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包括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
3. 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收入、价格、偏好等。
4.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意义2. 消费的类型a. 必需品消费b. 奢侈品消费c. 无效消费3. 影响消费的因素a. 收入b. 价格c. 偏好d. 社会消费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区分和影响消费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消费的概念:解释消费在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讲解消费的类型:分别介绍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的特点。
4. 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讲解收入、价格、偏好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消费现象背后的原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总结与复习: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消费的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2. 评价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消费类型的掌握情况。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现象分析的能力。
c.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消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等。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消费案例,如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等。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的能力,提高消费观念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
2. 消费的类型: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3. 消费的特点: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的类型及其区分,消费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消费的基本概念:讲解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消费的类型:讲解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
4. 讲解消费的特点:讲解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让学生了解消费的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所属消费类型及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消费现象,分析其消费类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分析消费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
2. 通过作业、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跟踪,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消费者协会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思想政治①必修3.1《消费及其类型》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过去、当前和将来支出的高低与消费程度的关系;支出分配状态与消费程度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着力进步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理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从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
[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播放比尔.盖茨的客厅照片和打赤脚的女孩在火塘上煮饭等图片,考虑为甚么居民的生活消费有如此大的差距?新课教学第一目: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1、次要的是居民的支出和物价程度。
(1)支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居民支出包括当前(可安排)支出和将来支出的预期。
要求:千方百计地添加居民支出。
保持乐观的预期。
第二,居民之间支出差距的大小对社会全体消费程度的影响。
支出差距过大会影响全体消费程度,反之全体程度进步。
我国人均GDP 打破3000美元,目前银行的个人储蓄其中80%为20%的家庭所具有。
而80%的家庭仅具有20%的财富。
我国基尼系数达到O.45。
(注: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支出中,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4。
) 支出差距的扩大除影响消费外,还会产生甚么影响?社会不稳。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社会公平公正成绩。
【那也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思,和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会引发动乱和暴力,那将会危及全部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
】(2)物价变动的影响。
复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具体内容。
(需求曲线)价格需求量不变物价对居民生活程度的重要意义。
2、其它影响要素。
例题:不变物价可采取调理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腕。
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①进步利率→投资降落→消费材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添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添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④扩大政府投资→消费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降落→商品价格程度降落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2.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3. 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具体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加深学生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解释消费的概念。
3. 讲解消费类型:介绍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让学生加深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消费类型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和消费类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的消费类型,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各种消费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消费相关概念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消费类型的讲解。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与拓展。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常见的消费类型;3.分析不同消费类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消费的概念和作用2.常见的消费类型3.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及方法3.1 消费的概念和作用3.1.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对消费有什么了解?•消费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你在日常生活中会做哪些消费?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消费的认知和兴趣。
3.1.2 讲解与讨论(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消费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消费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推动经济的发展,刺激就业等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消费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消费的概念和作用。
3.2 常见的消费类型3.2.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行为,并列举一些消费类型的例子。
例如,购物消费、饮食消费、旅游消费等等。
3.2.2 学习与总结(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消费类型进行调研,并总结该消费类型的特点、影响因素等。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采访身边的人,获取实际案例。
学生小组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一份关于该消费类型的简要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该消费类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如何等等。
3.3 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3.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一下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3.2 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消费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等等。
学生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消费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教科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二、目标确立1、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经济生活第三课的第一框的内容,是对前两课《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打下铺垫,也为第二单元生产这一经济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学情分析及教法选择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尽管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刚进入高中校园,但几乎所有同学都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经验,甚至有很多同学有网购的实践经验。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
鉴于学生对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也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不良行为的实际,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全面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拓展引申、归纳总结。
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交流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执教20多年来,因为自身不断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积累,自身素养和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的类型有着深刻的体验。
于是,我围绕教材,搜集大量贴合学生实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探讨展示中辨别各种消费类型。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本学段学生学习习性和已有素养储备,为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教学各要素间积极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能够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主要生成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够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对情景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并会辨别各种消费类型;在分析和探讨中初步懂得消费结构应该科学合理。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创设的情景进行感悟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和填写表格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消费的类型,提高学生的比较辨别、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提升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通过辩论和对问题的探讨分析,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选择的理性性。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特点2. 类型消费行为a) 生存资料消费b) 发展资料消费c) 享受资料消费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难点: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判断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与特点: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定义,介绍消费的基本特点。
3. 分析类型消费行为:讲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定义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消费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5. 讲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介绍收入、价格、政策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消费概念、类型消费行为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类型及影响因素,以此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时事分析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消费调查,了解当前消费市场的现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2. 参考资料:相关消费领域的论文、报告、案例等3. 网络资源: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数据分析等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展示:《买房》
讨论
区分消费类型,尤其正确对待贷款消费。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①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重点知识。
②要求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并进行讲解。
①学生回忆并诵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②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科目
政治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Nhomakorabea《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消费的类型。本节内容深入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既对前两课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示《生活帮—这车,到底买不买》;引导学生思考,做及时引导。
思考、讨论、回答、做笔记
从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收入对消费影响的认识。
合作探究三: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展示《钞票都去哪儿了》,提问问题,补充知识。
思考、回答、做笔记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合作探究一: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PPT展示三个镜头,提问“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及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对答案进行补充。
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二: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消费及其类型》教案1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含义;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高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生活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三、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结构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分析近年来情人节巧克力热卖、丽江旅游热火朝天的原因小组讨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消费?2、列举富人与穷人的住房、车的消费水平。
迪拜富豪车镀黄金,李连杰豪宅6年造价2亿。
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②列举超市促销、猪肉降价,销量上升。
引出消费品的价格影响消费水平A、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收入总有限度,在这限度内寻找消费组合就不能不参考商品的价格。
B、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C、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物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降购买力上升③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二)、消费的类型按产品的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1、有形商品消费:衣食住行劳务消费:保姆、钟点工、维修2、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学习享受资料消费:旅游、音乐会3、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1)含义: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包括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
3. 培养学生对个人消费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定义和特点。
3.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广告等。
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消费及其类型》相关章节。
2. 课件: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3. 案例材料: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实际案例。
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
5.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消费的概念: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和重要性。
3. 介绍消费类型:讲解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定义和特点。
4. 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讨论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广告等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行为。
5. 消费者权益保护: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特点。
2.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消费者和销售员,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

3.引入主题: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费及其类型,强调理解消费类型对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4.培养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性认识,提高消费决策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消费行为,提高消费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学习平台,如班级群、论坛等,方便学生交流消费经验,共享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消费及其类型的学习:
1.情境创设:展示一组人们在超市购物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在购物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行为对经济有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1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其特点,包括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有形消费和无形消费等。
3.学会运用消费类型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消费和过度消费。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消费,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1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消费的类型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调节能力。
3.图片展示:展示一些与消费相关的图片,如广告、购物场景等,引导学生分析消费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消费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其中的消费类型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使他们能够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求名牌和奢侈品,注重环保和节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理解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消费行为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消费及其类型》课堂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恩格尔系数及消费类型。
本节课的内容将从和同学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入手深入浅出,是对前两节课内容商品、货币、价格基本知识结构的提升;同时又为后面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内容的展开作了铺垫基础。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刚步入高中的学习,可能在认知和理解方面还有些不足,学习习惯上还没有适应。
但是同学们在前面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的相关知识,对自己身边的消费现象也有很直观的感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老师也将利用同学们身边耳熟能详的消费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恩格尔系数的变动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类型;识记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恩格尔系数及消费类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我国的消费结构,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同学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做到理性消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变动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消费的类型。
难点:恩格尔系数公式;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1、情景探究法2、启发式3、问题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揭开了货币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多变的价格,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多彩的消费。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17页。
消费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消费之旅。
同学们想想,从出生进医院顺产可能要花个3000元左右,如果是剖腹产那可能就得花13000左右了,可以说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和消费打交道。
3.1《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完美版

消费及其类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影响消费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列举例子分析,加深理解当前、过去、未来收入的高低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2)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其含义,重点把握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3)掌握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4)了解消费心理的复杂性原因,怎样看待和评价主要的四种消费心理。
(5)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提高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2)通过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引发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4)在学习“消费心理面面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了解有几种消费心理,比较这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培养他们分辨是非、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针对今天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观念,有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的消费观念,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教学设计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难点(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2)贷款消费。
l消费:指消费者有意识地使用、消耗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这里的消费主要讲生活消费(即居民消费或家庭消费),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消费目的),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途径)对消费资料和服务(消费对象)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最主要因素之一)(1)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两者是正比例关系)。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一、导入
活动一:假设你是超市导购员、公务员、创业老板中的一个,你会如何安排你的额支出?(三个职业收入如下)
可支配收入超市导购员
(2000元\
月)公务员(6000
元\月)
创业老板
(20000\月)
饮食
衣物
学习、教育
旅游娱乐
房子
车子
存款
二、新授
问题:
1.影响你作出这样的支出计划的因素是什么?(教育、旅游较少或较多的原因、存款的原因)
2. 以上三个人,根据他们的支出计划,计算一下谁的消费水平最高?
3.为了提高消费水平,你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模拟场景,让学生代入,切身体会到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进而切实体会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4.以上七种消费选择,分别属于什么消费类型?(自学教材知识点二:消费的类型)
活动二:假设以上三人——超市导购员、公务员、创业老板,想
在余干县买房,请帮助他们设计购房方案。
请同学点评这三种购房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体验到不同的计划体验,切实感受到贷款、租赁、钱货两清的适用环境。
从而突破消费的类型这一知识点。
通过学生点评,帮助学生掌握消费类型各自的特点。
)
三、板书(核心知识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收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
3.消费的类型:按目的和类型划分。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这两个消费必备的条件后,教材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认识多彩的消费,围绕消费这一中心,教材介绍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各种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由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场景引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并指出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对不同消费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引出消费结构,并对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二、学情分析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对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有较多的直观体验,但缺乏系统理性的认识。
故对本节的内容有较多现象认识,容易引起兴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
2.知识目标:(1)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了解消费类型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3)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3.能力目标:综合认识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宣传片,大家看看这是哪里(播放临高县宣传片)这是哪里啊?这是我们的家乡,美丽的临高!咱们临高山美水美人更美!端午节假期临近,我海口的三位大学同学在网上看了这部宣传片之后,想利用假期来感受咱们临高的风土人情!作为东道主,我不仅要承担他们旅游的费用,而且为了让他们玩的开心,我打算制作一份为期两天的旅游出行方案。
但是我来临高才一年多,对临高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想让大家帮我们制作一份出游的方案!这是我根据对临高的了解,给大家的一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你对临高的了解来设计,不局限于这些参考!1. 阅读教材17页内容。
2. 小组讨论方案,记录员做好记录。
3. 小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写方案。
要求:制定详细方案,包括路线、总费用等。
字迹清楚。
需对方案进行说明。
时间为10分钟。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消费及其类型》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有两部分内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消费类型。
二、学情分析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哪些消费类型?是学生需要知晓和关注的。
根据高一学生个性xx、思维也比较活跃的特点,本课的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通过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类型的两种分类及其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贷款消费五、学习流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活动:以假设情境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假如同学们不小心买彩票xx头奖,你最想干什么?学生活动:就生活的体验和想象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车、买房子、买零食、买衣服、投资、出国旅游、xx学习等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与学生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二)情景分析:小张家夫妻俩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他们的收入是这样的:家庭年收入约8万,预计年度节余约2万元,现有存款约3万元币,现在小张想买一辆27万元的小轿车,可是小张却很犹豫……小张的妻子把家里的经济情况作了xx分析,企业效益不稳定;父母身体状况不好;孩子刚刚出生,负担重……将来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小张又想买小轿车,小张妻子也很是忐忑……探究一:(课件展示)小张的犹豫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小张为什么犹豫,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全章概述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消费及其类型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课标基本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程学习3.1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1、贷款消费2、关于消费水平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本框与大家经济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
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费方式以及与以前消费方式的不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
其中主要的是:(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9页漫画与材料,激发大家的兴趣并思考:材料与漫画反映了什么道理?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消费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受过去收入水平的影响。
教师总结: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
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总之,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品价格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2004年8月份有关物价调查情况分析: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8月,广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1.5%,涨幅较今年前7个月提高0. 2个百分点。
其中,8月份食品类价格比7月上升1%,主要是鲜菜、蛋、肉禽及其制品等价格上涨所致。
而今年上半年,广州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升4.3%。
其中大米升17.4%,花生油升11.6%,猪肉升22.2%,牛肉升13.4%,畜肉副产品升19.6%,鲜蛋升20.5%,淡水鱼和鲜菜均升10.0%,上升面之广、升幅之大均创近年来新高。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还要受物价水平影响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
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
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
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是不是只有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你在消费时还考虑哪些因素?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2、类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9-20页,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消费有那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点拨、总结: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1)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但,有些比较复杂、品质不易辨别的商品在完成交易后,还有部分责任没有和商品同时转移到卖者手里,这样就需要通过合同和保证书等加以界定,例: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第21页探究活动,思考:是不是任何商品的使用都必须通过购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讨论,得出答案:可以通过租赁来消费教师点拨:有些商品,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例:婚纱、书籍等,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第20页漫画,提出问题:你赞成哪种消费方式?为什么?学生活动:看漫画,再次激发思考与讨论的兴趣,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发挥贷款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的金融机制形成了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
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
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
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3、消费结构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指出(1)消费结构的含义:就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及家庭消费状况的变化,说明对消费结构的理解,并总结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汽车消费等。
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的和宏观的消费结构变化,理解:(2)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教师点拨:刚才在大家的分析中,都提到了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也就是我们要学的(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
我国这几年因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所以,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贷款消费等有关知识。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例1]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这主要取决于()A.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B.东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C.东部地区人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高 D.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超前答案:A[例2]人们选购电脑总是愿意买品牌机,这主要是因为()A.人们收入水平高B.品牌机质优价廉C.人们希望买质优价高的商品D.商品的性能、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答案:D[例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纷纷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旅游。
这里的旅游消费属于()⑴劳务消费⑵生存资料消费⑶发展资料消费⑷享受资料消费⑸租赁消费A.⑴⑷⑸ B.⑴⑵⑸ C.⑴⑷ D.⑶⑷⑸答案:C[例4]目前,汽车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一大热点,这说明()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⑵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⑶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享受型转变⑷人们正在高消费A、⑴⑵B、⑴⑶C、⑴⑷D、⑵⑶答案 A★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能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