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科学实验报告单(2021年春修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3)1.运动和位置 (13)2.各种各样的运动 (16)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8)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0)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22)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24)7.我们的“过山车” (26)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9)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9)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1)3.蚕长大了 (33)4.蚕变了模样 (36)5.茧中钻出了蚕蛾 (38)6.蚕的一生 (41)7.动物的繁殖 (43)8.动物的一生 (45)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47)1.仰望天空 (47)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49)3.影子的秘密 (51)4.月相变化的规律 (53)5.月球—地球的卫星 (56)6.地球的形状 (58)7.地球—水的星球 (61)8.太阳、月球和地球 (6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66)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总(8 )课时课题 2.各种各样的运动第(2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使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2.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
2.学生能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点学生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资源指尖陀螺、玩具车、钢尺、铁皮青蛙、圆点、单摆等、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1.视频导入(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2)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3)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1.探索1(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
(2)它们可以怎样运动?让它们运动起来。
(3)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
(4)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板书课题2.探索2(1)指导记录。
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2)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3)分类。
运动轨迹给它们分类。
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1.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2.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3.悠悠球,分析它运动形式。
五、活动手册使用、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
2.在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运动之后,再归纳后填写。
2.各种各样的运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教案物体的运动》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并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随后,教师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二、学单导学教师出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观察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首先,教师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然后,教师让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出示校园地图,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三、深入研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2.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球、弹簧、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的是什么?”2.学生回答:“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弧线。
”3.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4.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学生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小球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滚动的视频。
2)教师出示弹簧和铅笔,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形状和铅笔的曲线形状。
2.学生观察中,围绕研究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研究单。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直线轨道上做的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曲线轨道上做的运动。
1.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美国人》杂志中的相关文章,如“运动的秘密”、“运动与大脑”等,提供了关于运动的前沿研究成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国家地理、BBC等,观看有关运动的纪录片,加深对运动现象的理解。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运动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滑梯或滚轮,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例题2:请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说明如何测量它们的运动速度。
答案: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来确定。测量运动速度的方法是使用速度计或计时器来记录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位移。
例题3:请解释物体运动的连续性,并描述一个物体在连续运动中的运动状态。
答案:物体运动的连续性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状态是连续变化的。一个物体在连续运动中,它的速度、方向和位置都在不断变化,但变化是连续的。
-针对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说明它是如何改变的。
答案: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在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当力不再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圈、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聚焦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引入:“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探索(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继而引向用贴小圆点的方式来准确描述。
(2)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粘贴用的“小圆点”,利用幻灯片出示探索任务,并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在钢尺的一端贴上圆点,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它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记录;比较前后两次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采用铅笔尖穿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重复刚才的步骤。
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进行全班交流。
其中,贴圆点可以改用粘贴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贴和取下。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设计pdf新版教科版

贴了圆点的图片和运动过程中的图片ꎬ目的是指导学生操作ꎻ接着又列举了一些可探索
的其他物体ꎬ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ꎮ 教材还通过气泡图中的文字提示学
生更换圆点的位置ꎬ观察与之前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ꎮ 圆点贴在不同的位置ꎬ会观察到
玩具汽车:用手推拉ꎬ玩具汽车即可向前或向后运动ꎮ
弹簧摇马:固定底座ꎬ向多个方向拉摇马ꎬ松手ꎬ弹簧摇马即可摆动或振动ꎮ
溜溜球:把棉线缠绕在溜溜球凹槽中ꎬ棉线末端套在中指上ꎬ握住溜溜球向下甩ꎬ溜
溜球即可快速旋转ꎬ还可以顺着棉线爬回来ꎮ
说明:让学生上台参与演示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ꎮ
(2) 交流ꎬ引发思考ꎮ
(2) 引入新课ꎮ
教师小结并引入新课:看来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不一样的ꎮ 除了刚才我们
交流的这些物体以外ꎬ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物体ꎬ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研究的内容ꎮ
教师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ꎮ
2. 探索活动:各种各样的运动
1) 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1) 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ꎮ
到课外ꎬ关注日常生活现象ꎮ 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从俯视角度看ꎬ小女
孩在绕着木马中心旋转ꎬ做曲线运动ꎻ同时ꎬ小女孩还在木马上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
动ꎮ 本活动也不需要学生分析、描述活动形式ꎬ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形象地画出运动
形式即可ꎮ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ꎬ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被分类ꎮ
教师提出问题ꎬ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师演示在钢尺上贴小圆点ꎬ用多种方法让钢尺运动起来ꎬ提醒学生观察小圆点的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案+反思

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4.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3.汇报研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运动水的【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材简析】本课通过观察、比拟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同时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为下一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做好认知铺垫。
本课活动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拟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第二局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用贴圆点的方式做标记,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通过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交流并分类,概括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做标记” 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表达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一一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表述运动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但对其运动形式的特点没有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探究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分类。
[科学思维]用比拟、分类的方法,能区别常见的运动形式的特点。
[探究实践]观察、比拟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从而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全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能比拟、分类其不同特点。
[难点]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并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小汽车。
[学生]1.每组提供指尖陀螺、钢尺、彩虹圈、弹簧玩偶、弹力球、跳蛙、红色圆片;2.观察记录卡片、小组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视频(运动的赛车)1.课件出示赛车视频。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三年级科学范文五篇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三年级科学范文五篇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三年级科学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重点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展示课件图片轮胎秋千前后摆动摆钟摆锤左右摆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想一想还有什么不同的运动?比如羽毛球、跳绳、火箭发射、旋转木马等,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运动形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运动形式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科学探索一、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展示课件,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指尖陀螺:在指尖上转动直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直尺振动或平移等。
玩具小汽车:车身在地面平移,车轮为滚动。
弹簧摇马:马身是摆动,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是振动。
溜溜球:绕线上下滚动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教师点拨: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2、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
在这些物体上贴上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1.观察直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分析周围物体的运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运动形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各种运动形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周围物体的运动形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分析周围物体的运动形式,理解不同运动形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运动形式。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成果。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如直线运动的球、曲线运动的小车、振动的弹簧等。
2.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运动形式,如滑板、跳绳等。
3.准备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运动形式。
2.呈现(5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展示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3.操练(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道具,亲身体验不同运动形式。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形式。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二、物体的复合运动
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这样的运动被称为复合运动。
易拉罐:罐体滚动,整体直线运动。
人行走:身体直线运动,手臂摆动。
竹蜻蜓:竹柄、翅膀旋转运动,整体曲线运动三、球场上的曲线运动--奇怪的“香蕉球”
播放视频
足球绕过“人墙”,划出一道弧线,破门而入!由于足球呈弧线形运行,与香蕉形状相似,故俗称“香蕉球”。
香蕉球又称“弧线球”,足球运动技术名词。
弧线球的原理: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并且不断地旋转,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黏滞性,因此当球转动时,空气就与球面发生摩擦,旋转着的球就带动周围的空气层一起转动,从而形成足球在空中向前并作弧线飞行。
对课件展示运动
进行路线描述。
观看视频
生活。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
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能够观察、描述
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体验生活中的物体运动
更多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
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
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
它们的异同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原理和运动形式。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时,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运动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球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科书中的图片和例子,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和运动形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判断一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是进行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运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以及运动与力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运动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知道运动与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运动与力的关系。
2.难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运动物体的图片或视频,如球、车、飞机等;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运动物体的图片或视频,如球、车、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学生可能回答出球是滚动、车是直线运动、飞机是飞翔等。
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各种各样的运动。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小车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
学生可能回答出小车是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会直线运动呢?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用绳子拉着小车在桌面上进行直线运动,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实验中发现,当拉力增大时,小车的速度也会增大,这说明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力越大,运动越快。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2课。
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2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
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
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
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1.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一单元教案

新课标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成多个局部去认识而做出错误判断,要帮助学生明确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
)探索二: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1.过渡:研究完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描述位置。
2.提问: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预设:找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说出与这个物体的方向关系和距离远近。
)让我们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尝试描述自己的位置。
3.活动:分发方向盘和软尺,指导学生分组活动。
任务/活动三三、研讨:根据校园平面图描述位置1.提问: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午间休息时,你在校园里活动,此时班长有事要找你,你要如何把自己的位置告诉他(她)呢?(预设:可以告诉班长自己在什么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的地方。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透明的、中心有测量尺的方向盘纸。
)这是一张透明的方向盘纸,纸上的测量尺每一厘米表示实际40米的长度。
3.布置任务:请大家用红星在教材P3的校园平面图中任意标注一个位置作为你们所在的位置,然后将方向盘纸的中心点覆在校园平面图的某个定位点上,向你们的同桌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任务/活动四四、总结思考,完成坐标图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相对于某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那么,你们能在告知方向和距离的前提下逆向推断出物体的位置吗?2.拓展:出示教材P3拓展部分的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引导学生阅读。
在确认学生理解了任务要求之后,指导学生在教材的图上完成任务3.小结:通过和其他物体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动,可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板书设计任务/活动三任务/活动四四、总结思考1.过渡:播放小朋友乘坐旋转木马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大家都有坐过旋转木马吧?结合你们自己的经验,说说旋转木马上的人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在转动;在上下移动;既在转动又在上下移动。
)3.布置任务:大家说得都对,那么,动手将你们认为的运动形式画下来吧!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活动手册填写(必做)2、练习(必做)判断题。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 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 1~6 课);设计制作(第 7 课);综合应用(第 8 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 2 课。
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 2 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
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
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
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 ,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
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
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3课做好认知铺垫。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
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
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
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
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其实,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
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预设5分钟)
1.视频导入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
(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
1.探索1——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
(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
(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
)
(3)小结并揭题。
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
(板书课题)
2.探索2——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
(1)指导记录。
(出示单摆)这个叫摆。
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
(2)提出记录任务。
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4)分类。
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
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PPT]
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
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生活动手册]
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运动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作业设计】
1.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圆点记录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
2.下列物体中和车上雨刮器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A.秋千
B.弹簧玩偶
C.木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