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
2017年1月1日前,已由气象部门受理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仍由气象部门负责其审核许可,并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提供设计审核阶段的审批结论.2017年1月1日前,已由气象部门受理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防雷装置竣工验收,仍由气象部门负责其验收许可.三㊁清理规范防雷单位资质许可(一)市气象局不再受理㊁颁发防雷工程设计㊁施工专业资质.2017年1月1日前,由市气象局颁发防雷设计㊁施工专业资质的单位可以以当前有效资质继续从事设计㊁施工业务.2017年起,新建㊁改建㊁扩建建设工程防雷的设计㊁施工,由取得相应建设㊁公路㊁水路㊁铁路㊁民航㊁水利㊁电力㊁核电㊁通信等专业工程设计㊁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二)在本市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国家或者本市有关部门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气象㊁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检测资质单位的联合监管,提升防雷检测市场服务质量;鼓励技术能力强㊁信用等级优良的检测服务单位,参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检测服务.四㊁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市㊁区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搞好相应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公共服务.同时,完善现有防雷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推进 双随机㊁一公开 的监管模式.市㊁区气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防雷市场信用管理,鼓励社会组织㊁第三方机构参与信用评价工作,建立防雷市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市㊁区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防雷许可整合中的各项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并搞好已在流程中各类项目的交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建设项目防雷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建设工程设计㊁施工㊁监理㊁检测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等要进一步落实防雷工程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履行各自职责,保障建设工程防雷安全.本实施意见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16年1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年12月29日)沪府办发 2016 64号各区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㊁办㊁局:«上海市科普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科普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㊁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 十三五 规划»,编制本规划.一㊁面临形势十三五 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 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十三五 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㊁宣传创新㊁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㊁支持创新㊁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㊁技术㊁教育㊁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㊁科学生活能力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㊁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㊁优选科普内容㊁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㊁新机制.二㊁发展回顾十二五 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㊁创新科普活动㊁推进资源共享㊁促进人才集聚㊁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科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十二五 时期,上海在继续深化和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普设施向学校㊁楼宇和社区拓展,形成了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为主体,以社区创新屋㊁大学生科学商店㊁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㊁社区科普大学等为辅助的科普设施体系.至2015年,全市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科普场馆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上海科技馆基本形成了 三馆合一 的发展格局,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旅游景点,进入了全球最受欢迎的20个博物馆名单.2.科技传播网络不断拓展十二五 时期,上海科普宣传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媒体为主导㊁各类社会传播载体为辅助的传播网络格局.2015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科普图书发行总量751万册,增长29.71%;出版各类科普期刊124种,增加48种,期刊类型趋于丰富;科技类报纸发行总数2039.2万份,增长14.82%;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12040小时,增长68.27%;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5417小时,增长48.68%;科普网站249个,增加187个.创设了上海科普微博㊁科普微信㊁科普A P P,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微博㊁微信㊁A P P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的省市.通过社区科普充电站㊁各大商圈和楼宇电子屏㊁地铁列车㊁地铁车站公益大屏㊁移动电视等传播渠道,打通了科普进入社区㊁楼宇㊁公交㊁地铁通道.3.科普活动品牌效应凸显十二五 期间,全市平均每年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达9万次(场),参加人数超过3400万人(次).科技节(科技周)㊁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影响广泛,品牌效应加速提升.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㊁上海科普大讲坛㊁上海科协大讲坛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会效益凸显.覆盖各个人群的专题性活动异彩纷呈,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㊁青少年科技创新峰会㊁ 明日科技之星 评选及拓展活动㊁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㊁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㊁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㊁上海职工科技节㊁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等主题鲜明㊁形式新颖㊁类别各异的科普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4.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十二五 时期,上海加大科普作品创作出版力度,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持续举办上海多媒体作品㊁科普P P S创作和 凌云杯 科普剧本创作大赛;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㊁社会科普组织等科普内容创作机构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作品.2011-2015年,上海有«幻想 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十万个为什么»等10多部科普作品获国家科技部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称号.制作发行了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D动画电影«重返二叠纪».«中国大鲵»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科普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5.科普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十二五 时期,市科技奖加大科普项目和人才的奖励力度,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构建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 一库两平台 科普资源公共服务格局.修订发布«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同时探索科普项目的指南征集,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科普投入稳步增加,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总额由2010年的9.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1亿元,增长了48.79%.但是,上海科普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亟需健全,科普社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从事科普的意愿和行动还比较缺乏,社会化科普主体在科普发展格局中存在 缺位 错位 现象,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不足;市场化科普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足,现有科普机构的市场化盈利能力不强,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相比,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专职㊁专业化科普工作队伍不足;科普工作国际影响力亟需提升,国际性科普平台较少,科普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尚不相称;科普品牌活动及内容亟需培育,原创性精品科普作品㊁新媒体科普内容比较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科普与文化㊁体育㊁卫生等相关内容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三㊁指导思想㊁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三五 时期,上海科普发展要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导向,聚焦 节约能源资源㊁保护生态环境㊁保障安全健康㊁促进创新创造 的主题,着力激发创意,积极宣传创新,主动服务创业,加快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㊁市场化㊁国际化㊁品牌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为上海 十三五 时期基本建成 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㊁形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夯实社会基础.(二)基本原则十三五 时期,上海科普发展要按照 大科普 的思路,牢固确立科普事业创新拓展㊁开放联动㊁融合共享和绩优高效的基本原则.1.创新拓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科普工作体制机制,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持续推进科普宣传内容创新㊁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㊁拓展科普渠道㊁提升科普手段,优化全社会科普服务和科普宣传环境.2.开放联动以国际视野谋划科普发展,深化国内外科普合作交流,提升利用和配置全球科普资源的能力;完善科普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㊁社会参与㊁共同受益的科普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企业㊁社会共同参与科学普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联席会议机制,推进部门协作㊁市区联动,促进科普资源跨界整合.3.融合共享围绕创新链完善科普工作体系,促进科普工作体系与创新链的深度对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前㊁职中和职后人群全覆盖;促进科普服务的普惠与公平,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促进科普与艺术㊁旅游㊁体育㊁卫生等有机结合,形成科技知识㊁科学方法㊁科学思想㊁科学精神相互融合的科普内容体系.4.绩优高效以提高科普工作的综合效益为导向,以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为抓手,持续优化以能力为主导的科普工作模式,深化科普能力建设,注重科普资源的集约利用,不断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着力提升科普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三)发展目标以科普工作的社会化㊁市场化㊁国际化㊁品牌化为导向,注重政府引导与社会推动相结合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流的科普资源平台㊁发达的科普内容创制体系㊁完善的公共服务配送网络㊁领先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健全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培育上海科技节等3个以上具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普场馆,达到平均每42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创制科普电影电视节目等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科普作品5部以上;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比 十二五 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领先全国.四、重点任务十三五 时期,全市科普工作将部署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㊁创新沃土培育和科普能力跃升等三大工程.(一)面向目标人群,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对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职前㊁职中和职后三类人群全覆盖,着重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生活能力㊁科学劳动能力㊁参与公共事务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1.提升职前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标: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科学化㊁长效化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机制.到2020年,全市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庞大的后备人力资源基础.任务:(1)青少年创新拓展行动.鼓励校内外教育工作机构开发一批少儿科普读物㊁少儿益智游戏等优秀科普内容产品.继续面向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选优培育工作.创建小学 未来教室 ,建设 创智空间 和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进一步提升少年爱迪生㊁明日科技之星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㊁科普校园行等各类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动.促进高校科技类学生社团与社区创新屋㊁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资源紧密结合,拓展创业实践空间和活动平台.鼓励高校㊁科研机构开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继续办好 上海市高校学术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 挑战杯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科普活动,在大学生中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风尚.2.提升职中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目标:根据工业化㊁信息化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新技术㊁新产业㊁新业态㊁新模式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面向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㊁创新创业㊁创新管理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在就业㊁择业㊁创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任务:(1)城镇劳动者技能提升行动.依托职工技协㊁企业科协㊁企业研发中心及职业培训中心㊁企业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㊁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以各类科技园区㊁办公楼宇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开展 讲理想㊁比贡献 等系列活动.在科研人员中,深化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方法㊁科技传播理论及方法培训.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2)新型农民科技致富助力行动.多层次㊁多渠道㊁多形式开展实用技术㊁单项技术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㊁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促进科技惠农.面向农村妇女开设 智慧课堂 .(3)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创新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制度,推动创新和科普课程进机关㊁进党(干)校㊁进干部培训课堂,重点加强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创新精神㊁创新方法的宣传教育,有效提升组织管理和创新工作的能力.3.提升职后人群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生活能力目标:以推进和谐社区㊁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以老年人和社区居民为重点,围绕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聚焦自然生态㊁公共安全㊁节能环保㊁防灾减灾等内容,着力提升市民应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促进全社会科学㊁文明㊁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任务:(1)健康安全生活助力行动.深入开展和实施公益科教进社区㊁公共安全科普宣传行动㊁身心健康咨询等活动和项目,强化对老年人的科普内容推送和服务覆盖.办好老年大学.(2)智慧便捷生活助力行动.完善社区科技数字院线㊁科普活动室㊁科普图书室㊁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推行 指尖上的老年教育 ,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㊁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知识.(二)围绕创新驱动,实施创新沃土培育工程围绕创新链开展科学普及,着力激发公众创意,推动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1.植入创新基因,激发公众创意目标:培育多样化的创意教育及实践平台,集聚创客㊁能工巧匠等创新人才,推动创意基因与上海城市文化结合,浓郁全社会的创意文化氛围.任务:(1)浓郁全社会的创意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组织开展上海科技节㊁创新市长奖等各类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发布㊁科技产品的展览展示㊁公众科技嘉年华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充分激发公众创意火花,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意文化氛围.(2)培育多样化的创意教育及实践平台.依托各类科普㊁教育机构及众创空间,开发各具特色的益智类游戏㊁动漫等创意教育及培训内容产品,依托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建设共享共用的创意内容作品库.发挥社区创新屋㊁劳模工作室㊁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等实践平台的功能,聚集各类创意人才.2.加强科学传播,推动万众创新目标:拓展科技创新传播渠道,加强对创新主体㊁创新过程㊁创新成就的宣传,营造鼓励创新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促进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理解㊁支持和参与.任务:(1)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加大对优秀科学家㊁企业家以及各类创新机构的宣传力度,鼓励勇于探索㊁开放合作㊁相互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㊁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创新㊁学习创新㊁参与创新.聚焦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引导科研团队和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及时把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向公众传播,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积极宣传国家和上海的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拓展公众参与重大科技问题讨论的渠道,引导形成创新战略认同. (2)提升科普传媒影响力.在大众传媒打造一批精品科技节(栏)目.深入推进 互联网+科普 ,更多运用启发式㊁互动性㊁参与型的科普传播方法,提高科普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鼓励科普新媒体发展,引导各类科普组织和机构注重线上线下联动,创设微博㊁微信㊁客户端等新兴科普传播载体,推动科普相关新媒体实施社会化㊁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定期㊁定向㊁精准地向公众推送科普内容,激发创新热情和兴趣.3.汇聚科普资源,助推大众创业目标:以服务大众创业为导向,通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促进全社会良好创业氛围的形成,提升社会公众的创业素质和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围绕科普相关领域开展创业实践,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㊁大众喜爱㊁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社会化㊁市场化科普组织.任务:(1)壮大社会化科普主体.鼓励社会科普组织的发展,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以科普内容的创制㊁传播和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各类社会化㊁市场化专业机构.(2)培育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促进各类企业㊁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普与艺术㊁旅游㊁体育以及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跨界融合,在展教具㊁图书出版㊁影视㊁玩具㊁游戏㊁旅游㊁网站等领域,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鼓励各类社会机构㊁企业参与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加专业化科普服务供给,集聚形成科普产业集群.(三)着力持续发展,实施科普能力跃升工程着眼于科普自身可持续发展,聚焦科普设施㊁科普活动㊁科普内容开发和科普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科普信息化传播能力㊁科普资源统筹能力和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1.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目标:提升一批以各类公共设施为依托的科普平台,深入推进 一馆一品 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联通㊁馆内馆外联动的科普场馆服务体系,建成配置均衡㊁结构合理㊁门类齐全㊁国际水平的科普设施网络.任务:(1)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加快推进上海天文馆等科普场馆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上海科技馆等重要科普场馆的升级改造;支持科研院所㊁高校㊁企业建设专业或产业科技类㊁体验型科普场馆,引导企业㊁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场馆建设.深入推进 一馆一品 建设,提升科普场馆内涵及服务能力.鼓励科普场馆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现规模化㊁专业化运营.健全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衔接机制,引导科普场馆等校外教育机构策划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促进馆校联动.(2)强化公共场所科普功能.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公园㊁商店㊁书店㊁医院㊁影剧院㊁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设施,推进 科普进地铁 科普机器人 进场馆㊁社区等,将科普融入人们休闲㊁购物㊁医疗㊁旅游等日常生活之中.拓展郊野科普活动场所,设立科普主题的都市旅游观光巴士线路,促进科普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㊁学校㊁农村的落地应用,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普集市,开展科普服务圈创建试点,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共用.2.加强科普内容创作目标:进一步健全科普内容从生产㊁加工到投放的科普传播链,上海基本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普内容生产和输出基地.任务:(1)培育科普内容创制基地.依托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等传媒机构和高校㊁科技场馆等,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内容创制基地的创建工作,提升上海的原创科普内容开发能力.(2)开发科普内容产品.加大对科普产品㊁展教具研发的支持力度,创作一批图书㊁影视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支持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机器人的研制和科幻作品创作.。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发布《上海“十三五”及更长时期重点领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发布《上海“十三五”及更长时期重点领域立法需求调研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布部门】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8
【实施日期】2015.07.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发布《上海“十三五”及更长时期重点领域立法需求调研课
题研究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委托,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现公开发布《上海“十三五”及更长时期重点领域立法需求调研课题研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请各申报单位按照下列题目进行申报。
1、上海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立法需求研究;
2、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立法需求研究;
3、对现行政府规章的梳理与评估;
4、上海城市管理立法需求研究;
5、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立法需求研究;。
上海规划纲要全文上海规划纲要解读.doc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更新:2018-10-21 00:19:37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开局之年,我们当树立必胜信念,拿出有力举措,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激发创新活力,寻求改革突破,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为此,我们特邀四位学者,围绕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创新社会治理和实现城市更新四个方面,展望上海改革发展图景。
为供给侧改革注入创新探索■陈宪从某种意义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经济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当然,也会涉及社会、生态,甚至文化和政治领域。
因此,供给侧改革进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十三五”主要目标能否如期完成。
需求和供给,乃至总需求和总供给,是经济学的一条主线。
是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决定需求,还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需求决定供给,是迄今为止经济学争论不休的重要命题。
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需求主要是短期运行问题,总量问题;供给则事关中长期增长和发展问题,并与结构问题息息相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就是基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要求通过深化改革,破解这些矛盾,进而形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有利于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动力。
长期以来,在讨论经济增长,以及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时,人们总会纠结于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市场需求导向,企业供给创新,孰为主导?其实,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二者有着各自发生作用的条件和领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需求导向和供给创新的关系上,需求导向是比较纯粹的市场决定,供给创新则是一个创业者、企业家不断试错的过程性活动。
在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的假设下,市场和企业本质上是等同的。
但是实际上,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是经济活动的常态,因此,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仅成为经济研究和分析的基本对象,而且是现实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力量。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
格局.以农业生态资源保护㊁农产品质量安全㊁农业投入品等为重点,加强规范化㊁专业化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化知识培训,配备专业化的执法工具和设备,不断提升农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突出抓好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以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五)加强典型引导.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成功经验,找准各产业㊁各领域发展合适的标杆,提出符合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㊁新要求㊁新举措,因地制宜㊁创新发展.积极挖掘本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和典型,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培育树立一批能代表上海水平的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促进面上农业发展.注重发挥农业园区㊁产业基地㊁龙头企业和 四新 农业引领㊁示范㊁带动作用,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六)加强绩效考核.全面实施组织绩效管理,科学设置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指标.既评估其经济发展的成绩,也评估其市场监管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绩.既重视经济指标,又重视人文指标㊁环境指标.既要抓紧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坚持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探索引入社会监督和群众评议,以全方位考评督促全方位落实.通过加强考评,推动各区域农业发展责任到位㊁措施到位㊁投入到位㊁保障到位.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 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2016年9月5日)沪府发 2016 73号各区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㊁办㊁局:现将«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 十三五 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 十三五 规划为全面推动上海技术基础领域科技创新,完善技术基础服务体系,推进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技术基础对经济㊁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称的 技术基础 ,是指为经济㊁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所有与量值获取㊁维护和使用有关的,以量的确定㊁量的统一㊁量的规范和量的确认为基本特征的共性技术㊁基础设施㊁运作模式和社会管理,主要涉及到检验检测㊁计量㊁标准化和认证领域,具有基础㊁专业和通用的特性.技术基础的内涵,与我国提出并实施的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 (N a t i o n a lQ u a l i t y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简称N Q I)一脉相通,且内涵更为丰富,既紧密衔接N Q I理论体系和总体框架,同时体现了上海城市特色.一㊁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的现状㊁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 十二五 时期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情况十二五 以来,围绕 构筑并完善资源配置合理,保障能力齐全,服务功能完备,国内水平一流,国际接轨运作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 的发展要求,本市不断加强检验检测㊁计量㊁标准化㊁认证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 十二五 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重大专项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素质逐步提高,技术机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初具规模.1.技术基础服务体系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检验检测领域.2015年,全市检验检测产业收入达到164.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4%,从业人员47078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共计769家.二是计量领域.上海量传溯源服务机构包括国家大区级的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和9家区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㊁21家授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㊁64家计量校准机构等,建有国家基准2项,国家级标准物质368项,华东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2项,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70项,计量标准总量增加40%以上.三是标准化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服装秘书处落户上海.全国船舶电气及电子设备㊁信息产业用微特电机及组件㊁动漫游戏产业㊁防爆仪表㊁气瓶附件等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也先后落户上海.在物联网㊁汽车㊁钢铁㊁电子信息㊁物流㊁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源自上海的国际㊁国家标准陆续正式立项和发布.四是认证领域.全市共有认证及分支机构57家,其中,外资认证机构20家,位居全国之首.各类组织获管理体系证书超过4万张,在钢铁㊁机械制造㊁公共建筑等领域率先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首批获得国家低碳产品试点认证.2.技术基础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一是对接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国家民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检测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 自升式钻井平台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开展.二是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质检机构,为相关企业㊁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检测㊁试验等服务.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 项目顺利启动,能够为国防㊁航空航天㊁半导体制造业㊁微机电产业㊁大气污染物防治等领域提供有效的纳米计量技术支持.三是保障质量发展与民生安全.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和缺陷产品召回管理中心正式运作,对关系民生㊁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服装㊁玩具㊁汽车等产品实施持续风险监测和预警,有效保障了民生安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基本形成,加强了农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初步构建符合国际行业监管趋势的化学品环境危害与风险测试评估技术体系,指导有关国际公约履约,有效增强我国在化学品安全领域主动权.3.技术基础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积极探索规模化整合和市场化发展的检测机构改革路径,以日用消费品国家质检中心为纽带,推动上海市相关检测机构整合;按照 管办分离 的原则,推动机动车检测中心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和转企改制;集中农业系统优势资源,将分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功能整合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二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改革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以及主要质量指标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检测机构开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破除政府指定式的任务委托机制;对不涉及公共安全㊁生态环境保护和不直接关系人身健康㊁生命财产安全的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告知承诺制,缩短机构进入市场的审批时间.三是加快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建设,开辟了地方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渠道.初步建成上海市公共管理与现代服务标准化服务基地,完成了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㊁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标准化平台㊁标准化专业交流平台建设.深入探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推进全国首家 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落户上海.依托上海市检测中心,整合计量校准㊁食品药品检验㊁包装材料检测㊁生物安全检测等方面技术资源,建立若干专业功能实验区和现代化实验室.(二)目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面临的形势以标准㊁计量㊁检验检测和认证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基础,是当前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对于推动科技创新㊁产业升级以及保障质量安全㊁促进贸易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从国际层面看,在各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中,技术基础被视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战略实施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同时,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关系正在迅速调整,标准㊁规则等技术性壁垒不断增加.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完善技术基础体系,促进检验检测㊁计量㊁标准化和认证融入国际体系,提升技术基础的国际话语权,已成为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选择.从国家层面看,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要求,质量工作㊁标准化工作㊁品牌建设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凸显,这就需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助推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㊁高可靠性和高知名度方向发展.从上海层面看,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㊁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提质增效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上海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亟需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水平,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标准滞后的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攻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计量基标准难题;亟需进一步加强检测方法研究与标准物质研制,满足医疗卫生㊁食品药品检验㊁环境监测等民生领域日益复杂的检测需求.2.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百姓对产品质量㊁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基础体系支撑保障能力发展不够协调㊁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活力释放不够充分的问题日益显现.一是技术基础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现有技术基础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尚不完善,计量测试服务还不能满足部分产业创新所急需的新产品检测需求和覆盖产业链全过程的诊断需求,智能制造㊁物联网㊁通信产业等领域量传溯源技术能力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技术基础支撑国际竞争的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新能源㊁新材料等重要新兴产业的量传溯源仍受制于国外,国际标准化的参与度不高,主导国际和区域计量标准量值关键比对的能力不足,测量设备制造国际采标率不到10%,高端精密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㊁大尺度和极端量的测量技术能力比较薄弱,曾经作为上海名片的仪器仪表产业走向衰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严重不足,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应用人才出现断层.三是技术基础发展的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检验检测行业准入门槛名目繁多,管制多头,行业割据严重,上海100多家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分属于14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近八成政府委托业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活力尚未完全释放.检验检测市场主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与互动合作机制,行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受到限制.二㊁ 十三五 时期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㊁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 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 的发展理念,坚持 市场导向与统筹规划相结合㊁改革创新与促进发展相结合㊁简政放权与政府推动相结合㊁聚焦重点与示范推广相结合 的基本原则,把质量和品牌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着力增强技术基础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着力提升技术基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着力强化技术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保障能力,为上海建设 四个中心 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重要贡献.(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技术水平更加先进㊁支撑能力更加健全㊁资源结构更加合理㊁发展环境更加优化㊁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的技术基础体系,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服务上海建设 四个中心 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作用更加明显. 技术水平更加先进.到2020年,力争新建或更新改造华东及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参与国际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比对10项以上;建设对标国际㊁具有上海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新增主导制定关键性国际标准10项,培育发展团体标准100项,有效地方标准总量达到600项;推进5项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认证技术项目落地上海,巩固上海检验检测认证高地.支撑能力更加健全.到2020年,形成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争取新建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检测能力参与国际比对超过100项,其中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研制并经国家批准的标准物质争取达到500项以上,用于食品与农产品安全㊁医疗健康㊁环境保护㊁安全防护和贸易结算的标准物质达到国际同类水平,重点领域的国际㊁国家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在沪数量,以及参与或主导制修订的国际㊁国家标准数量位于全国前列.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基本实现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政事分开㊁管办分离和转企改制等阶段性改革目标.形成竞争有序㊁结构合理的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和功能明确㊁精简高效的技术基础保障体系.推进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类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形成经营服务市场化㊁公益服务社会化的技术基础资源格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初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导向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检验检测和认证产业法规体系㊁政策体系㊁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开放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技术能力强㊁服务水平高㊁经营效益好㊁国内外影响大的检验检测企业集团.产业发展更加协调.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形成结构合理㊁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检验检测和认证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收入达到220亿元,新建智能制造㊁卫星导航㊁商用飞机等领域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借助 互联网+ 思维,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若干具有集聚效应的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与国家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促进一批创新能力强㊁运作模式先进的机构快速成长.三㊁ 十三五 时期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服务国家重大产业布局1.聚焦智能制造前沿领域大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开展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与试验验证㊁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国家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形成支撑智能机器人制造和应用,提供标准㊁计量㊁检测㊁认证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智能机器人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建立智能机器人标准体系,形成完善的智能机器人机械㊁电气及其他安全评价体系.2.聚焦国家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保障要求,构建面向集成电路智能卡㊁云计算㊁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检测系统,推动建设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在国内领先㊁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卡芯片安全检测环境,为金融I C卡迁移㊁移动支付以及智慧城市㊁物联网等应用提供检测服务;加快建立云计算服务安全检测系统,研究开发云环境下数据保护㊁云资源访问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检测方法与工具;加快建立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检测系统,重点构建移动金融安全风险的检测评估㊁预警发布和加固处理服务系统;加快建立工业控制安全仿真验证系统,重点推动轨道交通㊁电力等行业控制系统风险评估应用.3.聚焦卫星导航与定位产业紧跟卫星导航技术不断发展和产业不断壮大的趋势,建立支持区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㊁项目实施㊁产品检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国家级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卫星导航系统验证与测试服务平台,培育并提高卫星导航产业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加强卫星导航应用设备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高卫星导航产品检测服务能力和导航技术国际话语权,推动和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产业的发展.4.聚焦 大飞机 重大工程推动建立和完善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标准,提高商用飞机产业专业设备的计量校准能力,鼓励联合建立国家级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商用飞机型号研制校准测试方法㊁测量测试系统和行业标准规范,为商用飞机产品研发提供支撑.加强民用飞机标准规范体系与信息系统融合,建立系统化㊁模块化㊁动态化的民用飞机综合标准化系统应用平台.支持建立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和无损检测技术数据库,为民用飞机设计㊁制造㊁试验及服役过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促进大型客机整机集成系统数字化开发平台建设,提高大型民用飞机研发的数字化模型和仿真水平,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服务重大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项目Ә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㊁国家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Ә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与试验验证Ә国家卫星导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Ә卫星导航系统验证与测试服务平台Ә国家智能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Ә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基础公共服务平台Ә大型客机整机级集成系统的数字化开发平台Ә宽体民用大型客机涂层空气动力学技术研究及检验标准平台Ә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服务平台Ә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应用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Ә用户端电器元件智能制造设备标准与试验验证系统研究Ә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Ә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研究㊀㊀(二)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1.加强新兴产业量传溯源技术研究着力开展微观量㊁复杂量㊁动态量㊁多参数综合量㊁数据流等量传溯源新技术的研究,以满足产业技术革命对计量技术和方法提出的新需求.重点解决智能电网㊁核电仪控㊁太阳能光伏㊁风电㊁新能源汽车㊁再制造机械㊁重大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量传溯源技术难题.支持开展高频天线㊁辐照食品与农产品辐射㊁生化医学诊疗仪器㊁纯电动车充电桩㊁碳排放交易㊁计量器具软件㊁能效标识㊁防爆传感器等量传溯源技术与安全测评技术研究,尽快实现关键量的准确测量与校准.2.完善重点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重点构建核电仪表㊁汽车㊁智能电网㊁生物医药㊁新型医疗㊁集成电路㊁现代农业等一批可覆盖上海重点产业的国家级或地方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中心),形成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加快计量标准㊁检测装备的技术更新和改造,逐步建立起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专业化试验和验证平台.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计量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计量检测数据在技术升级中的推广应用,并在智能化计量器具㊁成套装备制造领域逐步推行测量控制用软件的安全认证.3.完善重点产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智能和新能源汽车㊁成套电站设备㊁轨道交通㊁生物医药㊁大型船舶制造㊁太阳能光伏㊁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加快科技研发向技术标准的转化进程.大力开拓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结合重大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项目,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㊁可形成产业或产业链的高新技术标准的研究㊁制定和实施.围绕城市功能融合化发展,促进标准规范跨领域协同和集成,继续深化金融㊁会展㊁旅游㊁物流㊁商贸㊁信息㊁节能环保服务等重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推进总部经济㊁跨境电子商务㊁国际物流等领域标准化研究与应用,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㊁国家标准化活动并争取标准制修订的主导权.4.加强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高端检验检测设备研发,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展海洋工程㊁工业控制设备㊁太阳能光伏㊁3D打印㊁3D扫描及3D打印耗材与部件等先进制造装备的安全和性能检测能力建设.围绕新能源㊁节能环保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支持建设生物医药检测检验技术中心㊁新型材料检测平台㊁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及产品成分检验测试中心,实现对生物医药㊁新材料等领域全方位的检测和分析技术服务.。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指南》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计划【发文字号】沪科[2017]452号【发布部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日期】2017.12.08【实施日期】2017.12.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指南》的通知(沪科〔2017〕452号)各有关单位: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18年科普领域项目指南。
一、征集范围围绕科技前沿或社会热点,聚焦生命医学、公共安全、食药安全、节能环保、防灾减灾、自然生态等领域,征集主题鲜明,选题准确,通俗易懂,科学性、新颖性、艺术性和时效性强,具有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等科学普及和教育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创新意识,增强公众科学生活、科学劳动以及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的科普项目。
专题一、“一馆一品一课”1.“一馆一品”内容建设目标:上海科普教育基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开发有特色、成体系、可持续、影响大、市民喜爱的主题化精品科普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馆一品”科普活动方案。
开展“一馆一品”科普活动不少于12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推广不少于4场,相关活动信息、报名通道等与上海市相关科普平台共享。
围绕“一馆一品”活动开发系列原创科学知识推文或微信不少于100条。
“一馆一品”科普活动的相关专家须参加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在相关科普平台上开展的在线问答等相关活动,参加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在相关科普平台科普直播宣传活动不少于12次。
经费额度: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6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上海市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可单独申报或活动开发单位与上述单位联合申报。
政策解读:上海发布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方案,聚焦五大人群、实施五大工程
政策解读:上海发布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方案,聚焦五大人群、实施五大工程发布时间:2016-11-10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沪府发(2016)45号,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总体目标 《纲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从“十二五”末的18.71%提升到2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1 加强科学普及,弘扬创新文化,在全市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2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科学素质,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3 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4 强化联合协作,完善体制机制,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二 重点任务 《纲要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将聚焦五大人群,重点实施青少年、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社区居民、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聚焦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业助力、科普人才建设等五大工程。
1 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2 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助力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4.10•【字号】沪卫计科教〔2017〕013号•【施行日期】201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委直属单位,有关医疗机构,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根据《上海市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4月10日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本市医学科技创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6〕50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沪委发〔2015〕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6〕5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6〕59号)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本市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位于全国前列。
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制定了艾滋病、肝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一批重大疾病的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和防控策略。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决定性时期,也是松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现代化新松江的关键时期。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关于制定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松江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形势一、“十二五”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松江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外部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松江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松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调整后的“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许多工作亮点突出,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3.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和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6.30亿元,年均增长11.2%,旅游收入、文化产业税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6.27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0.9:68.1:31转变为0.9:55:44.1。
产业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漕河泾松江园进入集聚企业数量和引进企业产出的双高期,成为全市“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战略的标杆,以漕河泾松江园为代表的3.0园区开发模式成效显著。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物联网产业基地、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
2015年,开发区实现税收达到50亿元。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欢乐谷二期开园,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辰花路、林荫新路等道路改建。
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04号提案的答复
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04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4.09•【字号】虹科提案〔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04号提案的答复民进虹口区委员会: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创建上海市科普示范社区》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2018年度区科普工作立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党建引领、营造创新氛围,在“高”上做文章,在“质”上下功夫,在“量”上谋发展,切实以精细化管理、高标准要求开展全年科普工作。
一、加强党建引领,提升科普工作“新高度”(一)全面科普教育,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习总书记调研上海期间在虹口市民驿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去年,我们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多次科普活动,《垃圾分类你我有责》主题讲座以及设计制作垃圾分类主题的文化衫、雨伞和盒装餐巾纸等科普宣传品,在全区范围内发放。
启动“绿色环保大篷车虹口校园行”,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手册和《垃圾分类倡议书》发至每个学生家庭。
嘉兴路街道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减量主题教育活动及社区垃圾分类科普志愿服务。
(二)创新工作模式,开拓楼宇科普新局面。
贯彻落实近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和市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调研北外滩白玉兰广场科普驿站时的指示精神,注重党建引领,依托市、区两级科普资源和区域化党建新优势,积极探索“党建+科普”的工作模式,以“职中”人群为重点,以科普驿站为载体,通过科普讲坛、科普社团服务等品牌活动,凝聚白领青年,提高公民素质,以科普工作的蓬勃开展助推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深入开展调研,谋划新一轮科普规划。
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及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市级科普文件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制定新一轮《虹口区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和“虹口区社区创新屋、科普教育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2项调研课题,为下阶段全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创想“十三五”勾勒上海“十三五”科技创新蓝图
创想“十三五”勾勒上海“十三五”科技创新蓝图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6年第4期明媚于春光里,上海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相继发布,上海已然听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号令,依稀间也勾勒出上海“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蓝图。
文杨凯开放,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
在明媚的春光里,上海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相继发布,上海已然听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号令。
无论是国家规划还是上海的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的上海都将立足长远,跳出地理范围的局限,把未来三十年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紧密衔接,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功能性作用。
而科技创新将是这幅蓝图里笔墨极重的一处风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不断引发群体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主要发达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发布创新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抓手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发布,国家对上海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球创新趋势和竞争态势,抓住机会窗口,加强系统谋划,从而抢占创新制高点,在竞争中有所作为,争取主动。
事实上,整个“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科技研发费用保持稳定增长,从3.1% 增加到3.66%;2014 年上海专利授权总量达到5 万多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23.7 件,重大的科技成果、国家科技奖项占到了全国总数的16.5%,连续13 年保持两位数;而根据2015 年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显示,上海的世界知识力竞争力位居亚太地区第六位。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第二篇里,重点提及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上海就承载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责,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
上海市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6.12.26•【字号】沪科合[2006]第029号•【施行日期】2006.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沪科合[2006]第029号2006年12月26日)为贯彻落实《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细化市政府《关于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沪府发[2006]12号)相关配套政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营造推动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大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力度,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实现2010年上海市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二十世纪末水平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1、各级组织、人事、宣传部门制定以增强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战略为重点的培训计划,党校、干部管理学院积极开展相关内容的普及教育,提升领导干部创新意识与组织创新活动的能力。
2、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中小学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教育教学体系,结合学校课程改革,运用拓展型、研究型科技教育平台,建立科普场馆与学校教学课程衔接、联动的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扶持其创新成果。
建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鼓励大学生通过科技实践,为校区、园区、社区提供服务。
3、在全市广泛开展以“百万职工科技创新”、“百万职工技能登高”为主要载体的群众性技术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
工会建立为职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职工科学素质服务的载体,对职工的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技术成果、合理化建议等由市总工会等部门组织评审并给予奖励。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科技》 2017年第2期
指导思想
以能力建设为主线
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
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
基本原则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普
宣传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
深化国内外科普合作交流完善科普社会化
运作机制推进部门协作、市区联动
围绕创新链部署传播链,注重人群全覆盖,
提升服务的普惠与公平
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
社会影响力,提升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总体布局
进一步健全与具有全球
影响
力科技创新中心
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创新沃土培育工程、科普能力跃升工程
培育国际化科技节——“上海科技节”
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普场馆
建成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集聚社会化专业科普组织
创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原创科普作品
重点任务
· 提升职前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升职中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 提升职后人群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生活能力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
加强科普内容创作
扩大科普活动影响
壮大科普人才队伍
植入创新基因激发公众创意
加强科学传播推动万众创新
汇聚科普资源助推大众创业
保障措施
·保障科普投入
·优化工作机制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奖励激励
·深化监测评估
·拓展国际合作
·加强科普研究。
“十四五”时期推动上海科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不遇之大疫情,上海正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这对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加强科学普及提出了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上海科普发展的主题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根本理念。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实现充分发展、平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是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发展。
推动包括科普事业在内的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科普工作的根本指针。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素质市民群体加速形成、高品质科普服务充分供给、高层次科普专业人才高度集聚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高素质市民群体加速形成。
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科普服务人民城市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成为城市品格的重要内容,全社会形成人人知创新、想创新、能创新的浓郁氛围。
二是高品质科普服务充分供给。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
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发改规划】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
【发改规划】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一、“十二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主要成效“十二五”时期,聚焦五角场、滨江发展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和新江湾城五大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南北联动和功能融合发展格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区级税收年均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提高至42.9%,建成商业商务资源面积约234万平方米。
(一)基本建成以科教为特色的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创智天地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基本建成创智天地,集聚一批以IBM、易保等领军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成功打造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
复旦管院项目开工建设,大学路成为上海市创新创业的亮点,形成学城、产城、创城融合的环境氛围。
五角场商业商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15.6%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34.9%。
“十二五”期末,区级税收完成13.68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7.2%,快于全区平均3.8个百分点。
(二)加快推进滨江发展带开发建设建立滨江开发指挥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土地收储、控详规划、基础设施、旧区改造、公共岸线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滨江南段土地收储,共19幅、约866.45亩;W5、W7控详规划批复;军工路隧道建成,江浦路越江隧道、轨交18号线启动建设;以2、3街坊为代表的旧区改造加快推进,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全面开工,完成秦皇岛路码头、渔人码头(1期、2期)、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基本形成以现代设计产业为核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全面推进载体建设,功能形象显现,国际设计一场二期、中天上海总部大厦、市政设计大厦等功能性项目全面竣工。
设计产业进一步集聚,以创意与设计等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明显,“十二五”期末,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305亿元,年均增长15.3%,区级税收完成7.27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8.4%,其中现代设计业占比63.3%。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正>(2016年12月29日)沪府办发[2016]6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
【总页数】8页(P39-4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三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J], ;
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社会公开版)的通知 [J], ;
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上海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J], ;
4.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J],
5.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上海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展理念
2018年上海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展理念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是XX最新发布的《2018年上海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展理念》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今天,《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正式发布。
2020年,当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上海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与变化,令人充满期待。
一些场景和画面,不难想象:五年后的今天,鼠年春节将近,海内外游客早早购买了迪士尼的“节日套票”;游客往返上海,选乘的可能是上海制造的国产大飞机;飞抵城市上空,乘客会发现天蓝水清、绿意盎然,整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较五年前的今天又有了质的飞跃……这些场景,是未来上海的缩影;而打开“十三五”规划,更宏大、更详实的蓝图,已经跃然纸上。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向未来,上海将迈向更具创新活力、更加绿色宜居、更可持续发展、更加包容共享的国际大都市。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迪士尼、大飞机、蓝天碧水……这些是五年后看得到的图景,然而上海“十三五”规划勾勒的,更有引领发展的新理念。
上海的“十三五”,并非只是上海一座城市的“十三五”。
在规划中,一个重大要求贯彻始终: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在未来五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上海任重道远。
规划提出“十三五”上海奋斗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本框架;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制度规范;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上海“十三五”谋篇布局中,中央提出的创新、XX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规划提出,上海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发展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把开放作为上海最大的优势;把增进市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06•【字号】•【施行日期】2020.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征集范围专题一、“一馆一品”研究目标:支持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一个成体系、可持续、影响大、市民喜爱的科普品牌。
围绕一个科普主题,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馆一品”科普活动方案。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1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6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上海市认定的示范性科普场馆单独申报。
考核指标:开展“一馆一品”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12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600人次;活动信息、报名通道等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首发。
开展“一馆一品”线上推广不少于6场次,线上推广视频内容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展示。
在项目执行周期内,线上推广(累计网络点击量)不低于10万人次。
限项要求:每个场馆限申报一个“一馆一品”建设项目。
专题二、科普舞台剧的创制和推广研究目标:支持创制一台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且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的科普舞台剧并推广。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2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40万元。
考核指标:科普舞台剧时长不少于30分钟。
项目执行期内,科普舞台剧应线下实践演出不低于6场,其中在市科委指定地点演出不低于3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发展目标
以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注重政府引导与社会推动相结合、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流的科普资源平台、发达的科普内容创制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配送网络、领先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健全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培育上海科技节等3个以上具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普场馆,达到平均每42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创制科普电影电视节目等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科普作品5部以上;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比“十二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领先全国。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上海科普发展要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导向,聚焦“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着力激发创意,积极宣传创新,主动服务创业,加快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为上海“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夯实社会基础。
2.开放联动
以国际视野谋划科普发展,深化国内外科普合作交流,提升利用和配置全球科普资源的能力;完善科普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受益的科普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科学普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联席会议机制,推进部门协作、市区联动,促进科普资源跨界整合。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2)新型农民科技致富助力行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单项技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促进科技惠农。面向农村妇女开设“智慧课堂”。
(3)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创新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制度,推动创新和科普课程进机关、进党(干)校、进干部培训课堂,重点加强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创新精神、创新方法的宣传教育,有效提升组织管理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1.提升职前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标:
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科学化、长效化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机制。到2020年,全市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庞大的后备人力资源基础。
任务:
(1)青少年创新拓展行动。鼓励校内外教育工作机构开发一批少儿科普读物、少儿益智游戏等优秀科普内容产品。继续面向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选优培育工作。创建小学“未来教室”,建设“创智空间”和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进一步提升少年爱迪生、明日科技之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校园行等各类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
“十二五”时期,上海加大科普作品创作出版力度,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持续举办上海多媒体作品、科普PPS创作和“凌云杯”科普剧本创作大赛;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社会科普组织等科普内容创作机构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作品。2011-2015年,上海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十万个为什么》等10多部科普作品获国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制作发行了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D动画电影《重返二叠纪》。《中国大鲵》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科普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二)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上海科普发展要按照“大科普”的思路,牢固确立科普事业创新拓展、开放联动、融合共享和绩优高效的基本原则。
1.创新拓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科普工作体制机制,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持续推进科普宣传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拓展科普渠道、提升科普手段,优化全社会科普服务和科普宣传环境。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3.融合共享
围绕创新链完善科普工作体系,促进科普工作体系与创新链的深度对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前、职中和职后人群全覆盖;促进科普服务的普惠与公平,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促进科普与艺术、旅游、体育、卫生等有机结合,形成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相互融合的科普内容体系。
4.绩优高效
3.科普活动品牌效应凸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平均每年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达9万次(场),参加人数超过3400万人(次)。科技节(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影响广泛,品牌效应加速提升。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海科协大讲坛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会效益凸显。覆盖各个人群的专题性活动异彩纷呈,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峰会、“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及拓展活动、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海职工科技节、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类别各异的科普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科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十二五”时期,上海在继续深化和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普设施向学校、楼宇和社区拓展,形成了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为主体,以社区创新屋、大学生科学商店、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社区科普大学等为辅助的科普设施体系。至2015年,全市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科普场馆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上海科技馆基本形成了“三馆合一”的发展格局,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旅游景点,进入了全球最受欢迎的20个博物馆名单。
目标:
根据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面向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创新管理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在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任务:
(1)城镇劳动者技能提升行动。依托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及职业培训中心、企业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以各类科技园区、办公楼宇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等系列活动。在科研人员中,深化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科技传播理论及方法培训。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
(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动。促进高校科技类学生社团与社区创新屋、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资源紧密结合,拓展创业实践空间和活动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继续办好“上海市高校学术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科普活动,在大学生中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风尚。
2.提升职中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5.科普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十二五”时期,市科技奖加大科普项目和人才的奖励力度,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构建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库两平台”科普资源公共服务格局。修订发布《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同时探索科普项目的指南征集,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科普投入稳步增加,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总额由2010年的9.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1亿元,增长了48.79%。
2.科技传播网络不断拓展
“十二五”时期,上海科普宣传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媒体为主导、各类社会传播载体为辅助的传播网络格局。2015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科普图书发行总量751万册,增长29.71%;出版各类科普期刊124种,增加48种,期刊类型趋于丰富;科技类报纸发行总数2039.2万份,增长14.82%;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12040小时,增长68.27%;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5417小时,增长48.68%;科普网站249个,增加187个。创设了上海科普微博、科普微信、科普APP,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微博、微信、APP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的省市。通过社区科普充电站、各大商圈和楼宇电子屏、地铁列车、地铁车站公益大屏、移动电视等传播渠道,打通了科普进入社区、楼宇、公交、地铁通道。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