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1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
迄今为止,BPPV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多项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Mizukoshi等报道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7/10万,但该研究仅纳入了急性期就诊的患者。
Froehling等通过病历联网系统推算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病率约为64/10万,但发病后没有就诊的患者未被纳入。
德国一项人群横断面研究报道,BPPV年患病率为1.6%,终生患病率为2.4%,年发病率为0.6%,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
2临床表现短暂的视物旋转或不稳感,多发生在患者起卧床及翻身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在抬头和低头时;3检查(一)基本检查后半规管BPPV诊断的关键——Dix-Hallpike试验(二)可选择的检查1.眼动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庭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中枢代偿情况,有助于判断BPPV与其他前庭感受器的共病状态,分析病因和判断预后。
3.听力学检查:原有的稳定的听力下降不影响BPPV诊断。
如果眩晕伴有新近出现的听力下降则需要进行听力学检查。
正常的听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排除其他耳科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听神经瘤等。
4.影像学检查:颞骨CT有助于排除中耳、内耳的炎性病变或结构异常导致的位置性眩晕。
内耳-桥小脑角内听道MRI能帮助了解有无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有无结构异常,能为部分不典型或难治性病例提供诊断线索。
5.平衡功能检查:用于评价姿势稳定性,为制定康复策略、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6.病因学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
包括钙离子代谢和骨质疏松的指标,如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游离钙离子水平、骨密度测量,以及血糖、血脂、尿酸、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的纵深认识
【 中 图 分 类 号 】 R7 6 4 . 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编 号1 1 0 0 6 —7 2 9 9 ( 2 0 1 3 ) 0 2 —0 1 0 1 一O 1
良性 阵 发性 位置 性 眩 晕 ( b e n i g n p a r o y s ma l p o —
要 症 状 。但 有 些患 者在 耳石 复位 后还 可 以有不 稳感
等, 而检查 时 可 以看不 到 眼震 , 这一 问题 的解 释可 能
与耳 石在 前庭 内有 关 , 虽然 不能诱 发 眼震 , 但 可 以有 前 庭 症 状 。 因此 , 在 B P P V 这 一 疾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提升 。 目前 , 这一 疾 病 的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研 究 应 该 向纵 深发 展 , 下面 的 一 些 问题 和关 键 点 是 应该 给 予
关注的。
生 后经 过 3个 月治 疗 仍 然 反 复 发作 , 但 实 际 工作 中 对 于 这 一情 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断标 准 要 宽 一 些 , 一般病程超过 2 周 基本 上 就 列 入 难 治 之 列 。难 治 性 B P P V 归 纳 起 来 有下 述情 况 : ①继 发性 B P P V, 尤 其 是在 前 庭 神经 元 炎后 并发 的 B P P V( 突发 性 聋 并 发 的 B P P V 一 般 不 难治 ) ; ②水平半规管 B P P V 的 背 地 性 水 平 眼 震 类型 , 其 治疗 难 度高 于 向地性 眼震 的类 型 ; ③上 半规 管B P P V有 时诊 断有 难 度 , 耳 石 手 法 复 位 的次 数 可 能 也要 多 于其 他 类 型 的 B P P V; ④ 多 个 半 规 管 受 累 是 难治 的另 一 可能 原 因 , 究 其 原 因可 能 是评 价 不 全 面, 忽 略 了并 存 的其他 半 规管 内 的耳石 。
陈太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陈太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陈太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2014-09-19陈太生作者陈太生教授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位置变化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前庭周围性疾病,常因仰卧位向左右翻身、躺下或坐起、低头或仰头等诱发。
在眩晕类疾病的疾病谱中,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症,国外文献BPPV占全部眩晕的17~42%,而近年来国内的某些文献报道更高。
在受现代媒体的干扰下,使BPPV患者的就诊具有趋向性,直接影响了BPPV患病率数据的可靠性,只有多层次、多区域、多中心的统合数据资料才能显示其真实性。
BPPV的三要素①异位耳石-半规管的内源性拟旋转刺激因子;②头位变化-半规管的内源性拟旋转刺激的启动要素;③功能存在-半规管功能良好或存在,半规管对耳石位移产生的拟旋转刺激具有应答能力,呈现出BPPV的临床特征,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产生、或不诱发BPPV临床症状和体征,即不会产生BPPV。
因此BPPV既是临床疾病,同时其本质又具有生理属性。
BPPV临床诊治BPPV的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和管石症(canalithiasis)的发病机制学说已经获得共识,基于该学说建立的BPPV诊断指南和各种耳石复位方法使大部分患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诊治效果。
BPPV治疗的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而成功复位的首要环节是对责任半规管进行准确定位,主要依据是变位试验诱发的特征性眼震,包括眼震的方向、强度以及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Dix-Hallpike在1952年首先对BPPV正式命名,并从眼震潜伏期、持续时间、疲劳性、方向类型及其与变位的关系总结了后半规管BPPV眼震的五大特征。
该研究对于BPPV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学说共识形成、水平半规管BPPV亚型认知、各种耳石复位方法的建立和BPPV诊断指南制定等均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2023/11/27
1
一、★概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 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 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二、分型:
1.后半规管BPPV; 2.前半规管BPPV; 3.外半规管BPPV; 4.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六、疗效评估
疗效评价时间:短期:1周;长期:3个月。 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2.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3.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 为其他类型的BPPV。
谢谢
2023/11/27
10
四、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2.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患者头向患侧转 450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 20。~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 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 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 症眼震持续时间<1 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 间≥1 min。
四、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3.外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管结石症在双侧变位 检查中均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 时间<1 min i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可诱发背地 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1 min。
五、诊断依据
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
2.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上述眼震特点,且具有短潜伏期(<30 s)和 疲劳性。
三、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
1.Dix_Hallpike或side—lying试验:是确定 后或前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课件
REPORTING
• BPPV 概述 • BPPV 诊断 • BPPV 治疗方法 • BPPV 预防与康复 • BPPV 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BPPV 概述
REPORTING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短暂 性眩晕和眼震。
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BPPV的病因和病理生 理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不同 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
据。
加强BPP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方案。
通过Dix-Hallpike或Roll-Test 等位置性诱发试验阳性,可确
诊为BPPV。
鉴别诊断
01
02
03
前庭神经炎
患者有病毒感染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 至数月,无位置性眩晕特 点。
迷路炎
患者有中耳炎病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听 力下降等症状。
颈性眩晕
患者有颈部疼痛、僵硬等 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 关,无位置性眩晕特点。
患者感到视物旋转,周围物体 晃动或自身旋转。
平衡障碍
患者感到站立不稳,容易跌倒 。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等症 状。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患者有头部移动至特定位置时 出现的短暂性眩晕症状。
眩晕发作时伴随至少一种其他 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等
。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如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是一种常见的
内耳平衡障碍的疾病,主要特点是短暂的眩晕发作,由头部位置改变引起。
眩晕通常与特定的头部位置有关,如翻身、低头或抬头等动作。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临床表现
1.眩晕症状: 眩晕通常发作在特定的头部位置改变时,持续时间较短,
可能伴随头晕、恶心,有时伴有耳鸣。
2.头位性眼震: 在特定头位时可出现眼球迅速的无自主性颤动。
3.平衡障碍: 患者在特定头位时可能感到平衡不稳。
三、诊断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触发因素、
持续时间等。
2.头位试验: 通过特定的头位试验可以诱发眩晕症状,帮助医生做出诊
断。
3.听力检查: 排除其他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
四、治疗方法
1.姿势训练法: 医生会教患者一系列头部位置变换的动作,帮助耳石回
流至正确位置。
2.药物治疗: 包括镇静剂、抗晕药等,用于缓解眩晕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的眩晕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五、预后
大多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够完全康复,有少数病例可能
发生复发。
六、结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但容易治愈的内耳疾病,及时诊断和有效治
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一、定义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
二、病因•BPPV多数病因不详。
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头部外伤、运动或手术刺激,如镫骨手术等也可因局部压力变化或镫骨足板嵌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
•乳突炎症、病毒性迷路炎、迷路瘘管或梅尼埃病均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两侧前庭反应不对称而引发本病。
•患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正常对照组仅为4%,骨质疏松症与BBPV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联系。
三、临床表现及特征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1:2 ,平均年龄54岁。
典型发作•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四、检查病人就诊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釆集,耳科临床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
位置诱发试验:1、Dix - 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A: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病人身旁,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 °B:保持上述头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 °C:注意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A:是确定HC-BPPV最常用的检查。
B:取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90度桶状滚动—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右侧做90度桶状滚动—平卧五、常有检查•听力学测试,多数听阈正常,若BPPV缘于某种耳病则可能听力减退。
VNG检查多数为正常,如有内耳病史则可能呈现异常。
•放射科影像学检查如怀疑颈椎病,可拍颈椎X片或MRI以了解颈椎骨质增生及脊髓受压的程度。
•经颅超声多谱勒(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约1/3以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其主要表现,TCD检查客观反映血管及血流情况可作为一项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发病前有中耳和镫骨手术史,则可加拍颞骨CT以利于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经验
文/ 唐浩斌(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陈舒华(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
“眩晕”前来就诊的患者。
然而,眩晕
症状虽然常见,但并不简单,多种疾病
均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涵盖
了神经科、耳鼻喉科、骨科、心内科、
内分泌科、血液科、心理科等多学科、
数十种疾病。
笔者作为耳鼻喉科大夫,曾接诊这
样一个案例:
别疾病的不同可选择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及中耳、内耳影像学检查。
此外,医生尤其需要注意鉴别轻嵴帽症,其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疾病,目前学术界认为轻嵴帽症是一种单独的诊断,但仍有不少学者会将其与HC-BPPV混淆或甚至将其误认为BPPV的一种不典型表现。
因而,临床在诊断HC-BPPV时,医生应注意到轻嵴帽
最后,临床还应注意与颈椎病、高血压、贫血、激素水平异常等其他学科疾病这就要求医生在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眼震及头部症状,还应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必要时完善颈部影像学、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及耳石复位治疗指南解读
1.主要治疗措施包括 ①避免诱发体位,特别是老年人; ②抗眩晕药物,缓解症状; ③前庭>-JN疗法,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增加对眩晕的耐受力: ④体位疗法,通过体位变换,有助于分散在迷路的碎块; ⑤耳石复位,多主张采用此法,经济简便、安全有效,可以门诊治疗 ⑥手术治疗,少数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手术治疗,如半规管阻断术、单孔神经切断或前庭神经切除术 等。 2.耳石复位方法 主要是Epley氏耳石复位和Semont氏释放疗法,前者主要是针对后半规管型,而后者则对外半 规管型BPPV患者更为适宜,也有人将这两种技术进行整合改良成为Epley氏改良耳石复位法,获得了 更好的效果。这些方法是根据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 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 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 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
2.1
Epley氏耳石复位手法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 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 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 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由于后半规管与 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 管的结石症。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 内。 第4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解剖学上,水平 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尤 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 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 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 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 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 在执行Epley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2017/10/15
13
45° 90° 矢 状 面 水平 30° 后 半 规 管
2017/10/15
14
Epley手法复位模拟图
上半规管
4 5 2 45°
患 侧
3
椭圆囊 后半规管
患 侧
患 者 背 面 1 2
45°
45° 3 4
患 者 正 面 5
2017/10/15
15
Epley手法复位演示图
2017/10/15
2017/10/15
9
2 Dix-Hallpike 试验是确定后或前半规管 BPPVBPPV 的常 1滚转试验 (Roll test):是确定水平半规管 用方法。试验患者头转向患侧 45°,患耳向下快速 的最常用方法:左右翻身时出现眼震,管结石可诱 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 20°—30°夹角。 发向受试耳的水平眼震,以向患侧明显,嵴顶结石 出现向地性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 可诱发对侧耳的水平眼震,以向健侧明显。 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顶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 1min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2017/10/15
1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 自限性外周前庭病变。1921年Borony首次描述此病 可为原发性(50-70%), 也可为继发性(30-50%),包括 头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偏头痛、内耳手术等 发生率: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 占老年人群的9%
2017/10/15
19
头右旋垂头位变位坐位的眼震图
2017/10/15
20
1、患者张成祥,男,x岁 反复眩晕起床眩晕2月 变位试验:翻滚试验头右偏位时发现背地性水平 眼震,头左偏位亦为背地性水平眼震。持续时间 80s.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组织学上,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上面存在着耳石膜
的结构,由一层粘多糖类的物质和碳酸钙结晶颗粒
组成,覆盖在毛细胞的纤毛顶部
囊斑(macules)
扫描电镜
扫 描 电 镜 ( 耳 石 )
总结(summary)
人体的平衡需要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加以维系 外周的前庭器官包括三管两囊,即三个半规管、一个
球囊和一个椭圆囊
半规管的感受部位在壶腹嵴,球囊和椭圆囊则是囊斑
耳石位于囊斑,脱落后游离在内耳液中,随着体位变
化能够刺激前庭感受器,形成耳石症
耳石症 = 囊斑的耳石脱落 + 体位变化 + 内淋巴液的流动 - 耳石撞击壶腹嵴 或囊斑本身 - 前庭器官兴奋 - 双侧前
庭系统不对称 - 眩晕
BPPV临床的界定
流程图
Dix-Hallpike 体位诱发试验
受试耳侧旋转45 度
仰卧垂头30度
眩晕感
眼 震
复位时
恢复坐位
再次眩晕 眼震重现
朝向对侧方向
Dix-Hallpike检查法
前庭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眼震的鉴别
眼震 潜伏期 持续时间 疲劳性 位置 方向 眩晕
周围性
2~10S
中枢性
无 30S以内 持续1min以上 重复试验,眼震消失 眼震不消失 仅见于一种头位 见于多种头位 固定向一侧 方向随头位改变 常伴 无或轻度
壶腹嵴
壶腹嵴位于半规管的
壶腹端,主要有毛细 胞和支持细胞构成,
毛细胞的顶部有动和
静两种纤毛,而纤毛 的上覆盖着一层如同
僧帽一样的胶质,即
嵴帽
壶腹嵴与半规管长轴
垂直,形成半规管和
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一、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按标准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6~80岁,病程不限。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常规检查项目(1)专科常规检查;(2)纯音听阈测听检查;(3)声导抗检查;(4)双温实验(心脏病及脑血管病急性期禁忌)视动检查,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检测(5)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乙肝五项离子1、离子2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及影像学检查(CT/MR)等检查。
良性位置性眩晕眼震图定位诊断之欧阳体创编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图定位诊断王娜1陈太生2林鹏2宋伟2 董红21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300192)【摘要】目的:探讨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VNG)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定位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126例BPPV患者的眼震图资料,分析总结各型BPPV在Dix- Hallpike 和滚转试验中眼震图上的眼震特点。
结果:126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PSC)BPPV98例(77.8%)、水平半规管(HSC)BPPV17例(13.5%)、前半规管(ASC)BPPV仅5例(3.9%)、混合型BPPV6例(4.8%),28例PSC-BPPV记录到反转相眼震。
眼震图上显示PSC和ASC管石症Dix- Hallpike悬头位垂直相眼震分别向上、向下,水平相眼震均向对侧,回到坐位时眼震反向。
HSC-BPPV滚转试验向两侧转头均可诱发出眼震,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同时,可判断为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强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反时,则为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弱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
结论:眼震图能够客观的记录BPPV患者眼震情况,准确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并且保存了眼震数据资料,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视频眼震图;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耳石通讯作者:陈太生(cts501@)Positioning diagnosis of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yVNGWang Na1, Lin Peng2, Chen Taisheng2 , Song Wei2, DongHong2(1The first center clinic colleg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2,China;2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TianjinFirst Center Hospital, Tianjin,30019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positioning diagnosis of VNG(Videonystagmograph)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BPPV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ir positional nystagmus recorded by VNG in Dix-Hallpike and roll tests were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ystagmus on nystagmograph of various BPPV.Results Of 126 patients with BPPV diagnosed in our center, the posterior semicircularcanals(PSC)were involved in 98 patients(77.8%),whereas the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and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ASC)were involved in 17(13.5%) and 5(3.9%), respectively.6patients(4.8%)confirmed combined-BPPV hadHSC-BPPV and ipsilateral PSC-BPPV. 28 patients with PSC-BPPV had reversalphase on nystagmograph. The nystagmusof patients with P/ASC-canalithiasis showed upward /downwardonthe vertical phase of nystagmographand orientated the opposite sideon horizontal phase in the head hangging position, and the nystagmus reversed when returned to sit.Nystagmus on horizontal phase can be provokedwhen the head turned to both sides of the rol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HSC-BPPV. If the nystagmus and the head-turning shared the same direction, then HSC-canalithiasis was confirmed,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d-turning which provoked the stronger nystagmus indicates the lesion side. If the nystagmus and the head-turning had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n HSC-cupulolithiasis was confirmed,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d-turning which provoked the weaker nystagmus indicates the lesion side.Conclusion Positional nystagmus can be recorded objectively using VNG.Positioning the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d will be easier and more accurate according to it. The recording conserved also be helpfu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repositioning of BPPV.【Key words】Videonystagmograph (VNG);benign positionalparoxysmal vertigo(BPPV);semicircularcanal;otolith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Taisheng (cts50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2014-09-19陈太生眩晕论坛作者陈太生教授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位置变化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前庭周围性疾病,常因仰卧位向左右翻身、躺下或坐起、低头或仰头等诱发。
在眩晕类疾病的疾病谱中,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症,国外文献BPPV占全部眩晕的17~42%,而近年来国内的某些文献报道更高。
在受现代媒体的干扰下,使BPPV患者的就诊具有趋向性,直接影响了BPPV患病率数据的可靠性,只有多层次、多区域、多中心的统合数据资料才能显示其真实性。
BPPV的三要素①异位耳石-半规管的内源性拟旋转刺激因子;②头位变化-半规管的内源性拟旋转刺激的启动要素;③功能存在-半规管功能良好或存在,半规管对耳石位移产生的拟旋转刺激具有应答能力,呈现出BPPV的临床特征,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产生、或不诱发BPPV临床症状和体征,即不会产生BPPV。
因此BPPV既是临床疾病,同时其本质又具有生理属性。
BPPV临床诊治BPPV的嵴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和管石症(canalithiasis)的发病机制学说已经获得共识,基于该学说建立的BPPV诊断指南和各种耳石复位方法使大部分患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诊治效果。
BPPV治疗的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而成功复位的首要环节是对责任半规管进行准确定位,主要依据是变位试验诱发的特征性眼震,包括眼震的方向、强度以及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Dix-Hallpike在1952年首先对BPPV正式命名,并从眼震潜伏期、持续时间、疲劳性、方向类型及其与变位的关系总结了后半规管BPPV眼震的五大特征。
该研究对于BPPV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学说共识形成、水平半规管BPPV亚型认知、各种耳石复位方法的建立和BPPV诊断指南制定等均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率先在2006年制定发布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与疗效评估》的诊疗方案,随后美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和神经病学会(AAN)在2008年也先后发布了BPPV诊疗指南。
这些诊疗方案或指南对提高大家对BPPV的认知、规范BPPV诊疗及耳石复位技术的迅速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各个诊疗指南中BPPV特征性眼震的记述主要源自肉眼或摄像对BPPV眼震的主观目测,对该眼震的辨析还缺乏系统的客观量化指标。
BPPV定位诊断的价值诱发眼震的肉眼目测对BPPV的定位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医生迄今仍然盲目排斥必要的客观测评,这不但对BPPV责任半规管的准确定位构成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BPPV相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机制等深入研究。
如水平半规管BPPV滚转试验中左右转头位均可诱发水平眼震,依靠目测常常难以辨别眼震的强弱侧;当眼震微弱时又很容易被固视抑制或被主观目测忽略,直接影响责任半规管定位和后续的耳石复位治疗,甚至产生了颇具争议的主观性BPPV诊断。
因此,分析考量BPPV定位诊断信息的价值,从弱到强依次为病史信息、变位试验的床边主观目测信息和客观量化信息三个层面。
病史信息的初筛作用理论上讲,详尽的病史信息对BPPV与其他眩晕或头晕的鉴别很重要,不但对BPPV诊断具有症状初筛作用,还可以帮助明确后续进一步的诊查方向,尤其是对BPPV的病因分析、治疗和预防方案的制定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BPPV的三要素,那些以体位变化诱发的、旋转性眩晕才更具有BPPV特征,如以仰卧位向左/右翻身、低头/仰头诱发的眩晕,且主诉旋转方向呈向左或右旋转者多源于水平半规管BPPV,后续的变位试验应以仰卧滚转试验(SupineRolltest)为主;以躺下或坐起诱发的眩晕,且主诉旋转方向呈前后翻转者多源于前后半规管BPPV,后续的变位试验应以Dix-Hallpiketest为主。
而那些与体位变化无关的发作性眩晕或头晕、以及持续性眩晕或头晕的则不在BPPV 的范畴。
尽管患者陈述的病史信息很重要,但是针对BPPV诊断而言只能提示该患者存在、或曾存在与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或头晕,若确立诊断必须依靠后续的变位试验。
临床信息显示,能够正确、准确表达和陈述主观眩晕或头晕症状的患者不及10%,更多患者对自身眩晕或头晕的主诉及陈述混乱不清,尤其是对于眩晕的旋转方向、不同体位诱发的眩晕程度、发病以来畏惧的体位等均不能陈述或与所述最后诊断矛盾,因此患者陈述的病史信息对BPPV定位诊断的价值很有限。
变位试验的主观目测定位临床常用的BPPV诊断性变位试验主要是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滚转试验(SupineRolltest),前者用于确定后或前半规管BPPV,后者又称仰卧转头试验用于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
辨别后或前半规管BPPV还可以采用Side-lying 试验,该试验原理同Dix-Hallpike试验。
前/后半规管BPPV的变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患者正坐于检查床上,目视前方。
检查者站于患者后方或受试侧,双手扶其头部按以下顺序完成试验:坐位→向一侧转头45°并迅速至仰卧悬头位(第1头位)→迅速回坐位(第2头位),再以同法检查对侧。
第1、2头位分别观察诱发眼震情况,并记录至诱发眼震结束,观察记录至诱发眼震结束。
Dix-Hallpike试验:在左/右悬头位时,头位与矢状面呈45°并低于床面20-30°,该头位能使向下耳的后半规管与地面垂直且抬升壶腹的相对位置,使靠近后半规管壶腹的管石最大限度地下沉带动内淋巴产生离壶腹流动(强刺激),诱发较强的旋转性眼震,而回到坐位时管石又回到近壶腹处产生向壶腹的内淋巴流动(弱刺激),诱发较弱的旋转性眼震。
同理若对侧(上方耳)前半规管存在管石,在该头位则产生相同方向的管石运动和与后半规管管石诱发反应相反的眼震效应。
Side-lying试验患者侧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面向患者,双手扶其头部按以下顺序完成试验:坐位→头左转45°并迅速右侧卧(第1头位)→迅速回坐位(第2头位);然后头右转45°并迅速左侧卧(次第1头位)→迅速回坐位(次第2头位)。
试验在第1头位时检测上方耳的前半规管和向下耳的后半规管,原理同Dix-Hallpike试验。
前/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在Dix-Hallpike或Side-lying试验第1头位,即悬头位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旋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为第1头位向地耳的后半规管BPPV;同平面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征与之相反。
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两者的眼震方向相同。
简而言之,右耳前和后半规管BPPV在试验悬头位的诱发眼震呈逆时针旋转,左耳前和后半规管BPPV在试验悬头位的诱发眼震呈顺时针旋转,且旋转上跳者为后半规管BPPV、下跳者为前半规管BPPV。
同一个前/后半规管的管结石症与嵴帽结石症诱发眼震的方向相同,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
水平半规管BPPV的变位试验仰卧滚转试验(SupineRolltest):按以下滚转顺序完成试验,仰卧位→快速向一侧转头90°(第1头位)→仰卧位→快速向对侧转头90°(第2头位)→仰卧位。
休息2分钟后,再以相反的转头次序重复上述试验。
必要时采取头体同轴的左/右侧卧位代替左/右转头位。
诱发眼震机制以右水平半规管管石为例,当患者于30°斜枕仰头位时,水平半规管平面与地面垂直,壶腹和半规管弓位置在上、耳石在下方的半规管长臂端,无耳石滚动和壶腹嵴偏斜,不产生BPPV症状和眼震。
向右侧转头时,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和半规管弓位置降低、长臂端抬升,在重力作用下耳石沿右水平半规管弓向壶腹滚动并引起内淋巴向壶腹流动,使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向椭圆囊侧偏斜产生兴奋性强刺激,右水平半规管兴奋并诱发较强的、与转头方向相同的右向水平眼震。
向左侧转头时,右水平半规管弓和长臂端均相对抬升,在重力作用下耳石沿右水平半规管长臂离壶腹滚动并引起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使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向半规管侧偏斜产生抑制性弱刺激,左侧水平半规管兴奋性相对增高,诱发较弱的、与转头方向相同的左向水平眼震。
有别于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SC-Can)诱发眼震机制,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HSC-Cup)症状及滚转试验特征性眼震是耳石黏附于壶腹嵴改变了壶腹嵴自身的比重所致。
以右耳的HSC-Cup为例,当患者于30°斜枕仰头位时,水平半规管平面与地面垂直,壶腹嵴相对直立无偏斜,不产生BPPV症状和眼震。
当向右侧转头时,右水平半规管壶腹由相对直立转向右侧位,在耳石重力作用下使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嵴背离椭圆囊偏斜产生抑制性弱刺激,同时左侧水平半规管兴奋张力相对增高,诱发较弱的与转头方向相反的左向水平眼震;向左侧转头时,右水平半规管壶腹由相对直立转向左侧位,在耳石重力作用下使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向椭圆囊偏斜产生兴奋性强刺激,右水平半规管兴奋并诱发较强的与转头方向相反的右向水平眼震。
因此,滚转试验中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反是HSC-Cup 的重要客观指标,也使患者常常畏惧健侧卧位。
HSC-Can的壶腹嵴偏斜会随耳石滚动停止而弹性归位,诱发眼震亦在短时间内减弱消失,HSC-Cup因耳石黏附增加了壶腹嵴比重,使两侧转头位引起的壶腹嵴偏斜持续存在、诱发眼震长时间不衰减。
所以滚转试验诱发眼震的持续时间较长也是HSC-Can与HSC-Cup鉴别、排除水平半规管前臂管石的又一重要客观指征。
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仰卧滚转试验向左右侧转头时均可诱发向地性(GeotropicHorizontalNystagmus),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向患侧转头的诱发眼震强。
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均可诱发背地性水平眼震(AgeotropicHorizontalNystagmus),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向健侧转头的诱发眼震强。
简而言之:水平半规管BPPV诱发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同者为管石症,且眼震强侧为患侧,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与转头方向相反者为嵴帽结石症,眼震弱侧为患侧,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
变位试验的眼震图定位试验方法同上,除了肉眼主观目测外,同步进行视频眼震图记录。
BPPV眼震图客观定位提高耳石定位精准度。
后半规管管石症在Dix-Hallpike或Side-lying试验第1头位时,图上记录到向上的垂直眼震且强,水平眼震向对侧且弱,坐起后(第2头位)时眼震方向逆转并弱于第1头位眼震(图1)。
眼震持续时间特征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