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战争与和平练习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82753990c69ec3d5bb7579.png)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
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二历史(选三战争与和平)限时训练习题
![高二历史(选三战争与和平)限时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7a9e7ff242336c1eb95e5a.png)
高二历史(选三)限时训练说明:选三,45分钟。
1、在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外交家曾说“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突出的表明了A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B德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已经成了世界主要矛盾D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2、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A德奥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条约 D英法协定条约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4、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A《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公告》5..“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B.军国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 D.强权政治6.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7.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9.“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卷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704c10f43323968001c9235.png)
高二历史选修3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B.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C.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D.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3.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5.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德国的正式分裂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C.美苏争霸的形成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6.在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中,给予越南人民大力支援的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东南亚条约组织C.巴格达条约组织D.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7.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
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8.下列英法美采取的哪些政策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①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②实施经济制裁却把石油等战略物质未列入禁运范围③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供意军使用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9.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高二历史练习答案(战争与和平)
![高二历史练习答案(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83dbb92b7375a417866f8ff6.png)
高二历史练习答案(战争与和平)第四单元——二战:1、BBCBA 6、DCCBB 11、ACACC 16、DCDDA 21、ACABC 26、ADCBC31、1)强制减产;国家补贴;重税惩罚;目的:使农业生产与消费趋向平衡,缓解经济危机;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2)实质: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3)列宁的初衷是通过国家、政府的法令来改造经济生产、分配,以使经济基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矛盾的原因:忽视了小农占主体的落后生产力状况,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导致经济困难、农民不满、富农叛乱。
4)邓小平回答了经济政策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美国以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的措施遏制经济危机,保持了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苏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制地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机制来恢复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两者都是积极和成功的。
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绝对地和一成不变的经济模式,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政策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调整现有经济政策才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生命力所在。
32、1)1919年;依据:应出自于惩办战败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1925年;依据:应出自于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洛迦诺公约》。
1935年;应出自于纳粹德国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应该是关于德国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2)《凡尔赛和约》;五个方面:国联盟约、德国领土、海外殖民地、军备、赔款。
3)《洛迦诺公约》;后果: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结局:36年,德国宣布废止;4)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通过大选成为执政党;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34年,出任元首,建立起独裁体制。
5)因素:(参笔记: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33、1)观点一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优势海军;观点二:综合日、美、苏三方因素。
2)减少了盟军的人员伤亡,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但给日本平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464f999e314332396893a3.png)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
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
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
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
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
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9分)【答案】(1)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
(6分)(2)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
(9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卢沟桥事变——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地图册》材料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简述两幅图片与中国抗战的关系。
高二月考试题(选修二战争与和平)
![高二月考试题(选修二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7156a30259eef8c75fbfb351.png)
高二月考试题——选修二*战争与和平(包括答案)1、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与英国连续不断地发生火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国旗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赢得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B、德国英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C、英德矛盾的焦点是殖民地和世界贸易D、德国与英国力图成为海上贸易伙伴2、人类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战争,而进入20世纪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A、法西斯主义要称霸世界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C、英德矛盾的激化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3、“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4、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6、“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上述材料说明:A、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B、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C、美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D、德国是非正义战争负全部战争责任7、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战争与和平试题 (5)
![战争与和平试题 (5)](https://img.taocdn.com/s3/m/66086045c850ad02de8041bd.png)
2014年度长河高中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A.德奥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条约 D.英法协定条约2.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过:“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这里的“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含义是A.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德变为英德B.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俄变为德俄C.欧洲的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争霸的主要矛盾D.一战爆发,战争范围从一洲扩展到三洲3.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词:“……我是勇士。
这是勇士之歌,乐战好斗,令敌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斩尽杀绝……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居中调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B.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战争横财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4.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役是一战中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C.规模最大的战役D.最大的一次海战5.列宁谈到这个和约时说:“当强者踩着弱者的胸脯的时候,签订不幸的、无比苛刻的、无限屈辱的条约,是极端痛苦和无限难过的。
高二《战争与和平》一课一练1、3
![高二《战争与和平》一课一练1、3](https://img.taocdn.com/s3/m/bf936831580216fc700afd1b.png)
★问题思考(时间10分钟)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列举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拓展延伸:必修一: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十月革命后针对一战采取了什么措施?1】原因:沙皇专制阻碍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发杂;参加一战激化矛盾。
2】措施:通过《和平法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
必修二:一战爆发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1】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美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必修三:一战期间的国际事件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1】中国倾向协约国,陈独秀等人借用英美法思想、制度发动新文化运动。
2】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苏俄,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基。
二、随堂巩固:一)选择题(9题*10分=90分)1.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③美国爱好和平④谋取战后霸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3.它是英军在一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号称“陆战之王”,请问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①煤炭的广泛使用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⑥炼铁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④D.①③⑤4.19世纪末,当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初步形成后,英国并没有急于加入某一集团,而是继续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英国不想参与大国间的争霸斗争B、英国已完全丧失“海上霸主”的地位C、不受条约约束,以便趁机在各地扩张D、利用两大集团的对立,使其相互牵制5、美国参战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下列各项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是A.先后派遣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B.参加索姆河战役C.协助英国海军开展对德反潜艇战D.增加对协约国的军火和物资供应6、1918年3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A.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B.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7、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转人阵地战B.美国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8、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①基尔军港水兵起义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③爆发十一月革命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③④9、德国在战前制定“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二年级限时训练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二年级限时训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a70ba571fe910ef12df8f2.png)
历史限时训练(6)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尚书.周官》中说“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最早把这一观点发展成为政治制度并不断积极推动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2.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而王安石也曾说:“盖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对上述两人的观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认识是()A.历史都是主观的,是非永远也不可能分清。
B.两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都不可信。
C.两人的话,可以作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问题的旁证材料。
D.题中的材料可作为研究北宋历史的客观资料。
3.“在中西方交往,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腐败与落后,三十年前中国的“名片”是振兴与腾飞。
”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领先于西方②一百多年前的中西方正常交流完全被战争与掠夺所取代。
③三十年前的中国彻底地全面地开放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地位与内容的变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④4.国民政府鉴于国内(1933年)“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为了从经济上对当时的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封锁与打击。
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a9a18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3.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55分)1. ( 1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的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1)①反对一切战争;②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③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①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②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1)根据材料提到,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卷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bdc37fa7f1922791688e8ee.png)
高二历史选修3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B.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C.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D.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3.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
它们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5.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德国的正式分裂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C.美苏争霸的形成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6.在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中,给予越南人民大力支援的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东南亚条约组织C.巴格达条约组织D.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7.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
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8.下列英法美采取的哪些政策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①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②实施经济制裁却把石油等战略物质未列入禁运范围③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供意军使用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9.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0f97ea524de518964b7ddb.png)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一选择题人类在诞生以来就存在着矛盾和竞争,直至演化成战争,但是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题1、在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外交家曾说“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突出的表明了A、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B、德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已经成了世界主要矛盾D、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2、在巴尔干问题上矛盾最激烈的是A、俄国与英国B、英国和德国C、俄国与奥匈D、英法俄与奥匈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爆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法国国王路易十四C、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5、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参战得到美国国内的一致支持④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索姆河战役当前我们生存的世界正在处于一种一超多强的格局中,世界格局随着各国经济政治力量的综合发展而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13题7、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标志性事件A、德意志、奥匈帝国毁灭B、德国十一革命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8、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9、在一战中,没有衰落,反而崛起的列强是A、日本、美国B、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D、美国、德国10、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是A、意大利背信弃义B、协约国一方具有一定的正义性C、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D、同盟国内部不稳定11、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A、《波茨坦公告》B、《凡尔赛和约》C、《联合国家宣言》D、《非战公约》12、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D、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组织13、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力人类追求和平,但是政治家们热心于战场上树立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但是人类却再次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4-20题14、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15、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德国与奥地利合并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D、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16、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精选试题1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精选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9d98ce3e5a8102d277a22f0e.png)
高二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卷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2、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
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1917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
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3-5题3、材料中所引的“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是指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内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4、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A.美国将坚持“孤立主义”政策B.美国将参战C.美国将加入同盟国D.美国将干涉苏维埃俄国5、下列历史事件与威尔逊有关的是A.指挥索姆河战役 B.是国联的发起人和鼓吹者C.参与慕尼黑阴谋 D.参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6、一战后在亚太地区的激烈竞争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帝国主义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日本⑤意大利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非战公约》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回答8-9题8、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B.国联由英法操纵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D.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9、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10、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二历史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09cca01647d27284b73513a.png)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命题人:朱丽萍审题人:邱际伟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3.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B. 鼓励发展工商业C. 建立“五百人会议”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45..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7.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人民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464e948d1f34693dbef3e69.png)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础夯实1。
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A。
①②④B。
①③④C.①②③D。
②③④,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2.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导学号52670043)A.德国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B。
英、法等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C。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D。
希特勒的野心,英、法等国惧怕战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引起了不必要的战争,故选B项。
3。
不列颠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丘吉尔说:“在人类发生冲突的领域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如此感激这么少的人。
”文中的“这么少的人"是指()A.英国政府领导人B.英国广大人民C。
英国海军战士D.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是这场空战中的“少数人",为民众的热情所感染而英勇作战.能力提升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
——20世纪30年代末某条约材料二规定两国势力范围的界限……在波兰是纳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
—-20世纪30年代末某条约秘密协定书(1)材料一中的某条约指什么条约?双方为什么签订该条约?(2)针对材料二中的秘密协定,你有何看法?(3)材料一中该条约的签订有何恶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与英法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失败;为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
德国:为避免以后出现两线作战的局面,需要稳住苏联,让其保持中立。
(2)苏德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前提下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3)条约的签订使德国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助长其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战争与和平》练习一、选择题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2、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项目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1.3 4.6 1.9 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A.英法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3、“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4、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鲍德温此言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总结了人类历史行动5、在一战期间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以下哪一场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俄国的夏季攻势6、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7、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
其真实目的是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8、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
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①德意志帝国②沙皇帝国③奥匈帝国④奥斯曼帝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右图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怪兽的五个头寓意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B.被怪兽踩在脚下,其内脏被吞食殆尽的人寓意德国C.此图反映了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处置战败国方面团结一致D.此图反映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11、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12、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3、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
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19世纪3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14、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
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
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1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 .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 .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 .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 .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6、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A 、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B 、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 、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D 、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17、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 A 、吞并奥地利 B 、割占苏台德地区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进攻波兰 18、 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19、欧洲曾经受过启蒙思想的洗礼,但在20世纪又发生了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人们居然又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去严刑逼供或甚至否认人权”。
材料中的“人们”主要是指A .德国人B .法国人C .犹太人D .波兰人20、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克尔克大撤退)而赢的。
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
”“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
”是指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C.加强了英法军队间的联系和合作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21、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
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22、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
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可以抗衡它”。
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所有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2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
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24、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①英美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26、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
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27、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8、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 .苏联实力最强 B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 .大国争霸之图显现29、总统杜鲁门曾经把二战的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称为“只是一次炒冷饭,ADOIF ·HITLER1936“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现的会议”。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30、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3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依据是A.战争的主要一方是为制止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B.战争有利于和平主义的潮流C.战争打击了霸权主义D.战争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32、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B.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D.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3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苏联的参加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3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