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01.36No.2图1渤海湾盆地COz气田【藏1分布示意图21、旺古1、友爱村、翟庄子和齐家务CO:气田(藏),济阳坳陷阳25、八里泊、平方王、平南、花17和高青C0:气田(藏)。

除了这些COz含量高于60%的COz气田(藏)外,渤海湾盆地还有很多高含CO。

的气井,如冀中坳陷留58井、宁古1井以及黄骅坳陷港西潜山地区的港23井、港lo一7井等。

本文着重讨论盆地内COz含量高于60%的气田(藏)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2二氧化碳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2.1渤海湾盆地CO。

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表1为渤海湾盆地C0:气田(藏)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H-7]。

可见,渤海湾盆地COz气田(藏)天然气组分以CO。

为主,含量67.35%~99.50%;其次为甲烷,含量0.14%~26.43%;氮气含量0.06%~5.43%。

CO:的碳同位素组成较重,为一5.90‰~--3.35%0;氦同位素比值R/R。

(其中R为样品的3He/4H馐,R。

为大气的3He/4He值)均不小于2,为2.00~4.47;40Ar/36Ar值为317一.-7037,黄骅坳陷港151井40Ar/36Ar值最大,达到7037;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有所差异,其中黄骅坳陷港151井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很重,达到~28。

60%o,而济阳坳陷CQ气藏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为--54.39‰~一35.00‰,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均按正序分布(∥3C。

<伊3G<∥3C3<伊3C4)。

图2显示了CH。

含量、CO。

含量、艿13C。

m值及R/尺。

值间相互关系。

由图2a可看出,随着C0:含量增加,CH。

含量减少,几乎呈线性的负相关关系;由图2b和图2c可知,C0。

含量随着艿13C。

吼值和R/R。

值变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图2d则显示艿13C吼值和R/R。

值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R/R。

值变大,伊3Cc瓯值也变重。

由此可知,CO:气藏的主要组分及同位素组成密切相关,COz含量、d13Cc吼值和R/R。

阳信洼陷二氧化碳气成藏控制因素

阳信洼陷二氧化碳气成藏控制因素
郭 瑾
( 中国石化 胜利油 田有 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 院 , 山东东 营 2 7 1 ) 5 0 5 摘要: 阳信 洼陷是 中、 生代 形成 的断 陷盆地 , 内火山活动 强烈 , 新 区 二氧 化碳 气 资源丰 富, 气藏 分布在深 大 断裂及 火 山活动 区周 围。二氧化碳 气来源 于地幔 , 深大断裂 、 山一岩浆 活动及 上地幔 隆起等 因素控制 二 火 氧化碳 气成藏 。深大断裂作 为运 移通 道 ; 造运动控 制二氧化碳 气的释 放 和成藏期 , 构 多期 构造 运动导致 多 期岩 浆侵入 和喷发 , 同时产 生 了多期供 气及 多期 成藏过程 。古近 系沙三 、 沙四段 的 多种 类型 圈闭具有捕 获 二氧化碳 气的有利条件 ; 北东向与北 西向断裂体 系交汇处及 潜山带是二 氧化碳 气的有利聚集 区。
12 多期构造活动形成阳信洼 陷复杂的构造背景 .
阳信洼陷的形成经历 了裂陷、 断陷、 陷三个 坳 阶段 。燕 山期惠 民块体 张裂活动 , 形成 了北西 向
1 气藏地质 特征
1 1 二氧化 碳气 主 要 为幔源 成 因 .
展布的控盆断裂一 阳信断层 , 奠定 了阳信裂陷盆 地的雏形[ 。始新世 、 2 ] 渐新世进入断陷期 , 地幔上
表 1 阳信 洼陷二氧化碳 气藏气体组成
四段) 等井处发现二氧化碳气 藏。截至 目前共上 报探 明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1 . 6 0 m3 5 1 ×1 。气
藏中二氧化碳含 量均在 9 以上 , 5 最高 9 . , 93 气体组份中还有少量 甲烷及氮气 、 氩气等稀有气 体。
阳信洼陷气藏中 C z 0 含量 9. ~9 . , 51 93
气体组份 中还 有 0 5 的氮气及 少量 甲烷 ( .8 表 1 。据戴金星等研究 , ) 有机成 因 C 2 0 的天然聚集

CO2地质封存讲解

CO2地质封存讲解
我国目前的CO2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且短时间之内很难改变目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因此,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CO2排放量势必将持续增加。面临巨大的CO2减排压力,开展CCS相关技术研发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2.CO2封存技术分类
可以利用的CO2地下封存场所多种多样,深部咸水层、油气藏和煤层都可以作为CO2地质封存的有效场所。其中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其次为油气藏,最次为不可开采的煤层[9]。
(1)深部咸水层
适合CO2地下地质封存的地下咸水层一般是指一定深度下,被微咸或半咸的水填充的具有较高孔渗特性的岩层。这类咸水不适于农业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2)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用于提高采收率(EOR&EGR)在石油和天然气储层中,用注入的CO2置换现场流体可为封存CO2提供大部分孔隙容积。提高采收率(EOR)方法的发展同原油驱替流体的开发密切相关[11]。CO2驱油可分为非混相驱和混相驱两种驱动类型。CO2非混相驱的主要驱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等。当地层及流体的性质不适合采用非混相驱时,应用CO2非混相驱能够大大提高驱油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适合CO2非混相驱的油藏类型主要包括:压力衰竭的低渗透油藏,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重油或高黏油油藏。CO2混相驱替过程中,CO2抽提原油中的轻质成分或使其气化,从而实现混相,这是CO2驱的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当原油与CO2形成混相时,缩小了原油与CO2的粘度比,有效减弱了CO2的粘度指进,提高了驱油效率。混相驱的驱油效率一般比非混相驱高一倍左右。CO2混相驱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应用的实例。CO2混相驱适合的油藏主要有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水驱枯竭的砂岩油藏,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多盐丘油藏。目前,在加拿大的Weyburn油田正在实施有IEA领导的EOR检测项目。

5CO2地质埋存类型与机理

5CO2地质埋存类型与机理

CO2地质埋存机理
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2是通过物理 和化学捕集机制的共同作用被有效地储存 于地质介质中的。
地层封闭:空间信息、 介质信息,现场调 查法
水力封闭:物理作用 溶解封闭:物理化学
作用 矿物封闭:化学作用
埋存机理
结构捕获 相对渗透率
曲线
残余捕获 溶解捕获
CO2 残 余 饱和度
在合适的岩层、在没有明显泄漏途径、或 没有开口的裂缝或断层情况下,注入的 CO2可以埋存很长时间。而且由于多重捕 获机理的共同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CO2的移动性将越来越小,泄漏的可能性 将减小。
只要合适的操作程序,在一个合适的、有 良好特性的地质岩层中存储的CO2将能够 存储数百万年。
埋存类型pping)
随着CO2与现场流体和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就出现矿化俘获机理。
溶解的CO2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形成离子类物质,经过数百万年,部 分注入的CO2 将转化为坚固的碳酸盐矿物 质。
CO2 与地层中的矿石或有机物发生反应 是最持久的解决办法:稳定的储存形式 过程反应动力学尚不清楚
CO2地质储存的动力学反应(溶解与沉定)与流 体运移(纳米尺度-孔隙尺度)过程的耦合定量
刻及注画零入。与泄控漏制,机从而理实-现COCO2最2在大地的质溶孔解隙度介、质矿中物有捕效获
国外研究现状
项目
特性描述
K12-B近海气田,北海 (荷兰)
将CO2(13%CO2)从将近枯竭的天然气气 藏中分离出来,回注到深度为4000米天然气储层 ,平均产量为0.03-0.05tCH4/tCO2
CO2CRC Otway封存项目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
80%CO2,20%CH4注入到深度为2100米的 位于活跃气体储层之下的枯竭气藏中

第五讲二氧化碳气藏开发教程文件

第五讲二氧化碳气藏开发教程文件

K
P1 P2
T1 T2
K 1
CO2系多原子气体 K=1.3,临界压力比
P2 0.546
P1
CO2的
K CP CV
No C P0 .19 k8 c/k 9 a g C l Image C V0.15k3c5 /k a g C l
K CP 1.30 CV
控制流量计、节流咀上流压力,以保 证上流温度大于0℃
3~15MPa 低压区 随P Z 15~30MPa较高压力区 随P Z
图5-1 CO2压缩度图版
15、 CO2与烷烃混合物中的相态特性
CO2浓度>0.65mol时,压力>27.21MPa时,出 现不同密度的两个液相
CO2浓度>0.8mol时,压力=8.16MPa时,出现 两个液相+CO2蒸汽相
二、CO2气井开采特性
平均为848kg/m3
340m井深处——井底 CO2为高压气态
实测 CO2 717-536kg/m3
自计上算而下COC2O
2
752-621kg/m3 呈减小趋势,Z呈增大趋势
4、流动状态 仍以该井为例
井深540m处,T=TC=31.1℃ 井深540m处——井口 CO2为饱和蒸汽相
CO(2 实测)380-450kg/m3 CO(2 计算)220-359kg/m3
3)措施
(1)选择抗腐蚀性强的管材(含Cr不锈钢) (2)管内壁用树脂、塑料等涂层衬里保护 (3)加注缓蚀剂,常用有:铬酸盐、磷酸盐、
有机胺类,有抑制腐蚀的效果。 (4)防止地下水在井筒内分离 (5)套管完井,固井质量要好
7、生产和测试过程中要防止结水合物和干冰
节流咀前后压降控制温度可用绝热方程初算
三、CO2气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D气田CO2成因及分布浅析

D气田CO2成因及分布浅析

开始向高 c O : 并转化 的趋势 。根 据气 田现有资料 , 查 阅大量相关文献 , 结合前人所作 的相关模拟 实验及成 果 , 进行
综合研究 和分析判断 , 指出C 0 来 自有机成因和深部壳源碳酸盐高温热分解无 机成因 , 具有纵 向上 C 0 z和 C H 4 气 体存在重力差异分布 、 平面上 c 0 : 含量呈北高南低 分区分块且沿断裂 附近含量高的特点 。推断在高 c 0 : 井区距离
断裂带较远部位 , 仍有局部高烃井存在的极大可能性 , 建议在后续评 价中对该区进行钻探验证。图 2表 1 参l 1
关键词 D气 田 高烃井 C O : 成因 分布
0 引 言
D气 田是 中国海上 最大 的 自营气 田 , 位 于南海 北 部 的莺歌海 盆地 。莺歌 海 盆地 以其 “ 地 壳厚 度 薄 、 沉 降沉 积快速 , 沉积厚 度大 , 烃 源岩演 化程度 高 , 地 温梯 度高 、 欠 压实 异 常高 压 、 泥底辟构造多” 等 众 多 特 点
3 1 . 9 0 —3 % 3 . 1 % o ; 含 C O 天 然 气 C O 2含 量 较 低 , 为
7 . 3 8 %左 右 , 其8 C c o 2 值为一 8 % 0 , 伴 生烃 类 气 8 ”C
值 为一 3 3 . 1 % o , 均相对 较轻 。
1 C O 的成 因类型 及气 源
本 文拟对 这些 疑问进 行 一 下探 讨 , 以期 抛 砖 引玉 , 早
无 机成 因的 C O 根 据其 C O 含 量 高低 , 又 可划 分为 高含 C O : 天 然气 ( C O > 6 O %) 和含 C O : 天 然气 ( C O < 6 0 %) 两个 亚类 。高含 C O 的天 然气 组 成 中 ,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江涛;王颖【摘要】通过组分分析、碳同住素及氦同位素分析认为长岭二氧化碳气藏为幔源岩浆成因.文中充分利用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特征、气体组分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对长岭断陷CO_2气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长岭断陷CO_2气藏包裹体温度为160~170℃,均超过该区古地温,推断为热流事件造成的,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其它分析,综合认为长岭断陷CO_2气藏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应为晚期成藏.【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5页(P130-134)【关键词】长岭断陷;流体包裹体;成藏期次【作者】江涛;王颖【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松原,138000;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图1 长岭断陷二氧化碳气藏与深大断裂的关系图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2 reservoir and deep fault in Changling depression虽然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丰富的CO2资源,但对其综合开发利用的程度甚低,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认识到了研究CO2对解决油气勘探中所出现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关于CO2研究与资源评价的理论体系及勘探技术。

目前多是通过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包裹体特征或直接在火山口测量等手段对CO2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戴金星等,1995,2001;李先奇和戴金星,1997;张景廉,2002),而对其成藏方面研究得较少。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部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地幔上隆、地壳减薄、地壳中发育的“网状”结构以及部分深大断裂的发育均有利于地球深部流体向上运移。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碎屑岩二氧化碳气藏(霍秋立等,1998;邵明礼等,2000;郭占谦等,2000,2006;庞庆山等,2002;付晓飞和宋岩,2005;付晓飞等,2005)。

饶河县胜利农场地区二氧化碳气成藏背景、特征及成因初探

饶河县胜利农场地区二氧化碳气成藏背景、特征及成因初探

科技论 坛 !l l
饶河县胜利农场地区二氧化碳气 成藏背 景 、 征及成 因初探 特
张 力 李 强
( 黑龙 江省 区域 地质 调 查 所 , 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黑 50 0
摘 要: 简要 阐述 了饶 河 县胜 利 农 场地 区二 氧 化 碳 气 成 藏 背景 、 征 及 成 因初 探 。 特 关键词 : 二氧化碳 ; 背在 饶河 03 ②黄一黄褐色泥岩 >. m 5 1 Mp 之 间 , 5 8 -0 a 8 日喷发量在 4万 m3 以上。喷发 县胜利农场地 区施工时发现有重要经济意义的 ①c 2 水层 , 大量 C ,O 含 量 两天后 ,喷 出物 中气体含 量逐渐 增多 ,可 达 0气 含 O气 C: 二氧化碳气 , 现就其成藏背景、 特征及成因做初 10 岩性不清 0 %, > 00 m 9%以上 , 1.0 5 水份减少至 5 %以下。 ( 未见底) 气水 混合物 盖层由灰 褐一 黄褐色泥岩及 灰 步介绍和分析 。 需说明的是 , 由于施工至第三系 C O 气水 黄色玄 武岩共 同组成 , 总厚度 >0 其 中玄武 2m, 1区域地质背景 03 泥岩厚 度> 0 通过 区域 对 比 4 1m, 1 地层 . 1 层时发生强烈井喷 , 钻具埋于井 内, 对含气层岩 岩厚度 1 . m, 据 12 万 区调资料 由老到新 地层有 : :O 三 性及厚度等未能掌握 。 划归为第三系富锦组 ( 。 。 N ) 3气水混合物成 因 叠系上统大 佳河组( j、 1 )三叠 系上统 一 侏罗系 22构 造 . C O 气是一种 不同于烃类 的天然 气类型 , 下统 大岭桥组( J )第 三系中新统一 L- . 、 d 上新统 根据钻孔资料 , 本区一定 范围内分布有第 N _ 泥岩 及玄武岩 盖层 , 层厚 它不仅能伴随着石 油而形成 ,而且能在许多不 2 f 盖 富锦组 ( 。 ( 见于地 下 5 ~ 9m)第 四系 三 系富锦组 ( 。 ) N )仅 0 26 、 中更新统浓江组 ( 2 、 四系全新统高漫滩 冲 度> 0 它封闭 了下部的 C Qn 第 ) 2m, O 气体 。对于储气 适于生油的条件和环境 中大量形成。 积层 ( 2 。 Q ) 构造 的规模 、 形态、 类型有待下一步工作查实。 目前 c 的成 因研究 结果表 明, O 气 0气 C 具有 3 种成因 : 岩浆脱气 、 碳酸盐岩变质脱 气和 l I 2构造 23 C 2 . O 气水层特征 共有 3 层气水层 , 分布于第四系及第三系 生物成 因。 具体表现在:. a 不同成 因的 C O 伴生 工作 区位于兴凯湖一 布列亚 山地块 区老爷 岭地块三江新断陷带东部坳陷 的浓 江凹陷 , 南 地层 中。 组合 与碳 同位素值 具有显著差异 .. b 无机 成因 o 气伴生许多高含量 的稀有元素气体 , 如 侧与那丹哈达岭燕山褶皱带相毗邻 , 是发育在 2 . 四系气水层。根据色谱气测录井 的 C 2 . 1第 3 氮气 、 氩气等 。 有机成 因 C : O 气含量低 I c . 吉黑华力西褶皱带和锡霍特阿岭燕 山褶皱带两 资料共见有 2 层气水层 , 总厚 8 分述如下 : 氦气 、 m。 个不 同时期大地构造单元衔接部位 的一个新生 第 1 录井井 段在 4 . 5 . 厚 5 m, 层: 5 ~ 0 m, . 储气 无 机成因的 C : O 0 0 O 气含量 高 , 般在 6 %以上 , 一 o 代断陷向坳陷过渡型盆地 。大和镇断裂在工作 地层 岩性为灰黄色细砂 、 砂砾石层 , 钻时为 3 9 有机成 因的 C : - O 气含量低。本区发现 的二氧化 ~. 1 0 c 值为 碳气藏 判断为无机成 因,主要 原因为 :.根据 a 区北部通过 ,断裂走向北北东 , 向东 , 长 分 ,全烃 0 0 5 %,组 分绝对 含量 :, 倾 延 20 m 7 k ,区内可能存 在有大和镇断裂 的次一级 0 0 %, O 值 为 014 0 6 %;组分 相对含 Z 1 .8 C 0 . —. 8 3 2 K 钻孔 2 个样 品的二氧化碳 8 c同位素分析 3 断裂。 量 : , 对 含 量 为 29 % , O 相 对 含 量 为 结 果 , C相 . 0 C 其数 值分别 为 一 % 和- . % , 松辽 2 6。 2 8 o 7 与 O的 - 3 中国天然气集 2矿 区地质特征 9 . %。 7 0 综合解释为含 C : 1 O 气水层 。 . 2 。 盆地 C 8 C同位素值相 当 , b 第 层 21地 层 . 录井井段在 7 . 8 . 厚 3 储气 地层岩性 团公 司戴 金 星认 为 8 Co 一 ‰的为无 机成因 9 — 2 m, m, 0 0 c> 8 3 2 钻 孔 控 制 的为 第 四 系下 更 新 统 浓 江组 为浅灰色砂砾石 , 钻时为 3 4 , - 分 全烃 值为 0 二氧化碳 。b 本 区二氧化碳 纯度极 高 ,可达 ~ . ( 2) Qn 和第三系 中新统一 上新统富锦组( l ) N 地 0 5%, . 1 烃类组 分值为零 ,O 值为 O 14 10 无任何 烃类气体 ; 0 C: 加. %; 0 %, 3 与松辽盆地 南部乾安 其顶 层 , 上而下分述如下 : 白 C O 相对含量为 10 综合解释为含 C 0 %。 O 气水 地区发现的无机成 因二氧化碳气藏类比 , 第 四系下 更新 统浓 江组 ( 2) Q- ,总厚度 层 。 部均具有玄武岩 、 泥岩直接盖层 , 两地成藏地质 8 .8 。 66 m 2 .第三系气水层 .2 3 条件极 其相似 。 本区属于伸展构造带 , 伸展构造带 中无机 ⑧黄褐 色粘土 1. m 5 3 2 第三系地层气测 录井见 1 层气水层 , 度 厚 本层气体压力大 , 造成气水混合物剧烈喷 成因的二氧化碳气 藏主要 有如下成因 : 地幔 a . ⑦黄褐色含炭屑粘土 1. m 不清。 9 3 8 ⑥灰黄色砂砾石 8 2 发 , .m 0 叙述如下 : 直接脱 气形 成二氧化碳 。这种成因的气体是指 ⑤灰黑 色粘土 4 0 .m 0 喷发井段为 13 0 164 m之间 ,层厚> 幔源气沿开启性深 断裂向浅部直接排放 。 2. ~2. 0 2 在深 、 浅部 断裂衔接 、 连通 配套的情况下 , 幔流气 ④灰黄色 中细砂 O 3 3 2 , .m 8 . m 储气地层岩性不清 , 4 钻时 6 现场检测 中 、 分。 ③灰黄色砂砾石. 含微量 c , 9. 分 析 :全 烃 0 6 % ,其 中 c :. 5 , 3 沿气源断裂上升运移 至有利 的构造部位 , 0 气 纯度 7 % 1 .5 0 。 0 % C: 01 在适 l . 7 a 0 0 %, O: 28 在井深 1 4 7 3 6 r . 8 C 2 . %。 0 06 2 . m发生井喷 宜的 圈、 保存条 件下 富集成气藏 , 0 盖、 如东非裂 ②灰黑 色粘土 1 0 时测量数据为全烃 0 0 %, 分绝对含量 : 。 谷和贝加尔裂谷区的气藏 。 . 山一 .m 6 . 1 组 2 c b 火 岩浆成因二 ①浅灰色砂砾石, 含微量 C : 纯度 1 % 值 为 0 3 % , C O 气, 0 0 . 7 N .值 为 0 2 % , 4值 为 氧化碳。岩浆岩地球化学 , 0 .5 I 0 C 幔源气体及包裹体 2 .0 35 m 0 1%,0 值为 6. 3 研究成果证 明, 火成岩是无机成 因二氧化碳 .7 c 2 0 71 %。组 分相对 含量 :1 的。 6 C 平行不整合一 … 一 一 相对含量 为 00 %, C 相对 含量为 0o %, , 气 的源岩之一 ,岩浆从深 源向上侵入和喷出伴 . 6 N .4 I C 下伏第三系富锦组 ( l N ) 相对含量为 O 3 C : . %,O 相对含量为 9 .8 在 随着无机成因气的释放 , 可在一定的地质条 0 9 %。 8 并 第三系富锦组( )总厚度大于 3 . m 井深 14 7 N , 52 。 1 2 . m井喷 时取 3 0 个气样做室内泥浆定 件下聚集成藏 , 如济阳坳陷阳 2 井二氧化碳气 5 c 接触交代 变质成因二氧化碳 。 该类气藏主 主要岩性为砂 岩、 泥岩及玄武岩 , 上 量全脱气分析, 区域 分析结 果 C : O 气体 相对含量均 藏 。. 为 10 0 %。综 合解释为 C O 气水 同层 ,顶界在 要是碳酸盐岩遭受岩体变质分解形成 。如东营 可以与下亮子组( ) N_ 相对 比。 2 x 上覆地层 : 第四系浓 江组 ( z) Qn 1 3 14 2 ~ 2 m之 间 。 凹陷平方王油 田第三系所产天然气 ,二氧化碳 平行不整合… … 一 一 气水混合物 中水份 占 2 — 0 呈黄色 , 0 3 %, 含 含量 6 %~ 6 系喜 马拉雅期玄武岩与石灰岩 3 6 %, ⑥灰黑色泥岩 1. m 有泥质成份 ; 0 7 6 气体 占 7 ~ 0 无色。气体喷出 接触后碳 酸钙的热分解所致 。d 0 8 %, . 沉积岩中碳酸 ~ m, 或胶结物 ) 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伸展构 ⑤浅灰色细砂岩 4 8 井 口喷射距��

二氧化碳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二氧化碳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1996年第5期 矿产与地质第10卷1996年10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55期二氧化碳找矿方法及其应用张美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摘 要 通过测试土壤中的CO2用于找矿始于30年代初。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检测设备精度的提高,根据CO2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在岩石、矿物中赋存状态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测试条件,使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寻找金属固体矿产,而且更适用于寻找液体和气体矿产。

总结了二氧化碳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矿产的找矿效果,表明二氧化碳找矿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二氧化碳矿方法,矿产,找矿效果1 二氧化碳找矿方法众所周知,作为碳、氧化合物的CO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C在地壳中的丰度很高达2000×10-6[1],在自然界中碳能形成多种化合物,是构成各种活有机体的重要成分。

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碳化合物是碳酸盐,除无机化合物外,C还可与O、H、N、S等元素形成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石油、天然气、煤和油页岩等。

据丁・霍弗斯(Hoefs)计算,地壳中的CO2的总含量为3.25×1016吨以上。

W・W鲁比乐(R u lbey)则提出了不同物质中的CO2含量(表1)。

Н・И希塔罗夫(Фчтаров)又专门研究岩石、矿物中的CO2含量变化规律,如卡尔勃岩体岩石中CO2的含量31.8~59.3Λg,其中分配在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矿物中的CO2分别为3.8~16.8Λg、21.7~47.6Λg和2.5~7.6Λg,岩体不同部位CO2含量有差异,一般在岩体顶部或边部CO2含量高。

从埃利得苏尔京岩体不同赋存标高的CO2含量,从2300m→2030m→1970m标高的花岗岩的CO2含量由81Λg→88Λg→117Λg,也说明这种规律性。

同样重量矿物的CO2含量也有差异,如卡尔勃岩体深成相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黑云母和其它矿物每百克矿物中的CO2含量分别为23Λg、35Λg、62Λg和1.10Λg,顶部相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黑云母和其它矿物的CO2含量分别为13Λg、71Λg、200Λg和2.4Λg;埃利得苏尔克岩岗岩岩体从2300m→2030m→1970m 标高,每百克石英、长石、黑云母和其它矿物中的CO2含量为60~88Λg→79~108Λg→189~348Λg和1.40~1.80Λg。

松南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松南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松南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陈杰;徐翰;汪新文;刘剑平【摘要】对长岭断陷 CO2气地化分析表明,松南气田多数井的δ13 Cco2值均大于8×103,均为无机成因,而东岭气田部分井的δ13 Cco2值均小于10×103,属于有机成因。

其中无机成因 CO2气体中 R/Ra 值均大于1,表明其无机成因CO2都属于岩浆幔源成因。

对长岭断陷地区钻井气测含量资料综合分析表明,无机成因 CO2气的平面展布特征可划分为:高含 CO2气区(>90%),位于中部及东北部,表现有 NNE-NE 向展布的趋势;中高含 CO2气区(70%~90%),主要位于乾安次凹南部,总体表现为 NNW-近 SN 向展布;中低含 CO2气区(20%~50%),主要分布于2个地区。

红岗地区,以 NNE 向为主。

腰英台-达尔罕地区,以近 SN 向为主;南部的低含 CO2气区。

垂向上长岭断陷南北2个次凹中的 CO2产出层位显著不同。

北部次凹内的产出层位较高,主要以泉头组及其上的青山口组为主。

南部的无机 CO2气产出层位以断陷期营城组火山岩为主,少量为登娄库组。

%Through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CO2 gas in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it is showed that theδ13 Cco2 value of most wells in Songnan gas fields are more than 8×10 3 ,so,the gas belongs to in-organic natural gas.While,others in parts of Dongling gas fields are less than 10 ×10 3 .It indicates those belong to organic natural gas.The R/Ra value of inorganic natural gas is more than 1.It indicates those gas come from magma mantle.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measured drilling data,this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①areas of CO2 gas with high level (>90%).It lo-cate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part of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② areas of CO2 gas withmedium high level(70%~90%).It mainly locates in the southern of Qian'an sub depression;③areas of CO2 gas with medium low level (20% ~50%).It locates in Honggang and Yingyaotai Daerhan areas;④low CO2 containing gas zone in southern of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Producing lay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vertically between north sub depression and south sub depression.Producing layers in north are much higher than south.It is mainly composed by Quantou and Qingshankou formation.In contrast,it mainly produced in volcanic rocks in Yingcheng formation and a little in Denglouku formation.【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类型;分布特征;松辽盆地【作者】陈杰;徐翰;汪新文;刘剑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无机气藏主要为CO2气藏(其标准为CO2气含量大于60%,通常大于90%[1]),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陆上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和大陆架上的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和莺歌海盆地[2]。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一、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由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等因素,以下我们按热量气候带、干湿气候带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分别说明。

(一)、中国的热量气候带(二)、中国的干湿气候带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

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

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二、我国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低效气藏地质特点和成因分析

低效气藏地质特点和成因分析

低效气藏地质特点和成因分析摘要:在我国广阔的国土当中,我国的低效气藏的存储量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在现阶段能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需要对其作出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做出分析,其中包括气藏开发特征、现有地质特征以及历史地质成因等多方面。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对其特点以及成因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文当中,首先对我国的低效气藏的地质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成因做出了实际的分析。

关键词:低效气藏;地质特点;成因在现代能源当中,低效天然气藏,主要为低孔、低渗、低丰度以及低产能的天然气藏。

在我国的分布当中,属于分布相对广泛的一种天然气,其中66. 6%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属低效储量(约1. 33×1012 m3),66. 7%的天然气藏属于低效气藏,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当中,低效气藏属于一种开发的主要对象和能源。

在我国探究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我国的低效气藏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掌握其成因,从而为寻找导致储层“低效”的主控因素提供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1、我国低效气藏的地质特点在我国的低效气藏当中,主要可以分为圈闭类型、沉积类型和成岩阶段这三种类型,其中主要的地质特点可以分为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在我国的低效气藏的圈闭类型当中,主要包含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地层-构造和构造圈闭等多种地质构造,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探明储量的 66. 5%储存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中,65 . 2%的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如图1所示。

图 1 我国不同储量丰度、不同产能天气藏分布状况在分布状况方面,我国的低效气藏在陆相、海相以及基岩当中都存在分布的现象,其中在陆相当中的低效气藏占据了58. 7%,海相当中的低效气藏占据了34. 8%,基岩当中的低效气藏占据了6. 5%,在储量方面陆相当中的低效气藏占据了54.0%的比例,海相的低效气藏占据了40.1%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的低效气藏当中主要是分布在陆相沉积岩当中,在河流相和三角洲的储存量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比例达到了77.8%。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引言:工业的发展,使得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主的活动大量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人类排放的CO2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得到了不断提高,進而引发了全球气温的升高。

而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人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减少CO2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国达成的共识。

而加强对中国CO2集中排放源分布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则能为CO2的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1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1.1调查方法在对中国CO2集中排放源进行调查时,还要认识到工业为CO2集中排放的最主要部门,所以还要对工业CO2集中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了解CO2集中排放源的分布特征。

而结合CO2排放源的分布情况,则能对大规模和高浓度的CO2排放源进行治理,进而有效降低CO2排放量。

在进行CO2集中排放的测算时,考虑到碳排放主要来源化石能源燃烧,所以可以选择煤炭、天然气和原油这三种一次化能源消费实物量完成中国工业行业CO2集中排放量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时,可以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提供的测算方法,如下式(1)所示,就是利用有效CO2排放系数混合三大燃料碳元素含量完成排放量的测算。

式中,化石燃料利用i表示,Q为天然气、煤炭和原油对应的实物消耗量,CEF 指的是有效碳排放系数,NCV指的是平均低位发热量。

而天然气、煤炭和原油的CEF分别为56100、95333、73300kg/TJ,NCV分别为38931、20908、41816KJ/m?。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2012年工业分行业累计增长率,则能完成工业增加值的推算。

结合工业增加值和行业碳排放量,则能得到行业CO2排放强度。

(1)1.2调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为CO2排放强度最大的8个行业。

从1995-2012年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来看,近年来,各行各业的CO2排放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由此可见,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渤海湾盆地CO2气田(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胡安平;戴金星;杨春;周庆华;倪云燕【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9(036)002【摘要】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典型CO2气田(藏)系统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CO2气田(藏)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已发现11个CO2气田(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气田(藏)中CO2含量、δ13Cco2组成和R/Ra值互呈正相关关系,而CO2含量与CH4含量呈负相关关系δ13Cco2组成较重、R/Ra值及40Ar/36Ar值较大,说明CO2以幔源无机成因为主.黄骅坳陷CO2气田(藏)存在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不同类型的烷烃气,而济阳坳陷.CO2气田(藏)中的烷烃气是有机成因的,并以油型气为主.结合该区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火山幔源型CO2气田(藏)通常分布在高地温场、断裂交汇部位、火成岩区及其附近和R/Ra值高异常带,这些规律可为预测CO2富集有利区提供依据.图9表1参36【总页数】9页(P181-189)【作者】胡安平;戴金星;杨春;周庆华;倪云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从波动观点看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油气田分布 [J], 吕修祥;李德生2.桑托斯盆地盐下J油气田CO2成因、烷烃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J], 马安来;黎玉战;张玺科;张忠民3.济阳坳陷花沟-高青气田CO2气成因与成藏机制——兼对莺歌海盆地CO2气成因的质疑 [J], 黄高健;陈建渝;张冬梅;曹忠祥;项希勇;车燕4.渤海湾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大中型气田分布 [J], 王洪亮;邓宏文5.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 [J], 钱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东部二氧化碳气田(藏)的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国东部二氧化碳气田(藏)的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国东部二氧化碳气田(藏)的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先奇;戴金星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1997(019)003
【摘要】中国东部油气区发现众多无机成因CO2气田,CO2含量一般大于60%,甲烷等烷烃气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0%。

本文通过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R/Ra值等地化参数分析,并结合相关气藏地质特征,指出除莺歌海盆地CO2气田为变质成因外,中国东部其它CO2气田主要为幔源火山=岩浆成因。

【总页数】7页(P215-221)
【作者】李先奇;戴金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
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东海西湖凹陷春晓气田群H5砂体成因分析及成藏综述 [J], 贾健谊;陈琳琳
2.苏北黄桥二氧化碳气田——一种特殊的成藏类型 [J], 龚与觐;曾维雄
3.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天然气地化特征和成藏史 [J], 黄保家;李绪深;易平;肖贤明
4.中国东部和大陆架二氧化碳气田(藏)及其气的类型 [J], 戴金星
5.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东部构造变形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J], 陈晓华;李贵学;赵泽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与二氧化碳成因来源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与二氧化碳成因来源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与二氧化碳成因来源刁慧【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东海盆地; 丽水凹陷; 天然气; 气源对比; 二氧化碳; 成因来源【作者】刁慧【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4.41 基本地质情况东海陆架盆地是欧亚板块东缘的弧后盆地,是在晚白垩-古新世时期拉张而形成的伸展盆地。

丽水凹陷位于东海盆地西南部(图1),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东断西超的典型的箕状凹陷[1-2],内部被中央潜山-披覆构造带分割为东、西两个次洼[3]。

其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制约,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的作用,使得丽水凹陷经历了古新世的裂陷伸展、始新世的冷却沉降坳陷、上第三纪-第四纪的区域水平沉降三个演化阶段[4-5]。

裂陷早期沉积了滨浅湖相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地层,厚达2000余米。

裂陷中晚期海水侵入,沉积充填了滨浅海相的砂泥岩含煤的上古新统灵峰组、明月峰组煤系地层,厚逾5000米。

上、下古新统这两套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湖相泥岩及煤系泥岩形成了丽水凹陷的烃源岩[6-8]。

目前,在丽水凹陷东、西次凹及灵峰潜山周边钻探的10余口均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在西次凹发现XW36气田[9]。

笔者通过对已钻井天然气和二氧化碳气的成因、来源分析,探讨丽水凹陷有利勘探方向和规避风险,对丽水凹陷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1 丽水凹陷构造—地层划分Fig.1 Division of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units in the Lishui Sag2 天然气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丽水凹陷天然气分为气藏凝析气和油藏溶解气,气藏凝析气二氧化碳含量普遍较高,除了丽水36-1气田外,其余井二氧化碳含量大于88%,气藏凝析气干燥系数在0.84~0.89之间,属于湿气。

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

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
1.为什么要把二氧化碳储存在底下?
2.二氧化碳是什么?
3.哪些地方可以储存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留在地下么?
6.二氧化碳地下储存会带来什么影响?
7.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经济价值?
1.为什么要把二氧化碳储存在底下?
从工厂的工业生产和其它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 因素之一。发电厂、炼厂、油气生产厂、钢铁工厂、水泥厂和其它一些化工厂在燃烧煤、石 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过程中,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 在大气中浓度的升高对导致气候的平衡遭到破坏,
如果注入的二氧化碳多了,它会从注射地向更 远的地方扩散,由于它比盐水或油都要轻,所以会 上升到渗透岩的顶部,这时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会 发挥作用,使二氧化碳呆在原地。注入二氧化碳的 压力必须足够高,以便液态的二氧化碳能够进入到 多孔岩石中去,但是压力也不能太高,否则将突破 封闭圈上部的盖层。
许多注入的二氧化碳最后会溶解于残留的盐水 或石油之中,这就有点像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甜水一 样。这个过程,进一步圈闭了二氧化碳,就叫做溶 解圈闭。由溶解圈闭形成的密度更高的流体,会沉到储存结构的最底部。根据周围岩石结构 的不同,溶解的二氧化碳可能会与附近的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矿物。而我们 所知道的矿物圈闭,是最安全的二氧化碳储存方式,但是过程却很慢,通常需要上千年的时
生物体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水和含碳有机分子。当木材或者化石燃料(油、煤和天然气) 燃烧时,碳元素和氧元素都会组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人类社会燃烧燃料的行为大大超 出了二氧化碳自然循环的范围。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大气自然的吸收,进而助长了全球变 暖。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原本要排向空气的碳元素封存到地下,就像几亿年 前的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埋存在地下腐烂分解成煤,油和天然气一样。

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

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

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赵斐宇;姜素华;李三忠;曹伟;汪刚;张慧璇;高嵩【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7(24)4【摘要】中国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无机CO2气藏发育广泛,分布层位复杂.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东海、珠江口、莺歌海等盆地无机CO2气藏的成因及运聚规律分析,结合深部碳循环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探讨了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的影响.这些无机CO2气藏在空间分布上与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中国东部高地热流区、深大断裂分布及火山岩带展布一致.(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改变了中国东部的深部构造状态,导致大规模岩浆喷发、地热升高,并控制了深大断裂系统,有利于无机CO2运移储集;俯冲作用引起的软流圈上涌、地幔脱气作用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使中国东部形成大量高CO2含量的源区,为幔源CO2的形成提供了条件.%Influenc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 Pacific Plate,the CO2 reservoirs widely developed in East China with complex forms of distribution.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inorganic CO2 reservoirs in the Songliao,Bohai Bay,Subei,Sanshui,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Pearl River Mouth and Yingehai basins in East China,and combining the subduction processes of the (Paleo) Pacific Plate,we have discussed how the subducting process influenced the CO2 reservoirs in East China since the Mesozoic.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inorganic CO2 reservoir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high heat flows,the deep-seated faults and the volcanic zones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process of (Paleo-) Pacific Plate.The subduction process has changed the deep tectonic attribute under East China,resulting in a large scale of magmatism and geothermal rise,and it has also controlled the deep fault system in East China,which promoted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se inorganic CO2.The mantle-sourced CO2 is generated by the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nd mantle degassing of the (Paleo-) Pacific Plate subdution process,and by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the Eurasia plates.【总页数】15页(P370-384)【作者】赵斐宇;姜素华;李三忠;曹伟;汪刚;张慧璇;高嵩【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关系的讨论 [J], 肖庆辉;刘勇;冯艳芳;邱瑞照;张昱2.黑龙江虎林杂岩变形样式与时代:对中国东北东部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启示 [J], 梁琛岳; 刘永江; 宋志伟; 张骞; 杨岩3.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作用:来自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记录与启示 [J], 崔芳华;徐学纯;郑常青;姚文贵;施璐4.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事件 [J], 孙卫东;凌明星;汪方跃;丁兴;胡艳华;周继彬;杨晓勇5.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事件 [J], 孙卫东;李献华;丁兴;胡艳华;杨晓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CO2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中国CO2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中国CO2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7T07:34:11.45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王晓英栾文超[导读] 中国内部因素差异显著,CO2的排放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笔者基于卫星数据,利用用ArcGIS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获得各月份、各地区的CO2排放量。

研究表明,华东、东北两地区的CO2排放量居于前两位,上海、江苏等五省份的排放量居于前五位,各区域、各省份间的差距在波动中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各年份间的增长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以年为单位则呈现出由春季、冬季、秋季到夏季逐渐减少的趋势。

王晓英栾文超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摘要:中国内部因素差异显著,CO2的排放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笔者基于卫星数据,利用用ArcGIS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获得各月份、各地区的CO2排放量。

研究表明,华东、东北两地区的CO2排放量居于前两位,上海、江苏等五省份的排放量居于前五位,各区域、各省份间的差距在波动中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各年份间的增长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以年为单位则呈现出由春季、冬季、秋季到夏季逐渐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CO2排放量;时空维度;规律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促进环境的发展与满足国际减排要求的双重压力,正从各方面努力减排。

对于有效实现减排目标而言,弄清我国范围内CO2的时空分布规律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步。

一、数据获取与处理(一)数据获取从已有文献来看,数据的获取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计算方法(主要以排放因子方法为主)和测量数据(地面站观测数据和卫星数据)[1]。

就计算方法而言,计算公式不同,数据精度有限;就测量方法而言,地面观测站与卫星获得的数据相比精度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只是局部数据,所以本文拟用卫星数据。

目前,专门用来测量CO2排放量的卫星只有三颗卫星:GOSAT(日本)、OCO(美国)和碳卫星(中国)[2],各自所获取的数据各具利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