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或环境中残留的农药化学物质。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目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检测法、物理学检测法和化学分析法等。
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生物学的特性和敏感性来检测农药残留。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和生物感应器等。
ELISA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大多数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三唑类等。
放射免疫分析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检样品中的农药结合,通过放射性计数来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浓度。
生物感应器则利用生物体对待测农药的敏感性,通过测量生物体的生理反应来确定农药残留的程度。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等特点,但也存在成本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有限等问题。
物理学检测法是利用物理学原理来检测农药残留。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学散射法等。
色谱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
通过样品分离和与检测器的响应来确定样品中农药残留的类型和浓度。
质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包括质量光谱(MS)和电离色谱质谱(IC-MS)等。
光学散射法则是利用农药分子散射光的性质来检测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好等特点,但需要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等。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挥发性的农药,如有机磷和卤代烃类。
液相色谱法适用于不挥发或挥发性较小的农药,如氨基甲酸酯和三唑类。
质谱法结合了色谱和质谱的优势,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需要繁琐的前处理步骤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介绍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介绍目前关于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办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色谱法、光谱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等。
3.1.1色谱法色谱法也叫色层法或层析法,它是利用物质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各组分分别的目的,并将待测浓度转化为电信号记录下来的办法。
目前色谱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气相色谱(GC)法随着现代仪器分析办法的进展,气相色谱法已成为目前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仪器分析办法之一。
在农药测定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月开头的,可以这样认为,因为气相色谱的应用,特殊是高敏捷度的挑选性检测仪器的应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各种新的检测办法不断浮现的今日,气相色谱法仍占肯定的优势,就是由过去的以填充柱为主改变为目前的以毛细管柱为主。
因为石英毛细管柱的浮现和进样系统的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气相色谱法的分析精度、精确度和敏捷度,但气相色谱法对于挥发性差、极性和热不稳定性的农药分析较困难。
AOAC对大部分有机磷农药,如、、、,在80年月就建立了气相色谱检测办法。
我国食品理化检验国家标准办法也采纳了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磷农药,检测限为1 ng。
该办法是利用经提取、纯化、浓缩后的有机磷农药注入气相色谱柱,程序化升温汽化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在固相中分别,经不同的检测器检测扫描绘出气相色谱图,通过保留时光来定性,通过峰或峰面积与标准曲线对比来定量。
一次可同时测定多组分,简便快捷,敏捷度高,精确性也好,目前,是检测有机磷的国家标准办法。
2.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月,是在液相色谱柱层析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并加以改进而进展起来的色谱分析办法,其是一种以流体为流淌相的高效、迅速的分别技术,常用于测定高沸点和热不稳定的大分子量农药残留,具有分别速度快、效率高、敏捷度高等优点,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要配备昂贵的检测仪器,试剂消耗也比较大,主要用第1页共5页。
农药残留检测原理

农药残留检测原理
农药残留检测原理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农产品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和种类。
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
1.色谱分析原理:农药残留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GC)和液相
色谱(LC)技术进行分析。
色谱技术通过分离和检测农药残留物的特征峰,来确定农药种类和浓度。
2.质谱分析原理:质谱技术可以对农药分子进行精确的分析和
鉴定。
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GC-MS)
和液相质谱(LC-MS)。
质谱技术能够提供农药分子的准确质量,从而确定农药的种类和含量。
3.光谱分析原理:光谱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对辐射的吸收、散射
或荧光等光学性质来确定农药的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光谱技术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S)等。
4.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与农药残留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农药残留物的快速检测。
常见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等。
5.电化学分析原理:电化学技术通过测定样品中农药分子的电
化学行为来检测农药残留。
常用的电化学技术有循环伏安法(CV)和常规极谱法(DP)等。
综合利用以上不同的原理和技术,农药残留检测可以提供准确、快速、灵敏和可靠的结果,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是指在植物、土壤、水源、动物和食品中残留的农药物质。
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
下面将介绍主要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理化检测方法
理化检测方法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来检测农药的残留。
例如,使用农药残留快速筛查仪器可以迅速检测出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
2.光谱检测方法
光谱检测方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发射来测定农药残留。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根据农药在紫外光波长处的吸收峰值来测定农药残留物的含量。
3.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是通过将样品分离成组分,并使用色谱柱或色谱纸来测定农药残留的含量。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检测易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农药,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检测不易挥发和有机溶剂不溶性的农药。
4.质谱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样品进行质谱分析,来测定农药残留的含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质谱法和液相质谱法。
质谱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5.生物学检测方法
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利用一些生物重大反应来测定农药残留。
例如,蜜蜂毒力试验可以通过暴露蜜蜂样本于农药溶液中,观察是否引起死亡或
异常行为,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理化检测方法、光谱检测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检测方法。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品
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来准确测定农药残留的含量和结构,保障
环境和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发有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测量食品样品的物理特性来检测农药残留。
其中,红外光谱法(IR)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另外,还有超声波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等物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中。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化学反应,利用化学性质的差异来检测农药残留。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
滴定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分析方法,通过加入反应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从而确定农药残留的含量。
同时,荧光法和电化学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利用生物学反应或生物学系统来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方法。
通过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ELISA能够灵敏地检测农药残留。
此外,还有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学方法也被广泛运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中。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各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因此,对农药残留的监测与检测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相互协调,不断开发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折射等特性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通过光谱测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常用的方法有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等。
2. 色谱法: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利用色谱柱将样品中的农药残留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3. 生物传感器法:将生物传感器与农药残留反应生成的物质进行识别和测量。
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和DNA传感器等,这些生物传感器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农药残留。
4. 免疫分析法:通过检测农药与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如质谱法和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当前重要的农业环境问题之一、农药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而且对环境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通过人工检查农产品外观和触感,观察是否存在异物或异常现象。
例如,通过外观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施用不当导致的污染现象。
2.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析样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及种类,可以对多种不同农药进行同时检测。
3.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对特定物质的生物反应来进行残留物的检测。
例如,用酵母菌或细菌来检测样品中农药的毒性,或者通过对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来判断样品是否受到农药的污染。
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步骤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从农田或市场选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性,以确保样品的检测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同时,样品需要保持新鲜,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2.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农产品样品进行加工制备。
这一步骤可能涉及样品的剪切、研磨、浸泡等处理方式,以提取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3.样品提取: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萃取,以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水浸提取等。
4.提取物净化与浓缩:由于样品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物,需要对提取物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液液分离、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净化等。
之后,将净化后的提取物通过浓缩,以便后续的检测。
5.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农药的特性和需要检测的农药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如前所述,常用的方法有HPLC、GC、MS等。
6.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估: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卫生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以评估样品的农药残留情况。
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检测农药残留量的主要技术。
用此法检测农药
残留,通常首先要将样品进行溶解处理,然后将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以确定其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吸收强度,从而推算出农药残留量。
该方法的误差一般为10%,可检测主要的农药残留,例如氯噻嗪、磺
胺类、小麦类等。
该方法还可以检测氰基类、硫磺类等少量的农药,但检
测精度相对较低。
二、紫外荧光法
紫外荧光法是检测农药残留的常用技术,它通过对农药氨基和芳香类
分子的荧光发射或吸收,来确定其在样品中的含量。
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比,紫外荧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离度。
紫外荧光技术可以检测较多的农药,包括氯噻嗪、磺胺类、氰基类等,它的灵敏度可达10-4~10-5M,且检测准确度更高,并支持作物的残留药
量的精确检测。
三、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检测农药残留量的常用技术,它可以精确测定多种农药,包括氯噻嗪、磺胺类、小麦类、氰基类等。
它的检测灵敏度一般可达10-
8 g/ml,可以有效地检测微量农药,是目前检测农药残留中最精确的技术。
四、细胞荧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
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
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
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
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
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
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
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
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3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国际上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快速检测法。
生化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体内提取出的某种生化物质进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是否存在以及农药污染情况,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或净化比较简单,检测速度快。
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
色谱快速检测法通过尽可能的简化样品净化步骤,直接提取进样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
上述快速检测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方法各自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来选择使用。
(一)、农药残毒速测法农药残毒速测法只限于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是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检测上述两类农药残毒的原理。
近年来,每年因食用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引起急性中毒事故时常发生,特别是食用了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和水果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导致食用者死亡。
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短的特点,因此市场急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两种农药中高毒农药比例大,比如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上述两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水果,通过将一部分含农药残毒的蔬菜不允许上市场,达到防止食用引起急性中毒问题出现。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短时间能够检测大量样本、检测成本低,对于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易于在基层(如: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等)推广等特点,是目前阶段我国控制高毒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但是农药残毒速测法也有其本身局限性,如:检测农药种类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能给出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检测限普遍高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值,因此不能作为法律仲裁依据。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依据酶抑制法原理制定了甲胺磷、氧化乐果等8种有机磷农药,克百威、涕灭威等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农业行业标准。
尽管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韩国、泰国、越南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台湾应用是从1985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快速检测方法涵盖苯硫磷等27种有机磷、丁硫克百威等1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二)、酶联免疫法和色谱快速检测法酶联免疫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映为基础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检测方式是采用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由于受到农药种类繁多,抗体制备难度大(大约50种左右)、在不能肯定样本中存在农药残留种类时检测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抗体依赖国外进口等影响,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色谱检测法主要步骤为:样本提取后经过严格净化步骤,在用色谱或色谱与质谱联用等技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常规仪器检测法为了保持较高的回收率和灵敏度,必须相应加强前处理,使得样本提取和净化步骤越来越费时。
气相色谱快速检测法则通过尽可能的简化净化步骤,提取后直接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大大提高检测速度。
该方法最大优点是能给出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类农药的定性、定量结果,提供仲裁依据。
方法涵盖74种有机磷类农药在水果或蔬菜中残留检测,几乎可以包括所有在我国登记注册的有机磷类农药品种。
但对于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检测设备投入。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速测技术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是一类合成杀虫剂,主要应用在农业上,还被广泛应用于家用杀虫剂。
由于2007年1月1日高毒有机磷农药在我国全面禁用,菊酯类农药作为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替代品便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趋势。
虽然菊酯类农药相对有机磷农药来讲属于低毒农药,但其为神经毒物。
研究证明菊酯类农药具有拟雌激素活性.生殖内分泌毒性,对免疫、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均能造成危害。
这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从而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茶叶、谷物、水果、蔬菜等食品中残留的低浓度农药进入人体所造成的慢性和亚慢性毒性问题,更不可忽视。
曾有报道氯菊酯对一些动物如蜜蜂及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毒性较高,对水生生物如鱼、龙虾等具有明显的毒性且在有机体中易于富集,并能造成小鼠的肝肾肿瘤。
人长期饮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茶水易中毒,甚至存在致癌的隐患我国入世以来,农副产品特别是茶叶、水果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
其中茶叶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问题尤为严重,据我国在1993-1998年对全国14个省市的1300多只茶样的分析结果,如按我国颁布的2mg·kg-1标准,氰戊菊酯只有%~%超标,如按国外的1mg·kg-1(欧盟2000年以前的农残标准)标准,超标率可达50%以上。
据欧盟1994~1998年的分析结果,茶叶中氰戊菊酯的阳性率为45%~100%,1998年绿茶阳性率为%,红茶为%,平均残留水平为~·kg-1,这样如按·kg-1(欧盟2000年后的农残标准)标准实施,则绿茶超标率将达%,红茶超标率达%。
据1999年1~6月的分析结果,氰戊菊酯如按·kg-1标准计算,检出率高达90%以上,超标率在70%以上。
在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主要集中在叶菜与瓜茄类蔬菜中。
从各国与国际组织在水果、蔬菜与动物性食品中的农残标准来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最低残留限量值逐渐降低。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单一农药的特异性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上,而实际上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往往有多种共存现象,单一农药组份的免疫分析技术通常难以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因此,发展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我公司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着名高校联合开展相关研究。
4 关于葱、蒜、萝卜、韭菜等样品农残检测中处理的说明葱、蒜、萝卜、韭菜等因为含有色素、纤维素、次生物质等较多的蔬菜样品在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会导致假阳性比较高,一般建议的处理方式如下,特此说明。
1.按照《GB/T ─2003(国标)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中的方法:葱、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及番茄汁液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
处理这类样品时,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
对一些含叶绿素较高的蔬菜,也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的方法,减少色素的干扰;2.含色素明显的蔬菜样品(如:萝卜、蕃茄)等在样品处理中,加1-2g活性碳振荡过滤2分钟,提取滤液中的上清液开展检测;3.含纤维素明显的蔬菜样品(如:蘑菇)等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用密性滤纸过滤,提取滤液中的上清液开展检测;针对葱、蒜等刺激性植物易抑制酶活性反应的现象还可适当提高对应样品检出限的方法特殊处理;农药残留简介:农药的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规定了食品、粮食中各种农药残留的限定量。
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环境毒理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和正确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农业损失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近年来随着超高效农药的开发应用和待检样品的增加,对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先进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
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和检测的一些方法。
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是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3 类杀虫剂, 特别是有机磷类杀虫剂仍在生产上起主导作用, 更是菜农首选使用的一类杀虫剂。
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科学工作者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标准化技术:中国:农药残留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判定的依据。
目前, 我国已制定79 种农药在32 种农副产品中的197 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RL 值) 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Is) 、160 种农药在19 种作物上的351 项推荐性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日本:日本在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共有1743 项。
其中对十字花科、菊科、伞形科、茄科、百合科、食用菌、薯芋类、瓜类等蔬菜制定了1712 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其它蔬菜作出31 个限量标准。
美国:美国对58 种农药在叶类蔬菜、球茎蔬菜、葫芦类蔬菜、果类蔬菜及番茄、黄瓜、甘蓝、花椰菜、洋葱、茄子、甜瓜、佛手瓜、蘑菇、黄秋葵等单项蔬菜共制定出677 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产品方面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多达9635 项。
WHO/ FAO :WHO/ FAO 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有3000 多项,针对不同种类及单项蔬菜上分别使用的农药作出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总计7 大类及单种蔬菜42 种上对不同使用的79 种农药作出了723 个最高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欧盟:欧盟蔬菜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是按蔬菜分类制定的。
①对根和根茎类蔬菜使用的96 种农药给出了最高残留限量。
②对果菜类蔬菜给出了47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
③对芸薹类蔬菜给出了44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