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

2 1 年 6月 第 2 02 7卷
第 3期
27 7 E4 国家 药 典 委 员 会 . 国 药 典 2 1 版 l ] 一 部. 京 : 3] 中 0 0年 - . s 北
中 国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0 0 附 录 6 . 21 : 7
天 津 药学 ,0 4 1 ( ) l-9 2 0 ,6 6 :71.
中图分类号 :9 71 R 7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20 (0 2 0 —270 1 0—4 7 2 1 )30 7 —3
Pr g e s o n u i n t n l g n t e t e t e to i b t s m e lt s o r s f i s ln a d is a a o s i h r a m n f d a e e liu
剂 以 便 于糖 尿 病 患 者使 用 。
关 键 词 : 效胰 岛素 ; 兰 林 肽 ; 尿 病 速 长 吸 艾 普 糖
d i 1 . 9 9 jis . 0 42 0 . 0 2 0 . 3 o : 0 3 6 /.sn 1 0 — 4 7 2 1 . 3 0 5
[3 钟 国跃 . 发 展 优 质 中 药 材 生 产 的 基 础 研 究 [ ] 中 药 3] 论 J.
材 ,9 8 2 ( )1 517 1 9 ,1 3 :5—5 .
胰 岛素及 其类 似 物治 疗 糖 尿病 进 展
韩 旭亮 石俊峰 龙 丽辉 徐 丽 , , , , 陈 琳 吴 燕 郑 艳 侠 马 永 雯 (. , , , 1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 西安 707 ; 107
[7 李 丽 . 川 芎 的炮 制工 艺 及 其 质 量 标 准 研 究 [ . 京 : 3] 酒 A] 北 中 华 中 医 学 会 第 三 届 中 药 炮 制 分 会 学 术 会 议 论 文 集 [ ] 2 0 :4—4 . c .0 3 1 11 8
GLP-1

G L P 一 1 具有抑制 胰高血糖素分泌 的作 用。G L P 一 1 可直接作 用于胰岛 细胞 , 抑制其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 。 或者 间接地促
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再 以旁分 泌的方式抑制 d细 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圈 。 2 . 4 抑制食欲, 适 当减 重 研 究表 明 .适 当地减 轻体 重有 助于糖 尿病患者 对血糖 的控
生理作用 。正常生理下 , G L P 一 1 在体 内主要 由肾脏 排泄 , 肾外组
制 。G L P 一 1 对患者体重 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延缓 胃排空 。 增加 饱胀感 , 抑制食 欲 , 减少能量摄入等 方面。其机制 可能是通 过激
活 与食 欲调节密切相关 的下丘脑 室旁核 、垂体 等处 的特异性 受
糖 尿病是一种 由遗传 因素和环境 因素相互作 用引起的代谢 紊乱综 合征 。据统计 , 2 0 0 7年全球大约有 2 . 5亿 糖尿病患 者 , 预 计2 0 2 5年将达到 3 . 8 亿【 1 ] 。在传 统的治疗 方式 中 . 大都是针对性 地 调控血糖水 平 , 而对 B细胞功 能 、 低 血糖 、 体 重和心 血管危 险 因素等方 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研究发 现 , 胰高血糖素样肽一 1 ( G L P - 1 ) 及其类似物不仅可 以
・
医药论坛 ・
糖 尿 病 新 世 界2 0 1 5 年1 月
G L P 一 1 及其类似物治疗糖 尿病 的研 究进展
盛 灵 通 孔 建龙 秦 健 管 其君
浙江华 阳药业有限公司 , 浙 江杭州
3 1 0 0 5 3
【 摘要】 胰 高血糖 素样肽一 1 ( G L P 一 1 ) 是一种肠 源性激素 , 具 有促 进胰岛素分泌 、 抑制胰 高血糖 素释放 , 改善胰 岛 p细胞功能 , 促进胰 岛 B细胞增殖并抑 制其 凋亡 、 延缓 胃排空 以及保护心血管等重要作用 。 天然 的 G L P 一 1 在体 内被二肽基肽酶一 4 ( D P P 一 4 ) 迅速降解 , 因此很难在临床 中直接应用 。G L P 一 1 类似物可 以抵抗 D P P 一 4的降解 , 增 强与 G L P 一 1 受体 的结合 , 有效延 长作
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不仅包括药物疗法的创新,还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糖尿病治疗相关的最新进展。
首先,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其中,胰岛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部分新型胰岛素类药物如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联合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糖尿病医疗设备的创新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许多便利。
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胰升糖素等设备的应用不断更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方便性。
血糖监测仪的进步使得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测量血糖水平,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改变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胰岛素泵的应用则更好地模拟人体自然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胰岛素传递系统,如胰岛素皮肤贴片和胰岛素雾化器等,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另外,糖尿病的治疗也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Mediterranean饮食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体重等指标。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的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断运动和耐力运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干细胞治疗也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
研究发现,胰岛素产生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通过干细胞移植或者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再生可以有效地恢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干细胞治疗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应用进展

3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 Diagram
1.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LOGO
Text
Text
4.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Text
2.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5.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反转录酶法
重组DNA
• Contents
Hot Tip AB链合成法
LOGO
• 分别用化学方法合成人胰岛素A链和B链基因,分
别插入克隆载体质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中, 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发酵产生的细胞总蛋 白质中,约有0 %是β-gla-A和β-gla-B融合蛋白。 收集后破碎、离心得粗包涵体。再溶解包涵体,溴 化氰化学切割,磺基化处理,空气中氧化生成活性 胰岛素,最后纯化,即得。
LOGO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 的研究应用进展
Contents
1 2 6 3 4 5z展望
Contnts 2
LOGO
Hot Tip
LOGO
1 胰岛素的发展 – 921年Banting等首先从家畜胰脏中提取得到一种较纯的降血糖 物质,命名为胰岛素(insulin),1922年用于临床,1926年 Abel制得结晶。我国1941年由上海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首先研 制并投产。以猪胰为原料,刨碎后,经酸醇提取、碱化、酸化 除去蛋白质、减压浓缩、去脂质、盐析等得到粗品,再 – 除去杂蛋白、结晶、洗涤、干燥而成,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 末
Hot Tip反转录酶法
•
LOGO
从猪胰脏细胞中,提取mRNA混混合物,此混合物中含有丰 富的胰岛素原mRNA,逆转录、复制生成双链dcDNA。用限 制酶Pst I进行片段处理与用Pst I同样处理的PBR322质粒 DNA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发酵,产物纯化,胰 蛋白酶部分水解,再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进一步水解。水 解产物纯化即得较高纯度的人胰岛素。猪胰岛素经酶促修饰 生产的人胰岛素或用重组技术微生物合成生产的重组人胰岛 素,已收载于美国药典34版,其化学结构式见
德谷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德谷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李玉玲,唐欢,唐云辉,石瑶,赵甫,陈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德谷胰岛素是一种新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去掉人胰岛素B30位苏氨酸,在B29位赖氨酸由一个L-r-谷氨酸连接16脂酸侧链,皮下注因苯酚的快速弥散和脂酸侧链的自我聚集特的多六聚体长链,在注射部位储慢其吸收,并在锌离子的缓慢弥散下以单体的形式入血,再与白蛋白到达从作用;其25h,作用时间超过40h,在给药后24h各时段血药浓度分布均匀,药代动力学曲线平稳,各段的药代动力学曲线相似临千肾功能受损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正常人无显著临合药间隔时间在8~40h内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受影响,注射时间更灵活。
与其他基础胰岛素相比,德谷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均能有效降糖,低血糖(包括夜间低血糖)风险低,体质量增加无著差异;但在合并肾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及低血糖风论不一,有研究滤过率(eGFR)<60mL/(mm•1.73m2)的糖尿者德素的疗效不及甘素,随着患者eGFR的下降,德素的低血糖及低血糖风险可能;德素在糖尿并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甘素相似。
关键词:德素;糖尿病;尿;尿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8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4-0104-05着人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为一种流行病。
国际糖尿病联男017尿者约4.51,其中约49.7%的患者没有得到诊断男勺500万人死于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6.93亿[1]0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人,我国糖尿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26.8%[2]0,治疗尿病的方法和药物虽繁多,但随着,胰岛素治疗成为必须。
而接受基础素治疗血糖以控制的下,仍有42.7%左右2尿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药物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最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胰岛素的制剂和给药方式上。
近年来,胰岛素注射器和胰岛素泵等胰岛素给药设备的改进使胰岛素治疗更加方便和精确。
此外,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口服药物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外,口服药物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最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糖调节药物:血糖调节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新一代的药物能够更好地调节血糖水平,并且副作用更少。
2.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胃肠道中的葡萄糖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新型的GLP-1受体激动剂更加方便使用,如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器和口服制剂。
3.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以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通过尿液排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最新的SGLT2抑制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个体化治疗随着对糖尿病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个体化治疗。
最新的进展包括基因检测和个体化用药。
通过对患者基因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这些进展使得糖尿病治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糖尿病药物治疗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从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到最新的创新疗法,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知识。
我们将首先回顾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疾病机制,以便为后续的药物研究进展提供背景。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优缺点。
这些药物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我们还将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治疗策略,如细胞疗法、基因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
本文还将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糖尿病治疗药物分类糖尿病治疗药物按照其主要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这些类别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2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并转化为能量。
常见的胰岛素类型包括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多种。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血糖,如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等。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模拟肠促胰素GLP-1的作用来降低血糖。
它们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通常以注射形式使用,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等。
2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2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蒋振东;肖拥军;曹春来;黄晓泉;彭韪【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胰岛素(insulin, INS)首次用于治疗糖尿病以来,随着对糖尿病病理和生理以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胰岛素得到了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认可。
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detemir)和德谷胰岛素(degludec)。
它们在注射后均可以模拟人胰岛素的分泌方式,持续少量的释放,使餐前和餐后以及夜间的血糖保持稳定;但是随着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它们在分子结构、作用机制、生产工艺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With 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insulin (INS)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a number of new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appe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 which could simulate normal basal secretion of insulin. Therefore, the blood sugar level could be kept stable between the intervals of meals or during the night. Insulin detemir and insulin degludec were two novel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sulin detemir and insulin degludec in molecular structure, long-term mechanism of a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总页数】3页(P239-241)【作者】蒋振东;肖拥军;曹春来;黄晓泉;彭韪【作者单位】519041 珠海,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J], 程伟;严钟德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J], 付世新;庞建华;王战建3.利用小鼠骨骼肌细胞持续表达单链胰岛素类似物进行1型糖尿病模型鼠的长效基因治疗 [J], 杨平; 苏若珂; 邓璐; 杨月瑶; 王刚4.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的影响 [J], 渠亚平5.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的影响 [J], 渠亚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研究的进展

胰岛素研究的进展摘要近年来胰岛素的研究在各个方面进展均迅速,在胰岛素生理功能方面,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促生长作用,可能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胰岛素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以及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促生长作用糖尿病1869年德国的朗格汉斯(Langerhans)发现,在胰腺内除有众多的腺泡外,还散在有一群群非腺泡细胞,它们在宛如大海的胰腺中,犹如点缀着的星星小岛,称为胰岛。
成年人胰腺中约有170万~200万个胰岛,以胰尾部的密度较大,每个胰岛的直径从75μm~175μm不等,总重量仅占胰腺总重量(90g)的1%~2%。
胰岛细胞在体内究竟起什么作用,曾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直到1921年,加拿大的班亭(Banting)和贝斯特(Best)从胰腺中分离出纯化的胰岛素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及其与血糖的关系才大白于天下。
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的发现在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千百万糖尿病人心中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1.β细胞胰岛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称为β细胞。
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80%,主要分布在岛的中心,周围围绕有A细胞、D细胞和PP细胞等内分泌细胞。
β细胞体积较小,马洛里(Mallory)染色胞质着桔黄色,内含大小不一的分泌颗粒,称为β颗粒,免疫组化研究观察到,抗胰岛素抗体定位其内,表明β颗粒是胰岛素在β细胞内的贮存形式,当细胞外液葡萄糖浓度增加时,可出现β细胞脱颗粒现象。
β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可通过体循环、岛内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及岛内微血管,对体内各种细胞、胰腺外分泌细胞及岛内相邻的内分泌细胞发挥巨大的影响。
新近资料表明,β细胞除分泌胰岛素外,还合成一种叫淀粉素(amylin)的多肽,它具有抑制胰岛素分泌和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生物活性,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胰岛素的生物化学β细胞首先合成的是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由8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原。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传统糖尿病药物1、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身体细胞吸收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胰岛素的使用常常伴随着低血糖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2、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等,这些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因人而异,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GLP-1类似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利拉鲁肽和度拉鲁肽,它们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2、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肾脏中的糖通道,可以促进血糖的排泄。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SGLT-2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最近上市的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3、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肝脏中的酶,可以刺激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储存。
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以激活葡萄糖激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和瑞格列汀等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糖尿病药物问世。
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靶点将会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
联合用药方案可能会更加个性化,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本文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糖尿病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简要的综述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类降糖药物,即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新型降糖药物及传统中药,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引起,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代谢性疾病,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95%以上,其危害程度也最大,可以引起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循环系统病变、肾病、眼病和足病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2]。
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
本文作者将对糖尿病现有治疗药物进行文献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在胃内会被消化酶及胃酸破坏,从而失去活性,因此,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注射液[4]。
胰岛素按照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按照作用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及预混胰岛素。
如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降糖作用可持续24 h,1次/d;中效胰岛素如优泌林N和诺和灵N等,作用时间可持续10 h以上,建议在睡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超短效如诺和锐和优泌乐等,在注射5 min后就会发挥作用,需在用餐前5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是将中效和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临床上,使用胰岛素应从低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2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相关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若单纯采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类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
胰岛素类似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常用胰岛素类似物 介绍
胰 岛素 的分子结 构是恒 定的 ,在 胰 岛素 基本
胰腺移植的 1 型糖 尿病 患 者 均 需 要 胰 岛素 治 疗 ;在 结 构 基础 上 进行 各 种 修 饰后 产 生 了诸 多胰 岛素 类似 2 型糖 尿病 患 者 中 ,随 着 时 间的 推 移 ,胰 岛功 能 逐 物 。 自从 19 年礼 来 公 司生 产 的胰 岛素 类 似物 优 泌 96 渐 减 退 ,对 于 胰 岛 素 的需 要 也 逐 步 增 加 。胰 岛 素 乐( mao s r ) 美 国F Hu l gLip o被 DA批 准 用于 临床 后 ,
虑的内容。
年被 批 准 在 美 国上 市 ,诺 和 诺 德 公 司生 产 的地 特胰
胰 岛 素达 峰 时 间和 作 用持 续 时 间是 胰 岛素 应 用 岛素 (e e r tmi2 0年 首 次上 市 ,20 年在 L v mi Dee r 04 ) 06
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是外源性胰 岛素无 美 国上 市 ,开启 了临床 长 效 胰 岛素 使 用 的时 代 。 国
特 别 关 注
TEBl UANZHU EG
胰 岛素类似物 临床 应用研究进展
中 南 大 学 湘雅 二 医 院代 谢 内 分 泌研 究所 戴 如 春
前
言
作 用时 间达 到平 稳 降 低全 天 血 糖 的 目的 ,较 以 前 常
自从 12 年 胰 岛素 应 用 于 I床 以 来 ,经过 多年 用 的 中效 胰 岛素 低血 糖 发生 更少 。 91 l k 的发 展 ,胰 岛素 可 以应 用 于 临床 各 种类 型 糖 尿病 的 治 疗 ,是 否需 要 使用 取 决 于胰 岛素 抵抗 和 内 源性 胰 岛素 分泌 之 间的平 衡 ,所有 没 有 进 行胰 岛移植 或 者
人胰岛素类似物-Lispro胰岛素的研究进展

会推荐)8小时内对代谢指标作了估价,所有患者均接受特慢胰岛素(Ultralente,0.2u/kg),1组单独使用,另4组在早晨标准餐前随机与下列方案组合:(1)RHI 0.15u/kg;(2)Lispro 0.15u/kg;(3)Lispro 0.1u/kg;(4)Lispro与RHI混合物(1:1)0.15u/kg。结果显示餐后血糖峰值在(2)、(3)、(4)组均较(1)及特慢胰岛素组显著下降,且显示在8小时平均血糖水平在(1)、(2)、(4)组间无显著差异。此外,Lispro组〔(2)、(3)、(4)〕游离胰岛素峰值出现得较早,较高,而(1)组在第8小时平均胰岛素水平仍较高,提示用RHI后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引起部分病例发生餐后晚期低血糖。由于Lispro与特慢胰岛素合用时,餐后8小时降糖作用稳定,若恰当掌握剂量,可改善GHb水平〔11〕。晚近Zinman对30例1型糖尿病患者作了随机双盲交叉试验,与RHI组相比,Lispro组HbA1c水平显著降低,三餐后1小时血糖显著改善,而餐前、晚间及2Am血糖值无明显差异〔12〕。提示Lispro对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不会引起餐后晚期血糖升高。
NPH 1-2 5-7 13-18
慢胰岛素 1-3 4-8 13-20
三、免疫原性
Lispro的结构与RHI有所不同,该差异能否改变免疫原性,从而改变了体内胰岛素抗体状态,尤其能否提高胰岛素抗体的阳性率?为此Fineberg用自身空白消减试验(Self-blank subtraction assay)对以往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作了胰岛素特异抗体(ISA)、Lispro特异性抗体(LSA)及交叉性抗体(CRA)估价,结果显示用Lispro治疗前LSA 0-4%阳性,ISA 10%阳性,而CRA 30-50%阳性,改用Lispro 6月后未见ISA,LSA及CRA的阳性率及阳性状态呈显著改变,表明Lispro并未增强免疫原性〔5〕。然而Lahtela〔6〕报道一例用人胰岛素伴发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改用Lispro后,经一年随访胰岛素剂量、HbA1c及胰岛素抗体水平均呈显著下降,晨间低血糖反应消失,提示Lispro与人胰岛素分子结构不同,亦可能阻止了Lispro与胰岛素抗体的结合,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认为Lispro可作为免疫原性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老年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法及进展

老年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法及进展摘要: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降糖药物的研发和进展对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口服降糖药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新型降糖药物的进展进行了研究。
综合而言,新型降糖药物的进展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这些药物在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重和改善心血管风险等方面展现出潜力。
然而,药物的选择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并且药物的安全性也很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新型降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降血糖药;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是指发生在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老年糖尿病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和代谢变化以及合并疾病的高发率使得其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1]。
降糖药物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了解老年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服降糖药物(一)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类: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改善胰岛素的作用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别的口服降糖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总体目标都是降低血糖水平。
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某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增加血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
改善胰岛素的作用:一些药物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效应,使血糖更好地被利用和降低。
抑制肝糖原合成:特定药物可以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减少血糖的产生和输出。
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炳定
广 西 武 宣 县 中 医 院 545900
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病理 基 础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深 入,治 疗 糖 尿 病 的 方 法 越 来 越 多,但 目 前 尚 无 特 效 治 疗 方 法,血糖控制仍然是人类对抗糖尿病的主要手 段。 自 从 胰 岛 素 及 其 类 似 物 被 应 用 于 糖 尿 病 的 治 疗 领 域 后 ,收 到 了 很 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 性 广 泛 的 优 势,成 为 了 糖 尿 病 治 疗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一 。 而 胰 岛 素 及 其 类 似物的糖尿病治疗相关研究并未终止,该领域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包 括 新 药 物 开 发、给 药 途 径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均 可 能有利于糖尿病治疗。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糖尿病 进展 中 图 分 类 号 :R977.1+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7585(2015)11-1439-03
胰岛素均需要很长 的 时 间 分 解 吸 收 ,并 且 缓 慢 的 发 生作用,在一段时 间 之 内 持 续 起 效 ,控 制 血 糖,且 很 少观察到药物浓 度 峰 值 ,一 般 可 在 24h 内 生 效。 这 3种长效胰岛素是最接近基础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需 求的药物,平稳的作用是其优势 ,可作为长期外源性 胰 岛 素 给 予 。 [10,11] 1.4 混 合 胰 岛 素 速 效 、短 效 胰 岛 素 配 合 适 宜 比 例 的中效胰岛素进行预混制作而成的预混胰岛素可保 证在补充 基 础 性 胰 岛 素 的 同 时 有 效 地 控 制 餐 后 血 糖,可以说既具有速效胰岛素的起效快优点 ,也具有 持续控制血糖的作用。只是混合比例需要进行详细 研究,且需要根 据 患 者 情 况 给 予 。 该 方 法 适 用 人 群 很广泛,医师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进一步研究价值很 大 。 [12~14] 1.5 其他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5.1 艾 塞 那 肽 :艾 塞 那 肽 可 以 与 人 体 许 多 部 位 的 GLP-1受体 结 合,增 加 胰 岛 素 分 泌,调 节 葡 萄 糖。 并且通过减少用餐 后 胰 高 血 糖 素 的 分 泌 ,减 少 肝 脏 输 出 的 葡 萄 糖 ,减 缓 胃 部 排 空 ,减 缓 餐 后 葡 萄 糖 与 血 肿升高的速率,方 便 机 体 进 行 处 理 。 艾 塞 那 肽 也 是 首个获准 的 GLP-1 类 似 物 的 药 物。 国 内 研 究 者 杨 放 等 [15] 进 行 了 一 项 艾 塞 那 肽 治 疗 2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研究,将艾塞那肽加入二甲双胍降糖方案 ,并进行 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 8周和16周时 HbA1c、FBG 和 PBG 均 降 低 (P<0.05),并 且 治 疗 组血糖各参数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 异(P<0.05);治疗8 周 时 两 组 血 糖 控 制 达 到 ADA 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无 显 著 差 异 (P>0.05),治 疗 16 周时治疗组控糖达到 ADA 降 糖 目 标 的 百 分 率 显 著 高于对照组(P<0.05)。 说 明 了 艾 塞 那 肽 在 血 糖 控 制中的有效作用。 1.5.2 普 兰 林 肽 :普 兰 林 肽 是 人 工 合 成 的 胰 淀 素 的 一种,目前作为胰岛素对待 ,胰淀素和胰岛素均存在 于 β细 胞 中,分 泌 比 例 比 胰 岛 素 更 低。 普 兰 林 肽 可 以对餐后过高的胰 高 血 糖 素 进 行 抑 制 ,同 时 减 少 吸
胰岛素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 者而言是十分适宜 的,胰 岛 素 的 使 用 规 则 一 般 为 速 效 胰 岛 素 在 餐 前 皮 下 注 射 ,加 强 血 糖 监 测 ,避 免 低 血 糖,同时每日适量给予长效胰岛素 ,增强对基础血糖 的控制。在胰岛素给予过程中,需要配合饮食管理 、 运动治疗等方 案。 而 采 用 混 合 治 疗、综 合 疗 法 的 患 者需要注意血糖的稳定。胰岛素的使用不良反应主 要 为 低 血 糖 、体 重 增 加 两 种 ,也 有 部 分 患 者 用 药 后 注
参考文献
[1] 甄月巧,马运芝.地特胰岛素 或 甘 精 胰 岛 素 联 合 门 冬 胰 岛 素 治 疗 2 型 糖 尿 病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的 观 察 〔J〕.中 国 糖 尿 病 杂 志, 2012,20(6):435-437.
[2] 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 国 2 型 糖 尿 病 药 物 治 疗 现 状 与 血 糖 控 制 的 调 查 研 究 〔J〕.中 华 糖 尿 病 杂 志 ,2012,4(7):397.
14 40 J Med Theor &Prac Vol.28,No.11,Jun 2015 2015 年 第28 卷 第11 期 医学理 论 与 实践
收的食物,减轻体 质 量,也 具 有 胃 排 空 减 缓 作 用,降 低 葡 萄 糖 进 入 血 中 的 速 率 。 [16] 普 兰 林 肽 治 疗 糖 尿 病 在 国内研 究 较 多 ,辛 菲 等 [17] 进 行 了 一 项 普 兰 林 肽 联合甘精胰岛素治 疗 糖 尿 病 的 观 察 ,其 中 加 用 普 兰 林肽的观察 组 2hPG、HbA1c、BP、FBG 等 指 标 的 下 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并显示出了统计学差异 ,说明 普兰林肽对2型糖 尿 病 的 治 疗 具 有 有 利 作 用 ,效 果 优于胰岛素单独使 用,但 文 中 也 指 出 了 普 兰 林 肽 作 为长效人胰岛素类 似 物,可 以 模 拟 生 理 性 基 础 胰 岛 素的分泌,但在糖 尿 病 患 者 的 治 疗 中 仅 有 辅 助 治 疗 作用,并不能单 独 使 用 或 替 代 胰 岛 素 使 用 。 其 疗 效 在新型药物中较为稳定且确切。 2 胰 岛 素 给 药 方 式 2.1 注射 注射 胰 岛 素 是 最 早 应 用 的 也 是 应 用 时 间最长的一种 方 式,以 皮 下 注 射 给 药 最 为 经 典 。 适 用 于 速 效 、中 效 胰 岛 素 。 [18,19] 但 皮 下 注 射 受 到 注 射 部位和血流状况的影响,腹壁注射吸收迅速 ,臀部则 较慢,且皮下注射的吸收还会受到注射液的浓度 、运 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吸收 。 静脉注射胰岛素也 是 常 见 的 给 药 方 式 ,特 别 是 对 于 急重症糖尿病患 者,给 药 剂 量 较 大、浓 度 高,见 效 也 较快。另外目前注射泵也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注射给 药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调整药物输出量 , 并且输入位置准确,药效受到的影响较小 ,使控制血 糖 效 果 更 加 稳 定 。 [20] 2.2 非注射给药 经 过 对 胰 岛 素 给 药 途 径 的 深 入 研究,发现其他途 径 给 药 可 能 具 备 注 射 给 药 所 没 有 的优势。例如吸入 给 药,吸 入 给 药 指 利 用 专 用 器 械 雾化吸入胰岛素,这 样 做 的 好 处 在 于 通 过 吸 入 直 达 肺部,肺部毛细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上皮细胞 通透性较高,仅有极低的可能性出现肝脏首过效应 , 进入肺部的胰岛素可快速进入循环系统 ,起效较快, 达到峰值的时间较皮下注射更快 ,且安全无创,患者 易于接受。而胰岛素的口服给药途径目前也有所研 究,虽然口服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给药方式 ,但口服 给药依然存在药物 经 过 肠 道 中 的 胃 酸 、酶 分 解 影 响 疗效的问题,同时胰岛素分子质量较大 ,决定了其难 以穿透胃肠道上皮 细 胞,吸 收 效 果 可 能 受 到 一 定 的 影 响 ,目 前 经 过 研 究 ,制 备 的 胰 岛 素 口 服 药 剂 采 用 脂 质体、微 球、复 乳 等 技 术,提 升 了 口 服 效 果 的 稳 定 性 。 [21,22] 胰 岛 素 也 可 以 采 用 腹 腔 给 药 ,这 种 给 药 方 式较为新颖,需要借助皮下腹膜入口装置 ,这种给药 途径主要优势在于更加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过程。 3 合 理 使 用 胰 岛 素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 岛素敏感性降 低,导 致 蛋 白 质 代 谢、碳 水 化 合 物 紊 乱 的疾病,患 病 人 数 非 常 多。糖 尿 病 分 型:1 型 患 者 需 要 通 过 外 源 性 胰 岛 素 进 行 血 糖 控 制 ,而 2 型 糖 尿 病 发 病多由于胰岛 素 抵 抗,随 着 病 情 进 展,胰 岛 素 分 泌 存 在 不 足 ,因 此 胰 岛 素 治 疗 仍 然 是 糖 尿 病 血 糖 控 制 的 主 要手段之一[1,2]。对胰岛素和其 类 似 物 治 疗 糖 尿 病 的 研究进展进行 总 结,有 助 于 帮 助 临 床 医 师 做 出 选 择, 也可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 胰 岛 素 分 类 1.1 速效胰岛素 常 见 的 速 效 胰 岛 素 有 赖 谷 胰 岛 素、门冬胰岛素、赖 脯 胰 岛 素 3 种。 通 过 快 速 分 解、 快速吸收,达到比普通胰岛素更短的到达峰值时间 , 见效也比普通胰岛素更快 ,但作 用 时 间 相 对 较 短[3]。 上述胰岛素在餐 前 10min 皮 下 注 射 给 药,可 在 餐 后 很快到达峰值,控 制 血 糖,并 且 由 于 其 作 用 时 间 短 , 在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比较少见。速效胰岛 素非常符合人体胰 岛 素 需 求 ,血 糖 变 化 谱 也 与 人 体 生理相近。速效胰岛素的主要作用人群为餐后高血 糖 患 者 ,可 起 到 优 秀 的 餐 后 血 糖 降 低 作 用 。 [4,5] 1.2 短效胰岛素 短 效 胰 岛 素 均 属 于 人 工 合 成 胰 岛素类,与速效胰 岛 素 相 比 调 整 了 见 效 时 间 与 药 效 持续时间的平衡,餐 后 血 糖 稍 高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在 餐 前30min皮下注射用 药,可 在 血 糖 高 峰 时 达 到 药 效 起效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餐后高血糖 ,下一餐前低 血 糖 的 不 利 情 况 。 [6~8] 1.3 长效胰岛素 长 效 胰 岛 素 是 由 低 精 蛋 白 生 物 合成的胰岛素,起效较前两种胰岛素更慢 ,且拥有更 长的持续时间,用药后药物峰值不明显 ,在血糖控制 治疗中作为补充性 胰 岛 素 使 用 ,胰 岛 素 分 泌 不 足 的 患者可应用长效胰岛素作为补充。该类型的胰岛素 对餐后高血糖的控 制 效 果 不 明 显 ,主 要 用 于 控 制 基 础血糖,给药时间一般在入睡前或者起床后 ,入睡前 给药需要注意夜间低血糖情况 发 生[9]。 长 效 胰 岛 素 有地特 胰 岛 素、甘 精 胰 岛 素、精 蛋 白 锌 胰 岛 素 ,3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