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与用药护理进展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与用药护理进展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与用药护理进展【摘要】糖尿病为终身性代谢综合征,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可因血糖长期呈高水平状态而导致病情持续进展,引发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可经皮下注射、胰岛素泵等方式予以患者治疗,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但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低血糖等,需临床予以有效干预。

本文主要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与用药护理情况进行阐述、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用药护理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变化所致,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血糖异常升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临床目前尚无彻底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需患者终身用药,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1-2]。

胰岛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药物之一,经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等途径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水平,但在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仍难免患者出现各类护理差错、意外事件、不良反应等,因此需临床强化其用药护理[3]。

此外,因需终身进行治疗,为免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也需予以适当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血糖稳定,进而遏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本文主要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情况、用药护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供参考。

1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情况1.1 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最为基础、最为有效。

分析原因为,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发病后早期内机体内存在胰腺β细胞进行性下降情况,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则可于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至目标值,以此快速消除高血糖毒性对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胰岛β细胞负担,确保胰岛β细胞得以修整,以利于其功能最大程度得到恢复[5-6]。

1.2 胰岛素治疗时机选择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时机上,以往临床单纯认为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即可,近年来其观念已转变为治疗需以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为主,因此在治疗时机上应慎重选择[7]。

院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研究

院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研究

院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研究摘要:糖尿病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并以三多一少为主要症状,对患者身心状态产生极大地影响。

目前,糖尿病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临床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此来控制血糖。

因此,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均实施院外胰岛素治疗方案。

但在院外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对自身病情认知不多,再加上不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与危害性,易影响院外胰岛素治疗效果,故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有必要。

本文针对院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展开研究,现做如下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院外;胰岛素;护理;进展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对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地危害。

近年来,多数患者在治疗中选择了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1]。

多数患者于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于家中进行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

但在院外进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不执行良好的治疗方案,会影响治疗效果[2]。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机构从医院,已延伸到社区,使得人们在社区医院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指导[3]。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院外开展胰岛素治疗,配合社区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执行力与自护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现将院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做如下综述,1.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的出现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4]。

同时,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长期的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还会引发多系统损伤,如心、肾、眼及神经功能病变,或是衰退,病情严重时,还会引发严重的代谢性紊乱,对患者生命产生极大地威胁[5]。

2.院外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主食以米、面食物制品为主,且患者机体内有的β细胞代偿功能较差,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会于餐后血糖上升[6]。

因此,实施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降糖方案,更适合于我国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于皮下注射后,会在注射部位形成稳定的、可溶的胰岛素多聚体长链,存于皮下,并缓慢地进入到血液中去,保持稳定的空腹血糖,使胰岛素单体可以快速被释放于血液中,迅速起效,快速控制餐后血糖水平[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是因为机体缺乏胰岛素,使胰岛素的拮抗激素有所增加,导致糖、脂肪发生代谢紊乱,是以高血酮症以及代谢性的酸中毒作为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此类疾病有着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情况危重等特点。

临床治疗开展以平衡酸碱性、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情况为主,治疗虽对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但长期开展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因此以胰岛素开展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护理前言:据有关报道研究显示[1],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治疗时,若中断或是减少使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概率较高,并且在发病后不能及时开展治疗,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出现,严重时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

近些年的发展中,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中虽有较好效果,但仍旧需要护理干预协助,以此提高治疗开展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一、静脉疗法护理静脉疗法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开展的主要方法,不仅可以纠正患者的失水情况,还可以下降血糖,发挥酮体消除作用。

补液量需要依据患者具体的失水情况来适量进行,治疗初期需要快速补液,以此来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随后降低补液开速度,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将丢失量补足。

针对肾功能出现残缺者,需避免过度进行补液,适当调慢补液速度,并观察其血浆渗透压以及心、肺、肾等功能状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般会有脱水、血管渗透压增高等症状出现,及时补液并改善患者的高渗状态,可有效增强胰岛素低剂量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

初始液体的主要目的是血管、细胞及细胞间质的容量扩充,并促进肾灌注的恢复,与此同时可有效评估患者机体的缺水以及缺钠等情况[2]。

如果患者有休克表现发生时需快速补液,在首次4小时内,补液量不能超过50mL/kg,后续补液量依据患者具体血流动力学、尿量、血清水电解质等适当调整。

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小剂量的胰岛素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开展治疗,不仅可以预防低血糖,脑水肿、低血钾等,还具有消除酮体效果。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 围 囤
关节 置换术 患者 分为低分 子肝 素( L MWH) 的预 防用 药组和未 用药 的对 照组 ,结果发现 L M WH可显著 降低 围术期人工髋关
节置换术 后 D V T的发生 , 且具有 良好 的安全性 。此外 , 口服 阿
司匹林 , 凝血 因子 X a 抑制剂利伐沙班等均 可有效降低 D V T的
在我 国, 2型糖尿病的发病 率呈 逐年增 长的趋势 ,严重影
关节 。禁忌 对患肢做 挤压按摩 , 防止血栓栓 子脱落 , 造成肺 栓 塞 。对休 克患者应 取休克体 位 , 并 保持环境 安静 , 避免不 良刺 激。 急性期 过后 鼓励 患者逐渐下床活动 , 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 在
响着人们 的生活质量【 l l 。 单一的药物治疗 , 患者 的血糖控制不理
1 4 6 ( 3 ) : 2 0 4 — 2 1 0 .
『 4 ] P e a r s e E O, C a l d w e l l B F, L o c k w o o d R J , e t 1. a E a r l y mo b i l i s a t i o n a f t e r
[ 2 】 Aq u l i aA M. D e e p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 J j . C a r d i o v a s cN u r s , 2 0 0 1 , 1 5 ( 4 ) :
2 5 —4 4 .
①短 效胰 岛素 : 普通胰岛素 、 中性胰 岛素 、 人胰 岛素( 诺 和 灵R 、 优泌林 R、 万邦林 R和甘舒霖 R) 。 ② 中效胰岛素 : 为 白色
另一种超长效胰岛素名叫 D e t e m i r ( 地特 , 丹麦诺 和诺德公司生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文章目录*一、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二、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三、胰岛素的副作用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 指导病人在注射后的适当时间用餐。

2、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

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 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其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3、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及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4、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

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

用1mL空针抽取所需量作皮下注射。

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

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以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映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5、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

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

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胰岛素治疗的原理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胰岛素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适用于I型糖尿病和IⅠ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者。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士要掌握好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

目前,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有注射给药、胰岛素泵、吸入给药。

在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方法为注射给药,本文就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做以论述。

1.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胰岛素注射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按病人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

对ⅠI型糖尿病病人,可选用中效胰岛,每天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一次。

首次剂量约为8U。

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来调整。

I型糖尿病病人,常选短、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

2.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方法胰岛素的注射常需要持续终身、保护注射部位是很重要的。

通常在上臂三角肌、腹壁、大腿前侧、臀部轮换注射,以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为避免皮下组织萎缩或增厚,影响吸收,应有计划有标记的逐一轮换注射部位,对每一部位也应划出小区域,交替注射。

每次注射均应改变位置,一周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两次。

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而不可相反,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而影响其速效性。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可按病人要求选用,最常用的是含30%短效和70%长效制剂。

3.注射时间及剂量应准确一般中长效胰岛素与进餐关系可不严格,但速效制剂必须强调在进餐前半小时注射,因为这一时间正是该药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过早和过晚注射可能引起血糖的过低或过高,干扰疗效或发生低血糖危险,抽吸胰岛素时应强调计量准确无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血糖波动,甚至发生危险。

4.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①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发生,危险性较大,是糖尿病致死原因之一,主要与用量过大,进食过少和运动过多有关。

多发生于夜间,可表现为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

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

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一次性1ml注射器最为经济,但因针头与针管之间死腔的存有,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在一次性1ml注射器的基础上,消除了针头与针管的死腔,针头也经过特殊处理,注射时药液浪费更少、更无痛感,且价格易接受,注射剂量准确。

但操作繁琐。

胰岛素笔具有操作简单、调节剂量准确、注射痛感小、使用时间长、携带方便、价格中等、易于保管等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理想的注射用具。

当前市面上有优伴笔、诺和笔、来得时、东宝笔等。

不过患者对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芯、胰岛素注射技术理解不足,操作掌握差异性很大[2]。

建议病人选用方便、精确、纯度高、痛苦小的胰岛素笔,同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照操作说明卡,认真学习注射技术及其胰岛素笔使用的相关技能。

临床护理人员应增强对所有应用胰岛素笔患者应用情况的评估,了解其注射技术是否存有问题,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胰岛素笔发挥更好的作用。

预充式注射器[3]:预充的笔式注射器更适合那些不方便抽吸的患者。

预充的注射器应该冷藏保存,保持针头垂直向上,以防止针头被胰岛素结晶阻塞。

并在21天内使用完。

胰岛素泵[1]:其工作原理是:模拟正常胰腺β细胞,按机体需要模式化、程序化24小时持续输注胰岛素,并能在餐前根据需要输注负荷胰岛素,使血糖得以稳定控制,从而减轻高血糖对胰岛分泌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毒性作用,使高血糖患者进入良性循环。

使用胰岛素泵,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率变动较小,使每天的胰岛素供给情况保持稳定,避免血浆胰岛素水平波动过大,有助于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增加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胰岛素泵治疗当前已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得到了经济条件好的糖尿病人的认可。

针头:当前胰岛素注射器针头内径设计一般为[3]28gauge、29gauge、30gauge,数值越大,针头越细针体更长[4]:29G:12.7mm;30G:8mm.很多患者认为短针头比长针头的痛感小,并不适合所有的病人[3],应根据病人的胖瘦、皮下脂肪的厚薄,选择长度适宜的针头,以保证所注胰岛素真正注入皮下组织,避免因注入肌肉层而导致吸收速度和量的不稳定。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文章目录*一、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二、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三、胰岛素治疗的几点建议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1、胰岛素治疗的心理护理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为患者介绍了胰岛素泵的特性,详述了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已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胰岛素泵还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轻松自由。

我们向患者讲解并演示了有关泵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机器发生报警后的应急处理和需要考虑的实际生活问题。

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及其家属逐步消除了各种疑虑。

2、胰岛素治疗的的家庭护理携带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一般在医院经过短期治疗护理后,带泵出院即进入漫长的家庭治疗护理期。

为了确保患者在家里安全有效的治疗,我们要求住院期间患者家属必须来院两次以上,接受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教育3~4小时,教育内容为:胰岛素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报警后的处理措施。

快速血糖测定法。

皮肤感染对这类患者的危害性及简单的皮肤护理措施。

3、胰岛素治疗要合理运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合理安排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带来许多健康方面的益处,如改善血脂、血压、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如果安排不好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导致患者血糖大幅度波动,如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容易发生低血糖;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胰岛素作用就不够,又会发生高血糖。

因此,每日运动的时间及运动的强度应相对固定,同时选择在进餐后1-3小时运动,运动前常规测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应注意加餐。

如果患者进行高强度运动,反而出现运动后高血糖,可能还需要追加胰岛素。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其实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因为胰岛素是本身就所有的,只是在本身所有的不够用的状态下,借助外来的胰岛素而已,它不像毒品,毒品是本身所没有,依靠外来才可以。

护士进修汇报糖尿病护理的最新进展和患者教育

护士进修汇报糖尿病护理的最新进展和患者教育

完善患者教育体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个性化的患者教育计划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 育计划,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如讲座、手册、视频等, 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
加强患者随访和评估
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自我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调整教育计划,确保 患者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护士进修汇报糖尿病护理的 最新进展和患者教育
目录
• 引言 • 糖尿病护理的最新进展 • 患者教育内容 • 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的角色与职责 • 糖尿病护理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提升护理水平
02
应对糖尿病挑战
通过进修学习,掌握糖尿病护理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提高护士的专业 素养和护理水平。
护士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指 导家属如何关心和支持患者,共同 促进患者的康复。
05
糖尿病护理的实践与案例 分析
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01
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0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如心血管
心理问题对糖尿病的影响。
心理调适方法
02
指导患者学习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
练等,以缓解焦虑和压力。
寻求专业帮助
03
教育患者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
询或治疗帮助。
04
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的角 色与职责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护理观察要点论文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护理观察要点论文

胰岛素注射技术进展及护理观察要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迄今,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胰岛素在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

但如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更好的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就胰岛素注射技术及临床护理观察要点作如下综述。

胰岛素给药系统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传统胰岛素皮下注射使用1ml注射器,廉价但不专业。

近年来国际出现了专用于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每支40u,容量1ml。

其主要特点:1针管刻度直接为胰岛素单位,可直接按针管刻度单位抽取药液,免去计算;2针尖与针管直接连接,无死腔、漏液,剂量准确;3针尖经电子磨光成30?角,且涂有特殊润滑剂,注射时患者痛苦小。

但采用注射器的分次注射与正常人体的胰岛素连续分泌方式差别较大,存在血糖控制不平稳,操作繁琐等问题。

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笔包装轻巧,外形象一只旧式的墨水钢笔。

其前端是注射针头,后面套筒装有胰岛素,套筒大小根据胰岛素的种类,如普通、中效、超短效或特充配方(70/30,75/25)而有所不同。

笔式注射器具有操作技术简单,调节剂量精确,注射疼痛感小,使用时间长,体积小,携带方便,经济适用,易于保管等特点,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理想的注射用具。

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操作不易掌握,建议选用该式注射器。

胰岛素泵(csii)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能够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按照机体需要进行程序化设置,24小时持续向体内输注微量胰岛素,餐前再按照需要输注负荷量胰岛素使血糖得以稳定控制,从而减轻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不良反应,使高血糖患者进入良性循环。

此外使用csii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率变动较小,可使每天胰岛素供给情况保持良好的可重复性,避免血糖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csii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亦逐渐被各大医院及糖尿病患者认可并应用。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郭晓玲张占峰(孟津县人民医院,河南孟津,471100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护理2型糖尿病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协是其引起的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经国内外研究发现,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迅速控制血糖还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和患病人群的年轻化,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断增加,如何增加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显得日趋重要。

我院内二科收治65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内二科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或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65例,男26例,女39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60.63岁。

按糖尿病诊断新建议标准(ADA·1997)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治疗方法与结果住院后均在严格血糖检测情况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素皮下注射加降糖药物及对症治疗。

医护人员按照糖尿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对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病人出院时血糖及慢性并发症得到控制,使用胰岛素相关知识得到强化,用药依从性增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临床护理2.1心理干预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特别是长期口服用药效果不佳,并且出现了慢性并发症反复住院治疗的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

护士应耐心疏导病人,告诉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饮食治疗,体能锻炼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

并对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效果。

所以,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病人相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和寿命,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文章目录*一、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1.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2. 胰岛素治疗的方案3. 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什么*二、胰岛素治疗期吃什么好*三、胰岛素治疗不能吃什么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1、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

同样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度以下。

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

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

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或静注50%葡萄糖40m,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2、胰岛素治疗的方案 2.1、4针方案专家介绍,“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案,所谓的“4针”就是每天三餐前各注射一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再加一针中效或长效基础胰岛素。

这种4针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医生和患者有针对性的调节胰岛素剂量,针对餐时和基础不同的胰岛素需要,以及就餐时的饮食量、餐后的运动量等等因素可以及时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2、胰岛素泵方案胰岛素泵方案就是在强化治疗期间让患者佩戴胰岛素泵,很多1性糖尿病患者或者产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时通常都会使用这种方法。

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在于胰岛素泵可以模仿人类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节律,即不进食的时候分泌基础胰岛素,进食时增加分泌以应对饮食消化的生理需求。

2.3、预混胰岛素方案专家介绍,现在临床上也有使用预混胰岛素来进行强化治疗,比如各品牌的“30”、“25”、“50”等等,但是目前这种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还不是临床上的主流。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体病 人的注射部位进行胰 岛素 的注射 , 更
有 利 于 血 糖 的控 制 。
次性 1 l m 注射器最 为经济 , 因针 但
头与针管之 间死腔 的存 在 , 导致注射剂 量
不准确 。
注射针 距 : 陈灵 芝 在 胰 岛素 注 射
间距 的研 究 中发 现 : . . 2 0X2 0的 间 距 不
0 17 9. 0
血糖高的患者可采用上臂 注射 , 以利于餐 后高血 糖 的 控 制 。也 有 主 张 : 早晨 注 射腹壁 , 晚上注 射大 腿 , 样会 使血 糖水 这
平更加 平 稳 。建 议 : 临床 护 理 中应 在 根据病人具体 的血糖情况 , 选择适合于具
值 越 大 , 头 越 细 针 体 更 长 J 2 G: 针 :9
与管 理 , 利于 血糖 的控 制 ; 有 对于空腹
针头 : 目前胰岛素注射器针头 内径 设 计一般 为 2 gue 2 gue 3 gue 数 8 ag 、9 ag 、0 a g ,
di1 . 99 j i n 10 —64 . 09 o:0 36 /.s . 0 7 s 1x 2 0
为: 常温下遇光 、 遇热是不可避免 的, 尤其 在 夏季 , 遇光 、 热易使 胰 岛素变 质 而失 遇
但是重复多 次使 用针 头可 引起 注射 时疼痛的加重 , 临床 工作中也常遇到 由 在
于重复使用而发生针头堵塞 , 甚至发生针 头断裂的现象 , 目前对 针头的重复使用 故
效, 冰箱冷藏 保存 更 为安 全。综上 所述 , 我们 可以打破 常规用 药开启 时 问对胰 岛 素 的限制 , 开启胰岛素冷藏保存条件下使
1. mm;0 8 m。 很 多 患 者 认 为 短 针 27 3 G:m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可能使全天血糖变化情况与正常人一样,但通过精心的护理使血糖波动尽可能接近正常,使患者逐渐地掌握自己病情变化和治疗规律,了解治疗的注意事项,现将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2008年8月~2009年3月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51.2岁;1型糖尿病患者21例,2型糖尿病患者65例。

糖尿患者给药护理胰岛素有多种制剂:①超短效胰岛素: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起效时间10分钟作用时间30~45分钟,持续时间为2~4小时;②短效胰岛素:为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20~30分钟,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③中效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1.5~4小时,作用高峰时间6~10小时,持续时间12~24小时;④混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预先混合得到的胰岛素;⑤长效胰岛素:用于皮下注射起效时间30分钟,无明显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

其中超短效胰岛素作为单晶体,注射后吸收速度很快,皮下注射后随时可以进餐,可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等候,以及由于延误或忘记进餐而造成的低血糖事件。

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指导:①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情况,如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血糖监测的方式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技能等。

首先需要了解注射者是谁,是患者还是家属,做到因人施教。

叮嘱患者在胰岛素注射前准备好食物或点心。

一般先由护士为患者做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演示,并给予详细的指导,然后让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给予监督并指出其操作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直到操作者完全掌握注射方法。

②确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案时,需参考患者对食物的喜好、饮食和运动计划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③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避免误餐或漏餐。

糖尿病护理技术新进展

糖尿病护理技术新进展

糖尿病护理技术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护理技术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和管理方式。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例如,智能血糖仪可以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将数据上传到手机应用程序或云端平台,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血糖情况并进行指导。

这种智能设备的出现大大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

其次,糖尿病护理技术的新进展还包括胰岛素泵和闭环系统的应用。

胰岛素泵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血糖变化,精准地释放胰岛素,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闭环系统则可以根据感应器监测的血糖数据,自动调节胰岛素泵的释放,实现全天候的血糖控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此外,糖尿病护理技术的新进展还包括远程医疗服务的应用。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在线平台进行远程咨询和复诊,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数据和症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及时的护理服务。

总的来说,糖尿病护理技术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更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糖尿病护理技术会越来越完善,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除了技术的进步,糖尿病护理还需要综合管理。

最新的进展包括了全面的健康评估和心理健康支持。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健康评估,包括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理健康评估、营养评估等,从而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心理健康支持也日益受到关注,因为长期的慢性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心理健康支持包括了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在糖尿病护理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病患教育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技能,以便更好地控制疾病状况。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也在逐渐普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进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但存在吸收不稳定、疼痛等问题。

最新研究显示,胰岛素通过肌肉注射可以获得更快的吸收速度和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胰岛素贴片也成为了研究的新方向,通过皮肤直接释放胰岛素,避免了注射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

胰岛素的种类和制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人胰岛素因结构和活性与人体自身胰岛素存在差异,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而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人体自身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常常伴随着低血糖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改进胰岛素类似物的制备工艺,可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同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血糖监测和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降低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胰岛素注射技术、胰岛素的种类和制备技术、胰岛素的治疗策略以及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等方面。

这些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胰岛素治疗的研究仍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胰岛素,这个曾经被认为只能通过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的激素,如今正通过科学家们的智慧,逐步改变着它的应用方式。

比如,肌肉注射技术的提出,让我看到了胰岛素吸收更稳定、作用更迅速的可能。

这对于那些每日需要多次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解脱。

新型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这些胰岛素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人体自身胰岛素,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反应,减少了血糖波动,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胰岛素疗法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疗法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疗法的研究进展胰岛素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胰岛素疗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将对此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胰岛素疗法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运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合成,进一步降低血糖。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到肌肉和脂肪细胞中,这为研究胰岛素治疗的新思路打开了一扇大门。

此外,对胰岛素受体的基因编辑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作用的接收器,只有受体正常功能才能实现胰岛素的作用。

如何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一直是胰岛素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基因编辑技术来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都有望改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二、新型胰岛素制剂的研究除了基因编辑技术外,新型胰岛素制剂的研究也是胰岛素疗法的重要方向。

目前,已经有多种新型胰岛素制剂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长效胰岛素、超快速胰岛素和增量胰岛素等类型。

长效胰岛素是一种缓释剂型,它的主要特点是“持久作用、稳定控糖”。

有不少患者需要每天注射数次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而长效胰岛素只需要注射一次,即可保持一整天的胰岛素效应。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注射疼痛等问题。

超快速胰岛素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制剂,它的主要特点是“作用快速、持续时间短”。

相较于普通胰岛素,超快速胰岛素能够更快地达到峰值,从而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另外,由于作用时间短,也降低了低血糖的风险。

增量胰岛素则是新型胰岛素中的一种,它能够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控制胰岛素注射。

这种制剂的主要作用是缩短注射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可能性。

三、高通量技术在胰岛素疗法中的应用另一个胰岛素治疗中的研究热点是运用高通量技术(High-throughput)来辅助筛选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生活的普及,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递增,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胰岛素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其重要作用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大量临床验证已经充分证明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士掌握好胰岛素的护理、治疗常识及进展,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

1 胰岛素的分类及应用现状[1]1.1胰岛素制剂类型及作用特点1.1.1速效胰岛素即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注射后5-l0min起效,作用时间持续3一5h。

速效胰岛素更接近于正常餐时胰岛素分泌,与等量的短效胰岛素相比,前者能达到更高和更快的血浆胰岛素峰值而且持续时间更短。

应在注射后5min内进餐,以获得最佳疗效和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危险[2]。

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多使用速效胰岛素,降血糖效果好。

1.1.2短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RI) 该制剂作用快,皮下注射后30min生效,2---4h 达高峰,持续时间5-7h,静脉注射后立即生效,15 -30min达高峰,持续2h。

每瓶10m1:400u,800u, 1000u。

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难以使患者24h血糖达到接近正常而又不出现低血糖,体内胰岛素波动较大,血糖控制不易理想[3]。

1.1.3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1.5--2h生效,8一12h作用最强,可持续18h左右,作用持续时间长短与所用剂量有关。

每瓶l0ml:400u,1000u。

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每天单独注射1--2次或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混合使用。

1.1.4长效胰岛素(甘精INS)皮下注射后3--4h生效,8--12h作用最强,持续24h,每瓶l0ml:400u,800u,1000u。

理想的长效胰岛素制剂应吸收缓慢、恒定,没有血中峰值,低血糖风险低,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及长的半减期,适宜每日一次给药[4]。

通常在睡前用药,只需每天在同一时间注射即可。

因为无峰效,需在每餐前加注短效胰岛素以预防餐后高血糖。

1.1.5预混胰岛素(包括30R,50R,70R)是生产厂家把两种作用时间不同的胰岛素预先混合好,然后上市出售,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给临床应用带来了许多方便。

常用品种有:诺和灵30R为30%短效胰岛素与70%中效胰岛素混合,诺和灵50R为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各50%混合,优必林70R/30为短效胰岛素占70%与中效胰岛素30%混合。

这类胰岛素的共同特点是双时相作用,即混合后两种胰岛素各自发挥作用,相当于一次注射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

不需临时配制,使用方便,尤其适合视力差、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每天只需注射1-2次。

适用于需注射速效加中效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1.2胰岛素起始剂量的估算胰岛素治疗方案必须强调个体化。

根据健康人每天胰岛素的生理需求量为48u除去各种影响因素,开始选择短效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 3-0.4u/kg,调整剂量时幅度宜小,老年患者每次上调2一4u,观察3一6天,年轻患者可加大幅度,每次仅调整1个时点的胰岛素剂量[5]。

根据口服降糖药量估算,以优降糖为标准,每天服6片优降糖,预计胰岛素用量为30 ~ 40u[6]。

转用胰岛素治疗的剂量,从口服降糖药转用胰岛素时,选择胰岛素剂量要谨慎。

一般按0.2u/kg·d-1,每天总量20u左右。

因为需要考虑原口服降糖药在体内蓄积,防止其降血糖作用和注人的胰岛素相叠加而发生低血糖。

2 胰岛素给药系统现状2. 1 注射给药2. 1. 1 注射器( syringe)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胰岛素注射器更精致,针头更小。

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注射时的疼痛。

价格通常是决定患者选择某种注射器的因素之一[7]。

采用注射器的分次注射与正常人体的胰岛素连续分泌方式差别较大,存在血糖控制不平稳,操作繁琐,且很难精确定量等问题。

2. 1. 2 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 CSII) 由于分次胰岛素注射存在上述不足,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胰岛素理想输注的概念,符合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特征。

根据自动控制程度,胰岛素泵分为开环式和闭环式。

开环式泵的注射控制需事先设定。

目前市售的胰岛素泵都是开环式泵。

开环式泵有其强化控制血糖的优势,但还有一些缺点有待改善,如不能自动监测血糖,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价格昂贵,易引起局部感染,携带不便等。

闭环式泵能自动监视血糖浓度,并根据血糖浓度按人体正常需要自动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是现在胰岛素泵的研制发展方向。

但是在血糖传感器、生物兼容性、血糖的建模和算法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短期内无法用于临床[8]。

2. 1. 3胰岛素笔胰岛素笔包装轻巧,外形象一支旧式的墨水钢笔。

其前端是注射针头,后面的套筒则装有胰岛素,套筒容积大小根据胰岛素的种类,如普通、中效(NPH) 、超短效或特充配方(70/ 30 ,75/ 25) 而有所不同。

胰岛素笔的特点是方便、精确,常用于每日多次注射。

2. 1. 4注入器( Infuser) 注入器是通过注射针头或套管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并在此保留48~72 h ,从而将胰岛素注射入体内,而不是直接由皮肤进入脂肪组织。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腹部。

一些易于感染的患者使用这类产品。

2. 1. 5人工胰(Artificial pancreas)有血糖感受器、微型电子计算机和胰岛素泵组成。

学糖感受器能敏感地感知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将信息传给电子计算机,指令胰岛素泵输出胰岛素,模拟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模式。

由于技术上及经济上的原因,未能广泛应用[9]。

2. 2 非注射给药2. 2. 1 眼黏膜给药最多使用的是滴眼液,通过眼黏膜、角膜和鼻泪管黏膜吸收胰岛素入血。

但是眼组织对异物刺激十分敏感,泪液易导致药液的流失,同时,眼内存在多种中性蛋白酶和氨基肽酶,会使胰岛素降解。

2. 2. 2 鼻黏膜给药采用胰岛素气雾剂,经鼻腔给药,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入血。

刘素筠等[10]均给糖尿病大鼠鼻腔给药,与皮下注射组相比,其降糖效果较后者有增强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2. 2. 3 肺部给药Inhale 公司专门研制多肽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肺部给药系统,它研制的给药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容器,这种装置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烟枪”:给药前,药物粉末先进入该容器形成烟雾,患者经口将此烟雾吸入肺部。

Lilly和Dura 两家公司也合作开发了胰岛素吸入粉雾剂,并进行了临床实验,降血糖效果较满意,但因最长的追踪时间仅2年,因此吸入型胰岛素对肺部的影响尚无定论[11]。

2. 2. 4 口服给药口服胰岛素也正在研制中。

口服是目前多种给药方法中最理想、最简便的,但胃及十二指肠的大量蛋白水解酶可迅速使胰岛素变性失活,因此不能降低血糖。

目前研究者采用中空微粒、毫微粒等制药技术合成胰岛素,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尚未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另外还可制成含片、贴片或喷雾剂通过口腔黏膜给药。

2. 2. 5 直肠给药与胃、小肠相比,直肠的环境较温和,几乎不存在破坏药物的酶。

胰岛素在这里可以较稳定地存在。

胰岛素直肠栓剂是直肠给药的代表,但由于促进剂—水杨酸与胰岛素的吸收不同步,因此疗效不理想。

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12]。

3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护理[113.1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认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受陈旧观念束缚,一方面认为胰岛素是鸦片,注射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而拒绝使用,另一方面认为只要应用胰岛素,就可良好控制病情,万事大吉,而不注意自我监测和控制饮食等。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极其有害的,前者延误了某些患者的治疗,后者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护士须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知识,解释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长期在口服药物刺激下的人体胰岛,使用外来胰岛素后,可得到很好的休息,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部分病人仍可能继续接受药物的刺激,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强调胰岛素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消除病人思想顾虑,同时告诉患者胰岛素治疗时仍需监测血糖和做好饮食控制,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需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2普通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的护理病人需用普通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护士均要教会病人认识胰岛素的类型和类别,如商标、厂商、作用持续时间。

指导病人按医生处方正确抽吸胰岛素或混合不同类别胰岛素。

如果病人读注射器刻度有困难,指导病人使用放大镜或让别人帮助正确抽吸胰岛素。

教会病人确定注射部位及技术,并能认识及处理低血糖,告知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给医生打电话,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

但是许多患者有“针头恐惧症”,并对每日自我注射缺乏心理准备,有些患者出院后不按时甚至停止注射胰岛素,以至血糖升高,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加重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现状,很多产品均有助于减少患者在注射时产生的疼痛和损伤,如:无针注射仪、诺和笔、隐藏式针头。

3.3胰岛素笔(常用诺和笔)的护理胰岛素笔给药方法简易且剂量准备,因每调整1个单位均有声音提醒,即胰岛素笔在调整剂量时能发出“嘀、滴”的声调,致盲者也能准确注射,便于携带(注射器与胰岛素合为一体),供个人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

在注射预混胰岛素之前,必须来回摇匀,以防止药物浓度不均匀,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一般每日注射1-2次,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由于剂量准确,多数患者在短期内血糖控制理想。

注射部位与注射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病人掌握的弱点,这与病人年龄大,记忆力差,手部协调力差有关,针对此情况护士应指导病人首次腹部注射,便于病人以后自行注射,保证了胰岛素的吸收更快[13]。

4.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由于近几年来才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

大多数患者存在种种顾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患者常常会认为自己使用新科技的实验品,没有安全可靠的感觉,在女性患者中此种现象出现率最高,更有患者觉得自己用上了胰岛素的“王牌”,如果使用上这种高级毒品自己很快就没救了[14]。

护士应耐心讲解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便性、安全性、优越性,并提供相关资料使患者进一步了解,鼓励患者提问,多跟患者交流,消除患者思想顾虑,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①置泵前护理:帮助病人并教会病人血糖监测方法,向病人解释使用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其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自救,嘱患者勤淋浴更衣,做好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

②置泵后护理:建立血糖监测表,置泵后前3天为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应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天3-4次,为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