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渝府发[2012]22号)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12〕2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政府同意《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参加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本市事业单位到住所地区县(自治县)、其他用人单位到注册地区县(自治县)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建立市和区县(自治县)政府两级责任分担机制。

第五条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应当在参保时提供职工职业健康档案。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救治,并建立和完善职工工伤管理档案。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纳入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按月将实际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全额上解到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基金结余转为储备金。储备金主要用于重大事故和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的工伤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储备金和基金预决算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差别费率和工伤保险费收支情况制定我市工伤保险基准费率;根据我市工伤保险费支出、工伤发生率和职业病发生状况等情况,制定我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政策。经办机构按照我市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定期调整各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向征收机关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市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臵伤残辅助器具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

(十)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支出。

第三章工伤认定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条例》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负责工伤认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以上(包括3人)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职工因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依法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对有正当理由的,申请时限最多可以延长30日。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书面申请或延期认定申请的,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伙食补助费、市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职工在参保地之外发生事故,参保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委托事故发生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受伤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本市用人单位由注册地或住所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及受伤职工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的,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初诊证明和病历资料等;职工患职业病的,提供有职业病诊断资格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提供补正材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遇有特殊情况,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发现该申请不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受理条件的,应当驳回该工伤认定申请,对申请人出具《驳回工伤认定申请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告知诉权。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后15日内书面通知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七条职工或者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提供举证材料,用人单位应自收到举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供相关证据。用人单位逾期不提供举证材料的,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九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以下鉴定或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

(二)延长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三)配臵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疾病与工伤关联的确认;

(五)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六)工伤康复的确认;

(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条工伤职工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终止,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应填报《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病历及相关诊疗资料等。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其他工伤鉴定(确认)的,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先对新发生的工伤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结合原有工伤作出综合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并提交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三条自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其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负责首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第二十四条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范围所产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参加工伤保险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发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鉴定(确认)结果为与工伤无关联的疾病、供养亲属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再次鉴定(确认)或复查鉴定的结论没有变化,所产生的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由申请者承担。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收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或者尚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参保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批准到市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标准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职工治疗工伤,实行定点医疗。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臵定点机构管理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

定。

第二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后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已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应及时退还;不退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

第三十条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情况特殊的,工伤职工可直接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申请人提交资料齐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30日内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情形特殊的可适当延长,延长期不得超过15日。

申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所申请的待遇项目提交以下补充材料:

(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

(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出具的无生活来源证明;

(三)婚姻关系证明;

(四)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五)养子女的收养证书;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

第三十一条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在停工留薪期满前申请延长

停工留薪期,经参保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对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存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确认。停工留薪期确认及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对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停工留薪期满的工伤职工,停发停工留薪期待遇;如因工伤不能从事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不低于病假待遇的标准支付相关待遇。

第三十三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要求安装、配臵辅助器具的,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根据工伤职工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建议,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经确认需要安装、配臵的,到工伤保险定点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安装、配臵,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四条职工因工受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从受伤之日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从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当日计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年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供养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首次计发一至六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金额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最高档次。

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具体缴费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六条五至十级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者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或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而终止劳动关系的,自与用人单位按规定程序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与经办机构的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计发标准如下: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按五级12个月、六级10个月、七级8个月、八级6个月、九级4个月、十级2个月计发。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的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按五级60个月、六级48个月、七级15个月、八级12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6个月计发。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含10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9年以上(含9年)不足10年的,按90%支付;以此类推,每减少1年递减1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全额的10%支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工伤职工,不计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五至六级工伤职工在本办法实施前已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原标准执行;本办法实施后

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本办法标准执行。

第三十七条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其死亡时享受的伤残津贴或养老保险待遇为基数,按《条例》规定的比例计发。

第三十八条经复查鉴定,伤残等级及护理程度发生变化的,自作出复查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以复查鉴定结论为依据享受《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之外的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伤残津贴或养老保险待遇的工伤人员,经复查鉴定伤残等级发生变化的,原享受的伤残津贴或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同期同等级伤残津贴标准的,从复查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伤残津贴或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到同期同等级伤残津贴最低标准。

革命伤残军人解除劳动合同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时,已从工伤保险基金享受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不再重复享受。

第三十九条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的,以新发生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综合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条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全国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核定工伤保险待遇时,若上年度标准尚未公布,可暂按上上年度标准核算,待上年度标准公布后再重新结算。

第四十一条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根据职工平均工资

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生活护理费每年从1月1日起以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发。

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依法破产、关闭或注销时,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已办理退休的五至十级工伤职工以及享受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按本市有关规定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统筹费用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待遇,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关手续移交其长期居住地的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不符合办理退休的五至十级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工伤保险关系,按本办法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三条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负责制定工伤保险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全市工伤保险工作;

(二)制定工伤预防、宣传、培训规划和职业康复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审核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

(四)制定工伤医疗(康复)定点服务机构和辅助器具配臵机构

管理办法,负责有关审批管理工作;

(五)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工伤认定工作,组织实施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六)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四条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负责对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工伤保险政策的宣传、培训;

(三)负责工伤认定工作;

(四)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的监督检查,工伤保险基金的缴纳、支付、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负责本级经办机构发生的工伤保险行政争议的复议工作;(六)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十五条市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管理全市工伤保险基金;

(二)编制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三)负责与工伤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配臵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工伤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的各项统计分析工作;

(五)指导、监督、检查区县(自治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六条区县(自治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并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确定缴费费率;

(二)按规定与本行政区域的工伤医疗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三)管理工伤保险基金,核定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四)编报工伤保险基金的会计、统计报表;

(五)提供工伤保险待遇查询和政策咨询服务;

(六)承办上级部门和本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七条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机构负责工伤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及时审批、拨付工伤保险基金。

第四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地方税务机关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规定,负责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对用人单位在缴纳工伤保险费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将每年参保职工名单、参保日期、缴费情况、年度内发生的工伤事故、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等情况,于次年的1月底前在本单位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天,公示情况书面报所属经办机构备案。经办机构应当按规定为参保职工建立工伤保险档案,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查询。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或少报、漏报参保职工以及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按以下办法办理:

(一)2010年12月31日前受伤的工伤人员及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按我市有关规定由用人单位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统筹费用后纳入工伤保险统筹支付管理,纳入统筹前的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2011年1月1日后受伤的工伤人员及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按《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补缴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后的次月起,新发生的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的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五十二条新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从受理申报当月起缴纳新参保人员工伤保险费,受理申报次日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减少参保人员,从申报减少次月起停止缴纳减少人员工伤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用人单位因少报、瞒报缴费基数,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诊断为职业病的,其工伤待遇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或已参加工伤保险但伤(亡)时户籍不在本市的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以及供养亲属的长期待遇,可实行一次性支付或长期支付两种办法。其一次性支付标准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照《条例》和本办法执行。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82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4〕63号)同时废止。

成渝两市产业结构比较与分析

成渝两市产业结构比较与分析 【摘要】成都、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示范作用。两市在产业结构上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对成渝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及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两市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专业化,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的分类分别为: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较低水准向较高水准发展的过程,可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及中间和最终产品产业的比重来反映;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可用产业之间的关系均衡程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来反映。产业结构优化体现为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和高加工度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及各产业之间按比例协调发展程度。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最基本的指标,同时三次产业比例大小也反映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成渝两市第一产业比重都较低,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与它们分别作为国家直辖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有直接的关系。重庆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成都,这是因为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基本市情,农业人口和农业地区比重还较大。因此,第一产业比重相比成都明显偏大。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来看,成渝两市也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成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而重庆则仍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且比重逐年上升,产业比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从表1的数据比较来看,成渝两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有所不同。其中,成都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递减,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趋于稳定的态势,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较为明显。而重庆在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甚至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总的来看,两市产业结构均呈现出高度化趋势。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

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调研

《会展管理认知》考试方案——会展管理本科 考核内容 a)对某一展览场馆(会议中心)进行调查 b)对某一会展组织企业(展览公司、会议公司、婚庆公司、培训公司等)进行调查 c)对一个会展活动展开调查 d)对某一地方会展法规调查 e)对某一地方会展管理机构调查 考核规范及要求 1.围绕上列五个对象之一进行调研,题目根据实际情况自拟,3千—5千字。 2.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错别字率不得超过1‰。 3.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左对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左对齐;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5.注重实际,应用性强,逻辑合理,语言通顺,形式规范。 评分标准 1.所选项目具有实际意义。(15分) 2.具有实地调研材料,资料全面充足。(10分) 3.内容符合实际、应用型强。(20分) 4.有创见、有突破、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20分) 5.结构合理、层次清楚(20分) 6.整个过程的工作态度,报告的规范程度(10分) 7.参考文献(5分) 大纲: 一,引文,会展行业概括,重庆会展发展基本状况; 二,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基本概况; 三,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相关分析; 四,今后发展前景分析; 五,寄语、结尾

正文 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所谓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程来看,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可见发展速度之快。而正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会展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来自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重庆市以实际办展面积382.8万平方米,实际办展数量475场的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四。 重庆市现在已经建成有6个会展场馆,展场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馆、重庆规划展览馆等。“在我市相关部门接下来的规划中,会展将形成‘一核心三中心六特色’的空间产业布局。”据市会展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加快建设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核心——悦来会展城,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发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保税港区建设等集聚优势,集中培育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集群。此外,还将以南岸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陈家坪重庆展览中心、白市驿重庆农业展览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三大中心周边的道路、宾馆、餐饮等会展配套设施,重点举办跟展览中心周围的产业集群能产生辐射与共鸣的会展,建成大中型会展活动中心区。 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以下简称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商业核心地带,是中国西部地区设施最先进、配置最齐备的大型综合性会议及展览场地之一,它不仅是重庆市重点建设的十大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之一,也已成为重庆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本地区承办国内外大型会议展览和其它商业文化活动的首选之地。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投资,总投资金额为15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其由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会展酒店和广场等几大部分构成。 场馆介绍 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由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两大主体建筑构成,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展览场地分为室内展场和室外展场,其中室内展场共有三个展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甘小冬1112060072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 万州2010年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500.13亿元,经济总量列重庆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73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53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7.7:51.2:41.1调整为6.8:54.7:38.5,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地区经济增长平稳快速。 一、万州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一)农业 2010年万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26.42亿元,增长5.9%;畜牧业18.1亿元,增长7.9%。 表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 粮食(吨) 517889 1.5 油料(吨) 15287 9.7 鲜蛋(吨) 9435 4.0 牛奶(吨) 8812 0.9 生猪出栏(万头) 85.52 0.4 牛出栏(万头) 1.25 4.5 羊出栏(万只) 2.67 15.0 肉类总产量(万吨) 7.36 2.5 #猪肉(万吨) 6.28 1.2 (二)工业 工业是万州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2010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重点企业总产值228.94亿元,增长29.7%;大中型企业总产值251.79亿元,增长22.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5.14亿元, 同比增长25.6%,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市第3位。 表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指标绝对额(万元)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44 40.6

2011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1年初中毕业及高中招生考试 英语试题 (全卷共八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全卷分为两卷,请将第I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共100分) I. 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情景反应。(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该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A. How do you do? B. I’m fine. C. Ver y good. ( )2. A. I’d like to. B. That’s right. C. It doesn’t matter. ( )3. A. Yes, of course. B. Thank you. C. Yes, I can. ( )4. A. Goodbye! B. Good idea! C. Don’t worry! ( )5. A. It’s nice. B. Well done. C. Sorry to hear that. ( )6. A. Not at all. B. OK, I will. C. It’s a pity. 第二节:对话理解。(第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该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7. A. Tom’s B. Jim’s C. Jack’s ( )8. A. Drinking. B. Swimming C. Shopping. ( )9. A. At 10:00. B. At 10:30. C. At 11:00. ( )10. A. In the museum. B. In the theater. C. In the bedroom. ( )11. A. A worker. B. A driver. C. A teacher. ( )12. A. Boring. B. Interesting. C. Exciting. 第三节:短文理解。(每小题1.5分,共12分) 听两遍,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该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 ( )13. Last winter vacation we had a trip to ________. A. Sydney B. London. C. New York. ( )14. The weather there was ________ all the time. A. cloudy B. sunny C. rainy ( )15. During our visit some ________ people gave us much help. A. old B. young C. friendly ( )16. We took pictures, ________ and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A. swam in the sea B. played basketball C. flew kites B ( )17.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Wei Hua’s school since ________. A. one year ago B. two years ago C. three years ago ( )18. The students in Wei Hua’s class first ________.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摘要:文章以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为前提,运用产出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 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优化思路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证分析 (一)产值结构分析 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变化。如表1所示。首先,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基本上没有现代服务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体,比重高达70.1%。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被第二产业取代。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37.8个百分点,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且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的2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更加明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截止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7.2:42:40.8。重庆市直辖之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07年有所回升,2009年又一次回落创历史最低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7

年第二产业比重过半达50.7%,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居后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9.3:52.8:37.9,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的局面。 (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好。重庆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第一产业较低,1999年达到0.3之后持续下降,直至2009年基本稳定在0.21左右,这表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释放殆尽,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二产业比较高,发挥了经济增长主力军的作用,这与重庆实施“工业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相符。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并呈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第一、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可见重庆市产业结构的效益比较低。 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强。从表3可以看到,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大,在3.5上下徘徊,说明重庆市的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这与重庆是国内二元经济非常典型的区域的事实相符。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难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2012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考试说明

重庆市2012中考英语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是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五级要求的内容。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结构:1.内容考试内容分“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要求。只要求听懂·读懂并知道其意义,即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灵活进行运用,即为掌握。试题中作为考点的内容出自掌握部分的词汇和语法项目等。2.对词汇的要求:详见词汇表。打▲号的词汇只要求理解。3.对语法的要求:详见语法项目表。打▲号的语法项目之要求理解 四、题型 (1)听力部分情景反应对话理解短文理解 (2)笔试部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口语应用完成句子短文填空书面表达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 1.日常交际用语 要求掌握的30项日常交际用语 1问候,2介绍,3告别,4打电话,5感谢和应答,6祝愿、祝贺和应答,7意愿,8道歉和应答,9遗憾和同情,10邀请和应答,11提供(帮助等)和应答,12请求允许和应答,13表示同意和不同意,14表示肯定和不肯定,15喜好和厌恶,16谈论天气,17购物,18问路和应答,19问时间或日期和应答,20请求,21劝告和建议,22禁止和警告,23表示感情,24就餐,25约会,26传递消息,27看病,28求救,29语言困难,30常见标志和说明 2.语音项目表(略) 语法版块中的反意疑问句和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由原来的掌握内容变为理解内容。 3.词汇表(见词汇表) 4.语法项目表(打▲号的项目只要求理解) (1)词类:1名词2形容词3副词4动词5代词6冠词7数词8介词9连词10感叹词 (2)▲构词法:1合成法2派生法3转换法 (3)名词: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所有格 (4)代词:①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式②物主代词的形容词性与名词性形式③反身代词④指示代词⑤不定代词⑥疑问代词 (5)数词:序数词和基数词 (6)介词:词汇表中所列介词的用法 (7)连词:词汇表中所列连词的用法 (8)形容词:①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②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9)副词:①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疑问副词等的用法 ②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10)冠词 (11)动词:①动词的基本形式②系动词③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④助动词⑤情态动词 (12)时态①一般现在时②一般过去时③一般将来时④现在进行时⑤现在完成时⑥过去将来时▲⑦过去进行时④⑧过去完成时 (13)被动语态:①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③一般现在时带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14)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定式:①作主语②作宾语③作宾语补足语④作定语⑤作状语⑥用 how,when,where,what,which等之后

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国商专2008-01 学生姓名滕杨学号2008631616 指导教师胡琳祝职称讲师 评阅教师职称 2011年6月15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重庆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2680891.html, 重庆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孟育耀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对重庆会展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改进建议。 关键词:重庆会展市场发展现状 一、重庆会展市场的发展特点 (一)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同时拥有水、陆、空三类交通设施的特大城市,重庆江海空联运运输便利,成本低廉。它拥有快速便捷的城市轻轨和内外环城高速,渝沪、成渝、渝黔和渝遂等多条高速公路对外辐射;多条铁路交汇于市区,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正在扩建,开通国际国外航线100多条,是西部主要航空港之一。 路桥、安居、环保、绿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不仅使城区交通畅通,也使城市环境得到优化,服务功能显著改善。 (二)会展项目稳步发展,会展收入逐年递增 重庆会展企业开始朝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会展项目指标逐年增加,展会项目逐渐丰富,会展市场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带动了全市旅游、酒店、广告、餐饮等相关企业的消费发展。 据重庆会展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重庆共举办各类展会475个,直接收入43.6亿元,拉动消费360亿元;2012年1月至11月,重庆举办会展502个,展出总面积420.1万平方 米,直接收入50.2亿元,拉动消费376亿元。 (三)展会规模扩大,水平彰显专业化 从2009年始,包括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馆、重庆规划展览馆等6个场馆先后承办了“AAPP会议”、“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全国糖酒会”、“全国药交会” 等国际国内大型知名会展活动。重庆会展市场逐渐呈现专业化发展态势,各大中型的专业展会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形成了渝洽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汽车展、家居建材博览会、摩托车展等专业展会,档次较高,规模较大。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10:50:47.68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刘军胜[导读] 数据来源:1999—2008年统计年鉴及2005年重庆市产业投入与产出表。 刘军胜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001)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重庆市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用灰色聚类法对现有的主要工业进行了聚类,从而得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重庆市的主导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是重庆市的一般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灰色聚类;主导产业;生态型;产业结构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解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从而打破了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使得中国的三大产业在不平衡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客观过程。按照国际标准模式(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阶段理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之偏离。按人均GDP划分,2008年中国人均3263美元,中国应处于重化工后期阶段。按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11.3:48.6:40.1划分,我国应处于重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并且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通常是有主导产业来牵动并以主导产业的更替为特征,因此,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就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产业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主导产业的界定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特殊国情以及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认为:“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一经济体中在某一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最大的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和向后关联、向前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并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低耗能、高产出的环保产业。”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中外经济学者曾提出过多种见解。但是正如前文阐述的一样,在某一区域选择其主导产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产业的战略性和产业可持续性被提上日程。因此,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从国家和地区的全局、长远利益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优势原则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摘要:重庆市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直辖10年)、经济最落后(与京、津、沪相比),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重庆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高速健康发展。研究或制订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要跳出重庆看重庆,把重庆的发展思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定位,切忌封建落后的行政或地域割据心态;二是务必要打破“城、乡”界限看城乡,统筹考虑城乡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积极培育国际比较优势,切忌愚昧的行业、产业或“城、乡”保护心态。只要重庆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实现超速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重庆市在未来的10-20年中领跑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速度,将必然从梦想变为现实(就像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和9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那样)。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本人对重庆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一、区位优势概论 从沿海、沿边的角度来看,重庆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从第一产业的角度来看,重庆也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缺乏大宗农牧业支柱产业);从能源、交通、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来看,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不突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重庆市除了没有海洋产业外,几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能够在重庆找到适当的发展空间。 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粮、棉、油、畜、禽、渔、果、林等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因此,绝对不能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希望,不切实际的寄托在依靠重庆本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方面。只有全力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永久保持山城及周遍地区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才是重庆市最大的资源、财富和吸引力之所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东施效颦”心态乃是制订重庆发展战略的大忌,低水平模仿和重复建设现象,是拖累重庆市过去以及直辖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二、产业格局分析 常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官员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二、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对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并不太大。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强求形成某个所谓合理的产业比重,肯定会引导地方经济走上歧途。 重庆市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优势并不突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什么都能搞、什么都搞不大,是重庆市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责任和根源肯定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关注的只有某个行业的世界前几强,至少也是国内前几强,所谓的地区领先早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重庆经济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龙头产业和航母型企业,虽然造成这种结局并非那一个人的过失,但现实状况的确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庆这些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其实首先是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带动和大量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其

英语_2013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含答案)

2013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 You can improve your English ________ practicing more. A by B with C of D in 2. ﹣Mike,is that new bike ________? ﹣Yes.My mother bought it for me yesterday.() A you B your C yours D yourself 3. ﹣Excuse me,where did you get the book? ﹣I borrowed it from the ________.() A cinema B library C park D station 4. ﹣How do you like ________color of my dress? ﹣Wonderful!I like it very much.() A a B an C the D / 5. I'll go to visit my aunt in England _____ the summer holidays start.() A while B since C until D as soon as 6. Oh,it___________so nice.What beautiful music it is.() A smells B sounds C tastes D looks 7. ﹣I called you yesterday evening,but you were not in. ﹣Sorry,I ________ in the shop with my mother.() A am B will be C was D have been 8. The girl in purple is new here,so ________ people know her.() A few B a few C little D a little 9. Please be ________.There's an important meeting in the next room.() A quickly B quick C quietly D quiet 10. ﹣Hurry up,or you ________ catch the train.() A can't B needn't C mustn't D shouldn't 11. Just a minute!My brother________ his car in the garden. A washes B is washing C washed D will wash 12. —______ does your father play tennis after work? —Every Tuesday and Thursday. A How often B How soon C Where D Why 13. A lot of trees________ around here every year,and we can enjoy fresher air now. A were planted B are planted C will planted D are planting 14. —Dad, can you come home to have supper with us this Friday? —________, but I will be a little late. A I'm busy B Hard to say C Of course D never mind 15. We'll ________ an English play"Snow White"during this year's Art Festival. A look up B look out C put off D put on 16. ﹣Did the radio say ________? ﹣Yes,from Hunan. A how the bad rice came B where the bad rice came from C how did the bad rice come D where did the bad rice come from 17. It will be hard for us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if we ______ to bed too late.

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胡蒙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庆市的会展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重庆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发展前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重庆会展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重庆会展业会展经济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Hu Meng (Chongqing Youth Vocation Colleage Chongqing 40071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is from the initial stage of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maturity stage of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ake the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sums up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pointing out that the Chongq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future . Key Wordus: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economy 作者介绍: 胡蒙(1983-),女,汉族,重庆渝北,西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务管理,400712 HuMeng, Han, female, Chongqing North District; graduate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lecturer of Chongqing Youth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age, research orientatio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400712 重庆市至直辖以来,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增长极,是中国西部的会展要地,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重庆会展业的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明确提出将重庆成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的“会展之都”,此战略性的定位开启了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一、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的经济增长点,已经被国际国内大中城市列入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会议和展览的繁荣,会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二、重庆市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工贸时代”、“展览中心时代”、“国际会展中心时代”3个阶段。1988年10月,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的落成是重庆会展业的开始。21层高的工贸

2010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英语试卷 (全卷共八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全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做在第II卷试卷上。 第Ⅰ卷(共100分) I. 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情景反应。(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A. Fine, thanks. B. That’s OK. C. You’re welcome. 2. A. Goodbye. B. See you. C. Nice to meet you, too. 3. A. Of course. B. Good idea. C. Not at all. 4. A. You are right. B. Sure, here you are. C. Good luck. 5. A. Yes, I’d like to. B. Yes, I do. C. Yes, I can. 6. A. You are kind. B. It doesn’t matter. C. I have a cold. 第二节:对话理解。(每小题1.5分,共9分) 听一遍。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7. A. Yes, she did. B. No, she didn’t. C. No, she wasn’t. 8. A. White. B. Blue. C. Red. 9. A. On June 10th. B. On May 10th. C. On April 10th. 10. A. His watch. B. His pen. C. His key. 11. A.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12. A. Mike. B. Linda. C. Lily. 第三节:短文理解。(每小题1.5分,共12分) 听两遍。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 13. There may be many dreams for young ________. A. students B. teachers C. parents 14. The biggest trouble comes from ________. A. classmates B. yourself C. friends 15. Y ou should think about how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_______. A. slower B. later C. faster 16. As you get closer to your dream, you should _______. A. work much harder B. make dreams bigger C. go much farther B 17. Children often laughed at ________ named Bob. A. a boy B. a man C. a student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分析

重庆主导产业的判断 主导产业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更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因此,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和判断显得非常重要。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二.主导产业判断方法 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以下两个指标: (1)比较成本=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产品的销售成本。 比较成本小于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大于1,不具备比较优势。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间内的劳动率的年增长率/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同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小于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大于1,不具备比较优势。 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 工业化结构比重数=研究区域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劳动者数/研究区域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者数。 其值越大说明该区域工业化水平越高。 3、产业专门化率=研究区域某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净产值÷研究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 专门化率越大,说明这个产业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其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在研究区域中专门化程度越高,这个产业产品输出规模越大。小于1则说明这个产业不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专业化程度较低。如果产业专门化率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三.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 1. 2007年重庆主导产业的确定 重庆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572.26*325.99)/(4122.51*1620.86)=0.077 中国工业化结构比重数=(121381.3*20629.0)/(249529.9*76990.0)=0.13 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07年,重庆工业化水平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根据重庆2008年统计年鉴,2007年地区总产值为412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482.39亿元,第二产业为1892.10亿元,第三产业为1748.02亿元。可见2010年同样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高。从两个产业中选取几个产值高的行业来比较。

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一是重庆市政府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的方式对经济活动加以干预,将各产业、各种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列的重要参考,鼓励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无害或有益的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乃至禁止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并把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政策 极为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及造成的大量贫困人口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拥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重庆市政府把消除贫困和缩差共富作为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是通过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政策,加大对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支持力度,加大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重要成效;二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政策。重庆市各级政府一直把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作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低碳型资源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三是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政策,重庆市出台了对主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做出安排,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及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与防治政策。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资政策 经济发展是由一连串的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保护和维持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重庆市合理的投资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对关系到经济增长、人类生活与健康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大领域或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和政府担保的形式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加大投入;二是在投资主体方面,在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效益,难以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重庆市各级政府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