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川江号子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川江号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川江号子》](https://img.taocdn.com/s3/m/37aaa30ddaef5ef7ba0d3cfd.png)
川江
船工
视频欣赏:《我要上春晚》歌舞表演 《川江号子》
初谈感受: 我从
听(看)出了
(旋律、唱词、动作等)中 (感源自)。• 读——咀嚼诗歌情感 • 译——破译意象密码 • 联——联系写作背景 • 提——提炼诗歌主旨
川 江 号 子(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犹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川 江 号 子(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犹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3.二四八月天气长,情妹下河洗衣裳;
清水洗来米汤浆,情哥穿起好赶场。……
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十二月歌》
4.今天出门好灵光,看到幺妹洗衣裳。手中拿根捶衣棒,活象一个孙二娘。
打得鱼儿满河跑,打得蛤蟆钻裤裆。唯独对我咪咪笑,惹得哥哥我心发慌。
莫非幺妹笑我丑?我又不是武大耶。莫非幺妹笑我老?我又不是八贤王。
新选修《川江号子》课件
![新选修《川江号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118c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2.png)
你能读出感觉?
赏析
两节诗分别写什么内容?
第一节是写大自然的春天
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
既写出大自然春天的迷人 也写出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诗中的“春”被赋予了许多肉欲化的具体感性形象
“绿色的火焰”是草的欲·望,他渴
春风也有欲·望,“吹来烦恼,或者快乐”,透 窗而望,满园全是“美丽的欲·望”。
再用一个比喻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将号子与生命勾连起来
第二部分 作者的笔触朝向了船夫
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写出了 木船的急速行驶 “雨点”意象转化为“千年血泪” 由“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作沉默无声的鱼”
读出了 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后四行(第三部分) 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春天的欲·望被紧锁在园子里,而我们青春的 欲·望则被紧闭在“二十岁”的“肉体”里 。
诗人从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又以许多感性 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渴望和焦虑、幸福与痛苦。
青春虽被点燃,却无处归依,“一如那泥土做 成的鸟的歌”
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一、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富于朝气
二、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 三、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或叛逆意 识 四、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陷入迷惘
1940年穆旦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赴缅甸 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一年多,回国后展转 于昆明、贵阳、沈阳等地工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探险队》1954年由昆明出版社出版
194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 士学位,1953年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从那时起,开始大量翻译诗歌,至1958年共翻译出版了 普希金、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集十余种。1958年,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1979年 平反)直至逝世前,穆旦仍在不懈的翻译和创作,翻译
川江号子 精品教案
![川江号子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e38130912a21614792942.png)
川江号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通过意象解读诗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正确解读意象;【教学难点】诗歌语言的赏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
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蔡其矫: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
本诗写于1958年,诗成之后诗人饱受责难。
在当时,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作者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也是正直的呼喊。
三、范读诗歌,体会基调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
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慷慨而悲壮四、学生齐读,分类意象1.学生先勾划诗歌意象2.分类意象(1)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浆云树野庙船浪潮作用:直接描写船夫,侧面烘托号子,使人叹息、叹服。
(2)听觉意象:呼号回声吆喝长啸作用:描写号子,突出号子的悲壮。
(3)总结:两类意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
(4)提升:意象能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具体可感,多个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可扩大了诗歌的包容量,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五、自读文本,发现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解读诗歌。
2.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老师点拨总结。
问题预设:(1)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2)从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昂扬,一种奋进,这号子是壮烈的。
但诗人为什么说“悲歌的回声在震荡”?(3)“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该怎样理解?(4)“闪电”“雨点”该怎么理解?(5)终生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中“英雄”该怎么理解?小结:川江号子—强悍的生命意志—“生命中最凶猛的浪潮”川江舟子—平凡的悲情英雄—“急流上的英雄”六、深入探究1.“沥血歌唱的鸟”指的是什么?明确:诗中提到的鸟沥血歌唱,让人想到杜鹃满怀赤诚,啼血歌唱,在歌唱中书写生命的意志。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一单元川江号子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一单元川江号子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bbe72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9.png)
川江号子一、导入由诗句“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
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1、请听诵读2、点读(两学生诵读)3、两学生谈初度感受三、知人论世(一)、介绍川江号子1、川江号子:是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劳动歌唱形式。
2、历史渊源: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
从四川宜宾到宜昌一千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
川江水势凶险,在激流险滩处逆流而上时,需要船工们齐心协力摇桨行船,甚至需要在岸上拉纤绳拖着船向上游走。
而两岸山峦重叠,悬崖峭壁,也极其危险。
他们需要奋力前行,否则不进则退。
甚至会被卷进漩涡中,掉到悬崖下。
(二)、作者介绍1、蔡其矫(1918—2007)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福建晋江人。
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蔡其矫诗集》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还在欣快症的控制下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
当时他正挂职为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
(三)、再读感知1、学生读2、学生谈在读感受3、归纳诗中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川江号子,船夫,闪电,雨点,巨大木船,鱼,鸟四、品意象,味诗情按照分好的小组对这些意象进行评析, 5分钟。
每组派代表展示评析结果。
(一)、品意象第一组:川江号子明确:此诗的首行先声夺人,“你碎裂人心的呼号,”将川江号子的“碎裂人心”撼人心魄的声音展现出来。
随后两行交代了号子的源地,凸显出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接着的三行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再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连起来。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e42a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5.png)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间音乐》第三节《劳动号子》,详细内容为《川江船夫号子》的学习与鉴赏。
川江船夫号子是我国四川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多样性,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川江船夫号子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川江船夫号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川江船夫号子的节奏、音高、唱法等技巧。
教学重点:川江船夫号子的地域特色、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川江船夫号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其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川江船夫号子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音乐特点等,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3. 示范:教师演唱川江船夫号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音乐魅力,同时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等技巧。
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川江船夫号子的特点,并尝试演唱。
5.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川江船夫号子,注意节奏、音高、唱法等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川江船夫号子》2. 内容:a. 历史背景:四川地区、劳动人民b. 地域特色:节奏鲜明、唱法独特c.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川江船夫号子》,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2. 答案要求:a. 演唱:注意节奏、音高、唱法等技巧。
b. 分析:从旋律、节奏、唱法等方面阐述川江船夫号子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川江船夫号子。
b.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活动,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c. 鼓励学生创作以川江船夫号子为素材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e5d2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8.png)
《川江船夫号子》教案教案:《川江船夫号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学习中国四川地区的民间音乐——川江船夫号子。
通过学习号子的起源、特点以及演唱技巧,使学生了解川江船夫号子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江船夫号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习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号子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
2. 教学重点:号子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投影仪。
2. 学具:乐谱、歌词、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川江船夫号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号子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川江船夫号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讲解号子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川江船夫号子,展示演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唱,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比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川江船夫号子2. 板书内容:起源与发展节奏变化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课后复习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技巧,并练习演唱。
2. 答案: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技巧,正确演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号子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1)分解教学:将号子中的复杂节奏分解成简单的音符,让学生逐一掌握。
(2)节奏练习:运用拍手、敲击等肢体动作,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提高节奏感。
川江号子 教学设计
![川江号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7e8f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a.png)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川江号子是我国民间舞蹈中的一种形式,源于川江流域地区的民间文化,被称为“川江风情号子”。
川江号子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节奏感,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川江号子。
一、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川江号子的背景和起源,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展示川江号子的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基本动作:在学习川江号子的过程中,首先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
可以从头部、上肢、下肢等部位的动作入手,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同时,注重动作的正确性和整齐度,提高认识水平。
三、学习节奏感:川江号子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学生需要能够把握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变化。
可以采用节奏感训练的方式,比如教授学生如何用手拍打、跺脚等方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还可以播放川江号子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做简单的动作,逐渐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四、学习舞蹈编排:在学习基本动作和节奏感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编排。
可以先教授一些简单的编舞动作,再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舞蹈动作,展示个性和风采。
五、团队合作:川江号子通常是以集体形式表演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编舞训练,让学生互相协作、配合。
通过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表演与展示: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川江号子的表演与展示。
可以在学校或社区举办一场小型的文艺演出,邀请家长和其他学生观看。
通过表演与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果的喜悦,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川江号子的兴趣。
总之,川江号子的教学设计应该从背景介绍、学习基本动作、学习节奏感、学习舞蹈编排、团队合作以及表演与展示等方面进行组织和安排。
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川江号子的技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一单元川江号子教案1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一单元川江号子教案1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2ffc69b7fd5360cbb1adb4c.png)
川江号子教材分析《川江号子》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律动”,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歌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还应引导学生感知川江船夫那律动的生命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针对这一点,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来领悟作品内容和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教师做以适时点拨,通过意象分析法,挖掘作品的主旨,并借由当堂演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富有朝气且对诗歌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诗歌的欣赏还停留在简单的诵读和内容的感性认知中,不懂得如何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对鉴赏诗歌的方法所知甚少。
这一节课,我将着重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意象分析法,通过意象分析法,挖掘作品的主旨,并借由当堂演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借助导学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体悟情感,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辅以教师必要的点拨。
从而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分析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律动,学习川江船夫坚强不屈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学习难点分析诗句“宁做沥血歌唱的鸟”的含义。
预习准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自读诗歌,有问题的地方(字音、诗句含义等方面)做好圈画。
教学过程一、展标引入有些声音总让人难忘,有些生命总让人敬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川江号子》,感受川江船夫那律动的生命。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白板展示学习重难点)二、知人论世蔡其矫,著名,上世纪50年代诗歌《雾中汉水》、《》曾闻名遐迩。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川江号子》教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川江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6d6436137ee06eff9188b.png)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川江号子》教案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象,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条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播放“号子”音频,让学生感受)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关注些什么?的确,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
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他们劳作的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但是他们却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板书课题)(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
1、(显示川江图片)川江: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
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川江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来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绳,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
川江号子教案
![川江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5deb8f1ed9ad51f11df250.png)
《川江号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在读中体会诗的感情。
提升学生解读诗歌的水平。
教学步骤:导入1、让学生挺歌曲《船工号子》提问:什么是号子?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
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
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一些协作性较强而劳动动作在节奏、速度上经常变化的集体劳动,需要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实行。
劳动号子就是人们在这类劳动场合,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而唱的一种歌。
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劳动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
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变化多端。
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
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
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叠状态。
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还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实行劳动。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的特点,所以,民间习惯称它为“吆号子”、“喊号子”和“哨子”等。
一、走近作者1、你了解蔡其矫吗?作者简介蔡其矫(1918.12.12——2007.1.3)著名诗人,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1918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园坂村,幼年随家迁居印尼泗水,少时回国读书、生活,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教书,以诗歌《肉搏》成名,上世纪50年代诗歌《雾中汉水》、70年代《祈求》曾闻名遐迩。
出版《回声集》《涛声集》《祈求》、《福建集》、《迎风》、《醉石》、《诗歌回廊八册》等共22本单合本诗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无题、川江号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无题、川江号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d97e1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8.png)
第一单元无题、川江号子《无题》一、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二、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三、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四、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五、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六、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七、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八、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某某。
九、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十、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
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川江号子》一、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二、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三、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四、写作年代:1958。
大跃进。
五、表层意义: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
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六、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
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
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
七、知人论世:1938年进入某某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
八、咀嚼感悟:两点可以思考: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如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九、妙处点拨: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
《川江船夫号子》教学设计
![《川江船夫号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7c433e6edb6f1aff001f7f.png)
《川江船夫号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川江船夫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川江船夫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川江船夫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劳动号子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
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
(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
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知道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A、在集体活动中B、一领众和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二、欣赏《川江船夫号子》1、出示图片,介绍船夫背景。
(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川江船夫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夫)。
这些船夫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
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
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夫的身体。
川江船夫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夫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
川江号子教案
![川江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0a4c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8.png)
川江号子教案教案标题:川江号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川江号子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了解川江号子的历史背景、乐器演奏方式以及音乐特点,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并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目标:1. 了解川江号子的起源、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习川江号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乐器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川江号子的概念和起源,并播放一段川江号子的音乐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川江号子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包括其在江苏和浙江地区的流行程度以及在农田劳动中的应用。
3. 介绍川江号子的乐器,包括号子、锣、鼓等,以及其演奏方式和基本技巧。
音乐欣赏:4. 听取学生对川江号子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乐器声音和节奏特点。
5. 播放一些川江号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欣赏并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乐器体验:6. 给学生提供川江号子乐器的简单演奏体验,如敲击锣鼓、吹奏号子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7. 分组让学生尝试合奏川江号子的简单旋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合作能力。
创作活动:8. 鼓励学生根据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乐器声音,进行创作,可以是编写简单旋律或设计新的乐器演奏方式。
9.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总结评价:10. 总结川江号子的学习内容和体验,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感受。
1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指导学生如何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教学资源:1. 川江号子音乐片段的音频或视频。
2. 川江号子乐器的实物或图片。
3. 川江号子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的介绍材料。
4. 川江号子的乐谱和简谱。
5. 学生创作乐曲的素材和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川江号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来进行。
川江号子教案
![川江号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56de0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9.png)
《川江号子》备课参考整体感知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
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将川江号子的“碎裂人心”撼人魂魄的声音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
“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
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
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
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川江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川江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ca83002020740bf1e9b25.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略读《川江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那一种悲壮的意味,特别是其中的悲慨与孤寂。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对诗歌感兴趣,但不会赏析。
特别是带有象征意味的现代诗歌,更是体会不到诗的节奏和情感,很难与作者达到共鸣。
3重点难点
感受船夫激昂的生命活力,了解其悲壮的情怀,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导读:一、整体把握(一)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川江号子》。
课前,同学们应该查找了相关资料。
下面给同学一些时间阅读掌握,并诵读诗歌。
(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怎样认识号子? 2.全诗
一、整体把握
(一)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川江号子》。
课前,同学们应该查找了相关资料。
下面给同学一些时间阅读掌握,并诵读诗歌。
(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怎样认识号子?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同学们也许听过这样的号子,现在就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来的?为什么要喊号子?我们该怎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川江号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象,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三、教学条件支持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号子”音频,让学生感受)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关注些什么?的确,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
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他们劳作的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但是他们却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板书课题)
(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
1、(显示川江图片)川江: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
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川江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来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绳,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
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它是船工们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背景下,浮夸风盛行,但是实际上,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还在欣快症的控制下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
就在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时,蔡其矫却于长江汉水,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
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了劈头盖脸的批判,
那些批判者为了达到表面的和谐,不惜牺牲真实和自己的良知,说他破坏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
蔡其矫冒着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和撤销职务的危险创作了这首诗,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政治。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四)学生朗读诗歌一遍,整体感知,教师订正字音。
(五)问题探讨:
问题一: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1、诗人一开篇,是先诉诸于听觉还是视觉?
参考答案:听觉,首先听到的是“碎裂人心”的呼号。
2、这样撼人魂魄的号子声来自哪里?又去往哪里?
参考答案:来自“万丈断崖下”,(“断崖”→高、险。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飞箭般”→速度快、江水湍急、冒着生命危险。
)交代了号子的“源地”。
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
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3、“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这一句是怎样把前后两句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4、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鉴赏诗歌语言,意象是我们首先要抓住的,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听觉意象有哪些?通过诗人描写川江号子的这一段,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些船工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劳作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参考答案:(板书:听觉意象)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等。
川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中,野性十足。
卷起巨大的浪涛,朝两岸陡峭的悬崖凶猛的撞了过去,“轰”的一声摔得粉碎,飞溅起无数个浪花和雪白的泡沫。
(回顾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
生活艰辛。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凄婉悲凉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回荡,汇合着江中的流水声悠扬流畅、逼人泪下。
一个船工就是一部历史,揪人心肺的号子唱出了船工的辛酸和苦难。
)
5、感受了听觉意象,接下来诗人看到了什么?找一找视觉意象有哪些。
参考答案: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
(板书: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
6、怎样理解“眼中的闪电”和“额上的雨点”?
参考答案: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
“雨点”的意象转化为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想到了船工们的苦难,是千年的血泪史,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
7、你认为可以作为人生格言的句子是那一句?(如“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多少年来,一泻千里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吞下了多少纤夫号子手。
但是,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
他们在奔腾不息的
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上,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应该有这样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两句诗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高歌的渴望的袒露。
问题一参考答案:这首诗着眼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主要是抓住了两类意象(听觉意象和视觉意象),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这些意象一部分用来直接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
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使号子与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板书:生存环境的艰险生活的艰辛)
问题二:分析船夫的形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参考答案:(显示图片)船夫形象:有伟岸的体魄,不屈不挠、勇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悲壮的奋斗者形象。
(意思对即可)纤带勒紧他们古铜色的胸膛,汗水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下去。
他们高亢的号子声和咆哮的江水声在两岸逶迤的石壁中回荡,发出震撼人心的共鸣。
他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以生命创造出人类与江河斗争的最强音。
(板书:不屈服的精神)
问题三:在这一首诗中,很明显地表示转折关系的是从那一句开始?(请一位同学诵读诗的最后一部分)。
转折之后,情感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用的是“但是”这个词,表示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情绪由先前的昂扬激越变得悲愤、伤感、低沉,诵读的时候节奏要放慢。
问题四:“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照应的是前面的那几句?读了最后一部分这几句,你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你的感受如何?
参考答案:照应的是“你碎裂人心的呼号”“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写出了作者发出的无奈的感慨,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具有了力透纸背的悲壮)唱了几千年,号子并没有改变船工的命运,生活像江边巨石一般沉重,生活像江水一样漫长。
正如诗人的无奈“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没有。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听录音朗读。
(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读)
(八)学生谈感受。
小结:唱了几千年,纤夫终于用不屈的精神、伟岸的体魄,拉直了浸透汗水的纤带,在千里川江上塑造了人与大自然搏击的群雕,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
学了这首诗,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注,学会关注,就等于有了一条丝带,牵动着你,牵动着我们大家;也要学会关爱,学会关爱,就等于有了一片大海,点滴是你,我们携手聚集;因为爱心如生命之火,照亮他人,也温暖了自己的情怀。
(九)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附:板书设计
川江号子
蔡其矫
听觉意象
→生存环境的艰险生活的艰辛→不屈服的精神(敬佩)
视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