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3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会背杜甫的《蜀相》?(找一名同学来背诵)你们知道“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谁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又是哪件事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三顾茅庐》,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件出示题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幸(jiǎo)岂可相强(qiǎnɡ)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窃命(qiè)沔水(miǎn)殆(dài)民殷(yīn)存恤(xù)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2.重点词语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经世:治理天下。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屏:使回避。

促: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

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第23课*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教学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情境导入】同学们,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新课解读】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了解作者及作品,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1.(1)作家作品①作者名片: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②作品简介:《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东汉末到西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

其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代表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2)重点字词殆.(dài)拜谒.(yè)失礼.(lǐ)叩.门(kòu)傲.慢(ào)疏.懒(shū)愧赧.(nǎn)鄙.贱(bǐ)赐.教(cì)倾颓.(tuí)鼎.足(dǐnɡ) 躬.耕(ɡōnɡ)荒芜.(wú)如雷贯.耳(ɡuàn)思贤.如渴(xián)箪.食壶浆(dān)顿开茅塞.(sè)(3)理解词义①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3、三顾茅庐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3、三顾茅庐优质教学设计

2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罗贯中)
②——谦虚谨慎
二州:可夺之。

策略:攻取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中国。

小结
刘备的诚心与尊重换来了诸葛亮的忠心,他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刘备。

真可谓: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伟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七、【课堂练习】
1、下面的对联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所设军阵
2、你能读懂这幅对联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土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解说: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逊追兵→摆设八阵图)
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1)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1)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义。

3、了解比喻句本、喻体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修辞手法。

4、能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和品位,体会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其中蕴含的尊重人才的精神内涵。

5、学生能在学完课文后对《三国演义》产生兴趣,并于课后去阅读相关的连环画,少儿版乃至于原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少儿版《三国演义》主题曲”孩子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因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那就是——(生齐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你们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关羽:三国时蜀汉名将,后世称“关公”,是忠勇的化身。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后世称为“奸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二、生字新词那《三顾茅庐》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

但是在读课文前,我们要解决一下本课的?(字词)1、生字哪位同学先来读一遍本课的生字?(2~3)你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某某同学读得好不好?(好)那老师现在就请某某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遍好不好?(好)读完这些字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些字是容易写错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吗?请起来给大家做一个友情提示好吗?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那请你们给这些字组一组词吧!好,现在我们来分组读一读这些字吧,现在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老师鼠标点哪里你们读哪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6)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6)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论英雄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二、英雄也问出处。

1、让我们跟随刘备一起去隆中拜访一下诸葛亮吧。

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配乐)(4)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指名说1-2名)三、慧眼识英雄。

过渡:老师有疑问,刘备来此是请诸葛亮出山的,写这段景色有什么作用呢?出示A: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把山岗比作卧龙,其实是在说诸葛亮像只卧龙,等待施展才华)2.“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

”景色描写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B: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刘备听了谁的话?什么话才茅塞顿开?2.“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3.你还能找到这样类型的句子吗?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出示)(1)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如鱼得水”。

谁是鱼儿?谁是水?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你们知道他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2)你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有什么特征?(比喻,更形象生动)(3)对比读出比喻句的妙用。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三顾茅庐》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品三国,猜人物。我出示人物画面,你们来猜出他的名字。最后出示诸葛亮与刘关张的画面,要求说全姓、名、字。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三国中的人物十分了解。今天,我们就重新走到他们中间, 读一段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存恤:爱惜,体恤。
(4)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5)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3.介绍作者及著作。(投影)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是根据第三十八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去隆中草庐拜谒诸葛亮,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诸葛亮本人,在他精诚所至、礼贤下士的感召下,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四、总结梳理,提升能力。
本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哪些?
1.行文求曲。作者总是让情节变得曲折跌宕,而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能有效地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2.蓄势贵足。作者不断蓄势,处处铺垫,为诸葛亮的出场,下足了功夫。
3.对比鲜明。刘备与张飞的对比,见面前后的对比,都增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教案序号:课题:23.三顾茅庐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受故事情节的巧妙施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习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技巧,把握人物形象。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学习重点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作家作品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  部编人教版

2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理解“愧赧,箪食壶浆”等词的含义。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等人的有关史实。

3、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和烘托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情分析】我所教班级学生虽系县城初中三年级学生,但学习基础中等偏上,文言文理解能力一般,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技巧、阅读量以及兴趣也是不尽人意。

教古典文学名著作品,我常常感力不从心。

我常常在思索,青少年对电视剧、动画片等大多感兴趣,利用较多的现代设备去教去学会不会好一点呢?《三顾茅庐》大家耳熟能详,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插曲或照片等整合到教材文本中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在一般的书本上了解不到的相关的历史和文学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逐步学会利用多途径资源,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从而让学习变得主动、深入而有趣,岂不间接培养了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方法也是以能调到学生热情教法为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文言知识、口头表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鼓励他们独立探究,大胆发言。

另外,运用赏读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体会衬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简述故事,梳理文章情节。

2、品味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常识,感受经典底蕴。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影视视频片段、主题曲、照片,《品三国》视频,多媒体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猜歌名。

这首歌名叫《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国,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深入解析
在课文讲解环节,教师需要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逐段讲解,分析文中的人物、情 节和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才华。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互动
交流讨论
课堂互动环节是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的重 要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教师 可以让学生讨论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 亮,或者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改进建议
针对部分学生在角色扮 演中出现的问题,可以 在课前进行更充分的准 备和指导,以提高表演 效果。同时,可以增加 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下节课预告
主题
学习《三国演义》中其他著名人物和故事,如关羽、张飞、赤壁之战 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其他人物和故事,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 景和社会环境,进一步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 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有效 地传递知识,是否需要调整 和改进。
教学方法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是否需要改进 和优化。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 极、有序,是否能够让学生 感到舒适和愉悦,是否需要 调整和改善。
学生需要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理解刘备为 何三次拜访诸葛亮,以及这一事件在三国历史中 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分析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诸葛亮的雄 才大略、高瞻远瞩,以及张飞的粗犷豪放、鲁莽 直率的性格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教材安排了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的诚恳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体现了“用人之道”和“忠诚之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方面。

同时,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把握以及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顾茅庐》,体会刘备的诚恳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忠诚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教学难点: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三顾茅庐》。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知识。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学习第3自然段(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2)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3)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

”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

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1)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2)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3)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4)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他真是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3、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现在,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4、学习第4自然段。

(1)听了他的分析,刘备心中塞满的茅草顿时分开了一条出路。

用文中的词说就是——茅塞顿开,引读——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拨云见日。

(2)读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四、读第五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1、刘备能得到这样一个旷世奇才让他兴奋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引读——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词:如鱼得水。

2、这份鱼水的情谊,让诸葛亮对刘备死心踏地,诸葛亮竭尽毕生所学辅助刘备。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精品教案

23.三顾茅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3*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倾颓.(tuí) 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刘备三次拜访的艰辛和诚意。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教师讲解,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高尚品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

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资料助读1.认识作者,了解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拜谒.(yè)侥.幸(jiǎo)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举(miù)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3.学生积累词语。

《三顾茅庐》教案 (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三顾茅庐》教案 (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二)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喻 雄才大略
四、教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把握全文
思考: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①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3 三顾茅庐 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3 三顾茅庐  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3三顾茅庐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本章节中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课时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

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

今天,我们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这一章节,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我们就可见一斑。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三顾茅庐。

“茅庐”即草庐。

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次亲临拜访,邀请诸葛亮帮助打天下。

后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

2.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公元221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著作有《诸葛亮集》。

4.《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

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

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研)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研)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研)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诸葛亮,诸葛亮答应辅佐刘备的故事。

课文通过刘备的坚韧不拔和诸葛亮的忠诚智谋,展示了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忠诚、友善等品质。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不足,可能影响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的坚韧不拔和诸葛亮的忠诚智谋,培养学生的忠诚、友善等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草船借箭》吗?那个智慧的诸葛亮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板书设计: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1.跳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 (人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2.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从语气、神情、语调等方面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够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针对目标3: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来自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