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

合集下载

内分泌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诊治规范

内分泌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诊治规范

内分泌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诊治规范一、概述(一)定义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分泌过量生长激素(GH)引起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起病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愈合时,长骨生长致身材高大为巨人症;当青春期后成年发病时,骨骺已愈合,身材不再长高,只长骨增宽、增厚为肢端肥大症;若青春期前起病至成年疾病仍进展者为混合型,即肢端肥大巨人症。

(二)病因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少数为增生,增生者可有GHRH分泌过量,但过量的GHRH分泌亦可致腺瘤形成,所以增生也可能是疾病的中间阶段,极少为癌。

男女之比为1.3:1~2.2:1。

生长激素腺瘤为嗜酸或嫌色细胞瘤,发病率仅次于泌乳素瘤及无功能垂体瘤,居垂体瘤第三位。

也可以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的一部分,或与其他散发性内分泌肿瘤相连发生。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发病机制已有众多研究,目前已知的GH分泌瘤形成因素有GHRH的过度刺激、中枢神经递质分泌缺陷、GHRH受体的Gs蛋白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持续性自主升高等。

1983年Melmed提出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可以分为两期,诱导期和促长期。

诱导期垂体细胞有自发的或获得的变异,导致异常的细胞基因表达。

此后激素、生长因子或突变基因的表达产物刺激肿瘤生长,而进入促长期。

垂体GH细胞的内在变异及中枢调节失控支持此学说。

二、诊断(一)总体表现1.生长激素过度分泌(1)骨骼的改变:GH使膜化骨形成增加致骨增宽增厚,使软骨化骨形成致骨延长。

(2)皮肤及软组织的改变:全身皮肤及软组织皆增生肥大,皮肤变厚变粗,真皮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增多,以头面部最明显。

(3)代谢紊乱、糖耐量减低:目前对GH对糖代谢的影响了解尚不够深入。

GH分泌及作用过度导致糖代谢紊乱。

继发糖尿病的特点如下:①糖尿病的病情多为轻中度,血尿糖极度增高者少见。

病情可受GH对患者进食量、体重、电解质、消瘦情况及体力活动等的影响而变化。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少见。

③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肢端肥大症,而不是由于继发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

垂体瘤的诊治指南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

垂体瘤的诊治指南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
垂体瘤的诊治指南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
目录
CONTENTS
垂体瘤的概述垂体瘤的诊断垂体瘤的治疗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总结与展望
垂体瘤的概述
01
02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垂体瘤是一类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有时也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与基因突变、下丘脑调节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与基因突变、下丘脑调节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基因突变是导致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则是导致肢端肥大症的关键因素。此外,下丘脑调节功能异常也可能与肢端肥大症的发生有关。
根据肿瘤的大小,垂体瘤可分为微腺瘤(小于10mm)和大腺瘤(大于10mm)。
根据肿瘤的性质,垂体瘤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功能性垂体瘤可分泌过多的激素,引起相应的症状;无功能性垂体瘤则不分泌激素,通常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内分泌失调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肢端肥大症、满月脸、水牛背等表现,以及相应的内分泌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症状。
总结词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疗效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激素水平变化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
详细描述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手术治疗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经蝶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可切除肿瘤组织。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疗效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激素水平变化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

肢端肥大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肢端肥大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肢端肥大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肢端肥大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肢端肥大症(ICD-10:E22.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3版)。

1.具备较明显的临床特征:(1)特殊面容和体态:皮肤变厚变粗,额部皱褶变深,眼睑肥厚,鼻大而宽厚,唇厚舌肥,声音低沉,颧骨、眶上嵴及下颌骨增大突出,牙缝增宽,咬合错位,四肢长骨变粗,手脚掌骨变宽、厚大。

(2)内分泌代谢紊乱:女性月经失调、闭经,男性乳房发育、溢乳、性功能减退。

可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少数患者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1型糖尿病。

(3)脏器肥大:常伴高血压、心脏肥大、左心室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

(4)肿瘤压迫症状: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2.检查:(1)生长激素测定(GH);(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4)垂体前叶及靶腺其他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5)钙磷代谢;(6)可有葡萄糖代谢异常:OGTT试验;(7)影像学:鞍区CT或者MRI可发现肿瘤。

头颅X线检查可有骨板增厚、骨质增生等增生。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肢端肥大症(ICD-10:E22.003)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4)GH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GH、IGF-1);(5)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泌乳素;(6)影像学相关检查:垂体CT或MRI;(7)视力及视野检查。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肢大患者常常表现为手足肥大、面容改变、皮肤粗厚等外貌特征,同时伴随头痛、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肢大患者还可能伴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以及垂体肿瘤压迫症状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

这些临床表现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三、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肢大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垂体腺瘤所致的肢大患者。

手术切除可以有效地降低GH水平,减轻或消除肢大症状,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与术前GH水平、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等因素有关,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肢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手术不能或不宜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激素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监测,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肢大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手术不能或不宜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降低GH水平,减轻或消除肢大症状,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放射治疗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随访和预后肢大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定期检查GH水平、影像学检查和相关临床表现等。

肢大的预后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提供了全面、规范化的肢大诊断和治疗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生对肢大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同时改善肢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肢体肥大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外貌的疾病,其表现为面容丑陋、鼻大唇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

随着病程的延长,还会出现头形变长、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和反咬合、枕骨粗隆增大后突、前额和头皮多皱褶、桶状胸和驼背等症状。

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解读(二、三)

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解读(二、三)

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解读(二、三)摘要肢端肥大症是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肿瘤,对肢端肥大症的规范诊治关系着民众的健康。

《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的发布更新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

本文针对肢端肥大症的分子机制和遗传特点部分进行解读,加深共识认识以进一步提高疾病管理水平。

《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1]于2020年9月正式刊出,本文就遗传相关的肢端肥大症部分作解读。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过程,除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还受到肿瘤微环境影响。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编码G蛋白调节亚单位Gαs基因(GNAS1)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有关。

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瘤大多数为散发的单克隆肿瘤,也可与其他内分泌肿瘤同时发生成为综合征的一部分,如家族性孤立性垂体腺瘤(familial isolated pituitary adenoma, FIPA)、X连锁肢端肥大性巨人症(X-linked acrogigantism, X-LAG)、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MAS)、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MEN)1型和4型、Carney 综合征(Carney complex, CNC)][2,3]。

对非选择性肢端肥大症人群,多少比例由先天性原因(胚系或体细胞突变)所致没有确切数据。

目前已知,约50%儿童起病的巨人症患者存在潜在的遗传背景[4,5],应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

一、家族性孤立性垂体腺瘤(FIPA)FIPA是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最常见的家族性病因,已有数据表明由Carney 综合征、MEN1、MEN4和SDH相关综合征引起的家族性肢端肥大症并不常见[6,7,8,9,10]。

肢端肥大症的诊治

肢端肥大症的诊治
的病人出现打鼾、睡眠呼吸暂停 ✓ 经过治疗GH水平下降,症状可以明显改善
生殖系统改变
✓ 疾病早期,外生殖器肥大,男性性欲可增强,但在多 年后逐渐减退,发展成阳痿;
✓ 女性性欲减退、不孕、月经紊乱、闭经 ✓ 性腺功能减退主要是垂体肿瘤压迫致促性腺激素的分
泌减少 ✓ 部分GH瘤病人合并PRL增高,可加重性腺功能障碍
GH抑制试验方法
• 病人口服75g葡萄糖,分别于服用葡萄糖前30分钟,服 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和120分钟采血测GH浓度, 多数肢端肥大症病人GH水平不被抑制
• 目前的诊断标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后GH不能被抑制小 于1 ug/L
其它垂体功能的评估
01 催乳素
02 卵泡刺激素
03 黄体生成素
糖代谢异常
GH刺激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分解,释放游离脂肪酸, 刺激胰岛素释放,诱导胰岛素抵抗。大约60%的病人
出现糖耐量异常,约30%的病人出现糖尿病。
肢端肥大症所致继发性糖尿病的特点
01
病情多为轻度或中毒,病情受进食量、体重、电解质 等影响
02 偶见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0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肾及神经病变不多见
04 促甲状腺激素
05
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
定位诊断(确定GH来源)
颅骨X线
多数患者蝶鞍显著扩大,肿瘤巨大时可破坏鞍背和鞍底
垂体MRI
能发现垂体腺瘤,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垂体CT
胸部和腹部 CT
其它影像学
评价蝶鞍骨质破坏的情况
用于诊断或排除垂体外肿瘤 必要时可用核素标记的奥曲肽显像,或正电子断层扫描协助诊 断
失常
GH受体拮抗剂
✓ 培维索孟是一种GH受体拮抗剂,其作用部位在外周的GH 受体,阻断GH作用,并不降低循环GH水平,治疗初期GH 甚至增高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穿刺活检(评估有无甲状腺肿大、结节或甲状腺癌)、肠镜(评估有无结肠息肉或 结肠癌)。 ✓通过骨密度、骨关节影像学检查以及高分辨外周定量CT等评价骨和骨关节并发症。 ✓建议重视对肢大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的评估。
遗传缺陷相关肢大患者的筛查
✓垂体GH腺瘤诊后需关注患者是否存在遗传缺陷导致肢大的相关临床表现, 并进行相关合并症筛查,如关注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 瘤如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胰岛素瘤等肿瘤的相关症状,以除外患者是 否存在MEN1等综合征。
✓但肢大患者发生结肠息肉的风险显著增加是明确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为 27%~55%。
✓多项研究显示肢大患者结肠癌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增加2~14倍。 ✓肢大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可高达75%,其中部分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腺瘤压迫所致的症状
1.头痛:60%以上的肢大患者出现头痛,头痛的严重程度可能与腺瘤大小不相关。头痛可能反映 了腺瘤生长对硬脑膜的牵拉或者腺瘤侵袭海绵窦对三叉神经的刺激。
糖脂代谢相关并发症
(1)葡萄糖代谢:GH过量分泌导致肢大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胰岛
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肢大最常见的代谢 并发症,20%~56%的患者发生糖尿病,16%~46%的患者存在糖耐量 异常。
(2)脂代谢:GH通过增加脂肪分解引起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进而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是对2013版指南的修订结合国内外垂体腺瘤研究进展肢大诊治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的肢端肥大症诊断治疗和随诊的规范流程提出早期筛查倡导肢大并发症的规范诊治和长期随访强化对肢大患者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及个体化诊治的理念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王晓敏肢端肥大症

王晓敏肢端肥大症


呼吸系统:患者肺部疾病发生率高,可

出现声音低沉、通气障碍、常伴有阻塞
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脏
扩大等,是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GH分泌过多
生殖系统:患者可伴有催乳素分泌过多,女 性月经紊乱、闭经、溢乳、不孕 男性早期生殖器肥大,性欲可增强,后逐渐 减退,发展成阳痿
诊断
在对164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回访中发现,58例 (35%)有肢端肥大症相关特征性改变。在这 项研究中,56例(34%)表现为出现肢端肥大 症相关的异常,如视野缺损,腕管综合征以及 头痛等。余下的50例患者没有直接的与肢端肥 大症直接相关的主诉,而是因非相关主诉就诊 时被诊断的
诊断
因为肢端肥大症进展隐匿,故往往在初发症状 出现后大约7~10年才能诊断出来。这一发现 表明,教育基层医生和医院各科医生,包括整 形外科、耳鼻喉科、风湿科、心内科及牙科医 生均应了解肢端肥大症的症候群表现,以作早 期鉴别,以期早期控制其进展与减少长期并发 症
病例1
患者男,42岁,住院号:108462。入院 前9月,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活动受限, 于当地县医院行腰椎MRI诊断为“腰椎间 盘突出症”。追问患者进行性容貌改变 伴手足增大、增粗13年,于2008年4月7 日住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病例2
患者男,52岁,住院号:65884。因左侧 乳晕下方触及一大小约2.0×1.5cm肿块, 于2008年5月4日在我院胸外科住院诊治, 行乳腺B超示:左侧乳腺局部增生。追问 患者进行性容貌改变伴手足增大、增粗 10年,转入我科诊治
③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GF-1的测定:GH的作用主要经IGF-1介导的
其他垂体功能的评估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要点汇总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要点汇总

239.《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要点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肢大病因是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GH),其中超过95%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

GH刺激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肢大患者长期过量分泌的GH和IGF-1促进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导致患者出现典型肢大症状、体征,并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糖代谢等多器官/系统并发症;垂体腺瘤(以下简称腺瘤)局部压迫或侵袭可致患者头痛、视觉功能障碍和腺垂体功能减退等。

肢大及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我国肢大临床流行病学数据不详。

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发现部分患者(特别是巨人症型肢大患者)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与单基因突变等相关。

诊断一、临床表现垂体GH腺瘤所致肢大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GH和IGF-1过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腺瘤局部侵犯所致症状、腺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卒中和其他临床表现。

(一)GH和IGF-1过度分泌相关的临床表现1.肢体与面容改变:2.心血管并发症:3.糖脂代谢相关并发症:4.呼吸系统并发症:5.骨和骨关节系统并发症:6.神经肌肉系统并发症:7.肿瘤相关并发症:(二)腺瘤压迫所致的症状1.头痛:2.视觉功能损害:3.其他颅神经受累症状:4.高催乳素血症:(三)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如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所致月经紊乱、闭经和不孕;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畏寒、便秘和浮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的乏力和纳差等。

(四)垂体卒中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复视、垂体功能减退等相关表现,甚至有意识障碍等。

(五)其他临床表现垂体腺瘤体积巨大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肢大起病隐匿,临床上需注意筛查高危患者,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二、实验室检查当临床怀疑肢大时,应检测患者空腹或随机血清GH、IGF-1水平,必要时行口服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OGTT-GH抑制试验)明确诊断。

肢端肥大症详解

肢端肥大症详解
视力、视野检查:观察治疗前视力视野改变,同时 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之一。
血压、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呼吸睡眠功能的检测。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选择甲状腺超声,肠镜等检查。
疾病筛查人群
肢端肥大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2个或以上的下述症状时,需考虑肢大的可
能并进行 筛查,包括:
1、新发糖尿病
2、多发关节疼痛、
3 血清IGF-1水平测定(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判定)
肢端肥大症的鉴别诊断
诊断流程
(UpToDate 推荐的诊断流程)
其他检查
诊断肢端肥大症以后应进行血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 成激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其 相应靶腺功能测定。如患者有显著的多尿、烦渴多饮等,要评估垂体后 叶功能。
肢端肥大症的其他临床表现
1
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垂 体功能减低和垂体卒中
2 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糖尿病
3 心脑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功能减退
4 呼吸系统:通气障碍、喘鸣、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
5 骨关节受累: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增生、肥大性骨关节病、髋 和膝关节功能受损
病因
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
肢端肥大症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典型容貌、压迫症状、腺垂体功能减退、GH分泌过多表现)
2、影像学诊断 (头颅蝶鞍部CT,MRI)
3、生化检查 血清随机GH、OGTT GH和IGF-1检测
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
肢大有特征性外貌,如面容丑陋、鼻大唇 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 分泌过多,随着病程延长更有头形变长、 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 和反咬合、枕骨粗隆增大后突、前额和头 皮多皱褶、桶状胸和驼背

2020《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要点解读

2020《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要点解读

2020《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要点解读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牵头,汇集了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治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专科的20余位领域内顶尖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20版)》。

2020版指南结合国内外垂体腺瘤研究进展、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诊治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了肢大诊断、治疗和随诊的规范流程。

2020版指南更新要点如下:诊疗模式更新要点1. 强调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

肢大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治需要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放射影像科、眼科、病理科和妇产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MDT的诊疗模式能够提高肢大患者临床控制率、生化缓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缓解相关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MDT的诊疗模式还能促进各学科医生共同协作,提高医师综合诊疗能力,促进肢大科学研究的发展,并极大地推动肢大诊治的规范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2. 强化垂体瘤卓越诊疗中心(PTCOE)的任务。

经20余年的实践提高,一些成立时间早、发展成熟的垂体腺瘤治疗中心的MDT团队已经进一步建设为垂体瘤卓越诊疗中心(简称PTCOE)。

PTCOE具有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丰富的诊疗经验、完善的患者随访体系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新版指南提倡,PTCOE积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外,应该在专科医师培训、患者教育和科学研究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我国肢大的整体诊疗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诊断更新要点1. 修订肢大诊断界值和治疗后生化缓解标准。

2020版指南推荐肢大诊断标准为OGTT-GH谷值≥1.0 μg/L。

同时对肢大治疗后生化缓解目标中空腹或随机血清GH水平也重新进行了修订,由GH<2.5 μg/L(2013年版)下调至GH<1.0μg/L 。

本版指南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术后GH<1.0 μg/L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使肢大患者生存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最全版)一、前言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

肢大的主要病因是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GH)。

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

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此外,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导致患者寿命缩短。

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使这些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2013版)旨在总结、吸取我国现有的肢大诊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证据,提高对肢大的认识,倡导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的管理模式。

二、诊断1.肢大诊断:容貌改变、头痛和视力视野障碍等相关临床表现通常是肢大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肢大的诊断通常在收集相关临床信息后,通过血清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测定、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检查最终明确。

极少数肢大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缺陷等导致,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1型、McCune-Albright综合征和Carney综合征等,需进一步对相关并发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

2.临床表现:肢大有特征性外貌,如面容丑陋、鼻大唇厚、手足增大、皮肤增厚、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随着病程延长更有头形变长、眉弓突出、前额斜长、下颚前突、有齿疏和反咬合、枕骨粗隆增大后突、前额和头皮多皱褶、桶状胸和驼背等。

其他临床表现有:(1)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垂体功能减低和垂体卒中;(2)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及其急性或慢性并发症;(3)心脑血管系统受累: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4)呼吸系统受累:舌肥大、语音低沉、通气障碍、喘鸣、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呼吸道感染;(5)骨关节受累: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增生、肥大性骨关节病、髋和膝关节功能受损;(6)女性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7)结肠息肉、结肠癌、甲状腺癌、肺癌等发生率可能增加。

当患者没有明显的肢大特征性表现,而出现2个或以上的下述症状时,需考虑肢大的可能并进行筛查,包括:新发糖尿病、多发关节疼痛、新发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室肥大或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心脏疾病、乏力、头疼、腕管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汗、视力下降、结肠息肉和进展性下颌突出[1]。

3.实验室检查:(1)血清GH水平的测定:活动期肢大患者血清GH水平持续升高且不被高血糖所抑制。

因此肢大的诊断,不仅要看空腹或随机GH水平,主要是通过用葡萄糖负荷后看血清GH水平是否被抑制到正常来判断。

空腹或随机血清GH水平<2.5 μg/L时可判断为GH正常;若≥2.5 μg/L时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定诊断。

通常使用口服75 g葡萄糖进行OGTT。

分别在0、30、60、90及120 min取血测定血糖及GH水平,如果OGTT试验中GH谷值水平<1 μg/L,判断为被正常抑制[2,3]。

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可用75 g馒头餐替代OGTT。

建议选用灵敏度≤0.05 μg/L的GH检测方法。

(2)血清IGF-1水平测定:GH作用主要经IGF-1介导来完成,血清IGF-1水平与肢大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较血清GH更密切。

活动期肢大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

由于IGF-1水平的正常范围与年龄和性别显著相关,因此测定结果应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围(正常均值±2个标准差)对照。

当患者血清IGF-1水平高于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围时,判断为血清IGF-1水平升高[4]。

4.影像学检查:头颅MRI和CT扫描可了解垂体GH腺瘤大小和腺瘤与邻近组织关系,MRI优于CT。

高分辨薄分层、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等技术可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对大腺瘤采用这些技术可了解腺瘤有无侵袭性生长,是否压迫和累及视交叉(鞍旁或鞍下等)。

5.其他垂体功能的评估:应进行血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其相应靶腺功能测定。

如患者有显著的多尿、烦渴多饮等,要评估垂体后叶功能。

6.视力、视野检查:观察治疗前视力视野改变,同时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之一。

7.肢大并发症的诊断:肢大患者定性诊断后应该进行血压、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呼吸睡眠功能的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选择甲状腺超声,肠镜等检查[5]。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做出肢大的诊断,同时要对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各系统急慢性并发症及治疗后病情活动性的控制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

三、治疗(一)肢大的治疗目标治疗目标有以下5个:(1)将血清GH水平控制到随机GH<2.5 μg/L,OGTT GH谷值<1 μg/L;(2)使血清IGF-1水平下降至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范围内;(3)消除或者缩小垂体肿瘤并防止其复发;(4)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合并症,特别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和代谢方面,并对合并症进行有效的监控;(5)尽可能的保留垂体内分泌功能,已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做相应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肢大治疗后随机GH值<2.5 μg/L,OGTT GH谷值<1 μg/L时,患者生存率与正常人群相似。

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是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可以选择的方法。

但是,要同时兼顾疗效的最大化及垂体功能的保护,上述3种治疗方法均各有利弊,因此,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肢大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垂体GH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微腺瘤患者,以及局灶生长、具有潜在手术治愈可能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推荐将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因为手术可以长期有效控制肿瘤,并使相关的生化指标正常化。

经鼻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对肢大患者安全有效,与其他手术方法(如开颅手术)相比,并发症更少,死亡率更低。

(1)手术方法: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主要是经鼻蝶窦腺瘤切除术,开颅手术只在少数情况下采用。

对于新诊断的肢大患者,传统显微手术的总体治愈率为57.3%[6],微腺瘤80%~91%,大腺瘤40%~52%[7,8]。

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是近年广泛开展的微创手术方式,适合切除中、小型腺瘤,也适用于部分大腺瘤,可以帮助提高手术治愈率[9]。

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实施。

部分患者可在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以提高手术疗效。

神经导航和术中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2)病理学特征:垂体性的GH过度分泌以腺瘤为主,病理类型有致密颗粒型或稀疏颗粒型GH细胞腺瘤或增生、GH和PRL混合细胞腺瘤、嗜酸干细胞腺瘤及多激素分泌细胞腺瘤等。

Ki67等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了解腺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3)手术治疗的优势:凡确诊的患者原则上皆适于手术治疗。

有严重急性肿瘤压迫症状(如视功能进行性下降或复视)及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施行手术可一次性治愈。

对于微腺瘤患者,推荐手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对于有较高治愈机会(如未侵犯海绵窦)的大腺瘤患者,推荐将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手术不能治愈且有局部压迫症状的大腺瘤患者,可以先进行部分肿瘤切除手术,以改善其对后续药物治疗或者放疗的反应。

成功的手术可以立即降低血清GH水平,缓解肿瘤压迫症状。

手术治疗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进行病理学诊断和科学研究。

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①肿瘤体积、质地和侵袭性;②术前GH和IGF-1水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术前GH和IGF-1水平与手术疗效呈负相关)。

未侵袭海绵窦、且术前GH和IGF-1水平仅略高于正常的微腺瘤,手术治愈可以达到80%以上,而侵犯海绵窦或术前GH>200 μg/L的肿瘤获得治愈的可能性小[6]。

(4)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虽然目前手术治疗肢大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如可能引起垂体前、后叶功能减退,损伤颅内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组织,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鼻漏或脑膜炎,甚至死亡。

垂体GH腺瘤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垂体瘤。

有充分证据表明,术者的手术经验与手术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中约为3%~10%[7,8]。

因此,垂体腺瘤的手术应在拥有相应学科专家小组的诊疗中心完成,以达到最理想的手术疗效。

这个小组应该包括内分泌学、神经外科学、放射外科学、神经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多学科的专家。

(5)术前生长抑素类似物(SSA)治疗:①术前使用SSA可以改善手术结果:术前药物治疗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使用SSA。

研究表明,术前使用SSA 3~6个月可以提高术后缓解率,尤其是对大腺瘤患者而言[10,11]。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证实术前使用SSA的疗效,同时确定哪一类型的患者可能受益于术前使用SSA。

目前认为,可能从术前药物治疗获益的患者有:尚未出现严重视路压迫症状的垂体大腺瘤;术前存在因肿瘤引起的全身合并症,无法即刻接受手术;术前GH和IGF-1明显升高。

②术前使用SSA可以减轻心肺合并症及麻醉相关风险:肢大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代谢紊乱等合并症,这些合并症使得患者处于较高的麻醉和手术风险中。

因此,控制这些合并症或许可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手术效果。

有研究报道,高达30%的肢大患者麻醉时插管困难,20%~80%患者因口咽肿胀和巨舌症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此类患者SSA治疗几天后可显著减轻软组织肿胀,并且有研究表明,奥曲肽治疗6个月后睡眠呼吸暂停消失。

因此,预测术前SSA治疗可能会导致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减少[12]。

然而,这仍然需要进一步试验来获得更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肢大患者也有合并心脏疾患的风险,包括左心室肥厚、每搏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增加、心肌病、晚期患者射血分数降低或心衰。

国内外研究发现,SSA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包括降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减少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增加射血分数,延长活动耐受时间等[11,12,13,14]。

2.药物治疗:肢大的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受体配基(SRL),即:SSA、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GH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术后疾病未缓解患者的辅助治疗。

对于预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大腺瘤且无肿瘤压迫症状的患者,不适合接受手术的患者,包括:全身情况较差,难以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因气道问题麻醉风险较高的患者;有严重的肢大全身表现如心肌病、重度高血压和未能控制的糖尿病等的患者,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首选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