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美术课堂的体现

合集下载

9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必备新课标与教材教法(五六)21-40题

9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必备新课标与教材教法(五六)21-40题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必备:新课标与教材教法(五)21-40题2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

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

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22、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

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

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3、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

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

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

知识文库 第14期117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林 星1 前言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基础以及重要学科,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形式和内容逐渐呈现多元化。

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对精神需求不断增加,美术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开始不断与其他学科融合,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深化。

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课时并没有得到增加,教学模式依然陈旧固化,对初中美术学科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增设“综合·探索”领域,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

2 “综合·探索”领域的主要内容 2.1 教材内部的探索与综合在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造型表现以及赏析和评述,综合探索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融合性,是融合其他三项内容的课程,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2.2 学科外部的探索与综合美术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晶,美术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以及关键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融合音乐、诗歌以及文学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受艺术,促使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展示音乐色彩和诗歌韵律。

2.3 超越学科范畴的探索与综合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艺术性,通过综合探索,可以将美术与社会其他领域充分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美术学科的艺术美。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家乡艺术和文化开展探索,然后利用美术作品,将家乡文化与美术艺术充分结合,并且利用作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情和美好的祝愿。

3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优化对策 3.1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是影响美术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综合·探索”领域,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于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1. 目的和意义: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绘画、雕塑、摄影等各种艺术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思维,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内容和形式: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绘画技巧、雕塑造型、摄影构图等方式,进行实践创作。

同时,也可以参观美术展览、画廊等艺术场所,了解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3.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示范教学、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

通过示范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个别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艺术创作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交流能力。

4. 评价和展示: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进行评价和展示。

评价可以包括对学生作品的审美评价和技术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展示可以通过举办美术展览、艺术作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赞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5. 整合与跨学科: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例如,可以与语言艺术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创作;可以与科学结合,让学生通过绘制科学实验图表等方式进行实践;还可以与社会科学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社会问题和观点。

总结起来,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价和展示学生的作品,促进学生的艺术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美术教师刘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从课堂教学到理论研究美术教育被我们越来越重视。

我积极探索力求创新。

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点滴的体会,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一)美术教学中审美观念培养不容轻视。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意培养不能忽视。

(三)美术教学中愉快教学应贯穿于课堂。

(四)美术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有成功感。

(五)美术教学中人文教育要不断的加强。

以下几个方面在美术教学中都很重要,但要想把它们都贯穿于一节美术课中却很难。

(一)美术教学中审美观念培养不容轻视:艺术是个开放的概念,以前的美术课单纯地是练习绘画技巧,硬性练习后学生会有些进步。

现在要求重视审美教育,这一提法开始时让我感到重理论轻实践,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基本技能本来就差,这样一来,只重审美教育,学生大概只会夸夸其谈了。

我在学习外国美术史中,学到这样一句话:“对于我们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

”“发现”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它是一种能力,去寻找美的能力。

实践绘画中不但能练习绘画技巧,而且能逐渐获得美的启迪。

美术学科的本质是传递美术文化,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如今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审美教育自然不容轻视。

轻视了审美教学,学生无从了解美、体会美,那更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

如:在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圆*圆柱体的透视》一课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是圆及圆柱体的透视变化知识,单纯的透视知识比较枯燥。

增加随堂欣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感受机会,在课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我国古代的建筑及古希腊的雅典建筑群的图片’。

通过这组图片的展示,圆*圆柱体被古典建筑充分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不但了解到学习圆*圆柱体透视知识的意义而且还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简单古代建筑史知识。

最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如何欣赏古典建筑美。

通过教师的细心备课,审美教育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课堂之中。

审美融入了课堂,学生体会到学习圆 *圆柱体透视意义,再进行绘画时出发点就不同了,学生不在认为自己在单纯临摹一张素描作品而把自己当成一位设计师,绘画效果可想而知。

《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下面就我对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理解说说我的体会。

从新课程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和情感,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

造型游戏指融合造型和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中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表现,仔细看一下课本,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这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参与那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

美术课不等于画课,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美术课堂模式结构

美术课堂模式结构

美术课堂模式结构美术课堂模式结构可以简单归纳为:一看二试三讲四练五评。

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

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

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

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

我们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

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

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

谈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等多个方面,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让核心素养得到实践应用,让孩子们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管齐下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让核心素养得到落地生根。

一、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思考在美术课堂中,可以给孩子们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进行构思、设想,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种种问题,例如:为什么选择这些颜色?如何突破常规?如何让作品更具个性?2.探索多种表现手段在美术学习中,除了传统的画笔和绘画技巧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手段,例如剪纸、拼贴、陶艺、版画等等。

让孩子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孩子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它关乎到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学习先进作品让孩子们了解当代艺术潮流和先进作品,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审美视野,开阔孩子的心胸,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美术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帮助他们锻炼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孩子的社会能力是指孩子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也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1.组织合作项目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进行社交活动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如美术展览、团队建设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与别人交流、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一、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美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归纳起来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

例如,3-4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

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浅谈小学美术四大领域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四大领域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四大领域教学一、走近美术新课标美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是: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二、实践美术新课标(一)、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1、整合教学与课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惑变成获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惑变成获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惑变成获1. 引言1.1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问题驱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从困惑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传统的美术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设定多样化的问题或挑战,学生将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需要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也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或艺术领域的问题,学生将更加关注问题的实质和背景,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学科的热情和探索欲,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成长。

1.2 学生困惑的产生学生困惑的产生可以源自多方面因素。

美术课堂可能涉及到一些较为抽象或复杂的艺术概念或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可能比较晦涩难懂,导致学生感到困惑。

美术作品往往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方面面临挑战。

不同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也会导致他们对美术课堂产生困惑。

有些学生可能习惯于传统的绘画方式,而在现代艺术的教学中感到不适应。

学生困惑的产生是正常现象,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困惑进行有效解决,引导他们顺利学习和成长。

2. 正文2.1 问题驱动美术课堂的定义问题驱动美术课堂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或挑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问题驱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尝试各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问题驱动美术课堂中,教师通常会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中学美术教材研读—综合探索》教学大纲

《中学美术教材研读—综合探索》教学大纲

《中学美术教材研读一综合•探索》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3.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一一美术课改新视野丛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
6.《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综合 探索”课教学策略初探—以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为例

“综合 探索”课教学策略初探—以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为例

“综合·探索”课教学策略初探——以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为例【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一次结构性的突破,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合·探索”课区别于综合实践课,也不是各学科的大杂烩,如何在保持美术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基于此背景,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板块整合教学的策略,旨在能够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科特性综合探索创新探究《美术课程标准》将“综合·探索”领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过去美术课程中的缺陷,体现出美术学科同其他科目、实际生活的主要联系,其倡导以应用课内课外多种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体现美术学科对于素质教育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9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图1)是一堂非常典型的“综合·探索”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何为珍稀野生动物”“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如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等核心问题,并能围绕探究创作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和宣传。

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又同其他学科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同“综合·探索”的理念相契合。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在学科本位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图1 教材内容一、以美术为中心整合学科教学学科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优化是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就“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而言,新课标曾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设计新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找寻解题方法的过程中,自主地调动起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进而达到触类旁通,形成科学的认知架构,培养其探究能力以及综合性的解题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综合探索”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综合探索”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综合探索”的教学方法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探索” 领域的解释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具有综合性、融汇性、实践性等特点。

它通过美术与文化及环境的关系,以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和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根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我简要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探索”领域,涉及的内容多,综合性强,教师应找准切入口,以丰富资料生成问题,通过科学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在课堂和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二、丰富课堂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乌申斯基说:“孩子是靠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针对美术现象和其他主题如环境、动物、自然想象等展开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将音乐引入美术课堂,让文学与美术联姻,与常识学科相互渗透,与戏曲舞蹈相互结合,通过各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是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更加深刻的接受美、发现美、探索美。

三、还原生活本质,体现实践性教学策略当前初中美术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性强。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利用废弃物品进行改造,要指导学生明确改造的目的、意义、方法、要求,而不致使成为单纯的的技能或实践的课程。

又比如服装设计、社区美化,这些都是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在开展美术课程时有必要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真实资料,也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让学生来展示、表现自己,这往往能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美就在生活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的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的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的初探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学生们的特长、爱好也越来越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接触到关于美术、艺术的知识内容,当前的时代背景为美术综合与探索的教学展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授课的内容应以课堂中的教材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跨学科与课外延伸。

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一、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1、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迎合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给与学生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有足够的了解,寻找到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予以重视和采纳,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优化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

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来展开课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投入,为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审美性原则艺术教育是一个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的途径,所以艺术教育重在以美育人。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从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性原则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造型艺术作品和美的事物,并通过创造美的可视形象,来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来培养、提升学生美的情操和素养。

在学习《神奇的肥皂粉》时,考虑到本课的知识重点为:感悟与发现肌理美,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设计了四个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感受美(以展示精美图片和撒粉演示来展示)、尝试体验——发现美(学生用喜欢的颜色尝试梦幻的肌理)、交流讨论——理解美(感受美、介绍美、联想美、欣赏名家名作)、合作创造、表现美(联想合作创作作品,体会创造美的感受)。

专题七 “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七 “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七 “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第一课时 美术各领域与各学科综合主持 人: 郭 立“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摘自《美术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是初中美术学段分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专题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我们着重通过典型意义案例,教育专家,一线老师和学生座谈交流,揭示这一领域教学策略、观点与反思。

这一讲我们着重就美术各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之间与各学科(如;音乐、语文、历史、科学等)之间相综合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希望能对大家在这一领域教学上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米海峰老师。

主持人:米老师,新课程实施整十年了,您做为“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初衷是什么? 米老师:“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课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是一个大的趋势,包括很多综合课程,如:科学、艺术等,在每个课程中都有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美术课中设置的四个学习领域其中就包括了综合探索,为什么设置这一领域呢?当时课标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无论在学科内部,还是在学科之间,还是在学科与社会之间,带有一定综合内容的学习领域也是本学科的一个创新。

我们都知道,美术学科综合了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内部不同领域综合(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二是学科间综合,与音乐、与体育、与语文等,三是与社会生活综合并产生联系,这样在学科中有所体现。

我们回忆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按大纲的要求,以学科内容体系划分的三大课业类型分成绘画、工艺和欣赏,新课标是按照学习方式划分的。

综合探索实际上是描绘行为的两个词语,去综合某些东西来进行探索,从字面上看也不是从学科体系上划分的,所以这一领域是全新的,对过去来说是完全没有的,也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一个课题。

《浅谈综合性课程中的美术设计》

《浅谈综合性课程中的美术设计》

《浅谈综合性课程中的美术设计》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综合性课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的目标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

教师在幼儿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及创造美的机会。

因此,教师必须以美术的要素为纲,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活动。

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必须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注意主题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趣味性,形象的鲜明性、可感性。

在长期的幼儿园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之所以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功能,原因就在于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清晰的认识。

往往把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

如有的教师在美术形式的训练上不得法,以临摹一些成人设计的简单形象为主要手段,造成了儿童画过早地步入模式化的局面。

我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审美教育,教师应从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入手,以美术要素为纲,系统地、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幼儿的审美能力稳步提高。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把线、形、色、购图等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培养幼儿对形的知觉,对色和设计构思表现的法则的了解和体验。

对形的知觉的把握,始终是幼儿期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

幼儿从涂鸦开始,由画杂乱无序的线条到逐渐意识到线条的上下长短,知道粗细疏密以及线条之间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变化。

幼儿在练习中往往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师则应有意识地把线条美的因素贯穿到为幼儿设计的美术活动中去。

如让幼儿逐渐了解线条的种类,线条的方向,线条的质感长度和变化等。

作为艺术作品的形不全是几何图形,它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空心的,也有实心的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幼儿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让幼儿通过练习,培养他们对形的清楚辨认,培养幼儿对形的精确观察能力。

了解颜色感觉的规律性对幼儿教师至关重要。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认识颜色的能力,有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和造就一双敏感的、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美术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促动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使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创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能够看出,不论是外化水平、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

那么,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有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这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绘画教学要摆脱“像”传统的绘画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

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都不像。

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

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旧理念观点,我们应该更明确理解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个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彩墨游戏》一课时,在讲解动物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动物的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创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动物和身体实行比较,本来只要学生掌握动物的特征,通过一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像、记忆、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动学生实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教学要突出“变”绘画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

美术综合探索课型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研究

美术综合探索课型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研究

《美术综合探索课型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研究》摘要: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美术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为经验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做出探索,第三课时,集体走访古宅,收集古建筑纹饰,拍照收集,写活动日记,经过长期积累,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路子,让综合·探索课程项目化教学形式不断继续完善,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摘要:《美术课程标准》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美术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为经验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做出探索。

关键词:美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其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即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之间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这一类课型以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有一定革新性。

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利用老师的优势开展活动,符合课改新理念,是美术课改研究方向之一。

我们以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美术课程项目化模式教学为经验案例,发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主动学习,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调动,其操作过程与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课程项目化?即在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完整的项目工作包括项目计划方案、项目周期、项目成果等内容。

二、优势对比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听老师的指挥,其内在动力没有被充分挖掘;项目教学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活动。

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文体艺术230课程教育研究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张 舸(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5)一、美术欣赏教学中追求宽松的自主性在以往美术欣赏评述课中,教师一讲到底,这样欣赏课就变成了“看图”课。

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应是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到提升,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潜能。

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

教师也应转变观念,由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美术文化的引路人[2],使教师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能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新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评述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表达的真情实感,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形成。

教学策略如下:1.开展学生课前实践活动,布置前置性学习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教学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准备的欣赏,拉进学生与欣赏课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出示欣赏作品,留给学生适当的读画时间,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感觉)展开研究讨论。

3.用思考题的形式启发学生观察作品,可从造型、色彩、线条等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思考、表述交流。

4.必要时,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欣赏、评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四季的色彩》一课中,“《早春之路》作品,虽然是春景,但画面中大面积表现的蓝色调给你怎样的感受?同时对比画家作品《桦树林》,也是表现季节的风景色彩,但两幅作品中画面不同的色彩表现方法,你更钟爱哪一幅。

此提示首先让学生有意观察作品色调的运用手法上的不同,再让学生自主选择,评述作品。

其内在蕴藏着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教材上的作品我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一定要说清自己的理由。

充分表达,有自己的喜好,要大家相互尊重彼此的欣赏角度,求同存异。

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美术课中的体现新课标讲“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总和;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较差或重叠。

美术课又如何体现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呢?
我认为美术课可以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让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体现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

快乐是学习的宗旨,早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教学专家洛扎甫就曾提出:“变苦学为乐学。

”新课标强调人文、尊重人格、以人为本,快乐是学习的基础。

在绘画中培养孩子快乐的心态,远比绘画几笔画重要,快乐的画画儿,快乐的交流,快乐的玩耍,快乐的做一切事情。

长大后他们就能快乐的对待社会,社会也因此变得可爱,我们培养孩子不就是这样想的吗?所以绘画带给孩子的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单纯的教育。

那怎么才能通过绘画来体现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呢?
一:从色彩绘画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精神。

法国的一位画家杜飞,它是位欢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象和创作,擅长风景画和静物画,他运用单纯线条和原色对比的配置,活泼的笔触,将景物夸张变形,追求装饰效果。

在同年代的画家中间,杜飞也让人觉得他比谁都年轻,这是因为它的绘画始终给人永远年轻的印象。

孩子们喜欢杜飞的画作,就像喜欢她的名字一样,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孩子们,孩子们在不经意间,纯然凭着自己的喜好,用自己最爱的色彩装点作品,几分随意性使整个画面,色彩斑斓。

表达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就曾经说过:“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的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单纯的色彩,也是主观的色彩。

换句话说:这色彩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

每次上完色彩课很多教师都发感慨:你们班的孩子们用色就是漂亮。

还有好多次绘画比赛我辅导的画获奖率很高。

记得花花泥比赛我辅导的作品不但获得将最多,有一张色彩特别漂亮的作品还被联合国选走。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要求孩子就是大胆用色,我们是画画,不是照相,你觉得什么颜色好就画什么颜色。

孩子们觉得应该是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

只要能表达出你内心的最爱!这样孩子们画画是快乐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精神与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

二:导入可以体现“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

美丽的故事可以引人入胜,其文学意境令人陶醉,教学中适时插入故事满足儿童求知心理,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快乐。

如:我在第九册《欣赏》一课,课前我布置了学生上往下载、查阅书刊准备历史革命故事。

课前以学生交流故事导入,让学生领会到革命过程的艰辛和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继承革命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乐观精神,欣赏雕塑的情感基调获得提高,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对《艰苦岁月》、《纪念碑浮雕》等雕塑作品认识深刻、效果好。

避免对时代的不理解而感到突然,影响探究的乐趣。

体现了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结点。

三:游戏在课堂中的增添不仅给学生带来乐趣,同时符合新课标的“综合探索”
学习领域的要求。

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的,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
小学生。

如果教师能把教学活动转化为一个有结果的游戏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结果已经渗透其中的游戏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游戏就不仅进承载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进入主动获取知识的良性循环。

课堂中营造合理情境,增添活动游戏性,寓教于乐,符合年龄特征,便于其获取学习的乐趣。

克服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弊端,让学生合理的“玩”,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求乐,我在《会变的线条》一课中运用学生体育课中学习的喜闻乐见的翻绳游戏来体会线条的变化多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突破了线条多变的难点,并且也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求美术教师改变单纯的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在设计这一领域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的课程。

所以说,美术课中可以适当的添加游戏。

四: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体现了美术与大自然的联结点,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多媒体的采用,直观生动、知识容量大,合理的饮用,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

如:我在会变的线条一课中,通过展示大自然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线条特征的地理地貌图片,让学生通过表象直观感知线条的无穷趣味和魅力。

正如杜威更明确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

比如: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条条蜿蜒的线,有疏有密伸向远方;碧绿的梯田,裹上了一层层排列的曲线,时而相互环绕,时而相互伸展;高耸的山峦,由于长年经受风雨的袭击,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刻下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自然界的魅力图形和纹理真是千变万化,是用线绘画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些有机的或无机,从自然的到人工的景物,无不以各自的特有的生长规律和组合结构“切割”着空间,线的排列与组织传达了一定的情感的气氛。

学生从媒体中花很少的时间看到了平时看不见的、或被艺术加工过的现象,视觉的冲击带来的大自然的美食学生情绪高涨。

“哇!”“哇!”赞叹间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而优秀的范画扫描后在屏幕上展播,省时又全面,全班同学都能从生动的课件中看清重点、难点的演示。

结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在观察中许多学生能马上联想到不同的线,发散思维也获得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媒体的运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完成学习,所以要“美妙生动,恰如其分”。

同时体现了美术与大自然的联结点,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五:作业的展示可以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求知意愿心理的形成,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在评价环节,应克服甄别,合理注意学生个人学绩进行评价,善于发现长短处,肯定优点。

教师不是单纯的裁判,而是热情的欣赏者。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竞赛的快乐;成功合作的快乐;其实学生的作业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了就是好画。

所以展示学生的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手段新颖。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联系的,事物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的。

当然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孤立的、纯粹的、支离破碎的来认识美术,学习美术。

学科的相通性,人的社会性等决定一节好课决不是孤立的,正象新课标里提出的美术教师应该寻找各门类,各学科,以及以及与现
实社会的联结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美术课中的体现
内容提要: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联系的,当然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孤立的、纯粹的、支离破碎的来认识美术,学习美术。

学科的相通性,人的社会性等决定一节好课决不是孤立的,正象新课标里提出的美术教师应该寻找各门类,各学科,以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结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