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小学中年级)

合集下载

(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地点:一年级教室时间:2019.8.27 主讲:谢伟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篇: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部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按标施教一、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一)读书技能要求:低年级强调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默读。

中年级一是要继续抓好朗读,逐渐将其演变为预习要求;二是要学会并加强默读、略读的训练,并能粗知大意。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朗读、默读技能,并能独立自能地阅读课文。

(二)识字教学要求:低年级强调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中年级依然要予以关注,但是写字的指导不必过细,要充分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

高年级则强调自主识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三)阅读理解的要求:低年级把理解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上,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

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高年级一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等。

篇章林冲(四)关于积累的要求:低年级强调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丰富原始积累。

中高年级一要坚持抓好熟读背诵;二要注重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要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三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感受、理解、积累、应用为重点,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

梭鱼、天鹅、虾第二部分明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人定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习惯较差2、阅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3、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解读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解读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解读本篇框架:联系具体的案例,从以下三部分解读:第一部分整体的比较;第二部分补充的内容;第三部分新增的要求。

具体内容如下:怎样学习新课标?目前我做了三件事。

①通读了课程标准,结合余文森教授的一篇文章,把课程标准的文本框架以及他的逻辑思路联系起来,从头到尾的通读了一遍。

②进行对比阅读,将2022版课标与2011版进行了对比,与20 01版的课标也进行了对比。

边读边思考,到底课程标准改了什么?为何改?如何指导我们的教学。

为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段的衔接,将课标与高中的课标进行了对比阅读。

③联系着读,将课标的内容前后联系进行阅读。

从课程的性质理念、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到实施的建议,前后联系起来读。

还将课标与我们的统编教科书以及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阅读。

第一部分——整体的比较。

2022版的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共有6项要求,将原有的“阅读”的9项学段目标与内容做了整合、调整为5项。

同时补充了2处,新增了1项。

整合、调整5项内容:在2011版的一二两项,都提到了阅读方法的一种学习和应用——朗读、默读和略读,于是被整合成了第一条。

2011版的第三条,讲的是词语的学习以及第七条关注标点符号也被整合成了一条。

第三条原来的第四项补充了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以及乐于与他人研讨交流。

这两个补充的地方,一会儿结合案例给做个具体的说明。

原来的五六两条关于叙事性作品的阅读和优秀诗文的阅读要求,也进行了一项整合。

在课标中,还新增了第5条,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一项新增的内容后边也会做具体的解读。

课标原来的8和9这两条关于积累、背诵和课内外的阅读的要求也做了一个整合,变成了第6条要求。

第二部分——补充2处内容:①补充内容1:课标中补充了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

在我们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第5条提出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

“朗读”在课标中的要求及有效指导实例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

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

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

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理解课文是感情朗读的充要条件,教师评价语言的引导、想象画面的引导、朗读技巧的渗透、范读等是感情朗读的充分条件。

A:理解性朗读实例《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

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说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说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说”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5、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6、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第二学段(3-4年级)1、能用普通话交谈。

2、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学段(5-6年级)1、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4、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6、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8、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一年级说话要求第一学期训练要求:使学生会说整的句子。

掌握句子的基本格式:如①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什么是什么。

③谁(什么)怎么样。

此外,还要进行初步的想象说话训练,为今后的说写打好基础。

1、说完整的句子。

(掌握句子的基本格式)2、指导给句子添枝加叶。

(根据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培养想象的丰富性)3、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说写同一件事。

(培养想象的灵活性)4、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5、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的宗旨是多认少写、识用结合。

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应该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并且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应该通过借助汉语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研究独立识字。

在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识字方面,建议学生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甚至达到3000个左右。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即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先让学生认识“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逐步发展识字能力。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拼音教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学生应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在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生应该能够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且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在教学上,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写字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汉字的写法,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并写出“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

在练字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性情、态度和审美趣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写话、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熟悉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按照表达的需要,学习利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①留意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文句。

⑥按照表达的需要,利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文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①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成心识地丰硕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能按照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念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按照表达需要,利用常常利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互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很多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进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写作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酷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育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育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实话、实话、心里话,不说谎话,废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空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漠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三)习作(第五、六单元)
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 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 图中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然后根据人物的衣着、外貌、动作、表 情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她们的身份、年龄,想象她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 系。其次,应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 闻想开去,想到画面之外去。因为图画不可能表现出每一个细致的情节, 必须要借助想象才能使生动的画面浮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透过画面 多想一想,如,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没有亲人可以 依靠吗?她们是怎样认识的?小姑娘一直这样照顾老奶奶吗?老奶奶搂 着小姑娘会说些什么?为什么说她们胜似亲人?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 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 动。
(三)习作(第五、六单元)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 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怎样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 好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看 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 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 从人到景,从景到人。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 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 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 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 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合理想象,尝试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了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了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了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部分,明确提出了默读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这一要求是希望学生在中年级阶段能够提高默读的速度,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这一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应具备的阅读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开始培养快速阅读和整体理解的能力,以提高对文本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

通过默读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并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一些快速阅读技巧,如跳读、扫读等,以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分享、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默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持续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同时,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三)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语言,更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掌握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能力水平。

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一)语言能力方面1.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语言。

2.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评价。

3.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4.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二)思想道德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3.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三)科学文化素养方面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研究。

2.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应用。

6.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

2.合作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202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优秀的人文涵养和科学涵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根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为培育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己张开的需要,语文教育必定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授课看法和学习方式、谈论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外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依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张开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质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涵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立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色。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涵养的形成与张开。

语文涵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张开和平生张开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确立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根本理念( 一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根本的语文涵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张开思想,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拥有适应实质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经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使他们渐渐形成优秀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友善张开。

( 二 ) 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感觉和理解又经常是多元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小学中年级).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小学中年级).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文)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CLA'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9'CLA'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9'CLA'1.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9'CLA'1.2.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9'CLA'1.2.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原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原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原文)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