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B卷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
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绝弦”?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 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伯牙绝弦
皎皎明月 萧萧 竹叶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
徐徐 清风 绵绵春雨 萋萋芳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世再无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 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 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 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 “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 是对知音的悼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 25.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皎皎明月 萋萋芳草 茫茫大海
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 袅袅炊烟……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善哉, 兮若_______!”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期 善伯 听牙 。善 鼓 伯 琴 牙 , 鼓 钟 琴 子 ,
25 伯 牙 绝 弦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善:擅长、善于 善:表赞叹之义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 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谓:认为、以为 乃:于是 复: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悠悠白云 伯牙鼓琴,志在白云,钟子期曰: 白云 !” 悠悠 兮若 “善哉,
徐徐清风、依依杨柳、皎皎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____,钟子期曰: “善哉,____兮若____!”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完整版完美版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志”:心里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 子期(听了)说:“太好了!仿佛就像巍 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啊!”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 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 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 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 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 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 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 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 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 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 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 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 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 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 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 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
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
连曾带美神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
大自然的壮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
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
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
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 没有遇到真
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
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 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 过)啊!”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是《伯牙绝弦》。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伯牙绝弦》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俞伯牙是一位精通琴艺的音乐家,而钟子期则是一位能够欣赏并理解他音乐的人。
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了音乐,成为了一种心灵的交流。
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后,他感到非常悲痛,因为他失去了一个能够理解他音乐的人。
他决定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够再欣赏他的音乐。
这种深厚的友谊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欣赏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当我们失去一个真正的朋友时,我们会感到非常悲痛和失落。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尽可能地与他们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和理解。
此外,《伯牙绝弦》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需要被理解和欣赏的。
只有当我们找到那个能够理解我们的人时,我们的艺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欣赏。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寻找那些能够理解我们的人,并与他们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总之,《伯牙绝弦》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情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友谊和艺术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身边的朋友和寻找真正的艺术知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弦()兮()哉()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娥()眩()渭()秦()蛾()舷()猬()奏()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绝再,重新鼓于是,就复断若弹乃说,道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_2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
__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
__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通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优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优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 1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绝,断绝.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俞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啦!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妙极啦!这琴声宛如奔腾不系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着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的,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钟子期)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在弹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期
伯 牙 所 念
必 得 之 。
,
钟
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 曰:“ 善哉,皎皎兮若秋月 !” 志在 清风 ,钟子期曰 :“善 哉, 徐徐兮若春风 !”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相遇知音, 欢乐无边。
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你能想到伯牙摔琴 时的心情吗?如果当时 你在现场,你会对伯牙 说些什么?
作业: 搜集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
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小故事 。 下次上课给同学们读一读,讲 一讲?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善:1、擅长、善于。2 、善哉,表示赞叹。 曰:说。 谓:认为。
复:又、再。 若:好像。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w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伯 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课题:《伯牙绝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学科:小学语文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鉴赏水平高超,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于是把琴摔碎,立志终身不再弹琴。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感受艺术的美好。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今年来的插班生,学生语文水平良莠不齐,作为六年级学生,这是他们第二次接触古文,虽说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但他们已有一些文言文、白话文的阅读基础。
而且从文字上看,本文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设计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美读引进课堂,“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理解“知音文化”的丰富和玄妙。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伯牙子期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背诵。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理解“知音”,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琴曲《忆故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候课时间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谈话: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曲子好听吗?知道是什么曲子吗?预设生:《高山流水》3、师:是啊!一曲《高山流水》,品味独特的宁静和婉约,真美!这一曲千载称颂的知音赞歌传之千古,然而水已去,人亦去,弦断有谁听?乐曲传颂的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板书:伯牙绝弦)4、齐读课题,正音:弦读(xián)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相识的呢?(预设生:讲述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

《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伯牙绝弦》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伯牙绝弦》讲课教案

徐徐 清风 绵绵春雨 萋萋芳草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
哉,皎皎兮若 明月!”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 兮若清风 !”志在竹叶 ,钟子
期曰:善“哉,萧萧兮若竹叶 !…”… … …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滚滚波涛 绵绵春雨 袅袅炊烟
萧萧竹叶 依依杨柳 淙淙流水 隆隆雷声 萋萋芳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
钟
牙
子
善
期
鼓
善
琴
听
,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明月 竹叶 清风 波涛 流水 春雨 雷声 炊烟 芳草
…………
皎皎明月 萧萧 竹叶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隆隆雷声 袅袅炊烟
译文
•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 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 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 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 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 不再弹琴了。
•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 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疑难理解
•虽然伯牙你的答听对了者吗众? 多, 但他却始终觉得只有 钟子期一人是真正听 懂他的琴声。
•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 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课件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 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பைடு நூலகம்
知音
志
念
心
浏览资料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 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 》《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 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 “借问人间愁寂意,波阳弦绝已无 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 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 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 》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 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 得:懂得。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 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 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了。
记下这对知音的名字: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呈现知音相遇的美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聆听破琴绝弦的叹息: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 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 钟子期真的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 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课件

自己读文言文,思考一下,你从 文中哪些地方发现他们两个是“知音” 的?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古人常说“八拜之交”, 你们知道“八拜之交” 包括什么吗?
刎颈之交 知音之交 管鲍之交 鸡黍之交
生死之交 胶膝之交 忘年之交 舍命之交
知音之交
伯牙鼓琴
鼓:弹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孤寂 激动 心灰意冷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三尺瑶琴为君死!
方鼓琴而志在芳草,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萋萋乎若芳草。
方:刚刚。
少选:一会 儿,不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为 什么这么做?
有同学认为,伯牙琴艺如此高超, 子期死后却“破琴绝弦”,这种做 法太偏激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伯牙、子期虽已逝去,但他们二 人的情谊却被传颂千古,脍炙人口。 他们二人之间的心弦之音波动着每一 个和他们相遇的人,相信在以后的岁 月中,他们的“知音”情谊会历久弥 坚,经久传颂。
6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学(4)第八组25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词句解析

《伯牙绝弦》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019年6月27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doc

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与集体帮助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借助注释能理解重点词句与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在反复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理解伯牙善鼓、子期善听,感受朋友间默契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等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背诵《杨氏之子》二、画面引入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位人物: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贵族打扮的,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一一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青布包头,衣着布衫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一一钟子期。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2.板书《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指出:“弦”的读音,读正音“绝”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绝弦”是什么意思?联系“绝交”词语的意思来理解,让学生深刻理解课题是“不再弹琴”的意思。
再读课题。
3.《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生交流)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如反复诵读加揣摩,如结合书中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言文。
三、初读读顺1.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然后指名2个学生读)2.师: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要读好它,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这样我们就会越读越有味。
下面我们来听听录音是怎么读的?(播放录音)3.出示带有停顿的课文: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伯牙绝
弦》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9分)
1. (6分)读课文《伯牙绝弦》,按要求补全句子。
伯牙遇到子期就像________。
(补充比喻句)
2. (10分)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A.擅长,长于 B.好,表示赞同 C.言行、品质好 D.容易,易于 E.办好,弄好 F.熟悉
①伯牙善鼓琴。
________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
③这个叔叔很面善。
________
3. (10分)读课文《伯牙绝弦》,根据语境写词语。
“伯牙善鼓琴”,我可以用下面的词语来形容伯牙的琴声________、________。
4. (6分)字词解释(解释划线的词)
①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
②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
③伯牙所念。
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
________
⑤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________
⑥志在高山。
________
5. (2分)选择正确的答案
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A . 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 . 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 . 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6. (5分)补写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2)________,皆兄弟也。
(3)四海之内存知己,________。
(4)相识满天下,________。
(5)________,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莫逆之交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 (13分)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8. (10分)阅读阅读,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好大的雪啊________(a ya) 毛茸茸________ (rōng róng)
玉屑________ (xièxuè) 簌簌________ (sùshù)
(2)请你再写出两个像“毛茸茸、沉甸甸”这样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
(3)文中写静态美的句子是:________。
(4)这段话写的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9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6-5、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1、
7-2、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