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翻译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5年)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李益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答:清冷、幽静
• 译文 • 傍晚时分,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
我,原来是微风吹来。 • 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好像真
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 • 不觉中天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是滴落下
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生满青苔,滴落的水珠已渐渐 润泽了苔色。 • 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使我能在知音面前 一奏高山流水呢?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 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 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 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 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
• (2005年)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李益

•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 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 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 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 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 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 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 以使人回肠荡气。
• 江苏高考真题04-14年(一)
• 2004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 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 (2005年)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李益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 答:“为拂绿琴埃”
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
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
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
南。
•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 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征人怨 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
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 还乡的怨情。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
友的怀念,“故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为对故园的 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
• 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
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
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
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
“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
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
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
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
出。
•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 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 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 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 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 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
• 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 冢);
• 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 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 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 自生。
• 注释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
•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 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
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江苏高考真题04-14年(一)
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 生动有致。
(李陵《答苏武书》)。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 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 江苏高考真题04-14年(一)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
(2005年思)14恋.阅的读下面比一首兴唐诗之,然物后回,答问“题。 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表现了对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