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逐字稿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逐字稿一等奖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部分。
作者在这里先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大家看,“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爬山虎生长的地点告诉我们了,而且“满是”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到那墙上爬满爬山虎的样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作者开始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你们看,“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这里作者仔细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从嫩红到嫩绿,这是它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变化。
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细致地描写叶子的颜色呢?其实这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叶子的颜色,更是在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就像我们小朋友,从小小的婴儿慢慢长大,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呢。
再看“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一段描写可真是太精彩了。
作者先告诉我们长大了的叶子更引人注意,然后详细地描写了叶子的状态。
“绿得那么新鲜”,这个“新鲜”一词用得特别妙,仿佛那绿色就在我们眼前,充满了生机。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这又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一种规律,它们就像被精心安排过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墙上。
而“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就像一幅动态的画,风就像那画家的手,轻轻一挥,满墙的叶子就动起来了,像绿色的海洋泛起了波浪,多美的画面啊。
下面啊,我们就要重点来看看爬山虎的脚了。
这也是课文最有趣的部分。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里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真的是非常形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蜗牛的触角是软软的、细细的,爬山虎的脚也是这样,而且颜色还是嫩红的,就像一个害羞的小生命刚刚冒出来一样。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这一句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呢?这其实是在强调,引起我们的注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要详细介绍的就是这个神奇的爬山虎的脚了。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一段把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
大家看,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头上会变成小圆片,这个小圆片就像一个个小吸盘一样,“巴住”墙,这个“巴”字用得特别生动,感觉就像爬山虎的脚紧紧地抓住墙,不肯松开。
然后细丝由直变弯,把嫩茎拉一把,让它紧贴在墙上,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就像我们看到了爬山虎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的样子。
而且作者还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脚虽然小,但是很有力量,有一种威严的感觉。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这里作者又对比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两种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的脚很快就枯萎了,而触着墙的脚则变得很牢固。
这也让我们明白,爬山虎的脚只有依靠墙才能生存和生长,就像我们人类,有时候也需要依靠一些外在的条件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对爬山虎生长位置、叶子特点以及脚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爬山虎这个神奇的植物。
那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爬山虎呢?其实啊,这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更是在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就像作者一样,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这么多有趣的特点,才能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
那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仔细观察,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很多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事物啦。
好啦,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作者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