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专题课程大纲2017年春季

合集下载

五德国工业设计史专题培训课件

五德国工业设计史专题培训课件

5.3.2 包豪斯
1.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2.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索时期。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3.成立宗旨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
(1)包豪斯校舍 这座新校舍是格罗佩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是
现代建筑的杰作。
(2)车间成就 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和布劳耶负责的家具车间。
图5-12茶壶设计 布兰德 图5-13烟灰缸设计 布兰德 图5-14台灯设计 布兰德
图5-15俱乐部椅设计 布罗威尔 图5-16钢管椅设计 布劳耶 图5-17“阿德勒”小汽车
“青春风格”的代表人物——贝伦斯 “青春风格”的代表作品
图5-2餐具设计 雷迈斯克米德
图5-3 1912年德国生产的挂钟
第二节 德意志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又称为或德国制造同盟,是德国第一个设计组 织。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其创始人有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 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威尔德等。其宗旨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 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设计出优良产品。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 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 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德国 工业联盟是在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一群著名的工业家、艺术家、建筑家、作家组 成的设计联合体。穆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设计师贝伦斯更是在实 践中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一代设计先驱。

高三历史课件:国别史专题——德国.ppt

高三历史课件:国别史专题——德国.ppt

对外
侵略
非洲:侵略坦噶尼 咯、和 西南非 亚洲:对土耳其、中国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导致英德矛盾尖锐。
结盟:三国同盟
1、下列发明创造哪些是德国人最先发明的(A C )
A
BB
CC
D
2、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英德经济发展有 何不同特点?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

60年代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
分 道
国原。因:
分 裂
扬 镳
民主德国:1949年成立,1955年加入华沙,

照搬苏联经济模式,改革成效不大,80年

代后期政局动荡。
终 统
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火车头。
六、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
神圣罗马帝国——莱茵同盟——德意志联邦——北
(1990—现在)
总结
•概括德国的基本情况:
1、政治(1)统一前四分五裂,二战后东、西德国分道 扬镳。德国领土分分合合;(2)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方 式,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对 德国政治有较大影响,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性。近现代史上,德国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既是发动者,又是受害者;(3)政治上,长 期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结怨深。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 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
(5)驻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在纽伦堡就刑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 的话:“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他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政治: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1954年结束被占

《德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德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德国文学史》教学大纲History of German Literature课程编码:08A44400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德语推荐教材:Karl-Heinz Wüst,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参考书目:余匡复著,《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范大灿主编,《德国文学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德语文学发展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及其特点、文学作品、代表作家有粗略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质,增加对德、中两国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大致了解德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文艺复兴时期至浪漫主义时期,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启蒙时期、狂飙突进时期和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各个文学时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掌握德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2.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德国各个文学时期的历史背景、风格及特点,同时了解并掌握各个文学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技巧。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时期的文学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该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

[授课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授课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一、文艺复兴的概念二、历史背景三、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作品和作家第二节人文主义时期的文学一、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的概念二、历史背景三、人文主义的主要文学作品和作家,马丁路德的贡献第二章: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文学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德国16、17世纪的历史文化状况,掌握巴洛克文风的特点。

德国新历史学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6)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旳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旳超 阶段性.新历史学派以为.人们之间有比个人间和阶段间更基本旳一 种道义结合。国家就是这种道义结合旳详细机构。他们探讨了国家 旳发展、职能等,并赞美和推崇当初旳普鲁士帝国,把它说成是在 阶级之上,为整个社会利益而奋斗旳社会王国。
新历史学派不但提出理论,而且热衷于提出多种政策主张。他们 提出旳改良主义政策涉及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劳资纠 纷仲裁、某些行业旳国有化、城市土地私有权旳限制、财政赋税改 革等。
德国资本主义旳迅速发展引起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旳发展。 德国在70年代巴黎公社失败后来成为国际工人运动旳中心,马克思主义 得到广泛传播。德国工人运动发展促使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阶级进 一步结合,它们一方面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又展开改良性旳 社会改革运动,力图经过自上而下旳改革,加强国家对社会政治、经济 旳干预、控制,以预防无产阶级革命旳发生。
威尔纳·桑巴特
威尔纳·桑巴特(1863年~1941年)德国社会 学家,经济学家。早年在柏林和罗马学习法 律、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1888年获柏林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0~1923年任布雷斯 劳大学副教授。192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31年退休。
◆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旳总结 1.精神原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形成旳原动力 2.强调建立与新制度相适应旳新旳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旳必要性 3.提吃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主要作用 4.强调企业家是当代经济主体 5.阐明了市场形成和经济学说旳特点
(1)新历史学派怀疑经济学者是否真旳能揭示经济规律.尤其否定 古典旳抽象演绎法。他们提出并论证历史归纳法,以为只有在搜集大 量资料后来,利用历史归纳法才干得到某些正确结论。
(2)新历史学派根据统计学旳发展,强调用历史统计措施来分析和 考察现实经济问题。他们把旧历史学派旳措施称为历史旳生理学,主 张用历史统计法来取代。

德国历史专业的分支及课程设置

德国历史专业的分支及课程设置

德国历史专业的分支及课程设置德国大学历史专业学校情况经验分享莫尼卡是个聪明的学生。

高中毕业后她接受银行职业培训,然后在一家银行工作。

“除此以外我还有企业管理学的学士学位。

”26岁的莫尼卡说道。

德国历史专业专业方向的选择大约两年前,莫尼卡决定在波鸿大学学习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历史。

“在中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历史。

比如我当时学到了关于魏玛共和国的很多知识,那个时代真是令我着迷。

”她接着说道:“我觉得能够知道一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是很有意思的,它可以让人以古为镜来审视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 莫尼卡的主修专业是近代史,辅修政治学和社会经济学,选择了文科硕士(Magister Artium)作为毕业方式。

现在她已经在波鸿大学读了三个学期,历史专业在这所大学设有文科硕士、国家考试(Staatsexamen)和学士(Bachelor of Arts)三种学位。

历史学分为四个部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现代史以及社会、经济和技术史。

莫尼卡不仅仅对波鸿大学历史专业广博的内容感到满意,她还夸奖到:“我和同学及教授们常有联系,教师们也对我们的辅导也很好。

”在德国学校历史研讨课制度很重要极大地调动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莫尼卡的一些同学在2001年夏季学期自发举办了一个探讨“德国人、犹太人和波兰人”问题的研讨班。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和波兰大学生的聚会,”莫尼卡说。

他们为学术报告拟定主题并给每个人分配一个报告,老师在其中只作一些建议。

“这些独立的工作能够极大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他们也能通过这个活动获得正式学分作为成绩证明”,莫尼卡说:“真可惜我没时间参加这个有意思的项目”。

大学初级研讨课历史专业的学习制度规定,学生们要选取4个历史阶段中的2个进行学习。

首先他们在一个为期两个学期的辅助性初级研讨课(IPS)中取得对古典时期、中世纪和近代史的大概了解。

“在上这个课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会掌握到各时代的所有方面,老师宁可选取一个特别的领域来详细地进行讲解,”莫尼卡解释说。

德国思想与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

德国思想与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Proceedingas a seminar incultural andintellectual history, thiscourse aims at providing an overview over the most importantand most influentialideas and currents of thought in Germany, and more generally in the German-speaking parts of Europe. The time period covered stretches fromthe end of the European middle agetill the early 21stcentury.The ideasand traditions of thoughtdiscussed herewillbeembedded in a historical contextas well as in a larger European contextofcourse follows an 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 encompassingphilosophy,political theory,sociology, literature, thehistory of art, and even certain aspects of natural sciences relevant to the self-perception of societies.Particular attention shall be given to the 19thand early 20thcentury, as many important ideas and concept were developed in the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纳粹党的兴起
纳粹党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大 量追随者
希特勒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实施了激进的 政治和种族主义政策见者和犹太人等进 行了大规模的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德国的战争计划
德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争计划,试图征服欧洲
2 德国的武器装备
德国在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德国在科技创新、环境保 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将继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德国》PPT 课件
PPT大纲:七年级历史德国
介绍德国
德国的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十个国家相邻,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德国的历史
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 文化宝藏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参战的原因
2
德国参战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领土
争夺、贸易利益和政治冲突等
3
德国参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是唯一 的君主制强国,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德国的现代化
德国的经济发展
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和高效的经济体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拥有着优质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无数的科学家和学者
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德国在欧洲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德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德国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正面的 贡献还是阴暗的历史,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德国以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3 德国战败的原因
德国战败的原因包括资源短缺、外交压力和军事失败等多重因素
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
波恩政府时期
2
西德成立了波恩政府,成为盟国阵营

高中国别史专题 德国

高中国别史专题 德国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三:德国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政治:1、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2、干涉法国大革命:1792年普奥联军,参加反法同盟文化: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

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出现代表:开普勒《愚人颂》2、宗教改革发端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2.90%的班级行为规范达标(力争达标率为100%,其中50%为文明班级);90%的寝室达标(力争达标率为100%,其中50%为文明寝室)。

3.推荐6-10名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提供40%的教师(含班主任)外出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向“新秀”、“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冲刺。

4.汇编《主题班会案例集》、《优秀论文集》、《学科随堂练习》及《画册》。

5.推出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美术教师个人书画展和专场音乐会。

6.升学目标:专科为主体引领本科,重点不放弃;升学率力争达72%,其中本科51人,艺术类本科58人(2010级高考升学率达78%,2009级为75%);质量监控成绩各科保十争九,会考合格率达95%,2010年招进的艺术班会考合格率达75%。

7.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快校安加固改造工程步伐,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住宿条件。

四、具体工作措施(一)积极响应以“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

1.抓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

充分利用典型,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创建“群体师德创优”文明处室,大力弘扬“讲奉献、重品行、作表率”的高尚情操。

《德国外交史》课程教学大纲

《德国外交史》课程教学大纲

《德国外交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315102【课程名称】德国外交史/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Aussenpolitik【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德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学时学分】周学时2,共34学时,2学分【课程概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战后德国历任政府的重大政治、外交政策。

在理论方面,本课程的重点是近两届政府(默克尔为总理,组阁方式相继为大联盟和黄黑联盟)的政治、外交政策。

每节课分专题讲授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德国对美、对欧盟、对华、对俄以及第三世界为主线,并配有相应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至今德国政治、外交的重大事件,透析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事件背后隐藏的核心国家利益;理解德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的基本规则,并能够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外交事件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对德语政府的政治外交政策有一个全面和宏观的把握。

熟悉相关政治外交术语的专业翻译。

在实践方面,针对每节课所讲授的专业外交知识,为学生搜集、整理、印发充分的外交术语练习材料,其中,当下时政要闻是练习的难点,需要教师对相关外交政策理论做比较充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课程目标】德国外交史课的开设对象是德语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开设时间为第五、六或七学期。

本课程是德语专业提高阶段增长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属于德语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类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课。

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学年的学习任务,对于已经进入高级学年的学生来说,掌握某个方向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理论对于其今后确定专业方向和工作、研究方向都尤为重要。

语言重在应用,重在今后研究方向的确立。

通过德国外交史的开设使学生加深对德国政治、外交以及相关理论的理解,初步掌握德国国情研究基础知识,为第八学期的专业八级考试、考研以及将来从事德国国情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与成绩评定】【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自编讲义教学参考书(1)《德国外交历史沿革》,Perioden aussenpolitischer Entwicklungen 1945-1990(2)维基百科、北外外交专业课件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德国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德国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与内容(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
1.了解文化,开阔视野
2.树立批判性思想
3.通过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4.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对应课程目标(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 Course Objectives)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情情怀
1,2,3,4
口头报告或小论文
十一
德国分裂
和统一
2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情情怀
1,2,3,4
口头报告或小论文
十二
统一后德国
4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情情怀
1,
口头报告或小论文

从宗教改革及农民战争
2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情情怀
1,2
口头报告或小论文

三十年战争
2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情情怀
3,4
口头报告或小论文

普鲁士兴起
2
讲授/讨论
阅读并理解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As one of thefundamentalelectives for senior German majors, this course provides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German history: prehistory, medieval history, the German Reform, the Thirty Years’War, Germanyin the 18thand 19thcentury, WWI,the Weimar Republic, Nazi,WWII, Germany since1945 and German Unification. The goal is to broaden the students’perspectives by providing some knowledge in the Germanhistory.

德国史专题

德国史专题

德国史专题德国史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诞生过伟大的思想家──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曾诞生过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歌德、海涅;诞生过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诞生过战争魔王──希特勒。

德国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竟然又能两次崛起。

特别是在“二战”后的五十年,德国不但在战后的废墟上又一次繁荣,又一次强大,而且又一次完成统一。

一、艰辛、坎坷的崛起之路1、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 19世纪70年代)①经济: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②政治:政治分裂,天主教势力强大,导致宗教改革发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开始标志、改革内容、影响)③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并传播:康德主张;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④文学艺术:贝多芬及其代表作,特点;2、完成统一,社会转型 (19世纪70年代)①经过②德国代议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背景、内容及评价)③影响:对德国:社会转型的标志,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对欧洲: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对国际关系: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法德结仇——一战3、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对外侵略目的: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史实:a.亚洲:对中国的侵略——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在中国抢夺路权矿权,并大规模投资设厂;1897年,借口两个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兵强占胶州湾。

第二年,强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建筑铁路、开采矿产等特权,把山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屠杀义和团;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b.欧洲: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后来,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

1882年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影响:导致英德矛盾尖锐、世界局势动荡,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4、一战中的德国(1914--1918)爆发:因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一战”爆发。

陈雪莹1617德国文化史周历

陈雪莹1617德国文化史周历

陈雪莹-16-17(2)德国文化史周历教材外国语言系教师教学周历(二○一六至二○一七学年第二学期)模块/课程德国文化史教材名称《MenschenWerke EpochenEineEinführung indie deutscheKulturgeschichte》任课教师陈雪莹编制时间 2017年1月18日模块/课程基础信息授课班级14德语总学分 2.5 总学时70 理论学分 2.5理论课时35 实验学分0实验课时0 自主学习学时35指导自主学习课时6.5合班数/学生人数39 是否“开新课”或“新开课”是是否为“双语课”否周次课时模块/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课时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实验或课程设计等/授课方式指导课时自主学习1 2L.1 Anfänge2 2L.2 Das Mittelalter 0.5自主学习项目116,173 2 L.3 Der Übergangzur Neuzeit0.5自主学习项目216,174 2 L.4 Deutschland imZeitalter desAbsolutismus unddes Barock0.5自主学习项目316,175 2 L.4 Deutschland imZeitalter desAbsolutismus unddes Barock0.5自主学习项目416,176 2 L.5 Die Aufklärung 0.5自主学习项目5 16,177 2 L.6 Klassik undRevolution0.5自主学习项目616,178 2 L.7 Romantik undIdealismus0.5自主学习项目716,179 2 L.8 ZwischenRestauration undRevolution0.5自主学习项目816,1710 2 L.9 Die Gründerzeit 0.5自主学习项目91 6,1711 2 L.10 Dekadenz undModerne im WienderJahrhundertwende0.5自主学习项目1016,1712 2 L.11 DasWilhelminischeDeutschland0.5自主学习项目1116,1713 2 L.12 Die WeimarerRepublik0.5自主学习项目1216,1714 2 L.12 Die WeimarerRepublik0.5自主学习项目1316,1715 2 L.13 DerFaschismus0.5自主学习项目1416,1716 2 L.14 Deutschland ineinerschrumpfendenWelt&Zusammenfassung0.5自主学习项目15,16,17理论课时小计32实验课时小计自主学习指导学时6.5自主学习的项目设计项目1-15:以第2-13课为依托,各小组进行课堂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史专题》课程大纲(2017年春季)
授课教师:徐健教授
学分:2学分
上课时间:每周三上午3-4节,地点:二教313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历史系专业选修课,也欢迎德国历史的爱好者参与学习和讨论。

课程主要讲述16世纪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历史,将围绕德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个重大问题,以时间为主轴、以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变迁为核心内容,通过专题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同时,本课程还特别关注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课程中所选择的问题均在德国历史演变的进程中产生过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国际历史学界对“德国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德国“特殊道路”(Sonderweg)问题的争论。

总之,要想了解20世纪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纳粹主义和“大屠杀”的发生,必须从了解德国近代历史、尤其是19世纪的德国历史开始。

课程以教授讲授为主,期间安排一至二次专题讨论。

课程评分方式分两部分:期末闭卷考试计60%,讨论及作业各计20%。

教师Office hour:每周五下午3:00-5:00;地点:人文学苑5号楼5220房间
序言:1、德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
2、什么是德意志的民族性?
阅读书目:
陈杭柱:《德语简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一讲罗马帝国和日耳曼人的王国:德意志历史的“前史”
关于德意志历史开端的不同观点
“德意志前史”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书目:
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77年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
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
第二讲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民族历史的形成
阅读书目:
詹姆斯·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刘新利:《基督教与德意志民族》,商务印书馆2000年
第三讲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
阅读书目:
托马斯·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的道路》,人民出版社
第四讲普鲁士神话的产生
普鲁士的起源和发展
近代国家的建构:官僚国家和军事立国
斯泰因-哈登堡改革与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阅读书目:
丁建弘:《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徐健:《近代普鲁士官僚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塞巴斯蒂安·哈夫纳:《不含传说的普鲁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Matthew Levinger, Enlightened Nationalism,Oxford, 2000
第五讲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德意志启蒙(Aurklaerung)和浪漫主义
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的“意识形态化”
德国的“自由”观念
1848年革命:自由主义的失败?
阅读书目:
戈尔迪、沃克勒主编:《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
Leonard Krieger, The German Idea of Freedom, Chicago, 1957
第六讲德国统一的道路选择
德意志邦联:一个模式的失败
普奥争霸:小德意志道路的胜利
自由主义的妥协和“白色革命”
阅读书目:
安托万·基扬:《近代德国及其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郭少棠:《权力与自由》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第七讲俾斯麦的统治风格与俾斯麦帝国(1871-1890)
1871年宪法及其特点
俾斯麦的内政:“文化斗争”、国家社会主义
俾斯麦的外交:均势同盟
英雄还是恶棍?
阅读书目:
恩斯特·恩格尔贝格:《俾斯麦:地道普鲁士人和帝国缔造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埃里克·埃克:《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Lothar Gall, Bismarck, the White Revolutionary, Allen§ Unwin 1986
Otto Pflanze, Bismar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Princeton 1990
第八讲威廉帝国(1890-1918)
“知识就是力量”
帝国内部的结构性危机
“乌拉爱国主义”
“世界政策”和一战的爆发
阅读书目:
约翰·洛尔:《皇帝和他的宫廷:威廉二世与德意志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弗洛里安·伊利斯:《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译林出版社2012年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中信出版社2014年结束语:什么是“德国问题”以及“德国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通史类书目:
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郑寅达:《德国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卡尔·艾利希·博恩:《德意志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
Hagen Schulze, Germany, a new history,Harvard University 1998
A.J.P.Taylor, The Course of German History, London 1946
Thomas Nipperdey, Deutsche Geschichte 1800-1866, Muenchen 1983
Herbert Grundmann(Hrsg), Gebhardt Handbuch der deutsche Geschich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