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影视动画赏析《攻壳机动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谁?——
《攻壳机动队》赏析
片名:《攻壳机动队》(Gost In The Shell,日本 1995)
片种:动画
导演:押守井
出品公司:Manga娱乐公司
背景:
本片是2000年戛纳电影节科幻电影展的
放映影片之一。
导演押守井是一名出生在韩国的韩裔日本
人,从不满二十岁起就开始从事动画片的拍
摄。
所创作的动画片《Patlabor》系列在日
本动画业内部深得赞赏,并且在欧美拥有一
批忠实的拥簇者。
《攻壳机动队》取材于日本漫画家士郎
正宗的长篇连载漫画,但从情节到主导思想
都与原作有很大差别。
它是日本第一部由外
国(英国Manga娱乐公司)公司全资投拍的
动画片,1996年上映后因为精美的绘画和诡
异的情节在日本和欧美各国都受到了极大的
欢迎。
(图1)
观点:
自从七十年代末《机动战士高达》诞生以来,日本出现了一大批专门提供给18岁倒35岁之间的青年人观看的动画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情节复杂,主题灰暗,带有很强的末世情绪。
《攻壳机动队》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往日动画片人物画面死板僵硬的缺点,大胆采用了专业电影运动镜头的表现手法,加上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和极为细腻的场景变化,出色的发挥了动画片的优势和力量。
影片制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曾经动用了上百位工作人员和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制作设备,许多场景皆是实地拍摄然后再将动画人物合成到画面中去。
当然优秀的动画只是《攻壳机动队》的一个方面而已,贯穿全片的迷茫情绪才是真正吸引观众的地方。
拥有强健机械体壳的草稚素子对自己的存在的意义所产生的怀疑正是一代失去目标的新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这部动画片不惜耗费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阴暗忧郁的城市街景和美幻绝伦的梦境,正是为了衬托在高技术和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无可挽回的失落感。
最终草稚素子不惜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切,逃避到一个自己毫不知晓的世界,而事实上还是无法摆脱思想自我毁灭的厄运。
2026年。
世界已经被网络所覆盖,而人类的构成也产生
了很大变化,许多保存着人类灵魂和躯体但内部却是由机械组成的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城市里。
故事:
主角草稚素子,职位为少佐,身体全部由机器构成,表面上与普通人类的不同仅在于脖子后不引人注意的插口,她是一个身体除了脑部和脊髓之外全是人造的女性生化人,做为一个改造人她被赋予了许多高超的能力,在执行任务中所向披靡,从不犯错。
但她却因为同时具有机械能力和人类灵魂而感到深深的迷惑和怀疑,不知该把自己处于生命的何种位置。
她领导的公安9课,即“攻壳机动队”,用以对付严重的电脑犯罪,护卫国家要人,侦察政治贪污的证据以及执行极秘的暗杀行动。
他们同时也是通晓电脑战,并能发挥高性能义体所拥有的全部物理战斗能力的精锐部队。
故事的主线是“傀儡师”的故事。
一个外号名叫“傀儡师”的病毒出现在网络中,它不断吸附在改造人的头脑中,利用它们刺探极端机密的情报。
同属高级情报部门的公安9区和公安6区同时着手追捕这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型杀手。
通过与”傀儡师”的几次交手,草稚素子和另一名警官巴度始终无法将它捉拿归案。
在行动过程中,草稚素子逐渐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向自己迫近,头脑中的忧郁和迷茫与日俱增。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具已经损毁的改造人被送到9区的总部,就在技术人员要对它进行检查的时候,它突然接通自备电源开始讲话——此时“傀儡师”正在它的脑中!原来“傀儡师”是公安6区一个代号为2501的秘密制造计划的衍生物,它通过在网络世界中来回穿梭而体会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一个由机械和网络而产生的意识。
它脱离了公安6区的控制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游荡,希望能够找到让自己变为生命的方法。
6区人员的突然到来打破了9区负责人收服“傀儡师”的计划,它突破了防卫线向外逃窜。
草稚素子依靠大脑中的神奇指引在一家古生物博物馆中找到了“傀儡师”,在激烈的战斗中,草稚素子中了“傀儡师”的圈套,被它所控制的巨大坦克将身体击溃。
多亏巴度赶到用重型武器将坦克打垮。
应草稚素子的要求,巴度把两人的大脑接通,但意想不到的是,复活后的“傀儡师”竟然劝诫草稚素子和自己融合为一体,原来它很早就体会到并极其欣赏草稚素子的存在,它正需要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类灵魂来弥补自己本身的致命不足。
经过一阵犹豫,草稚素子同意了它的要求。
这时,六区的直升机从空中飞至,用激光武器将“傀儡师”和草稚素子的身体彻底摧毁。
在巴度的保护下,它们俩的意识在一个小女孩的躯体中恢复,并重新站立起来,面对眼前一片阴暗和机械的城市,它们再度充满了自信“傀儡师”本来是公安6课用来从事肮脏活动的AI 程序,但是它在网路上逐渐获得了灵魂,并宣布自己为生命体。
另一方面,素子逐渐陷入了官僚权利斗争的漩涡,她的身份暴露,成了被政府追杀的对象。
结果,她的头部被狙击枪打爆。
但是,在警察面前被击毙的其实是素子的分身,也就是遥控义体。
她的好友巴特事先将素子的脑和脊髓取出,在“素子被击毙”的假象造成后,巴特就将素子的脑和脊髓植入备用的义体中,然后素子就可以逃亡了。
遗憾的是,备用的义体腐烂。
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找上门来。
巴特出去应付的时候,傀儡师出现,向素子求婚(精神上的融合,为的是产生无数变异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种族不至被某种单一的电脑病毒所歼灭。
素子答应了。
最后,巴特将素子的脑和脊髓植入到一个从黑市上买来的男性义体中,两个人就此告别。
临走时,素子说,说不定巴特会在网上看到她的孩子。
草稚素子和“傀儡师”结合,得到了一个新的灵魂。
这个新的灵魂不存在于实体之中,而是游离于网络。
最后一个画面是全新的草稚素子走出巴特的家,说:
“我现在应该去哪里呢?网络是无限宽广的。
”
感想:
记得以前Mr.戴和我将科幻小说时曾经提到一个理论:当电脑游离于整个世界的网络时,电脑将会具有智慧和灵魂。
我想,《攻壳机动队》说就是这个意思吧。
“透过虚无之境,你我将彼此相视”,说的应该就是“少校”和“傀儡师”在网络上的相遇。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像孩子一样说话,像孩子一样理解,像孩子一样思考。
但当我成为成人之后,我就会抛弃孩子样的稚气,现在我在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这是草稚素子的成长过程,我想这也是每个人的。
我是谁?人究竟是什幺?来自何方,又将去向哪里?
这是个千古以来的人都思索过而且必将继续思索下去的问题。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离人类得出自己身体秘密的谜底之日已为时不远了,在更远的将来对它进行随意的改造也必将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网络的成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全抛弃了旧有的方式,去除掉物质的外衣,而转为纯精神层次上的沟通。
外表、衣着、谈吐、身份等属于“壳”的部分从组成一个人的元素中退出,因此而形成的人格面具也随之消失,这虽然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可以拥有更真诚的人际关系(书面语言斟字酌句的习惯非常可能形成另一副人格面具),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去做想做的自己。
综上所述,难道归根结底,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于“心”的存在,而身体只是让它寄宿其中的容器吗?《攻壳机动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动画里的故事发生在西历2029年,在这个时代,以光、电子和生化技术为基础的电脑、AI和网络主导着每个人的生活。
移动通讯向人体靠拢,从可移动通讯终端(就是手机之类的设备)开始,经由可穿戴通讯终端的阶段,逐渐发展到了可移植通讯终端的阶段。
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讯终端直接植入人体成为可能,人类的躯体和思想从此可以直接与标准的计算机和网络互动。
这些可移植的终端逐渐的替代了过时的可移动/可穿戴技术,最终的发展形态就是Cyberbrain原型。
Cyberbrain使得人脑和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
在故事里,Cyberbain已经成了普遍使用的安全又便宜的东西。
Cyberbrain(电子脑)的流行,使得人脑与外部网络连接,人们开始处在脑部入侵的危险之下。
最严重的脑部入侵犯罪就是“幽灵黑客”("Ghost Hack"),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人的人格,包括过去的回忆和某个人的身体判断都将受到黑客的支配,通俗的说,就是“人脑”这部超级电脑被黑客攻击了。
人们采取不同的对抗措施,比如说开发无数的保护墙和屏障,以及通过法规来约束,当然还有在神经网络系统内部的安全系统的加强。
另一方面,通过机械部件来代替身体器官的义体技术"Cyborg Technology"飞速发展,甚至“所有器官都是人造的”这种极端的情况也可以轻松做到。
于是,人类和机器融为一体,人和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由于AI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和机器,似乎只能通过有没有“灵魂”(ghost)来区分。
极端一点儿说,一个全人造的义体,用程序控制就是机器AI,输入灵魂就变成了人,或者说是生化人。
但是,“灵魂”究竟是什么呢?
片中,素子显然无法摆脱自己“不是人类”的这种认识。
在男同事面前毫不害羞地换衣服,为达到隐蔽的效果而裸体作战,在与机械甲虫血肉横飞的战斗中即使肢体断裂也面不改色,不是因为开放,也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对作为人类的自己的否定。
印象很深的是片中一个同事对她说的一句话:“我们是把你当人
类看的!”素子听了,心中涌起的感情,与其说是喜悦,不如说是疑惑与恐惧罢:我……真的可以算人吗?现在所感到的自己的存在,是建立在冷冰冰的机器之上,而且这身体“退休之后,将归还给国家”。
这样的我,也可以算人吗?
与她很相似的是EVA中的绫波,她为了自己只是众多“魂之座”之一而深深地痛苦着,“如果我死了,也会有人代替的吧”,沉默寡言所造成的“冷艳”印象背后,颤栗着一个悲惨的灵魂,她其实和素子一样可怜。
在“壳”这个题材上的发掘,《攻壳机动队》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还不止于此,它对构成人类自我意识的“记忆”也提出了最严厉的质疑。
片中的清洁工为自以为拥有的女儿而幸福着,当有一天别人告诉他这一切不过是虚假的,某人移入他脑中的东西时,那是怎样的悲痛呵!那张向同伴炫耀的照片上,竟赫然是他自己的面容。
自以为拥有的,以之作为生活基础的人或事,某天得知竟全是虚幻,生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这样夺去他生活的全部希望,是极其残忍的事情。
《阳关灿烂的日子》中常出现如此的一段旁白:我不知道过去究竟是怎样的,因为回忆时我常无意识地把它想象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对于那个清洁工人而言,幸福地活在假象里才是他的追求吧……《吸血姬美夕》第三幕“脆之铠”,美夕曾冷冷地说过:“我不允许,不允许人们将爱、恨、痛苦全忘掉……”身后,为了忘却爱妻的死亡,把自己当成心魔而生活着的男人被她唤醒了过去的记忆,在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中倒在了血泊里……“让他作为心魔而死,不是更好吗”(濑一三子语)
人类引以为豪的“自我”。
执着追求的“幸福”,竟是可以随意修改和亵渎的东西,真是莫大的讽刺与悲哀!
《攻壳机动队》改编子日本漫画大家士郎正宗的同名作品,据说原作不带有任何对话成分,完全依靠绘画意境表达作者的需要。
《攻壳机动队》的动画片继承了原作“绘画精美和情节诡异”的精神,但从情节到主导思想都与原来有很大差别,上映后(1996年)在日本和欧美各国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I.G 动画制作公司加上鬼才押井守,《攻壳机动队》为我们展现了超乎想像的绚烂画面,丰富立体的画面层次和完美的动静结合,加上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和手绘、 CG 的紧密结合,出色的发挥了动画片的优势和力量,在日本动画片中可谓登峰造极。
但是尽管这部动画片美的惊人,如果对漫画和《攻壳机动队》都知之甚少的话,那无异于做一次“暴殄天物”的单纯视觉之旅。
当然也有人说,《攻壳机动队》本身也似乎不知所云,在探讨物质世界与人类灵魂矛盾关系的路上,押井守本人在故事上已经黔骡技穷。
《攻壳机动队》也不是没有缺点。
日式动画坚持手绘,但在体现角色表情动作时,还是会有不自然之处。
很多集在立案阶段交代模糊,甚至有些看不懂。
此外,该剧的角色人物普通、特点不明显,但感觉精干,比较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观,也给人新鲜的感觉。
《攻壳机动队》的世界观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世界观。
它使用的是30年后的未来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比现代社会都要先进,但又必须要与现代社会的事物有相似之处,这就需要很高的想象力。
《攻壳机动队》的世界观是高度网络化、电脑化的未来社会,符合年轻观众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口味。
但该剧中提到了随着网络化、电脑化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说,电脑病毒。
用这些社会问题来打动了观众,引起了他们的思考。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网络化、电脑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该剧没有对这种潮流妄下结论,没有去反对或是去赞同它。
而是将种种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好与坏由观众自己去评判。
如果说有部片子让作为观众的您在观后,有一种想要静一静的想法,那么该剧就达成自己的目的。
换句话说,这部片子有它的内涵。
在好莱坞电影涌动的今天,公式化模板化的电影屡见不鲜。
像〈指环王〉〈特洛伊〉都属于此类。
虽然画面非常精美,气势非常磅礴,但给人留下的记忆不深刻,因为它没有引起观众思考。
在同行业竞争中,也很难说风格另类、特点独具。
但《攻壳机动队》就不是如此,它每集都会将一个哲理暗含在片子中,有待观众自己去发掘、自己去思考,给人留下的烙印就深刻得多。
而且它的对白都很讲究,有些句子可以说是很经典的,很值得回味。
此外,《攻壳机动队》也对时局不遗余力的进行了抨击。
在日本的政治黑幕、政治丑闻相对西方社会要多很多,这大概是东方文明根深蒂固的恶疾,已经无法根治了。
各种政治丑闻、黑幕、贪污、受贿、不正常交易、黑势力,甚至包括舆论界,片子都所涉及,将它们的丑恶现象一一展现。
虽然这些黑势力都得到了应有下场,但在片子最后还是绝望的指出,“不歪曲己心,无法在此生度日”,令人唏嘘不已。
日本公司深谙细节之于动画的重要性。
正是这种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的态度,才造就了日本动画产业在今天的局面。
如果说,画面、剧情是骨架的话,细节就相当于动画的经与血。
缺少它,再好的画面和剧情,都无法运转。
日本人对动画的每个细节,不仅仅是画面和剧情,还包括角色、场景、配音、音效、配乐等等环节,甚至包括武器,都有专人负责设计制作。
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令人赞叹,也不禁感叹日本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
这就是中国和日本在动画方面上的最大差距。
其他:
片中有两个略微独立的故事,一个是少校监督一台生化机器人义体的制造的过程,一个是少校监听攻壳车们的牢骚。
这是两个比较直接的科幻情节。
在肢体制造完毕之后少校和负责制造的朋友(女性)在咖啡厅聊天,讲到现在的生化人身上人的部分也来越少,少校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机器人,同伴安慰说你的脑子里的脑细胞还在嘛,少校则反驳说自己又不能打开看,何以知道脑子还在里面。
要是有一天工厂要大修留下几个脑细胞,其余全部拿走了。
两人相对苦笑。
这里生化人的神经和感觉系统是由毫微机械制造。
的在肢体中心有神经网络,脑部和内脏由注入的毫微传感器在各个位置报告情况,皮肤的复杂一些。
毫微微粒的一半留在皮肤,另一半受到吸引连接到主神经网络,闯过的皮肤里的部分好像折射率较低的纤维长洞,皮肤固化后就形成光纤,由光纤传感器传递压力,温度等信息。
人体的部分在全身性的移植中只保留脑部和脊髓的一部分。
像巴托那样只移植一部分的是为了加强某一部分的能力,而像少校这样的则是为了制造超人。
脑部侵入除了基本的密码破译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电流电压的负荷强度,少校身上的器件是特制的,这使她侵入别人的脑部比较容易。
曾经有人以鸡蛋中挑骨头的恣态,批评《攻》片不写实——我们委实不必对一天马行空的幻想作品,投以太大关切等等。
且看片中几个片段:包括女主角以机械身体,执意去做一些会使身体零件损坏的”人类”运动──诸如潜水,在水中潜望的意象是多么另有寓意。
她泅泳着一直到最深处,宛如接近大海、接近神秘、接近生命源起的核心……。
还有一段是描述,一个男人的记忆被破坏了,于是所有的过去都是植入的、人工再造的,妻子不是妻子,孩子不是孩子,自己也不是自己,所有的过去是一
场虚妄……。
这一段在士郎正宗的原作漫画中完全一笔带过,然而押井守刻意强化了它,狠狠的去质疑了真实/虚假、人类脑部/电脑记忆体、拟像/生活的界限,究竟哪一种比较”真实”?那种对生命源头的迷惑与不可解,对记忆与人生无法掌握的感觉,一再被讨论。
押井守其实非常写实。
片中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透过女主角(生化人)的凝视街景,去观看整个(人类)世界。
镜头越过渡轮、市场、商家、行人……,这是一个人类的世界,即使生化科技发达,每个人身体必然经历程度不一的机械化。
然而生化人,究竟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她的生命与思想到底有没有意义?谁是她的造物主?此时背景音乐,是有点类似佛教音乐的呢喃声,让人想起轮回、往生,想起生命的意义。
生化人身为一个畸零的个体,格格不入于肉身世界。
所以你也不必问那女主角凝望世界的眼睛,为什么总是一点点迷惘与期待。
因为没有水分,所以仰望下雨的天空,代替流泪的感觉。
不会醉也拼命喝酒,因为想清楚:悲伤究竟可不可以藉酒精挥发?《攻壳机动队》实在是一部相当(生化)人性的电影,讨论如许严肃的主题。
恐怕我们当了这么多年人类,被称为所谓“高智慧”生命体,还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
当线路一接通,所有的灯泡都惊醒。
然而天空为什么总是阴雨?女主角到最后为什么非得被歼灭原来的躯体?在这个高科技的世界里,人类通过更换身体的各个部件而达到长寿已不是新鲜事,更有许多人的大脑也已经电脑化,从而真正实现所谓的“电子化的存在”(并非“信息化的存在”。
从庞大的社会结构直至单独的个人身体,都可方便的通过网络连接,构成了一个无比复杂的信息网络:这就是本作的世界基础。
以世纪都市末为题材的动画片有很多,许多人也乐此不疲的收看它,说明我们的心是否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一切均数字化,人们惯用符号看待彼此,不必过问对方是谁。
社会系统越精密严谨,人自身越像机器上的锣丝钉,我们随着社会机器高速运转,运用自己的能力,却独独忘记了我们是拥有独立个体与思维的人。
人与人相隔那幺近,心的距离却那幺遥远,即使有人在身边,也不能确定他(她)是为自己而停留。
物质的丰富、人心的枯萎,恐惧、冰冷、孤独,这种情绪,只要是人,都能感受得到。
想生存,不想失去自我;渴望得到爱,却怕受伤害。
人的心,在种种矛盾中挣扎,揽镜自照,镜中人可是自己?反问内心,说的可全是真心话?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披着一张壳,壳内的东西是什幺,自己也不知道。
时代在发展,过去想要的,已得到了;过去想不到的,制造出来了,我们仍不满足。
想得到更有效率的工作、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智能的机器,用它们达成我们还想要的一切。
得到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已拥有的东西,那无足为惧。
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的,更何况人要往前看。
发展的最终结局是毁灭,这个道理,我们懂,也看得到,但内心的欲望支配我们,怂恿我们继续前进。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期望自然规律不要降临在我们头上,或者期望慢慢改变自然规律,然而前进的脚步,丝毫不为任何事停留。
在这一刻,讨论真与假是无益的,因为欲望是真实的,只有欲望是真实的。
人的最终目的是什幺?延续自身,令自己生生不息,继续支配得到的一切,并将支配范围扩大。
为了达到目的,人类想出一切办法。
移植、仿真、克隆,人类作出巨大努力,若将身体与灵魂付出能得到,人类也会在所不惜。
害怕面对死亡,害怕面对比自己更优越的身体与智能,害怕成为弱者--害怕被支配。
人类
其实知道战胜不了自然,而生命的短暂致对自己能力的疑问,不可言喻的自卑,转为强烈的自傲与自负,这才是人内心中永远的伤与痛。
记得女主角草雉对巴特说:“在浮上水面时,我幻想变成另外一个人。
”“人类明白了科技就想掌握它……我们乃高新科技……没有高科技维修就活不了……人的身体及脑乃由无数成分组成,像我的组件,组成我的身体,能从脸孔和声音分辨出我来,但思想和记忆都是我独专的,更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第个元素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但我运用收集到的资料,这一切的结合才形成了我,巩固了我的良知。
禁闭感叫我在界限内扩充自己……现在或似镜中的一个模糊印象,但到时我们就可面对面想见。
“作为女警的草雉,勇敢无畏、不惧生死,然而面对自身,依然迷惘又脆弱,这是否也是人类的共同悲哀?草雉坚定着望着自己的未来,我们又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
飞机掠过的影、河里飘浮的船、街上行走的人、被遗忘的垃圾、人们的眼中、自己眼中,草雉不断寻找、反思,街道里、人群中、耸立的招牌、警示红绿灯、破旧的房屋、川流通不息的立交桥、闪耀的灯光、滴落的雨、残睦不清面目的人体模型……长达三分半钟的时间里,什幺故事都没讲,只有场景不停变换、视角不停变换,节奏却是缓慢的,配合着缓慢的节奏,悲伤又压抑的背景音乐奏起,营造出惶恐、不安、不稳定的氛围,慢慢观众被感染,刹那间,傀儡王突然出现,被辗死在车底,故事继续进行。
静与动、虚幻与真实,导演交替使用,却不令人感到突兀,这份情节拿捏的工夫,我相当佩服。
结局,傀儡王对女主角说:“以往我们都看轻自己能力的极限,该是我们抛去束缚,提至更高自觉,成为万物一分子的时候了。
“在山顶上的草雉,俯视着都是,说:“一个女孩从此要往哪儿去呢?网络是无限宽广的。
“说话的她,将来想要做什幺,一切未曾明言,只有最后露出诡异的笑,作者制造的悬念,令人不寒而栗。
押井守以紧凑的故事、张扬的画面、激烈的打斗,真实的CG合成来表现主题,无论如何,都是以隐晦的手法讨论人物内心与人未来
也许,只要人类还存在,对自身的研究永远也不会结束,各位导演将来还会给我们何种惊喜,至少我一直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