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全)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全) 中图版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知识目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讲授新课: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积的1/10,位居第五。

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懂得了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2.1 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界线上的主要山脉以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2、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剖面图、板图,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让学生掌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4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4 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预习活动(一)课前预习案:学生利用课前时间,上百度互联网搜索中国的地形图,提前把本节课进行一定的预习,根据学案中的要求完成知识分类。

在图2—2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五大类:(小组内每人一类,在地图上指出来)并能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山脉分布简图。

1、东西走向:①北:②中:③南:2、南北走向:①西:②东:3、东北—西南走向:①西:②中:③东:4、西北—东南走向:①北:②南:5、弧形山脉:活动2【讲授】讲授1、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照地形图,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位置,并在上面山脉简图中标出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地形地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这一节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讲述的地形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而且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气候、河流等教材内容的学习,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等。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2、学生对于理解本节知识的地理能力较低,知识不足,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本着积极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理念,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独特优势,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这一步是教师用客观事物、客观现象、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做到如下几方面: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

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片、视频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入新课时,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利用地形图找各阶梯地形区,介绍各阶梯内地形区,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

2、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各抒己见,相互争论,最后达到解决疑难、深化知识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且说出它们的走向。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且了解它们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主要山川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形成山脉、地形区分布的空间概念,构建主要山脉、地形区的“脑”地图。

4教学建议在对本节课标认真研读后,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教会学生如何来认识中国地形图。

并且本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中国地形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5探索活动设计活动一:成果展示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

活动二:贴图游戏——我给地形区“安家”各小组快速的将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各组的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准又快。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精品教案 (5)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精品教案 (5)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知识目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初步理解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理解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第3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

古代诸多诗人在领略了壮美的山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以上各诗句中的“东”皆有“向东"之意,江河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什么特征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能够反映出地势的状况。

生:从河流流向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讲授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当中的地势,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六、地势西高东低根据中国地形,自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2.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生1:西部是黄色;中部是褐色;东部是绿色。

生2:三部分。

虽然中间部分的褐色当中还参杂着绿色,但是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大部分区域的海拔相似性。

总所周知,海拔最高点在珠穆朗玛峰,但是最低点不在沿海地区,而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为-154.31米。

(过渡)我们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将中国的地形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阶梯。

(板书)1.三级阶梯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自主判断图A和图B,哪一个更能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也许此刻,你们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此问题。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第3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第3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方案教学目标运用视频、地图和文字等资料,分析说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分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位置。

2.大致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视频和图文资料,分析说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一般特点。

第3课时教学过程【讲授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水利、交通和经济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还有,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众多的山脉主要有五种走向。

那么,你知道山脉之间分布是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知道山脉之间镶嵌分布的是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吗?它们是怎么分布的?各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板书)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三、中国的主要地形区1.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教师导入: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

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山脉也是这些地形区之间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阅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回顾前两节所学知识,分小组完成表 1.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高山、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平原、丘陵、低山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板书)2.中国四大高原读“中国地形图”,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并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和地形特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
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读图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式引导法、比较法等。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欣赏〈〈好汉歌〉〉,理解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河流为什么向东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一)理解地势的概念。

(二)1、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呢?引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2、观察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提问:我国地势高低起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引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结合P59D图找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4、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我国有广阔的大陆架。

5、画一画,指导学生能用简笔画画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6、小结: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7、我国有很多古诗词里均能证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自西向东流的特点。

回看“探索”活动,理解为什么叫倒淌河?(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分组议一议: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四)总结(五)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一、概念二、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对我国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备课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备课一、回顾反思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三节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了我国的三级阶梯及各阶梯的分界线,中国的主要地形,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内流区外流区及内外流河的划分,效果很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

但是这一单元里涉及的分界线比较多,而且容易混淆,比如:秦岭-淮河一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学生不容易区分哪些线的走向基本重合,本单元图、线都比较多,再加上学生的空间读图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复习中还需教师引导学生加大练习力度。

同时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还要借助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等这样的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本章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介绍了自然资源及其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

然后以水土资源为案例,介绍了水土资源的基本特点以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②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1.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掌握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认识中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的分布。

-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的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图表,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形和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壮丽山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介绍中国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和特点。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

-详细讲解每一级阶梯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介绍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中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优势发展经济?-中国地形和地势对交通运输有哪些影响?4.课堂总结总结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分析某一地形区的地理特征等。

五、教学资源1.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地图。

2.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
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类型百分比/%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
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全班发言,相互补充,展开争论,在此基础上,补充小结如下:
我国山区
有利条件(优势) 不利条件(劣势)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植被受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农作物
地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
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懂得了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