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e65276b0c77da26925c5b0a1.png)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 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 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根本 立足点
课本第147页——148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但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情况。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一般地并不表现为对抗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与党的八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它回答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 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 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 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 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十三大 ) : 其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https://img.taocdn.com/s3/m/49362e2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4.png)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晰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总体态势,有效地推动各种社会矛盾的化解。
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体现:
1、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4、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6、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7.在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45c1e6524de518964b7da1.png)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广1 王珊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他们都是指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他们的联系,不过他们之间也有着一些区别:1、从所有制结构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而过渡时期公有制未占主体地位,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是判断二者的根本点。
2、从社会主要矛盾看: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从根本任务看: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与美国的资本主义相比,他们也有一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1、所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是私有制。
2、分配方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所有。
3、执政党:我国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执政;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党掌权4、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则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最大限度占有其剩余价值。
5、主要矛盾: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联系在于:美国的资本主义所推崇的民主、自由及人权理念,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是让最广大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理念。
所以,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幸福主义社会。
毛概辨析题补充`1
![毛概辨析题补充`1](https://img.taocdn.com/s3/m/bded00c8b14e852458fb575e.png)
辨析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切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2.2、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再过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
3.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4.4、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6.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7.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8.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9.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10.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11.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
12.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同志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
1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
1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1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6.6、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7.7、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8.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19.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是对党员的要求。
20.2、开放也是改革。
2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观点错误。
22.4、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3.5、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导致资本主义。
24.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25.7、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
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26.8、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27.1、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就不能对其事务进行干涉。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049b4a9dd3383c4bb4cd236.png)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周颖诗 10251203245 社会工作2班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也就是说,阶级矛盾仍然存在。
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存在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的动力源泉在于阶级矛盾的存在,社会主义也不例外的存在阶级矛盾,特别是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矛盾已不存在斗争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其他的一些矛盾。
毛泽东曾指出,社会主义改造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就得先认识到主要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房价、医改、就业、社保、教改等是今年两会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也是老百姓一年到头热议的话题。
每年政府都把这些问题视为重点,与“三农”问题一同列为重点解决的问题,然而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多年都未能解决。
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根本——贫富悬殊。
一套房几十万、上百万,对于富人、强势群体来说,根本不足以挂齿,买一套房对他们来说太简单,几千块一尺在他们眼里相当于几毛钱,当然这是夸张手法,但是一套几十万的房,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大众要打几辈子的工才能买到,所以“蚁族”、“房奴”等才会出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b20dbc5efe4733687e21aa26.png)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 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 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 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1.基本路线的提出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共有五次。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1952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 1969年的党的九大提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 • 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立 国 之 本 政 治 基 石
——
社会主义道路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根本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基本政治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 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
海南
面
万县 重庆
大连 天津 烟台 环渤海地区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宜昌 武汉 宁波 九江 温州
毛概问题整理
![毛概问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c553d8a58da0116c1749e8.png)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过程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党必须始终坚持一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出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才能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党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本质,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七大加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七大加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0c40ea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a.png)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生产力与新的社会主义目标和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矛盾、城乡发展矛盾、经济和政治发展矛盾等。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
在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中,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
这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另外,还需要加强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税收改革等改革措施,以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公平与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保证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
在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建设,保证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需要注意社会主义建设的平衡,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平衡。
再次,需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最后,需要注意国内外发展之间的平衡,保证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平衡。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十五大概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十五大概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804bc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5.png)
十五大概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阶段,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保持对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逐步推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同时,不排斥个体劳动者、农民合作社等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初步形成。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劳动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逐步消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决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逐步迈向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b4af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b.png)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特定历史阶段。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这一重要的理论观点,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也是我们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够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5-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
![15-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3cc257681711cc7931b716e0.png)
教学要点
4、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 种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 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 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所有权在分配领 域的实现,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 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
教学要点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教学要点
第二节 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要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及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 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教学要点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 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教学要点
3、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 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 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教学要点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 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外资经济是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 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
教学要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教学要点
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1、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a61befb8f67c1cfad6b851.png)
4.四项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5.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分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分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100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 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所以两者在社会性质上没有区别。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0分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3.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概括的党的代表大会是
B .十三大 C.十五大 D. 十七大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b300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c.png)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实用版】目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和背景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坚持改革开放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目标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和启示正文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和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概念最早在我国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 1956 年至 21 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经历整个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建设。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包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偏离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
3.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956 年至 21 世纪中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1 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中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和启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战略目标。
1953到1956我国的主要矛盾
![1953到1956我国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dc7af6b3b8f67c1cfad6b8e8.png)
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 1953年至1956年,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还没有确立,还属于过渡时期,所以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间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和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如下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物质文化的日益增长的矛盾。
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
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把握这一重大矛盾,才能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大局,有效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2,形成过程: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家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以及人民对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和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的理论务虚会上,这个问题明确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是我们当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作了规范性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主要矛盾就得到了解决。
中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f21a865c7fd5360cba1adbec.png)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试题:
答案: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关阅读】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
【相关试题】
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e79d0af12d2af90242e618.png)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严家颖10工商管理1班10250101147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理想下成长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提出以及发展可能会存在有一定的模糊的概念,不能很好的深入的谈及历史上的种种探索及成功的步伐,但是我想用自己的眼光以及看法表达出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的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
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始终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调节”实质上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历史上曾经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探索并不缺乏,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
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随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果导致中心任务移位,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数科院08级1班06080138 贺姣妮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
一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二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
三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因为,正确认识国情,不仅要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界定,同时还应准确判断主要矛盾,这直接关系到该阶段中心任务的确定。
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有错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挫折的沉痛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对主要任务的规定,尽管在表述上不完全准确,但总的精神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
可惜这些正确的认识未能坚持下来。
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判断上的失误,到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转而认为,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从而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十年动乱,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这些任务。
”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全面阐述的同时,对主要矛盾也作了规范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矛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提供了一些认识的原则和方法,而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总的来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得也有失的;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虽然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
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的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是统一的,解决主要矛盾就是党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而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是完全一致的,归根结底都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