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治
秦朝的统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秦朝的统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基础,为后世其他朝代所借鉴。
秦朝的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郡县制和法家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秦朝实行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央政权的权力高度集中。
他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成36个郡,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各地的郡守、县令等官员都由中央任命,确保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还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任命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和九卿(太尉、司徒、司马、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宗正大夫、大理大夫、大司农、大司空)来辅佐国君。
这一制度使得国家的决策和行政更加集中,加强了政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二、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度是秦朝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将天下划分为36个郡,这些郡是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的行政区域。
郡县制度的实施使得秦朝的政权更加统一,中央政府的权力得以扩张,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郡县制度的建立还推动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制度的实行,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法家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实行严酷的法治。
秦始皇颁布了《秦律》和《秦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
他重视法律的实施,建立了律令制度,严格规定了罪行和相应的惩罚。
这一法律制度的实行对于统一国家和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家思想还影响了秦朝的行政管理。
秦始皇注重加强官僚机构,设立了各种职位和官职,建立了完备的官僚体系。
他采用官吏制度,通过选拔和任用人才来巩固统治,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秦朝的统治制度有着中央集权、郡县制和法家思想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统一国家、加强中央政权、确立法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治 正式版

结论:(1)大体上适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 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分散的个体小农经 济,这种经济非常脆弱,要维持和发展,就必须依赖 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需要依赖政权的力量兴修 水利,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等。
第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 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及其失败。a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b 起义军队伍迅速 壮大,并在陈建立张楚政权;c 吴广、陈胜 兵败被害;d 反秦起义由刘邦、项羽领导继 续进行。
②刘邦、项羽领导起义军推翻秦朝。a 秦统治集团内讧,赵高杀秦二世,子婴被立为 秦王;b 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吏 而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 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首要职能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 来侵扰,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 关心生产。
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 展;有利于 防止割剧,维护统一与完整; 有利于各地方经济文化 交流,有利于 民族融 合;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 模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 的兴建。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规定了教学的 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 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 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 治的目的。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 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 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 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 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 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秦朝的统治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他是暴君.你如何评价?
1、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 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 世袭
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 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D 开辟了我国2000多年历史发展的新方向 5、秦始皇时兴修的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交流的 工程是: A 郑国渠 B 芍陂 C 灵渠 D 鸿沟
6、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制”指的 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谢谢!
陈
张楚 大泽乡 (今安徽宿州)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 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 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 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第二,刑罚严酷。 第三,赋税十分沉重。 第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
《史记· 秦始皇本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沿骊山,及并天 下,以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 珍贵,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 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长久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给中国历史上后来的中央集权王朝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背景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长期的封建割据,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形成一个分裂的政治局面。
这给秦王嬴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实现统一,嬴政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削弱诸侯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实施1.郡县制的实施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在各个地区设立郡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官员来管理统治。
这种制度使得中央政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确保了统一的法律和行政系统的落实。
2.车同轨制度秦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辆轨道等基本制度,称为车同轨制度。
这种制度确保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推行简化文字秦王嬴政在继位后推行了简化文字的政策,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标准。
这使得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统治更加顺畅,确保了中央政权的集权化。
4.推行县制秦朝推行了县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县,由县官来管理。
这种制度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实现了较为精细的行政管理。
中央集权的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对秦朝以及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强化了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使得经济、文化、行政等方面的统一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秦朝统一的制度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后来中央集权王朝的基础。
2.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加直接地掌握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培养了中国的中央文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可以追溯到秦朝开始的中央文化,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后来中央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稳定社会秩序。
4.对封建制度的影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封建制度,为后来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变迁奠定了基础。
秦朝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

秦朝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一统时期的先驱,它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
一、秦朝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割据的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他取消了封建的称谓和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都由一名太守负责,下设县、乡、里等一系列地方政府。
2. 行政管理制度秦朝早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法律和政令,其中有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实行均田制、统一度量衡、货币等等。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便于行政管理的通信制度,通过信使、驿站等方式联系各地。
3. 律令制度秦朝制订了大量法律,如《律历》、《列传》等大型法律文书,还制定了律令制度,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法家的“法家三纲五常”思想和律法体系。
这些法律和制度都体现了秦朝中央集权和强制统一的思想。
二、秦朝统治思想1. 法家思想秦朝实行的大量法律和制度都体现了法家思想。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作为统治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反对儒家思想的“仁政”观念。
法家的思想有很强的实用性,善于处理现实问题,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2. 权力集中思想秦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实际上是权力集中的体现。
秦始皇对于国家机器和统治者的人事任命中,实行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措施,以实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完全控制。
这种思想强调政治上的集中和中央集权,其实质是对儒家“仁政”观念的反对和挑战。
3. 建立民族意识秦朝最终实现了对中国各地区的统一,这也意味着统一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此时,人们对于“华夏”这一称谓的认同度逐渐加强。
同时,秦朝对于新颖的思想和文化倾向采取强硬措施,如焚书坑儒,对于这些思想的排斥也进一步巩固了民族认同。
三、秦朝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影响和启示1. 对中央集权的启示秦朝对中央集权的倡导和实践,为后来的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所借鉴,如汉朝、唐朝等,这些王朝都继承并强化了秦朝中央集权的制度。
秦朝的统治政策和法律制度

秦朝的统治政策和法律制度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统治政策和法律制度备受关注。
秦王朝成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大陆。
一、统治政策秦朝的统治政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诛杀异己。
中央集权是秦朝的最大特点之一。
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中央集权措施,首先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县官制,使得各地的官员都受中央的任免和统一管理。
其次是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形成了中枢官僚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最后是修建了万里长城和遮光早期地政府,积极维护边界安全,强化了中央的军事控制。
然而,地方分权也是秦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设立郡县制度,把国土划分成多个行政区域。
各个郡县都有地方官员,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可以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这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关系,保证了政策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秦朝的政策也非常威严,出现异见、反对者均会受到严厉惩罚。
对于反对其统治的人,秦始皇四面楚歌、远离中原的终身监禁,对于说官吏和学者的异言秉辞,进行了焚书坑儒等极其残忍的手段,使人民非常畏惧。
同时,秦朝也制定了十七条刑律,对于叛逆之罪、盗窃之罪、谋反之罪等进行了细致的罚则和处罚手段,形成了相对严格的法律制度。
二、法律制度秦朝主张“法家”思想,重治法精神。
秦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进行了大力的法律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彻底反映封建剥削关系的法律规定,实行了一系列专制的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核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制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刑律秦朝制定的一个十分厉害的法律令当属十七条刑律。
不仅以罚代赎,而且以重罚代赎,以生命相威胁等残酷手段为刑,严厉打击了贪污盗窃、叛逆谋反、乱伦姦淫、行径不轨的犯罪行为。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条文除了“不问田契,照罪论处”和“弟子不遵父命,与有家法”等条文外,还包括充作军粮者处斩、私取公物者处死、贿赂官吏者处死等规定。
秦朝灭亡汉朝的诞生

秦朝灭亡汉朝的诞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灭亡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代——汉朝。
秦朝的崛起和灭亡以及汉朝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的兴起、秦朝的统治以及秦朝灭亡的原因等方面来论述秦朝灭亡和汉朝的诞生。
一、秦朝的兴起秦朝的兴起可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当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优势,秦地地理位置优越,山川河流便于交通和农业发展;二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革新,例如推行郡县制度、均田制、车同轨等政策,使得秦国内部得到了有效统一和管理;三是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始皇采取了兵权集中、士兵战斗力强等措施,使秦军在战争中占有明显优势。
二、秦朝的统治秦朝统治期间,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建设措施。
首先,秦始皇修改了历史记载,焚书坑儒,统一了文字和思想。
其次,他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防御。
此外,秦始皇还修建了秦陵,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制度,推行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等。
然而,秦朝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秦朝的统治方式被认为是极端的,集中了大量的权力在皇帝手中,对百姓实施严酷的统治和苛捐杂税。
加之修筑长城、修建秦陵等工程严重耗费了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灭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忧和外患两个方面。
内忧方面,秦朝统治的极端方式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的激增。
农民由于过重的徭役和负担而起义,名义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危机。
秦朝还存在内部的官员腐败和分封制度等问题,使得秦朝的统治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外患方面,秦朝的政权没有建立强大的传承机制,秦始皇驾崩后,政权进入了一个风波不断的时期。
各地的诸侯纷纷起兵反抗,同时还有强大的外部侵略势力崛起。
在百姓不满和诸侯反抗的双重夹击下,秦朝的灭亡变得不可避免。
四、汉朝的诞生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崛起并在公元前202年终结了乱世,建立了汉朝。
秦朝的统治策略与手段

秦朝的统治策略与手段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朝代。
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创立者和统治者,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统治策略和手段,使得秦朝能够迅速统一六国并实现中央集权。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秦朝的统治策略和手段。
一、政治统一与中央集权秦朝的统治策略主要是以政治统一与中央集权为核心。
为了实现政治统一,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
首先,他废除了六国的封号,取消了诸侯王的地位,使得六国诸侯王变为秦朝的郡县官。
这样一来,秦朝就能够直接管理全国各地,实现了政权的统一。
其次,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设立三十六个郡县,以统一法律和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控制力度。
为了实现中央集权,秦朝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制度,废除了六国的文字和货币,采用了秦朝的文字和货币,统一了国家的标准,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取消了封建制度,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使法律适用于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二、统一的思想和文化秦朝在统治策略和手段中还注重统一的思想和文化。
为了实现思想和文化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采用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得到了儒家学者的支持,使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学术思想保持一致。
其次,秦始皇对史书进行了整理和编纂,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
他下令焚书坑儒,将不符合秦朝思想的著作和学术成果全部销毁,以加强国家的统一性。
最后,他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
三、加强军事力量和边防防御为了巩固统治地位,秦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和边防防御。
首先,秦始皇对兵器进行了统一配备和管理,提高了武器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他还大规模招募并训练士兵,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维护国家的安全。
其次,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的防御能力,阻止了外敌的入侵,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秦朝主要政治制度的介绍:1. 皇帝制度秦朝实行的是绝对的君主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国家的一切事务。
秦朝的皇帝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掌握着国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
2. 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官员。
丞相是百官之长,负责统领百官,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负责军事事务,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保证皇帝政令的执行。
九卿是指九个具体负责政务的官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
他们分别负责礼仪、司法、军事、交通、财政等各个方面的政务。
3. 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每个郡再划分为若干个县。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4. 法家思想秦朝崇尚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严酷而著称,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往往非常严厉。
5. 兵役制度秦朝实行普遍兵役制度,所有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
兵役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两种,常备军是长期驻扎在边疆地区的部队,后备军则是在平时进行训练和生产,遇有战事时才需应征入伍。
6. 土地制度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国家对土地的分配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国家的税收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7. 税制秦朝实行统一的税制,包括田赋、人口税和商业税等。
税率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收成进行调整,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农民的负担公平合理。
秦朝的统治

秦朝的统治1·秦朝的建立条件:客观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各地区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主观条件:1·秦王嬴政招揽人才,措施得力2·正确的统一策略,“远交近攻”统一的过程:1·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2·统一越族,加强了西南地区的统治;3·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代。
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的潮流;2·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恢复,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与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秦王嬴政顺应历史的潮流,完成了统一大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4·秦统一中国的影响是,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含义:“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封建皇权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
都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于中央政府的政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的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的行政制度。
2·产生条件:·经济方面: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产方式产生。
秦朝的中央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政治制度
1、皇帝制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
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机关实"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
三公之下设九卿。
3、郡县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把战国时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叫郡县制,如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
秦朝与汉朝的制度对比

秦朝与汉朝的制度对比一、背景介绍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分别延续了秦国和汉国的统治,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对比秦朝和汉朝的制度,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二、国家统治制度1.秦朝统治制度秦朝采用了集权制度,皇帝权力极度集中,实行三公九卿制,由皇帝任命宰相、丞相等高级官员。
重视军事力量,设立将军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汉朝统治制度汉朝相较于秦朝较为宽松,采取了更多的儒家思想。
皇帝权力仍然很大,但相较于秦朝,统治更加灵活。
汉朝废除了秦朝的三公制,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等中央官职,并设立太尉、大司马等军事官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三、经济制度1.秦朝经济制度秦朝在经济制度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包括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同时推行均田制,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国家统一承包和税收。
这些举措对农业和国家财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汉朝经济制度相较于秦朝,汉朝对经济更加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先后实行了著名的“熟练工”政策和“市易法”,鼓励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同时还建立了官营工坊,进行国家垄断经济,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四、土地制度1.秦朝土地制度秦朝实行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以消除封建剥削,提高社会稳定性。
实行统一的土地属地管理制度,将土地划归国家,加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
2.汉朝土地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均田制,但在实施上更加宽松。
汉朝重视农业生产和农人的收入,鼓励兴修水利灌溉工程,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并实行轮作制度,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五、文化教育制度1.秦朝文化教育制度秦朝尚儒尚法,推崇法家思想。
励精图治,统一文字、书法、度量衡等。
但由于秦朝过于强调统一和集权,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打压,导致儒家学说的传承中断。
2.汉朝文化教育制度汉朝采纳了儒家思想,修复了儒家学术体系。
实行推崇儒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政策,以培养人才,加强教育制度建设。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一的过程和实施的大一统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的统一过程和大一统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是在战国时期的乱世中实现的。
当时,中国的各个国家相互争斗,战争不断,社会秩序混乱。
而秦国却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秦始皇。
秦始皇通过实行“刺史制”和“郡县制”,将秦国的统治延伸到各个地区,并且通过征服其他国家,逐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削弱诸侯的权力,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等。
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修订文字,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地位。
他的统一政策不仅仅是军事手段,还包括了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整合,使得整个中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
二、秦朝的大一统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维持大一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实行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和七十二个县。
每个郡县都设立了官员,负责管理和维护秦朝的统治。
除了政权的组织结构,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秦朝采用了严酷的法律手段,如焚书坑儒、合法农民起义、过度征发劳动力等等。
这些手段虽然残酷,但确实有效地维护了秦朝的统治。
另外,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了度量衡。
这使得商业贸易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管控。
同时,修订文字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和交流的作用,助力于国家的大一统。
总结: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使中国摆脱了长期的分裂和乱世,为后来的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秦朝的大一统制度,通过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等层面的整合,真正实现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虽然秦朝统一政策的手段残酷,但这种大一统的制度和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王朝也多是效仿秦朝的模式进行统治,使中国历史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统一传统。
因此,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治

西楚霸王项羽画像
项羽为秦末农民起义 领袖之一。公元前223 年,他与叔父项梁在吴 (今江苏苏州)起兵, 响应陈胜,后在巨鹿之 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 灭亡后,他自立为西楚 霸王,与刘邦争夺全国 最高统治权进行了长达 四年之久旳楚汉战争, 最终为刘邦所败,在乌
开了秦末农民战争旳序幕。
在人民群众同呼 “天下苦秦久矣”旳 时刻,公元前223年, 陈胜,吴广在蕲县大 泽乡“奋臂为天下倡 始”,以大无畏旳革 命首创精神,点燃了 秦末农民战争旳熊熊 烈火,从此开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旳农民战争。这次 农民战争,以排山倒 海之势,推翻了秦朝 旳残暴统治,震惊了 整个封建地主阶级, 显示了农民战争旳革 命伟力。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旳建立 前221定都咸阳,建立统一集权国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旳建立旳措施:
1、政治方面
①立皇权
②建官制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旳历史人 物。有种种不同旳说法。据《史记·秦始 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 说旳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
起义军进抵陈县,建立张楚政权;陈 胜自立为王,以陈县为基地,派人向各 地发展革命力量,并以起义军旳主力西 进,直捣关中。在秦军旳反扑下,陈胜 、吴广领导旳农民军,英勇奋战了六个 月,最终失败了。
大泽乡起义(图本身阐明)
公元前223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画 面上,陈胜正召集900戌卒讲话,号召大家起 义反秦;戌卒们都围拢起来,袒露右臂,“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以应陈胜。陈胜身 旁站立者是持剑旳吴广;他刚刚和陈胜一起 杀掉了押送戌卒旳秦朝军尉。大泽乡起义揭
秦朝的皇帝权力与统治手段

秦朝的皇帝权力与统治手段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秦朝的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并采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本文将探讨秦朝皇帝的权力和统治手段。
一、法家思想与皇帝权力秦始皇时期,法家思想在政治理念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法家强调政治权力的集中和行政效率的最大化,秦朝皇帝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许多严厉的制度和政策。
首先,秦朝皇帝通过实行郡县制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他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再划分为数百个县,任命郡县官员,使他们对皇帝负责。
这种制度让皇帝的权力延伸到每个角落,有效地统治了国家。
其次,秦朝皇帝实行法令刑罚的严酷规定,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君主的统治。
例如,他颁布了《焚书坑儒令》,禁止私人持有儒家经典书籍,烧毁了大量图书,以削弱知识分子的影响力,而加大自己对民众的控制。
此外,他还推行了严酷的法律制度,例如“不问甲乙,同罪诛”的法则,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秦朝皇帝的统治手段除了法家思想外,秦朝皇帝还采用了其他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首先,他改革了军队制度。
秦朝皇帝实行了兵籍制,将全国男子进行分为军队和民众,确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他还推行了军功爵位制度,属军功者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地位和财富,有效地激励了军队的士气和忠诚。
其次,秦朝皇帝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灵渠,提高了国家的防御力和运输能力。
他还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标准度量衡制度,促进了贸易和交流,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程度。
此外,秦朝皇帝致力于中央集权,通过一系列措施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
他推翻了各诸侯国的分封制度,设立了郡县制取而代之。
他还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产生了世家豪强阶级,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
总结:秦朝的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并通过法家思想和多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以集权为核心,实行中央集中制度,通过改革军队制度、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加强国家的统一和防御能力。
秦朝的统治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封建经济进一 步发展;促进大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
消极作用: 皇权加强,人民处境恶劣, 阶级矛盾激化
秦 朝 的 统 治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1)社会基础:战国时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区域联系加强
(2)经济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 实力最强
(3)思想基础:法家学说适应了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需要
(4)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5)主观条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过程 兼并战争灭六国 南征越族(凿灵渠) 北击匈奴(筑长城)
(1)政治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设三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
(3)文化
统一文字(书同文)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三皇 天皇、地皇、人皇(泰皇) (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秦 朝 的 统 治
2
三、秦末农民战争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 具体原因: 徭役重
刑罚酷 赋税重 土地兼并严重
2、经过(B.C.209——B.C.207) 3、历史意义
地位、后果、深远影响
欢迎到西安探索历史!
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

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
秦朝(约前221年至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统一的社会制度。
秦朝制度以匈奴公主嫡系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定国号秦、建都长安为开端,在近四十年的军事活动及政治改革之后,最终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完成了中国从一统天下的历史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秦朝的制度,主要以三个环节确立,即秦朝的朝廷统治、官制与法制三位一体体制。
第一,秦朝朝廷统治。
秦朝朝廷统治以嫡系秦始皇嬴政为最高权威,朝廷由秦始皇带领的高级官吏们组成,控制起全国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秦始皇任命的方式,是继承的制度性任命,任职的官吏也均为他的亲信。
秦始皇朝廷布下的六十四条改革,形成了秦的政治中心,进一步稳定了统治。
- 1 -。
秦帝国体制的主要内容

秦帝国体制的主要内容
秦朝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
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
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秦朝的政治方面:
中央制度: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
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不常置。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法律制度: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秦法对于秦王朝雷厉风行的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秦朝的皇帝制度

秦朝的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倒下的同时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
秦始皇是秦朝的皇帝,他实行的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创新的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一、秦始皇的崛起与政治改革秦始皇,原名政,是秦国的嬴姓公子,经过多年的战争和斗争,最终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秦朝。
秦始皇提出了“权力集中于皇帝,地方长官由中央委派,统一法律和统一文字”的原则,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统一度量衡、通行统一文字等。
这些政策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也提高了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
二、独裁统治下的秦朝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使得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他废除了诸侯的封号,解散了各国的世家势力,削弱地方势力的同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秦朝实行严密的监察机构,对权贵进行镇压和清洗,确保了中央政权的稳固。
在皇帝制度的下,秦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能够制定法律和政策,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这种独裁统治的体制,在秦朝的历史上得以全面展现。
三、秦朝的官制与行政管理秦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制和行政管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郡县制度的实行。
秦朝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郡守和县令由中央政府委派,确保了地方行政的有效运作。
此外,秦朝还设置了太尉、司马、丞相等一系列重要职位来管理国家事务,确保了秦朝政府的顺畅运转。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均田制,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税收的提高。
四、秦朝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秦朝的皇帝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来的封建皇帝制度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在后来的汉朝继续沿用,并逐渐走向成熟。
而秦朝统一文字的政策,则为后来的统一文字和教育制度创建了基础。
此外,秦朝的均田制等经济制度也在后世继续发展和完善,为中国历史上的农业经济打下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的统治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第一节秦朝的统治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秦朝的疆域;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教学要点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经过 3.秦朝的疆域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三、秦末农民战争 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 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讲授两课时。
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二、在讲述本章引言时,注意强调秦汉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以激发学生探求这一时期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秦朝的统一”一目,教材分四段作了说明。
1.统一的历史条件;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过程;3.秦朝的疆域;4.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统一的历史条件。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强调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然后具体分析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时,具备的实现统一的三个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2.秦王嬴政实现统一的措施及过程。
教材介绍了嬴政掌权(公元前238年)后采取的两个方面的措施:①搜罗任用外来人才;②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关于统一的过程,教材从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予以了解。
对于秦长城的修筑及意义,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作具体了解。
教师须强调长城的修筑“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起到一定的作用,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长城基本与农牧分界线吻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最后点明,秦的统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秦朝的疆域。
让学生对照《秦朝疆域》图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
教师指出,在这辽阔的疆域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人。
以此印证“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说明: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师可强调指出: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目,教材先概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都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指出秦朝颁布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措施的目的。
然后,具体介绍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分析了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政治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其中包含三层意思: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及为何称“始皇帝”(见注释);②皇帝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①中央设“三公”“九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三公”的名称、职责;“九卿”及分掌的事务)。
②地方实行郡县制(让学生理解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在于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要了解郡、县、乡、里这些机构的职责)。
③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①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
②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教师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对秦律的介绍及教材引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
经济方面。
教材介绍了四项措施: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驰道。
教师在讲述“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时,要指出: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
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
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小字部分关于秦朝依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讲解。
讲“统一度量衡”时,可让学生看《铜权》图,指出“权”就是秤锤。
在介绍统一度量衡的情况后,指出它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讲到“统一货币”时,可让学生看《秦半两钱》图,指出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
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讲到“统一车轨、驰道”时,教师可介绍秦修筑驰道的情况,指出秦朝1尺相当于今25cm,6尺等于1.5m。
“车同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文化方面。
教材介绍了三点措施及其作用。
第一,书同文。
即统一文字。
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初中已学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即可。
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
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教材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五、“秦末农民战争”一目,教材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3.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总的来说,是由于秦朝的暴政。
教材分四点作了介绍:第一,徭役繁重,大量人口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
第二,刑罚严酷,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第三,赋税十分沉重,除田租、户赋外,还有种种苛捐杂税。
第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讲完上述四点后,教师指出,由于秦王朝的这些暴政,弄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了一场大规模农民战争。
2.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
教材分二段作了介绍: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及其失败。
分四层意思:a.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b.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并在陈建立张楚政权;c.吴广、陈胜兵败被害;d.反秦起义由刘邦、项羽领导继续进行。
②刘邦、项羽领导起义军推翻秦朝。
分两个层次:a.秦统治集团内讧,赵高杀秦二世,子婴被立为秦王;b.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教师在讲述农民战争经过时,可利用《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义的地点和进军路线。
对于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赵高等人的情况及巨鹿之战等,因学生初中已学过,教师适当点及即可,不必过多讲述。
3.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材从直接意义与间接意义两个方面作了阐述,其中包含五个要点:①直接意义,含两个要点:a.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b.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间接意义含二个要点:a.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b.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教材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讲得简要明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即可,不必再作引申发挥。
但要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生产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秦朝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
因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解放了“刑徒”,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就保护和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正义性与进步性是不容置疑的。
从而理解掌握,“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六、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评价秦始皇”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给秦始皇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七、教师在讲授本节教材时,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理解:①秦朝的统一具备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赋税繁重,法律的严酷等,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由此灭亡;③秦朝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