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河自尽 为何还被称作民族英雄?
陆秀夫的背主跳海(百家姓名人故事)

★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陆秀夫的背主跳海(百家姓名⼈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公元1279年⼆⽉初六,是南宋⾏朝最惨烈的⼀天,张世杰率宋军在崖⼭与元兵⼤战20余⽇,这天终于战败了。
当败讯传到御⾈时,⼈们都惊呆了。
九岁(实则⼋岁两个⽉)的⼩皇帝赵昺⼿中的书也落到了地上。
41岁的左丞相陆秀夫捡起来严肃地说:“古⼈云朝闻道⼣死可矣,圣上不可惊慌。
”杨太后悲怆地说还能逃脱乎?陆秀夫⽤⼿⼀指:“海上风⾬浓雾四塞,元兵⼤⾄,脱⾝⽆望矣。
”他背起赵昺,向船头⾛去。
杨太后惊呼道:“卿欲何为?”陆秀夫刚毅地说:“⾂要与陛下同死!”赵昺登时嚎啕⼤哭。
陆秀夫痛⼼地说:“三年前太后皇上投降受辱,我们不可蹈他们覆辙。
”他正要纵⾝跳时,忽然⽌步,从⾝上掏出⼀册书来说:“此书尽载⾏朝在崖⼭之事,从此后世不可知矣。
”他将书抛⼊海内,毅然背着赵昺⼀跃⽽下。
背着赵昺,赵昺就能免死吗?当然不会。
九岁的孩⼦⾃然怯死,陆秀夫明⽩孩⼦的⼼理,他此举是给孩⼦⼼理安慰。
可见⼀个⼈即便到了⽣死关头,还是可以⽤⾃⼰的⾔⾏和⾝体做出惊天地泣⿁神的壮举。
随着⼀声扑通,惊如炸雷,御⾈上的⼈泪流满⾯,⼀齐跪倒。
波涛卷起巨浪,眨眼之间,把⼆⼈冲得⽆影⽆踪。
陆秀夫战⽃到最后⼀刻,背幼主投海,宋朝从此再⽆年号可以纪年。
陆秀夫的皎皎丹⼼,照耀千秋万代。
杨太后等⼈也跳了海。
据传说陆秀夫的灵魂到了岸上的新会县,见有⼀座关帝庙,他的灵魂遂慨然⽽⼊关⼆爷的躯体之内。
赵昺的灵魂随后也到了,进⼊到了周仓的躯体。
因为赵昺是皇帝,所以后⼈把关周⼆⼈的像塑得⼀般⼤,⾄今犹然。
其他地⽅的均是关公塑像⽐周仓⼤。
此庙仅存新会⼀家。
但是陆秀夫似乎也做过错事。
⽂天祥要求到崖⼭⾏朝,这本是⼀件增强中枢领导⼒量的好事,得到的却是婉拒。
陆秀夫在其中是何态度,史书没有记载。
但我们从⽂天祥给陆秀夫的信中可以窥见他对陆秀夫的不满:“诏令皆出诸公之⼝,岂得以游词相拒。
”个中情形,是⽆法究也⽆须究了。
陆秀夫:崖山十万忠魂在,宋末三杰有谁知那些不应被淡忘的民族气节!

陆秀夫:崖山十万忠魂在,宋末三杰有谁知?那些不应被淡忘的民族气节!南宋,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朝代!从靖康之耻到崖山浮尸十万,虽然这一百五十年风雨飘摇,却诞生了一大批极具中华男儿气节的人物。
其中以文官不爱财的文天祥,武将不惜死的岳飞最为著名。
而本文要讲的这位人物,他亲手埋葬南宋皇朝,并引发史上最惨烈的殉国方式,让世人看到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年,金国被蒙元灭掉的第二年,陆秀夫出生在江苏一个书香世家。
他天资聪颖又学习刻苦,连村里的小学老师都夸赞:“咱村这些孩子,就数秀夫将来有出息”(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陆秀夫把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时间全用在读书上:他7岁作诗,13岁写文章,19岁就中了进士(同龄的文天祥是本届状元)。
此时的南宋有点扛不住蒙元那炽热的眼神,因为邻居们(金、西夏、大理等)已经全被撂倒了。
镇守淮南的李庭芝广聚天下英才,陆秀夫也被请去做抗元幕僚。
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里却没人待见陆秀夫,因为会干不如会吹!淮南的公务接待很频繁,一般先吟诗作对,喝上二两酒便荤段子胡飞。
性情沉稳的陆秀夫很不合群,别人喝酒打圈称兄道弟,只有他坐那一言不发。
不喜张扬的陆秀夫在酒桌上很“败兴”,但做起事来得力靠谱,李庭芝每次出差都要带着他。
如果日子这样过下去,陆秀夫可能就是一位默默的小干事。
可惜,忽必烈不愿意。
年,蒙古大军围困襄阳,吕文焕兄弟死守襄阳城。
5年后吕文焕投降,他带着伯颜攻打南宋,一路招降无数将领。
其中以范文虎最为无耻,曾经对抗蒙元时胆小如鼠,掉头打起南宋却势如猛虎。
后来被忽必烈派去打日本,遇上超强台风也没淹死,真是祸害遗千年。
南宋派贾似道出战,这家伙捞钱坑人搞收藏还行,跑路连指南针都看不懂。
他平时就主张给忽必烈割地送钱,这会站在蒙元大军对面,要不是被十万宋军扶着,早就咣叽跪下了。
贾似道不会打仗,还担心会打仗的来抢他风头。
真是人以类聚,贾饭桶慧眼识才找到夏饭桶。
他们将2500艘战船横列江面,咋一看气贯长虹,结果元军刚做点热身活动,夏贵就抡圆双腿,逃跑了!失去主帅的宋军就像被屠宰的羔羊,惨叫声震寰天,被杀、溺死者的鲜血染红江面。
历史趣谈:南宋大臣陆秀夫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陆秀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宋大臣陆秀夫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陆秀夫导语: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
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
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
时年四十四岁。
历史如何评价陆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
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
捧日者,陆秀夫。
“林景熙: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
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
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须直上天。
版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瞿佑:余观卷中所载,如谓陆秀夫殉国,家铉翁持节,汪水云赐还,实足以丑奸臣,壮义士。
解缙:崖山败后,祥兴乘黑云中与数舟漂去。
宰执陆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之诗。
赵文濂:瞻、广、秀夫、世杰事迹,焜耀史策。
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
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
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生活常识分享。
南宋末帝陆秀夫背赵昺投海殉国南宋十万军民跃入大海

南宋末帝陆秀夫背赵昺投海殉国南宋十万军民跃入大海赵昺(bing公元1271年---1279年),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
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
端宗于公元1278年3月病死,他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庚午日在硇洲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
不久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在位313天。
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
为防止元军的进攻,张世杰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一长木。
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领大军围攻崖山。
他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来水军。
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本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
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
宋兵饥渴交加,处境日益困难。
张弘范派人劝降,都被张世杰拒绝。
2月癸未日(6日)元军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拚命抵抗时,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
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
不料此乐声乃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
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7艘。
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
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10几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
帝昺这时正由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
小船来接帝昺,陆秀夫不知这是真是假,又担心帝昺如突围不成而破元军截获,坚决拒绝。
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
然后,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帝昺,哭着说:"陛下,国事到了眼前的地步,陛下理应为国殉身。
德祐皇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帝昺则吓得哭作一团。
陆秀夫生年仍当以1236年为正说

陆秀夫生年仍当以1236年为正说唐张新(江苏建湖县政协,江苏建湖224700)摘要:陆秀夫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权威的说法一直认为其出生于1236年.但现在主张其出生于1238年的观点比较集中.因为关系到对陆秀夫的纪念活动,所以很有必要明确哪种说法为正说,以免混乱。
从《宋史陆秀夫传》、陆秀夫侧室夫人蔡荔娘的《招魂辞》、陆秀夫长子陆繇《叙事谱原》看,陆秀夫生于1236年并无怀疑。
至于《宝桔四年登科录》所记陆秀夫登科年龄或为“官年”,而龚开《陆君实传》其所云陆秀夫享年42岁,其本身还需要别的证据来支撑的。
因此,陆秀夫生年仍当以1236年为正说.并据此组织各种纪念活动。
关键词:陆秀夫享年44岁陆秀夫,字君实.南宋楚州人,出生地在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宋时之长建里)。
身处宋末动乱之际,帝爵时任左丞相,辅佐抗元,1279年广东压山(今新会市境内)L1战不胜,负帝蹈海.实乃气壮山河,痛悼古今。
与文天祥、张世杰一起被誉为“宋末三杰”、“宋末三忠”。
关于陆秀夫的年龄有44岁、42岁两说.这样对他的生年也就有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推定为宋理宗端平三年,即公元1236年;一种是宋理宗嘉熙二年.即公元1238年。
两说中史学界长期以来公认的是第一种说法.①f日近来许多陆秀夫研究者则认为应该是第二种说法才准确。
‘谶以为根据目前的资料陆秀夫的生年仍应以1236年为正说,理由如见:一、《宋史》明确记载其享年44岁,由此推算其生年当为宋理宗端平三年,即公元1236年。
《宋史陆秀夫传》:“至元十六年二月,匪山破,秀夫走卫王(帝呙)舟,而(张)世杰、(苏)刘义各断维去。
秀夫度不可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宋史》为元人所编,只称宋末诸帝为王.不承认其纪元为正朔,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其十六年当宋帝呙祥兴二年,即1279年,此年陆秀夫44岁,反推其生年即为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
持嘉熙说的研究者认为《宋史》及《宋史陆秀夫传》谬误甚多.最明显的是陆秀夫科考及第的年代.现存的《宝祷四年登科录》明载陆秀夫与文天祥是此年的同榜进士,《宋史理宗纪》记载有宝韦占四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而《宋史陆秀夫传》却说陆秀夫是“景定元年登进十第”。
一个休掉了民族英雄的女人

白刃 , 得少保 而甘心 ” 拿着一 愿 ,
把 刀,打算杀了忘恩负义的戚继
光解恨 , 戚继光 自知理亏 , 就东躲
王氏不仅 贤惠 ,而且有勇有
。
王 氏在生活中照顾 ,在事业
上辅佐 ,帮助老公戚 继光彻底打
西藏 , 但是 , 他私生活 的荒唐丝毫 没有改变。王氏在晚年 ,囊括其 “
上。 城外 日军抬头一看 , 见城墙之 人。倭寇匪首以为城中有戚家军 的主力部队 , 立刻吓得扭头后撤 , 王氏上演了一部现 实版 的 “ 空城
计 ”活 生 生地 吓退 了穷 凶极 恶 的 , 日本 人 。 后来 , 继 光 千 里 回师 , 戚 回到
6岁 的时候 ,纳 了一个 小妾 沈 人是 “ 氏” 她为何 要休掉名 垂 上 ,到处都是 密密麻麻 的中国军 3 王 ,
贤 惠 ,无 微 不 至 地 照顾 自己 的 老
公 。 时, 戚继光还没 出人头地 , 鱼, 把鱼肉最肥美的鱼身 中段 , 留
新河 , 见到 E军早 已退去 , l 这位身
己的眼睛 !从此 ,王 氏的声名大 振, 连北京也 知道 了王 氏, 这位既
妾陈氏。 4 在 8岁时 , 又贪恋美色 , 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 ,完全不 顾
氏。王氏万分悲痛 , 但是 , 也接受
了这个事实 , 毕竟 自己没有孩 子。 谁知戚 继光不知收敛 ,贵为 民族 英雄 ,生活和心理状态 自然不 比 当年默默无 闻之时。他纳 了第一 个妾 , 不到一年 , 便又纳了一个小
人寻味 , 1 他 3岁定 亲 ,l 娶妻 2岁 “ 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 ” 王氏。这 位 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 ,她极其
万 民依靠的大将军 。 当时, 戚继光
南宋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华夏民族赤胆忠魂,有人说南宋之后无中国

南宋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华夏民族赤胆忠魂,有人说南宋之后无中国“苍天哪!你就甘心让我们大宋从此覆灭吗”陆秀夫仰天悲鸣,满脸老泪纵横,狠心用绸带把8岁的小皇上赵昺绑在身上,头也不回地跳下了大海。
数千条船上的人们纷纷往水里跳,海面上到处都是漂浮的尸体,南宋朝廷残存在海面上的10万多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是中国历史上异常悲惨的一幕,也是中国人心中难以抹去的痛,甚至有人说南宋之后无中国!1271年,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一路所向披靡,在消灭西夏、西辽、金等国之后,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直逼首都临安,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北宋灭亡。
一些不甘心灭亡的文臣武将拥立赵昰为帝,建立南宋。
忽必烈闻讯大怒,但考虑到天下征战已久,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通过荣华富贵和美好前程诱降,满朝文武惧怕蒙古铁骑,纷纷叛变。
1279年,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统帅张世杰下令烧光宫殿、房屋等,不给元军留下任何物资,又下令将一千多艘船连贯在一起,构建了稳固的“海上朝廷”,配备了文臣武将、宫女、太监等,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列阵中间,昭示将士与船舰共存亡。
正月,从北宋叛变的元军统帅张弘范,俘虏了在敌后战场抗争的枢密使、右丞相文天祥。
元军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招降。
文天祥哈哈大笑,说:“人不能保护自己的亲生父母,却教儿女去杀害父母,这是人做的事吗?”元军经过反复的严刑毒打和诱惑,他始终坚贞不渝,就判他入狱三年。
1283年,文天祥在狱中辞世,写了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过零丁洋》。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悲怆地唱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皇上宋端宗不适应长期的海上生活和恶劣的天气,经常生病。
有一次,海上忽起飓风,宋朝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超过四成宋军在这次飓风中丧命。
宋端宗也跌落在海里,被救上岸后就病死在了船上。
于是,他的弟弟8岁的赵昺匆忙继位,是为宋末宗。
元军久攻不下,就如法炮制三国时期“火烧曹营三百里”事件,遂派人用小船满载膏油柴草,趁着有利的风向,妄图火烧宋营。
那三位民族英雄,自杀了(宋度宗-宋末帝)

那三位民族英雄,自杀了(宋度宗-宋末帝)作者戈大只彭小瓜子主要观点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应该被记住的名字。
1公元1274年,宋度宗赵禥崩逝,赵显继位,是为宋恭帝。
公元1276年,宋恭帝投降元朝。
赵昰被立为皇帝,是为宋端宗。
公元1278年,宋端宗崩逝,赵昺继位,是为宋末帝。
公元1279年,丞相陆秀夫背着末帝赵昺,在崖山投海,南宋灭亡。
别看走马灯似的挺热闹,实际这几年南宋帝国已经崩溃,苟延残喘。
度宗去世后,三个年幼的儿子陆续被拥立为皇帝。
“三幼帝”不过就是作为一面旗帜,江山残破之下,号召军民起兵抗元,最终徒劳无功。
第二帝国也随着陆秀夫背上的八岁孩童,一并葬入了南海滔滔洪流。
但国破家亡之际,还是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脊梁,点亮无边暗夜中那零星的烛光。
2宋理宗时期,江西人文天祥高中状元。
按说学子的这个起点非常好,但正逢南宋国势,奸臣当道。
文天祥这种耿直不曲的性格,很难在官场立足。
文天祥宦海沉浮十余年,先弹劾权臣董宋臣,后讥刺权臣贾似道,因此遭到多次谪贬。
不得不在三十七岁的壮年,毅然辞职回家。
再被启用任地方官职时,南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襄阳失守,蒙军大举入侵。
贾似道被迫与蒙军最后一搏,结果是惨败告终。
这场战役期间,朝廷号召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便联络老家的志士,组织义军。
文天祥明知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扭转大局。
但他仍义无反顾,率军来到临安,并面见宋恭帝陈说抗敌方略。
我们不讨论文天祥的抗敌方略到底有没有用,毕竟一介文人投笔从戎,这份胆识已经令人钦敬。
然后文天祥的部队与元军在常州交战了一次,基本全军覆没。
已失去根底的文天祥仍留守朝廷,在宋恭帝决定投降后,文天祥升任丞相,赴元军大营议和。
这一行就是必死之途,但文公义无反顾。
文天祥被拘捕,押解途中逃离元军,辗转泛海逃往温州。
之后文天祥支持端宗赵昰继位,自己回到老家江西,继续组织义军抗元。
结果是早已注定的,南宋实际已经灭亡,后面的努力不过是尽忠而已。
抗元名臣陆秀夫为什么背着宋末帝投海?如何评价陆秀夫?

抗元名臣陆秀夫为什么背着宋末帝投海?如何评价陆秀夫?人物档案姓名:陆秀夫字:君实尊称:“宋末三杰”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南宋末年出生地:楚州盐城出生日期:1237年逝世日期:1279年3月19日职业:政治家官职:南宋左丞相个人著作:《陆忠烈公遗集》标志事件:崖山负帝跳海而亡陆秀夫是宋朝末年著名大臣,为南宋左丞相,民族英雄和抗元名臣。
陆秀夫与同时代的文天祥和张世杰,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
这三个著名大臣,在南宋几近毁灭之时,坚持与元朝作斗争,每个人都书写了自己的慷慨悲歌。
而陆秀夫最让人感到辛酸,最让后人所铭记的,就是崖山之战大败后,那一跳。
至元十六年,元朝向南宋发起最后的总攻。
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固守海船,坚持斗争,元军于是截断水源和物资,坚守的宋军饥渴难耐。
张世杰深知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
陆秀夫害怕有人出卖,导致宋末帝被元军抓住,进而受辱,于是坚决不让张世杰带宋末帝上船。
后来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
情势危急,元军进攻迅猛。
陆秀夫深知自己已经没有退路,逃脱也是不可能,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
而他自己呢,则背着年幼的宋末帝,大叹“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就这样毅然决然的跳海而亡,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四岁。
陆秀夫之所以临死之前会那样说,是因为当初南宋都城临安被攻破的时候。
谢太后以自己和宋恭帝的投降,换取了二王的成功逃脱,使得南宋再次延缓了三年,最后才被灭掉。
谢太后和宋恭帝投降之后,被押解到元都,此后的经历自然不用多说,以一国之尊受辱。
陆秀夫不愿意宋末帝向宋恭宗那样,被元朝俘虏,最后再次受到侮辱,于是选择了跳海而亡。
陆秀夫绝对是坚毅的忠臣,可以说是古时候文人民族气节的代表。
后人对于陆秀夫的评价极高,对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不加掩饰的赞赏。
《宋史》:“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
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
中国屈辱史中的英雄案例

中国屈辱史中的英雄案例
1、陆秀夫背少帝跳海自尽
宋元在崖山大战,然而南宋大军浩浩荡荡依旧没能抵挡的精锐的元军,后来元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南宋,南宋至此灭亡。
南宋灭亡,象征着中原汉族的古文化也被游牧文化所取代,华夏文明从此衰败和陨落。
在这场战争中,陆秀夫背着南宋末代皇帝,悲壮跳海自尽,而南宋的忠臣和将领,不愿江山易主,带领着十万多的军民,跳海殉国。
这场跳海,意味着华夏文化从此出现断层,那时流传着一句话,人死、国灭、天下亡。
2.文天祥赴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这句诗,让无数中国人熟读吟诵,为文天祥的忠义所折服。
然而,文天祥英勇就义的时候,更令人痛心和敬佩!
文天祥是个才子,因为才华高,当了宰相。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从此,官途畅通,因为之后,元军入侵中国,文天祥为了抗敌宁愿散尽家财,组织义军,可是还是没能抵挡得住元军的侵略,后来文天祥战败,被俘虏了。
也是在牢狱中,文天祥写下了那首过零丁洋。
元朝也不忍心让这么一个忠臣上断头台,曾经像文天祥许诺,给他高管俸禄,让他拥有权力和财富,只要他肯投降,但是文天祥理都没理,生气地骂退了降臣。
临刑前,他向宋朝的方向磕了几个头,然后英勇赴死。
大国之治名人素材

大国之治名人素材陆秀夫壮烈殉国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
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
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
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
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梁启超是有点不够哥们“义气袁世凯对梁启超有知遇之恩。
早在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躲避缉捕,被迫流亡日本。
直到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主动邀请远在日本的梁启超回国参政,梁启超才结束了流亡生涯。
年9月,做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权力虽已达至了顶峰,但他并不满足用户,又已经开始虎视眈眈皇帝宝座。
他怂恿幕僚美国人古德诺扔出了《共和与君主论》,污蔑共和体制就是政治乱局的根源,宣扬只有君主制康瑛中国,Fossat什么中国人须要一个皇帝。
梁启超早就看出了袁世凯的野心,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复辟,就是叛国”。
为了驳斥袁世凯的复辟图谋,梁启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袁世凯的复辟野心。
袁世凯获知消息,十分恐慌,急忙派人以给梁的父亲做寿礼名义送给梁启超二十万大洋,恳请梁启超高抬贵手,不要在报上发表这篇文章。
结果,梁启超严词拒绝了这一请求。
袁世凯见到笼络未成,就实行教唆的伎俩,逼迫其屈服。
他派遣人说梁启超:“你流亡国外十几年,那种艰辛的滋味想必早已贝索斯了,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何必自找苦吃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袁世凯打出了底牌。
直面威胁,梁启超毫不惧怕,淡然笑言:“我已经就是逃亡的经验家了,再逃亡一次简直轻车熟路。
”梁启超毫不留情面,他把《清人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刊登在《大中华》月刊上,其余各报快速转发,读者争相出售,一时间洛阳纸贵。
年1月1日,袁世凯不顾国人的反对,恢复帝制,上演复辟闹剧。
盐城历史名人故事

盐城历史名人故事《聊聊盐城那些牛哄哄的历史名人》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盐城的历史名人。
这盐城啊,可是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呢!先来说说陆秀夫吧。
这家伙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啊!南宋末年,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他硬是扛着压力,保护着小皇帝。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抱着小皇帝就跳海了,那可真是忠肝义胆呐!你说,这得多有骨气,多有担当啊!咱就想想,要是咱在那时候,能有他那份勇气和忠诚不?陆秀夫的故事,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施耐庵,写《水浒传》的那位。
哇塞,那本小说可是家喻户晓啊!里面的那些英雄好汉,什么林冲、武松、鲁智深,个个都那么有个性。
施耐庵能把这些人物刻画得那么生动形象,那得有多大的本事啊!他就像个神奇的导演,把这些角色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得是津津有味。
你说,这是不是很牛?再讲讲陈琳。
这可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啊!写的文章那叫一个精彩。
据说他骂曹操的那篇文章,可把曹操气了个半死。
不过曹操这人也有意思,气归气,但还是很欣赏陈琳的才华,最后还把他给招到自己麾下了。
你看,这就是有才华的好处啊,就算骂了人家,人家还得着你。
哈哈,是不是很逗?这些历史名人可都是盐城的骄傲啊!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盐城过去的辉煌和荣耀。
咱虽然成不了他们那样的大人物,但是咱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啊。
像陆秀夫的忠诚和勇敢,施耐庵的才华和创造力,陈琳的口才和机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咱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多讲讲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咱盐城的厉害之处。
说不定还能激励一些年轻人努力奋斗,成为下一个陆秀夫、施耐庵或者陈琳呢!这岂不是很有意义?总之啊,盐城的历史名人故事那真是说不完道不尽。
咱得好好地去了解、去感受他们的精彩人生。
让这些故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怎么样,大家一起加油吧!。
历史趣谈:揭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被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被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导语:丞相陆秀夫抱住少帝赵昺(bǐng,宋朝最后一位皇帝)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为了汉人皇帝的尊严,跳入大海之中。
军民见状,纷纷跟随跳海,十
丞相陆秀夫抱住少帝赵昺(bǐng,宋朝最后一位皇帝)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为了汉人皇帝的尊严,跳入大海之中。
军民见状,纷纷跟随跳海,十万军民全部跳海自杀殉国。
一触即发
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丞相陆秀夫和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带着少帝赵昺逃到崖山,准备继续抗元,拥有二十万的宋军,各类船只两千余艘。
元军张弘范(南宋叛徒)有兵力三十万,战船数百艘。
张世杰决心破釜沉舟,下令将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方式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弹尽粮绝
战斗进行初,元军以小船载茅草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
宋军没有忘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他们在船身外层涂了一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御元军的火攻之快船。
元军改变战术,围困宋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宋军被迫吃干粮十余日,捕鱼充饥,淡水渐缺。
过零丁洋
张世杰为摆脱被动的局面,决定首先消灭元军水师,打开缺口。
双方在珠江入海口激战数日,宋军损失惨重,未打破元军的封锁。
此间,文天祥被元军押送崖山,临死前文天祥写下那首流芳百世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壮烈殉国
生活常识分享。
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河自尽为什么还被称作是民族英雄?

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河自尽为什么还被称作是民族英雄?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下场皆不一,有皇帝自杀、有皇帝被杀、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德,往往封俘虏皇帝个小官、有皇帝逃亡,最终去向不明……在众多的亡国之君结局中还有另外一种,便是被大臣抱着投海自尽,而这位大臣成了民族英雄,此事为何呢?这位民族英雄是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
南宋小朝廷的宰相,一生致力于抗元。
帝昺样兴二年二月,宋、元双方进行了最后一场生死决战,也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海战,拥有历史上最悲壮激烈之称的崖山海战。
当时元军由降元汉人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从南北两路向宋军夹攻。
宋军焚毁了岸上的行宫和军营,移师海上,二十余万军队和民兵布置在一千多条木船上,并用绳索环接,形成一个个方阵。
张世杰只顾率将士在海上死守,陆上未留一兵一卒,结果被元军切断了淡水和柴薪的供应渠道。
二月六日,元军攻破船阵,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拔剑驱妻倪氏和次子七郎、三子八郎及女儿蹈海,随后跪对幼帝赵昺说:“陛下当为国死”言罢,抱起腰系玉玺的九岁小皇帝,缚在自己背上,纵身跳入海,这时,他只有四十二岁。
崖山海战,宋军战死及溺水死者达十多万人,南宋王朝至此终结。
陆秀夫负帝蹈海忠君殉节,这不仅仅是忠君之举,还是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
比那些贪生怕死投降元朝的汉人强千倍万倍。
当宋恭宗赵显降元时,他没有愚忠随降,而是重组抗元政府,直至与新君和社稷同亡。
他的死,是一种民族大义,体现了国与民荣辱与共,生死同命,为国忘家,万死不辞的炽烈感情;表现了决不向入侵者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表现了对自己赖以休养生息的家园、土地拳拳的挚爱之情和由此激发出来的献身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并已成为激励人民抗敌御侮的巨大精神力量。
正因为如此,陆秀夫才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仰,被我们称之为民族英雄。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简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简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展开全文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们三人的真实写照。
其中最为悲情的就是陆秀夫,崖山兵败之后,陆秀夫抛下妻儿,抱起年仅八岁的卫王赵昺跳入涛涛大海,瞬间就不见踪影。
陆秀夫坠入海底,被夺去生命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以身殉国,我对得起国家,还是深陷亡国之恨中不能自拔?陆秀夫在求学之时就表现出聪颖好学的样子,他的老师孟先生一共有百名学生,但是他唯独看中陆秀夫,称赞他说:“这个小伙子长大之后不一般啊!”陆秀夫二十四岁就考中了进士,由此入仕。
李庭芝听闻陆秀夫的才名之后,就让陆秀夫作了自己的幕僚。
李庭芝交代陆秀夫去办的事情,陆秀夫总是出色的完成,这让李庭芝越来越器重他。
陆秀夫是个非常正经的人,每次府中举行宴席,大家或饮酒作乐,或看美人跳舞,有时喝醉了便东倒西歪的。
只有陆秀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好似自己有一方小天地,清楚地与大家划开界限,也因此没有几个朋友。
李庭芝也知道陆秀夫本性如此,不善与人交往,只要他有真材实料、专心做事,瑕不掩瑜。
李庭芝果然没有看错陆秀夫,德祐元年,边防紧张,府中的大多幕僚都逃走了,只有陆秀夫在内的几个人没有逃。
李庭芝就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
德祐二年,陆秀夫以礼部侍郎的身份被派去前线与敌人讲和,但是还没到前线,敌人就反悔了,陆秀夫只好返回。
元军来势汹汹,南宋剩余的两位王爷赶忙逃去了温州,陆秀夫也追随而去。
虽然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南宋的未来一片黑暗,但是这些老臣还是拥立益王为主,继续与元军斗智斗勇。
因为陆秀夫跟随李庭芝的时候在军中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熟知军中事务,所以陈宜中每当有事的时候都会询问一下陆秀夫的意见,陆秀夫也尽心尽力地为其参谋,就当做是自己的事来做。
两人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有次陆秀夫就跟陈宜中吵起来了,言语里都是这是我负责的事务,你凭什么指手画脚的。
[南宋陆秀夫]南宋记忆:陆秀夫为何负帝投海壮烈殉节?
![[南宋陆秀夫]南宋记忆:陆秀夫为何负帝投海壮烈殉节?](https://img.taocdn.com/s3/m/d5bd7e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1.png)
[南宋陆秀夫]南宋记忆:陆秀夫为何负帝投海壮烈殉节?篇一: 南宋记忆:陆秀夫为何负帝投海壮烈殉节?在宋元交替之际,当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投降、忍辱求生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怒火燃烧的土地上,却站起了大批铁骨铮铮、力挽狂澜的忠义之士。
用他们的生命,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陆秀夫,便是这个拼死抗争的群体中的一员代表。
初露锋芒有志难伸陆秀夫生于端平三年,卒于祥光二年忪元1279年),字君实,出生于楚州盐城,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
他自幼聪明超群,在村塾就读,常为塾师称道:”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稍长,喜读爱国为民书卷,才思日渐敏捷,七岁便能诗文;十九岁时考取进士,与留下传世警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
当时镇守淮南的制置使李庭芝,以网罗人才著称,他得知秀夫年轻有为,便礼聘到他的幕府任职。
而淮南是当时天下贤能之士聚集的地方,有“小朝廷”之称,所以陆秀夫在此处可谓如鱼得水。
陆秀夫的才思清丽,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但他并不以此自傲。
他的性情十分沉静,不喜张扬。
每当那些僚吏来拜访、宾主互相取乐时,只有陆秀夫独自一人在旁,默默无语。
有时府中设宴摆酒,陆秀夫坐在席间,矜持庄重,不说一句话,人们都觉得他十分怪僻,难以接近,所以很少有人与他合得来。
但陆秀夫治事有方、稳重干练的才华,深得李庭芝的赏识和器重。
即使官位升迁了也没有让他离开,这样,秀夫在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德韦占元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两淮地区情况更加紧急,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临难不惧,与李庭芝同舟共济,誓死抗敌。
李庭芝深深为他这种疾风劲草的宝贵品格所感动,觉得他是1个难得的忠义之士。
就忍痛割爱,把他作为砥柱中流之材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
此时的南宋局势更是恶化。
当时,元军在宋朝叛将吕文焕的引导下顺江而下。
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望风降附。
如江州知州钱真孙,安庆知府范文虎纷纷以城投降。
大家如何评价陆秀夫[5篇范例]
![大家如何评价陆秀夫[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56d0d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6.png)
大家如何评价陆秀夫[5篇范例]第一篇:大家如何评价陆秀夫大家如何评价陆秀夫?南宋末年,气息奄奄,命悬游丝,打个喷嚏就可能呜呼哀哉。
然而,这“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艰时局,却英雄辈出,他们共扶河山,同撑危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剧,千年之后,仍令人不禁一睹三叹焉。
这些群像中最光辉的代表人物应数“宋末三杰”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文天祥的光焰太炫目了,以致历史歌咏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誓言时,湮没了同样光彩照人的陆秀夫、张世杰。
文天祥的伟大,在于他的灵与肉都经受住了考验。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竖起的考验一个人的最高尺度。
文天祥经受住了,他堪称当之无愧的“大丈夫”。
陆秀夫的英雄之处,在于他“舍生弃辱”——个人的耻辱,“末代皇帝”的耻辱,一个王朝的耻辱,甚至一个民族的耻辱,毅然背上宋末的小皇帝赵昺蹈海而死。
这是千古第一悲剧,陆秀夫上演了主角。
疾风知劲草1259年的金榜,足以让300年的宋王朝刮目相看,让3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刮目相看。
因为这一榜诞生了宋末两位足以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宋端平三年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
这里是当年宋金、宋元对峙烽火连天的最前沿。
陆秀夫自幼聪慧颖悟,读书过目不忘,塾师百余蒙童之中,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
”稍大一些,陆秀夫最喜欢挑拣那些爱国忧民的诗文阅读,常常一边读一边叹息流涕。
陆秀夫“才思清丽”,七岁就能诗善文,十九岁一举金榜题名,与文天祥同年。
科举时代有个不成文的惯例,科考虽说是为国取仕,但发榜之后,重臣、权臣们纷纷延揽人才,收归门下。
这些新科贵人,也需要投个靠山,以便于发展有个后台。
文天祥中状元后,权臣贾似道马上认为门生;陆秀夫进士及第,被李庭芝很快礼聘到幕府任职。
李庭芝时任淮南制置使,是北方重臣,以惜才、爱才、延揽人才著称于当时。
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起...

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起...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悲凉道:“大势已去,陛下愿与我投海自尽,保住名节吗?”小皇帝用稚嫩的语气道:“数十万人尽赴国难,朕年龄虽小,但也不愿苟活……”陆秀夫泪流满面地摸了摸小皇帝的头,上天赐给大宋一位如此优秀的君主,可惜大宋江山已沦入异族之手,一切都太迟了……小皇帝名叫赵昺(丙bing),是宋度宗赵禥的第三子,从小就聪明而知大义。
1278年,在蒙古铁骑的惊吓中,宋端宗病逝。
南宋群臣人心涣散,打算各奔前程。
面对这不利局面,赵昺偷偷拉了拉大臣陆秀夫的衣袖。
陆秀夫急忙振臂高呼道:“古代靠着一城一军得天下的君主不是没有,如今我们有精兵数万,百官齐备,我们为什么不能拥立卫王为帝,恢复大宋万里江山呢?”群臣闻言倍感振奋,于是共同拥立才8岁赵昺为帝。
赵昺称帝后,是为宋末帝,改元祥兴,封陆秀夫为宰相,张世杰为枢密副使。
6月,在蒙古铁骑的逼迫下,张世杰带领赵昺陆秀夫和十几万军民来到崖山附近的水域驻扎,蒙古将领张弘范如狗皮膏药般,紧追不舍。
张世杰觉得一直跑也不是办法,便将一千多条船聚集在一起,用铁锁相连,并下令焚烧岸上所有房屋,使数十万军民登船。
当时有人极力反对这种做法,道:“我们应该占据入海口,就算战争失败了,也有后路可走。
”但张世杰已经下定决心决战,最终也没有听从。
1月,张弘范带领水军到达崖山附近后,第一件事就是封锁入海口,顿时,崖山海域的小朝廷成了囊中之物。
张弘范大笑,宋军不抢占有利地形,难道是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吗?面对宋军的铁索连环,张弘范学习周瑜打曹操,直接发起火攻。
但张世杰早有防备,船体上抹着厚厚的黄泥,火根本就烧不到。
元军一顿冲杀,结果没效果不说还死伤惨重。
张弘范顿时老实下来,决定跟宋军对耗。
张弘范派人上岸,夺取了宋军的淡水源,此举可谓是断了宋军命脉。
宋军没有淡水,只能每日啃干粮度日,有的人渴得甚至去喝海水,结果导致上吐下泻,宋军很快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关于陈秀夫的爱国事例

关于陈秀夫的爱国事例南宋末年,继金而起的北方强大的蒙古族政权(1206年建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西征后,又挥师南下,直接威胁着南宋王朝的生存。
在这破家、灭族、亡国的紧要关头,南宋最高统治集团只图苟安一隅,一味屈膝投降;而广大军民和爱国将领,却临危不惧,坚持抗敌,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悲壮的乐章。
陆秀夫就是在宋元交替的历史动荡年代,以誓死抗元、负帝蹈海而留名青史的著名民族英雄。
陆秀夫,字君实,一字实翁,淮安州(楚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老街)人,生于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农历十月八日。
三岁时,为避元军蹂躏,随父母移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朱方镇汝山之麓。
五岁时,父亲送他去鹤林寺读书,拜孟氏两兄弟为师。
十三岁返回故乡,寄居在神殿精舍内攻读,准备应淮安州的乡试。
青少年时代的陆秀夫,不但聪明好学,而且常用历史上(清廉官吏”和 节义之士”的事迹激励自己,因此品学兼优,进步很快。
十五岁应乡试考取贡生,十八岁应省试中解元。
宝佑四年(1256),他十九岁赴京应试,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
当时他对同榜的同乡王良臣、刘幼发说:( 吾侪当思报国,相勉为天下第一等人物,方不负此举。
”疾风知劲草,乱世识英雄。
纵观陆秀夫的一生,始终贯穿有一种精神,就是无论担任什么职务,身处什么境地,他都能以国事为重,忠于职守,竭劳殚智,至死不渝。
他先在镇守淮南的李庭芝手下当幕僚,( 至察其事,皆治”,表现出相当的才能。
后来( 边事急,诸僚臣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
李庭芝见陆秀夫忠义可嘉,就保荐他入朝,执掌文思院;后任司农寺丞、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不久又晋升为礼部侍郎。
他勤于公务,清正廉洁,当时谣谚中有(清官何等清,莫过陆秀夫”之句。
元军逼近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时,陆秀夫奉命与兵部侍郎吕师孟等一起,赴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元军大营议和。
其间,陆秀夫坚持民族正气,拒绝对方提出的屈辱条件,议和遂不就而返。
恭宗德佑二年(1276)三月,元军围临安,南宋全太后率年方四岁的恭宗赵显出城,向元营投降。
江万里;南宋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

江万里;南宋率全族投水赴死的爱国丞相皆知文天祥,谁识爱国相宋末那段逐渐走向亡国的历史读来很是惨痛,特别是最后的崖山战败,十数万人投海,宁死不降,誓死不当亡国奴,于是,尸漂千里,让一路屠人屠城而来,残忍无比的蒙古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其中有著名的“宋末三杰”被大家所熟知,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张世杰于第二天独自驾船自沉风暴中,文天祥三年后在北京被戮柴市;但是,在他们之前有一位丞相,能走不走,率全族人丁投水死节,这便是被称作宋末爱国丞相的江万里。
现在知道江万里的人着实不多,江西有些地方有“万里路”,但那是纪念江西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毕竟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太知名了,而这江万里的诗文传世不多,历朝在宣传上也有欠缺,所以使得这为国尽忠的一代宗师声名不彰。
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人,即今江西九江都昌人,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爱国丞相和民族英雄。
他是南宋末年的士林领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三次为相,宦海几度沉浮,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毅然率全家赴死,誓不折节,时恭帝闻之,辍朝志哀,并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史载他家学渊源,从小就“神隽有锋颖”,他从父教,学《易经》,连举于乡,18岁赴白鹿洞书院深造,师从朱熹的弟子林夔孙学习程朱理学。
及贡入太学,当时还是太子的宋理宗赵昀对他就很是赏识,特书“江万里”三字于几砚间;他登进士第,应殿试所作策论为《郭子仪单骑见虏》,文中抒发了他对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的景仰之情,主考官阅卷为之动情,欣然批道:“立意新而措词妙,高古文也。
”江万里生性耿介,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他踏上仕途后便在宦海中沉浮不定,多次为小人所算;但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贬谪为民之期,皆本色不移,始终是忧国忧民,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在我们的印象中,宋自秦桧以后,担任宰相的不是投降派就是奸臣,无论是汤思退还是丁大全,无论是贾似道还是史弥远,即使是那主战的韩侂胄,也是因个人道德方面种种的欠缺而被世人非议,唯有这江万里和他的弟子文天祥,被后世奉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官方称其这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之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河自尽为何还被称作民族英雄?
导语: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下场皆不一,有皇帝自杀、有皇帝
被杀、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德,往往封俘虏
皇帝个小官、有皇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下场皆不一,有皇帝自杀、有皇帝被杀、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德,往往封俘虏皇帝个
小官、有皇帝逃亡,最终去向不明……
在众多的亡国之君结局中还有另外一种,便是被大臣抱着投海自尽,而这位大臣成了民族英雄,此事为何呢?
这位民族英雄是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
南宋小朝廷的宰相,一生致
力于抗元。
帝昺样兴二年二月,宋、元双方进行了最后一场生死决战,也是一
场非常著名的海战,拥有历史上最悲壮激烈之称的崖山海战。
当时元军由降元汉人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从南北两路
向宋军夹攻。
宋军焚毁了岸上的行宫和军营,移师海上,二十余万军
队和民兵布置在一千多条木船上,并用绳索环接,形成一个个方阵。
张世杰只顾率将士在海上死守,陆上未留一兵一卒,结果被元军切断
了淡水和柴薪的供应渠道。
二月六日,元军攻破船阵,陆秀夫见大势
已去,先拔剑驱妻倪氏和次子七郎、三子八郎及女儿蹈海,随后跪对
幼帝赵昺说:“陛下当为国死”言罢,抱起腰系玉玺的九岁小皇帝,缚在
自己背上,纵身跳入海,这时,他只有四十二岁。
崖山海战,宋军战死及溺水死者达十多万人,南宋王朝至此终结。
陆秀夫负帝蹈海忠君殉节,这不仅仅是忠君之举,还是高尚的民族气
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
比那些贪生怕死投降元朝的汉人强千
倍万倍。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