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文从字顺》作文教案设计及范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写作要做到“文从字顺”。
如何理解“文从字顺”呢?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读:课件出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师: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要准确,行文要连贯。
怎么才能做到呢?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启今日写作之旅。
(板书:语言准确行文连贯)活动一:改准确师:前天晚上,老师突然很想去吃烤鱼,于是我就去了“沈姐烤鱼”店,与此同时,一位同学也来吃烤鱼,我便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学生:您就是沈姐吗?老板:对的对的,就是我,来来来,里面坐!学生:沈姐,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哎!听说你在这“烤鱼一条街”上艳压群芳,以咄咄逼人之势击败同行,获得了“万州第一烤鱼”的美誉。
今天我专门来品尝您的技艺,期待您露一手哦!老板:呵呵,同学,我的烤鱼确是一绝,不过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啊。
提问:老板为什么说“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请找出语句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并修改。
预设:1.艳压群芳:原指某一种花在花丛中特别美丽,先比喻一群女子在一起,其中一个最漂亮,把其他人给比下去了。
它的适用对象是女性。
这里用词不准确,应该为“技压群雄”。
2.咄咄逼人:本义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是一个贬义词,改成“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更为恰当。
3.品尝技艺:品尝的不能是“技艺”,这是搭配不当。
可以换成“品尝手艺”“品尝厨艺”“品尝烤鱼”等。
师小结: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语言准确,就得准确用词,避免语病。
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
活动二:析连贯师:如果说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行文连贯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那么,行文又怎么做到连贯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大众点评里的优质评价,找找行为连贯的技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文从字顺》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3)
《文从字顺》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文从字顺”这个作文主题,直接来源于古代对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强调文章的语句应该通顺流畅,字词组合得当,意义表达清楚。
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这个题目不仅是一个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是一个语言运用和思维逻辑的锻炼。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文从字顺”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用得恰当,句子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整体上要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这意味着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考虑每个词语的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和组合,确保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
其次,从深层次理解,“文从字顺”还体现了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性的要求。
一篇文章不仅要语句通顺,还要段落之间衔接自然,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这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整篇文章能够有序、连贯地展开。
最后,这个题目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通过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选择,力求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综上所述,“文从字顺”这个作文主题不仅是一个对写作技能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对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文章结构的全面锻炼。
通过这个题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习作指导1. 审清题意: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即文章表达清楚、行文流畅。
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立意选材: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素材。
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阅读积累、生活经历等途径获取素材。
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新颖性和适用性,确保能够有力地支持文章的主题。
3. 构思布局:在写作之前,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可以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常见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同时,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的过渡自然流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从字顺”的基本概念。它是指写作时,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清晰,表达意思准确。它是提高文章质量、增强表达效果的关键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文从字顺”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表达不清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的选择、定状补的运用,从而使句子更加完整、有层次。
-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字词的选择与运用:如何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选用恰当、贴切的字词。
-句子顺序的安排:如何使句子之间的联系紧密,文章整体条理清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学会选择合适的词汇、优化句子结构,使文章表达流畅、条理清晰。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让学生明确“文从字顺”不仅仅是字词的堆砌,而是要求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清晰,表达意思准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字词选择和句子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顺序的安排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从字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进行句子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写作文从字顺1.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2.培养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3.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2.培养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师:最近看到一篇写景随笔,大家的评价优劣不等,有的认为写得好,有的认为写得不好。
请同学们帮着评一评,说说你的看法。
时光静寂,岁月清浅,我拈一颗素心,在春日的暖阳中瞭望。
当指尖划过岁月,拨动心弦上的点滴温情,便如漫天的霓裳,在素色的年华里,安然握住属于我的那份爱。
那是一个周末,放学回家,路过池塘的时候,有什么轻柔的东西拂到脸上,细细的,是什么?放慢脚步,抬头一看,原来是杨柳的枝条。
放眼望去,哇!原来池塘边栽了不少杨柳呢。
枝条真美啊,每一条都那么细,绕到手指上,凉凉的。
顺着河岸往前数,水边共有五六棵柳树,在微风的轻抚下,柳条垂下,水下的倒影更加青翠。
向远处望去,只见红彤彤的夕阳,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色彩竟然浓得像化不开似的。
池塘的那边,一群不知谁家的鸭子在嬉戏。
它们有时把脖子伸进水里喝水,有的在水中捕鱼,有的你追我赶地在池塘中比赛谁游得快,谁游得远。
真是美不胜收啊!我享受地侧过脸,在缱绻潋滟的时光中,我站在池塘边,久久不愿离去。
(生自由发言,交流。
大多数认为写得不错,少数表示有疑惑)预设这篇随笔作者描绘了生活中的美景,文笔优美,但语言表达不准确,文从字顺上有欠缺。
2.提炼信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文从字顺。
那么,什么是文从字顺?怎样做到文从字顺?默读教材P121的知识短文《文从字顺》,在文中勾画出相关信息。
预设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要做到文从字顺,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其次,语句间要连贯;最后,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拗口、含混、不顺畅,并进行相应修改。
本环节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方法;用实践演练巩固技能,培养文从字顺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图文解读+例文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文从字顺》。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文从字顺》。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文从字顺》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欣赏与评价:(1)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文从字顺》,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运用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突破方法:采用时间线索、空间转换等叙述手法,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线索,增强叙述的逻辑性。
(3)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学生往往在描绘景物时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需要教师引导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景物描绘的水平。
举例:教材中《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一课,通过阅读和分析《春》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并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
突破方法:通过课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提高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为大家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瓶颈。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在细节描写、景物描绘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我发现大家在细节描写、事件叙述、景物描绘和语言表达流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细节描写的教学,我意识到同学们在捕捉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将细节描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写景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绘的生动性。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在遣词用语上力求准确,能够真实反映生活,突出事物特征,准确表达情感。
2.让学生懂得在行文上力求文意连贯,表达时句与句之间有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顺序,还要注意词序的合理安排。
3.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并寄寓情感,抒发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裏招摇撞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充耳不闻。
”(成语乱用,表意错误。
)二、教授新课(一)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指文章的用词妥帖,语句通顺。
简单地说就是准、顺。
(二)“准”1. 出示苏轼和他妹妹之间的小故事。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说“下品”。
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妙。
那么苏小妹的到底比苏轼高明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也来揣摩揣摩。
先请学生回答,然后归纳得出:清风、细柳,给人以柔和之感,“摇”“舞”动作力度太大,唯有“扶”字能准确描绘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
月光映照,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自然也黯然失色了,一个“失”字表意更为准确。
2.我们再一起来做两组选择题。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洗淋浇灌(1)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2)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他全部的透惑了。
(答案:(1)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2)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他全部的透惑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
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
从一般人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
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高深,所以是不管何人都可以到达的,并且是必须到达的。
——叶圣陶[目标导航]1 。
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 。
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重难点]1 。
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 。
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资料链接]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根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那么,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些什么呢?明确:1 。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材料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法国作家福楼拜〕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2 。
围绕中心说话,意思要连贯,人称要清楚。
材料二: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地讲错在哪里,讲得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当下来,让我一丝不苟地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
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开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2篇
篇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语感,学习修改病句和文段的方法。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课时安棑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提出问题,引导阅读。
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自主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归纳:“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二是行文通顺流畅。
2.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自主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归纳: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
要培养语感;尽量丰富自己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三、结合实例,总结方法。
(一)师: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
)1.原文: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改文: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蓄势待发,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表达连贯的能力,并养成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2、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差钱》中丫蛋的台词引入课题,让学感受什么叫文不从字不顺。
二、胸中有文——理清思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1、这个片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这个片段写作顺序是什么?是否可以交换顺序?3、修改思路不清晰的学生习作。
总结:胸中有文:围绕话题、理清思路、语句连贯三、写作实践请以“走进录播室”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要求:围绕话题、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100字左右,时间5分钟。
四、下笔成文——语言准确、规范(一)判断下列语句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1、我要炒鸡蛋。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3、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4、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5、周末回到家,我又听到母亲那久违的声音和亲切的笑容。
6、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二)请修改下面文段中的语言错误六月一日儿童节星期五这天,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上课了。
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
这时,张明同学在举世瞩目之下,自以为是地走上去将黑板揩干净了。
当时,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内心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班长带头鼓起掌来,这时老师进来了,表扬了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师生交流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七律·长征》最早发表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
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原作“金沙浪拍云崖暖”。
1952 年元旦,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给毛泽东写信,建议他把《七律·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中的“浪”改为“水”,这样既可避免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在意境上也不显得太“露”。
毛泽东深以为然,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歌。
(PPT展示)写作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写作从生活开始,生活从细处感悟。
感悟就是感受和思考,只有做到细心感受,用心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而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学生回答)(多媒体明确)“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1)没有语病。
(2)用词准确,表意明确。
(3)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师小结:文丛字顺,是我们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它对我们作文的情感表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
三、语言实例分析指导(一)纠病句例:片段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一小步,都是我们所读的每一章文字凝聚而来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附:习作点评)一、目标解说(一)单元作文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学会理清思路、连贯表达。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学会推敲字句,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二)技法精讲描写景物抓特点,思路清晰为首先。
借物抒情巧表达,连贯通顺是重点。
遣词造句有分寸,精准表达好习惯。
标点书写细规范,多读多改才亮眼。
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文从字顺”一是指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二是指句与句之间要顺从畅达,井然有序。
要在作文中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平时就应做到以下几点:(1)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紧密妥帖。
(2)文字要通顺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
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
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3)意思要连贯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
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4)用语有分寸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提醒: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习作指导及例文(完美版)
最真实的一面,让人捕捉到了它最真实的灵魂
与形体,如此亲切而熟悉。
我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它可以寄托我无限
的愉悦和愁思。高兴时我可以“人游月边去,
舟在空中行”;孤独时我可以“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静默时我放飞想象,任思绪随
着月亮的清辉在空中缥缈徜徉。“露从今夜白, ④修辞角度:引用古人写
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课堂作业
1.认真完成“本课时”的相关题目, 从“课后练习题”中选择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2.完成“长江作业”练习册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体会 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 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 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Thank you!
Good Bye!
【旁批】
①结构角度:开篇点题。 “喜欢”一词奠定全文 的感情基调。“美丽和 静谧”点出景物特点, 营造一种恬静的氛围。 ②描写角度:悠悠的茶 香、古朴的木椅、淡淡 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 谧的氛围,紧扣题目, 引出下文细致的描写。
月亮悬挂在空中,清辉镶嵌在茶杯里,缕
缕清风轻抚我那柔柔的纤发,这夜晚是如此的
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 做到表达清楚,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 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 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2016年教育部审定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指导课。
本单元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本课以“文从字顺”为教学内容,要求我们平时必须注重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写作时需要关注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写完后更需要认真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虽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为“文从字顺”,但在写作实践中还特别提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单元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哲理之思”的“景物”进行描摹,在写作过程中,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对比后,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所以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景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出“景物”的特点,最后通过多次修改才能成文。
本单元中还建议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文章从线索设置、结构安排、语言运用、情感抒发等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写作范本,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升表达。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多数能够学习课内文章进行仿写或创作,但往往欠具体,部分学生能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写。
另外仍有极小部分学生写作有严重困难,难以独立成文。
另外,近几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别字和基础病句比较多,也有个别学生所写的作文存在严重病句,思路混乱的情况。
【教学目标】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应完成相关习作,以提供课堂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多读书,丰富词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3.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写作指导1.“文从字顺”的含义。
1“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帖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做到文从字顺?①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③写完后要修改。
凡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
作文一、片段写作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写作提示: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例文欣赏:我真的走进一个浓浓的春天里来了,在这个小小山城的一夜春睡,似乎分外的香甜,当我在一夜淅沥的春雨中醒来,我仿佛听到了画眉鸟儿清丽而婉转的叫声,春雨的气息从窗外飘来,而春山春水厚重的绿色也从窗外扑来,春天在这里仿佛箭似的把我的身心穿透2了!春天就这样来了,像一个慈祥、宽厚的长者,他用他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慰着经历了一个肃杀的冬天的你,他为你搬来灿烂的花和厚重的绿,他要你在他宽厚的胸怀里舒展疲惫的身心呢!作文二、扩展写作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五:《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修改方法:按照写景顺序来安排材料,逻辑上有时间,观察景物或由低到高,或由远及近。
再来读一读,对比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修改后文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这个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2)我钟情于挺拔秀丽的竹子,但更喜爱高大魁梧的松树。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六、作业布置。
写作实践二、在第一题得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得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得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
(3)三个学校的某个领导还是某个学校的三个领导?这也是语句表达意思不准确。另外结尾反问句的意思不对。
4、阅读下面这段景物描写,看看表达上有什么问题?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③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④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⑤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⑥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明月”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这些情感寄托在别得事物上行不行?
2、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文题1.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2.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文从字顺”,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寫作都该遵循的准则。
本单元选文大都充满人生哲理与情思,如《紫藤萝瀑布》和《一颗小桃树》,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遵照“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来看,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应该落脚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上来。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写作:一是“托物”之“物”的描写;二是“言志”之“志”的提炼。
也就是说,要能将自己的情感或人生的哲理启示,寄托在某个具体的外物身上,并且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对具体外物进行描写,以准确清楚地传递自己的情思。
从本单元的学习来看,这些“外物”可从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方面入手;描写的方法不外乎调用多种感官、选用恰当修辞、巧用对比象征等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物”的某一特点,使之与自己的情感相互关联起来,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思。
完成写作后,再反复修改,以求文从字顺。
范文展示书房窗外的榕树李一可打开我家书房的窗户,首先就会被这映入眼帘的绿色所吸引。
这是一株榕树,听妈妈说,我出生前,它就长在这儿了,刚开始,它矮矮的,没有什么叶子。
现在,它长得极高,极壮,差不多有五层楼高,枝条已经可以伸进我家书房里,有的时候,会有鸟停在上边,小小地休息一下。
站在树下抬头望,片片树叶挤挤挨挨,就像一帘绿色的幕布,把天空都遮住了,透过点点缝隙,阳光洒下几点斑驳浅淡的光影,一闪一闪,时隐时现,就像几块碎金。
鸟儿扑着翅膀在树枝间跳来跳去,蝉隐匿在叶间,鸟声蝉鸣交织,嘹亮与清脆,奏出一首夏日清凉的小曲。
这树长得可真好啊!现在正是它枝繁叶茂的时节,它不停向上伸展着枝条,似乎要托举起整个天空,向我们展示它全部的生命力。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从字顺的方法,尝试自主修改文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表达的几个层次,逐步做到表达的准确、连贯与深刻。
教学重难点:学习表达的几个层次,逐步做到表达的准确、连贯与深刻。
课前准备:1.学生完成《这样的人让我……》习作;2.老师批阅作文,并搜集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行文不够流畅的片段或整篇作文。
教学过程:一、名人引路,增强认识师: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今天这节课,我们以习作《这样的人让我——》为例,一起来学习如何修改文章,使之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即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事例,增强学生对“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文从字顺”的标准。
二、推敲用词,准确表达学习任务:阅读PPT上呈现的三个用词不太恰当的句子,推敲用词并予以修改,做到准确明白地表达。
示例1:那碗面香气扑鼻,再加上那几片令人垂涎的猪肉饼,唤醒我舌尖上的味蕾。
——初一1班尹浩《这样的人让我温暖》示例2:我突然看见一位环卫阿姨正在危险的道路上清洁垃圾,她右手拿着扫把,左手拿着垃圾铲。
——初一2班段海峰《这样的人让我敬佩》示例3:看着他那可怜的样子,我真想跑去帮帮他;但我又看了看那豆子般大的大雨,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初一2班孙研《这样的人让我敬佩》明确:示例1中量词使用不当,“几片令人垂涎的猪肉饼”应改为“几块令人垂涎的猪肉饼”;示例2中动词使用不当,“清洁垃圾”应改为“清扫垃圾”;示例3中形容词使用不当,“豆子般大的大雨”可改为“滂沱大雨”。
设计意图:以学生习作呈现出的用词不当为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调整增补,连贯表达学习任务:阅读习作《这样的人让我唾弃》,尝试在学案上的原文右侧进行修改,并写出你的修改理由。
个人修改完毕后,小组交流并汇报修改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为2016年教育部审定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指导课。
本单元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本课以“文从字顺”为教学内容,要求我们平时必须注重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写作时需要关注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写完后更需要认真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
虽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为“文从字顺”,但在写作实践中还特别提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单元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哲理之思”的“景物”进行描摹,在写作过程中,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对比后,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所以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景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出“景物”的特点,最后通过多次修改才能成文。
本单元中还建议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文章从线索设置、结构安排、语言运用、情感抒发等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写作范本,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升表达。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多数能够学习课内文章进行仿写或创作,但往往欠具体,部分学生能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写。
另外仍有极小部分学生写作有严重困难,难以独立成文。
另外,近几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别字和基础病句比较多,也有个别学生所写的作文存在严重病句,思路混乱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应完成相关习作,以提供课堂素材。
(二)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文从字顺,什么是文从字顺呢?“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从字面上翻译一下,我们可以说是“文字顺从”,它反映着写作的人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那么,我们又为何要做到文从字顺呢?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内容:
“诗言志”——《尚书·尧典》(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想法、抱负、志向。
)
“诗缘情”——陆机《文赋》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
“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
“我手写我心”——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看到这些内容,你了解了文从字顺的目的了吗?是的,我们就是要能够运用好词句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我们“自己想说的话”。
反馈指导:导入情节的创设,是构建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始思考。
环节二:注重积累,准确表达
出示任务:1.(图示)小明同学看到校园花圃中开放的格桑花盛开,想表达对这种花的生命力与美丽的赞叹,他对同学说:“校园里的格桑花真是好看死了!”但又感觉一句“死了”完全不能表达出他心里的感受,你能帮帮他么?
2.美丽的花朵总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就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语言文字优美,用词准确,表意清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
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诵读后)让我们来仿照这段话,也紧抓格桑花的特点,来写一写我们校园中的格桑花。
反馈指导: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诵,结合景物特点的适度品读,关注表达,使自己的用词更加准确,语言更加有条理。
而这一过程更能让同学们理解积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小结:积累与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好的提升同学们驾驭文字的能力,积累好词好句。
但想要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还需要紧抓重点,使句段之间逻辑清晰,直指中心。
环节三:细致观察,条理连贯
出示任务:得到了帮助的小明很高兴,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大多格桑花的枝丫上都有一朵花盛开,一朵花待放。
怒放的花朵颜色不同,或白或紫却都那么纯净,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圣洁的天使,张开了自己的翅膀。
花朵圆圆的,又像是孩子们的笑脸,畅快怒放。
”
但是老师说只有单纯的写景是不足够的,我们还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或者志向,所以让小明再去观察格桑花,小明这又犯了难。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个礼物可以协助学会观察,这个礼物就是(掀开红布)——砖头。
砖头,大家几乎天天看到,但如果让你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天天看到的东西,你说的出来吗?
(引导学生从形、色等各方面观察)
观察事物,要多角度,仅仅观察观察外面还不是真正会观察,真正会观察得看出它的作用和本质。
(引导学生发现砖的本质是泥土,经过烧灼等步骤后才变成砖石,可以用来搭建房屋)
你从砖的烧制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得出对于人的思考)
那你再次观察格桑花,又能观察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呢?
(易成活、晚凋零,感受生命力等)
反馈指导: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托物言志”的关键就在于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在“物”与“志”之间建立联系,使物能达意,才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
然后,我们要由课内走向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重点地进行描写刻画。
小结:写作就是这样,细致观察,抓住重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环节四:真事真情,主线清晰
出示任务1: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
老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反馈指导: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
写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
同学们要明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出示任务2: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
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
文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反馈指导:文中的一些细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伪造出来的,而且也只有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情感才能够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
环节五:总结落实
出示任务:一朵花、一片落叶;一个玩具、一盏台灯;还是一个饰物、一把乐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东西寄托了一件曾触动你的事情,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想写什么景或物的哪个特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完成后,记录在笔记本上。
反馈指导:让学生有一定方法的尝试去表达,去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
”因为只有写真人、叙真事、描真景、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才会血肉丰满,才能“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认真观察,或者认真回忆,抓住特点,以“我心中的”为题,写一件曾打动你心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