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XX中小西校区一(2)班XX一、教学设计三、拓展延伸四、课堂检测(二)理解感悟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
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2、朗读全诗,背诵。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3、提出任务,进一步为理解诗意、体悟感情打基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教学生,以点带面,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古诗的意境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通过想象,再次体会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爱春、惜春之情,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使感情得以升华。
5、课堂作业练习二、课堂实录一、导入揭题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编号:12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村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村居》。
2、能结合书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受春光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时
光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
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
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9月10日(10)课时目标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诗句。
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
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
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创作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诗歌作准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课题: 5、古诗两首本课时数:2课时课型: 新授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演示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一、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二、教学、难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一、课件演示导入:1、看课件,边看边想:说说方块演示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有不同的发现。
)2、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诗人苏轼笔下的庐山面目。
3、板书课题,了解题意,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四川眉山。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浙江绍兴人。
)二、重温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三、点播提高1、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全班交流。
※前两行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立的山峰。
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后两行的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啊!3、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到特点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师——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叶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 行(杜 牧)
寒
,
。
停
,
霜
。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橙黄橘绿赞深秋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4 古诗两首》公开课课件_0

表现出诗人喜欲狂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和孩子 胡乱、随意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 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 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 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 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 有更多的收获。
这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这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青白 春日 作放 伴歌 好须 还纵 乡酒 。,
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思乡心切 归心似箭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 而愁)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天边行》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生离死别而发愁)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 壮心惊。 《岁暮》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报国无门而发愁)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 这是诗人与亲人别离的泪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峡, 河 蓟北
便下襄阳向洛阳。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洛阳
东
四
襄阳
海
川
剑外
长
江
总结
此诗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的佳作。诗人因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而欣喜 若狂,痛快地流了一次开心的眼泪!作者用 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 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 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5下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
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一、以疑导学,以疑激趣。
教学时,我从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既然诗人游园没有遇到主人,为什么还要把这次游园的经历记下来?这一问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扶放结合,渔鱼并授。
因为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于是在理解古诗之前,我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汇报,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激发想象,入情入境。
在交流诗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扣住诗人游园的心情变化,入情入境,并由那枝冲出墙外的红杏,想象那关在门内的满园春色,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对于本诗的后两句所包含的哲理的教学,在教学中没有能够体现层次,没有能够由感性向理性提升,因此学生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课件1

mù
zhèn yuè lì
牧童 振林樾 立正
chán bǔ zhuō bì
suǒ
蝉鸣 捕 捉 闭口 所以
chán
蝉
闭蝉立 捕 所牧
suǒ
所见 yuán mé林樾。
yù bǔ chán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yuán méi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xī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xī quán
róu
可惜 泉眼 温柔
qíng
lù
yīn
chí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露池 阴 柔晴惜
露池 阴 柔晴惜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一年级第4课《古诗两首》导学案

课题:4、古诗两首《春晓》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2、我会组词:
眠()啼()觉()少()晓()
发展能力★★
3、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春晓》。
提升素养★★★
4、我会画。
我想画一画我心中的春天。
课题:古诗两首《村居》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发展能力★★
2、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村居》。
提升素养★★★
3、我想再了解本课的两位诗人,课后去搜集他们的资料。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7.古诗两首【第1课时】《登飞来峰》王安石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串珠问题”。
梳理文意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灵隐寺前(一说是浙江省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山上有应天塔)。】
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站在塔上,鸡鸣时可以看见日出景象。
【闻说:听说。】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也有的说七尺或六尺)为一寻。千寻,是虚指,极言塔之高。】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走进作者
《登飞来峰》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他当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相关资料
王安石炼字 《泊船瓜洲》的后两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炼字主要体现在“绿”字上。传说王安石将原稿改动十多次,先用“到”,又用“过”,再改为“满”,多次修改后才确定用“绿”。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能表现春风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我会写
缘
撇折的角度要协调,“彖”要写紧凑。
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出了塔身之高,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闻说鸡鸣见日升”则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和胸怀大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思考: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夸张
什么是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有目的地夸大或缩小。 判断夸张的方式是什么? 夸张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情感,烘托气氛,引起读者联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PPT课件

a.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义一样?
“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
b.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 春雨来到窗前。
诗
眠
处
古
首
闻
shī
wén
gǔ
mián
chù
shǒu
村 居
(第二课时)
1.学习古诗《村居》,联系背诵
2.指导写字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
ɡǔ shī liǎnɡ shǒu
(2课时)
春 晓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知意境,练习背诵。
春晓: 春天的早晨
闻: 听
晓: 天刚亮的时候
啼: 叫
闻—问
处—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3.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谜语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 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1)( 处 )( 处 )闻啼鸟。
(2)花落 知 )( 多 )少。
(3)夜来风雨( 声 )。
(4)( 忙 )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件

借助图画背一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联系生活,说一说
1、当你作文获奖时,老师为了鼓励你,希望你继续努力, 也许会对你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学期结束了,你希望好朋友能取得不断的进步,也可以 用这句话鼓励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cénɡ lóu
更上一 层 楼 。
第二课du
写一写:
先观察
依黄
写一写
尽层
视频来自:胡一帆快乐习字资源库
尽
穷尽 山穷水尽
视频来自:胡一帆快乐习字资源库
层
层叠 层林叠翠
书法时间
写一写:
眼离一尺,看书、写字、两眼 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
笔离一寸,握笔的手指要离笔 头一寸,太短的笔头应弃去。
胸离一拳,看书、写字人都要坐 正,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的距离。
(唐)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初读古诗
打开课本
借助拼音, 把生字读准, 把诗句读通。
练一练
请同学们打开 《语文知识与 能力训练》完 成第一大题。
字词暖身操
一、读一读,写一写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yī
jìn
白日
山
,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cénɡ lóu
更上一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

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cūn jū 村 居 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chūn yān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 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 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
mù
zhèn lín yuè
牧童 振林樾
lì
立正
chán
蝉鸣
huáng
黄牛
bǔ zhuō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补充阅读
诗意解析 词语解释
诗意解 析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 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 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 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 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 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 风放起了风筝。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本文是指诗所 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 见)
袁枚[清]
牧(童)骑( 黄)( 牛), 歌(声)振( 林)樾。 ( 意)欲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 立)。
村居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一下语文4《古诗两首》PPT课件

村居
高鼎(清朝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zhǎng
zuì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二月天:就是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2.拂:轻轻地擦、扫。 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闻声 知多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首都 冬眠 长处 知己 声音 多少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素质知识:孟浩然是( 唐)代 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很诗有名, 有《孟浩然集》,与王维齐名,称为 “王孟 ” 。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cūn jū
村居
cūn jū 村居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把诗句补充完整
( 草长)莺飞( 二)月,天 拂堤( 杨柳)醉( 醉)春。烟 ( 儿童)散学( 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读读说说
诗 诗人 李白是伟大的诗人。 首 首都 wǒ guó的首dūshì北。京 古 古诗 wǒ 会bèi好多古shī 。
古
声 多
醉
童
散忙 忙
烟闻 行
村 首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河南省二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2。gāng()吃完饭,弟弟就说wèiténg() ,我们只得取消lǚxíng()计划。
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答()几()
()()
四、辨别形近字填空。
管官
1.老人病了不能没人().
2.他是一名外交()。
扫归
3.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4。我们借图书馆的书要按时()还。
五、词语接龙。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刺猬感激地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教学内容4、古诗两首拟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一、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解释字意,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这狂喜的时刻。
精彩创意搜集信息(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b、会认“菊残君橙橘”5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c、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预习展示
1、检查读文情况:指生读课文,学生纠正字音
2、出示生字词:指生认读组词指导书写
三、学习探究
自由读古诗,思考: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课件)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2、指生背诵课下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这幅图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达
标
检
测
一、按课文组词
于()首()
枝()枫()
记()刘()
作
业
布
置
必做背诵第一首古诗
选做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板
书
设
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教
学
反
思
4、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的意思(课件)
通过图片谁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描写的是哪句诗?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
5、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 堂 教 学 教 案
时间:年 月 日
课题
4、古诗两首
审查人
年 月 日
教
学
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
学
准
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6、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欣赏图片)
五、拓展延伸
1、填空练习: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的季节
难怪作者感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用了哪些有关秋天的颜色?
2、从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师范读让学生再评价标出节奏出示(课件)
3、指生回答问题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