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前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7)、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会(2008)、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8)和Barany学会(2015)分别发表了BPPV相关的诊疗指南或标准。
随着眩晕诊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BPPV 诊疗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以期规范、完善国内BPPV 的诊疗工作。
定义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流行病学BPPV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导致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较大,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临床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进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1.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二、按受累半规管分类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
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流行病学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10.7-64/100,000人群占老年人群的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发病原因BPPV多数病因不详,属于特发性原因(50%-70%)。
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发病原因发病原因患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正常对照组仅为4%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联系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Schuknecht 提出的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嵴顶结石症的特点患者处于激发体位眩晕立即出现;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就持续存在。
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平半规管,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出管石症概念: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转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发生移位,牵拉壶腹嵴,使该半规管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
管结石症有以下特点患者处于激发头位后眩晕的出现有1—40s的潜伏期;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时程不超过60s。
管结石症是BPPV最常见的类型。
BPPV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上半规管性BPPV(SC-BPPV)混合型BPPV(C-BPPV)BPPV的临床类型发病率PC-BPPV, 占83%HC-BPPV, 为11%SC-BPPV, 仅6%C - BPPV, 较少见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临床表现及特征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1:2平均年龄54岁典型发作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临床表现及特征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发生率最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对于初发或轻度患者,可通过卧 床休息、头颈外固定等方式缓解
症状。
前庭康复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前庭康复锻炼,提高 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快速转头等诱 发眩晕的动作。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改善内耳循 环、抑制前庭系统过度兴奋等药
物。
剂量调整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 社交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定期随访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困难。
康复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和总结。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 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 调等。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头部外伤、内耳疾病、长期卧 床等是BPPV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避免 头部外伤、积极治疗内耳疾病、鼓励 患者适当活动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个体化医疗需求 的增加,未来BPPV的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 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远程医疗将逐渐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远 程医疗将在BPPV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 服务。
综合治疗模式将得到推广
未来BPPV的治疗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治疗 方法,而是将多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形成 综合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 度。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1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
迄今为止,BPPV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多项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Mizukoshi等报道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7/10万,但该研究仅纳入了急性期就诊的患者。
Froehling等通过病历联网系统推算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病率约为64/10万,但发病后没有就诊的患者未被纳入。
德国一项人群横断面研究报道,BPPV年患病率为1.6%,终生患病率为2.4%,年发病率为0.6%,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
2临床表现短暂的视物旋转或不稳感,多发生在患者起卧床及翻身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在抬头和低头时;3检查(一)基本检查后半规管BPPV诊断的关键——Dix-Hallpike试验(二)可选择的检查1.眼动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庭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中枢代偿情况,有助于判断BPPV与其他前庭感受器的共病状态,分析病因和判断预后。
3.听力学检查:原有的稳定的听力下降不影响BPPV诊断。
如果眩晕伴有新近出现的听力下降则需要进行听力学检查。
正常的听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排除其他耳科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听神经瘤等。
4.影像学检查:颞骨CT有助于排除中耳、内耳的炎性病变或结构异常导致的位置性眩晕。
内耳-桥小脑角内听道MRI能帮助了解有无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有无结构异常,能为部分不典型或难治性病例提供诊断线索。
5.平衡功能检查:用于评价姿势稳定性,为制定康复策略、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6.病因学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
包括钙离子代谢和骨质疏松的指标,如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游离钙离子水平、骨密度测量,以及血糖、血脂、尿酸、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法
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 飘浮于半规管
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
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
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
半规管 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
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
1) 将患者头向患侧旋转45°,从坐位快速变成仰卧位(头部后仰 不宜过大,10度左右即可),患耳向下,患者出现典型的眼震。
准确地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文化水平低
、年老体弱、理解能力差者。同时借助宣传栏、
图片等说明手段,详细说明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
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反复发作眩晕易产生恐慌 和焦虑情绪,治疗中应耐心解释本病可治好,预后 良好,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谢谢
BPPV预后:
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BPPV常见的三种自然病 程是: ①发病数周到数月后,患者的眩晕症状自行缓解; ②眩晕的发作与缓解交替,间歇期由数周到数年不 等; ③少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存在,没有自行缓解 的迹象。
护理:
1.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知识层次差异、对所患疾
病了解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神经内科
2016年 10月18日
内容提纲
contents
1 2 3
概述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4
5
护理
定义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指的是与头部或 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 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
特征:
1)明确的激发体位 2)特征眼震 3)潜伏期短 4)发作持续时间短 5)反向眼震 6)激发疲劳性
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 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输入正文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在这里输入正文文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眩晕分级治疗的临床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眩晕分级治疗的临床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 BPPV) 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
本研究通过有效地筛选BPPV患者、评估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治疗效果等, 旨在分析眩晕分级治疗在BPPV 的治疗中的作用。
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急诊科头晕和眩晕患者。
经两名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进行量表筛查,通过位置试验, 诊断137例BPPV患者。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92例, 年龄25~88岁。
伴随高血压病44例, 糖尿病13例, 高脂血症26例, 偏头痛5例, 颈椎病57例。
2. BPPV患者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纳入标准: (1) 主诉因头位变化而造成的短暂性眩晕发作就诊。
经过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 中的DHI-5项和DHI-2项量表初筛; (2) Dix-Hallpike试验或Roll-Test诱发试验诱发出眩晕及特征性眼震; (3) 排除其他疾病; (4)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剔除标准:不同意位置试验或仅主观眩晕而无眼震的BPPV患者。
3. BPPV的诊断方法头晕、眩晕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一般资料登记, 然后进行DHI-5项和DHI-2项量表初筛, DHI-5项是指在以下5种情况下问诊头晕、眩晕否会加重? (1) 抬头看时; (2) 弯腰时;(3) 上床或起床时; (4) 在床上翻身时; (5) 头部快速运动时;DHI-2项量表问诊以下二种情况下头晕、眩晕是否会加重? (1) 上床或起床时; (2) 在床上翻身时。
回答问题得分判断:“是”, 得4分;“有时有”, 得2分;“否, 得0分。
DHI-5项得分≥12分或DHI-2项问诊≥6分患者[1]作为BPPV拟诊患者。
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
(2)诊断步骤: 病人就诊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耳科临床常规检查(我院暂无开展) 听力学检查 位置诱发试验: 1.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2.滚转试验(roll test ) 3.有条件的医院,建议配合视频眼震图。
*
(1)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常有头痛、头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卒倒,改变位置后立即清醒,可有耳鸣、眼花、记忆力下降。偶伴视物不清,听力下降,吞咽困难。 颈椎棘突部常有压痛,压头试验阳性,仰头或转头试验阳性,即在头后仰及旋转时,眩晕或恶心的症状发作或加重。影像学检查:可有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向侧方隆突,以及椎间孔变小。
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又称为“耳石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的内淋巴液里游动,也就有可能进入平素无耳石存在的半规管里面并沉伏下来,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呈阵发性,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手法复位
• 结果和意义: CP:提示迷路或前庭神经节或神经 DP:提示脑干前庭神经核
方向 • 生理性眼震和病理自发性眼震 • 依据动作方向,可分水平、垂直、旋转等
CHENLI
18
眼震的病理生理
• 前庭系统:内耳迷路末梢感受器、半规管、半 规管中的壶腹嵴(感受角加速度刺激)、椭圆 囊和球囊中的位觉斑(感受重力加速度与直线 加速度刺激)、前庭神经、脑干中的 前庭核 群、小脑、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前庭皮质 代表区。
21
头晕的临床评估
• 病史和物理检查
• 神经病学和耳鼻喉病学检查
• 头晕模拟成套测验
• 神经耳科学检查
眼震电图
姿势图
听觉成套测验
CHENLI
22
卡路里(Caloric)试验
• 正常反应:COWS(cold.oppsite.warm.same) • 结果判断:
1 正常人左耳冷热反应总时值与右耳冷热反应总时值 基本相等,若差别大于40秒,提示总时值较小的一 侧有半规管轻瘫(CP canal paresis).
• 两侧前庭核接受冲动的不平衡即产生眼震
CHENLI
19
眼震产生机制
左侧前庭抑制
CHENLI
20
半规管与眼肌运动的关系
刺激
同侧眼外肌 对侧眼外肌 兴奋 抑制 兴奋 抑制
外半规管 内直肌 外直肌 外直肌 内直肌
上半规管 上直肌 下直肌 下斜肌 上直肌
后半规管 上斜肌 下斜肌 下直肌 上直肌
CHENLI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右水平半规管
注意事项
由于耳石消散和中枢适应的原因,会出现 疲劳性
所以要避免重复诱发 对于疗效,要考虑疲劳性。不要误把疲劳
性未引出眼震认为治疗好转
复位原则
腹返耳 嵴回石 直椭只 接圆能 返囊从 回,半 。不规
能管 从总 壶脚
复位手法:后半规管BPPV
Eply复位:针对管石(相对柔和) Semont复位:针对嵴顶结石(复位有
处理:对因治疗+康复训练
并发精神源性头晕:
解释+行为认知+抗焦虑
复位后注意
复位后走路不稳感或轻度头晕者
复位后24小时采用高枕卧位(头抬高 30°)或者健侧卧位睡眠
避免头部剧烈活动 保持充足睡眠 避免情绪波动
复位无效
分析原因:手法、角度、速度、复位 中眼震观察、复位后的体位
去除诱因 无效时,习服疗法 对于诊断明确、复位及康复训练均无
嵴顶结石:目的让耳石从嵴顶变到半规管,注意 甩头过程要快。
Barbecue复位
Gufoni复位:管石
Gufoni复位:嵴顶结石
复位手法:上半规管BPPV
反向Eply复位:疗效不确切 Semont复位: 海军总院李进让:李氏复位法 Yacovino复位:不用判断左右侧
Yacovino复位
临床分类
特发性BPPV:原因不明(50%-97%) 继发性BPPV:继发于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
(25%) 头外伤(7%-17%)-双侧 病毒性迷路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骨迷路
椭圆囊 (es) 球囊
内淋巴囊
前庭迷路解剖
壶腹
半规管空间位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情况观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情况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2014年9月-2018年8月本院门诊接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98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49)。
甲组实行耳石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乙组实行常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
分析两组的疗效,并对其作出比较。
结果: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比乙组的83.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充分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的既往病史,仔细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表现,可对其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待确诊后,采取耳石手法复位与药物联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施治,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诊治临床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周围性前庭疾病之一,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眩晕者发生本病的概率在30%左右的范围之内,因本病的危害性比较大,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
为此,临床有必要加强对本病患者进行早期正确诊治的力度。
本文旨在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诊治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9月-2018年8月本院门诊接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甲、乙两组(n=49)。
甲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在35-64岁之间,平均(54.22±3.17)岁。
乙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54.93±3.58)岁。
患者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
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和门诊就诊时间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1)突发性耳聋者。
(2)梅尼埃病者。
(3)中枢性位置性眩晕者。
(4)依从性较差者。
(5)失访者。
1.3 诊断标准[3]门诊就诊时,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指导完成Roll-Test和Dix-Hallpike体位诱发实验,分析眼震情况,然后再结合病史对患者施以BPPV半规管诊断。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一、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H81.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按标准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6~80岁,病程不限。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常规检查项目(1)专科常规检查;(2)纯音听阈测听检查;(3)声导抗检查;(4)双温实验(心脏病及脑血管病急性期禁忌)视动检查,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检测(5)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乙肝五项离子1、离子2 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及影像学检查(CT/MR)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