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德国史练习
德国专题史复习
德国史阶段一:统一前的德国概况一、统一前的德国1、政治状况: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说统一前的德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不算过分。
18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和奥地利改革,国力增强,其中,改革后的普鲁士实力发展迅速,从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跃居欧洲强国之列。
为了维护本国以及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普、奥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是反法同盟中的主角。
2、经济状况:15世纪莱茵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普鲁士经济发展较快。
3、思想状况:①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到德国(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也随之出现(代表:开普勒)。
②宗教改革:16世纪早期开始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领导人物:马丁·路德,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 主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还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提出了异议;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用德文进行翻译《圣经》。
B 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C 影响: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它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阶段二:德国统一和向帝国主义过渡一、确立的政治前提:——德意志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背景原因①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要求统一的思想产生并发展。
③普鲁士的强大,促进统一条件的成熟④目的:统一国家,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
2、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②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结果奥地利退出联邦,普鲁士最终确立了统一大业的领导地位,这是完成统一的关键一步;次年北方统一。
专题6:德国史练习
德国史练习一.选择题: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下列各项中最正确的理解是A.工业化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客观要求和物质基础B.容克地主控制了国家的煤铁等资源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矿产资源D.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了王朝统一战争2.19世纪末,德国先后与欧洲列强结盟,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与德国结盟的另外两个国家分别是A.奥匈帝国和俄国B.英国和意大利C.俄国和法国D.奥匈帝国和意大利3.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实质是A.以武力巩固普鲁士的统治B.镇压新兴的工人运动C.以王朝战争实现统一D.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4.二战前夕,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A.对西班牙实施“不干涉”政策B.策划慕尼黑阴谋C.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D.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5.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美国一黑人运动员夺取了三枚金牌,使当时观看比赛的希特勒十分恼火。
希特勒恼火的原因是A.该黑人运动员不是德国人B.该黑人运动员夺冠驳斥了纳粹种族的“优越论”C.该黑人运动员不是纳粹党人D.该黑人运动员夺冠证明了内存种族“优越论”6.一战前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B.争夺北非突尼斯C.争夺巴尔干D.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7.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说: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因为A.它建立在对战败国割地赔款分赃基础上B.它建立在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C.它建立在不平等的经济军事制裁基础上D.它建立在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基础上8.纳粹党在经过希特勒的改造后,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A.沙文主义色彩和专制特征B.种族主义色彩和侵略特征C.帝国主义色彩和垄断特征D.封建主义色彩和腐朽特征9.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近代德国历史题库及答案
近代德国历史题库及答案1. 德国统一运动的背景是什么?答案:德国统一运动的背景包括民族主义的兴起、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以及政治力量的推动。
特别是普鲁士的崛起,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
2. 德国统一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答案:德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3.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答案:俾斯麦作为普鲁士首相和德意志帝国的首任总理,是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策略和军事行动,成功地将德国各邦统一起来。
4. 魏玛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案:魏玛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必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以取代君主制。
5.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有哪些?答案: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包括多党制、议会民主以及总统权力较大。
然而,由于经济危机、政治分裂和极端主义的兴起,魏玛共和国最终未能稳定发展。
6.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纳粹德国的兴起与经济大萧条、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以及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等因素有关。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欧洲的扩张策略是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扩张策略包括闪电战(Blitzkrieg)和对占领区的残酷统治。
德国迅速征服了波兰、法国等国家,并在东线对苏联发起了进攻。
8.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裂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裂主要是由于冷战的影响。
1945年,盟军将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随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为西德,而苏联的占领区成为东德,两者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道路。
9. 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分别代表了什么历史意义?答案:柏林墙的建立代表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德国分裂的深化。
而柏林墙的倒塌则象征着冷战的结束和德国统一的开始。
10. 德国统一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答案:德国统一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东西部经济差距、社会整合问题、民族认同的重建以及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德国史专题
五、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 (一)背景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 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 ②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西方大国未予 反击。 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 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意 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 随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四、第三帝国的兴起
(一)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 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严重,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②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对内镇压不断 高涨的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外继续打破凡尔 赛体系的束缚,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为德国夺取势 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③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 乱形势,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 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 大增。 ④希特勒还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⑷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
⑸彻底清除法西斯势力,
⑹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展科 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 经济的起飞。
(二)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大国。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 洲共同体”。 3.1993年,参与欧洲联盟。
德国史专题
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为资 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最后一 次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 役打败法国,1871年建立帝制)
1、经济:
二、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
飞速发展
⑴19世纪60——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 ⑵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领先一步:发明发 电机、有轨电车、内燃机、三轮汽车。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原因: ①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发展工业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④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有利于迅速提高生产率。
(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 答案
(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论述国家应该由谁去治理,没有涉及民主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认为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说明雅典的抽签选举存在弊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谈及雅典的统治者是奴隶主的专政,故C项错误;题干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统治知识的人,没有涉及美德问题,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的起因是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把大家的意见写成《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受中国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影响进一步推动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可以判断这是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的言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不是宗教改革家,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故B 项正确;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故C项错误;布鲁内列斯齐是建筑师,故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伏尔泰的言论,故A项错误;‚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是卢梭的言论,故B项错误;‚当司法权和行政权为同一个人或同一机构独揽时,就没有自由的存在‛是孟德斯鸠的言论,故C项错误;‚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是康德的思想,故D项正确。
5.【答案】C【解析】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与材料中‚不久便可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不符,故A项错误;他没有涉及财产不平等,与材料中‚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不符,故B项错误;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与材料中‚他是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相符,‚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观点,故C项正确;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但未涉及材料中‚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故D项错误。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决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国际会议是(B)A.洛迦诺会议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德黑兰会议2.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的军事计划的代号是(A)A.“白色方案” B.“发电机”C.“海狮” D.“巴巴罗萨”3.1940年挫败德军大空袭、为反法西斯战争谱写了光辉一页的欧洲国家是(A)A.英国B.波兰C.挪威D.丹麦4.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关键性步骤是(B)A.灭亡法国B.征服苏联C.吞并奥地利D.征服英国5.打破德国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C)A.中途岛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莫斯科保卫战D.阿拉曼战役6.“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C)A.来克星顿枪声B.美国内战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战役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A.英美对德宣战B.社会主义苏联参战C.雅尔塔会议召开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8.从右边二战期间的美国海报—“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中,你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C)A.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企图称霸世界B.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势力强大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D.国际联盟要求成员国团结一致对抗苏联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B)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意大利投降D.诺曼底登陆10.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铁钳之中的军事行动是(D)A.莫斯科战役B.苏军进攻柏林C.阿拉曼战役D.第二战场的开辟11.图片是形象的历史。
右边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二战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的照片。
这次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由此判断这次会议是(C)A.华盛顿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2.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的国家是(B)A.苏联B.美国C.英国D.法国1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3.1《德国统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统一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5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1. (4分)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他为宰相,经过他推行的改革,德意志最后实现了统一。
“他”是()A. 奥迪尔B. 俾斯麦C. 玻利瓦尔D. 林肯2.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
他在议会讲话时说,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它的武力……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俾斯麦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
而在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这样评价俾斯麦: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1) 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概括俾斯麦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议会在对待俾斯麦的态度上有何变化。
出现这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0 题)3. (5分)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晚年会见晚清重臣李鸿章时谈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A. 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B. 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C. 体现民主共和精神D.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4. (5分)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 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B. 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C. 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5. (5分) 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曾这样指出:“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流动不畅。
高考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
(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17)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 B.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C.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D.知识是美德存在的重要条件2.(2017.9·浙江绍兴选考诊断性考试·28)【加试题】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C.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D.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3.(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12月联考·28)【加试题】西方某著名人物曾发表演说:“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据此判断,该演说者最有可能是( )A.罗马教皇朱理二世 B.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C.浪漫主义作家雨果 D.建筑师布鲁内列斯齐4.(2018·江苏苏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6)康德生活于启蒙运动的晚期,有人认为只有他把此前这段时期的社会思想概括得最准确、最入木三分,而又最简约。
河北高三历史总复习专题测试------德意俄日发展史
河北省高三总复习专题测试德意俄日发展史一、选择题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两地思想较开放B. 两地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两地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 两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早2.对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相似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家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资本主义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动力C.强邦担当了领导统一的责任D.外来民族压迫激起了民族独立的意识3.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消灭了封建残余势力B.统一了国内市场C.开始了工业革命D.推行了对外扩张政策4.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 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育6.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中,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相比的不同的点是A.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垄断集团B.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D.政府大力保护、扶植垄断组织7.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B.朝鲜战争的影响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8.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9.日本前首相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难以消散的原因是①历史上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②美国的包庇导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不够彻底③日本成为经济巨人,不甘做国际政治生活中的矮人④中国等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德国统一后,工业生产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所占的最大优势是A.法国的赔款补充了资金 B.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了资源C.优先采用新的科技成果 D.开拓了广阔的国外市场11.1870年德意志完成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德国史——从德意志帝国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单选题(含答案)
《德国史》单选题1.18世纪以后,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当时严重阻碍其现代化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十分突出,主要是( D )。
A、奴隶制和专制统治B、容克制和二元政治C、庄园制和军事独裁D、农奴制和封建割据2.1929年大危机以后,纳粹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C )。
A、政治家B、少年学生C、青年人D、中年知识分子3.1929年德国经济危机到来以后,认为应减少福利金的团体是(C )。
A、工人协会B、农民C、企业家集团D、妇女团体4.“3k”政策是由提出的。
(B )A、托马斯曼B、希特勒C、克劳斯曼D、俾斯麦5.俾斯麦成就的是(B )。
A、德意志第一帝国B、德意志第二帝国C、德意志第三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6.“道威斯计划”是哪国货币进入德国?(B )A、法国B、美国C、俄国D、英国7.德国历史上,“萝卜的冬天”是指(D )。
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8.德国历史上极端民主时期是(D )。
A、俾斯麦统治时期B、纳粹时期C、奥地利统治时期D、魏玛共和国统治时期9.德意志第三帝国是由建立的。
(D )A、俾斯麦B、罗斯福C、拿破仑D、希特勒10.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是在(C )。
A、962年B、1640年C、1806年D、1038年11.德意志吞并奥地利时,两国人民的态度是(C )。
A、德国人民支持,奥地利人民反对B、德国人民反对,奥地利人民支持C、两国人民都较为支持D、两国人民都较为反对12.东德和西德重归统一的时间是在(C )。
A、1989年11月6日B、1988年3月21日C、1990年10月3日D、1990年1月30日13.《凡尔赛条约》中割去德国领土约(A )。
A、七分之一B、六分之一C、五分之一D、四分之一14.妇女的就业率在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发展趋势是(A )。
A、上升B、下降C、忽上忽下D、无规律15.民主共和国时期,妇女的就业是(D )。
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复习之德国史.
8
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 1、法西斯上台: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 背景 级支持,纳粹党的宣传欺骗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2、战争策源地形成:英美扶持德国复兴,1933年,希 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 特勒上台,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3
四世 纪( 分 70 14 、 五 年 15 代 裂)世 的 纪 德 国 一 19
、
经济:
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 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 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
政治: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 欧洲强国行列
——
侵略 对外
非洲: 亚洲:中国(三、义、辛)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导致英德矛盾尖锐。 结盟:三国同盟 1879德奥 1882德奥意
7
魏玛共和国(1919—1933)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
①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 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 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 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 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 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 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局相对比 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 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 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 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德国统一》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德国统一》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新课标试题《德国统一》同步测试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三中鲍明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二中周晟一、选择题1.“如果不摆脱分裂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
”结合所学历史,以下哪个国家的发展最符合这一观点()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所呈现材料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对所给选择项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有所了解。
该题属于史论结合类试题,主要考查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是D。
(原创)2.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其中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①美因茨②奥地利③拉斯塔特④普鲁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之前的背景,反映出19世纪中叶德意志邦联的严重分裂状态,而当时最大的两个邦国应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该题属于容易题。
正确答案是C。
3.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曾这样指出:“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流动不畅”。
这说明德意志的分裂不利于()A.向国外输送本国商品B.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C.与其他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D.国内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的原因和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信息的获取,理解“38条关税”与“窒息内部商业”、“使血液流动不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是D。
4.推动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A.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B.“铁血政策”的力量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强大的军事力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的原因,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学生就能从所给选项中得出正确答案,但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根本动力”,部分学生可能会错误理解为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正确答案是C。
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论述题论述题1.论述近代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正确答案: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最先开始于德国。
(一)背景1.经济方面: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但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其分散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2.政治方面:德国当时诸侯并立、分裂割据,名义上的共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既无国库,又无军队,根本无法掌控局势。
3.宗教方面: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剥削最为严重地区,教会利用德国分裂的局势,对德国的榨取极为严重。
4.社会方面:德国底层的农民不仅要封建主缴纳租税,还要向教会缴纳什一税及受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盘剥,苦难深重。
(二)过程1.1517年万圣节前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痛斥“赎罪券”,引起群民讨论。
2.1519年,路德参加莱比锡辩论会,在会上侃侃而谈,坚持认为宗教会议和教皇都会犯错,并指出罗马天主教会已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
3.1520年,路德连续发表三篇文章:《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论基督徒的自由》,详细阐述了其宗教改革纲领和政治主张。
4.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沃尔姆斯召开宗教会议,讨论处理路德的问题。
路德在会上为其宗教思想进行了辩护,并得到广泛支持。
5.1546年德国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天主教诸侯国的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三)影响及意义1.马丁.路德正式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沉重打击了弊端重重的罗马天主教会。
2.形成了新的教派——路德派,并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3.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2.论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的优势的表现及其原因正确答案: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东方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西方世界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高一历史德国考试卷
高一历史德国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德国统一前,由哪个国家领导的联盟控制了德国北部?A. 法国B. 奥地利C. 普鲁士D. 英国2.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在哪个时期开始显著?A. 18世纪B. 19世纪C. 20世纪初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 下列哪项不是德国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特点?A. 君主立宪制B. 联邦制C. 一党制D. 议会制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主要对手是?A. 法国B. 英国C. 俄罗斯D. 所有以上选项5. 德国在哪个时期开始实施社会福利政策?A. 19世纪末B. 20世纪初C. 魏玛共和国时期D. 纳粹德国时期...(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德国统一后,首任皇帝是________。
7. 德国在________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8. 德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________世纪。
9. 德国的________政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 德国在________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12. 描述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纳粹德国的崛起及其对德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14. 分析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过程和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德国在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并讨论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此处提供一段关于德国20世纪初外交政策的材料]六、作文题(共20分)16. 以“德国统一后的社会变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对德国统一后社会变革的看法和理解。
[此处为作文题的空白部分,供考生撰写]注:本试卷为模拟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德国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应考。
高考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
(大国历史练习题7)德国史专项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17)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 B.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C.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D.知识是美德存在的重要条件2.(2017.9·浙江绍兴选考诊断性考试·28)【加试题】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C.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D.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3.(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12月联考·28)【加试题】西方某著名人物曾发表演说:“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据此判断,该演说者最有可能是( )A.罗马教皇朱理二世 B.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C.浪漫主义作家雨果 D.建筑师布鲁内列斯齐4.(2018·江苏苏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6)康德生活于启蒙运动的晚期,有人认为只有他把此前这段时期的社会思想概括得最准确、最入木三分,而又最简约。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模块六 工业文明调整时期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6.2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2016·浙江湖州高一下期末)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
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2.1940年7月,德国展开对英国的闪电空袭。
英王乔治六世带着妻子,冒着生命危险去视察被轰炸的城市。
他还5次到国外巡视战场,体恤军情,鼓舞士气,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不下火线的国王”。
从上述情景中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王重掌行政权②英国全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侵略者③法西斯的侵略造成了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④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16·浙江温州二模)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
这一事件是()A.签署《慕尼黑协议》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建立“东方战线”D.实施“巴巴罗萨计划”4.(2016·浙江温州选考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甲国修改法律为乙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乙国同意丙国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丙国应甲国要求,对日本宣战。
甲、乙、丙三国分别是()A.美国、英国、中国B.中国、美国、英国C.英国、美国、苏联D.美国、英国、苏联5.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
……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
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6.(2016·浙江杭州高一期末)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1943年德意法西斯的窘境。
2022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简答题练习: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2)
2022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简答题练习: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2)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瓦格纳因参与德累斯顿暴动,遭到了通缉,被迫流亡瑞士。
在瑞士期间,瓦格纳对自己以往的歌剧创作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了他的艺术思想和歌剧观念,在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和《歌剧与戏剧》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歌剧理想,他认为完美的歌剧应当象古希腊悲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紧密地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将这种新型歌剧称为“乐剧”’,同时着手将这一理想讨诸实践,以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为题材,起草了诗剧,开始动手写作他最伟大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一作品近30年方才完成,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四部歌剧,是音乐史中罕有的“四联剧”。
悲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完成,标志着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实现,这部歌剧根据古代凯尔特人的传说写成,骑士特里斯坦受命前去爱尔兰,为他的叔父康沃尔国王马克迎娶新娘伊索尔德,两位年轻人曾经相恋过,此次重逢,旧情复燃,又误饮爱药,无法自拔,后国王知晓二人恋情,特里斯坦与国王侍从格斗,遭受重创。
伊索尔德前来与特里斯坦见了最后一面,一对恋人先后辞世。
剧中大量使用“主导动机”,并用管弦乐形成巨大的交响音乐网,最突出的方面是“半音和声”的使用,延迟了不协和和弦的解决,使得调性极端模糊,这是传统调性和声体系走向解体的第一步,对德彪西、勋伯格等作曲家有巨大的影响。
这部歌剧是德国歌剧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喜歌剧《纽伦堡的歌手》是瓦格纳歌剧中的特例,它一反以往歌剧中阴暗、沉郁、痛苦的基调,充满了明朗的朝气、. 极度的自信和幽默的戏谑。
题材来自 16世纪德国著名的名歌手故事,剧中的“纽伦堡赛歌大会”和“师傅歌手汉斯·萨克斯”都是真实的,它描绘了16世纪德国市民生动的生活画面,节日景象和欢快的因素贯穿全剧。
音乐技法相对比较传统,在连绵不断的戏剧场景中,有大段的个人独白、歌谣、圣咏、进行曲和舞曲,并采用了自然音阶写作。
历史ⅲ苏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项练习
历史ⅲ苏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项练习1.阅读以下两幅德国地图,回答以下问题:请回答:⑴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
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
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变化:①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②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③1938年10月占领苏台德区;④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原因: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理,激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②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积累巨大力量。
③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讹诈〔如慕尼黑阴谋等事件〕,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
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
⑵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做法: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
原因: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⑶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 构筑马奇诺防线;推行绥靖政策;极力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
⑷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积极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
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③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④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
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那么,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德法党史考试题及答案
德法党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于哪一年?A. 1863年B. 1871年C. 1890年D. 1919年答案:A2. 法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早期领导人?A. 卡尔·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罗莎·卢森堡D. 列宁答案:D4. 法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A. 领导抵抗运动B. 协助纳粹占领C. 保持中立D. 流亡海外答案:A5.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纲《哥达纲领》是在哪个城市制定的?A. 柏林B. 哥达C. 慕尼黑D. 汉堡答案:B6. 法国共产党在战后初期的国内政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A. 反对派B. 执政党C. 合作党D. 边缘党答案:C7.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地位如何?A. 执政党B. 反对党C. 边缘党D. 流亡党答案:A8. 法国共产党在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关系如何?A. 紧密合作B. 保持距离C. 敌对状态D. 断交答案:A9.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二战后重建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柏林墙的建立B. 德国统一C.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重建D.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C10. 法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立场有何变化?A. 转向极左B. 转向极右C. 保持不变D. 转向中间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包括哪些?A. 哥达纲领的制定B.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C. 第二国际的成立D. 德国统一答案:A, B, C12. 法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大事件包括?A. 1919年的图尔代表大会B. 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C. 1944年的抵抗运动D. 1968年的五月风暴答案:A, B, C, D13.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二战后的主要政策方向有哪些?A. 经济重建B. 社会福利C. 民主改革D. 军事扩张答案:A, B, C14. 法国共产党在冷战结束后的政策调整包括?A. 放弃共产主义B. 支持欧洲一体化C. 转向环保主义D. 加强与社会党的合作答案:B, C, D15.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有哪些?A. 移民问题B. 经济全球化C. 欧盟一体化D. 国内恐怖主义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史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下列各项中最正确的理解是
A.工业化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客观要求和物质基础B.容克地主控制了国家的煤铁等资源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矿产资源D.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了王朝统一战争2.19世纪末,德国先后与欧洲列强结盟,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与德国结盟的另外两个国家分别是
A.奥匈帝国和俄国B.英国和意大利C.俄国和法国D.奥匈帝国和意大利3.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实质是
A.以武力巩固普鲁士的统治B.镇压新兴的工人运动
C.以王朝战争实现统一D.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
4.二战前夕,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
A.对西班牙实施“不干涉”政策B.策划慕尼黑阴谋
C.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D.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5.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美国一黑人运动员夺取了三枚金牌,使当时观看比赛的希特勒十分恼火。
希特勒恼火的原因是
A.该黑人运动员不是德国人B.该黑人运动员夺冠驳斥了纳粹种族的“优越论”C.该黑人运动员不是纳粹党人D.该黑人运动员夺冠证明了内存种族“优越论”6.一战前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B.争夺北非突尼斯C.争夺巴尔干D.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7.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说: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因为
A.它建立在对战败国割地赔款分赃基础上B.它建立在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C.它建立在不平等的经济军事制裁基础上D.它建立在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基础上8.纳粹党在经过希特勒的改造后,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
A.沙文主义色彩和专制特征B.种族主义色彩和侵略特征
C.帝国主义色彩和垄断特征D.封建主义色彩和腐朽特征
9.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由此可见,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存亡对英国无关紧要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的灭亡更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10.1974年,西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反映了欧洲各国
A.在国际关系中孤立美国并取得世界霸权B.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要求确立欧洲中心C.不满美国的控制并进而与美国分庭抗礼D.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联合自强的要求11.斯大林说:“如果不摆脱分裂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
”以下哪个国家的发展最符合这样的观点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2.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
业……”这一事业是
...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3.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
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4.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
此景反映
A.两极格局形成B.两个德国出现C.两德统一在望D.美苏冷战结束
15.2008年以色列等世界各地隆重纪念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外交官何凤山博士,他被尊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缅怀他主要是因为
A.推动中以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B.促成中以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C.帮助成千上万犹太人逃离德奥两国流亡上海D.帮助世界走出经济大萧条
16.1862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演说中疾呼,“今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建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这里“重大问题”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7.如果要给19世纪末的德国历史概括一个主题的话,最全面恰当的是
A.结束分裂B.迅速崛起C.陷入战争D.和平统一
18.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德国纳粹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纳粹党利用了民众对何种形势的不满情绪
A.一战失败帝制解体B.《凡尔赛条约》的制裁
C.经济危机生活恶化D.二战爆发安全无着
19.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却迎来了一位主人。
”这位主人是
A.大英帝国B.德意志帝国C.俄罗斯帝国D.奥匈帝国
20.1990年东、西德在美、英、法、苏四国共同签署《四加二条约》下统一。
为何两德统一需要美、英、法、苏的同意,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最为可能A.美、英、法、苏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故需他们同意
B.两德的统一代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故需要四国介入
C.东、西德邀请美、英、法、苏四国共同参与德国统一后的重建工作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由美、英、法、苏四国共同分区占领
21.19世纪中期,德意志工业革命受到严重阻碍。
从市场角度讲,最突出的阻力缘自
A.贵族地主势力大B.缺乏海外殖民地
C.封建邦国林立D.邻国法、俄强大
22.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欧洲某城市突然涌出两万多士兵,在6个小时内就修筑了一道由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长达43公里的铁蒺藜墙,2个月后又加固为混凝土墙。
当时修此墙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公民外逃B.防止敌人入侵
C.搜捕“二战”战犯D.围捕国内反对派
23.1871年1月18日,在拿破仑第二帝国倾覆后的废墟上,在庆祝胜利的狂欢中,在辉煌华丽的凡尔赛镜厅里,威廉一世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威廉一世能够在镜厅里加冕,庆贺胜利,是因为打赢了
A.瓦尔密战役B.普奥战争C.普法战争D.拿破仑战争
24.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B.欧洲C.德国D.英国
25.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
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
二.非选择题:
1.一样的繁荣,两样的结局
20世纪的德国曾经两度在欧洲经济领域独领风骚。
为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两度经济腾飞之后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前者在战争之路上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让德意志民族在相对狭小的生存空间“委屈生活”了60多年;后者则由于经济的胜利而使联邦德国取得了依靠战争所不能获得的“生存空间”。
(1)德国“两度在欧洲经济领域独领风骚”分别是什么时候?是何原因?
(2)前者“在相对狭小的生存空间‘委屈生活’了60多年”和后者“取得了依靠战争所不能获得的“‘生存空间’”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2.德国的两次统一
材料一1871年1月17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宫接受德意志皇帝皇冠的前一天,还在怨恨他的铁血宰相:“明天是我一生中最不幸的日子,我们要为普鲁士送葬。
俾斯麦伯爵,这都是你的错!”而1990年却没有人为民主德国送葬。
材料二“我认为当初的形势发展得太快,要说是两德统一,倒不如说是东德被西德给完全并入来得恰当。
”——《东德的最后探戈》蓝丁
材料三科尔说:“当10月2日的那个夜晚,黑红黄三色国旗伴随着德国国歌在帝国议会大厦门前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对我来说则是一个梦想的实现。
在经历了几十年痛苦的分裂之后,我们的祖国以不流一滴血和泪的和平方式重新统一了。
这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典范。
看着周围50多万兴高采烈的欢庆人群,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幸福。
”
回答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出现分裂局面?德国历史上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各有什么特点?
3.高度文明与极端凶残的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民族曾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历史上涌现出马克思、黑格尔、歌德、贝多芬等伟大的时代精英,但是也曾在一批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骇人听闻的大屠杀,高度文明伴随着极端凶残,构成了德意志对于人类历史的双重影响。
威廉.李卜克内西用下面的情形来形容德国——“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1)分析德国“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的历史根源。
(2)法西斯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在德国上台?
(3)纳粹党统治确立后,是如何实现法西斯对于德国社会全面控制的?
(4)这个“倒着的金字塔”后来实在怎样的情况下被根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