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Paul Gewirtz教授一行

合集下载

耶鲁金融市场第11课

耶鲁金融市场第11课

美国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视频笔记11耶鲁大学网络公开课《金融市场》由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主讲。

共26课(集),每课时长均为一个多小时,配有字幕。

[第11课] 股票(时长1小时15分)(上课伊始,希勒先介绍了下次讲座嘉宾史蒂芬.施瓦茨曼的基本情况)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也是本世纪的伟大传奇之一。

史蒂芬于1985年白手起家,创建了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后来公司上市,获得了巨大的市值,足以与纽约最大的历史悠久的诸多投资银行相比。

史蒂芬和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创建了这家公司。

所以,听他的讲座会是非常有趣的。

而且,你们会有机会向他提问,问问他所做的事情(笑)。

我在阅读材料上放了一篇《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刚发表的文章,大概是几周前发表的,列入到教学大纲里了。

我觉得,在史蒂芬来之前,我应该把这篇文章撤下了(笑),我之所以要这样做(笑),是因为他对这篇文章可能不会喜欢。

这是一篇很尖刻的批评性文章。

史蒂芬必定是一位强硬的商人,才能达到他现在的位置。

《纽约客》的这篇文章谈到,史蒂芬在纽约有一套公寓,其价格创下新高(笑),还讲了诸如此类的一些事。

昨天我在伦敦,那里的人们也喜欢八卦这样的事情,豪华轿车司机送我去机场时,他指着车外的伦敦景点,他说,你认识那栋大楼吗?有一个阿拉伯酋长花了一亿英镑,买了那栋楼的顶层公寓,这个酋长还为自己订了一架空客,就是那种大型客机(空中巴士),作为私人飞机,还镀上金子(笑)。

你们有谁听过这个故事(笑)?是真的吗?那个司机就在昨天告诉我的,(笑)他说,他得花5亿英镑左右才能做到这样。

当然,这都是八卦闲话了,而实质是,这个人为世界做了什么贡献?所以,我在这里收集了一些慈善机构名录,史蒂芬.施瓦茨曼是这些机构的一位主要的慈善家。

史蒂芬在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下建立了“黑石基金会The Blackstone Foundation”,他也是许多慈善组织的主要资助者或合作人,例如弗里克藏馆(The Frick1Collection)、惠特尼博物馆(The Whtiney Museum)、凤凰楼戒毒所(Phoenix House)、红十字会(The Red Cross)、贫民区奖学金基金(The Inner City Scholarship Fund—ICSF)、纽约城市拓展基金(New York City Outward Bound)、(美国)亚洲协会(The Asia Society)。

0326《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导读及文本

0326《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导读及文本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导读一、拉斯韦尔其人其学作为公认的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1902—1978)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唐奈森,他的父亲是那里的一个长老会牧师,母亲是中学教师。

父母活跃、对事事充满好奇心的个性完全遗传到了他们的儿子身上,拉斯韦尔属于那种早慧的天才人物。

16岁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之前,已经受到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影响。

1918年进入大学后,“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罗伯特·帕克、象征互动论的发明者乔治·赫伯特·米德、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制度经济学家索尔斯坦·维布伦等人的思想都深深地吸引了他。

【1】(V)他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以一个政治学家的声名闻名于西方世界,但他多学科的特性更使他在传播学研究领域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和成就。

尽管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传播学者,但是“在我们今天可称作传播学观点的东西中,弥漫着拉斯韦尔的许多思想和作品,而不管学术界关注的确切话题是什么。

”(罗杰斯,1986)他的学术兴趣包括宣传研究、舆论信息、政治领袖的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内容分析。

【2】(214-215)哈罗德·D·拉斯韦尔生平大事表【2】(214)时间事件1902年2月13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唐奈森1918年16岁进入芝加哥大学,获得一笔奖学金1920年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并继续留在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在此之前,前往瑞士、英国、德国和法国学习和收集资料,并写出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年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发表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30年发表《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1936年发表《政治学:谁得到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怎么得到的》,论证政治学的目的是研究权力;被提升为芝加哥大学的终身副教授1938年从芝加哥大学辞职;两辆载有他的全部资料和个人财物的卡车在去纽约的途中翻车和烧毁1939年(与D﹒布卢门泰克合作)发表《世界革命宣传:芝加哥研究》1939—1940年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大众传播研讨班的最有影响的成员,在那里他第一次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1940—1945年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战时传播研究实验部主任1946年被任命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以及1952年以后的政治学教授)1948年《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出版,确定了传播学效果研究的传统1954年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0—1972年担任纽约城市大学杰出教授1972—1976年成为坦普尔大学法学院杰出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的A﹒施韦策教授1976—1978年担任纽约政策学中心的主任1978年12月18日在纽约病故于肺炎,终身未婚拉斯韦尔主要的政治学著作有:《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全》(World Politics and PersonalInsecurity,1935)、《政治学:谁得到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怎么得到的》(Politics:Who Gets What,When,How,1936)、《政治面对经济》(Politics Faces Economic,1946)、《权利与人格》(Power and Personality,1948)、《权力与社会:政治研究框架》(Power and Society: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与卡普兰·亚伯拉罕合著,1950)、《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近期发展》(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ope and Method,与丹尼尔·勒纳合著,1951)、《政治科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Political Science,1963)等几十部。

【小站教育】解密美国最顶尖高中圆桌教学法

【小站教育】解密美国最顶尖高中圆桌教学法

解密美国最顶尖高中圆桌教学法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埃克塞特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寄宿高中之一,被《经济学人》列为“英美私立高中第一梯队”。

该校 SAT 平均成绩在300 多所美国私立寄宿高中里经常排名第一,每年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被常春藤联盟等名校录取。

本文为您解密该校独特的“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

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的马克•扎克伯格在纽约读完一年高中后,转学到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

他在那里学习拉丁文,并成为古典文学爱好者。

他在一张椭圆形木桌上,跟其他11 名学生阅读艰涩难懂的长诗《埃涅伊德》。

“世界无所边界,伟大没有尽头。

”老师不发一言。

他已领悟到这是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对建立自己城市帝国的欲望和追寻。

从埃克塞特学院毕业后,马克•扎克伯格考入哈佛大学,创建了社交帝国Facebook,成为继比尔•盖茨之后最著名的哈佛辍学生。

小说家丹•布朗的高中时期,也在埃克塞特学院度过。

每天放学,他花费好几个小时,在一张圆桌上孜孜不倦地研究横纵字谜游戏,以及易位构词法。

他的父亲理查德•布朗在学校担任过29 年数学老师。

很多年后,丹•布朗回到母校担任英语老师,在圆桌上构思了一个哈佛符号学教授调查卢浮宫馆长被杀案的故事,最终《达芬奇密码》让丹•布朗成为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

对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的师生来说,每天用来学习的课桌,被命名为“哈克尼斯圆桌”,它是最亲密的教学伙伴。

学生和老师围坐在大桌子旁交流讨论,学生是课堂交流和讨论的主体。

小镇埃克塞特距离波士顿北部80 公里,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就坐落在小镇中心。

这里地处免税州新罕布什尔南部,外国游客很少来这里,美国当地人也只有在冬季滑雪时才会想到它。

然而,正因为这张“神奇圆桌”背后的教学法,吸引不少哈佛、耶鲁等名校毕业的博士来此任教。

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071 名,205 名教师——其中81%有硕士或以上学位。

法律概念分析霍菲尔德

法律概念分析霍菲尔德

物權和債權區分是假的
• Hohfeld defines the corelatives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In the theory of "in rem rights",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rson and a thing. Real rights are in this respect unlike claim rights or "rights in personam", which by nature must be exercised against a person; the best example being when someone is owed money by another.
我國對權利的分類
• 權利:請求權
– 債權
• 特權:自由(支配權)
– 所有權
• 權力:形成權(包括形成權和交易權)
– 一方意思表示發生一定法律效果 – 經濟部允許公司成立
• 豁免:抗辯權
– 未還押金、不還屋
舉例
• Hohfeld argued that right and duty are corelative concepts, i.e. the one must always be matched by the other. If A has a right against B, this is equivalent to B having a duty to honour A's right. If B has no duty, that means that B has liberty, i.e. B can do whatever he or she pleases because B has no duty to refrain from doing it, and A has no right to prohibit B from doing so. Each individual is located within a matrix of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individuals.

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介绍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是全球法律教育领域的典范之一。

在美国,法学院培养律师的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美国法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学习法律的本质和原则,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法条和案例。

美国法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模拟法庭辩论、法律实习和法律实践课程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和应用。

美国法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法律专家和社会领袖。

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是多方面、全面的,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扎实法律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律师。

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为我国的律师养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借鉴和借鉴。

在我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课程和社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法律实践的需求和挑战。

通过对美国法学院的律师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借鉴,我们有望提升我国律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人才。

1.2 概述我国对律师养成教育的现状我国对律师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律师养成教育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我国律师养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律师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律师来支撑,但目前我国律师教育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

我国律师养成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无法适应律师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我国对律师养成教育的现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有必要借鉴国外法学院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律师养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 正文2.1 美国法学院律师教育的特点1. 注重实践教育:美国法学院律师教育强调实践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接触到实际案例和法律实践,通过实习、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国外法学各学科名家

国外法学各学科名家

国外法学各学科名家国外法学以其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学习。

在国外法学领域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术大家,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国外法学各学科的名家,简要概述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1. 民法学领域的名家国外民法学领域拥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学者,其中一位重要的名家是美国法学家奥利弗·韦尔·霍姆斯。

他以其深入的法学研究和独特的观点而闻名于世。

霍姆斯在《普通法的通用原则》中提出了著名的“恶之白化”理论,批评了法院决策中存在的潜在偏见和不公正。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法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名家是德国法学家弗朗茨·冯·利斯特。

他是现代民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系统化和整合民事法规则。

利斯特提出的“章节制”法典理论是对传统民法学中碎片化规则的重要改进。

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法学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刑法学领域的名家刑法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美国法学家美国斯坦福·里弗斯堡因其对刑法学的研究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里弗斯堡的研究重点在于罪刑法原则和刑法的社会功能。

他的主要著作《刑法学原理》被视为刑法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德国法学家恩斯特·法贝尔也是刑法学领域的重要学者。

他对刑法学理论的探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贝尔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将功罪理论引入刑法学中,并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的观点和理论对现代刑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国际法学领域的名家国际法学作为一门涉及国家之间关系的学科,也有着众多国际知名的学者。

美国法学家安东尼·德·布托维尔是国际法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际法的历史和理论方面。

布托维尔的主要著作《国际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法学的教学和研究。

另一位备受瞩目的名家是英国法学家伊恩·布朗利。

“4E+S”: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

“4E+S”: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

“4E+S”: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英文标题】"4E+S"A New Revolution in the Cognitive Science?【作者简介】李建会,于小晶,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一、引言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在认知科学领域发生了一场新的认知革命。

这一革命就是“4E+S”理论模型的兴起。

其中,“4E”指的是体化(embodied)认知、嵌入(embedded)认知、生成(enacted)认知和延展(extended)认知理论;“S”指的是情境(situated)认知理论。

与认知科学传统的计算表征理论不同,一批新的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主张认知是体化的、嵌入的、生成的、延展的和情境的。

“4E+S”认知起初是由不同的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独立倡导的,但随着这些模型讨论的增多,200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召开的一次认知科学会议上,“4E”第一次作为统一的主题被展开讨论。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美国蒂芬大学的美籍华人卢找律教授提出,应当在“4E”纲领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S”,他认为近年来正在形成的认知革命综合起来就是“4E+S”。

①“4E+S”认知在认知科学的当代讨论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外学界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关于“4E”和“S”的著作和文章,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瓦雷拉(F.Varela))、汤普森(E.Thompson)和罗施(E.Rosch)的《体化认知》(1991年),克拉克(A.Clark)和查尔莫斯(D.Chalmers)的《延展心灵》(1998年),拉考夫(koff)和约翰逊(M.Johnson)的《肉身中的哲学》(1999年),诺伊(A.Noe)的《知觉中的行动》(2004年),亚当斯(F.Adams)和艾泽瓦(K.Aizawa)的《认知的界限》(2008年),罗兰兹(M.Rowlands)的《心灵的新科学》(2010年),夏皮罗(L.Shapiro)的《体化认知》(2011年)等。

耶鲁大学校长欢迎胡主席的讲话

耶鲁大学校长欢迎胡主席的讲话

Mr. President, it is my pleasure to extend a warm welcome to you and Mrs. Liu on behalf of our entire community. We are deeply honored that you have chosen to visit Yale.Your country has an ancient tradition of reverence for education, and your actions affirm this tradi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you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your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most excellent of those institutions while broadening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rom less than 5% to more than 15% of your college-age population. Your nation’s focus on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your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success in lifting more than 200 million of your citizens out of poverty in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We admire these achievements, and, like most Americans, we are hopeful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economy will be accompanied by continued expans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ing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s.These past two summers, Yale has been privileged to host presidents and vice presidents from fourteen of your leading universities for an intensive ten-day seminar on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world’s most respected institutions. Our conversations have acknowledged deep differences on important questions of values and national policy. But we also share values in common, chief among them the belief that only through education can one acquire the capacity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thus 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and material progress as well as to the humanistic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enriches society. We also agree on the power of personal encounter to deepen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those who start from different traditions, norms, and values. Our experience mirrors that of thousands of U.S. and Chinese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whose interactions with one another can be a foundation for a lasting peace between our nations.Yale is proud of its extensive connections with China. Scholars from our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faculty from nearly all of our professional schools are currently engaged in more than 80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s with Chinese counterparts. In addition to our seminar for university leaders we are currentlyinvolved in training programs for your environmental officials, mayors, senior executives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senior governmental leaders. We are collaborating with Fudan and Peking Universities on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 and with your alma mater Tsinghua University on both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jects. Our China Law Center, directed by Professor Paul Gewirtz who helped to orchestrate the Rule of Law Initiative launched by President Jiang Zemin and President Bill Clinton, is deeply engaged with your courts, law schools,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elping to advance legal reform.Our American students are eager to learn about China. They learn from study: enrollment in our first-year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0% this past year, and each time Professor Jonathan Spence offers his cours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ver 300 students enroll. And they learn from encounter: from getting to know the more than 600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currently in residence here at Yale, who teach us even as they pursue their own studies.We look forward to your address, Mr. President. By your presence today, you honor the long assoc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Yale, and you honor the place of the university in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ety. We are deeply grateful.。

当暴力变得缓慢:《荒潮》中的生态殖民

当暴力变得缓慢:《荒潮》中的生态殖民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人采取任何防护措施。⑤
这样的描写带给我们一种现实的“钝感”。在他
笔下的硅屿,空气全部染上铅色,还散发着浓烈的
恶臭气味;当地人用来冲洗衣服的河水是全然乌黑
的;孩子们奔跑时踏过的土壤铬含量高达 EPA 临界
值的 1338 倍;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肾结石、血液
疾病和癌症病例的发病率更是高得惊人:“曾经出现
态危机的借口。布兰道明白:
(运用新技术的) 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环境
污染严重超出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制定标
准,需要购买额外的环保基金,人工成本高
昂,且根据美国法规需要为劳工购买高额保险
以应对数十年后潜在疾病暴发时的赔偿金。一
言蔽之,极不划算。
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公司决定在劳动力极其
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应用这种高污染技术。事实上,
佣了 30000 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包括许
多孩子在内,每天都在这些垃圾里工作,将
金、铜等有价值的金属拣出来,回收了原价超
过 10 亿元的电子废品,但代价就是这些工人
的健康。那些不能被回收出售的有毒垃圾就留
在这里,逐渐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④
在 《荒潮》 中,陈楸帆对硅屿镇的描写仿佛使
人置身于现实的图景中:
数不清的作坊工棚如同麻将牌般毫无空
隙地紧挨着,占据了所有街道的两旁,中间留
出一条狭小的道路供车辆拉卸垃圾,已拆解或
当代前沿·科幻文学研究
等待处理的金属机壳、破损显示器、电路板、
27
缘群体时,就会发生这种暴力行为。慢暴力正是这
构的嵌入性、固定性,慢暴力呈现出‘自然’的特
性,成为了沉默无声的力量”⑨。换言之,由于社会
Atwood)《疯癫亚当》 三部曲 (MaddAddam,2003—

保罗·鲁道夫

保罗·鲁道夫

保罗·鲁道夫
(Paul Rudolph,1918-)
保罗·鲁道夫是美国建筑师。

早年毕业于哈佛大
学设计研究院,1904-1943年间他得到格罗皮乌斯的
指导,1958年起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

保罗·鲁道夫重视建筑的创造性,提出“建筑设
计表现个人素质。

如果建筑师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艺术
品看待,那么参与工作的人越少越好,我们要正视这
个问题。

评价建筑,首先应该是他的创造性,然后才
是别的。

”在教学上他宣扬设计简化哲学,指出割爱
的必要,认为建筑设计不可能把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
只能重点突出的解决某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保罗·鲁道夫完成的工程约有一百六七十项,其中有住宅、公寓、室内设计、各种类型公共建筑和改建、修复工程以及规划等。

代表作品有波士顿政府服务中心(1963)、纽黑文克劳福德老人住宅(1962)、北达特茅斯东南马萨诸塞大学新校园(1963)、纽黑文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大楼(1963)等。

纽黑文耶鲁大学艺术 与建筑系大楼(1963)。

paul elder四项智力标准学术写作

paul elder四项智力标准学术写作

Paul Elder四项智力标准学术写作序言学术写作是一种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写作方式,它要求作者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和论证思想。

Paul Elder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提出了四项智力标准,用来评价和衡量一篇学术作品的价值和质量。

这四项标准分别是清晰度、准确性、深度和广度。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作者写出高质量、流畅易读、结构合理的学术文章。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Paul Elder四项智力标准,并分析其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一、清晰度清晰度是评价一篇学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篇清晰的学术文章应当能够让读者明白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避免歧义和多义性。

为了确保清晰度,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 逻辑结构:在文章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保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通常来说,一篇学术文章应当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需要有明确的过渡和联系。

1.2 表达方式:作者应当选择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语。

句子的结构也需要简练明了,避免过长或者过于复杂的句子,以免让读者感到困惑。

1.3 举例和解释:在表达观点和论证思路的过程中,作者可以适当地使用举例和解释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清晰的例子和解释,读者能够更容易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二、准确性准确性是评价一篇学术作品的必备标准。

一篇准确的学术文章应当基于事实和数据,避免夸大和歪曲。

为了确保准确性,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 资料来源:作者在撰写学术文章时应当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引用虚假或未经证实的资料。

合理的资料来源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提升读者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感。

2.2 论证方式: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借助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避免主观臆断或情绪化的论证方式。

通过准确的事实和数据,作者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3 校对修订:在完成文章初稿后,作者需要仔细校对并修订文章内容,确保文字表达准确、无歧义。

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验证45页PPT

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验证45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验证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

大卫·奥格威.奥美观点精选- apa格式

大卫·奥格威.奥美观点精选- apa格式

大卫·奥格威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研究和观点对于心理学和教育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APA格式下,我们将介绍大卫·奥格威的观点精选,并对其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1. 大卫·奥格威的观点:自我决定理论大卫·奥格威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天生的动机和内在的驱动力,可以自主地追求目标和满足需要。

他将自我决定理论分为三个层次:自主性、能力和关系。

2. 自主性自主性意味着个体有权利自主地做出决定,并对其行为负责。

大卫·奥格威认为,尊重他人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自主性的发展需要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这样个体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3. 能力能力是指个体的技能和信心,他认为,个体在做出决定时需要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自信心。

大卫·奥格威强调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个体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关系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大卫·奥格威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个体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而负面的人际关系则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5. 大卫·奥格威的观点:需求心理学大卫·奥格威提出了需求心理学,认为人类有着一系列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指出,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感到不满和焦虑。

6. 大卫·奥格威的观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大卫·奥格威对动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他区分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动机驱动力,外在动机是指外在的奖励和惩罚。

他认为,内在动机对于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外在动机则更容易被破坏。

7. 大卫·奥格威的观点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大卫·奥格威的观点对于教育和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跨越70年的对话——记耶鲁大学戴文波特学院和皮尔森学院改扩建项目

跨越70年的对话——记耶鲁大学戴文波特学院和皮尔森学院改扩建项目

跨越70年的对话——记耶鲁大学戴文波特学院和皮尔森学院
改扩建项目
李灏
【期刊名称】《住区》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通过创新的功能调整、灵活的新旧组合和细腻的材料运用,美国费城KieranTimberlake事务所成功地对拥有70多年历史的戴文波特学院和皮尔森学院进行了改造与扩建,为这两座充满历史沉淀的住宿制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追溯了建筑师的创作思路,侧重探讨了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旨在为历史建筑的改扩建项目提供一个尊重过去、服务现在、面向未来的的经典设计范例。

【总页数】9页(P70-78)
【作者】李灏
【作者单位】耶鲁大学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改·造记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改扩建项目 [J], 窦志;候芳;王云
2.皮尔森学院,耶鲁大学,纽黑文,康涅狄格州,美国 [J],
3.论基于叙事能力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r——以耶鲁大学医学院为例 [J], 韩叶;叶玲
4.大地上“漂泊”的文化传播使者——记南京财经大学知联会副会长、新闻学院教授戴文红 [J],
5.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访问人文与发展学院[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纽约大学高进仁博士莅临重庆大学法学院讲学

美国纽约大学高进仁博士莅临重庆大学法学院讲学

出版物刊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重庆大学;纽约大学;法学博士;法学院;美国;讲学;仁;学术讲座
摘要:应重庆大学法学院的邀请,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纽约大学法学博士Seth Gurgel J.D.——高进仁先生,于2010年5月6日在重庆大学法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学院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美国死刑的发展和现状”的精彩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忠林教授主持,法学院教师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整个报告会精彩纷呈。

美国高校本科专业修习制度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本科专业修习制度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本科专业修习制度及其启示郭雷振【摘要】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different areas relyingon“zhuan-ye”is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xcavating“zhuan-ye”program’s potential and optimizing“ zhuan - ye”program’s alloca-tion which are key links of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ng. It chooses the America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explores under-graduate major program’s optimal allocation pat h that is oriented to meet the students’diverse study needs,and draws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依托专业,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挖掘专业项目潜力,优化专业项目配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并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美国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其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导向下所实施的本科专业项目优化配置路径,能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106-111)【关键词】主修专业;专业修习计划;专业项目配置;人才培养【作者】郭雷振【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美国高校的本科专业是一种不具有实体意义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顶级投资课-大卫

金融市场-顶级投资课-大卫

金融市场-顶级投资课-大卫·斯文森的客座演讲金融市场大卫·斯文森的客座演讲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第9讲David Swensen/v_show/id_XMTk3MTIxNjQ4.html近20年来,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创造出16.1%的年平均回报率,排名全美大学第一,高于其他学校平均11.6%的回报率。

而为耶鲁创造出这个令人侧目投资奇迹的传奇人物,正是耶鲁大学投资主管大卫斯文森。

斯文森也因此被《耶鲁校友》杂志评为“耶鲁价值80亿美元的人。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卫斯文森做客耶鲁时的演讲内容。

David Swensen教授:让我从一个相对争议的话题开始。

投资管理业务,当剥离种种表像追溯到其本质时,其实非常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今天在这里分组,把你们分成四人、五人或六人的小组,让你们讨论在长期投资组合的管理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所有小组都会得出非常相似的结论。

如果进行长线投资且存在股权偏好,那么从长期看,股票是上涨的。

鲍勃·希勒(金融市场一课主讲教师,金融学教授,《非理性繁荣》一书作者)的朋友杰里米·西格尔有一本著作,标题很简单-《长期股票投资》(该书市场评价一般),你们都知道,该书是指定书目。

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分散投资很重要。

事实上,任何一个读过金融基础教材的人,任何一个以正常思维来考虑投资问题的人,都知道分散投资是投资管理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哈里·马科维茨就把分散投资比喻为“免费的午餐”。

我们都学过经济学入门课程,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回事,但马科维茨称分散投资是免费的午餐,给定回报率可以降低风险,给定风险水平可以提高回报率。

听上去不错,相当简单是吧!两个原则,长期投资中的股权偏好以及分散投资。

鲍勃在介绍中提到,我1985年刚来耶鲁时,已经在华尔街待了六年,完全没有任何投资组织者的经验,我觉得那样也挺不简单的,那时我在耶鲁要管理上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Paul Gewirtz 教授一行访问人大法学院并举办Political
and Legal Issues in China-US
Relation Workshop
7月28日下午,我院院长韩大元教授在明德法学楼205会议室会见了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Paul Gewirtz 教授及随行的耶鲁法学院中国法中心北京办事处高级研究员Jeremy Daum 先生、研究助理Raymond LU 先生。

根据此前我院与耶鲁法学院中国中心(The China Center )的合作意向,耶鲁法学院中国中心计划与我院及国际关系学院展开中美关系领域的合作项目,因此,此次访问,我院特别邀请了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及我院相关领域的教授共同举办Political and Legal Issues in China-US Relation Workshop 。

座谈开始,我院院长韩教授首先介绍了参加Workshop 的各位教师,对Gewirtz 教授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阐明了中美关系领域课题合作的背景及计划。

在今年四月份法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曾访问耶鲁法学院并与Gewirtz 教授会谈,提出了耶鲁中国中心与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合作进行中美关系领域政治与法律问题的合作交流意向,希望通过双方的交流与座谈明确合作的方向,推动合作的落实。

随后,Gewirtz 教授向各位参会教授介绍了其建立耶鲁中国中心的背景和初衷,最初该中心围绕着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开展合作项目,而今,该中心的研究涵盖了中美关系的各个领域,希望能够整合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源,开展“二轨道”的对话与交流,为决策者提供有益建议,推动中美关系沿着良好的轨道发展。

他表示,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希望能够推动三方的合作。

与会教授分别就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外交政策的变化、知识产权摩擦、国际形势的发展、中美关系演变的原因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当下中美关系的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座谈会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三方均表示,希望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研究项目,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