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第3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4:3.1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4:3.1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⑤缓慢 。 ②表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⑥很快 。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 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 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微探究1 不同时期人口增长一样快吗? 答案 不一样,人类社会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人口数量增长明 显加快。
(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2%左右。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
2.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 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 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微考点 • 大讲堂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 变过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见下表)。
【方法技巧】 人口增长“三率”高低的区分方法 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不断发生变化的。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 “高”或“低”。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 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来表示。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 合社会文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
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思考2:你觉得《复活岛的悲剧》
最终反映了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的什 么关系?
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
案例2:日本岛的神话
案例2:日本岛的神话
[日本国情报告]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 平方公里(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 第60位。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形,平原狭小,并且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 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 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 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 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 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 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思考1: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
度增长十分迅速, 但为什么又会在 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创意点亮未来
人口的合理容量 范国雄 •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人口数量
1999年
60亿
2011年
70亿
人口数量
70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 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 主要依靠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读世界
C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边缘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减小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
A 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A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人文因素 社会阶段
经济活动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经济 因素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
相对分散而均衡
农业社会以 后
工业、交通和商业发 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
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海岸带人口稠密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刺激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
社会
宗教、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Leabharlann 开发历史早,人口一般较多思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指出该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说明导致 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贫困和不平等
这些国家还存在普遍的贫困和不 平等现象,需要加大减贫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为人
口合理容量创造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生态 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发展中国家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 发展模式,实现人口、经济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合作共同应对人口问题重要性
03
高度的城市化水平
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非常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口集
聚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挑战与应对策略
人口快速增长
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面临人 口快速增长的挑战,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包括推广 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地位、加强
教育等。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也会对人
口合理容量产生影响。
04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合理容量现状及挑战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逐 渐提高。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过度型)
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以欧洲为代表。这种类型的人口转 变,带有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性质,带有强制性的 干预。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发达 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转变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 逐渐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 要性,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05

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专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版第讲

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专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版第讲
第三十三页,共40页。
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
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
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
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三十四页,共40页。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3.人口合理容量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sh的ìy人í) 口数量。 (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①实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tí gāo)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②提高 科技(kējì)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相协调。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1.B 2.C [笫 1 题,可根据图示信息直接找出。第 2 题,世界人口分布具
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向性。]
第十五页,共40页。
●考向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从地形上看:集中于 平原(píngyuán)地区 (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 东部和南部 、西欧、北美东北部。
第三页,共40页。
2.我国的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 很不平衡(pí。nghéng) (2)具体表现
东西差距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 少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 多 ,内
(2)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 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包括 _气__候_、地形、 _水__文_、土壤、植被以及 矿__产__资等_源_。 (2)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 _经__济_ 、社会、历史、文化和 科 ___技等_ 因素, 经___济__因__对素_ 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知识归纳
真题演练
正相关 负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
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 力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知识归纳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指标 实质 意义 数量
1.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知识归纳
真题演练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节选)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 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 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 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和区域人口统计图,运用数据分析人口 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 原因。分析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 量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 境相适应的人口观。
人口分布
基础检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鲁教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鲁教PPT
[例1] (2012·上海高考)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 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 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因素
世界人 口分布
稀疏区
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 区、湿热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自然 环境
地形 气候
全世界 90%以上的人口分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布在海拔 1 000 m 以下的 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
[特别提醒] 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移动,使人 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内 生态系统 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 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 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 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①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②提高 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相协调。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口容量,同时人口合理容量比环境人口容量小。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BD
人口分布及其原因
6.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 由 图 表 可 以 看 出 影 响 人 口 分 布 的 主 要 因 素 分 别 是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 0~200 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由图甲可以看出,城镇总是沿河布局, 因为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直接影响了人口和聚落的分布。由图乙可看出,海拔 200 米以下人口所占比例最大(占 56.2%),因为海拔 200 米以下主要是平原,而平原地 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基础较好。由表可看出,人体最舒适 的环境温度是 21℃±3℃,而具有该温度的温度带只能是温带或亚热带。 答案:(1)水源 地形 气候 (2)温带或亚热带 (3)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丰 富 (4)社会经济、交通、政治、宗教等
答案:CD
5.有关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
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
承载的人口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3.1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3.1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右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
2000年 2010年
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9903
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右图
苏南 33.71 41.38
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 人口比例 苏中 23.12
龄结构图。
苏北 43.17
20.80 37.8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表大洲 典型国家 人口特点 原因
问及影响
对策

展 亚洲 中国
中 国
非洲 巴基斯坦 增长快
家 拉丁美洲 印度
政治上的独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 立,民族经 过快
济的发展, 影响:加大对资源、
医疗卫生事 环境、就业、经济 控制人口
业的进步, 等的压力,影响经
人口死亡率 济发展,也不利于
龄结构图。
苏北 43.17
20.80 37.82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
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
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
年龄


0~6岁 5%
0~6岁
0%
5%
0~6岁= 6.5%+6.3%
人口金字塔图
年轻型
山形,上尖下宽
成年型
钟形,上下同宽
老年型
坛形,上宽下窄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右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
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 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 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 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口 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 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 境保护相协调。
活动 :根据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 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 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 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 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 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 活16亿人。
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 平原 地区
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 ﹪以上的人口
西欧
南亚
东亚
北美五 大湖区
地形: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气候:气温
北极圈
西欧
北温带
东亚
南亚
北回归线
北美五 大湖区
北温带:气温适宜,全球约80 ﹪的人口居住于此
气候:降水
往内陆降水减少 往内陆人口减少
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多
政治因素
材料一 战争与巴尔干半岛人口变化:在20世纪的最 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有6个国家人口大幅度减少。其 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17﹪,约70万。
造成半岛人口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动荡的政局 和连年的战乱。 材料二 印巴分治中的宗教与人口变化:1947年,英 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 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 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 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 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 度。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2.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近海地区
3.人口的地形分布规律
⑴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⑵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
1.人口纬度分布规律 2.人口海陆分布规律 3.人口地形分布规律
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和山区人口稠密
撒哈拉沙漠人口稀少
埃塞俄比亚高原人口稠密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
生生产产力力发发展展水水平平::二工古战业代后革农,命业人后发口,达不人地断口区向人城口市密聚集集集中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的开发
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D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4.下列社会经济因素中,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生产活动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
水资源: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
如图所示,当地在煤矿开发前,河谷地带未出 现城市(A图);随着对煤矿的大规模开发,城市 开始兴起(B图)。
个东吉攀伯约大隆旧川枝明翰庆坡:花翰内:(开:(斯马开采开英堡来采锡 铜采国(西南石矿铁)非油矿:)开:采开煤采矿金矿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 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 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 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 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材料一是指 环境人口 容量;材料二是指 人口合理 容量。
A.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比西部高 C. 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 最基本 因素,
影响逐渐 减小 。 包括 地形 、气候、 水资源 、土壤、
矿产 资源
A.水资源 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5.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
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C )。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地球环境容量
Hale Waihona Puke 6.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 (双选)
亚):开采锡矿
活动:阅读教材第20页“知识窗”,回答问题
1.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哪 里?举例说明。原因又是什么?
2.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也是在 高原山地,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在高原和山区而非平原
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巴西高原人口稠密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大;反之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小;反之越大
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 确定性 。
2.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D.文化教育状况
5.下列属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 A、D )。 (双选)
A.地形和气候 B.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土壤 C.交通运输条件和水资源 D.矿产资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双选)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降水少的地方,人口一定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 口一定密集 C.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分布一般也较密集 D.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人口分布
西部地区 面积占53﹪ 人口占6﹪
腾冲
黑河(瑷珲)
东部地区 面积占47﹪ 人口占94﹪
特点一
西部地区人口少
特点二
沿江沿海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 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特点三
经济发达和交 通便利地区人口多 ,经济落后、交通 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
特点四
汉族居民集中 的地区人口多,大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少。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 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 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 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 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 下了111人。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 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 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 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 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 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 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 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1990
2000
读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总结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
东多西少,东多西少的差别越来越大
活动: 请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
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中国近代工业
此外,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
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可在较短时间内人口分布产 生影响。
针对性练习
1.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C )。
A.历史
B.政策
C.自然环境
D.经济水平
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说明影响人
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还有( D )。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小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B )。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4. 读“制约中国环境人 口容量资源木桶图”, 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 量的资源是( B )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 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 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 在地球承载力极限之内。
试题调研
练出高分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
印度
年份
人口 人均需求 供给总 人均供给 生态赤字 (万人) 量(gha) 量(gha) 量(gha) (gha)
2003 2 180
⑵两地人口分布的格局有何差异?
左图人口西多东少,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2.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1.人口的纬度分布规律
问题: ⑴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范围是? 20° ~ 40°N ⑵人口分布最少的纬度范围? >40 ° S ⑶就南北半球而言,哪个半球人口更多? 北半球 ⑷由下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的源地和近代科技集中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沿 海交通便利。
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最先获益的地区。
针对性练习
1.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
止于( B )。
A.漠河、腾冲
B.黑河、腾冲
C.漠河、大理
D.黑河、大理
2.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 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C )。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 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 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