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扫描版)

合集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丰南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卷Ⅰ 选择题(共4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填入卷Ⅱ前答题表的相应位置。

1.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信息提示,结合课本所学,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后来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等。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B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A排除;半坡人生活距今约6000年,C排除;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D排除;故选B。

2.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 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C. 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D. 他们能够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并且使用工具猎取食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而不是北京人。

可知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A,符合题意;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

选项BCD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长江和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最早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代表是A. 北京人遗址B. 半坡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大汶口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水稻,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中,C项符合题意;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A项不符合题意;半坡人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B项不符合题意;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属于黄河流域,D项不符合题意。

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任丘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任丘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正文}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任丘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英语试题一、单选(20分)1.All my money _____ no more than ten yuan,so I can’t buy the dictionary.A.adds up B.is added to C.adds up toD.adds to2.Don’t worry.I’ll have the letter _____ and have somebody ____ it t o you this afternoon.A.typed,send B.to type,sendC.typed,sent D.type,sending3.We find ____ difficult to talk to him about anything serious.A.him B.he C.ourselves D.it4.He has bought a new umbrella _____ get wet again if he is caught in the rain.A.in order not to B.so as to notC.so that not D.in order not that5.Lily said that it was because of her strong interest in medicine _____ she chose the course.A.how B.what C.thatD.why6.Adam was unable to ______ the school trip because of his recent accident.A.join in B.fall in C.get along with D.go through7.---Are you going to the concert to held in the hall?---I’m afraid not. The ticket is _________ expensive for me.A.too much B.far too C.much too far D.too much far 8.David hasn’t turned up on time as planned. What do you think ______ to him?A.will happen B.to happenC.has happened D.that has happened9.The students listened carefully and ______ what their teacher said.A.set down B.turned down C.got downD.calmed down10.When I met him last weekend, it was the first time we ______ each other since we were at school.A.saw B.have seen C.were seeing D.had seen11.--- Mary’s got crazy and has been sent to the mental hospital.Did you tell her boss about that?--- Yes,but I _____ her husband first.A.should have told B.shouldn’t have toldC.must have told D.needn’t have told12.There was ______ time _____ Chinese used foreign oil.A.a;when B.a;while C./;whenD./;while13.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 __________ 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A.so B.so that C.whyD.that14.---Look! The telephone is broken. Someone damaged it ________ purpose.---That may be right. But perhaps it was broken _________ accident.A.on;by B.by;by C.on;onD.by;on15.What great trouble we had ___________ where his house was.A.in finding B.to find C.findD.found16.Some students have trouble _____ grammar while others have difficulty______ new words.A.in;remember B.for;to rememberC.on;remembering D.with;remembering17. catch the first bus, he got up very early this morning.A.In order to B.In order that C.So as to D.So that18.There are altogether 6 people in the room,the baby________.A.include B.including C.included D.to include19.The manager of the factory told us that very little ______ was made of the waste material in the past.A.cost B.value C.use D.matter20.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 this kind of moon cake.A.enjoyed B.have enjoyed C.enjoy D.enjoying二、完形填空(30分)(一)Mother's day is a holiday for mothers. It is celebr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England,Sweden,India,Mexico and any other ___1___.Little by little,it ___2___ widely celebrated.Mother's day falls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___3___,many people send ___4___ of love to their mothers.Those whose mothers are still living ___5___ a pink or red rose,while those whose mothers are ___6___ wear a white one.The ___7___ of a day for mothers was first given by Miss Ana Jarvis of Philadelphia. As a result of her hard work,the celebration for the first American Mother's Day ___8___ in Philadelphia on May 10,1908.Soon the ___9___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___10___ and around the world.1.A.homes B.schools C.countries D.cities 2.A.gives B.becomes C.stays D.begins 3.A.For a long time B.In the morning C.At a time D.On that day 4.A.presents B.things C.hello D.calls5.A.put B.take C.wear D.dress6.A.ill B.healthy C.dead D.busy 7.A.idea B.plan C.need D.meeting 8.A.held B.was holding C.was held D.is held 9.A.day B.holiday C.month D.time 10.A.country B.America C.place D.England(二)Once upon a time,some children were playing at seaside when they found a turtle(海龟).They began to beat the turtle.Just at that time,a young man came and said to them,“Stop!” The children ran 11 quickly.The turtle was very thankful and said,“Thanks for yourkindness.I really would like 12 you to a wonderful palace now.”?The young man rode on the back of the turtle and was taken to the secret palace in the sea.When he 13 the palace,he was very surprised and said to the turtle,“What a nice palace!” To thank him,the king of the turtles gave him 14.He had never seen such a dinner before.He received a warm welcome there and was very15 everything.After dinner,the king of the turtles said,“I am going to give you two boxes,16 you can open only one.” “You mustn’t open both.Don’t forget it!” the turtle warned him.“All right.I will open only one,” the young man promised(许诺).At this time,a large wave sent him out of the sea.After he 17,he opened the bigger one of the two boxes.18 the box was full of gold.“My God! he cried.“I’m 19 now.Then he thought,“Things in the other box must be expensive, too.” He could not wait any longer.He broke his promise and opened the other box.As soon as he opened it,he became an old man.His hair turned white.His face?20?an old man over eighty years old.It all happened in a moment.He was sorry for what he did,but it was too late.?11.A.through B.away C.into D.out 12.A.wanting B.asking C.to let D.to invite 13.A.left for B.arrived on C.arrived at D.got away 14.A.a very big dinner B.a very poor dinnerC.a very bad dinner D.a very small dinner15.A.pleased with B.strict in C.angry with D.sorry for 16.A.so B.or C.but D.as17.A.went back to home B.was back homeC.went back to the sea D.was back the sea18.A.To his surprising B.To one’s surprisingC.To one’s surprise D.To his surprise19.A.a poor man B.a rich man C. an old man D.a young man 20.A.liked B.felt like C.looked like D.looked三、阅读理解(共50分)(一)Ali,who was working a long way from home wanted to send a letter to his wife,but he couldneither read nor write,and he had to work all day,so he could only look forsomebody to write his letter late at night.At last he found the house ofa letter writer whose name was Nasreddin.Nasreddin was already in bed."It is late,"he said."What do you want?" "I want you to write a letter to my wife,"said Ali,Nasreddin was not pleased.He thought for afew seconds and then said,"Has the letter got to go far?" "What does that matter?" answered Ali."Well,my writing is so strange that only I can read it,and if I have to travel a long way to read your letter to your wife, it will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Ali went away quickly.Multiple choice ()1.Ali wanted to ____ to his wife.A.get something B.have a letter writtenC.bring a flower D.say good-bye()2.At last he found the house of_____.A.a writer B.a seller C.an old man D.a letter-writer ()3.When Ali told what he wanted to do Nasreddin was______.A.not pleased B.pleased C.excited D.angry()4.Nasreddin said that his writing was_____.A.easy for anyone to read B.strange for anyone to readC.too strange for anyone to write D.difficult for anyone to read()5.This story tells us______.A.not to ask anybody for help B.not to trouble others at nightC.not to ask for help without money D.not to trust others(二)An old man died and left his son a lot of money.But the son was a foolish young man,and he quickly spent all the money,so that soon he had nothing left.Of course,when that happened,all his friends left him.When he was quite poor and alone,he went to see Nasreddin,who was a kind,clever old man and often helped people when they had troubles."My money has finished and my friends have gone,"said the young man."What will happen to me now?""Don't worry,young man,"answered Nasreddin."Everything will soon be all right again.Wait,and you will soon feel much happier."The young man was very glad."Am I going to get rich again then? " he asked Nasreddin."No, I didn't mean that," said the old man."I meant that you would soon get used to being poor and to having no friends."Multiple choice()6.An old man died and left his son_______.A.nothing B.some gold C.much money D.only a house ()7.When the son was________,he went to see Nasreddin.A.short of money B.quite poor and sickC.in trouble D.quite poor and alone()8.The young man was very glad because Nasreddin said that________.A.he would become rich again B.he would soon feel much happierC.he would become clever D.he would have more friends()9.Nasreddin meant the young man______.A.would get rich again B.would get used to having nothingC.would get used to being in trouble D.would get out of poorness()10.What this story tells us is________.A.that money is everythingB.that money makes the mare goC.to save each pennyD.that misfortune tests the sincerity of friends(三)A man was travelling abroad in a small red car.One day he left the car and went shopping.When he came back,its roof was badly damaged.Some boys told him that an elephant had damaged it.The man did not believe them,but they took him to a circus which was near there.The owner of the elephant said,"I am very sorry!My elephant has a big, round,red chair.He thought that your car was his chair, and he sat on it!"Then he gave the man a letter, in which he said that he was sorry and that he would pay for all the damage.When the man got back to his own country,the customs officers would not believe his story.They said,"You sold your new car while you were abroad and bought this old one!"It was only when the man showed them the letter from the circus man that believed him.Multiple choice() 11.A man was travelling abroad_______.A.in a big bus B.in a green jeep C.in a red car D.in a red taxi () 12.The car was damaged because________.A.there was a traffic accident B.the circus man broke itC.it rushed into a shop D.the elephant sat on it()13.The circus man said that_______.A.he would pay for part of the damage B.he would pay for all of the damageC.he wouldn't pay for the damage D.he would buy a new car()14.When the man got back to his country,the customs officers______.A.would check his new car B.only checked his carC.searched him D.wouldn't believe what he had said()15.It was only ________that made the officers believe him.A.the letter from the circus man B.a newspaper from the countryC.the certificate of his D.the letter from the government(四)Nasreddin was cutting a branch off a tree in his garden.While he was sawing,another man passed in the street.He stopped and said,"Excuse me,but if you continue to saw that branched like that,you will fall down with it."He said this because Nasreddin was sitting on the branch and cutting it at a place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trunk of the tree.Nasreddin said nothing.He thought,"This is some foolish person who has no work to do and goes about telling other people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The man continued on his way.Of course,after a fewminutes.The branch fell and Nasreddin fell with it."My God!"he cried."That man knows the future !"and he ran after him to ask how long he was going to live.But the man had gone.Multiple choice()16.One day Nasreddin was cutting a branch _______a tree in his garden.A.on B.in C.at D.off()17.While Nasreddin was sawing,another man_______.A.told him to stop working B.told him he would fall downC.would borrow something from him D.would help him saw that branch()18.After the man went away,Nasreddin thought that________.A.that was a silly fellow B.that was a wise personC.that was a proud person D.that fellow cheated him()19.What happened to Nasreddin after a few minutes?A.The brancd fell B.Nasreddin fell down to the ground.C.Nasreddin was hurt himself.D.Both A and B.()20.This story is about ________.A.a foolish man B.a wise manC.cutting a tree D.the necessity of taking good advice(五)A garden that’s just right for youHave you ever visited a garden that seemed just right for you,where the atmosphere of the garden appeared to total more than the sum(总和) of its parts? 21 .But it doesn’t happen by accident. It starts with looking inside yourself and understanding who you are with respect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how you approach the gardening process.●___22Some people may think that a garden is no more than plants, flowers, patterns and masses of color. Ot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using gardening methods that require less water and fewer fertilizers(肥料). 23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other reasons that might explain why you want to garden. One of them comes from our earliest years.●Recall(回忆)your childhood memoriesOur model of what a garden should be often goes back to childhood.Grandma’s rose garden and Dad’s vegetable garden might be good or bad,but that’s not what’s important. 24 --how being in those gardens made us feel.If you’d like t o build a powerful bond with your garden, start by taking some time to recall the gardens of your youth. 25 then go outside and work out a plan to translate your childhood memories into your grown-up garden. Have fun.A.Know why you gardenB.Find a good place for your own gardenC.It’s our experience of the garden that mattersD.It’s delightful to see so many beautiful flowersE.Still others may simply enjoy being outdoors and close to plantsF.You can produce that kind of magical quality in your own garden,tooG.For each of those gardens,writer down the strongest memory you have四、短文改错(15分)Have you ever heard from the saying: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What this means is that if you study all the times you will become a boring person.You must go out and having fun with your friends,otherwise you will lose him.No one wants to be friends with the person who that only works and studies.Perhaps you have a confidence problem.Please try remember that the work you do is for your rather than for anyone else.You do not have to compete your classmates.No one can be happier in studying seven days and seven nights a week.五、语法填空(10分)We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have some growing pains, but we can get rid of them correctly and wisely. 1 , some of us are upset 2 their body styles and looks.It’s unnecessary and it’s not important at all.We needn’t care about it.It is one’s inner beauty 3 matters.Second,we sometimes seem to be misunderstood 4 our teachers, parents and classmates. 5 (face) with this,we can find a proper time to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with them, trying to remove the 6 (understand).Some of us have fewer friends. I think being open-minded and friendly will do you good.Third,we may fall behind others, 7 makes us stressed.Actually we can encourage 8 to work efficiently,full of 9 (determine).At last,some of us don’t have much pocket money,so they feel unhappy.Isn’t it strange?So long as we have some,that’s enough.And we can learn 10 to spend money.六、书面表达(25)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英语叙述朋友的重要性,为什么朋友对你来说是重要的?{答案}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任丘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CADAC AACAD AADAA DACCB二、完形CBDAC CACBA BDCAA CBDBC三、阅读BAADB CDBBD CDBDA DBADD GDFAB四、改错1.from —of/about 2.make—makes 3.times—time 4.having—have 5.him—them 6.that 7.try后加to 8.Your改成yourself 9.compete加against/with 10.happier—happy五、语法填空1.First 与第三行的Second形成呼应,都表示列举2.about 考察固定搭配be upset about…对…感到难过,失望;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体型和外貌感到难过。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图所示耕作技术的出现A.提高了集体耕作的水平B.大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C.标志着传统步犁的成熟D.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2.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是A.秦国商鞅B.西汉赵过C.东汉杜诗D.元黄道婆3.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材料表明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B.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C.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D.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4.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主要可以用来说明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5.到了明中期,皇帝设皇庄带头大量掠夺地产。

弘治时,京畿的皇庄才有五座,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到了正德即位,一月之间增添了七座,以后增至三十六座,共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余顷……王公、勋戚、宦官等掠夺土地更是成风。

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君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明清时期,全国形成了十大商帮,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

这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帮利用地缘亲缘关系发展C.经济结构已发生重要转变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解体”的主要表现是A.“机户”与“机工”的出现B.“男耕”与“女织”的分离C.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8.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泡的是山茶,品的是心性,茶的这一生,后来只凝结成一抹犹之未尽的留香于齿。

其中泡茶的过程(投茶、注水、出汤、斟茶)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投茶B.注水C.出汤D.斟茶2.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用于高铁和共享单车制造业的重要金属材料是()A.Na﹣K合金B.Cu﹣Sn合金C.Sn﹣Pb合金D.Mg﹣Al合金3.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氯气4.下列不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碳化硅B.玻璃C.水泥D.陶瓷5.在自然界中既能以游离态存在又能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A.铝B.硅C.硫D.氯6.在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A.B.C.D.7.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A.Na2O B.KMnO4C.NH4NO3D.CaCl28.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下列物质中不能作还原剂的是()A.NH3B.S2﹣C.Na+D.Fe2+9.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空气B.氯化氢气体C.氢氧化钠固体D.氯化钠晶体10.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①臭氧;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中漂白原理相同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及用途均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过程中水的作用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NO2溶于水B.Cl2溶于水C.将Na2O2投入水中D.将Na投入水中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选试剂均足量且能达到除杂目的是()A.NaCl 溶液(I2):CCl4B.Na2CO3(NaHCO3):盐酸C.CO2(SO2):Na2CO3溶液D.FeCl2(FeCl3):Cl214.下列物质加入或通入CaCl2溶液中,有浑浊现象的是()A.SO2B.NaHCO3C.SO3D.CO2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1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FeCl2与FeCl3,前者比后者少N A个氯离子B.16g CH4和18g NH3所含质子数均为10N AC.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 AD.常温常压下,相同体积的Cl2、HCl含有的分子数和原子数均相同17.新型纳米材料MFe2O 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 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流程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Fe2O x是氧化剂B.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y D.MFe2O y是还原产物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Al2O3+2OH﹣=AlO2﹣+H2OB.NH4++OH﹣NH3•H2OC.SO2+H2O+Ca2++2ClO﹣=CaSO3↓+2HClOD.2Na+2H2O+Cu2+=Cu(OH)2↓+2Na++H2↑19.将铝粉投入某无色澄清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在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H+、Ca2+、Na+、HCO3﹣B.Na+、Fe2+、Al3+、NO3﹣C.K+、Cl﹣、OH﹣、SO42﹣D.Cu2+、Ba2+、Cl﹣、OH﹣2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21.标准状况下,分别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容器倒扣于水槽中(设气体不发生扩散),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mol•L﹣1(约0.045mol•L﹣1)的是()A.HCl B.NO2、O2C.SO2、N2D.NO222.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判断错误的是()A.A3+是A2+的氧化产物B.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B2C.反应Z2+2A2+=2A3++2Z﹣在溶液中可发生D.Z2在①③反应中均为还原剂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23.(10分)(1)在VL 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质量为a g,则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有以下物质:①AgCl;②CCl4;③医用酒精;④液氧;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食醋;⑨氧化钠固体;⑩氯化氢气体。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检测卷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检测卷

相互作用检测一、单选题1.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B. 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C. 两力相同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D. 两力相同指两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都相同,实质上指的同一个力2.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B. 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形成的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3.2018年初,浙江气温低,冰冻现象严重。

一小猫在爬一结冰的小山坡时,虽拼命攀爬,但由于打滑,其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在这一过程中,小猫受到的力有()A. 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B. 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C. 重力、支持力、攀爬力、静摩擦力D. 重力、支持力、攀爬力、滑动摩擦力4.一个弹簧原长为5cm,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则受20N拉力时总长为(已知当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A. 9cmB. 10cmC. 12cmD. 14cm5.如图所示,一倾斜粗糙木板上放一个物体,当木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 支持力变大B. 摩擦力变小C. 合外力恒为零D. 合外力变小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一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

设物体受到墙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那么当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增大,f不变B. N增大,f增大C. N增大,f减小D. N不变,f不变7.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3N,4N,8NB. 7N,9N,1NC. 4N,7N,8ND. 3N,5N,1N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的力F拉一个箱子,使箱子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B. 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C.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D.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9.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小球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球对绳的拉力T和对斜面的压力N将:A. T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B. 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C. T先增大后减小,N逐渐减小D. 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减小10.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 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º和60º,则ac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 mg,mgB. ,C. 2mg,mgD. mg,5mg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光滑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圆心为O点,P为环上最高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P点,另一端拴接一个套在大环上的小球,小球静止在图示位置平衡,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一定沿向OQ指向外B.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重力C. 小球所受大圆环的支持力等于重力D. 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倍重力12.如图所示,物体M被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M,而物体仍保持静止时,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大B.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不变C. 物体受的静摩擦力变小D. 物体受的斜面支持力变大13.下列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 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 合力总是大于分力D. 合力F的大小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_________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3)下面是该实验中的两个实验步骤: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评价近代某一文件时说:“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

”这一文件是指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北京条约》D.《虎门条约》4.《马关条约》的签订和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它们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当时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A.福建B.长江流域C.长城以北及新疆D.山东5.“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2(考试版)

学易金卷:段考模拟君之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2(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1考试研究中心命制2019-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2高一历史(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4单元。

5.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 周公东征, 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 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 分封齐、鲁、燕、卫等国。

这说明西周时期A. 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B. 实现了对东方的垂直管理C. 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 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2.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最可能是受到A. 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 古代宗法制的影响C. 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 传统美德的影响3.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 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 废除分封制B. 实行郡县制C. 建立皇帝制度D. 开创统一格局4. 读下图,西汉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这表明西汉刺史A. 定位准确,行之有效B. 吏治民情,无所不察C. 权力大,可先斩后奏D. 监察郡县官吏和豪强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皆由中书省发出。

【唐山高二期末】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理)(含答案)

【唐山高二期末】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理)(含答案)

…8 分 …10 分
…3 分
∴圆 C 的半径为 r=|CB|=5, ∴圆 C 的标准方程为(x-2)2+(y+3)2=25. …6 分 (Ⅱ)∵圆 C 的半径为 5,|MN|=6,所以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d=4, 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圆心 C (2,-3)到直线 x=6 的距离为 4,符合题意. …8 分 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 l:y+1=k(x-6), |2-4k| ∴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4, k2+1 3 解得 k=- , 4 ∴直线 l 的方程为 3x+4y-14=0. 综上所述,直线 l 的方程为 x=6 或 3x+4y-14=0. (19)解: (Ⅰ)因为平面 CBB1C1⊥平面 BAA1B1,且两平面交线为 BB1,CB⊥BB1, CB 平面 CBB1C1,所以 CB⊥平面 BAA1B1, 从而有 CB⊥AB, …11 分 …12 分
…8 分
→ BA1 ·n=0,
…10 分
…12 分
(20)解: (Ⅰ)由题意设抛物线 C 的方程为:y2=2px(p>0). ∵抛物线 C 过点 M (1,2), ∴2p=4,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 (Ⅱ)设直线的方程为 y=x+b,A(x1,y1),B(x1,y1), 由 y=x+b, 得,y2-4y+4b=0, y2=4x
…7 分 …8 分
→ DB ·n=0,
…10 分 …11 分
…12 分
x2 y2 (Ⅰ)因为椭圆 2+ 2=1(a>b>0)的右焦点 F(1,0),点 F 与短轴的两个顶点围成直角三角形. a b 所以 c=b=1,a2=2. x2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y2=1. 2 …4 分
x2 (Ⅱ)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1)(k>0) ,代入椭圆方程 +y2=1 并整理, 2 得(1+2k2)x2-4k2x+2k2-2=0. 设 M (x1,y1),N (x2,y2), 则有=16k4-4(1+2k2)(2k2-2)=8k2+8>0, 2 2k2+2 2k2± 2k2+2 2k2-2 ,|x1-x2|= ,x1x2= , x1,2= 1+2k2 1+2k2 1+2k2 又因为 k>0 且 k≠1, 所以|kPM-kPN|= …6 分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有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有答案

试卷类型:A卷河北冀州中学下学期期末高一(文)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1.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2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也强调:“极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这些论述的应用A. 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B. 促进了铁力牛耕的推广C. 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D. 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3.唐朝中期始,经明清两代,封建赋税制度不断改革并最终定型,其特色有①“唯以资产为荣,不以丁身为本”②“量地计丁”纳银代役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摊丁入亩”征地丁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宋代行业组织曾一度空前发展。

在“行”的数目上,曾发展到440行。

如北宋后期的开封城内,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属160种行业。

这些行业组织的发展A.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动B.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5.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352锭,平均每人为62文;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时,发行数额猛增至5098285锭,每人合13134文;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又增长数十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革命的内涵是A. “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B. “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C. “中央集权”到“专制帝制”的革命D. “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对天子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以拱卫周王室,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B正确;“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排除A;周朝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错误;周朝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中央集权”表述错误,排除D。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天子2次,而朝见齐、晋等大国多达20次,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失去对诸侯的有效约束B. 开始出现“礼崩乐坏”局面C. 鲁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渐趋恶化D. 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开始衰微,齐、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出现”“礼崩乐坏”局面,B错误;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无法体现鲁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渐趋恶化,排除C;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投靠诸侯大国,无法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并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故D错误。

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 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 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故D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弱化”表述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共五套)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共五套)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6分)1.(1.5分)(2015•金华)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A.百家争鸣民主制度B.科举制度《神曲》C.行省制度“日心说”D.郑和下西洋蒸汽机2.(1.5分)(2013•辽阳)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在上任后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立法,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A.整顿银行B.国家干预经济C.发展对外贸易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1.5分)(2015秋•揭阳期末)一位同学在研究古代一本名著时发现其中提到的“仁”字多达一百余处,该名著最可能是下列的()A.《庄子》B.《海国图志》C.《论语》D.《本草纲目》4.(1.5分)(2015秋•揭阳期末)《资治通鉴》的取材重在历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这部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部()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D.纪传体断代史5.(1.5分)(2015•盐城)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转战陕北6.(1.5分)(2015•泰安)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7.(1.5分)(2015秋•揭阳期末)本•杰明是生活在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城邦的小男孩,他有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叔叔和婶婶,此外还有十名男奴隶、五名女奴隶.如果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家庭可以投()A.1票B.2票C.3票D.4票8.(1.5分)(2015•丽水)下列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八国联军侵华②戊戌变法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9.(1.5分)(2013•盐城)“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A.哥伦布B.查理•马特C.马可•波罗D.但丁10.(1.5分)(2015•泰安)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C.人们颂赞“画圣”吴道子的名画《送子天王图》精美绝伦D.人们在瓦子中谈论军机处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的事情11.(1.5分)(2015秋•揭阳期末)晚清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12.(1.5分)(2015•玉林)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13.(1.5分)(2015•南昌)“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1.5分)(2015秋•揭阳期末)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下列政策措施中,与这些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863”计划C.西部大开发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1.5分)(2015秋•揭阳期末)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你认为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B.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C.家境贫困,难以为继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16.(1.5分)(2013•菏泽)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究其原因,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开辟新时代的宣言B.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C.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力的尝试D.同学丁:《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7.(1.5分)(2011•泉州)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演讲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的纪念堂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18.(1.5分)(2015•广东)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1.5分)(2015秋•揭阳期末)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0.(1.5分)(2015•扬州)“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21.(1.5分)(2015•南京)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22.(1.5分)(2011•清远)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周恩来把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高度概括B.大陆和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23.(1.5分)(2009•玉林)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A.三国协约的形成B.法西斯同盟形成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24.(1.5分)(2015•扬州)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司隶校尉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1分)25.(11分)(2015秋•揭阳期末)材料题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陆续传入中国,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讯方便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材料三: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战争的灾难性和毁灭性,战争的需要反过来推动科技的进步.(l)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它的扩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等角度中任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3)任举一例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工业,并写出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4)根据材料四,请任举两例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下新兴的科技成果.(5)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中国正积极融入其中.现代生物工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3分)26.(13分)(2015秋•揭阳期末)简答题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迅速没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1)清朝由于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而看不到西方的进步,从而逐步落后于世界,请写出相关政策,当时只开一个城市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请问这个城市是?(2)查理一世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请写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3)在实现“救国之梦”中,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的事件是什么?(1分)请写出该事件的指导思想及该事件的影响(4)在实现“建国之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5)使我国实现了“强国之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6分)1.(1.5分)(2015•金华)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A.百家争鸣民主制度B.科举制度《神曲》C.行省制度“日心说”D.郑和下西洋蒸汽机【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元前5世纪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公元前5世纪,中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古希腊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面对各种问题,许多思想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古希腊包括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雅典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特别是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5世纪中国和西方各自所处的时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2.(1.5分)(2013•辽阳)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在上任后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立法,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A.整顿银行B.国家干预经济C.发展对外贸易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分析】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可知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就宣布实行新政,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选B.【点评】本题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特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两者的不同.3.(1.5分)(2015秋•揭阳期末)一位同学在研究古代一本名著时发现其中提到的“仁”字多达一百余处,该名著最可能是下列的()A.《庄子》B.《海国图志》C.《论语》D.《本草纲目》【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相关史实.【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相关史实.4.(1.5分)(2015秋•揭阳期末)《资治通鉴》的取材重在历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这部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部()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D.纪传体断代史【分析】本题考查了《资治通鉴》的体裁.【解答】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资治通鉴》的体裁.5.(1.5分)(2015•盐城)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转战陕北【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选A.【点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1.5分)(2015•泰安)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失去…剥削所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荣毅仁说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因此荣毅仁说,他失去了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点评】掌握三大改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记忆能力.7.(1.5分)(2015秋•揭阳期末)本•杰明是生活在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城邦的小男孩,他有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叔叔和婶婶,此外还有十名男奴隶、五名女奴隶.如果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家庭可以投()A.1票B.2票C.3票D.4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是雅典.雅典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人们崇尚文化,眼界开阔,男性公民普遍参政,雅典曾称霸地中海一时.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所以爷爷、爸爸、两个叔叔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故选D.【点评】本题掌握雅典有关知识.8.(1.5分)(2015•丽水)下列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八国联军侵华②戊戌变法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事件时间.【解答】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②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年﹣1688年;④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所以顺序是③④②①.故选B.【点评】注意准确掌握中外历史事件的时间.9.(1.5分)(2013•盐城)“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A.哥伦布B.查理•马特C.马可•波罗D.但丁【分析】本题考查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可知这位旅行家是马可•波罗.1271年马可•波罗起程前往中国,到达中国以后,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经历.10.(1.5分)(2015•泰安)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C.人们颂赞“画圣”吴道子的名画《送子天王图》精美绝伦D.人们在瓦子中谈论军机处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的事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中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史实的考查.【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是在清朝时期,由雍正帝正式设立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一些重点知识,要着重掌握.11.(1.5分)(2015秋•揭阳期末)晚清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分析】学生对《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据材料是可知,清统治者被外国人所控制,替外国人办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点评】本题掌握《辛丑条约》的影响.12.(1.5分)(2015•玉林)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解答】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重要原则,这使得美国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制度,避免了专制的出现.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不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黑人奴隶制在美国存在了很长时间,美国确立的是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美国的综合国力如何,直到1894年美国的经济总量才跃居世界第一.故选B.【点评】平常注重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积累.13.(1.5分)(2015•南昌)“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从材料内容看材料评述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意义.【解答】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B是我国处理内部事务的政策;C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1.5分)(2015秋•揭阳期末)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下列政策措施中,与这些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863”计划C.西部大开发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解答】1986年3月,为了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863计划力图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七个前沿领域内实施中国高科技研究与开发.所以我国航天技术能够居于世界前列,是因为863计划,所以答案是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863”计划相关知识点的识记情况.15.(1.5分)(2015秋•揭阳期末)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你认为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B.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C.家境贫困,难以为继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据材料可知,抓住“1919年5月”、“上海”;联想华童工学校长所发通知的内容,推断出这类现象发生在五四运动期间.由此做出正确选择B.故选B.【点评】本题掌握五四运动相关知识.16.(1.5分)(2013•菏泽)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究其原因,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开辟新时代的宣言B.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C.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力的尝试D.同学丁:《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掌握情况.【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力的尝试,不是《共产党宣言》.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17.(1.5分)(2011•泉州)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演讲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的纪念堂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分析】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解答】南北战争期间,为了挽回北方军节节失利的严峻形势,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18.(1.5分)(2015•广东)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点.【解答】20世纪始于1900年,“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北京被侵占清政府战败,收到的“礼物”正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辛丑条约》.故选D.【点评】“20世纪到来”是一个突破口,考生要会寻找关键词.19.(1.5分)(2015秋•揭阳期末)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解答】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因为巴黎公社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选D.。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卷 扫描版缺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卷 扫描版缺答案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

士不重,但用大棺。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禅让制2.文景时期,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解决王国问题B.恢复发展经济C.减少违法现象D.缓和社会矛盾3.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析》中说:“一是遍考(考证)《隋书》和隋代文献,未见进士科之名,也未见进士科考试之实;二是在唐、五代文献中所载隋朝进士6人,经过考证,1人无从查考,5人查无实据。

作者认为A.隋朝仍然推行察举制B.科举制度“重才轻品”C.隋代科举制尚未形成D.科举制促进文化繁荣4.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全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担任。

该机构的设立A.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D.牵制军机处形成权力的制衡5.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6.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伯里克利时代成为“希腊(雅典)内部极盛时期”的经济根源是A.对外交流B.工商业较发达C.民主政治成熟D.农耕文明发达7、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A.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B.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8.2018年12月1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保守党对她举行的不信任案的投票中,以200:117票的优势胜出,她将A.留任英国首相B.解散议会下院C.重开议会大选D.进入二轮投票9.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但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65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数学(文科)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1.命题“若则”地逆否命题是()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结果】B【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命题及其关系。

逆否命题是将原命题地款件与结论否定,然后再将否定后地款件和结论互换,故命题“若则”地逆否命题是“若,则”。

故选2.一个年级有22个班,每个班同学从1~50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经验,要求每班学号为19地学生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地是A. 分层抽样法B. 抽签法C. 随机数表法D. 系统抽样法【结果】D【思路】【思路】依据系统抽样地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每个班同学以1﹣50排学号,要求每班学号为19地同学留下来交流,则数据之间地间距差相同,都为50,所以依据系统抽样地定义可知,这里采用地是系统抽样地方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抽样地定义和应用,要求熟练掌握简单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地定义,以及它们之间地区别和联系,比较基础.3.抛物线地焦点坐标是A. B. C. D.【结果】B【思路】【思路】先将方程化简为标准形式,即可得焦点坐标.【详解】由抛物线可得x2=4y,故焦点坐标为(0,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地简单性质,属于基础题.4.已知命题:,。

命题:,,则下面表达中正确地是A. 是假命题B. 是真命题C. 是真命题D. 是假命题【结果】C【思路】【思路】先判断命题地真假,进而求得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真值表得到结果.【详解】命题p,,即命题p为真,对命题q,去 ,所以命题q为假,为真所以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1)对于一些简单命题,判断为真,许推理证明,若判断为假,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2)对于复合命题地真假判断应利用真值表。

(3)也可以利用“互为逆否命题”地等价性,通过判断其逆否命题地真假来判断原命题地真假.5.阅读下边地程序框图,运行相应地程序,则输出地值为A. -1B. 0C. 3D. 4【结果】D【思路】【思路】直接依据程序框图计算得出结果.【详解】由程序框图可知。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玉田县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A B项,根据原文第二段“文化安全主要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与破坏”,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误解为选择关系。

C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繁荣海洋文化的基础,是海洋文明崛起的支撑点之一”,选项中“更是海洋文明崛起的支撑”错误,应该是支撑点之一。

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中“国家正逐步实现建设‘海上长城’的战略思想”,选项中“已经实现”错误,应该是正逐步实现。

2.C 文章从海洋文化的地域性、海洋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洋文化的建设等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释海洋文化。

3.D根据最后一段首句“当今,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经济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D项“呈互补关系”属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 (3分)C(老哥哥“一点也不生气”并非是听说“我”要给他养老)5. (5 分)①开头的秋风意在供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

(2分)②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

(3分)6. (6分)①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我”起线索作用。

②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

③“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

(每点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C【解析】6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获奖人数呈递减趋势。

8.C【解析】“出色地解决了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分析不当,“他始终没有解决自己的民族认同问题”。

9.①诺贝尔文学奖进一步去寻求社会问题在文学领域的解答。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精编试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精编试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精编试题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英语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第I卷第1至第8页;第I卷第9至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卷)密封线内。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并把答题卡(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卷)。

第Ⅰ卷(共三部分,满分9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woman do?A。

Stay in doors.B。

Have a walk.C。

Get a coat.2.What will the speakers order?A。

XXX andcoke.3.How did the woman know about the fire?A。

She read about it.B。

She witnessed it.C。

She saw it on TV.4.What is the man worried about?A。

The match may be delayed.B。

Their car may go out of control.C。

They arrive late for the game.5.What does the man mean?A。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考试试卷(A)(原卷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考试试卷(A)(原卷版)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夕农民的现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指出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1)材料一中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7.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出了设计能力的40%,这一时期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增大了
B. 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 打开了国外市场
D. 实行了公私合营
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 )
A.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B.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 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9.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扫
描版)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卷:1-5:DDCCC 6-10:DBCCD 11-15:DCBBC
16-20:BBDAC 21-25:BBBCD 26-30:CCBBB
31-35:CCDAD 36-40:ABBDB
B卷:1-5:BDBCC 6-10:DACCD 11-15:DCDBC
16-20:ABDCC 21-25:CBBCD 26-30:BCBDB
31-35:CADAB 36-40:ABCDB
二.非选择题(本卷两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
41.(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4分)
(2)特点: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2分)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任意答三点即可得3分)
42.(1)“极权主义”指社会主义制度;(1分)“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制度。

(1分)
主要措施: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操纵联合国(任意两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2分)
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技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在欧洲扩张威胁美国全球战略。

(2分)
(3)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