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产业。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农业生产现状1.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7亿吨,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
2. 农产品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农业正在逐渐从粮食生产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转变。
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高品质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3.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产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二、农村经济现状1. 农村收入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政府实施的农村扶贫政策和农村产业发展计划,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 农村电商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电商在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兴起。
农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农业科技发展现状1.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例如,新品种的培育、农药和肥料的研发等,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2. 农业信息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应用在中国农业中得到广泛推广。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农业信息,了解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相关信息。
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
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
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农业概述1.1 农业概念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农业资源的利用一直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包括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土壤、气候等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以及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还包括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现代化。
只有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需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
农业科技的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人才的培养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只有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只有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我们也要注重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中国农业向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1 产量稳步增长:中国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上升。
1.2 技术进步显著:农业科技的应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1.3 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逐渐成为主流,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2.1 绿色发展: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2.2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2.3 农业国际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将更加开放,积极参预国际农业合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农业发展挑战3.1 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份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面临市场风险。
3.3 农民收入不均衡: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扶贫工作。
四、中国农业发展对策4.1 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加强产业协同: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3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保障和扶持政策。
五、中国农业发展展望5.1 农业现代化:未来中国农业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5.2 农业全面融合:农业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5.3 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与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活力,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农村振兴等多个角度探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现状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村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重要区域。
然而,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农业化肥农药的滥用导致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其次是耕地资源的损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田被用作工业和城市建设,致使农耕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再次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往往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长期以来难以增加自身收入。
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了确保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促进。
首先是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强调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保护环境,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其次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合理的灌溉系统和水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农艺、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发展潜力。
三、农村振兴农村振兴是当前推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农村振兴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社会的良好发展。
农村振兴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是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投资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再次是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与此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耕地面积不足,土地流转难度大,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不足,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足。
2.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因此,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未来发展方向1.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附加值。
2.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强农村消费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产业化和现代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生产组织不规范、科技可持续性不足、市场开发不充分等。
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和差异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解放初期我国耕地15亿亩,4.5亿人,人均3.3亩; 目前我国耕地14.3亿亩,12.3亿人,人均1.17亿亩。
15
10
耕地面积(亿
亩)
5
0 耕地面积 人口
人均面积
解放初期 目前
建国以来,垦荒扩大耕面积6 亿亩,但耕总量在减少,随着人口 的剧增,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二、农村劳力和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2.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近50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农机动力装备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体表现在,我国已建成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各类农机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一整 套从农机管理到科研、技术推广、试验鉴定、人才培养、产品销售、机器维修、安全监理等专业的农机 管理和服务机构;从事农机制造、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队伍多达200多万人。
第二章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连续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国际市场不畅,农民卖粮难已成为国家关
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农民对种粮产生一种危机感,甚至在不少重要领导同志思想中,也盲目认为中 国的粮食问题已出现过剩,应该引导农民种一些市场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如吉林省2000年压缩2000 万亩玉米改种大豆,黑龙江也压缩了粮食种植面积等)。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现在我国的人均耕地不到1.17亩,仅为世界平均的1/4,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澳大利亚的 1/34。
40
30
人均耕地 (亩)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国内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稳定水平,2022年达到了6.5亿吨。
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降低。
2. 农业结构调整国内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国内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完善。
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涌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药、化肥使用量逐渐减少,有机农业、绿色农业逐渐兴起。
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业态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二、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化,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供给能力。
2. 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哺育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振兴国内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农业国际化合作国内将积极参预农业国际化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和农业技术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农产品出口,提高国内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拥有广袤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增加投入,采用科技手段提高产量。
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产品供给稳定中国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国内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产品供给相对稳定。
在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中国还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对维护食品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逐渐兴起。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也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绿色、有机农业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加,中国将加大对绿色、有机农业的推广力度。
有机农产品具有高品质、安全健康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转向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并加强监管与认证体系建设。
2. 农产品供给依赖科技支撑中国农业将更加依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智慧农业将得到广泛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等新兴技术也将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3.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将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农业机械、农业装备将更加智能高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
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1.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然而,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仍然突出。
2.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但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仍然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1.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5.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际农业合作,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实际,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贡献。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1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中国农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201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
1.2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转基因技术、精准农业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3 农产品出口量稳步增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800亿美元,出口市场不断拓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2.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2.2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2.3 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将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中国农业发展挑战3.1 农业人口结构问题中国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劳动力短缺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3.2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等不断上升,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3.3 自然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土地资源、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四、中国农业发展对策4.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国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
4.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1.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大幅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业逐渐向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增加农产品供给,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破除农村土地制度的束缚,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
4.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中国也推动了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提升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中国农业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注重发展绿色、智能化的农业。
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3.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农村产业,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4. 提高农业品牌竞争力未来,中国农业将注重培育和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一、现有农业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民仍然主要采用传统农业方法,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和技术。
再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居民的生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最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鼓励农民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效率。
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条件,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方面,发展农村的第一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的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的创新和提质。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二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支持农村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村人口就业创业,发展乡村商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丰富农村居民的经济来源。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对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其次,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质量检测机构。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了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
其次,推动农业的特色产品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当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当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前言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探讨当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二、农业生产1. 绿色化生产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的环保、高效、低耗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绿色化生产方面,如何合理施肥、选用生态种植技术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助剂的使用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重了农田土地的退化和肥力衰减程度。
因此,应该优先考虑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的使用,并逐步推广有机种植等生态农业模式。
2. 新型农业模式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来,以新型种植技术为特点的精准农业、水印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正在推广运用中。
精准农业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农业生产中一切决定因素,从而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的效果,而水印农业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水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水资源浪费。
三、农产品加工1. 技术升级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发和推广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是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方向。
当前,农产品加工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农业采摘、加工机械化、工艺逐步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工技术的升级和创新的不足,使得很多农产品的特色和品质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加工流程不规范、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使得农产品的卫生质量无法保障。
2. 产品质量当前,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是农产品加工行业的重要工作。
为了使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农业生产应该尽早开始相关标志和标准的制定,同时也需要强制执行,使得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能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
四、销售问题1. 电商化销售当前,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电商化销售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以及电商销售渠道的逐步完善,农产品电商化销售也正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以下问题: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营销困难和农民收入低等。
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是限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农田面积缩小,给农业生产造成困扰。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仅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对农民的健康产生了威胁。
农产品营销困难是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物流设施不完善,使农产品流通环节出现瓶颈。
农产品质量标准不一,加上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营销能力差。
农民收入低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农民的科技水平和资金储备都相对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收入水平无法提高。
农民的收入低也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科技手段,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制定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优化农产品营销模式。
建设更加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农民培训和扶持力度。
通过培训农民的科技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大对农民的精准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
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一、中国农业现状分析中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农业。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中国农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而且粮食生产中的稻、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占到了绝大部分的比重。
这种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导致了不良的市场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2. 生产技术不先进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较落后,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较低,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普遍,这导致了产量不高,种植成本高。
1.3.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贫困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是当今中国农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越来越高,农村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分析2.1. 调整产业结构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多产业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品种多、产业多、精品化、高效率是未来农业的主基调,并且要逐渐减少传统种植业的经营占比,采用现代技术推动特色农业和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
2.2. 推广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未来中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应更加先进、更加使用可持续性的技术,包括合理使用化肥、提高水利设施效率、加强农副产品的资源消耗等措施。
2.3. 提高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水平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的投入,以此保障农村人口更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2.4. 加强农业质量安全的保障中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长期存在,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将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结论中国农业是当前世界最大产业之一,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也将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等方面,从而推动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提高农业质量安全的保障,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典型代表为农业机械化阶段;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代表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为市场化阶段,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为代表。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包括: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耕作方式得到改善等。
同时,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新兴模式也逐渐出现,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也在向更为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转化。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发展方式。
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正在逐步向好。
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引导,农作物品种改良、海岸线、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划定、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等各方面正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不断加强,逐渐促进了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尚存在着多种问题和矛盾。
(一)资源环境压力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包括土地、水、肥料、化学品及能源等,在使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泥沙淤积、土壤侵蚀、水污染、气候变化等。
解决的途径:弘扬生态文明理念,非常重要的是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采用符合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新农艺手段和技术。
(二)生产效益问题当前,基层农民的利益和农业公司的利益并不成比例,农业公司不断扩张会侵占农民土地耕种权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为了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公司不断拓展种植面积,导致农民的种植面积越来越窄,种植收益越来越少。
中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中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中国农业是支撑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的基础。
随着城乡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形势与状态。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一、中国农业的现状中国地广人多,农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目前,中国农业已经实现了从补充粮食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但是,中国农业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
1.劳动力短缺中国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
缺乏劳动力导致了农业收成的失收和成本的增加,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下降。
2.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国家加强了监管和杜绝造假行为,但仍有部分企业和生产者为获利而采用不健康的生产方式,致使人们对食品质量始终存在顾虑。
3.土地资源紧缺中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面临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用地和生态需求等方面的需求冲突,使农业的用地和资源极度紧缺,长期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质量。
4.科技投入有限目前,中国的科技投入在全球来说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是相比于国内农业消费的规模来说,还是远远不足。
缺乏科技投入也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品种单一的问题,限制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转型升级,即推动农业的多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存银行的钱越来越多,纯粹运营资本性的覆盖,不到位的视为企业风险。
1.农业的多元化农业多元化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多样性和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发挥中国农产品区位、气候、土地的特点,探索生产优势,形成产品个性化的品牌并下大量的市场和广告宣传。
2.农业的专业化农业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要在中国农业推行专业化发展,需要强调运营效率和专业技能,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创新,保障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现状分析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国内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202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粮食总产量为X亿吨,比上年增长X%。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额达到X亿美元,增长率达到X%。
2. 农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持续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3.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成熟,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农产品线上销售占比逐年增加。
二、问题分析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挑战尽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部份农产品产能过剩。
农业生产结构仍然偏向传统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土地资源有限,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3. 农业科技创新亟待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够广泛。
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深化。
三、未来发展前景1.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结构优化。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2. 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壤污染管理和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运用,使得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和渔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次,农村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民从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再次,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村电商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等制度创新,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部分: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土地、劳动力和农业资材价格的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农民的盈利空间。
其次,农业资源短缺。
土地面积有限,水资源不足,农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再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面临人力缺口。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方向一: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发展要推动农业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农业生产需要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和装备,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的精确数据,农民可以针对性地做出调整,提高产量。
第四部分:未来发展方向二: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第五部分:未来发展方向三: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发展。
继续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打通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物流链条。
第六部分:未来发展方向四: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农村经营主体和创业者,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
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
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农业概述1(1 农业概念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种植业即狭义农业。
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
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而我们组本次对农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1(3 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
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94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已成为历史~第二章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发展建国初期,受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
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建立起现代工业,并进而实现经济的起飞与现代2化,必须要有最初始的资本积累。
而在建国初期经济水平极其低下,主要是自然、半自然经济为主体,资金严重匮乏。
在这种经济基础上,唯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用剥夺农业剩余的办法来实现工业化。
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
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的原始积累方式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从200多亿元起步,迅速积累起了5000亿元左右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保持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率。
然而,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由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牺牲农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低速增长,而且也使农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农村隐蔽性失业严重,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特征更加突出。
经济结构强度一般用农业与非农业间的相对国民收入差距来衡量。
正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2(2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改革1978年,中国实行的农村土地改革,这一次改革最大的贡献就是放活了农业机制,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推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联产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的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这是农业的重大历史转折,对后来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促进作用。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效率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可供量大幅度增长。
粮食单产提高,总产量增加,解决了农民多年来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
2(3 新时期农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2.3.1 农业生产率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机械化程度低,家庭小农经济的特点还非常突出,从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另外,国家对农业的土地所有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
比如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农民耕地,并未能给与足够的赔偿,这也在一定程度成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2.3.2 农业污染严重农民在生产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另一方面,农民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在进行温室生产时,施底肥往往要加拌高残留农药以杀死地下害虫,这也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居高不下。
此外,农民由于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的板结。
3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壤酸化(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形势也日益严重;农村地区大量废弃塑料袋以及生活垃圾而未得到有效处理也同时使土壤结构破坏。
2.3.3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减少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耕地被侵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耕地被侵占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粗放利用,甚至浪费。
2、水土流失加重。
由于过去滥砍乱伐森林,滥垦山丘和草原,在修路、开矿、建房等活动中不注意保护植被,致使我国水土流失加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沙漠化还在迅速扩展。
沙漠化极大地降低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沙漠化的土地也不适于人类居住,还会引起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4、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
我国20%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次生盐渍化,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的。
随着含水层的进一步升高,水开始通过所剩下的几分米土壤蒸发从而使矿物和盐分浓集在地面附近,土壤物化性能变坏,从而妨害作物的生长,破坏力亦很大。
5、土地肥力下降。
由于长期以来的掠夺性经营,广种薄收,重用轻养,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导致土地肥力衰退,土壤理化性状态变劣。
6、城市化的推进。
当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必定带来一定的耕地减少,但我们反对那些以为追求城市化,而忽视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特点,忽视农业发展的强推城市化。
虽然我国提出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但未来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趋势只能减缓而不能遏制,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
2.3.4 农业水利设施投入不足从去年延伸至今年的西南灾害,今年初冬的华北旱灾,当然还包括一些地方的洪灾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水利方面的投入还是相当不足的。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水利工程效益衰减。
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的多处水利设施多建于解放初或改革开放之初,而在这之后年久失修,水利设施老旧,效率低下,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
2、农村水利设施屡遭破坏。
我国的一些地方存在着因采矿、滥砍滥发造成一些河流、水库、渠道、山塘和水田渗漏,水源枯竭,人畜饮水而陷入困境。
3、水利资金投入不足。
地方财政对于农业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没有到位。
此外,农民筹资筹劳困难,税费改革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失去了稳定投入的渠道。
4、水利队伍建设薄弱,豆腐渣工程严重。
水利工作队伍严重老化,专业人才出现断层。
甚至某些地方出现水利设施豆腐渣工程,极大地损害了当地的农业正常生产,影响农民财产人身安全。
42.3.5 农村基层农业合作社功能体现不充分1、农村经济合作社普及不广。
我国有一部分地区存在农民自组的农村合作社,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但还存在大部分地区,农民为促销自家的农产品需要自己找买主,当然更多的是自己挑货担出去卖,效率低下,而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2、农业基层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起到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
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起来的,定性为农村基层的金融组织,其组建的原则是: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活动是经营农村个人储蓄以及向农户贷款等。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长期作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存在,应该说已不存在我们常理解的“合作”性质。
但是,从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特别是大范围的家庭小农经济地区,农村的金融体系对农业的支持显然不够。
设想,如果农民可以参股农村信用合作社,同时,为发展农业也可以在信用合作社贷款,极大刺激农村金融,这对农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3.6 高等农业教育问题目前,对高等农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农民受教育内容单一,受教育面不广;高等农业院校生源少,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政府对农业院校学生到基层指导农业生产的政策力度不够;政府对农业教育的资金支持不足;高等农业院校定位不够清晰;新农民培育对社会资源利用不够。
2.3.7 农业基础科技知识普及不够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对关于农业的一些基础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地方的农业科技指导所没有做到充分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广大农村地区缺少农业技术员的农业指导;政府对这块的资金投入也不到位。
综上,我们引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研究。
第三章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3(1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方式3.3.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5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