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台阶》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难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父亲》的音乐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父亲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教案(20210925231159)

11 台阶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议论、研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资料的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育学生热爱父亲,尊敬父亲的感情。
(2)感觉父亲性格中的艰辛创业的精神和坚毅不拔的毅力,培育对待人生的踊跃健康的心态。
教课要点:掌握故事内容,剖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资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学法:复述法,议论法,合作研究法。
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很多人盼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这样但是——果然吗?二、简介作者李森祥,今世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顶峰合著的《王中王》遇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即是该剧的策划。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怀年月》、《传世之鼓》等。
三、检查预习凹(āo)凼(dàng )门槛 ( kǎn) 涎(xi án)水揩 ( kāi)嘎 (gā) 筹 (ch óu)划黏(ni ná) 难堪 ( gān gà)撬(qi oà)过瘾( yǐn)唿嗒(hūdā)熬住(áo)憋住( biē)头颅( lú)镶嵌(xiāngqi àn)茬(chá)掺(chān)糟糕( zāog āo)胯(kuà)倔强(ju é)不足挂齿光天化日四、感知课文用 5—— 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后,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父亲感觉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敬羡不已,他不甘愿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信心,开始漫长的准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教案

11《台阶》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领会意会父亲的感情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质感悟此中的真情。
感情目标:关怀父亲母亲,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课要点 :掌握故事内容,剖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教课假想: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能够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教课过程:一、导入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日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显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投影:教课目的:知识目标:领会意会父亲的感情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质感悟此中的真情。
感情目标:关怀父亲母亲,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 一 ): 衢州人。
1975年参军, 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 , 少校。
李森祥的小说以乡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 , 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一般人特别是农民的朴素形象 ...1987 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怀年月》、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 200 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习的《天下粮仓》等。
他有着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感人民的深沉感情,生活中的他相同保持着朴素无华的风格。
2.检测字词字词略,详见投影三、整体感知,掌握故事情节1.本文表达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来吗 ?父亲感觉自家的台阶低 , 望着他人家的高高的台阶 , 敬羡不已 . 他不甘愿低人一等 , 立下宏愿 , 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 于是终年幸劳 , 积铢累寸, 准备了大部分辈子, 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何“父亲总感觉我们家的台阶低”?由于台阶是地位的标记,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 3 级,被人家小瞧,“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感觉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因此感觉自己家的台阶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1《台阶》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大家齐读。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节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文中的父亲也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台阶,走进父亲。
二、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导学案汇报交流1 预习组长汇报本课字词学习情况2汇报自学成果小组内交流完善答案,组长安排好交流任务,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与其说是对地位的渴望,还不如说是对尊重的渴望。
但他耗尽毕生精力铸就起了这凝聚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时,却猛然发现月已缺,花已谢,人已老……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地走近父亲,感受父亲的形象。
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细节,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1 找出感动细节,感受父亲的形象细节描写是对人物些细小的举止,动作或对些细微事物进行描写,他可以是语言的细节描写,也可以是动作的细节描写为了让大家在表达时能够有章可循,老师为大家举一个例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台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情境导入】同学们,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讲述父亲的小说,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父亲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3.理清全文结构。
明确:1.凹凼.(dànɡ) 涎.水(xián) 揩.(kāi)嘎.叽(ɡā) 筹.划(chóu) 黏.性(nián)撬.(qiào) 尴.尬(ɡān) 烟瘾.(yǐn)唿.嗒(hū) 门槛.(kǎn) 烦躁.(zào)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台阶。
“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第一部分(1~9段):父亲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10~16段):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17~25段):父亲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第四部分(26~32段):父亲为造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研读课文——故事情节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思考下列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3)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篇小说的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搜找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思考概括。
小组交流后,展示明确:(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父亲想借台阶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希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
(2)捡砖、捡瓦、捡石头、种田、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等。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精品教案

11*台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析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生活,特别是老一辈农民的生活。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亲不畏艰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节诗歌《父亲》:被风雨垒起的岁月刻在父亲的额角上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落花意已去父亲的风采不再依然逝去的痕迹盖满了遍地枯叶萋萋芳草早已销声匿迹岁月何故如此匆匆呢……的确,岁月粗糙了父亲的双手,苍老了父亲的容颜,父亲风采不再,但他额上的皱纹永远是我们仰望的高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去欣赏这位卑微而又坚毅的父亲用一生的心血构建的人生高度。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李森祥,1956年生,XX 衢州人,作家。
1986年于《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背景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
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2.背景资料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XX 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变化,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这篇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凹凼..(āodàng ) 涎.水(xián) 嵌.(qiàn) 淌.(tǎnɡ) 揩.(kāi ) 嘎.嘎(gā) 筹.划(chóu) 黏.性(nián) 蹿.上(cuān ) 胯.骨(kuà) 尴尬..(gāngà) 撬.(qiào) 晌.午(shǎng ) 硌.(gè) 舀.(yǎo ) 倔.(juè) 头颅.(lú) 庄稼茬.(chá) (2)多音字踏⎩⎪⎨⎪⎧ (tà)踏青(tā)踏实槛⎩⎪⎨⎪⎧(kǎn )门槛(jiàn )槛车 (3)词语释义涎水:口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亲情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回顾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有时讲解过于细致,导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调整课堂节奏,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主要围绕一篇描写父爱和家庭生活的记叙文展开。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文章作者简介,重点词汇解释,课文朗读与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课后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具体内容包括:
1.作者简介:介绍本文作者李森祥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传递亲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台阶》教学设计黄山市祁门县北门初中许建强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关注细节描写,分析父亲形象。
3、体会作者感情,领会小说主题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分析理解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作家李森祥说:“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如此”,可是--果真吗?(出示投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2.检查预习。
二、第一台阶:读懂情节1.导读提示: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事情?③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2.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第二台阶:读懂父亲1.作者李森祥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在书上批注,并以“文中的父亲是个 ______的人?从文中第___自然段的___________(句子或词语)可以读出来”概括父亲的形象。
2.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品味,理解父亲的形象。
⑴老师示范品析句子,分析人物。
示例:“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①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的高台阶的羡慕、向往。
②“摇不散”,拟人,对柳树枝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目光的专注和内心对高台阶的向往,可以看出父亲对目标的痴迷和执着。
)⑵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方法,品读描写父亲的重点语句,试着从人物描写、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分析父亲的形象。
(发言提示:①点明语段②朗读内容③品味分析④概括形象)3.归纳父亲的形象特点。
4.探究:父亲在高台阶建成后感到了幸福吗?四、第三台阶:读懂作者1.结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老了”的理解,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
部编版七下《11台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11台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概括文章情节。
2. 通过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 通过分析文章题目《台阶》,把握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会“台阶”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义。
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思维导图法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的文章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4篇课文。
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
学习本单元,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体会这些人物身上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以及自信和智慧。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台阶》解析人文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解读。
语文要素: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自读文章,抓住细节适当做批注。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导入新课教师语言: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堆积起来的。
有一位父亲为了建造九层台阶的房子,从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慢慢积攒起,用了大半辈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森祥的《台阶》。
(课件出示:李森祥、《台阶》、台阶的照片)【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由老子的话自然引入本课。
划分层次结构教师语言: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音注释,大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与评价,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强化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家乡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1.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从文本中挖掘深层含义的习惯。
3.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
4.在小组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深度和逻辑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促进班级内的交流和互助。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台阶》这篇文章,还学会了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希望大家都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如果课后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台阶》这篇文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尝试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还不错,大家都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对家乡台阶的印象。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重点讲解了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让学生们明白了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还不是很熟悉,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关注,加强个别辅导。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升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部编)【一等奖教学】11台阶【一等奖教案】新人教案

11*台阶教课准备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能复述故事,培育阅读记述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父亲形象的特点,特别是此中的细节描绘。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资料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理解父辈、敬爱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感情。
教课方法教法: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到的意蕴,只有仔细读,才能领悟此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为讲堂教课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诵,讲堂上在阅读中朗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辛创业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足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现创建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思想产生共识。
3、商讨法:引导学生踊跃思虑,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研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觉成功的愉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协助教课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益于理解本文要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1、勾勒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踊跃念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频频朗诵,从中领会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谈论法:引导学生踊跃参加,合作研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父亲的一世可能是平庸的,平庸的让我们不肯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世可能是贫穷的,贫穷得让我们没法在他人眼前夸耀;父亲的一世也可能是不见经传的,在大家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地可见的鹅卵石。
但低微者未必柔弱,在你摔倒时,父亲会教你如何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舞你英勇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眼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盛,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日,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庸一般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会老一辈农民独有的坚韧与谦卑。
(创建情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如同唱戏前的开台锣鼓同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念,调换学生情绪与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课。
11《台阶》优秀教学设计(附板书设计)

11《台阶》优秀教学设计(附板书设计)《台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精品】

11台阶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
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
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
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课堂同步教案《11 台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课堂同步教案《11 台阶》一. 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儿时跟随父亲在田地里劳作的经历,通过描述父亲艰辛的劳动过程和作者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文章。
但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内涵可能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劳动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重点词语的解释4.课堂讨论的问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标题《台阶》。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台阶代表了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劳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课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学生的思考深度仍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象征手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象征的意义、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
-学生能掌握课文中“勤奋”、“坚韧”等生字词的读音与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深入理解文中“台阶”的象征意义,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3)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课文《台阶》的篇章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来表现主题。
(3)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台阶”的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运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突兀”、“竣工”、“门槛”等,并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文章结构: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文章结构:通过分析课文的起承转合,让学生学会如何构思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2.教学难点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复杂情感,包括他的执着、挫折和喜悦。
-修辞手法运用:理解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奋斗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物形象:深入剖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他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和动机。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口语交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举例:
-重点词语:“突兀”在文中的运用,表达了父亲形象的变化之快,使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教师进修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1课《台阶》教案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如“苔藓”、“门槛”、“斑驳”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分析“台阶”在文中的象征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生哲理。
-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叙述角度来展开主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字词时,通过上下文分析,让学生理解“苔藓”不仅仅是青苔,它还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探讨课文象征意义时,引导学生从“台阶”这个物象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它所蕴含的人生阶梯和努力攀登的寓意。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表达自己对“台阶”的感悟。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多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11课台阶教案

七年级语⽂11课台阶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下册第11课《台阶》题第⼆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内容分析本⽂较长⼜是⾃读课⽂,要跳出课⽂整体把握其主题思想,不能⾯⾯俱到。
便也要有所侧重,要紧密联系⽣活实际,向课外延伸,注重培养学⽣⾃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感悟⽂章精彩之处。
难点:个性化阅读,读出⾃⼰的思想。
(三)学习⽅法:⾃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学习。
⼆、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学⽣学情分析对⼈物阅读不陌⽣,本⽂重点是熟悉情节,体验⼈物性格特点。
培养学⽣关注农民的命运,具有悲天悯⼈的情怀。
深⼊认识⾃⼰的⽗亲、理解⽗亲。
(⼆)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导⼊:由朱⾃清的《背影》导⼊本⽂内容。
⼆、介绍作者及⽂体: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 ):衢州⼈。
1975年⼊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作,少校。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986年《烟⾬楼》杂志发表处⼥作《半个⽉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近年来发表⼩说颇多。
李森祥的⼩说以农村、军营两⼤⽣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系列⽣动的普通⼈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学⽼师》被《⼩说⽉报》等选载,获1991年《⼩说⽉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学奖。
本⽂是⼀篇⼩说。
开端:⽗亲觉得⾃⼰家的台阶低,要造⾼台阶的新屋。
发展:⽗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亲⼈也⽼了,⾝体也跨了。
三、整体感知课⽂:1、⽗亲为什么要造⼀栋有⾼台阶的新屋?“台阶⾼,屋主⼈的地位就相应⾼。
”⽗亲渴望受⼈尊重。
2、⽗亲怎样造起⼀栋有⾼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苦,准备了⼤半辈⼦,⼀砖⼀⽡的捡,⼀⾓钱⼀⾓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亲怎么样了?⽗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分不⾃在,他衰⽼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眼”是什么?(台阶⾼,屋主⼈的地位就相应⾼。
)四、分析⽗亲形象:⼩说是以塑造⼈物形象为中⼼,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活的。
11 台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11*台阶【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一课时一、导入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
无论人、事、物。
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同卑微的你我他,还有那平凡的父亲、母亲。
李森祥的《台阶》中所写的父亲就是这种卑微而又韧性极强的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这位“父亲”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
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三、初步感知1.生字注音。
凹凼..(āo dàng)门槛.(kǎn)涎.水(xián)揩.(kāi)嘎.(gá)筹.划(chóu)黏.(nián)尴尬..(gān gà)撬.(qiào)2.生词注解。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3.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叙事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你能简要讲述故事情节吗?(提示: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11台阶(优秀课件)(含多场合)

11台阶:优秀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件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课件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制作出高质量的11台阶课件。
二、课件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课件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课件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可衡量性。
2.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课件设计的基础。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核心知识点,并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课件内容的适宜性。
3.选择合适的课件类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课件类型。
常见的课件类型有演示型、交互型、游戏型等。
不同类型的课件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设计课件结构课件结构是课件设计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封面、目录、、小结、练习等部分。
课件结构的设计要遵循教学逻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注重界面设计课件界面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注重课件界面的美观、简洁和易用性,避免过于花哨的装饰,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课件制作1.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Keynote、Authorware等。
教师应根据自身需求和技能水平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
2.素材准备课件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素材,并确保素材的版权合法。
同时,素材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避免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3.编写课件脚本课件脚本是课件制作的依据。
教师需要编写详细的课件脚本,包括每一页的内容、表现形式、交互设计等。
脚本编写要遵循教学逻辑,确保课件内容的连贯性。
4.制作课件根据课件脚本,教师开始制作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请同学们简述课文主要情节,发言后出示课件),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
本节课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_________(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句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