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醉翁亭记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琅琊
..()()辄.()
伛偻
..()()山肴.()野蔌.()
射者中.()觥筹
..()颓.然()林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2)杂然
..而前陈者()
(3)颓然
..乎其间者()(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二、拔高过关
《醉翁亭记》(节选)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负.者歌于途()(2)杂然前陈.者()
(3)觥.筹交错()(4)山肴野蔌.()
7.翻译下列句子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维拓展
10.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四、真题链接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秀.而繁阴()(2)遂书以名.其亭焉()
12.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3.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
14.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15.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参考答案
1.chú lángyá zhé yǔlǚ yáo sù zhòng gōngchóu tuí hè
2.(1)情趣(2)纷繁杂乱的样子(3)醉醺醺的样子(4)以……为乐
3.(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 (1)宋欧阳修(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太守之乐其乐(4)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5.B
6.(1) 背 (2)摆放(3)酒杯(4)蔬菜
7.(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8.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9.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10.示例: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苏轼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情。
11.(1)茂盛(2)命名
12.(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13.与民共乐
14.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15.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
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