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1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1(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1(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中图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1·广东汕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1·新疆)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它处处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

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农业B.重工业C.商业D.轻工业3.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朝着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前夕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抗美援朝期间D.土地改革时期4.下列图片资料不会出现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的是()。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筹备“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图片展,文字说明部分如下,其中哪一句有误()。

A.“一五”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基础B.“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C.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取得明显成效D.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下,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6.下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2011·江苏徐州)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中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新课标第一网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二、非选择题50分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2分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表格一:表格二:──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14分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图一图二图三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图四鞍山大型轧钢厂图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六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A C C C C A C C B C D二、非选择题50分第一课件网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第一课件网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新课标第一网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综合测试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综合测试1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对下面《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B.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C.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发达的工业国D.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2.下列内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是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④相应的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一五”建设成果中,属于重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见右图中的著作,你认为在这本著作中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B.大会宣布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大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5.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和私营商业户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

以上数据是对哪一项成就取得的总结 A.第一个五年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会运动D.“大跃进”运动6.三大改造基础完成,标志着: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废除④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7.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

中国现代史中,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重大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8.《五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纪实)亲历者的记忆》这本书应该是写于A.2002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

初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班组号姓名评价一.精挑细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A、南京长江大桥B、钱塘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上海浦东大桥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工业和农业 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3.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区职工,你主要应该到祖国的哪个地区?(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美援朝C.“一五”计划完成后D.三大改造完成5. 2005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6.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意见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人民的意志C 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7.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提任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A.和平赎买政策B.实行股份制C.廉价收购D.无偿没收9.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1年C1953年D1956年10.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互相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与标志是()A.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C.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义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中的一次失误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14.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张跃进”应该出生于()A.949年B.1952年 C.1958年D.1967年15.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1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3急于求成○4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5中苏关系恶化A、○1○2○3○4○5B、○1○2○3○4C、○2○3○4D、○1○2○416.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家报纸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2016春初二历史第二次月考班级姓名选择分问答分总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内。

每小题3分,共75分)1.下列内容发生在1958年的有①党中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③大庆油田建成投产④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3.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

这年年底,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土法炼钢毁掉了大片山林,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上述情况发生在A.“一五”计划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A.“一五”计划实施B.“三大改造”C.土地改革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5.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6.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的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7.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C.人民D.中央军委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制定五年计划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5.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朝着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下面的历史事物出现在()①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②鞍钢全体职工送给朱德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A.新中国成立前夕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6.小明将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罗列了出来,你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吗()A.川藏、康藏、新藏等公路建成B.石油实现全部自给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7.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C.1949年、1954年D.1949年、1956年8.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9.党中央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A.苏联撕毁合同B.自然灾害影响C.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D.中共八大决议未贯彻实施10.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斤、一颗白菜500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2.如图体现当时我国()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社会文教3.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一五计划的实施5.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国当时的选择是()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6.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是()A.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C.坚持无产阶级专政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7.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8.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到2010年感动中国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有()①艰苦奋斗精神②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面是某同学围绕“文化大革命”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A.A B.B C.C D.D1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①大庆油田、胜利油田②第一颗氢弹③兰新、兰青、包兰铁路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⑤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④⑤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A.土地改革计划B.三大改造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D.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3.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D.郑州黄河大桥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2年.1954年D.1984年5.“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A.②④⑤⑥B.①③⑥.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7.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8.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革9.十年“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派斗争的事件有()①“一月风暴”②“二月逆流”③“九一三事件”④“四五运动”A.①②B.②④.①③D.③④10.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1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2009·河南10题)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

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2、(2008·河南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通向“世界屋脊”的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的建成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3、(2008·河南9题)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经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之上。

“这一片热土”指的是()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4、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1961年改革6、1959——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果。

“七分人祸”包括()①决策者的失误②连年的自然灾害③1958年的所谓“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7、(2010·吉林)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

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8、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息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同
步检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如下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下列的经济活动中没有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变化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土地改革运动
 2.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4. 下列成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是
 ①鞍山无缝钢管厂②南京长江大桥③大庆油田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④
 5.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A、润扬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江阴长江大桥 6.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1)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1)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农业B.商业C.轻工业 D.重工业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7年3.“世界屋脊”西藏从此有了公路与祖国内地联系,始于()A.西藏和平解放时B.“文化大革命”时期C.“一五”计划完成时D.改革开放时期4.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大庆油田建成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京广铁路建成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大跃进时期6.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A.东北工业基地B.沿海工业基地C.华北工业基地D.西北工业基地7.右图文件的制定机构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8.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10.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方式是()A.没收B.调整C.建立合作社 D.赎买12.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1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5.“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含解析人教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开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不如发展中国家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运动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工业化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希望。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的是()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C.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D.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4.下列对“一五”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②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格局③钢铁、煤、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方面捷报频传④我国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经济困难影响农业发展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宪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98.3%,五年合计钢产量1 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新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新版)1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在以下各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题1分,共计22分)1.国民经济五年方案是报刊上经常出现一个词。

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根本任务是( B)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开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展三大改造2.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此,我国( B )A.着手进展土地改革 B.编制“一五〞方案,集中力量开展重工业C.进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在工农业生产上来个“大跃进〞3.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方案,以下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是( A )A.在长江上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B.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第一条铁路建成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 B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我国开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方案实行C.三大改造根本完成 D.改革开放实行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方式是( C )A.没收资本家财产 B.采用合作化运动 C.开展公私合营 D.组织生产合作社8.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实质是( C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开展国民经济 C.改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根本建立标志是( A )A.“三大改造〞根本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完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C.“三大改造〞根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方案实施11.中共八大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 B )A.开展土地改革 B.开展社会生产力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领导文化大革命12.右图为1958年9月4日山东潍县群众报出版“号外〞,它反映社会现象是( D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注重农业,无视工业C.思想解放,对外开放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13.“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试题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I卷(选择题)1. 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经济计划指标,“大跃进”运动在全国X围内开展起来,这充分反映了()A.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B.国家发展经济没有计划和总目标C.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D.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3.在2014年3月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在讲到中法梦时,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下列选项符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精神的是①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③“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冷战”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打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级格局C.兵乓外交 D.走向世界舞台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6.从2008年从容应对金融风暴到2009年及时有效地抗击甲型H1N1流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较强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

以下历史事件没有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人民公社化运动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D.抗美援朝7.初中10班同学编辑了一本关于“文化大革命”历史的资料,最合适这本资料的主题是()A.十年风雨,岁月如歌B.十年浩劫,民族之痛C.十年生聚,十年教训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8.下面属于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错误抵制和斗争的事件是()①“一月风暴”②“二月逆流”③林彪等人出逃机毁人亡④“四五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C.周恩来、扭转了经济的下滑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0.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指()①康生集团②林彪反革命集团③吴法宪集团④江青反革命集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③又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3.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③消灭地主阶级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A.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14.“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15.1972年,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B.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大多是灰色和蓝色两种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第II卷(非选择题)16.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回顾我国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2011年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2、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藏公路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3、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A.农业 B.手工 C.轻工业 D.重工业4、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7、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这里的失误是指()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2012年CCTV—1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对道德模范郭明义的颁奖词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检测题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检测题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1.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D)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B)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3.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C)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D)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B)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这是发生在(B)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7.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C)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C)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9.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10.“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试题(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因为,1956年()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

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二、非选择题(50分)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

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2分)(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表格一:表格二:──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4分)(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图一图二图三(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

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鞍山大型轧钢厂图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六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50分)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2)林彪、江青一伙人。

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

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1)一五计划时期的。

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

(2)1956年中共“八大”。

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

(3)1958年。

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

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

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

(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