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台湾口述历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台湾口述历史的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过去讨论台湾口述历史的进行与刊布,都以学术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近史所)为其噶矢,而订在1959年12月;然而如果将口述访谈包括座谈会、座谈会记录(以第一人称表示慈一宽广的定义来看,则应以1952年台北市文献会成立后,以《台北文物》为其机关刊物,文为最早。可惜此一工作在1956年以后即停}卜。此外早期的《台湾风物》也在1954年5月刊出《士林镇乡土座谈会》为第二篇。虽然如此,但因学术机构有专才、预算,因此学术机构对口述历史的探讨虽较晚进行,但其规模成果却是地方文献机构、私人创办的杂志所难望其项背的。本文首先探讨台湾口述历史发展的两条路线:一是“中研院”近史所、台史所、国史馆、党冲国国民党党史会)、军使政编译局伪主;另一条路线自始即以台湾本土人物为访谈对象,自台湾大学、各省县市文献会、文化中心循改为文化局仍至于文化工作者。而后者在解严后,其发展更为快速,以地方文史工作室为其主力。

其次谈及台湾口述历史的推动给台湾各界尤其是史学界带来的影响。再次谈及台湾口述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而对的问题。

一、台湾口述历史的缘起与进行

卜近史所既开风气又为先口述历史是藉受访者的叙述,保留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记录,它为社会变迁保留史料,也提供历史研究或直接运用在个人传记与地方史的书写中。台湾口述历史的发端与实践,都不能不由1957年“中研院”近史所郭廷以所长开始积极推动口述历史开始说起。郭廷以所长认为只要每位重要人物都能留下一份详尽的传记记录,再与其他史料相对照,就能解决、澄清若干历史问题,遂在1959年10月拟订“民国口述史访问大纲”,于12月正式展开党、政、军重要人士的访谈。之所以在1959年展开这项工作,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1949年来台重要人士,有部分已退出政坛,有足够的人物可以选择;第二,中华民国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到1945年抗战胜利,可说历经了15年战争,因而史料征集及历史书写两相缺乏,有待补充;第三,受到欧美各国口述历史发展的影响,其中受到美国的影响较大。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早进行相关口述历史研究的大学,而该校东亚研究所的韦慕庭、何廉得教授,已在1958

年进行“中国口述历史计划”,访问因国共内战而迁徙美国的李宗仁、孔祥熙等中国重要的政经人物。

不过郭廷以所带领的口述历史与当时口述历史的潮流和台湾社会的变迁未能完全符合。首先是口述历史之所以在欧美产生,最主要的是替没有书写能力或不识字的弱势个人、族群发声,记录他们的历史。但近史所一开始就定格在“重要当事人”、“军政、外交、经济、文化、社会重要人士”,反而是为强者发言;其次访谈对象丝毫未把台湾人放入访谈名单,只重视迁徙来台、过去曾闪亮一时的政、军人物。经过近史所的提倡与实际进行,自1959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日子,共访问了11人,到1960 -1962年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各自进行中国重要人物的口述访问计划;此后10年间由于当时政治上未解严,受访者个人尚有顾虑,因此出版的脚步异常缓慢,直到1982年台湾第一本口述历史专书糙鸿勋先生访问记录》才出版;也由于未能在较合理呢早豹时间出版,反而使得早期从事的口述史不再新鲜;另一个原因是当事人已过世,难以找到合适的出版授权人,导致不少这时完成的访谈记录不能出版。

近史所第二阶段的口述访谈于1984年展开,所长吕实强为加强征集史料,成立了口述历史组迄今。这

一阶段不论是访谈者、受访谈人还是访谈的形式、出版的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变。在访谈者来说,不再如前期委托所外人士进行,而是由所里同仁组成团队,或由同仁找院外的合作者来进行;在受访者方而,不仅不再局限于军、政人物,反而扩大到教育、经济、企业史及相关领域的杰出人士,也开始为弱势者发声,或对政治受难者做大规模的访谈。此外在访问形式上也有了突破,此即原来都是个人生平式的访谈即将受访者自从有记忆起一直到访问当时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入改为以专题式的为多。比如仔市计划前辈人物口述历史》、《东北道德会相关人物》等访谈,亦即以某一共同主题为主。往后的专题,大半配合访谈者的研究计划,如《荣铁工厂相关人物访谈记录》、《台南帮企业相关人物》、《日治时期在“满洲”的台湾人;在出版方而,为了及时出版,也在短短20多年内出版口述历史专书100多本,诚然是非常亮丽的成绩。本期在经费上,还有来自委托单位如台湾高速铁路建设相关人物就是委托案。经由这些委托案,结合更多对口述史有兴趣者的加入,就近史所本身而言,也是个扩大领域、接触社会的好机会。

除了出版专书外,1989年近史所也出版了《口述历史划绸于》,这是年刊,旨在容纳篇幅较小的访问稿

以及刊登探讨口述史理论、方法的相关文章,是全台湾唯一的口述历史刊物,2004年出版到第12期,现已停刊。总之,近史所自1959 -1972年进行第一期口述历史,至1984年迄今进行第二阶段的口述访谈,已留下千万字以上的史料,出版100多本专书,还有《口述历史》不定期期刊12期,成果丰硕。目前该所仍在进行院士访谈或接受委托案,但已不如之前积极。

二、国史馆等单位的继起实践

“中研院”各所泡括近史所、台史所)的口述访谈,仅被定位为数据搜集,虽有任务编组,但不列入考绩;且口述访谈是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除非特别有使命感或者和自己的研究主题有关,很难强迫研究同仁进行。国史馆的情形则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学术、行政双重任务的单位,反而可以有专职人员来大规模的进行。当国史馆于1991年开始进行口述访谈时,聘近史所的研究员刘凤翰为顾问,以访问军政、财经、教育、医学、学术精英为主,也以重要人物生平式的访谈为主;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全力推动台独人物、民主运动人士的访谈;2009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则以蒋经国身边的相关人物为访谈对象,政党轮替也多少影响到受访人物之挑选。除了生平式的访谈外,也从事一些主题性、专题性的访谈,如对香港调景岭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