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迪林根专题研究报告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认识与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认识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b352b01581b6bd97f19eaed.png)
j
胡 国胜 , 秀英 : 国“ 杨 德 双元制” 职业教 育认 识与启示
学生分别 在学校和培训 企业两个地 点 , 由学 校 教 师和企业 “ 师傅 ” 两个施 教主体 , 对学 生进行理论 与实践 两 个方 面 的职业 教育 。学生 在 学校 是学 德 国师 傅带徒弟 的形 式可 以追 溯到古希腊 、 生 , 受 国家教 育的权利 ; 享 学生在 企业是 “ 徒弟 ” , 罗马时期 , 而这种 学徒教育在手 工业 中得 以推广 学 生既然是 企业 的学徒 工 , 都享有工资 和劳动合 是在 1 世纪 , 中世纪末达到鼎盛 。这时手工业 同保 护。 国“ 3 在 德 双元制 ” 职业教育 的大 门向每个德 行 会 学 徒 制 的 培 训 期 限 长 短 不 一 ,对 于 培 训 期 国公 民敞开 , 每个想 接受培训 的公 民都可 以不受 限、 考试等的安排 , 通过 行会来进行 的。 是 限制 地在其 中找到培训位 置 , 唯一 的条件 是接受 到了 l 世纪 , 国逐渐 开始 从传统农业社会 培训 的学生 必须从 德 国工 商行会 或 手工 行会 申 9 德 向工业社会 过渡 , 传统 的师傅 带徒弟 的手工业培 请选择 选择一家企业 , 获批后与企业 签定培训 合 养 模 式 已 经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发 展 和 技 术 改 革 同 。 需要 。因此 , 时代 的变迁要求 学校参 与到职业培 行会 代表 着企 业 的利 益 ,关 心 的是企 业 产 训中, 最先承 担这 一任务的就是 l世 纪以补习普 品 、 业竞 争力 和行业 发展 前途 , 9 企 当然注 重人行 通 教育的星期 日学校为前身的进修 学校 。 90 12 年 者 的 职 业 技 能 水 平 , 而 重 视 职 业 教 育 ; 业 承 进 企 全 国学校大会将进修学 校改名 为“ 职业 学校 ” 成 担着培训 学徒 的责任 ,作为学徒未来 的雇 主 , , 企 为 “ 元制 ” 业学校的雏形 。 双 职 业 有不惜代 价 、尽心尽力 培养 自己员 工 的动力 ; 在 12 到 16 年这段 时间 ,双元制 职业 教 州 政府与学 校关注州 内教育实施 的状 况 ; 90 99 而联邦 育 “ 大工 业前 那种松 散 的 、 统一 的企业 与 学 政府 则从更加宏 观层 面协 调各方关 系 , 从 不 必要时甚 校独立发 展 , 向较现代化 的和结构越来 越 明确 合 至 运用 行政 管辖 和立 法权来 确 保 国家人 才 培养 理 的方 向 发 展 阶段 。 ” 时 工 业 界 培 训 人 数 已 经 目标 予 以 实 现 。因此 德 国 “ 这 双元 制 ” 业 教 育 体 系 职 超过 了传 统手工业培训 人数 , 而培训 质量也逐 步 可 谓 多 方 利 益 与 责 任 相 互 交 织 形 成 一 个 科 学 的 、 提 高 。 由 于 工 业 化 生 产 对 劳 动 者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动 态 的 、 惠 的平 衡 。 互 求 , 训 工 场 开 始 出现 和 逐 渐 增 多 , 商 行 业 按 培 工 ( ) 业 教 育 的 文化 认 同 一 职 行业 工种规 范 了对学徒培 训 的期 限和考核要求 。 在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是 一 种 思 想 和 文 化 的 体 到 了 13 98年 , 业 教 育 被 规 定 为 义务 教 育 。 中 央 现 。“ 职 双元 制”职业 教育成 为一种 成功 的教 育现 机 构开始通过 制定统一 的教学计划 , 职业培训 象 , 将 离不 开德 国的政 治 、 济 和文化 的土 壤 以及 经 与职业 学校教学更 紧密的联合起来 。 历史 的传 统 。位 于巴利伐利亚州 南部 、 距离 意大 而第 二次世界大 战 以后 , 了恢 复经济 发展 利不 足 1 公 里 的美 丽的乡村有 一个 历史悠久 的 为 0 RIB Ee r trn ko cnk 生 产 , 业培 训又得 到全 面恢 复 , 种校 企 合作 小 公 司 ,名 叫 G E l t mooe - Teh i, 职 这 的双元培养模式一直持续下来 。 94 16 年联邦德 国 主要业务是 修理 电机 和 电动工具 , 它的掌 门人是 位八十 多岁的老太 太 , 每天坚持半 天来公 司上 教育委 员会在《 对历史 和现今 的职业培训 和职业 学校教 育的鉴定》 中第一次使 用“ 双元制 ” 一术 班 , 们 在 参 观 时 发 现 一 个 头 发 花 白的 工 人 在 全 这 我 他在这家公 语 , 式 将 存 在 已久 的企 业 与 职 业 学 校 合 作 的 职 神 贯注地修理 着 电动工具 。经打 听 , 正 业 培 训 形 式 用 概 括 简 明 的语 言 加 以表 达 。16 99年 司工作 已经 4 0多年 了 ,脸上始终 洋溢 着幸福 和 在 8月 1 4日, 国颁布 了《 德 职业教 育法 》 职业教 育 自豪 的笑容 。很巧 的是 , 该公 司维 修车 间碰 到 , 的“ 双元制 ” 完成 了制度 化过程 , 这普遍 被认 为是 两位 在普法基 尔辛职业学 校学 习的公 司学徒 , 正 双元制正式确立的开始 。 但这 时的职业教育普遍 在 对 电机线 圈改装 , 他们 对 职业很 热 爱 , 未来 对 属于 中等教 育 ( 如普法 基尔辛 国立 职业学校 、 帕 充 满 希 望 。 在德 国 ,职业教 育这种文化 被视为政 府 、 社 绍 职业学 校 ) ,双 元 制 由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扩 展 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还 是 之 后 的 事 。德 国于 16 98年 1 会 、 业 与个 人 的 共 同行 为 , 到 了一 致 的 认 同 , 0月 企 得 是企 业生存 通 过 了《 联邦共和 国各 州统一专科 学校协定 》 决 是德 国在 国际市 场竞争 中的原动力 , , 定 在 已有 的 中等技术 教 育基础 上成 立 高等 技术 与竞 争 的基础 , 是个人 生 存 与发展 、 感受 自身价 双 作 学 院 ( 兰茨胡特应用 技术大学) 以提升 技术教 值 和 得 到 社 会 承 认 的重 要 前 提 。“ 元 制 ” 为 职 如 , 业教育 的核心部分 , 是将其特 点发挥得 淋漓尽 更 育 培 养 人 才 的规 格 。 致 。据 统 计 , 国 只有 约 2 %的青 年 选 择 上 大 学 , 德 5 二 、 国 “ 元制 ” 业教 育 的认 识 德 双 职 约 7 %的 年 轻 人 则 选 择 不 同形 式 的职 业 教 育 。这 5 与德 国人 的观念 有关 , 人们 普遍 重 视技 能 、 重 尊 德 国“ 双元 制 ” 职业 教 育 中的 “ 双元 ” 包含 了 技 工 。 学生 具有 双重身份 ,即学校学 生和企业 学徒 ; 又 ( ) 二 企业与 学校有机结合 包含 了职业培训体 系中两个 主体 :企业 和学校 。 直 以来 , 国际上 曾有 两大 职业流 派 , 即以
德国基础教育的“分流”
![德国基础教育的“分流”](https://img.taocdn.com/s3/m/23edf51c650e52ea551898aa.png)
德国基础教育的“分流”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富阳学院李恒兴数年前我们对德国巴伐利亚州进行教育考察。
我们访问了巴州文教部、教育研究所、电教制作中心、迪林根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校、特殊学校。
德国具有个性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初期的“及早分流”,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及早分流,这是此次教育考察中感受较深的一件事。
德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初级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中学)。
中学又分主体中学、完全中学、实科中学。
儿童六岁进入小学学习,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四年的小学教育,然后开始分流。
令我们惊奇的是,十岁的孩子,在学校受初等教育时,就考虑今后的发展走向了。
当我们知道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就要为今后一生的工作定向时,总有一种疑虑,十岁开始分流,是否早了点。
为什么分流呢?德国朋友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才华、资质也都不一样,学习成绩更不会一样。
那么,是如何操作的呢?学生四年小学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提出志愿,由教师结合学生家长的要求和意见,综合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选择中学的建议,让学生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德国基础教育及早分流的做法,首先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印象:一是如何对待孩子。
他们的做法是必须区别对待,提倡多样性,不搞统一步调,不搞一刀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不同学校相同年级的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可以是不同出版商提供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己调整课时、进度;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是在教室里教,还是在教室外上;老师在课堂里上课,下面的小学生可以坐着,可以站着,也可以趴在课桌上。
二是他们把孩子们的心理、生理,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作为学习的基础,放在学习成绩之前。
第三,十岁的孩子今后人生的路还很长,学习的途径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心理、生理,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成绩的具体情况,选择去处,这是一种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
17-18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
![17-18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0e0042d31126edb6e1a1002.png)
17-18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从整体上看,17、18世纪德国的大学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大学一样,处于持续的衰退之中,传统大学形式甚至面临被废除的危险。
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近代大学的端倪开始初现。
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获得政府的资助,尊重自由的学术风气,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注重研究和教授的价值,形成了诸多现代大学的特征。
18世纪后半期,在启蒙运动及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然,也受到哈勒和哥廷根两校成功改革的影响,德国天主教各邦普遍实施了大学改革运动,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图为1735年的哥廷根大学一大学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1德国早期大学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是创办于1349年的布拉格大学(Prague),它也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第一所大学。
稍后又有了维也纳大学(1365年)、海德堡大学(1385年)、科隆大学(1388年)、爱尔福特大学(1392年)、莱比锡大学(1409年)、罗斯托克大学(1419年)。
由于布拉格和维也纳已不在德国境内,人们习惯于把海德堡大学看作是德意志境内第一所古老学府。
上述大学受南欧和西欧影响颇深,是德意志本土诞生的第一批大学。
从1456~1506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又有第二批9所大学出现,它们是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1456年)、弗赖堡大学(1457年)、巴塞尔大学(1459年)、因戈尔施塔特大学(1472年)、特里尔大学(1473年)、美因茨大学(1477年)、蒂宾根大学(1477年)、维滕贝格大学(1504年)、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1506年)等。
虽然较之意大利、法国、英格兰和西班牙等国大学,德国大学是相当年轻的,但德国大学后来居上,对中世纪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统计,到16世纪初期,德国共有在校大学生4200人,与14世纪通常的1200人相比,增长数相当可观。
这种大量的增长被16世纪20年代爆发的社会和宗教纷争所阻止。
1526~1530年间,大学生总数降至650人,许多大学发现其接纳的学生降至以前的三分之一。
铁路交通安全与事故案例 修改中
![铁路交通安全与事故案例 修改中](https://img.taocdn.com/s3/m/494c2f7aec3a87c24128c444.png)
18
• 二、事故原因分析
• 上述12起事故均发生在近一个月内,当地媒体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尚未 有官方发布的调查结果。从事故发生过程及原因推测来看,事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 类:
• 一是列车超速。美国铁路事故疑似由该方面原因导致。据华盛顿州|交通部发言人 表示,事故点限速30 英里/小时(48公里/小时),501次列车脱轨时运行速度在 70~90英里/小时(112~144 公里/小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已成立一个 工作组调查事故原因。Amtrak 发言人已经证实,该列车并没有安装可防止因超速致脱 轨的主动列车控制系统。据了解,全美铁路客运公司一直在研究列车以80英里/小时 (约129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新区段的可能性,当地官员曾就该线路的提速发出过 危险警告。
• ( 4)日本新干线3起事故
• 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希望号列车故障。据JR西日本铁路公司官网报道,2017年12月11 日,东海道山阳新干线N700A “希望号”34 次 列车经停小仓站发车后,检车员和乘务员报告有烧焦的气味。 列车经停冈山站时车辆维修人员添乘检查,车长听到13、 14 号车联 接处发出“啸叫声音”,认为不妨碍走行便继续行车(该上行列车的头车为16号车,列尾为1 号车)。列车运行至JR东海管内的京 都站附近时,车长再次察觉浓重的焦味,请求名古屋车辆段派员到名古屋站实施车底检查。检查人员判断不能继续行车,决定列 车停运,并在名古屋站等待救援。作为应急措施,JR 西日本公司决定在车辆段对其它同型转向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方可 投入运营。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对运行新干线的5家JR铁路公司约4800辆车进行紧紧检查。
• (1)印度4起铁路事故 •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于2017年11 月24 日一日内发生4起铁路事故,共
欧洲REACH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调查报告书
![欧洲REACH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调查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20d217a6b9d528ea81c779b9.png)
年月日
致: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环境负荷物质含量调查报告书
本报告书是关于本公司、贵司及贵司指定的关联公司输入的产品、零部件、用品、原材料(包含辅材,包装材料等)及其他一切物品,含有下列物质(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调查结果。
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物质属欧洲REACH规定annex XVII的限制对象物质
【替代方案】
详细信息请记录在另外的纸上
・使用物质(4种中的一种或多种)
・部件编号
・部件名称
・批量生产中部件、维修备件的分类信息
客户编号:
公司名称:
责任部门签名:
职务名称:
负责人姓名:
贵司对应人员姓名:
对应窗口邮件地址:
印章
(※拜托负责环境质量的部长以上的有关人员。
)。
麦斯麦术
![麦斯麦术](https://img.taocdn.com/s3/m/aea74f8f680203d8ce2f2442.png)
麦斯麦术大家熟知的催眠(Hypnosis)是以催眠术透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下的一种现象,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面部表情类似于睡眠,四肢可能僵直,出现暗示性幻想。
麦斯麦术是一种古老的“催眠术”,由维也纳医生麦斯麦(FranzAnton Mesmer, 1734-1818)发现的。
麦斯麦从物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P·A帕拉塞尔苏斯,及J·B范赫尔蒙特那继承了这样的观点:电力和磁力在宇宙之间无处不在,无论任何人都会放散出一种磁石的流质,而且都可以随意运用这种流质影响他人的精神和肉体。
他在临床实验时,用磁石按摩人们的身体,通磁于他们身上,或以自己作为磁力的源泉,发现常会使患者发生现代所称的催眠状态。
1778年麦斯麦还曾在巴黎创制BANQUET,这个BANQUET类似于一个橡树制的柜子,里面装有化学物品和许多铁器。
接受此术的人们围柜而坐,每个人以手相握并以绳相连(据说麦斯麦已事先通磁于此柜),并且放此柜子的房间半明半暗,四面有镜,柔和的音乐时奏进止;麦斯麦身着魔术家的装束四周走过,以手触一个,通磁于另一个,瞥第三人。
他常用眼注视一个人,告诉他:"睡吧……",那人就似乎真的睡着了,受此术而愈的患者很多。
其实麦斯麦术的治疗效果很可能是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爱好神秘和术柜巫咒的要求的社会心理而已。
后来由于他一直坚持此术的效果是由于他本人磁力所致,最终受到科学界的推翻。
但是麦斯麦的治疗效果使得它又断断续续地兴起,甚至1849年在伦敦还创设了麦斯麦医院,而且对于此术的研究也是延绵不断。
曼彻斯特公认的好医生--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 约为1795-1860)则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此术。
他提出:长时间注视某物,便可使眼脸的上举肌麻痹而引起不自然的睡眠,而将麦斯麦术的昏睡重新定义为神经性昏睡,又另创NEURO-HYPONOLOTY(后渐演化为催眠Hypnotize)一词。
环氧树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环氧树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82b1f2aaea998fcd220e2b.png)
环氧树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粘接性能、耐腐蚀性能优异,固化收缩率和线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工艺性好,综合性能极佳,更由于环氧材料配方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能够获得几乎能适应各种专门性能要求的环氧材料,从而使它在电子电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且其增长势头很猛。
尤其在日本发展极快。
以1998年世界主要消费环氧树脂的国家及地区,用于电子电器领域的环氧树脂占各国或地区环氧树脂总消费量的比例来看:日本为40%,西欧为24%,美国为19%。
而我国只占13%。
随着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预计环氧树脂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必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环氧树脂在电子电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电力互感器、变压器、绝缘子等电器的浇注材料,电子器件的灌封材料,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塑封材料,线路板和覆铜板材料,电子电器的绝缘涂料,绝缘胶粘剂,高压绝缘子芯棒、高电压大电流开关中的绝缘零部件等绝缘结构材料等。
后三类环氧材料将下面章节介绍中一一介绍。
环氧树脂电子电器封装及绝缘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材料的耐热性、介电性和阻燃性,降低吸水率、收缩率和内应力。
改进的主要途径是:合成新型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原材料的高纯度化;环氧树脂的改性,包括增韧、增柔、填充、增强、共混等;开发无溴阻燃体系;改进成型工艺方法、设备和技术。
1、环氧树脂浇注及浇注材料环氧树脂浇注是将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其他配合料浇注到设定的模具内,由热塑性流体交联固化成热卧性制品的过程。
由于环氧树脂浇注产品集优良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于一体,因此环氧树脂浇注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决速的发展。
环氧树脂浇注的工艺方法,从不同的工艺条件去理解有不同的区分方法。
从物料进入模具的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浇注和压注。
浇注指物料自流进入模具。
它又分常压浇注和真空浇注。
压注指物料在外界压力下进入模具,并且为了强制补缩,在物料固化过程中,仍保持着一定的外压,它由过去的简单加压凝胶法发展成现在成熟的自动压力凝胶法。
新编连续铸钢手册 01第一篇 总论
![新编连续铸钢手册 01第一篇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5f52d080eb6294dd886c55.png)
表 1-3 20 世纪 70 年代大型转炉炼钢厂实现全连铸工厂
国别 工厂名
投产 年份
美国
麦克劳斯公司特 伦顿厂
1969
机型 铸机数 流 弧形 4 双流
铸坯断面 mm 230×(910~1524)
转炉 年产量 数量×吨位 万 t
5×110t 240
法国
敦刻尔克厂二转 炉车间
1972
弧形
3 双流
250×1650
追溯连铸技术发展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世界连续浇铸技术的发展经历 1.1.1 连续浇铸方法的提出
最早提出将液态金属连续浇铸成形的设想可追溯到 19 世纪 40 年代,1840 年美国的塞 勒斯(G.. E. Sellers),1843 年莱恩(J. Laing)以及 1846 年英国的贝赛麦(H. Bessemer)提 出了各种连续浇铸有色金属的方法,贝赛麦获得用双辊法浇铸可锻铸铁的专利(1856 年), 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连续浇铸只是在有色金属中应用,例如低熔点金属铅、锌,也有用于 浇铝、铜的。
表 1-2 世界主要工业国 1970-1980 年间连铸坯产量与连铸比上升情况
国家
连铸增长
1970 年
连铸坯产量 万t
连铸比 %
1980 年
连铸坯产量 万t
连铸比 %
连铸坯平均年增长量 万t
连铸比平均年增长 %
日本 527 5.6 6627.1 59.5 610.0 5.39
德国 372.6
8.3 2016.2 46.0 164.4 3.77
由德国人德伦提出立式连铸机的雏形和 S. 容汉斯的结晶器振动技术组合。在 1933 年 容汉斯在德国建成一台浇铸黄铜的立式连铸机,并取得成功。1943 年容汉斯又建了一台浇 钢的试验机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主要工业国都对连铸技术进行研究,在 1946~ 1947 年间,第一批连续铸钢试验装置分别建于美国的巴布考克和威尔考克斯公司(Babcock & Wilcox)、英国的劳莫尔公司(Low Maor)、日本尼崎钢管厂,以后奥地利的布雷坦费尔 德钢厂、英国钢铁学会(BISRA)和美国阿·勒德隆(Alleghenyludlum)钢公司都建设了试 验设备。在此基础上,第一台生产型立式连续铸钢机于 1950 年在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 建成。随后,1951 年原苏联红十月冶金厂建成一台浇铸不锈钢的立式半连续铸机,往后英 国巴路厂(Barrow)、加拿大阿特拉斯厂都建造立式连铸机,中国也于 1958 年在重庆第三钢 铁厂建成一台工业生产用双流矩形坯立式连铸机,当时德国、苏联是建设立式连铸机的积极 者。
国内外氢冶金发展综述
![国内外氢冶金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48e1f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0.png)
昆钢科技Kungang Keji 202132021年第1期国内外氢冶金发展综述王萍肖国昆张志波段开会(科技创新中心)摘要氢气高能量密度、高还原性以及清洁性特,0,让氢能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全球环保趋严的背景下,氢冶金技术不但从根本上实现钢铁生产碳排放为零的可能,而且还降低高精钢材性能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对我国钢铁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文章以例举方式综述了氢冶金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钢铁企业氢冶金技术建设项目提供借鉴作用$关键词氢冶金氢能制氢富氢CO21前言氢冶金的本质是在还原冶炼过程中用气体氢代替碳作还原剂,并且生成物是对环境友好的比0。
不仅如此,氢作为还原剂在炼铁工艺中的有效利用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煤耗,减少冶金工艺中碳还原剂的消耗,从而有效提高金属还原效率,实现钢铁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氢冶金应运而生,以氢代替碳是当前低碳发展、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推动力。
2国外氢冶金发展现状国外多家钢铁企业对氢冶金进行了开发,项目大都进入了建设或者试验阶段。
2.1欧洲2.1.1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开展纯氢炼铁技术研发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在德国汉堡厂投资近7000万欧元建设氢能炼铁实证工厂,用于氢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项目研究,项目思路与瑞典HYBRIT项目类似,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中试厂。
目前,天然气是安米汉堡厂生产直接还原铁的主要材料。
近年来,安米与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进行纯氢炼铁项目合作,计划在未来几年在汉堡厂共同推行项目,对氢直接还原铁矿石进行试验和工艺精进,预计中试厂的规模为10万吨/年。
其中,该合作项目将采用变压吸附法从炉顶煤气中分离氢气,有效处理氢气使其纯度达到95%以上。
项目表明待未来有足够数量绿氢时,该厂将采用绿氢生产。
2.1.2瑞典钢铁HYBRIT项目瑞典钢铁公司与大瀑布电力公司和铁矿石公司于2016年联合成立HYBRIT项目合资公司,该项目在钢铁生产中使用无化石燃料的电力和氢气代替焦炭和煤,排放的将是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德国巴伐利平州中小学校教育考察叙事
![德国巴伐利平州中小学校教育考察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8e6ccb0c22590102029d92.png)
科 教师 的评 语 ,讨 论 每 个 学 生 的发 展趋 势 。原 则 上 讲 ,学 生 可 以在 三 类 学 校 中 自由转换 ( 实 科 ・ 如 中 学 的学 生 可 根 据 条 件 转 到 完 全 中 学 ) 。下 面 我
小学 和 迪林 根 教 育 学 院 , 对 中 小学 教 育 、教 师 教 育 进 行 了近 一 个 月 的考 察 学 习 。共 访 问 了七 种 不
学 生3 名 左 右 ,人 数 较 多 。在 巴州 这样 的私 立 学 0
上 采 用 小 组 合作 形式 ,注 重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教 师 讲 课 的 内容 比较少 。 2 、环境 不 同
四个班 级 每 个班 级 空 间都 很大 ,有 5 .0 方 06 平 米 ,教 室 外 面有 挂衣 服 和 放 鞋 子 的柜 子 ,教 室 整
法 中 学 ) 。主 体 中学 为期 五年 ,毕 业 后 ,大 部分 绩 ,其 它 课 程 的 成 绩 是通 过 平 时 的课 堂 提 问和 小
进 入职 业 学 校 , 为就 业 做 准 备 。实 科 中 学 为期 六 测 验 评 定 出 来 的 。绝 大 多 数 学 生都 能够 拿 到 毕业
国内 比较 ,有 明显 的区别 。 l 、学制 不 同
条件、教学内容 、教学计 划和课程 设置 。学生进
小学四年 ,采用 半 日制学 习,即上午学 习,
校后有 两年 的观察阶 段,届时学生将得到很好的 下午放学 。一般学生从上午8 时到校学习至l点 1 3 5 引导,观察期结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各 分 ,上六节课 ,第二节课后有半小时的点心时间
( 一)主体中学 赫希斯代特 国民学校 是一所包括 小学和主体
中 学 的学 校 ,我 们 在 小 学 和 主 体 中 学各 听 了两 节 课 ,与 校 长 和 教 师 进 行座 谈 ,对那 里 的学 校 情 况 有 了初 步 的 了解 。主 体 中 学 开 设 的 课 程 有 : 德 语 、数 学 、 英 语 、 自然 科 学 ( 物 、化 学 、 物 生 理 ) 、 社 会 科 学 ( 史 、 地 理 、 政 治 ) 、 劳 动 历
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分析报告
![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bbf4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4.png)
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将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的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旨在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参考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市场态势和发展前景,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分析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正文部分包括了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的概述、市场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结论部分对市场分析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整体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趋势和机遇。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在全球市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了解其在不同行业的需求情况。
2. 研究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和发展趋势。
3. 探讨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驱动因素、市场机遇和挑战,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的全面分析,本报告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市场情报,帮助其把握市场机遇,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稳健的发展和收益增长。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在各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MDI TDI ADI 专题研究提纲
![MDI TDI ADI 专题研究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c08d1ebc8d376eeaeaa3156.png)
“3I”(MDI、TDI、ADI)项目专项研究
一、“3I”产品简介
重点介绍“3I”产品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主要用途等。
二、“3I”市场分析
重点分析国内外“3I”产品过去5—10年实际情况和未来5—10年的市场预测,以数据图表分析为主,适当增加文字分析描述。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市场供给,包括产地、产量、生产商、经销商名单及概况;
2、市场需求,包括需求区域、主要用户、需求量;
3、产品供需平衡及预测情况
4、产品价格、成本及变化情况。
三、“3I”工艺技术分析
1、主要工艺技术路线及优劣势分析
2、基础配套和保障条件
3、原料供应及价格分析预测
4、产品方案及质量要求
5、国内外技术创新进展与趋势
四、“3I”全产业链及产业政策分析
重点研究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及相关政策情况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对本企业发展“3I”产业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斯瑞新材可行性分析报告
![斯瑞新材可行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da9e0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f.png)
斯瑞新材可行性分析报告从1979年荷兰DSM公司申请第一份有关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专利到现在,加之主要公司的专利垄断和技术限制,致使UHMWPE近些年才开始实现产业化生产。
目前世界上拥有独立自主产权并能够工业化生产UHMWPE的国家及企业只有荷兰DSM公司、美国Honeywell 公司、日本东洋纺织公司(DSM的合资企业)。
荷兰国有能源化学公司(Dutch State Mines,DSM)是荷兰三大化工公司之一,于1979年发表第一份关于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专利,随后在荷兰地区建成5套UHMWPE纺纱生产装置和一套单取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预浸材料UD生产装置,成为世界上首家UHMWPE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企业,UHMWPE商品名Dyneema。
2004年5月份,该公司在因反恐作为核心材料而需求旺盛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Greenille 新建的一套纤维生产装置及两套UD防弹材料生产装置投产,投资大约是1亿欧元,使其UHMWPE Dvneema生产能力扩大40%,达到4500t/ a,Dvneema UD材料的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2000t/ a。
虽然Greenville的生产是为全球顾客服务的,但由于美国目前的个人安全和恐怖主义形势严峻,因此DSM的Dvneema计划首先服务于美国军队的需求。
目前,在美国的两套UD生产装置的产品几乎全部用作美国国内和飞抵美国的飞机座舱防弹门的材料。
国内UHMWPE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市场竞争力,但产业化进程相当慢。
早在1985年,东华大学就率先提出对UHMWPE项目产业化的研究,并开始对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一批UHMWPE专利,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在中试成果的基础上,于1999 年底与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建成一套100t/ a工业化生产装置,2000 年又扩产为200t/a。
产品经湖南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属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企业战略研究德国迪林根钢铁目录一、企业基本情况 (1)1.1 基本概况 (1)1.2 产品结构和分类 (2)1.3 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 (3)1.4 主要工厂和设备 (4)二、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企业战略管理 (6)三、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8)3.1 公司生产情况 (8)3.2 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盈利情况 (9)3.3 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与其他知名钢企比较 (9)四、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发展目标 (10)日期:2012年7月3日德国迪林根专题研究报告一、企业基本情况1.1 基本概况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厚板生产企业之一,从1685年开始就从事钢铁制造,是德国最早的股份公司,是欧洲历史悠久且利润极高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厚板生产厂家。
21世纪初,全世界无数的工程都采用迪林根的钢板,其中有各种大型的铁桥和摩天大楼,也有近海的海洋工程和穿越大陆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
迪林根的钢铁产品适合于各种客户的特殊要求,即便是在最艰难的安装环境下,迪林根也可以出色的让自己的产品发挥最大的作用。
图表1:公司历史发展来源:公司公开资料迪林根的钢铁生产主要在迪林根和敦克尔克。
截止2011年,公司在迪林根的员工总人数已达5464名,其中,3940名是参与生产和维修的员工,1283名是从事各项技术、业务岗位和中层管理的白领员工,以及241名高层管理人员专家。
到2011年,在敦克尔克员工为618人。
以上均不包括在职培训的新员工。
(不包括培训的新员工)企业战略研究1.2 产品结构和分类德国迪林根厚板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按用途分有:结构钢、水电用钢、压力容器及锅炉用钢、土方工程和矿山机械用钢、机械工程用钢、管道及海洋用钢、管线钢、造船和低温运输用钢、模具钢、风能用钢、安全保护壳用钢。
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受到广泛好评,在一些世界知名的项目中都有应用,包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钢板厚度最厚达100 mm,DH供货约23000 t,主要钢种为ASTM A572-50,DI-MC 460;✧奥林匹克体育场,雅典:钢板厚度最厚达100 mm,钢板宽度最宽达5000 mm,DH供货6,100 t,钢种为S355J2G3;✧Viaduc de Millau大桥,法国:总长2460 m,高度343 m,DH供货43000t,钢种为S355K2G3;S355;✧Kárahnjúka水力发电厂,冰岛:钢板厚度最厚达150 mm,DH供货5330 t,钢种为S355ML,S420ML,S460ML,S690QL1。
德国迪林根专题研究报告1.3 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Dillinger Hütte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运营管理,DHS(Dillinger Hütte Saarstahl AG)持有其95.28%的股份,剩余的 4.72%股份由私人股东持有;而DHS分别由SHS (Struktur-Holding-Stahl GmbH & Co. KG aA,Montan-Stiftung-Saar 基金100%子公司) 持有26.7%股份,Saarstahl持有33.75%股份,ArcelorMittal持有30.08%股份,以及DHS持有自身10%股份。
该股份结构开始于2008年,保护和加强了公司在萨尔地区的钢铁生产。
迪林根集团下面的生产商主要包括Zentralkokerei Saar (ZKS) 、Roheisengesellschaft Saar mbH (ROGESA)、GTS Industries、Saarstahl AG 和Europipe。
其中,ZKS 和ROGESA 公司均位于德国的Dillingen an der Saar,分别供应焦炭和铁水,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该两公司50%的股份;GTS Industries位于敦克尔克,于1992年成为集团成员,是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厚板,Dillinger Hütte GTS这个交易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市场最高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代名词;Europipe 是世界上用于传输石油和天然气的大口径用管的领先供应商,公司位于德国Mülheim an der Ruhr,开始于1991年,是迪林根集团50%持股子公司,目前在德国、法国、美国和巴西都有生产设施。
迪林根集团还拥有为厚板提供了所有服务的一系列全资子公司或部分持股公司,包括6家钢铁服务中心,9家销售子公司,3家物流服务公司,保证公司为客户提供各个级别和规格的产品,同时还提供了营销和运输等服务。
来源:公司公开资料企业战略研究图表6:迪林根在全球的分布情况1.4 主要工厂和设备迪林根综合厂包括了焦炭厂(ZKS)、烧结厂、炼钢厂、轧钢厂(位于迪林根和敦克尔克)、高炉煤气发电厂、厚板加工部门以及ROGESA高炉。
图表7:迪林根综合厂示意图德国迪林根专题研究报告(1)焦化厂(ZKS):拥有两个焦炉组,每组45个焦炉,焦化流程采用Saarberg煤柱模压成型法,焦化室高度为6.25米,焦化室容量为44立方米,产品包括:冶金焦、焦炉煤气、焦油、粗苯、硫,焦炭产能约100万吨/年。
(2)炼钢厂:拥有两座氧气转炉,每座185吨,底部吹Ar/N2;三台连铸机(铸锭,钢锭最重达60吨);设有除渣机架的铁水脱硫系统,二次精炼采用钢包底吹(1-3块底吹透气砖)、复吹法、真空处理/钢包脱气技术。
(3)轧钢厂: 公司轧钢厂分为迪林根厂部(DH)和敦克尔克厂部(GTS)。
图表8:迪林根厂部(DH)和敦克尔克厂部(GTS)设备情况统计迪林根钢厂ROGESA高炉产能为460万吨/年,其中50%供往Saarstahl炼钢厂,50%供往炼钢厂,该厂炼钢产能为250万吨/年;公司迪林根(DH)和敦克尔克(GTS)两轧钢厂的产能分别为155万吨/年和80万吨/年左右。
图表9:生产线和平均产能企业战略研究二、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企业战略管理(1)迪林根实施了创新项目——“DH-TOP”的绩效管理办法迪林根引入了绩效项目“DH-TOP”,保证了在重组过程中连续性和令人满意的经济发展。
DH-TOP项目在2009年初全面启动,涉及到了的所有生产和维修环节,以及核心功能(首要的是销售和管理)和多数子公司。
该项目是一个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员工投入度的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在生产与维修的效率改进为达到各个核心职能的最佳水平而进行的成本削减增加净营业利润通过改善工作质量资源和安全增加员工的投入度四个主要实践领域发挥作用。
图表10:Dillinger公司科技创新DH-TOP项目"工作结构"自2009年运行初始至今,历经两年的DH-TOP项目非常成功:✧改善工作条件,充分授权,即:增加工作所衡量技能的多样性,使员工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能使用多种技能,同时要提高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的组织公平感知,组织公平感是员工对组织对待他们公平程度的知觉;✧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提供公开沟通渠道企业应通过工作小组等形式提供给员工向企业进言的机会和沟通渠道,并将该流程公开化、透明化。
德国迪林根专题研究报告图表11:Dillinger公司DH-TOP 绩效改进项目示意图(2)服务理念:我们的服务不只是供应钢板,但绝对不超出零件范围!✧做钢板客户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1)不做设计工程,不做设计计算;2)不组装成品设备,不开展现场业务;✧同时供应钢板和预制部件;✧向钢板客户供应他们自己不能生产的即用即装式的重部件“包”,扩大其产品范围。
(如锅炉和压力容器的成型封头和厚壁筒体);✧除供应钢板外还提供钢板加工服务:作为钢板选项提出(如带机加工焊接斜面的钢板),市场运作需要和迪林根钢铁公司钢板部协调进行。
(3) 注重在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投资在过去的五年公司在迪林根厂部的投资已经超过5亿欧元,主要用于提到公司产品的现代化,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和保护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公司目标是保证Dillinger Hütte GTS在国际厚板市场上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更加新的技术和更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公司近几年的主要投资有:✧投资于连铸技术:公司CC5所有组件的已经完全全面检修和更新。
该立式板坯连铸机使公司厚板的厚度扩大到创纪录的450毫米,再次确保了公司连铸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低位。
✧投资于加速冷却设备:公司迪林根厂部轧制车间和德克尔克厂部GTS车间现有的ACC冷却线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这些优化后的设备确保了更好的抗拉强度、韧性及和可加工性的组合,可以达到各种属性,以及在产品大小尺寸方面的扩张潜力。
✧投资于整平机:确保厚板的平整性是提高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依赖性,以及优化公司服务的重要方面。
公司目标不仅仅是让产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而是要保证产品在平整性方面远高于这些需求范围。
企业战略研究✧投资于精整设备:主要是为了提高在剪切线和火焰切割设备的剪切能力,确保在厚板各个规格产品切割的高精准性。
因此公司安装了一个等离子和一个高压水射流切割机来保证切割质量和实现对一些特殊规格的复杂产品的切割。
✧投资在热处理设备: 包括进行最后的热处理的额外设施(正火、回火、退火和淬火+回火),以及提高在热处理炉的过程控制能力,确保公司在厚板领域热处理的领导地位和提高公司质量要求。
公司在迪林根和德克尔克厂部都投资了新的超现代的辊冶炼炉。
✧投资于钢铁应用支持:Dillinger Hütte GTS为它的客户不仅仅提供超现代化的厚板产品,公司还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来提高客户在使用公司产品方面的技术潜力。
例如:通过在焊接实验室试运行一个新“Gleeble”,焊接周期模拟器可以为客户提供在厚板焊接性和焊接特征方面的更详细的数据。
三、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3.1 公司生产情况迪林根公司近两年产量有所恢复。
近4年的粗钢年产量分别为261.9、192.2、212.5和249.7万吨,近4年厚板产量分别为222.7、160.9、188.2和211万吨。
公司粗钢和厚板的产量除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出现下滑后,2010年和2011年保持持续增加。
其中,迪林根厂部的增幅较大,2011年增长17.19%,敦克尔克厂部2011年的增幅仅为2.85%。
目前,迪林根分厂每年大约生产430万吨生铁和150万吨厚钢板。
2011年公司产品销量有所上升。
2011年迪林根销量达210.4万吨,2010年销量为188.1万吨,增长11.86%万吨。
主要原因是2011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较高,以及前三季度订单情况基本保持良好。
公司第4季度订单开始下降,特别是制管钢板的订单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