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第十九页,共46页。
对点微练 2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形图,P 为生产者,Q1 为初级消费者,Q2 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乙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 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注:图中 a、a1、a2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 表示呼吸消 耗量)
A.b+c+d+e 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被□10 _下__一__营__养_(_y_í_n同gy化ǎn。g)级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11 _分_解__者___分解。
(4)未被利用。
第五页,共46页。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特点
(1)□12 _单__向__(_d_ā_n_x_i;ànɡ)流动 (2)□13 _逐__级_递__减__(d_ì_ji。ǎn)
答案:A
第十七页,共46页。
• 对点微练1 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 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 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zhǔyào)是通过光合
物利用的部分。
第十三页,共46页。
3.能量传递效率 (1)能量传递效率=下 上一 一营 营养养级级同同化化量量×100%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 均效率大约为 10%~20%。 (2)能量的最值计算:计算能量的问题时,如遇到“至少需要”“最多 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 20%,在食物网中应选最短食物链计 算;如遇到“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 10%, 在食物网中则应选最长的食物链计算。
第十二页,共46页。
• (2)能量(néngliàng)的散失:散失的能量(néngliàng)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 2.能量(néngliàng)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 (1)单向流动: • ①能量(néngliàng)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
必修(bìxiū)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页,共46页。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liúdòng)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微知识(zhī shi) 小题练 微考点(kǎo diǎn) 大讲堂
微考场 大收获
第二页,共46页。
微知识 小题练
夯基固本 基础自测
第三页,共46页。
知识梳理
微知识一 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B.c1 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C.b 和 d 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 c 中
第二十页,共46页。
解析:结合图形(túxíng)分析知,b+c+d+e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固定的 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 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初级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在b或d中。
解析:丁为大气CO2库,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碳元素(yuán sù)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 递。
答案:A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对点微练 3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 b、c、d 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解析: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甲、丁 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 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 量;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 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zhǐyǒu)少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_持__续__高__效_地__流__向__对__人__类__最__有__益__的__部__分_____。
第六页,共46页。
微知识二 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16 _元_素__(_y,uá如n sCù)、H、O、N、P、S 等。 (2)循环范围:□17 _无_机__(_w_ú_j_ī)_环_境和□18 _生__物__群__落__(s_h之ēn间ɡ w。ù qún luò) (3)循环特点:具有□19 _全__球__性___。
第九页,共46页。
基础自测
• 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
• 2.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 • 3.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 • 4.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 帮 助 人 们 科 学 规 划 、 设 计 人 工 生 态 系 统 , 使 □14
_能__量__得__到_最__有__效__(_y_ǒ_u_x_ià_o_)_的__利_用。
(2) 帮 助 人 们 合 理 地 调 整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能 量 流 动 关 系 , 使 能 量 □15
第十四页,共46页。
设食物链 A→B→C→D,分情况讨论:
现实
问题
思路求解
至少需要 A 营养级的量 Y Y(20%)3=M D 营养级净增重 M
最多需要 A 营养级的量 Y Y(10%)2=M
D 营养级最多增重的量 Y N(20%)3=Y A 营养级净增重 N
D 营养级至少增重的量 Y N(10%)3=Y
第七页,共46页。
2.碳循环过程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①□20 _呼__吸__作_用__(_h_ū;xī②zu□2ò1y_光ò_n合_ɡ_作)__用_(_g_u_ān;gh③é-摄zuò食yò;ng④) □22 _呼__吸_作__用__(_h_ū;xī⑤zu□2ò3yònɡ)
_燃__烧__;⑥分解作用。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xúnhuán)之间的关系
图解项目
能量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易错点提示 (1)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 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2)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 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
第十页,共46页。
微考点 大讲堂
考点例析 对点微练
第十一页,共46页。
微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 1.能量流动图解 • (1)析图: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shíjiān)内的去路可
有四条: • ①自身呼吸消耗; •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 •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④未被自身呼吸(hūxī)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 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 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 _生__产_者____ 乙: _初__级_(_c_h_ū_jí_)消__费者丙: _次__级__(c_ì_j_í)_消__费者 丁: _呼__吸_作__用__(h_ū_xī z戊uò:yònɡ)_分__解_者____
第四页,共46页。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太__阳__能___。 3.能量输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_生__产_者__的__光_合__作__用_(_g_u_ān_g_h_é。-zuòyòng) 4.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 _呼_吸__作__用_(_h_ū_x以ī zuò _y热_òn_能ɡ_)_的形式散失。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 【例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 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jiàntóu)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过程代表(dàibiǎo)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dàibiǎo)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第十五页,共46页。
【例 1】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
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 合的是( )
戊→乙→丙→甲→丁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循环形式:□24 _C_O__2 _。
第八页,共46页。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两者是□25 _同__时__(t_ó_n_gs_h_í的)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能量的□26 _载__体__(z,àit使ǐ) 能量沿着□27 _食_物__链__(_网__)_流动;能量作 为□28 _动__力_(_d,òng使lì)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D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微考点二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
• 1.循环特点 • (1)具有全球性。(2)反复循环。 • 2.大气中CO2的来源 • (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3)化学燃料的燃烧。 • 3.温室效应 • (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 • ①工厂(gōngchǎng)、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
•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
• 6.能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 • 7×.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提高能量的传递效
率。( )
×
•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
(néngliàng)流动无法循环。 • (2)逐级递减: •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néngliàng); •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néngliàng)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
②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示意图
第十六页,共46页。
③该生态系统中乙与丙 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A.①③ C.②④
④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和丁后, 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B.②③ D.①④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 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图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 竞争关系,所以图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fúhé)。乙和丙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fúhé) 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图①与表中数据 也不相符合(fúhé)。
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被破坏,大大降低 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 (2)危害: • ①加快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
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 ②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改变了降雨和蒸
发机制。 • (3)缓解(huǎn jiě)措施: • 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 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第十八页,共46页。
解析:由于思维定势,误认为营养级最高者为分解者,从而误选A;误 认为Ⅰ、Ⅱ、Ⅲ、Ⅳ只代表一种生物,从而误选B。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则 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Ⅱ、Ⅲ和Ⅳ都代表消 费者,实现(shíxiàn)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每一营养级 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