅能够让民众随时随地了解公共服务的最新动态,还能够加快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注重改善服务体验,通过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提升民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为了推动政府创新和服务创新,政府需要建立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创新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持。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政府体制改革研究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研究2.行政问责制研究3.乡镇机构改革问题研究4.当代中国府际关系研究5.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政府管理研究6.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7.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8.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研究9.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10.区域合作与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公共服务供给研究11.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2.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研究1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14.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研究15.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非政府组织研究16.社会组织的培育与规范17.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18.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19.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研究20.非政府组织绩效评估与政府监管体制创新研究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21.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路径与绩效研究22.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城市治理研究23.电子治理与政府流程改革研究24.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经验25.智慧城市与智慧治理研究基层民主研究26.基层自治组织研究27.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研究28.基层民主建设与政治参与研究29.优化基层民主决策的研究30.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研究三农问题研究31.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组织化问题研究32.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研究3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34.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研究35.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36.政策体制问题研究37.政策运行中多元主体的互动机制问题;38.公共政策执行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问题;39.公共产品多中心治理的政策工具研究;40.社会矛盾与公共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41.民主理论研究42.政府决策民主制度创新研究43.行政民主制度创新研究44.政党民主研究45.政治协商与民主党派研究公共财政管理46.财政管理与国家建设47.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研究48.政府部门预算研究49.财政透明度研究50.参与式预算研究。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优秀3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优秀3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优秀3篇)1、行政组织发展的伦理文化解释2、我国药品监管行政问责制度的法治化研究3、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4、行政类事业单位方法分析5、分散利益组织化参与行政决策问题研究6、反思与展望:规范实证下的行政合理性原则7、研究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存在弊端及其8、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在机理与方法论途径9、行政决策科学化问题探析10、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创新研究11、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思考12、政府职能转变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13、对PBL教学法与行政管理学教学的探讨14、地方政府行政服务标准化研究与探索15、我国政府行政成本优化的对策研究16、我国行政审批制度过程中的利益分析17、困境与出路:行政审批制度的法治进阶18、法治视域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思考19、大数据视阈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趋势、困境与路径20、整体性治理理论视野下的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21、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22、统筹与扁平化:行政体制新趋向评析23、基于知识经济之下的现代行政管理分析24、证监会取消4项行政审批事项后端监管将加强25、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26、“传统官僚制”:我国行政省直管县体制的重要制约因素27、论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的法治化及科学化28、网上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控制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措施研究30、论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之构建31、当前我国行政审批的深化路径--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32、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转型33、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34、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35、行政管理体制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36、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行政伦理建设路径探析37、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改善路径分析38、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路径研究39、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40、日本经济转型期的行政及对中国的启示41、双语教学的提升路径探索--以S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42、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的适用范围43、行政审批市县层级一体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44、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与行政伦理的进化45、中国基层政权行政的新尝试--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观察46、浅谈彼得原理现象对行政效率的影响47、论新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48、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49、论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律地位50、南通市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51、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以《公共政策学》的本科教学为例52、优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研究53、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54、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55、浅论行政人事管理现状及措施56、深化广东行政体制的有效路径探析57、经济强镇行政体制的必要性与问题分析58、民主党派参与我国行政体制的思考59、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困境解决的新探索60、服务型政府建构中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的合理途径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干砌填充墙面外受力性能研究2、纵墙布置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3、设置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的平面不规则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4、低标准砌体结构房屋承重墙体开洞的受力性能研究5、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研究6、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中支撑体系的研究7、从建筑到村落形态8、轻钢结构受力蒙皮作用的有限元模拟分析9、蒙皮效应对轻钢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10、渭水流域仰韶早期房屋建筑与聚落形态研究11、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支撑研究及动力性能分析12、楔形变截面柱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研究13、LIDAR数据中多层次、多直角房屋的三维重建14、村庄与集镇木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措施经济分析15、考虑实际活荷载分布的钢框架住宅高等分析16、城镇低矮房屋抗震性能分析17、基于框架填充墙施工缺陷的抗震构造加固研究18、荥阳秦氏旧宅堂楼结构及抗震性能研究19、豫中传统墙体承重砖木房屋结构性能研究20、郑州市城中村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与震害预测21、大吨位吊车抽柱式门式刚架的设计研究22、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23、历史风貌建筑动力特性研究24、简支梁经典理论适用性的研究25、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研究26、新型简易隔震支座的性能研究与隔震应用27、新型装配整体式楼盖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28、砌体结构墙体抗平面外及抗侧-抗压承载能力的研究29、基于三维场景的室内装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0、受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的砌体结构房屋性状研究31、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32、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33、底商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34、Glubam胶合竹梁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3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层刚度比的影响规律分析行政管理论文题目篇三1、确认行政主体的作用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3、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4、我国的行政主体及其责任5、营利性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得失利弊6、论行政组织的层级与幅度7、论行政环境对行政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影响8、行政效率制度的因素分析9、论行政效率与民主的关系10、论行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论民主的本质与形式12、论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合理关系13、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与完善14、我国直接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5、我国间接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6、我国实行人民代表职业化的探讨17、我国人民代表的构成及完善18、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19、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20、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2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22、“一国两制”的意义及未来23、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4、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状况和前景25、经济体制对政治体制的要求26、我国行政体制的前景展望27、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28、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形势与政策建议29、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出路30、我国工伤保险的不足与可操作性探析3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32、对完善我国妇女生育保险制度思考33、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社会救助34、论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35、我国社会改善民生福利的前景36、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38、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39、论我国公务员权力保障问题40、论我国公务员申诉制度41、论我国公务员处分问题42、论我国公务员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关系43、论行政领导的艺术44、论行政领导的素质45、论行政领导能力的提升46、论行政领导的知识结构47、论行政领导决策能力48、论行政领导的领导艺术49、论行政领导用人艺术50、论领导体制的完善。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9.07•【字号】浙人社发[2012]264号•【施行日期】2012.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2〕26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申报。

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3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2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2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人力社保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联系电话:*************传真:*************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9月7日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省劳科院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就业与再就业L2012A001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蒋晓冬,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0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娟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3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伊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4浙江省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张惠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5“蚁族”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永良,浙江理工大学L2012A006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刘央央,浙江财经学院L2012A007 "民工荒"视域下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侯玲,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8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贾淑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0浙江大学生就业“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基于台州四个农村的调查,郑苍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杨振华,湖州师范学院L2012A01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杨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3网络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网上公共创业基地运营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朱宝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4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王美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5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与就业变化关系的研究,唐伟,浙江科技学院L2012A016农民创业培育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农村中小企业实证分析,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7民办高校大学生传承浙商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陶元,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8诚信缺失视界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杨洁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9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职创业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伍小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0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应巨林,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21“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朱敏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2基于国际化视角下宁波创业型城市发展研究,翟东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3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现状与生态环境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研究,曾骊,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4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余益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6新媒体与就业:网络传播的崛起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徐晓昀,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7实践导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王林祥,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8 90后职场新人“高离职率”问题研究-基于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组织双重承诺视角,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29基于“校-企-政”合作模式的海岛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研究--以洞头县为例,於佩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30基于体教结合视角下的退役职业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退役职业运动员为个案,许为东,嘉兴学院L2012A031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生就业研究,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研究,洪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汤国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4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研究--以义乌为例,李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5人才供需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嘉兴商贸流通业为例,项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6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林海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7就业文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陈旦秋,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8“两创”战略下的绍兴创业型城市建设研究,吴永生,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9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社会保障L2012B001 基于IPD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张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2 浙江省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陈海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3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毛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4 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5 构建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郭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6 基于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张少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2B007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徐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8 对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9 激励相容约束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构建,崔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2B010 浙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11 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朱俊华,浙江鑫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L2012B012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肖娟,浙江工业大学L2012B013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吕美忠,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4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5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情况研究,方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L2012B016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及基金平衡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戚伏堂,宁波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L2012B017 对加强社保基金阳光监管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8 浙江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研究,周翠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L2012B019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的可行性分析,裘凯音,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职业能力建设L2012C001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廖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2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玉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3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翻译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胡囡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4 提升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5 高职教育区域性技能人才整合开发的系统性研究,陈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6 面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游戏研究,傅晶,浙江理工大学L2012C007 服务业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例,林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2C008技能与人格培养相融合的高职营销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09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颜碧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0 杭州中小制造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国强,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L2012C011 大学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付姝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2 基于群岛新区背景下的舟山海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杨奇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4 台州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张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5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6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孙建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7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8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启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9 提升职业能力促进技能成才创新培训模式研究,叶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L2012C020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对策研究,张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21 基于职业能力建设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庄永达,宁波大学L2012C02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以中国美院为例,郁新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3 校企合作视阙下浙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葛军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4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沈建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5 基于职业生涯辅导师制度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韩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6 基于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7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赵艳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8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9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黄象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0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汪永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1 职业技能鉴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营销员为例,童旭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方军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33 产业升级背景下温州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钟小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4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徐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5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吕凤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6 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研究,郭宏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7 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整体开发研究,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8 基于以信息化为主线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32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9 保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研究,张绪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2C040 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张艳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1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政策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学院L2012C04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窗口行业礼仪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3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胡晓敏,浙江工业大学L2012C0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工学结合实效模式构建及运转探索--以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为例,张素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5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朱一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46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潘亚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7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8 基于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某高职学院餐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胡叶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佘曙初,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50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能力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C051 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与研究--以龙泉青瓷为例,蔡志阳,丽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L2012C052 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C05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王国忠,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L2012D001职工收入公平感与组织稳定的结构研究,胡坚,浙江理工大学L2012D002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周琼,绍兴文理学院L2012D003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职业年金DB模式与DC模式比较及应用对策研究,周艳,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04基于岗位绩效的劳务派遣工薪酬问题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05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吕鑫,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06最低工资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的城乡差异,刘恩猛,中国计量学院L2012D007关于基层欠薪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余瑞,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08劳动关系相关法学概念辨析--以劳动法律关系二元结构为视角,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2D009员工满意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0浙江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隐性冲突研究--基于员工沉默行为的视角,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1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马正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D012浙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宏宇,宁波大学L2012D013协商民主视角下劳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封红梅,宁波大学L2012D014构建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研究,边浩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舒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6浙江省行业劳资集体谈判研究,胡靖春,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7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徐晋,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8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施卓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9基于社会资本视域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D020民营企业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认知及行为选择--以宁波为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1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顾玲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2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义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朱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转向及秩序构建--以浙江省劳资群体性事件为例,宋红岩,浙江传媒学院L2012D02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以慈溪市为例,周干尔,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建兴,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6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以衢州市为例,陈连金,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5.浙江家庭服务业问题研究L2012E001 浙江家庭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现实困境、制度安排及发展趋势,徐建军,宁波大学L2012E002 浙江家庭服务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朱红缨,浙江树人大学L2012E003 浙江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研究,赵逸斌,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E004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5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及其实现--基于杭州家政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高周荣,浙江工业大学L2012E006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周述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L2012E007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问题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8 浙江发展月嫂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E009 家庭服务业项目开发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黄国平,宁波大学L2012E010 京沪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严先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公共行政和人才人事类(省人科所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务员队伍建设R2012A001杭州市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王加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A002 12333公共服务热线品牌塑造研究,沈珏,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2A003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工会帮扶网络研究,薛圣白,杭州市总工会R2012A004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刘召靖,浙江工业大学R2012A00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尧骏,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6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研究,杨勐,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邬红波,宁波大学R2012A00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郁峰,中国计量学院R2012A009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研究,朱丽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A010大学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裴剑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1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研究,林依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2区域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技术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吴佳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3转型时期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中的行业协会职能发挥研究,白峰,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A014 食品安全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朱金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5 网络危机传播与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6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2A017 区域动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陈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8 科举考试回避制度及其对现代公务员招考的借鉴价值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2A019浙江省乡镇公务员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杜熙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20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信度实证研究,邵锦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2B001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钱逸昀,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型与实证研究,陈晶晶,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3 高校校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研究,郭振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4 促进知识型员工人才队伍稳定的对策研究,邱晓雯,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5 校企联合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实践研究,宋国琴,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6 浙江企业家跨国并购能力提升研究,贺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2B007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8 浙江省服装企业版师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夏帆,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9浙江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对策研究,邵慰,浙江财经学院R2012B010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B011宁波市金融业对英语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R2012B012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R2012B013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2B014浙江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姚星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5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唐春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6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何学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7 转型升级变迁下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陈晓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8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王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19 浙江国际旅游传播人才需求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敬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0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丘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1 浙江省民航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宋静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2 高职院校数字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律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3 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4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与训练基础上的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蓝少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5 经济转型期中小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黄秋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6 产业调整视阈下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能力内涵研究,杨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2012B028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周春芬,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2B029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建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0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荷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1 杭州市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黄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2 中高职一体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丽霞,杭州职业技术。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分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摘要:当前,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主导的政治话语[1]。

无论是国务院各部委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政府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与突破口[2]。

在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背景、成效与创新之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框架中的核心架构之一,是连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体制变革的桥梁和中间环节,在我国现有改革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层面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在改革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或大或小的问题,成为实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预期目标的一大障碍。

2017年伊始,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以“壮士断腕”的极大勇气,排除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难处,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向前推进[3]。

截至目前,浙江省“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历经近三年的时间,此次改革在冲破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藩篱、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有关文献回顾行政审批是当今政府运用公权力来协调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事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前管控措施。

而作为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对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的行政审批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积金与养老金协同改革研究
闫志刚 从信用监管迈向信用治理:机制、类型与边界
·90·
2023・12 总目录
张欣亮 王鹏 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数字政府]
[社会治理]
李玉红 大数据驱动下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
朱瑞 刘静 我国市域社会治理发展的特征、挑战与 吴合庆 陈桂生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困境及其进路
2024年展望
[政府管理创新]
王文姬 李勇坚 电商平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机理与
马宝成 任群委 新时代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与 对策建议
防范对策
朱红梅 王小虎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蒲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
——以H省为例
与实践进路
[政府管理创新]
赵艺绚 林鸿潮 迈向第三方风险规制:安全生产责任 刘淑春 金洁 市场主体监管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比较与研究]
张克 刘馨岳 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重点任务
张新平 周艺晨等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新加坡政府经 [数字治理]
验及其启示
蓝志勇 吴件 大数据赋能条件下“无缝隙安全监管”
机制探究
2023年第4期
[本刊专稿]
张怡然 宋国恺 迈向技术融合的智慧治理 [政府管理创新]
魏礼群 新时代十年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 韩强 吴涛 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
2023年第9期
[ 本期关注 枫桥经验 ]
政武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力实现六大转型
宋世明 程荃 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城乡比较
[养老服务]
—— 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杜鹏 吴赐霖 推动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地方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担负着诸多重要职能,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着转变。

这种转变既是必然的,又是有挑战的,因为地方政府需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以适应新的职能要求。

本文将浅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路径。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一:根本职能与新职能的平衡之难在现代社会,地方政府既需要履行传统的治理职能,又需要承担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传统的治理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安全、监督管理等,而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则包括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等。

地方政府在这些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在根本职能与新职能之间取得平衡。

一方面,如果过于偏重传统的治理职能,就会忽视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影响民生和社会发展;如果过于偏重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又会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影响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在根本职能与新职能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之道。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二:资源配置和利益博弈的难题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决策层面的改革,还需要资源的调配和利益的博弈。

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博弈往往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困难之处。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资源的调配,支撑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实施,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和调配;地方政府也需要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博弈中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包括各种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和矛盾,以及资源调配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寻找一种资源配置和利益博弈的新路。

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不仅需要管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创新能力的发挥。

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往往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提升传统的管理能力,包括规范运作、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以保障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地方政府也需要发挥创新能力,包括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以推动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落地。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研究对策——以杭州市政府为例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研究对策——以杭州市政府为例
practice,and point out the effect and necessity for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nd innovat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chievement of government
擘.ove棚ment performance system. Finally, we analyzes the Hang Zhou’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SUCcesstlll

ABSTRACET(保Fra bibliotek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导师签名
强∥,, /../
签字日期:函7汐年1月r日
签字日期:
r同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绩效管理被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
70年代形成体系,而后20世纪80年代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各 国政府的普遍借鉴,并演变成当今西方各国实施政府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以 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 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而现在的政府引入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政府管 理的三E目标的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 这是一种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09•【字号】湖政办发[2008]103号•【施行日期】2008.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的通知(湖政办发〔2008〕10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文明、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以健全“一站式”全程协调服务机制、推进行政服务大厅和网上审批服务两个平台建设、建立行政服务三级联动网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通过全面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加快科学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二、主要内容(一)建立完善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重点的“一站式”全程协调服务机制1.明确服务内容。

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要按照政府赋予的职责,对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主体确定到项目完成权证办理的八个阶段,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全程协调服务。

行政审批过程的八个阶段包括投资项目确立(项目建议书、可研、备案、核准等),项目用地取得(选址、拆迁、征地、用地、供地等),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配套设计等),开工准备(工程招投标、建设管理等),施工建设(施工建设、配套建设等),竣工验收(单项验收、其他验收等),权证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契证等),企业设立(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

2.完善运行机制。

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要会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对上述八个阶段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界定。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理办法(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理办法(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
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湖行服[2007]19号
【发布部门】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07.07.03
【实施日期】2007.07.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行服〔2007〕19号)
各窗口、分中心、处室:
现将《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七月三日
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对升级后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的管理,确保该网站规范、有序、高效、安
全运行,现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浙江省湖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网址:http://)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

向“公共服务型行政审批”转型的过程——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的治理变迁

向“公共服务型行政审批”转型的过程——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的治理变迁

作者: 王峰
作者机构: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浙江湖州313004
出版物刊名: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25-2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公共服务 行政审批 政府管制 治理转型
摘要:行政审批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方面,必须在从传统的官僚制层级审批转变为无缝隙的立体服务型审批的过程中,寻求一种新的审批模式和一整套有别于传统的制度原则,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浙江省湖州市行政审批改革为学界研究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可以通过湖州案例,研究行政审批的转型过程,来探讨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选择;进而提出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可以通过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回归公共服务。

社会实践报告行政审批

社会实践报告行政审批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审批制度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环节,其改革与优化成为提升政府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次社会实践以行政审批改革为主题,旨在深入了解行政审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带来的成效,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行政审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权力寻租等,影响了政府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践内容本次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文献调研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行政审批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方向。

主要调研内容包括:1. 行政审批制度的历史发展;2. 行政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4. 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二)实地考察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审批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政审批的实际运行情况。

考察内容包括:1. 行政审批流程;2. 行政审批效率;3. 行政审批服务;4. 行政审批改革措施。

(三)访谈调研阶段与行政审批机构的工作人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内容包括:1. 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2. 行政审批改革带来的成效;3. 行政审批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1. 简政放权取得显著成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2. 行政审批流程逐步优化,审批效率明显提高;3. 行政审批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1. 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仍存在交叉、重复,导致企业办事困难;2. 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仍存在审批时间长、流程复杂等问题;3. 行政审批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地方存在“明减暗增”现象。

(三)改革成效1. 提升了政府效能,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2. 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3. 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管理与服务标准化需求与路径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实践经验为例

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管理与服务标准化需求与路径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实践经验为例

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管理与服务标准化需求与路径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实践经验为例作者:安然郑玲余能超吴亚莲王佳洵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年第04期摘要:湖州市吴兴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持续推进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进一步提档升级,运用标准化的形式,不断规范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关键词: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标准化Research on the Demand and Path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enter for Mediation and Resolution of Social Conflicts and Disputes in Towns (Streets)—— Tak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Wuxing District, Huzhou as an exampleAn Ran1, Zheng Ling1*, Yu Nengchao1, Wu Yalian1, Wang Jiaxun2(1. Zhejia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 Huzhou Wuxing District Bureau For Letters And Calls)Abstrac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has 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deploy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acceler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y (district), township (street) and village (community) three-level mediation and resolution system of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grassroot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mediation and resolution centers (stations), constantly standardized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township (street)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mediation and resolution centers, and consolidate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Key words: contradiction, mediation and resolution, center, standardization0 引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湖州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选 择湖州市行政审批 服务作 为研 究样本 , 拟对上述 问题
共 中央在 < 于完 善社 会主 义市 场经 济 体制 若 干 问题 的决 关
定> 中明确提出 : 深化行 政审批 制度 改革 , “ 切实 把政府 经济 管理职能 转到主要 为市 场主 体服务 和创 造 良好 发展环 境上 来 2 1 ” 0 0年 1 O月 l 8日中国共 产党第 十七届 中 央委员 会第
批部 门的高度权威控制 , 其建立 在官僚制严 格 的审批 基础 之
上。政 府管制是一 种要 求社 会个 体的行 为符 合共 同体 权 威 意志 规定 的制度安排 , 是对社会成员 的那些 涉及他人 利益 或
阶段性成果 , 同时 , 我们也应该看 到, 审批程序 、 在 审批环节 、
审批 时效 、 审批 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进 行深入讨论 。在 研究 方法 方面 。 本文 将 以个 案研究 、 献 文
研究, 访谈等研究 方法。本文对浙江省湖 州市行政审批 服务 改革做了历史 性 的 梳理 , 中摸索 出其 行政 审批 转 型 的轨 从 迹; 并全 面剖 析其 演进过 程 , 总结 出转型 的经验 。在研究 过
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 五年 规 划的建 议) 中指 出 :进 一 步转变 政 府职 “
湖州 市行政 审批制 度改革 走在地 方政府 行政审批 改革
政 为民 , 实贯彻 党 的全心 全意 为人 民服务 的根本 宗 旨, 切 不
工 收稿 日期 】 02— 3— l 21 0 1 [ 作者简介 】 王 峰 (96 。 , 17 一)男 中共湖州 市委 党校教 师。
的前列 , 了十年 的制 度变迁 和改革 深化 , 经过 形成 了独 具特
【 】 注 本文系浙 江省党校 系统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研究 中心规划课题 < 方政府 社会管理 与服务创新 的路 径— —以浙江湖 州行政 审批 地 服务为研究对 象> 项 目 ( 编号 z 104 研究成果 ; x39 ) 环太 湖经济社会 发展研究 中心课 题( 地方政 府社会 管理与服务 创新 的路 径—— 以浙江湖 州 行政审批 服务 为研究 对象> 项 目编号 2 1 — 1 研究成果 。 ( 01 2 )
能, 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 。 2 1 年 2月 1 ”0 1 9日胡 锦 涛同 志 在 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 导 干部社 会管 理及 其创 新专 题研 讨 班开班式上 强 调 , 社 会 管理 , 到 底 是对 人 的管 理 和服 “ 说
务, 涉及广 大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 , 必须始终 坚持 以人为本 、 执
21 0 2年第 5期 (第 l 4卷第 5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io igAd nsrt n Colg o r a fLa nn miit i lee ao
No 5, 01 . 2 2
( o 1. o5 V1 4 N .) .
地 方 政 府 社 会 管 理 与 服 务 创 新 的 路 径
革的路 径选择 ; 而提 出地方政 府管理与服务创新 可以通过行 政审批 改革的路径 回归公共服务 。 进 [ 关键词 】 公共服 务 ; 行政 审批 ; 政府 管制 ; 治理转型
[ 中图分类号 】D 3 6

[ 文献标识码 】A
c 文章编号 】10-4 5 (02 0—O0—0 08 - 3 2 l)5 05 4 0 断实现好 、 维护好 、 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根本 利益。 可见 , 政 ” 行
在从 传统 的官僚制 层级 审批转变 为无缝 隙的立体 服务
型审批 的过程 中, 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审批模 式和一整套有 别 于传统的制度原则 。本文关 注的核心问题是 , 行政审批新 模 式的产生与演进有怎样 的内在逻 辑?面对新 旧模 式的转 型,
如何提供优质 、 高效的无缝 隙服务 , 满足社 会的公共需求 ? 来

社会公共 利益 的行为所作的权威 限制 。 【 管制在传统 的行政 2 体制 下 , 为维 护社会 公共 利益 起到 了积极 的约束作 用 。 确实
同时 , 于苛刻 的管 制也导致 了行 政 效率 的低 下。所 以, 过 要 以“ 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行政服务质 量” 为契机 , 转向公共服 务型行政 审批 模式的构建。早在党 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 上 , 中
以浙江湖州行政 审批服务 为研 究对 象‘
王 峰
(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 浙江 湖州 3 3 0 ) 10 4
[ 摘
要】
行政审批作为政府管理 的一个 方面 , 必须在从传 统的官僚 制层级 审批 转 变为无缝 隙的 立体服 务 型审批 的过 程
中, 寻求一种新 的审批模 式和一整套 有 男于传统的帝度原 则 , 更好 的满足社会公 共 需求。浙江省湖 州市行 政审批 改革 为 l l 】 才能 学界研 究地方政府 管理与服务创新提供 了一个典型样本 。可 以通过湖 州案 例 , 究行政 审批 的转 型过 程 , 讨行政 审批 改 研 来探
审批服务成为社会 管理 和 服务 的重 要 内容。经过 近了一些重要 的 全

引言: 问题 与 方 法
作为一种具体的管制行为 , 行政审批与 政府管 制有密 切 的联 系。l 【 行政审批作 为政府 管制 的一种 方式 , 调行 政 审 强
程中 , 政许可的运作流程 、 政许 可职 能归并 、 对行 行 减少审批
环节、 无缝 隙服务 的供 给 、 行政 效能 的提高等 方 面进行 了实 地调研和访谈 , 在此基础上进行 了理性 的思考 和分析 。
二、 “ 从 管制型行政 审批 ” 公 共服务 型行政 审批” 地 到“ : 方政府行政 审批 的演进 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