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规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旅游法教程教学设计

旅游法教程教学设计

旅游法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旅游法及其解释性文件的基本概念、制度和规范要求。

•掌握旅游法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及相关解决建议。

•能够应用旅游法实施过程中的知识,对旅游市场监管进行市场调查和行政处罚。

•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旅游法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为旅游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法、解释性文件及其法律体系•旅游法的基本概念、原则、适用范围、立法目的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旅游法律体系及其关系;•旅游法主要解释性文件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2. 旅游市场的法律规制•旅行社、旅游行业协会、景区旅游业等各类旅游企业的管理制度;•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执业规范及其管理要求;•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旅游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3. 旅游法律执法•旅游执法部门及其职责、方法和程序;•行政处罚程序、旅游行业信用制度及其实践。

4. 旅游法律服务•在旅游企业营业时的法律咨询与服务;•在旅游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法律咨询与服务;•在旅游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及法律维权。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PPT课件等方式,讲解旅游法及其解释性文件的基本概念、制度和规范要求;•课程讨论:学生分组,自行查询相关法规和案例,参加课堂讨论和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实习/考察:通过组织实地参观、征询或考察的活动,使学生了解现代旅游规范管理的实践。

四、教学评价•作业评测:每个章节后辅以作业,扶持学生对比喻和案例,掌握法律技巧,优化学习效果和主动思考能力;•课程论文:本课程评价文件需为一篇论文,主题可以是旅游法的任何一个方面,着重倡导思考的深度和独立性,学生通过论文考核考量对旅游法整体知识点的掌握和技能应用;•出勤评价:准备作业、发起讨论、讲述经验和现场考察都是对出勤评分的内容。

本课程将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引领学生进入旅游法学的世界,迎接市场繁荣和价值转换的时代趋势,在科学性、实践性、内省性、创新性、察觉性和挑战性的耳目体系中,共同、同步、远程、密集地探索、发掘、完整地旅游法的价值、内涵和现代性,达到课程教学指标和学术培养目标。

《旅游法规》教案

《旅游法规》教案

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旅游管理法规调整的对象以及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保护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

一、旅游管理法规的调整对象旅游管理法规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现代社会,旅游关系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旅游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监督、指导、服务2、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3、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4.、旅游者与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关系:管理、监督与服务5、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关系:领导与配合6、其他旅游关系:与国外旅游法主体发生关系二、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者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旅游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旅游法律义务的承担者。

具体有以下四类:1、旅游行政管理机关2、旅游企业3、旅游者4、境外旅游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机构(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服务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是法律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如果没有客体,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就会落空。

一般来说,客体主要由物、行为和精神财富三部分组成。

1、旅游法律关系中的物:物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普遍客体,从其形态来说,可以分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商品。

2、旅游法律关系中的行为:是指主体的行为,它是旅游法律关系中的主要客体。

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在旅游法律关系中,行为中的作为与否主要与服务有关。

3、和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这里的人身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精神财富主要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所取得的智力成果。

如:专利、旅游企业名称、标志、产品商标以及管理模式等非物质的内容,这些所有权的使用和转让都是有偿的。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是指主体一方能够作出或者是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者是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2课熟悉《旅游法》主要内容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2课熟悉《旅游法》主要内容

课题熟悉《旅游法》主要内容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主要内容,重点熟悉其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素质目标:了解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深刻理解编纂《民法典》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其他规定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教师】讲述“案例导入”中的相关内容(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请思考:张女士该如何利用《旅游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聆听、思考传授新知【教师】讲解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其他规定一、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旅游法》分为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112条。

本节介绍其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人在旅途‘游‘法可依”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三g:《旅游法》的确立对旅游业有哪些影响?【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一)立法目的根据《旅游法》第1条,《旅游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③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④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一项与前三项互为因果关系。

(二)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主体范围和行为范围。

《旅游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教学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教学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本教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业的法律法规,掌握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和行为准则,以及应对各种旅游纠纷和安全事件的应急措施。

课程大纲第一章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概述1.1 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及法规制度介绍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管理方式,以及旅游业的主要法规法律,如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1.2 旅行社法律责任及服务规范主要介绍旅行社的法律责任和服务规范,如旅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团费收取与退还、导游资格及导游行为规范等。

第二章旅游纠纷及法律途径2.1 旅游投诉处理流程及途径介绍旅游投诉处理的程序及相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及如何有效维权。

2.2 旅游过程中的常见纠纷及案例分析分析旅游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纠纷,如旅游元素缺失、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受损、旅游合同争议等,通过案例学习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章旅游安全预防与应急措施3.1 旅游安全预防措施介绍旅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恶意攻击等,以及如何避免或应对这些风险。

3.2 旅游应急措施介绍旅游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以及如何实施应急预案。

授课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练习等。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将了解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团费收取与退还、导游资格及导游行为规范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掌握旅游过程中常见纠纷及解决方法,如旅游元素缺失、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受损、旅游合同争议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学会如何协商解决旅游纠纷,如何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如何正确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模拟练习,学生将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旅游纠纷和应急情况,学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变能力。

评估方法学生将通过课堂问题解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方式进行考核,以期确认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政策法规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遵守旅游政策法规的良好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旅游政策的定义和特点旅游法规的性质和作用2. 我国旅游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旅游市场管理法规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安全与突发事件处理3. 旅游政策法规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保障旅游者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政策法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政策法规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政策法规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案例:收集典型的旅游政策法规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旅游政策法规的内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旅游政策法规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旅游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旅游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对旅游政策法规实际应用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旅游政策法规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管理部门,了解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 邀请旅游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旅游政策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经验。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业发展对当地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第一章:旅游法概述1.1 旅游法的定义与作用1.2 旅游法的基本原则1.3 旅游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1.4 旅游法的主要内容简介第二章:旅游者权益保护2.1 旅游者权益概述2.2 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措施2.3 旅游者权益的争议解决途径2.4 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3.1 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2 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3.3 旅游市场促销与推广策略3.4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第四章:旅游经营者规范4.1 旅游经营者的概念与分类4.2 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4.3 旅游经营者的管理规范4.4 旅游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与投诉处理5.2 旅游服务合同的签订与履行5.3 旅游服务合同的争议解决5.4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与程序第六章:旅游行业监管6.1 旅游监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能6.2 旅游行业标准与认证6.3 旅游市场监管与执法6.4 旅游行业自律与管理创新第七章: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7.1 旅游安全的重要性与挑战7.2 旅游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7.3 旅游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应对7.4 旅游保险与风险转移策略第八章:旅游税收政策8.1 旅游税收概述8.2 旅游税收的政策目的与效应8.3 旅游税收的国际经验8.4 我国旅游税收政策的现状与发展第九章:旅游环境保护9.1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9.2 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措施9.4 旅游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十章:旅游法律责任10.1 旅游违法行为的认定与责任10.2 旅游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10.3 旅游纠纷的调解与诉讼10.4 旅游行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旅游者权益保护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如何有效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是旅游政策法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旅游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重点环节2: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了解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和实施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法规教案范文

旅游法规教案范文

旅游法规教案范文
教案标题:旅游法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我国旅游法规,包括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条例等;
2.理解旅游法规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对旅游市场的作用;
3.了解旅游法规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培养良好的旅游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1.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
2.教材:旅游法规相关资料;
3.教具:课件、短片、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向学生展示几张旅游景点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相关旅游问题;
2.通过引导问题,了解学生对旅游法规的了解程度。

二、讲解旅游法规(20分钟)
1.准备一份简明扼要的讲解材料,包括我国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条例的主要内容;。

《旅游法规》教案——第七章 合同法律制度

《旅游法规》教案——第七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七章合同法律制度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定义、法律效力、解释、订立合同的形式与内容、格式条款的规定;熟悉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债权债务终止的法定情形、合同的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违约责任的种类、承担的规定。

教学重点:合同成立的步骤(要约与承诺)、内容和形式: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合同的违约责任教学难点:合同成立的条件;合同的格式条款;合同履行的意义和要求;条款不明的合同的履行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特征:(1)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2)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的法律行为(3)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4)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5)合同是从法律上明确当事人之间的特定权利与义务关系,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的协议。

二、合同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简称“合同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础上,完善了合同法律制度,《合同法》亦自2021年1月1日废止。

合同编共3个分编29章526条,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一、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现行规定: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旅游法规》教案——第一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旅游法规》教案——第一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法治体系和六大重大任务。

教学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六大任务”第一节概述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1)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报告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法制与法治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法制建设问题做出精辟论述,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过去通常讲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

二者区别:一是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二是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三是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四是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旅游法规教程》-专科课程教案-张利霞

《旅游法规教程》-专科课程教案-张利霞

山东协和学院课程教案使用教材《旅游法规》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层次专科总学时48 授课教师张利霞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授课学年 2016-2017 学期第一学期课程教案教师张利霞职称讲师专业旅游管理班级专科16-1 课程名称旅游法规教程章节第一章旅游法律关系概述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目的要求掌握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理解旅游法的作用。

理解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

教学内容旅游法的概念及特征旅游法的产生 25分钟旅游法的概念 20分钟旅游法律关系含义 10分钟旅游法律关系要素 30分钟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 20分钟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 30分钟时间分配重点难点思考题重/难点:1.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思考题:1.简述旅游法的概念及调整的社会关系。

2.简述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1.姚晓玲.《旅游法规与实务》.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教案附页内容时间分配第一节旅游法律关系的概述一、旅游法的产生1、社会关系是旅游法产生的动力2、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了旅游法的完善3、产生的负面影响A、刺激了物价的上涨B、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C、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二、旅游法的概念是指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旅游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旅游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1、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2、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3、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4、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5、旅游企业内部的关系6、外部因素的关系第二节旅游法律关系一、旅游法律关系对的含义是指确认和调整的旅游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权力、义务的关系二、旅游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a.旅游者b.旅游企业C旅游行政管理机关D、境外旅游组织2、条件:A、权利的能力B、行为的能力3、客体A.物B.行为C.精神产品三、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1、关系的产生2、关系的变更3、关系的消灭4、旅游法律事实的分类A.法律事件B.法律行为C.行为能力四、法律关系的保护1、行政措施2、民事措施课程教案教师张利霞职称专业旅游管理班级专科16-1 课程名称旅游法规教程章节第二章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法目的要求1、旅游合同的主要内容2、解违反旅游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学内容一、的概念及特征 30分钟二、合同的内容 30分钟三、合同的订立 40分钟四、合同的形式 30分钟五、格式条款 30分钟六、合同的履行 20分钟时间分配重点难点思考题重/点: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思考题:旅游合同履行的内容有哪些?参考文献李柏槐.四川导游资格考试.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课程教案附页内容时间分配一、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责任1、旅游合同的概念:是指平等主体的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政策法规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遵守旅游政策法规的良好意识,提高旅游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旅游政策的定义和特点旅游法规的制定和实施2. 旅游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旅游市场监管政策旅游行业管理政策旅游公共服务政策3. 旅游政策法规的作用保障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发展维护旅游者权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引导学生认识遵守旅游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政策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旅游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

3. 分析典型旅游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旅游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政策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讲解: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旅游政策法规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

2. 思考如何将旅游政策法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 收集有关旅游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了解旅游业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旅游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见解分享。

七、复习与展望1.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

2. 展望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讨论旅游政策法规如何适应和引导旅游业的发展。

八、旅游政策法规的实际应用案例研究1. 选择或设计一个旅游行业实际应用旅游政策法规的案例。

旅游法规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现行旅游法规,全面分析旅游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升学员对旅游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法律素养和服务质量。

二、课程目标1.理解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2.掌握旅游法规中的重要法律条文和案例;3.清晰把握旅游从业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4.能够运用旅游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法律问题;5.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法律素养和服务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第一章旅游法律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2课时第二章旅游经营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法律规定3课时第三章旅游产品质量与民事责任4课时第四章旅游从业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3课时第五章旅游消费投诉和维权3课时第六章旅游合同和团队合同4课时四、教学方法课程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特别是将典型案例结合实际操作,帮助学员更深入了解旅游法规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材与资料1. 主要教材•《旅游法》•《旅游局制定的各类规章与制度》2. 课外阅读材料•《旅游从业者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旅游法规案例精选》•相关电子文献与网络资料六、评估方式1.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70%;2.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占总评分的30%。

七、教学团队该课程教学团队由资深旅游从业者、法律专业人士和市场经营学者组成,秉承思路通畅、案例翔实、知识精彩的教学理念,为学员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法律服务。

八、结语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

旅游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以保证旅游服务的安全有序进行。

同时,旅游法律知识的学习也能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让旅游市场更加健康和规范。

旅游法规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壮大,以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已成为支柱性产业。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涉及旅游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本课程以旅游法规为主线,旨在为从事旅游管理和服务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涉及旅游的法律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讲授旅游法规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案例,让学员熟悉旅游法律制度,了解旅游经营规范、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掌握解决涉及旅游的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服务质量,为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1. 旅游法规的概述和基本原则•旅游法规的定义、意义与构成•旅游法规中的基本原则学时:2学时2. 旅游经营规范与责任•旅游经营特征•旅行社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其他旅游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学时:4学时3.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旅游•旅游合同的订立与解除•旅游投诉处理学时:6学时4. 旅游安全与风险防范•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旅游风险源与风险评估•旅游预防与应对策略学时:4学时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典型旅游纠纷案例分析•旅行社合同模拟演练学时:4学时四、教学方式本课程内容多以案例讲解与实际操作为主,辅以PPT讲解和互动答疑,强调实践操作与案例演练。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取课堂考核和综合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包括学员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测试、课程论文、实际操作考核等项目,总评成绩满分100分。

六、教材主教材:《旅游法律法规与实务》参考书目:《旅游法律案例公选读本》、《旅游法律法规选编解析》等。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法律专家和从业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所有教师均拥有相关领域的硕士或以上学位,且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

旅游法规教案

旅游法规教案
(一)承运人的主要权利
(二)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五、旅客的权利和义务
(一)旅客的权利
(二)旅客的义务
六、航空运输中承运人的法律责任
(一)承运人对旅客人身伤害的赔偿责任
(二)承运人对行李毁损的赔偿责任
(三)承运人对延误运输的责任
二、铁路运输中承运人的法律责任
(一)对旅客的赔偿责任
(二)对旅客行李物品的赔偿责任
参考资料
食品安全法
课后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以食品概念,以及旅游过程中出现食物中毒的处理为主要内容。与旅游食品安全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讲课中结合导游带团中可能出现的食物中毒问题,进行实际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同学们对食物中毒的处理程序更加熟悉,以便在以后工作中能正确处理。
辅导答疑
食物中毒及其处理
旅游法规
教师姓名
§3 旅游出入境制度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学习,掌握出入境证件的种类,尤其是护照、签证、旅行证,以及出入境检查制度的一关四检——海关、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边防检查和安全检查。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办理出入境证件。
教学要求
重点:
出入境证件的种类
普通护照和签证的办理
出入境检查制度
难点:
因私普通护照的办理
章节名称
第五章旅游企业概述
§1旅游企业
授课时间
2课时
(六)旅游保险的索赔与理赔
四、旅游意外保险合同
(一)主体
A.投保人——旅游者B.被保险人——旅游者
C.受益人——旅游者、指定第三人、法定继承人
D.保险人——保险公司
(二)客体
(三)内容
(四)性质
五、旅行社责任保险
(一)主体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旅游法规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中的法规和政策,了解旅游行业中的关键词汇和常见术语,以及掌握旅游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方式。

此文档包含以下部分:•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教学资源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旅游行业中的各种法规和政策。

•理解旅游行业中的关键词汇和常见术语。

•掌握旅游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方式。

•能够在未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避免违反相关法律和法规。

教学大纲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旅游法规和政策1.旅游法规和政策概述2.旅游市场经营许可证政策3.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政策4.旅游交通运输管理政策第二部分:旅游行业关键词汇和常见术语1.旅行社2.旅游规划与设计3.旅游市场开发4.旅游经济第三部分:旅游行业常见法律问题和解决方式1.旅游消费者保护2.旅游纠纷解决3.旅游行业诉讼4.旅游合同管理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形式。

学生评估方式包括出勤率、期中期末考试和课堂作业等。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课堂作业和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20%;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内容,本课程提供以下教学资源:•《旅游法规与政策》教材•《旅游经济学》教材•《旅游规划》教材•相关网络资源和案例分析.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中的法规和政策,了解旅游行业中的关键词汇和常见术语,以及掌握旅游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旅游行业相关法规和政策的知识体系,有指导性和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学院旅游系教案课程:旅游法规教程班级:2008级景区开发授课老师:褚老师授课时间:2009.9-2010.1旅游法规教程一、本课程每节课教学环节设计1、回忆上节课主要内容,课堂提问,创设环境,引出新内容(6分钟)2、讲授本节课内容(35分钟)(1)突出重点(2)分析难点(3)解析疑点3、总结本节课内容(2分钟)4、布置课下作业及课下预习内容(2分钟)二、学习旅游法规教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使旅游专业众多的莘莘学子成为精通业务知识、熟悉政策法规的称职的导游人员,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三、教材:李建于.旅游法规教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四、参考文献:1、韩福文:《旅游政策与法规》,辽海出版社,2006.2、安徽旅游局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3、魏震铭:《旅游法规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法规常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9、后智钢等,《旅游法规和政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0、韩寿祥,《旅游法规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1、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编:《旅游法规文件选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熟悉和掌握。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2、熟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后又一伟大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的时间和会议:1999.3.9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系统、全面、集中地总结概括了邓小平理论,指出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大家应该牢记,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十二大。

2、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9条)第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基本内容:10个坚持。

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就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上问题,强调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中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目标:1、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2、掌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2、难点: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教学过程: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国革命理论的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而且诞生了“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如何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第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2、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3、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2、难点: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话,那么,科学发展观是现代社会特征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

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进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第四节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目标:1、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2、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的掌握2、难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性和价值体现教学过程: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行动指南。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八荣八耻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4、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这样的价值观,必然是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本章作业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何为四项基本原则?4.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什么?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第二章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教学目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开办与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等规定。

教学内容: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因此,旅行社不仅是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且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业规范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见,依法管理和保护旅行社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制度和内容。

关于旅行社的法律法规有:1、国务院2002年1月1日起实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自2001年12月27日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3、1995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这些政策与法规是管理和保护旅行社的主要制度,是旅行社权利、义务、责任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第一节旅行社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2、掌握旅行社分类和旅行社的经营范围重点:旅行社经营范围难点: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教学过程:一、旅行社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一)旅行社的概念——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二)旅行社的主要法律特征旅行社的概念概括了旅行社的法律特征有三条:(性质、业务、目的)第一,旅行社是法人企业。

(旅行社应当是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设立的)第二,旅行社是从事旅游业务的法人企业。

其旅游业务主要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并接待旅游者,为其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