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主要包含了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以“语文园地”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课内阅读,又有课外拓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掌握。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内容为案例,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文学习: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实践活动。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课文内容分析:列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突出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列举并解释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精品】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7单元 语文园地(部编版)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法?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的课文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威尼斯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出示课件】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练一练,学运用。
(1)同学们还知道那些文章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吗?(2)小组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
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提取主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4.能够独立整理文言文章的框架。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和含义。
•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难点
•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篇章中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课文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生字卡片、课文课后作业。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讲解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引入话题,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学习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强化语感。
第三节:课文分析
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寓意和主旨。
第四节:课文运用
1.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虚构故事情节。
2.每组展示并分享。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增加相关辅助材料,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自信,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领域更上一层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掌握《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首唐诗《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和赏析。
–古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难点:–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理解古代诗人创作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赏析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3.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引导学生陈述观点、发表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唐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乌衣巷》•教师朗读《乌衣巷》,解释诗歌背景。
•学生分组诵读,理解诗歌含义。
3. 学习《青玉案》•教师解释《青玉案》的意境和特点。
•学生听读,理解诗歌内容。
4. 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古代诗歌。
•学生互相赏析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的唐诗特点和内涵。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布置课外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
3.课后小结:学生写摘抄感想,分享对这次学习的新觉悟。
六、扩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围绕《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展开,通过启发式、赏析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语文园地》部编版 (共33张PPT)

我会积累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常快,还能急转弯。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
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静态描写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
描写了夜晚戏院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散场后的静寂。
为什么要这样 写呢?
从喧闹到平静,这是放学后的 校园和白天校园的不同之处。
“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之 后”这两个情景中,“热闹”的 过程是其特点,应该重点写。
放学后的校园 示例: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 佛还能听到楼道里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 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 风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杳无 人迹。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 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 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凸显了 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 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 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 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 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 独特的魅力。
语句段运用
◎ 下面的语句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 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不知看哪处好。
动态描写 写小船行驶时速度很快。
◇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 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 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 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语文园地七-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生能够: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提高朗读能力,表现丰富的情感。
3.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朗读并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对课文进行感情细致的体会,提升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热身启动
通过简短的热身活动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文导入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预习,了解故事背景。
三、课文学习
1.课文朗读:组织学生群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2.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难点问题。
3.课文感悟:引导学生表达对课文中情感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接续故事或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课堂小结
结合课文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自己的朗读稿。
2.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并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及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包括了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两篇略读课文《火烧云》和《慢性子与急性子》,以及语文素养实践版块。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的话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表达不够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认读“霞、染”等10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本课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掌握本课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2.精讲课文《海上日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3.略读课文《火烧云》和《慢性子与急性子》: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4.语文素养实践版块: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教版五年级语⽂下册第七单元《语⽂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语⽂园地教学⽬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课⽂,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引导学⽣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的结论。
2.词句段运⽤(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法。
引导学⽣选择⼀个情景,照样⼦写⼀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积⽉累引导学⽣回顾学习古诗的⽅法,并运⽤学古诗的⽅法⾃学古诗《乡村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回顾课⽂,讨论交流1.谈话导⼊。
本单元的课⽂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威尼斯的⼩艇》,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说)课件出⽰《威尼斯的⼩艇》⼀⽂,描写了⼩艇在⽔⾯上灵活穿梭的样⼦,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牧场之国》,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与反思

语文园地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行交流、总结。
学习小伙伴的话则分别总结了本单元的主题和阅读训练要素,回顾了本单元课文所表现的威尼斯和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强调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引导学生在本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试着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材呈现了课文中表现动、静之美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学习其写法。
教材还呈现了三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选择一个,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第二项引导学生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两组句子,分别选择了穆青的《金字塔夕照》和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分别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和印度泰姬陵,也分别集中强调了金色和白色对比的视觉效果。
“日积月累”安排了宋代诗人翁卷的古诗《乡村四月》,表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风光和景色。
诗的大致意思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遍布山原,水光映照着天光,河川一片洁白的模样。
在杜鹃的声声啼叫中,细密的雨丝像烟雾一样弥漫。
乡村四月很少有清闲的人,才结束了养蚕种桑的工作,又要去田里插秧了。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自然景物,树木葱葱、水光映照、杜鹃啼叫、细雨绵绵。
后两句主要写人们忙于农事。
整首诗写景写人,景和人相融,韵味十足。
教学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总结景物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2.学会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景物的美,并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
3.积累、诵读古诗《乡村四月》,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总结景物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2.学会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景物的美,并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仿写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主要涉及古诗词、文章阅读、作文练习等内容,包括《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二首》、全文阅读等。
2.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江河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理解•古诗二首的吟诵•散文《心灵的摇篮》的阅读和欣赏2.教学难点•古诗的吟诵和理解•散文的情感体会和表达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江河的好奇心和向往。
2.学习阶段(1)学习《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诗歌,带领学生了解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学习诗歌的背景知识,听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
(2)学习古诗二首•向学生介绍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帮助学生学会吟诵和理解这两首古诗。
(3)学习散文《心灵的摇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散文,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思考散文的主题和意义。
3.操练与巩固(1)朗读练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和散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作文练习•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古诗词和散文,通过情感体会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内涵,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写作指导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诗歌与散文的技巧•掌握诗歌与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辅助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等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子或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二部分: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三部分: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与对比3.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技巧•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演绎,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解读等活动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和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撰写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欣赏和理解,更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
《语文园地七》包括一篇精读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两篇略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和《杨氏之子》,以及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本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生僻字、难懂的句子产生阅读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查阅资料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解决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加汉字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对于阅读和汉字书写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口语表达不清晰、写作思路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汉字词汇量。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4.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4.汉字书写: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美观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汉字书写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阅读材料、习作范文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汉字书写练习本,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含答案)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趣味和知识的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囊括词语解释、字词辨析、造句、填空等多个方面,旨在拓宽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词语解释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一些常见词语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1. 种种:表示多样、各种各样的意思。
2. 陈列:指摆放和展示物品,常用于博物馆、展览中。
3. 难得:表示很少出现、难以得到的意思。
4. 冠冕堂皇:形容措辞或言论非常华丽、堂皇。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句子,从而顺利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二、字词辨析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一些相似的字词中正确辨析,从而避免使用错误的词语。
1. 感激与感动:感激指对别人的恩情表示感激之情;感动指因为某些事情或某人的行为而引起内心深深的激动。
2. 长途与远方:长途指路途长,行程时间较长;远方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与“近处”相对。
通过正确辨析这些字词,我们可以在写作和表达中避免语意的混淆,提高我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三、造句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所学到的词语和字词进行造句。
1. 种种:- 他们在圣诞节聚会上吃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 我看到了园里种种不同颜色的鲜花。
2. 陈列:- 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古代文物。
- 他将自己的书籍整齐地陈列在书架上。
3. 难得:- 这样的好机会真是难得一见。
- 我们应该珍惜这难得的假期。
4. 冠冕堂皇:- 他的演讲词措辞华丽,堪称冠冕堂皇。
- 她的辞职信写得冠冕堂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造句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表达的水平。
四、填空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填写适当的词汇来完善句子。
1. 碗碟、食物: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碗碟】,还有丰盛的【食物】。
2. 陈列、展示: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古代文物,供人们观看【展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备课教案(定稿)

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描写的句子。
写感受。
搜集具有
动静结合描写的古诗。
拓展性作业
目标三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交流颜色这一部分时,有的同学想象力匮乏,而对于想象不够丰富的同学,最好的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让思想在同学之间流动。
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同学,可以借助写的方式,比较好梳理想法。
古诗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因为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动静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古诗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
案(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春种》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
2.通过赏析《春种》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3.掌握《春种》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的意思。
4.能够理解《春种》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地朗读这首诗歌。
2.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
3.掌握一些新生字生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本、教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全班干净衣服,干净鞋袜等道具,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诗歌
教师先朗读《春种》,然后让学生轮流朗读。
第三步:理解诗意
让学生围绕“春天”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第四步:品味诗歌
带领学生讨论诗歌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五步: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播放相关单词的语音,并展示词义,帮助学生掌握新单词。
第六步: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创作一些关于春天的小故事或小诗歌,鼓励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种》这首诗歌,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主题,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自然、多体会诗歌之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种》。
2.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感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景物动静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理解并背诵积累古诗。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朝代】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
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
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
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
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川:平地。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刚刚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6.插田:插秧。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
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部编版

……热闹的站台渐渐恢复了安静。
4
描写“火车进站”的情景
动描态写描 时写要指抓对住运景动物状的态动下态对特象点的、描静写态,特可点使,景还物可更以具人有衬动景感,,这更样有就生能命把章的景活物力写。美写活。
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的更美?
静态描写指对静止状态下对象的细致描写,可以描写景物的样子、颜色、位置、细节等,带给人沉静之感。
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的更美?
3、学习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描写
4、布置作业
把这节课的情景写话读熟
写两个情景
① 群鸟飞过湖面 ②早晨的校园
1 2
谢 谢 观
成
看 明
霞
总
第
结
3
章
3、总结
提问 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的更美?
小结
描写时要抓住景物的动态特点、 静态特点,还可以人衬景,这样 就能把景物写美写活。
描写时要抓住景物的动态特点、静态特点,还可以人衬景,这样就能把景物写美写活。
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的更美?
动态与静态结合描写,以动衬静,或以静制动,使情景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活,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动静美。
动静
结合
使情景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活,让读者感受
到景物的动静美。
2.3、学习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描写 2.3.2、描写一个动静结合的情景
情景: 放学后 的校园
举例
例
放学的铃声一响,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的往前走,有的
挥手跟老师告别……渐渐地,校园里的欢笑声、嬉闹声越来越少,最终变安静了。
举例 《威尼斯的小艇》中“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倒退,我们的眼睛 忙急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出 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
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
(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
(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火车停稳后,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工夫,下车的乘客和准备上车的乘客就挤满了站台,有急匆匆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来整顿行李的,还有踮着脚尖在大声呼喊寻找同伴的,站台上顿时热闹非凡。
(动态美)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说说这些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列举田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色夕阳照射下的美景。
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对金字塔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
第二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鲜润、醉人的绿。
作者通过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趣读,体会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还是一幅秀美的画!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
(配乐)
(1)听读,想象画面。
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画面。
(配乐范读)
(2)汇报展示。
提问: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3)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五、小结。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爱自然,爱生活,爱国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懂得多去欣赏身边事物的美。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描述心中所喜爱的景物,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背诵描写景物的古诗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