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说创作与童话故事——《傲慢与偏见》中的童话因素分析
傲慢与偏见鉴赏详解

主要线索概括:
<一>傲慢与偏见的开始 对伊丽莎白美貌的否定 <二>偏见的加深 威客姆的谣言。 宾利先生因为听了达西先生话离开了简。 傲慢的告白。
<三>偏见的化解 达西先生的信解释了所有时间的缘由。 伊莉莎白在达西居所看见了达西,达西变得温柔体贴。
情上忠贞不渝缺乏勇气及主见, 这也是他的一大缺点.
吉英——伊莉莎白的姐姐, 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年长的. 也是公认最美丽的一个。 她温柔,善解人意,但性格矜 持,经常收藏自己的情感。
吉英在爱情上忠贞不渝, 但缺少力量及自信.她不想 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已经爱
上了彬格莱,同时她也在
※ 完美的理智与情感型——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
2、反讽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与心理的刻画:
1、语言 2、心理描写塑造人物
《傲慢与偏见》永恒的价值
1、文学价值 2、阅读价值 3、社会价值
《傲慢与偏见》说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节,尽是平 凡男女的牵扯,琐碎生活的点滴,你急着把这一页 读完翻到下一页,还是没什么大不了,但你就是会 一页接一页把它读完,享受利嘴利舌的麻辣,但不 会拉肚子,体验笔笔带针的刺激,但不会见血。 读不完《傲慢与偏见》的男人,是对女人心灵机锋 毫无慧根的男人。
伊丽莎白 (Elizabeth)
“偏见”——出身中产阶
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 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
神弱点
Mr. Darcy
Mr. Bingley
“傲慢”—— 出身富贵、教 养颇高、眼光 锐利的青年达
西
彬格莱——诚恳、率真可 爱的年轻人。他平易近人, 对爱情有着一份执着。他 是一位英俊,潇洒,深受欢迎, 略有自负的男子.虽然他很 富有,但他很随和,在爱
傲慢与偏见 的文学解析

傲慢与偏见的文学解析傲慢与偏见的文学解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首次出版于1813年。
这部小说以描写19世纪英国社会风气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傲慢和偏见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情节、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傲慢与偏见》的文学意义。
首先,在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作者通过反复描写傲慢和偏见这两个不同但相互交织的主题,展现了不同社会层面、性别和家庭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小说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以及班纳特家五个女儿的婚姻命运,勾勒出了英国乡村社会中的状况与人性。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傲慢与偏见对人际交往和婚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误解。
这种情节设计使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感情和动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被小说中的情感所触动。
其次,奥斯汀巧妙地运用语言来丰富小说的艺术效果。
作者运用了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将人物形象描绘得生动而传神。
比如,达西先生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奥斯汀通过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读者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傲慢与偏见对他们命运的影响。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奥斯汀给予了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与特征。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聪明、机智,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女性。
她的形象充满了智慧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而达西先生则是一个傲慢却有良知的绅士,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后,最终消除了偏见,找到了真爱。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奥斯汀向读者展示了傲慢与偏见对于人性的影响和改变。
最后,小说的主题是傲慢与偏见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遭遇和变化,呼吁人们要更加客观地看待他人,摒弃傲慢和偏见。
奥斯汀将这一主题贯穿于整个小说,既在人际关系中揭示了傲慢和偏见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也强调了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策略及制约因素

《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策略及制约因素【摘要】简·奥斯丁作品的天地尽管狭小,但她擅长在一块两英寸宽的象牙上面用极细的画笔精雕细琢。
她像是十八世纪的一位织绣淑女,对绣品的尺寸和质地了然于心,因而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在有限的空间里施展本领,娴熟自如地展现个性的创造。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翻译;幽默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 是英国18—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 她一生短暂, 但留下的作品从当时到今天200多年的时间里仍然受到各个领域人们的喜爱。
她的小说在畅销榜上遥遥领先, 小说中的情节和故事成为现代大众娱乐热衷的题材。
在英国文学史上, 奥斯丁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被誉为“无与伦比的简·奥斯丁”。
她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 令读者交口称赞的佳作, 直至今日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傲慢与偏见》评析《傲慢与偏见》一书讲述的是19 世纪初英国乡村绅士阶层的青年男女的婚嫁故事。
此时的英国社会中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观念,经济因素在婚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奥斯汀在书中将调侃、嘲讽的笔触伸向这一社会现实,使人们在笑过之后不免掩卷深思。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 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 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爱与误解

傲慢与偏见爱与误解《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英国上流社会充满偏见和误解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因为傲慢和偏见而错过真爱的悲剧。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展开论述,探讨傲慢与偏见导致的误解,以及如何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来消除这些误解,实现真爱。
一、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偏见社会地位和身份在《傲慢与偏见》中是主要的误解源泉。
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来自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而达西先生则来自一个贵族家庭,两人的社会地位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其他人对他们的关系持有质疑和反对态度,从而给他们的爱情带来困难。
二、外貌与第一印象的误解外貌和第一印象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是造成误解的关键因素。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她认为他傲慢自大。
而达西也对伊丽莎白的家庭和社交背景产生了偏见,认为她不够优雅。
然而,随着两人逐渐了解彼此,他们发现了对方真实的内在美,打破了外貌和第一印象带来的误解。
三、傲慢与自卑的相互误解傲慢和自卑是双刃剑,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是导致误解的原因之一。
达西的傲慢和自大使得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同时,伊丽莎白的刻意表现出的自卑也让达西误解了她的人品和价值。
然而,随着两人逐渐了解,他们发现了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才得以消除这些误解。
四、亲友观念与传言的误导家庭和亲友观念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是导致误解的原因之一。
伊丽莎白的母亲希望她能嫁给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绅士,而伊丽莎白的亲友对达西抱有偏见,给了伊丽莎白不正确的信息和观念。
这些误导导致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更加深化。
然而,通过自己的判断和亲身经历,伊丽莎白最终明白了传言的不可靠性,并且以自己的真心感受选择了达西。
五、互相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示了互相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我们看到了两个人如何通过了解对方的内心和真实想法,打破了傲慢和偏见带来的误解,最终实现了真正的爱情。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1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1在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文学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探讨其中包含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在社会地位的困境《傲慢与偏见》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着贝内特家的五个女儿展开。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和决策权,只能依附于丈夫或父亲。
小说中,贝内特家是一个没有儿子的中产阶级家庭,五个女儿的婚姻是保证家族地位和前途的重要途径。
然而,女性的婚姻并不完全是出于爱情和自由选择的结果。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纷纷背负家族的期望,被迫要在各种婚姻选择中权衡得失。
以伊丽莎白为例,她拒绝了很多有地位与财富的求婚者,最终选择嫁给了自己真正爱的人达西,反映了她对自主性和真实感情的追求。
这在当时是一种颠覆传统观念的行为,展现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把握与坚守。
二、对婚姻制度的批判小说中对婚姻制度的揭示和批判是女性主义的重要思想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描写各种家庭、人物和婚姻情节,抨击了当时的婚姻观念和社会期许。
首先,小说中的贵族阶层几乎完全以财富和地位为基准来选择配偶,强调门当户对。
这种婚姻观念剥夺了女性的自主权,使得她们的婚姻往往成为一场交易。
而以达西为代表的角色的出现,展示了不拘泥于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真爱观念。
其次,小说中通过让女性角色机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将女性的主动性和智慧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例如,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初始相识时,因为种种误解而互相嫌弃,但通过各种场合的相处和交流,展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主动争取幸福的能力。
三、探索女性自我价值的成长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认为女性不应仅仅为了婚姻地位而存在。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价值认同与成长。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通过与达西的冲突和相互理解,她的成长和转变为读者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爱情的坚守。
文学中的傲慢与偏见的分析

文学中的傲慢与偏见的分析文学作品可以看作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其中包含了人性的方方面面。
当谈到文学作品中的傲慢与偏见时,无法不想到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部风靡全球的爆款小说,它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社会等级和偏见的问题,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傲慢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达西先生被描绘成一个傲慢自大的角色。
他对自己家族的地位和财富感到非常自豪,将高高在上的姿态展现给周围的人。
这种傲慢使得他对他人的眼界变得狭窄,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保持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然而,随着与伊丽莎白·班内特的互动,达西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并通过一连串的事件和角色转变而成为了一个谦虚和善良的人。
达西的傲慢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质的表现,还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人们对社会地位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偏见也贯穿于整个小说。
班内特家的女儿们对那些寡妇、单身女性以及缺乏财富和地位的人存在着明显的偏见。
这种偏见使得她们的眼界变得狭窄,不愿与这些人交往或结交朋友。
然而,随着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初始偏见的逐渐消除,她开始意识到偏见的荒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奥斯汀通过描述这些人物的偏见,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偏见所困扰,提示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外在因素。
此外,奥斯汀通过善良和现实主义的描述,将这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信。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话,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得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无论是班内特家的姐妹们活泼可爱的性格,还是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发展,都让人能够完全沉浸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
最后,透过《傲慢与偏见》这个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奥斯汀利用幽默和机智的笔触,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缺陷。
读者也可以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偏见和傲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女性的角色:《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涉及到了不同的阶层、年龄、性格、经历等方面,其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包括了伊丽莎白·巴登、达西先生的妹妹凯瑟琳·达西、简·奥斯汀自己等。
这些女性角色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了女性的思想、情感、行为,并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思想:《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持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其中伊丽莎白·巴登被视为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角色,她持有的思想观点表现为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反抗,她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自由,不愿意接受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制。
女性的经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其中伊丽莎白·巴登因为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原因而面临着婚姻压力,她不得不在婚姻和自由之间做出取舍,这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不平等。
女性的情感:《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其中伊丽莎白·巴登的情感体现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婚姻的反思,她在爱情和婚姻之间做出了抉择,体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矛盾心理。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体现在女性角色、思想、经历、情感等方面,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反思和思考。
傲慢与偏见情节分析

傲慢与偏见情节分析《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经典小说,以描绘早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人际关系为主题。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傲慢与偏见如何影响人物命运和故事发展。
第一部分:达西先生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小说中最为著名的情节之一便是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班纳特之间的相识和相爱。
而达西先生一直以来都以其高傲的姿态而为人所知,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瞧不起。
这种傲慢的态度首先在伊丽莎白第一次见到达西时就得到了体现,伊丽莎白被他的傲慢给深深触动。
而同样,伊丽莎白也以其个性化的偏见预先评判了达西的人品。
然而,在后续的故事中,随着两人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他们的傲慢与偏见逐渐被打破,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一情节的发展展示了傲慢与偏见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理解而被战胜的事实。
第二部分:家族傲慢与爱情观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不同家庭的傲慢态度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上层对婚姻的看法。
班纳特家的傲慢源自他们过度强调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地位,以为这能使其女儿顺利嫁入上流社会,同时也看不起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相反,达西家的傲慢则体现在他们对地位和财富的过分追求,认为只有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当的人才能与之结婚。
在小说中,这种傲慢态度给人物的爱情观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例如,班纳特家对达西兄妹的傲慢态度,使得达西先生一度拒绝了对简·班纳特的追求,直到了解到简的真心才最终悔过自新。
傲慢的家族背景和对社会地位的过度追求,导致了许多不幸的婚姻和错失的机会。
第三部分:对外界的偏见与误解除了傲慢与偏见在感情上的影响外,小说还展示了对他人的偏见和误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普遍对他人产生了主观的印象,并以此为基础对他们做出判断。
这种偏见和误解使得人物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困难。
例如,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的种种行为有偏见,以为他是个冷酷无情的人。
而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家庭背景也抱有偏见,无法接受要与她结婚。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作者:张军来源:《人间》2016年第29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旨在解读简·奥斯汀的灰姑娘情结,并深入阐释她对灰姑娘形象的超越和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灰姑娘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7-01简·奥斯汀,是英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作家,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文豪”,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早期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通往爱情的道路上磨难重重,与理想中完美的白马王子历经偏见和误解后相知相爱,最后获得美满的婚姻,与童话故事灰姑娘的叙事模式整体上一致。
本文中的灰姑娘情结,一是指奥斯丁运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模式,塑造了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二是指她对这一形象的勇敢超越和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故事模式灰姑娘的童话故事:灰姑娘辛德瑞拉勤劳善良,但出身低微,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及其女儿们对她百般刁难。
在仙女的帮助下她遇到了真正的白马王子,两人在爱情道路上历经波折,最终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
灰姑娘的故事模式有四个特征:一是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低微,但她善良、美丽,拥有可贵的品质;二是与王子的相遇往往是在舞会上,他们互相爱慕,但会历经挫折。
三是总有阻碍他们在一起的反对力量存在;四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圆满幸福的。
《傲慢与偏见》就是这种童话般的故事模式。
首先,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美丽聪慧,但是在社会地位和财产方面处于劣势。
男主人公达西英俊富有、出身高贵。
两人的身份、地位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两人初次相遇是在舞会上,伊丽莎白对达西印象很差。
当她得知破坏姐姐幸福的幕后主使是达西时,偏见加深。
第三,她听信了韦克翰对达西的诋毁,更加確信达西傲慢自私,并毅然拒绝了他的求婚。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以描绘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展现了社会上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和压迫。
本文将从文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探讨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等议题。
一、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角色展现了较高的自我意识觉醒。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这一主要女性角色,展示了她对自我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
伊丽莎白敢于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不满足于传统女性角色。
她拒绝了多次的婚姻提议,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对于傲慢的达西先生,她不向命运屈服,勇敢地捍卫自我。
这种自我意识觉醒为文学女性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表达。
二、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在《傲慢与偏见》中,家庭地位和婚姻选择是女性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者通过班纳特家庭的描写,突显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家庭地位的重视。
班纳特夫妇没有儿子,女儿们必须依靠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
作者通过班纳特夫妇对女儿们婚姻的不同看法,反映了婚姻选择对女性未来的影响。
这使得女性被迫在经济和感情之间做出选择,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
三、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傲慢与偏见》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各种限制和对性别平等的不公。
女性在社会上缺乏独立和自主的地位,被迫依附于男性。
作者通过各个女性角色的展现,揭示出女性无法继承财产、无法参与政治等社会限制。
同时,通过班纳特先生的女儿们的打破旧规则的努力,呼吁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并表达了女性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综上所述,从文学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可以看出,小说通过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等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迫。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对女性地位与权益的深刻反思,激发了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追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奥斯丁用“灰姑娘”叙事模式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在她所处的时代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的理想婚姻形式,同时揭示出灰姑娘模式的实质:美德有报。
正是这一理想支持着年轻女性在追求婚姻幸福的过程中寻找着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也正是作品中的这一信念使它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奥斯丁;“灰姑娘”模式简·奥斯丁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女作家本人终生未婚,却写出了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广受欢迎的长篇小说,其中的《傲慢与偏见》更被视为文学经典。
一、“灰姑娘”模式——中产阶级女性理想婚姻的必然趋势小说中的“灰姑娘”模式显而易见,最初伊丽莎白的经济与社会地位都处于劣势,然而她的智慧、自尊和理性赢得了达西的尊重,最终她不仅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还通过婚姻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物质条件。
在小说中,作者除了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作了细致的追踪外,还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故事中的人物在婚恋过程中对对方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以至于亲属情况的考虑。
在刚刚获知新邻居彬格莱的基本情况后,班纳特太太就如坐针毡,生怕错过嫁女的大好良机,而其他那些家里有女儿的太太们也一样,由此可见这种想法在当时应该说具有普遍性。
那时中产阶级的年轻妇女大致有三条出路:嫁人、留在家里做老处女以及做家庭女教师。
家庭女教师收入很少,社会地位低微,很难有机会改变或摆脱掉这种身份。
奥斯丁在《爱玛》中就曾感叹道:“家庭女教师的命运简直不如被贬到美洲去的黑奴”。
因此,对于年轻妇女,尤其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妇女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尊重、安定与社会地位的唯一出路。
使这一情况雪上加霜的是当时不平等的继承制度,女子几乎不可能继承遗产,正如故事中班内特先生的遗产将在他去世后由远房亲戚柯林斯来继承,而班内特家的女儿们在父亲去世后很可能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处境。
这些都更加强化了婚姻的物质性与实用性,所以对女儿们未来生活的担忧是造成班内特夫人毫不掩饰的急切表现的主要原因,而寄希望于婚姻来改变自己窘迫的处境成了当时很多女性的普遍想法。
《傲慢与偏见》赏析

《傲慢与偏见》赏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创作的一部文学经典。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揭示了贵族社会的种种偏见和偏执,同时也展现了爱情与亲情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英国乡村的长本镇,主要关注贝能特家的五个姐妹: 珍·贝能特、伊丽莎白·贝能特、玛利亚·贝能特、凯蒂·贝能特和莉迪亚·贝能特。
她们的母亲非常迫切地希望她们都能嫁给有钱的丈夫,以解决贝能特家贫困的问题。
在这个家庭中,伊丽莎白是个聪明机智而独立的女子,她并不迷信地相信婚姻是她的唯一出路。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贝能特家遇到的富豪邻居归来的三位克雷尔姐弟展开。
查尔斯·克雷尔是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他对伊丽莎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因为一次偶遇,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产生了强烈的偏见,她认为他是个傲慢自大之辈。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伊丽莎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是不正确的。
贝能特家的父亲安妮叔叔去世后,她们遇到了一位新邻居,查尔斯·比格利。
比格利是个富有的绅士,他为莱斯利小姐设计了一家音乐厅。
莱斯利小姐是贝能特姐妹的朋友,她在音乐厅举办的舞会上结识了达西先生。
不久后,莱斯利小姐收到了达西先生求婚的书信。
但伊丽莎白读到这封信后,给达西写信表达了她的忿忿不平,她认为他的行为自私卑鄙。
达西得知伊丽莎白的看法后,对她的评价发生了改变,并向她道歉。
故事最后,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与名叫韦克先生的军官私奔了。
由于莉迪亚的不检点行为,贝能特家的声誉受到了打击。
幸运的是,达西先生为了保护伊丽莎白的感情,出资解决了莉迪亚与韦克的婚姻问题,最终他们得到了幸福的结局。
整个故事的框架是以对婚姻和金钱的观念为基础的。
贝能特家中的姐妹们各自对待婚姻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珍、伊丽莎白和玛利亚希望能嫁个有足够财力的人,而莉迪亚和凯蒂则更看重结交有趣的男士。
达西先生作为有钱有地位的绅士,首先被珍和玛利亚当作理想的结婚对象。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和偏见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和偏见《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亲姐妹伊丽莎白和简在英国乡村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与家庭生活。
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系列的傲慢和偏见,这些傲慢和偏见不仅体现在人物身上,还贯穿于英国19世纪社会和人们的心态中。
一、人物傲慢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傲慢人物是达西先生和卡瑟琳小姐。
达西先生是一位非常富有的绅士,但是他看不起那些社会地位和财富都不如他的人,认为他们是自己低人一等的下层社会。
他对伊丽莎白一家的态度也是冷淡甚至有点轻蔑,这种傲慢让他在一开始就失去了伊丽莎白的好感。
卡瑟琳小姐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丫头,自认为是贵族之后,尽显倨傲,甚至觉得那些比自己更加富有、地位更加高的人也不是自己的对手,这种傲慢让她错失了成为达西先生夫人的机会。
在小说中,达西先生和卡瑟琳小姐的傲慢不但带来了自身的烦恼,也给其他人带来了无尽的困难和艰辛。
二、人物偏见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偏见人物是班纳特太太和蒙斯。
班纳特太太有着非常强烈的阶级偏见,就因为达西先生的出身地位比自己低一些,她便不愿意让女儿伊丽莎白和他相处,这种偏见让班纳特太太失去了一个富裕绅士家族的女婿,并且造成了家庭经济上的拮据。
蒙斯则是一位非常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有着极度的宗族偏见,认为只有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才配得上称为绅士或夫人,这种偏见让他视莱斯先生和达西先生为下等人格外咄咄逼人,但最终也让他错失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朋友和巨大机遇。
三、社会傲慢和偏见小说中的傲慢和偏见不仅体现在人物身上,还贯穿于整个英国19世纪社会和人们的心态中。
人们对社会阶层和地位的看法十分固执和狭隘,他们一般认为绅士和夫人都应该来自于贵族或者是富有的人家,对于那些地位低下或者出身不好的人就会持有傲慢和偏见的态度。
这种社会傲慢和偏见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和偏见始终贯穿于整个故事的主线之中。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视角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视角分析在奥斯丁的著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休的名著。
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丁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丁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
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丁看似无意的评述。
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
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这一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婚姻价值观,正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婚恋观所以贝内特太太才把嫁女儿当作自己的人生大事,读者对贝内特太太的疏离也拉近了读者和隐含作者的距离,从而拉近了读者和女主人公的距离。
当时女子在婚姻方面的被动局面,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婚姻是两个门当户对家庭的结合,爱情的有无处于次要地位。
对于女性来说,她在婚姻市场的卖点取决于她能够带来的嫁妆,像夏绿蒂这样没有嫁妆的女性,在当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做家庭教师,另一条就是抓住婚姻,所以当迂腐的柯林斯向她求婚时她爽快地答应了,这在夏绿蒂看来似乎是最好的归宿了。
奥斯丁一生未婚,在她27岁时曾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求婚,也就是拒绝了日后有保障的生活。
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借玛丽安之口说出她当时心理“一个27岁的女子别指望再能感受爱情或激发爱情了”。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和偏见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和偏见作者:马红霞尹莉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3期摘要:第一位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使小说具有现代特色的英国作家简·奥斯丁主要关注女性的婚姻和爱情,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和偏见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傲慢与偏见》是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在小说中描述的社会里,男人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财富,而女人的价值就在于她的男人。
关键词:傲慢;偏见;人物性格特点;婚姻一、分析“傲慢”和“偏见”的原因(一)社会因素《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发生在英国从资本主义早期向资本主义工业时期过渡的特殊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富人之间等级的膨胀,社会地位的区别越来越小,金钱在人们心中却越来越重要,并且成为鉴定地位和权力的主要依据。
班内特太太和她的亲戚们已经通过她与班内特先生的婚姻获得了贵族地位,而且这个地位会通过她的女儿的婚姻再次提高。
另外,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女子不能继承财产,所以班纳特的五个女儿都不能而只有他们的堂兄柯林斯可以继承。
为了获得财产安全和保护她们的社会地位,班纳特夫人急于把她的女儿介绍给年轻富有的未婚男人。
(二)人性的弱点在当时的社会,金钱和地位非常重要,阶级意识很强烈,人们判断另一个人时通常凭借第一印象。
达西富有骄傲,他的社会地位使他一开始就对周围的人存在一定的偏见。
伊丽莎白有头脑,但是她在判断别人时受到了虚荣心的影响,对达西产生的偏见。
简漂亮善良,她和宾格莱先生在舞会上互相爱慕,但是自卑使她隐藏了自己的情感,宾格莱虽然富有但也极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无意识地被别人利用。
从其他角色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个缺陷,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他们说话表里不一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
二、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伊丽莎白的“偏见”伊丽莎白生活在乡村,是个漂亮、聪明、乐观的女性,但是家庭地位的低下又造就了她固执偏见的性格。
因而当她看到达西的傲慢与无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排斥他,对他产生偏见。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作者/尹亚辉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
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
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没有任何经济背景,只能依仗嫁个好丈夫来保证日后的生计,以致但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男性都可以肆意地选择妻子,他们掌握着婚姻的绝对主导权,这种种的现实,直接导致婚后女性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
就像在《傲慢与偏见》中写道的,班纳特夫妇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先生过世后,他家财产就只能由远方的亲戚来继承,他的太太和女儿终将得不到任何东西。
因而,在当时,女子都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保证自己后半辈子的衣食无忧。
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女性完全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她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丧失了,不得不依附于男人,这也是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源。
二、《傲慢与偏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一)女性叙事视角,掌握自主权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影响着叙事模式及其意义。
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颠覆了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的唯诺形象,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让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让女性主导话语权。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结,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是分不开的,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作品,进而彰显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由远景到近景的叙述视角转化,强调女性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直接引语的运用,让女性主导话语权,辅以间接引语来表现独特的女性视角。
在《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展开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特质。
重点写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一系列“傲慢”与“偏见”之后,最终喜结良缘。
通过对这桩理想的婚姻的描绘,也反映出了女作者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女性也可以主导自己的婚姻。
女性自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分析

女性自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分析在《傲慢与偏见》这本经典的小说中,简·奥斯汀通过描绘女性自立和爱情傲慢与偏见的主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观念和女性地位的演变。
本文将从女性自立和爱情傲慢与偏见两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分析。
一、女性自立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依附于父亲或丈夫生活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然而,在小说中,简·奥斯汀通过塑造伊丽莎白·班内特这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独立、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女性。
她不愿意为了金钱或地位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在接受到了多个求婚的机会后,伊丽莎白坚持选择了婚姻的自由,以及与她心灵相通的达西结为伴侣。
她的选择展示了女性追求自立与幸福的重要,不为食言他人的眼光和社会的期望所束缚。
二、爱情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爱情中常见的毛病。
小说通过描绘各种形式的爱情傲慢和偏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直指现实生活中的弊端。
在小说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是最典型的例子。
初始阶段,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傲慢印象十分深刻,而达西看不起班内特一家则是出于偏见。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改变了对彼此的看法,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种从傲慢和偏见到真诚和理解的转变,反映出爱情中的成长与包容。
此外,其他角色的爱情故事也展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傲慢与偏见。
如达西的姐姐英格丽德和班内特的姐姐简,他们因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遭受了外界的偏见。
而班内特夫妇之间久经考验的爱情则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需要经过琐碎和艰辛的磨合,而不仅仅是两人的美好幻想。
总结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自立和爱情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女性地位和爱情观念的关注。
她通过伊丽莎白·班内特这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以及爱情故事中角色的塑造,呼吁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并且警醒人们在爱情中不要滋生傲慢与偏见。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与局限[权威资料]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与局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7dbee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f.png)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与局限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与局限。
此篇作品对于女性主义的突破之处在于性别角色的塑造强烈对比,即男性形象被弱化,女性形象被强化,在道德理念中体现女性特有的视角,与此同时,局限性体现在女性角色的命运始终逃不过最终与男性结婚而收场,并且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作者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所束缚。
这篇作品对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启蒙作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女性主义;突破;局限作者简介:陈文�h(1989-),女,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I106 []:A[]:1002-2139(2016)-21-0-02引言:英国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称其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 (Gilbert:330)。
美国知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在英国小说作家中,简・奥斯汀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媲美,受到读者稳定的喜爱(朱虹:1)。
奥斯汀的作品提倡人性本善,人要追求理性,并且有相当程度的自我节制,英国批评家弗・雷・利维斯称其为“英国小说大家”(利维斯:1)。
奥斯汀的作品主要聚焦于英国中产阶层乡村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1983年,玛格丽特・柯卡姆在她的成名作《简・奥斯汀:女权主义与小说》(柯卡姆,1983)中就以女性主义视角通过研究女权启蒙运动对简・奥斯汀的小说进行了全面探讨。
在《简・奥斯汀:女权主义与小说》中,她重点探讨了简・奥斯汀的女权意识,例如简・奥斯汀作品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对女性文学发展的作用等。
2005 年,玛格丽特・沃特斯在其作品《女权主义简史》(沃特斯:188)中,将简・奥斯汀列为“执笔的亚马逊女战士”之一。
国内文学评论家一部分从伦理学出发,如周青、王尧等探索小说中的道德理念,另一部分从女性主义出发,如朝阳、刘戈等分析简・奥斯汀对男权视角下某些观念的反驳。
傲慢与偏见爱与骄傲的融合

傲慢与偏见爱与骄傲的融合在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巧妙地展现了傲慢和偏见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并深入探讨了爱与骄傲之间的融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傲慢与偏见以及爱与骄傲如何相互交织、影响彼此。
1. 互相吸引的对立:达西与伊丽莎白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达西和伊丽莎白展开。
一开始,伊丽莎白对达西持有偏见,认为他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
而达西也对伊丽莎白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抱有偏见。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在各种意外事件中逐渐认识到彼此的优点和魅力,逐渐改变了对对方的看法。
在这一过程中,傲慢和偏见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正是因为他们对彼此存在的不满和偏见,才使得他们对对方更加关注,更加努力地去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真实的内心。
这种互相吸引的对立,使得爱与骄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 爱的力量:英娜与傲慢的修正除了主角达西和伊丽莎白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展现了傲慢和偏见的特点。
其中,英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一开始对维克姆持有偏见,认为他只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牧师,不配与自己这样优秀的女子相配。
然而,通过英娜与维克姆的相处,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是错误的,并最终与维克姆坠入了爱河。
爱的力量在这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英娜真心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不断改变自己的偏见和傲慢,最终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从这个角度来看,爱与骄傲的融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爱的力量修正了傲慢的心态。
3. 人性的复杂性:卢卡斯与卡瑟琳在《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和卡瑟琳是两个看似正直而无偏见的人物。
然而,他们也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卢卡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友好和热情,但实际上他经常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暗中表现出傲慢和偏见。
而卡瑟琳则是一个虚伪而自命清高的人,她想通过表面上的完美形象来掩盖自己内心的骄傲。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刻画,作者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性是复杂的,傲慢和偏见往往隐藏在深处,需要我们不断审视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丑小 鸭》 的故 事可 谓家 喻户 晓 , 早 已成 了为 梦想披 荆 斩棘 、 养 精蓄锐 , 等待有 朝一 日一鸣 惊人 的代名 词。对每 一
个女孩而言 , 成为一个 衣食 无忧 、 优雅得宠 的公 主 , 尽管在 现
而涉 及到幻想 、 虚构 、 离 奇等词时 , 我们就不能 不想到与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3 - 03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5 . 0 5 . 0 5 5
女 性 小 说 创作 与 童话 故 事
《 傲 慢与偏 见》 中的童话 因素分析
彭 海 英
( 广东 财经 大学 华 商学院 , 广州 5 1 1 3 0 0 )
法、 奇思妙想 、 美满结局等 特点 , 又往 往采 用拟人 的方 法 , 大
凡花鸟虫鱼 , 花草树木 , 整个 大 自然以及家具 、 玩具都可赋 予
生命 , 注入思想情感 , 使它们人格化。而且一般而 言 , 童话传
递的总是正能量 , 这也 是其 教育功 能之 一。这样 一来 , 童话 符合 了人们超脱现实 、 向往美好 的心 理 , 赢得 了一定 市场 , 也 奠定 了人们初涉文学的基础 。可 以说 , 童话故 事是每一个 人
书中 , “ 民间故 事” “ 神奇故事 ” “ 幻 想故事…‘ 童话 ” 等名称 同 时并用 , 在 这 部 名 著 的英 译 中 , 分别表达为“ F o l k t a l e ”
《 傲慢与偏 见》 是简 ・ 奥斯汀 ( J a n e A u s t e n , 1 7 7 5 —1 8 l 7 )
等, 即可看 出其超乎 自然或 寻常 的特征 。
不管其定义如何 , 童话 , 既然是面向儿童的 , 总离不开 魔
斯 汀常被 2 0世 纪的文学评论 家们 和文 学史 家们誉为 真正伟 大的英 国小说 家 , 因为她 使英 国小说更臻 完美 , 因此她 的小
说是最具经典 意义 的小说 。英 国著名 文学 家和评 论家基 布 尔( T . T . K e b b l e ) 说“ 简 ・ 奥斯 汀是 一位 喜剧 艺术 家”, 并 认 为她“ 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 比亚” 。 近两个世 纪以来 , 对简 ・ 奥 斯汀作 品 的研 究层 出不穷 ,
充满奇 思幻想与浪漫主 义色彩 , 又往往有着美满结局 的形形 色色的故 事 , 充 实着她 们的童年 时代 。从 “ 丑 小鸭式 ”
的成 长故 事、 浪漫主义 色彩、 永恒 的爱情 主题 三 个方 面入 手 , 简・ 奥斯 汀 的名著《 傲慢 与偏 见》中童话 因素 跃 然纸
上。
关键词 : 简・ 奥斯汀 ; 傲慢 与偏见 ; 女性 ; 童话 ; 浪漫 ; 爱情 ; 美满结局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5 ) 0 5 - . 0 1 2 0 - 0 3
些词语中 , 无 论 是 Ma g i c还 是 F a n t a s t i c , 既然 不是 r e a l i t y 、 f a c t
这部 著作虽说是 1 9世 纪出面世 , 但时至今 日, 仍广 受热
捧, 被翻译 成多 国文字 , 也有 根据书 本改 编的 电影 。简 ・ 奥
的代表作 , 于1 8 1 3年第 一次 出版发 行。故事 随着女 主人 公 伊 丽莎 白对爱情 、 婚姻 的追求脚 步而展 开 , 给读者 呈现 了一
幅生 动而形象 的 1 8世纪末 到 1 9世 纪初英 国的 乡镇生 活画
卷。
“ Ma g i c t a l e ” “ F nt a a s t i c t l a e ” , 当然还有 “ F a i r y t a l e ” 。而从 这
一
、
简 介
童话相类似 的一些概 念—— 神话 、 传说 、 故 事等 。谈 到童 话
之起源 , 周作人就 曾经指 出“ 神话 者原人之宗教 , 世说者其历
1 . 《 傲慢 与偏见 》
史, 而童话则其文学 ” 。就一 些重 要 文献 的用词 来说 , 如 普罗普的 “ Mo r p h o l o g y o ft h e F o l k t a l e ” ——《 故事 形态 学》 一
“ 童话是文学体裁 中的一种 , 主要 面向儿 童 , 具有浓厚幻想色
彩的虚构故事作 品 , 通过 丰富 的想象 、 幻想、 夸张、 象征 的手 段来 塑造形象 , 反映生 活。其语 言通俗 生动 , 故事 情节 往往 离奇 曲折 , 引人人胜 。 ”
二、 《 傲慢与偏见》 的童话化分析
2 0 1 5年 5月 第3 4卷 第 5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Ma v 2 01 5 Vo 1 . 3 4 No . 5
百花 齐放 , 对《 傲慢与偏见》 也 是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
2 .童话
接触到文学的必经之路 , 尤其 是那些 脍炙 人 口、 深入 人心 的
故事 。那么 , 或多或少 的 , 之后的文学创作会受其影响 。
对“ 童话 ” 的定 义 , 我们 先 看 看百 度 百 科 给 出 的介绍 :
摘
要: 在l 9世纪绚丽 多彩的文 学舞 台上 , 英国女性作 家的小说创 作是 一道 亮丽的风 景线。而这之 中, 简 ・ 奥
斯 汀 无疑 是 其 中 一颗 耀 眼 的 明 星 。谈 到 女 性 的创 作 时 , 我 们 很 自然 地 会 想起 她 们 的 启 蒙 读 物 — — 童 话 故 事 。这 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