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尺寸及工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摘要:确定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制定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
合理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减少废品,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采用余量法、引用法、查表修正法等,对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了综合性探讨。
关键词:尺寸公差工序1 引言实际生产中,因零件不同,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方法不一致。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常用方法有三种:引用法、余量法和工艺尺寸链法。
引用法是直接引用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及其公差作为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主要用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零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或零件表面只加工一次的工序。
余量法是确定工序余量后,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方法,是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适用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零件加工各工序。
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方法步骤2.1 确定加工工艺路线零件加工工艺路线是零件加工工艺的总体设计。
合理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员、设备、工艺装备等资源;有利于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零件表面加工工艺路线主要是根据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
零件表面技术要求高,工艺路线长,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多。
另外,制定零件表面加工工艺路线时,还应考虑生产纲领、工件材料、热处理状态和具体生产条件等。
2.2 确定工序余量工序余量是指某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和分析计算法。
生产中常用查表修正法。
根据零件表面尺寸、加工精度、生产纲领等要求,按照已确定的加工路线,采用查表修正法,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
2.3 确定工序尺寸根据零件图,按包容面与被包容面分别计算出零件各表面工序尺寸。
对于被包容面,工序尺寸由最终工序的工序尺寸开始,依次加上本道工序的工序加工余量,就是前道工序的工序尺寸,从而计算出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对于包容面,工序尺寸由最终工序的工序尺寸开始,依次减去本道工序的工序加工余量,就是前道工序的工序尺寸,从而计算出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3-5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例: 某车床主轴箱箱体的主轴孔的设计要求是:
180
,R 0.018
0.007
a
1.25m,试确定孔加工的加工方案及
工序尺寸。
解:从孔的最终要求 Ra 1.25m
T 0.018 (0.007) 0.025
可确定孔的终加工方法。
180 0.018 0.007
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及其经济精度
加工总余量与工序余量的关系
n
Z0 Z1 Z2 Zn Zi i 1
● 单边余量与双边余量
双边余量:对于外圆和孔等旋转表面而言,加工余量
是从直径上考虑的,即加工余量在直径方向上是对称
分布的,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是直径上加工余量
的一半,故称为对称余量(即双边余量)。
双边余量
工序尺寸及 偏差
浮动镗
0.2
IT6 T=0.025
Φ180
180 0.018 0.007
精镗孔
0.6
IT7 T=0.04
Φ179.800 179 .800.040
半精镗孔
3.2
粗镗孔
6
毛坯孔
IT9 T=0.10 IT11 T=0.25
Φ179.200 Φ176.000
Φ168.000
179 .200.100
双边余量
轴
z1 2
50
0 0.011
z1 2
54
0 0.10
被包容尺寸
孔
z1
50
0.10 0
z1
2
54
0.011 0
2
包容尺寸
单边余量:对于平面的加工, 余量则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 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例7.1
某轴毛坯为锻件,其直径尺寸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0 0.016
mm
,加工精度要
求为IT6,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并要求高频淬火。若采用加工
方法为粗车-半精车-高频淬火-粗磨-精磨。试确定各机械加工工序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加工余量与工序 尺寸的确定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1.1 加工余量的确定
1.加工余量的概念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制造机器零件时,一般都要从毛坯上切除一
层层材料后最后才能制得符合图样规定要求的零件。毛坯上被切除 的金属层,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有加工总余量和工序余量之分。 工序余量是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是毛坯尺 寸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
如图所示,平面的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切削 的金属层厚度。对于外圆与内圆这样的对称表面的加工余量用 双边余量表示,即以直径方向计算,其实际切削的金属层厚度 为加工余量的一半。
单边余量与双边余量
1.上工序留下的表面 粗糙度(表面轮廓的 最大高度)和表面缺 陷层深度 。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4)根据加工精度查公差表,并将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在工序基本尺寸上。计算结果汇总见教材表7.6。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谢谢观看!
(3)确定各工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工艺设计手册 可确定:精磨加工精度选定为IT6,尺寸公差为0.016 mm,表面 粗糙度Ra为0.4 μm;粗磨加工精度选定为IT8,尺寸公差为 0.039 mm,表面粗糙度Ra为1.6 μm;半精车加工精度选定为 IT11,尺寸公差为0.16 mm,表面粗糙度Ra为3.2 μm;粗车加 工精度选定为IT13,尺寸公差为0.39 mm,表面粗糙度Ra为 12.5 μm;查工艺设计手册可得锻件毛坯公差为±2 mm。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3、从尚需继续加工表面标注工序尺寸的计算
技
术
在零件加工中,有些加工表面的测量基面或定位基面是一些尚需继续加工
的表面。当加工这些基面时,不仅要保证本工序对该加工表面的一些精度
要求,而且同时还要保证原加工表面的要求,即一次加工后要同时保证两
至小于一个组成环的公差时(如第二组或第三组设计尺寸),则不仅要提高
本工序尺寸x的加工精度,而且要提高前工序(或工步)的工序尺寸 的加工
精度。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2)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技
术
零件加工中,当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也需要进行一
定的尺寸换算。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从上述三组尺寸的换算可以看出:通过尺寸换算来间接保证封闭环的要求,
技 术
必须要提高组成环的加工精度。当封闭环的公差较大时(如第一组设计尺
寸),仅需要提高本工序(车端面C)的加工精度;当封闭环的公差等于甚
一定的渗层深度。为此,必须合理地确定渗前加工的工序尺寸和热处理时的
渗层深度。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基准重合时,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工艺基准和设计 基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 基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基准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 公差的确定过程如下: 公差的确定过程如下: (1)确定毛坯总余量和各加工工序的工序余量 (2)确定工序基本尺寸 (3)确定工序公差 (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终加工工序尺寸的公差按设计尺寸标注 的公差按设计尺寸标注, 最终加工工序尺寸的公差按设计尺寸标注,其余工序尺寸 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4.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基准重合时,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工艺基准和设计 基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 基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基准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 公差的确定过程如下: 公差的确定过程如下: (1)确定毛坯总余量和各加工工序的工序余量 (2)确定工序基本尺寸 (3)确定工序公差 最终加工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尺寸公差, 最终加工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尺寸公差,其余各加工 等于设计尺寸公差 工序按各自所采用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工序尺 寸公差。 寸公差。
3、加工余量的确定 1)分析计算法 2)查表修正法
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 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已将毛坯余量和各种工序的工 序余量数据汇集于手册。确定加工余量时,可从手册中获 序余量数据汇集于手册。确定加工余量时, 得所需数据,然后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得所需数据,然后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查表时 公称值, 应注意表中的数据为公称值 对称表面(轴孔等) 应注意表中的数据为公称值,对称表面(轴孔等)的加工 余量是双边余量,非对称表面的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 余量是双边余量,非对称表面的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这 双边余量 的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 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 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
第五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第五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工序尺寸是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应保证的加工尺寸,其公差即工序尺寸公差。
正确地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零件的加工过程,是毛坯通过切削加工逐步向成品过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工序余量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一些工序尺寸在零件图纸上往往不标出或不存在,需要在制定工艺过程时予以确定。
而这些不断变化的工序尺寸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需要用工艺尺寸链原理去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运用尺寸链理论去揭示这些尺寸之间的联系,是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基础。
一、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一)尺寸链的定义下面先就图5—17所示零件在加工和测量中有关尺寸的关系,来建立工艺尺寸链的定义。
图 图 图5—17 a )所示为一定位套,0A 与1A 为图样已标注的尺寸。
当按零件图进行加工时,尺寸0A 不便直接测量。
如欲通过易于测量的尺寸2A 进行加工,以间接保证尺寸0A 的要求,则首先需要分析尺寸1A 、2A 和0A 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据此计算出尺寸2A 的数值。
又如图5—18 a )所示零件,当加工表面C 时,为使夹具结构简单和工件定位稳定可靠,若选择表面A 为定位基准,并按调整法根据对刀尺寸2A 加工表面C ,以间接保证尺寸0A 的精度要求,则同样需要首先分析尺寸1A 、2A 和0A 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据此计算出对刀尺寸2A 的数值。
我们将互相关联的尺寸(1A 、2A 和0A )以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成一封闭的尺寸组,称为零件的工艺尺寸链。
图5—17 b )和图5-18 b )所示,即为反映尺寸1A 、2A 、0A 三者关系的工艺尺寸链简图。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加工和测量的方便,有时需要进行一些工艺尺寸的计算。
利用工艺尺寸链就可以方便地对工艺尺寸进行分析计算。
(二)尺寸链的组成1. 环是指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
例如,图5-17(b )中的1A 、2A 和0A 都称为尺寸链的环,尺寸链至少由三个环构成。
工序尺寸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一、基本概念在由毛坯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毛坯尺寸与成品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就称为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即为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即为后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就称为工序余量。
旋转表面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称为对称余量(双边余量);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
任何加工方法加工后的尺寸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确定各种加工方法的工序尺寸公差。
为了便于加工,对工序尺寸公差带一般都规定为“入体”(指向工件材料体内)的方向,即对于被包容面(如轴、键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上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相等。
对于包容面(如孔、键槽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下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相等。
毛坯尺寸的公差带常取对称偏差标注。
A、对于被包容面工序余量Z=上工序基本尺寸-本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B、对于包容面工序余量Z=本工序基本尺寸-上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二、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加工余量的大小对于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均有较大的影响。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电力的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余量过粘,则既不能消除上工序的各种表面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工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
因此,应当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
确定加工余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越小越好。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查表法2、经验估算法3、分析计算法四、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零件图样上的设计尺寸及其公差是经过各加工工序后得到的。
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都不相同,它们是逐步向设计尺寸接近的。
为了最终保证零件的设计要求,需要规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4-4 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TZ = Zmax – Zmin=Tb+Ta
TZ :工序余量公差; Zmax :工序最大余量;
本道工序基本尺寸
Zmin:工序最小余量; Tb:本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上道工序基本尺寸
Ta:上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12
加工方向
共51页
工序尺寸及偏差
一般情况下,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 则”标注。即 ——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际长、宽、 高),其最大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上偏差 为零。 ——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度),其最 小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下偏差为零。 ——毛坯尺寸公差按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标注。
机床夹具的选择主要考虑生产类型。 (1)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 (2)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采用高生产效率的专 用机床夹具;
此外,夹具的精度应与零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
42
共51页
3.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加工表面的尺寸大小 工件材料 要求的加工精度 表面粗糙度 生产率 经济性
二、加工余量的确定
3. 经验法
由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根 据经验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由经验法 确定的加工余量往往偏大,这主要是因 为主观上怕出废品的缘故。这种方法多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
31
共51页
三、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工艺基准和设计基 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现介绍如下: 1. 确定各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6
共51页
双边余量
2Zi = li–1 – li
式中
Zi——本道工序的工序余量; li——本道工序的基本尺寸; li–1——上道工序的基本尺寸。
习题课2---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计算
【例 】 主轴孔 10000.035 , Ra 0.8工序m,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加工过程: 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或铰)
工序名称
铰孔 精镗孔 半精镗孔 粗镗孔 毛坯孔
1
工序间余量 /mm
0.1 0.5 2.4 5
工序间
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μm
H7( 00.)035
99.4
0.14 0
97
0.54 0
921 2源自几种常见工艺尺寸链形式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艺尺寸计算
0.05 A
C
B
0.1 C
A2 A0 a1 a0
A
a)
b)
c)
图5-41 工艺尺寸链示例
【例5-3 】图示工件 A1 6000,.1 以底面A定位,加工台阶面B,保证尺寸 A0 2500.25,试确定工序尺寸A2及平行度公差Ta2。
如下:
31.69±0.31
1)以Ⅳ面定位,粗车Ⅰ面,保证Ⅰ、Ⅳ面距
离尺寸A1,粗车 Ⅲ 面,保证Ⅰ、Ⅲ面距离尺 寸A2;
Ⅰ
6±0.1 Ⅱ
2)以Ⅰ面定位,精车Ⅱ面,保证Ⅰ、Ⅱ面距
Ⅳ
离尺寸A3,粗车 Ⅳ 面,保证Ⅱ、Ⅳ面距离尺 寸A4;
3)以Ⅱ面定位,精车Ⅰ面,保证Ⅰ、Ⅱ面距
Ⅲ 27.07±0.07
离尺寸A5,同时保证设计尺寸31.69±0.31;精 车 Ⅲ 面,保证设计尺寸A6=27.07±0.07;
【解】尺寸链b)中,A0为封闭环,A1和A2是组成环;角度尺寸链(图 5-41c)中,a0为封闭环,a1 和a2是组成环。
求解图5-41b和图5-41c的尺寸链,可得到: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及公差的确定
差的选择与标注按:公差等级、配合种类来确 定上下偏差)。
工序余量示意图(图1-40) 1) 轴类尺寸,毛坯 2) 孔类尺寸:毛坯:
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参看图4-21(工序1
余量与毛坯精度有关) 2)上工序的粗糙度Ry和缺陷层Ha(表4-10) 3)上工序的空间误差ea(形状位置误差)
i 1
• 总余量不够,质量得不到保证
• 总余量太大,增加劳动量、消耗、成本
• 总余量与毛坯精度、生产类型、批量大小 有关
机加械工余制量造的工确定艺与机床夹具
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 上道工序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Ha 和表面破坏层深度Sa)
• 前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Ta) • 前道工序的位置误差(ρa ) • 本工序工件的安装误差(εb) • 本工序的加工余量必须满足下式:
1、与设计尺寸有关的工序尺寸L01¨、L1¨。 2、中间工序尺寸(与余量有关)Z4、Z5、Z6 3、查找工艺尺寸链,画尺寸链图¨ (三)计算项目 1、确定公差与余量(经济精度与调整) 2、计算余量变动量,平均余量,平均工序尺 寸。 注:粗加工工序毛坯余量较大,可不计算。 3、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
尺寸链中封闭环只有一个,用L0表示。 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的定义见P.53倒10行。
⑴封闭环一定是工艺过程中间接保证的尺 寸。
⑵封闭环公差值最大,它等于各组成环公 差之和。
3)组成环——尺寸链除封闭外其余各环, 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⑴增环—该环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⑵减环—该环变动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
例:图4-22轴线弯曲造成的余量不均匀误差。 各项位置误差造成的影响参看表4-11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工余量大小,工序尺寸标注方法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变换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阐述几种常见情况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
(一)从同一基准对同一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内外圆柱面和某些平面加工,计算时只需考虑各工序的余量和该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其计算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计算步骤为:1 .确定各工序余量和毛坯总余量。
2 .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最终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公差,表面粗糙度为设计表面粗糙度。
其它工序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按此工序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确定。
3 .求工序基本尺寸。
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开始,一直往前推算到毛坯尺寸,某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本尺寸加上或减去后道工序余量。
4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道工序按设计尺寸公差标注,其余工序尺寸按“单向入体”原则标注。
例如,某法兰盘零件上有一个孔,孔径为,表面粗糙度值为R a0.8 μ m (图 3-83 ),毛坯为铸钢件,需淬火处理。
其工艺路线如表 3-19 所示。
解题步骤如下:( 1 )根据各工序的加工性质,查表得它们的工序余量(见表 3-19 中的第 2 列)。
( 2 )确定各工序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由各工序的加工性质查有关经济加工精度和经济粗糙度(见表 3-19 中的第 3 列)。
( 3 )根据查得的余量计算各工序尺寸(见表 3-19 中的第四列)。
( 4 )确定各工序尺寸的上下偏差。
按“单向入体”原则,对于孔,基本尺寸值为公差带的下偏差,上偏差取正值;对于毛坯尺寸偏差应取双向对称偏差(见表 3-19 中的第5 列)。
(二)基准变换后,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件的定位或测量,有时难于采用零件的设计基淮作为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这时就需要应用工艺尺寸链的原则进行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在零件加工时会遇到一些表面加工后设计尺寸不便于直接测量的情况。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
首先,加工余量是指工件的最终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加工余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零件的相对尺寸和形状。
通常情况下,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留适当的加工余量,以确保加工后的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
加工余量的选择需要考虑材料的收缩率、热胀冷缩等因素,并结合加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的精度要求进行确定。
其次,工序尺寸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每个工序中所需达到的尺寸要求。
在多道工序的加工中,每个工序所要求的尺寸有时会与前后工序有关。
因此,确定工序尺寸时需要考虑工序之间的配合要求,以确保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流畅。
最后,工序公差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
工序公差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装配性能、运转精度和可靠性。
确定工序公差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装配及使用条件、工艺能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工序公差需要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确定这些参数,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加工过程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
加工余量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留的尺寸差值。
加工余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零件的相对尺寸和形状。
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材料的物理特性、工件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到加工余量的确定。
首先,材料的收缩率是影响加工余量选择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料的收缩率不同,加工后的尺寸会有所变化。
在设计零件时,需要预留一定的加工余量,以弥补加工过程中材料收缩产生的尺寸变化。
机械加工工艺-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一)设计 1、合理的结构工艺性、加工精度、表面
粗糙等。 2、零件、部件、产品的三化程度(通用、
标准、系列) (二)先进的工艺及设备
1、毛坯 2、机加工 3、装配
(三)先进的管理:计划、准备、服务、技术、
质量、经济分析等。
提高机加工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一)缩短t基 1、(V、F、ap)↑。 2、多刀、多刃、及单刀多件等。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1.加工总余量和工序余量: 1)加工总余量Z0(毛坯余量)
n
Z0 Z1 Z2 Zn Zi i 1
其中:Z1与毛坯的制造精度有关(参看毛坯余 量手册)
其余工序余量Zi——由相关工序的加工误差确 定(上工序和本工序)
2)工序余量Zi——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求:本工序工序尺寸L2(渗碳深度) 分析:渗碳层保留深度L0 —单边值(图面尺寸)
渗碳深度L2—单边值。 按尺寸链图,代入公式求解得:L2=0.7+0.025
+0.008
(四)、余量校核 各工序中加工余量由查表及经验确定。 因为各工序尺寸的公差存在,实际余量是变化 的。 例图1-49,
1、工艺路线 1)精车A面,由B处切断。 2)以A面定位,精车B面。 3)以B面定位,磨A面。 4)以A面定位,磨B面。
三、用图表法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 适用于当零件同一方向尺寸较多的复杂情况。 如:工序多,工序基准转换多,工序中基准不 重合需用尺寸链计算,公差,余量确定复杂。 步骤: (一)绘制加工过程尺寸联系图
1、画出工件简图,标注相关设计尺寸。 2、按加工工序列表填写工艺过程,画加工符 号(箭头等)。 (二)工艺尺寸链查找
尺寸链中封闭环只有一个,用L0表示。 工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的定义见P.53倒10行。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指某一工序加工应达到的尺寸,其公差即为工序尺寸公差,各工序的加工余量确定后,即可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
零件从毛坯逐步加工至成品的过程中,无论在一个工序内,还是在各个工序间,也不论是加工表面本身,还是各表面之间,他们的尺寸都在变化,并存在相应的内在联系。
运用尺寸链的知识去分析这些关系,是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基础。
一、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工艺尺寸链的概念 1 .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如图 3-78 所示,用零件的表面 1 定位加工表面 2 得尺寸 A1 ,再加工表面 3 ,得尺寸 A2 ,自然形成 A0 ,于是 A1 — A2 — A0 连接成了一个封闭的尺寸组(图 3-78b ),形成尺寸链。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一工件的各有关尺寸组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2 .工艺尺寸链的特征( 1 )尺寸链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尺寸与若干个直接得到的尺寸所组成。
图 3-78 中,尺寸A1 、 A2 是直接得到的尺寸,而 A0 是自然形成的。
其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大小和精度受直接得到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响。
并且自然形成的尺寸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得到的尺寸的精度。
( 2 )尺寸链一定是封闭的且各尺寸按一定的顺序首尾相接。
3 .尺寸链的组成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
图 3-78 中 A 1 、 A 2 、A 0 都是尺寸链的环,它们可以分为:( 1 )封闭环在加工(或测量)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的环称为封闭环,如图 3-78 中的 A 0 。
每个尺寸链必须有且仅能有一个封闭环,用 A 0 来表示。
( 2 )组成环在加工(或测量)过程中直接得到的环称为组成环。
尺寸链中除了封闭环外,都是组成环。
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组成环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①增环 尺寸链中,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则该类组成环称为增环,如图 3-78 中的 A 1 ,增环用来表示。
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哇塞,说起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那可真是相当重要啊!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积木的尺寸都得恰到好处,才能搭出完美的建筑。
首先呢,确定工序尺寸要经过几个步骤。
要仔细分析每个工序的加工要求和前后关系,就像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一样。
然后,根据已有的尺寸和公差,逐步推算出后续工序的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可不能忽视。
一是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然整个产品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二是要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和变形,给尺寸留有余地,这就好比开车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样。
三是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空谈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至关重要的呀!如果工序尺寸不合理,就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受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好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来。
所以,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靠,让生产过程稳稳当当的。
那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在哪些场景能大显身手呢?它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领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让产品更加完美。
就像给产品穿上了一件合身的衣服,让它更加光彩照人。
比如说,在汽车制造中,工序尺寸的确定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发动机的某个零件尺寸出现偏差,那汽车还能正常运行吗?肯定不行啊!曾经就有一个汽车厂家,因为工序尺寸没控制好,导致一批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这可真是个惨痛的教训啊!
所以说呀,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高质量产品的大门!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例如
(二)、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次加工浮动镗的公差即为设计尺寸公差 H7(),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查表确定,并按“入体原则”确定偏 差:精镗H9(),半精镗H11(),粗镗H13(),毛坯mm。
25mm=60mm-A2
则
A2=35mm
+0.22mm=0-Bx(A2)
则
Bx(A2)=-0.22mm
0=-0.12mm- Bs(A2)
则
BS(A2)=-0.12mm
则工序尺寸A2=35 mm
3、中间计算。
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增环上下偏差照抄,减环上下偏差对调变号,封闭环求代数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尺寸链解算示例 1、正计算
2、反计算 例2如图所示零件,尺寸60-0.12mm已经保
证,现以1面定位用调整法精铣2面,试标出工序 尺寸。
解:当以1面定位加工2面时,将按工序尺寸A2 进行加工,设计尺寸Aε=25+0.22mm是本工 序间接保证的尺寸,为封闭环,其尺寸链如图所 示。则尺寸A2的计算如下;
其余工序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
(三)求工序基本尺寸。从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开始,一 直往前推算到毛坯尺寸,某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 本尺寸加上或减去后道工序余量。
(四)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道工序的公差按设计尺 寸标注,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例如:某模具零件上一孔的设计要求为:,毛坯为铸铁件,其加工工艺路线 为:毛坯——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求各工序尺寸与公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技术
2020/10/22
7.确定切削用量
粗车:背吃刀量ap =1,进给量 F=0.15,切削速度Vc=100,主轴转 速S=600; 精车:背吃刀量ap =0.5,进给量 F=0.1,切削速度Vc=120,主轴转 速S=1200。
6.选择刀具
(1)粗车时选用“装CN型刀片的350刀片CNMG120408”, 刀尖圆弧半径r=0.8; (2)精车时选用“装CN型刀片的350刀片CNMG120404”, 刀尖圆弧半径r=0.4; (3)车螺纹选用YT15硬质合金60°外螺纹车刀,取刀尖角
=59°30′,取刀尖圆弧半径 =0.15~0.2mm。
模具制造技术
2020/10/22
3.选用数控机床
此型芯是带螺纹的曲轴类零件,只 需要二轴联动数控车床成形,零件 不大,加工所需刀具不多,故选用 KACK-20A数控车床。
4.确定装夹方案
型芯轴原材料长度也足够, 直接将工件装夹在卡盘上即 可,这里假设工件伸出卡盘 的长度为91mm。
5.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顺序
模具制造技术
2020/10/22
8.填写工艺文件
根据上述分析与计算,填写如下表 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表1-8 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单位名称
工序号 工步号
程序编号 O1/ O2
工步内容
1
2 3 4 编制
车端面
粗车外轮廓,留精加工 余量0.2,
精车外轮廓至图纸要求
加工螺纹
审核
零件名称
零件材料
玩具型芯
Cr40
◆ 项目三:成型零件的加工
任务一 型芯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模具制造技术
2020/10/22
教 学 目 标
模具制造技术
会制定型芯零件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会选用数控车加工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参数 会制定型芯零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会选用数控铣加工机床、刀具、夹具 会合理选择数控切削走刀路线 会选择数控加工坐标系
2
2 1 1 共 页 第页
2020/10/22
2020/10/22
工作任务一
按图纸要求加工零件
生产纲领:单件生产。
图1-42 玩具型芯
模具制造技术
2020/10/22
工作化学习内容
(一)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1.分析零件工艺性能
该玩具型芯为带螺纹的曲面轴类零件。
加工内容:车削端面,车球头SR6, 2.选用毛坯明确来料状况
车螺纹M16×1.5,车轴段Φ12×10、 玩具型芯的最大外形尺寸为
Φ16×15、Φ24×25、Φ36×8,车 圆弧R3、 R5。
Φ36×84,考虑零件材料、 最大直径、原材料供应情况、
加工精度:Φ24尺寸公差为0.02,精 度等级6级,Φ36轴段长度公差为 0.05,精度等级7级。轴的表面粗糙 度均为Ra6.3。
留足加工余量等,选用Φ45 的40Cr钢,平端面2长,切断 宽5,工件长84,留夹持长45左 右,毛坯长136。
夹具名称
使用设备
卡盘
刀具号
刀具规格
主轴转速 /r.min-1
进给速度 /mm.r-1
T01
930偏头仿形 车刀
600
0.15
T01 350仿形车刀
600
0.1
T02 T03 批准
350仿形车刀
60°外螺纹 车刀
1200
0.16000.1来自年月日模具制造技术
零件图号 10-1001
车间 模具实训基地 背吃刀量 备注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