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范文
计算机网络_第6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6.1既然网络层协议或网际互联协议能够将源主机发出的分组按照协议首部中的目的地址交到目的主机,为什么还需要再设置一个传输层呢?答:(1)传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2)传输层对整个报文段进行差错校验和检测。
(3)传输层的存在使得传输服务比网络服务更加合理有效。
(4)传输层采用一个标准的原语集提供传输服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上述的功能,仅有网络层是不够的,在主机中就必须装有传输层协议。
6.2试述UDP和TC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它们的适用场合。
答:UDP协议具有如下特点:UDP是无连接的,提供不可靠的服务,同时支持点到点和多点之间的通信,面向报文的。
TCP协议具有如下特点:TCP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的服务,只能进行点到点的通信,面向字节流的。
TCP/IP协议的传输层既包括TCP,也包括UDP,它们提供不同的服务。
应用层协议如果强调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那么选择TCP较好,分组的丢失、残缺甚至网络重置都可以被传输层检测到,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如果应用层协议强调实时应用要求,那么选择UDP为宜。
6.3若一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
但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是否可以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UDP能否提供IP没有提供的功能?答:仅仅使用IP数据报还不够。
IP数据报包含IP地址,该地址指定一个目的地机器。
一旦这样的分组到达了目的地机器,网络控制程序如何知道该把它交给哪个进程呢?UDP用户数据报包含一个目的地端口,这一信息是必需的,因为有了它,分组才能被投递给正确的进程。
6.4请分析SYN Flood攻击是如何利用三次握手的漏洞的。
答:SYN Flood是当前最流行的DoS(拒绝服务攻击)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利用TCP协议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CPU满负荷或内存不足)的攻击方式。
第6章自测题习题及答案(选择题)
6.4 自测题6.4.1 选择题自测1. 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范围划分为和。
A.广域网局域网B.专用网公用网C.低速网高速网D.部门网公用网2. 在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的是。
A.星型拓扑B.总线型拓扑C.环型拓扑D.树型拓扑3. 关于网络协议,下列选项是正确的。
A.是网民们签订的合同B.是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C.TCP/IP协议只能用于Internet,不能用于局域网D.拨号网络对应的协议是IPX/SPX4. 两个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相互通信是因为。
A.它们使用了统一的网络协议B.它们使用了交换机互联C.它们使用了兼容的硬件设备D.它们使用了兼容的软件5. SMTP是邮件的协议,POP3是邮件的协议。
A.多媒体Web数据B.文本Web数据C.多媒体邮件D.传输下载6.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B.联网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资源C.计算精度高D.内存容量大7. 网上共享的资源有、和。
A.硬件软件数据B.软件数据信道C.通信子网资源子网信道D.硬件软件服务8. LAN通常是指。
A.广域网B.局域网C.资源子网D.城域网9. 局域网常用的网络设备是。
A.路由器B.程控交换机C.以太网交换机D.调制解调器10. 支持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设备称为。
A.转发器B.以太网交换机C.路由器D.网桥11. 按照网络信号的传输延迟,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B.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C.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D.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12. Internet是由发展而来的。
A.局域网B.ARPANETC.标准网D.WAN13. Internet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也是世界范围的重要。
A.信息资源网B.多媒体网络C.办公网络 D.销售网络14. 下列对Internet叙述比较准确的是。
A.Internet就是WWWB.Internet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Internet是采用TCP/IP协议,由许多局域网和广域网互联组成的互联网络D.Internet就是局域网互联15. 1994年4月20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接入Internet的国家,所使用专线的带宽为。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第6章:网络层1.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解答: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2. 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
假设路由器C刚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
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
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
则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解答: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
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表3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 第6-7章 广域网
第六章广域网6-01 试从多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答:答:(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
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
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
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
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
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4)关于分组顺序:对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
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因而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这些数据报按序列到达目的主机。
(5)可靠性与适应性:虚电路服务在通信之前双方已进行过连接,而且每发完一定数量的分组后,对方也都给予确认,故虚电路服务比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高。
但是,当传输途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服务可以绕开这些故障地区,而另选其他路径,把数据传至目的地,而虚电路服务则必须重新建立虚电路才能进行通信。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1.2 试分析阐述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异同点。
答: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系统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各计算机之间的并行工作,分布式系统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集成应用环境。
所以,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软件系统。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的互连构形,也就是连接布线的方式。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五种: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和网络形,如图1.1 所示。
星形结构的特点是存在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计算机与中心节点互连,系统的连通性与中心节点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
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呈现层次性。
总线形结构的特点是存在一条主干线,所有的计算机连接到主干线上。
环形结构是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环形的线路,每两个计算机之间有两条线路相连。
网络型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事实上,目前的因特网就是这种拓扑结构。
1.4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内涵是什么?答: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把一个计算机网络概括为一个由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的通信系统终端系统:终端系统由计算机、终端控制器和计算机上所能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
计算机通过一条高速多路复用线或一条通信链路连接到通信子网的结点上。
终端用户通常是通过终端控制器访问网络。
终端控制器能对一组终端提供几种控制,因而减少了终端的功能和成本。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第6章:网络层1. 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解答: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详细过程如下: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
假设可以找到,不再进展地址解析;否那么,那么以播送方式发送一个ARP恳求分组,该恳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恳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参加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好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2. 考虑如下列图的采用基于间隔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
假设路由器C 刚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
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以下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
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
那么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解答: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 5。
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表3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间隔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
那么每条链路上由于路由器更新路由信息而消耗的带宽是多少?解答:在该网络上共有50个路由器,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大小为6*8*50=2400b。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六章习题(传输层)》
第七章习题〔传输层〕一.名词解释1. ______ UDP2. ______ 恢复功能3. ______ 报文4. ______ 传输延迟5. ______ TCP6. ______ 剩余误码率7. ______ 连接建立失败的概率8. ______ 重传计时器9. ______ 段segment10. ______ 连接建立延迟A.在传输层之间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
B.传输效劳用户要求建立连接到收到连接确认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C.在最大连接建立延迟时间内连接未能建立的可能性。
D.从源主机传输用户发送报文开始到目的主机传输用户接收到报文为止经历的时间。
E.用于测量丧失或乱序的报文数占整个发送的报文数的百分比。
F.在出现内部问题或拥塞情况下,传输层本身自发终止连接的可能性。
G.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H.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I.TCP协议传递给IP的信息单元。
J.为了控制丧失的或丢弃的报文段,TCP使用了处理报文段确认的等待时间的计时器。
二.单项选择1.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_______ 。
A.数据交换B.网络连接C.进程通信D.网络效劳2.效劳器控制着网络共享的资源,具有更高的权限,它要完成用户合法身份的识别、资源访问的管理,因此效劳器的_______ 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A.平安性B.性能C.配置D.通信能力3.在UNIX Socket调用中,Accept〔〕调用是为_______ 的传输效劳设计的。
A.无连接B.无连接或面向连接C.面向连接D.可靠4.设计传输层的目的是弥补通信子网效劳的缺乏,提高传输效劳的可靠性与保证_______ 。
A.平安性B.进程通信C.保密性D.效劳质量QoS5.传输层的作用是向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_______ 数据传输。
A.点到点B.点对多点C.端到端D.多端口之间6.UDP端口号分为3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_______ 。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 第6章 网络互联
2. 网桥的类型 目前的网桥标准有两个,分别由IEEE的802.1与 802.5两个分委员会制定,它们的区别在于路由选 择策略不同。基于这两种标准有两种网桥。 ○ 透明网桥——透明网桥由各网桥自己来决定路 由选择,局域网上的各结点不负责路由选择。透明 网桥的最大优点是容易安装。 ○ 源路选网桥——源路选网桥由发送帧的源结点 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假定每个结点在发送帧时,都 已经清楚地知道发往各个目的结点的路由,源结点 在发送帧时需要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
(2) 数据转发 路由器的另一个基本功能是完成数据分组的传送, 即数据转发,通常也称数据交换(Switching)。 在大多数情况下,互联网上的一台主机(源端)要 向互联网上的另一台主机(目的端)发送一个数据 包,通过指定缺省路由等办法,源端计算机通常已 经知道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 源端主机将带着目的主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的数据 包发送给已知路由器。路由器在接收了数据包之后, 检查包的目的地址,再根据路由表确定它是否知道 怎样转发这个包,如果它不知道下一跳路由器的地 址,则将包丢弃。如果它知道怎么转发这个包,路 由器将改变目的物理地址为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并且把包传送给下一跳路由器。
(3) 由于中继器在物理层实现互连,所以它对物 理层以上各层协议完全透明。
图6-1 用中继器连接两个10 Base-5电缆段
图6-2 用中继器连接不同传输介质系统的以太网
6.2.2 网桥
网桥(Bridge)又称桥接器,它是一种存储转发设 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局域网互联。使用网桥连接 起来的局域网从逻辑上是一个网络,也就是说,网 桥可以将两个以上独立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构 成一个单个的逻辑局域网。从协议层次上看,网桥 操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在数据链路层对 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实现网络互联。网桥能够连 接的局域网可以是同类网络,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 而且这些网络可以是不同的传输介质系统。使用远 程桥还能够实现局域网的远程连接,即LANWAN-LAN的互联方式。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范文
第一章网络安全综述1.什么是网络安全?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美国国家安全电信和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STISSC)对网络安全作如下定义:网络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
2.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答:1)物理安全(1)防静电(2)防盗(3)防雷击(4)防火(5)防电磁泄漏2)逻辑安全(1)用户身份认证(2)访问控制(3)加密(4)安全管理3)操作系统安全4)联网安全3.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哪几方面?答:1)物理威胁(1)身份识别错误。
(2)偷窃。
(3)间谍行为。
(4)废物搜寻。
2)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1)不安全服务。
(2)乘虚而入。
(3)配置和初始化。
3)身份鉴别威胁(1)编辑口令。
(2)口令破解。
(3)口令圈套。
(4)算法考虑不周。
4)线缆连接威胁(1)拨号进入。
(2)窃听。
(3)冒名顶替。
5)有害程序(1)病毒。
(2)更新或下载。
(3)特洛伊木马。
(4)代码炸弹。
4.在网络安全中,什么是被动攻击?什么是主动攻击?答:被动攻击本质上是在传输中的窃听或监视,其目的是从传输中获得信息。
被动攻击分为两种,分别是析出消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
被动攻击非常难以检测,因为它们并不会导致数据有任何改变。
然而,防止这些攻击是可能的。
因此,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防止而不是检测。
攻击的第二种主要类型是主动攻击,这些攻击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一个虚假信息流的产生。
这些攻击还能进一步划分为四类:伪装、重放、篡改消息和拒绝服务。
5.简述访问控制策略的内容。
答: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局域网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IEEE 802系统协议中描述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功能、特性和协议的是(C)。
A. IEEE802.5B. IEEE802.4C. IEEE802.2D. IEEE802.32. 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B )。
A. 1倍B. 2倍C. 4倍D. 2.5倍3. 关于冲突域和广播域说法正确的是(C)。
A. 集线器和中继器连接不同的冲突域B. 网桥和二层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C.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D. 通常来说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冲突域4. 在10Base5的以太网中,最大的网段长度是(B)。
A. 2000mB. 500mC. 185mD. 100m5.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C)。
A. 信息B. 分组C. 帧D. 比特流6. 在以下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D )。
A. 双绞线B. 无线信道C. 同轴电缆D. 光纤7. 在虚电路方式中( B )。
A. 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但分组的顺序发生了变化B. 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分组的顺序与原来的一样C. 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分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D. 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封达,而且有的分组会丢失8. 在数据报方式中,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报( C )。
A. 不需要建立虚电路,也不必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B. 需要建立虚电路,但不必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C. 不需要建立虚电路,但要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D. 要建立虚电路,也要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9. 下列关于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D)。
A. 地理分布范围大B. 数据传输率低C. 误码率高D. 不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所有层10.下面哪个不是广域网(C)。
A. PSTNB. X.25C. VLAND. A TM11.下面属于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的是(C)。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6--12章的答案 (重点)
第6章1、四类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中,哪些适用于模拟信道?哪些适用于数字信道?答:在四类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中,频分复用和波分复用适用于模拟信道,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适用于数字信道。
2、四类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中,哪些适用于电路?哪些适用于光路?答:频分复用适用于电路。
波分复用适用于光路。
3、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主要区别是什么?答:频分复用: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每一个信道传输1路信号。
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这样就保证了各路信号互不干扰。
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的方式工作,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输时延,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FDM,正交频分复用OFDM。
时分复用: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所以有时也叫同步时分复用。
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个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道,因此会降低线路的利用率。
时分复用技术与频分复用技术一样,有着广泛的应用,电话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此外时分复用技术在广电也同样取得了广泛地应用,如SDH,ATM,IP和HFC网络中CM与CMTS的通信都是利用了时分复用的技术。
4、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统计时分与同步时分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步时分的时隙是固定分配的,在某些输入线路数据不足时,不能充分利用线路。
而统计时分的时隙是时隙并未预先分配给特定的数据源,而是按需进行动态分配。
即使输入线路数据不足,也能充分利用线路。
但统计时分的每个时隙必须携带一个地址来告诉解复用器如何为其中的数据定向。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1
2
T568B
白橙 橙
3
4
白橙 蓝
3
4
白绿 蓝
5
6
白蓝 橙
5
6
白蓝 绿
7
8
白棕 棕
7
8
白棕 棕
4
三、选择题
1.将地理位置不同且能独立工作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由[ D ]实现的
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A.网络软件
B.网络硬件
C.通信设备
D.网络协议
2.计算机网络有[ A ]功能。
A.资源共享
B.数据通信
C.同一化管理 D.资源调节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软件和[ B ]组成。
A.协议
B.硬件
C.交换机
D.双绞线
4.下列哪项描述与总线形结构不符?[ D ]
A.各工作站地位平等
B.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
4.传输介质有哪些主要特性?有线传输介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 传输介质有:无线传输介质和有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双绞线由按一定规则螺旋结构排列并扭在一起的多根绝缘导线所组成,芯内大多是铜 线,外部裹着塑橡绝缘外层,线对扭绞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幅射电磁干扰。计算机网 络中常用的双绞电缆是由 4 对线(8 芯制,RJ-45 接头)按一定密度相互扭绞在一起的。 按照其外部包裹的是金属编织层还是塑橡外皮,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由一根内导体铜质芯线、外加绝缘层、密集网状编织导电金属屏蔽层以及外 包装保护塑橡材料组成。 同轴电缆分为两类: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由能传导的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和塑料屏蔽层构成,
计算机网络第六、七章复习题
第六章局域网1.关于令牌环网,以下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接收站收到目的地址是自己的帧后,将其从环中删除,并放出一个空令牌。
B)一个数据帧循环一圈后由发送站负责删除,并放出一个空令牌。
C)令牌环网是一种无冲突的局域网,所以它能以其最大速度运行。
D)任何一个站点都不允许长时间独占令牌。
答案:A2.CSMA/CD以太网中,发生冲突后,重发前的退避时间最大为A)65536个时间片B)65535个时间片C)1024个时间片D)1023个时间片答案:D3.快速以太网集线器按结构分为A)总线型和星型B)共享型和交换型C)10Mb/s和100Mb/s D)全双工和半双工答案:B4.以下哪一条要求不是全双工以太网运行的必要条件?A)发送和接收信道应该使用分离的网络介质。
B)传输介质必须使用光纤。
C)网卡和网络交换机必须支持全双工运行。
D)每两个站点之间应该配备专用的链路。
答案:B5.在CSM A/CD以太网中,如果有5个站点都要发送数据,其中某个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它就立即发送数据。
那么A)本次发送不会产生冲突B)本次发送必然产生冲突C)本次发送可能产生冲突D)本次发送产生冲突的概率为0.2答案:C6.关于MAC地址,以下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局域网中的每台设备只能有一个MAC地址B)局域网中的每台设备允许有多个MAC地址C)广播地址就是I/G位等于1的MAC地址D)源MAC地址可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广播地址答案:B7.对千兆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共同特点的描述中,以下那种说法是错误的?A)相同的数据帧格式B)相同的物理层实现技术C)相同的组网方法D)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答案:B8.16.IEEE802标准中,规定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的是A)802.1A B)802.2 C)802.1B D)802.3答案:D9.局域网中的MAC子层与OSI参考模型哪一层相对应?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答案:B10.快速以太网中的100Base-T标准使用的传输媒体为A)同轴电缆B)光纤C)双绞线D)微波答案:C11.IEEE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有效数据载荷的最大长度是A)1500字节B)1518字节C)1024字节D)2048字节答案:A1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只适用于下面的____ 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版)》课后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作者: 口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陈伟刘会衡主编杜谦王晟梁小宇付琴编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5)第3章数据链路控制 (21)第4章多路复用与信道共享技术 (24)第5章局域网 (29)第6章城域网 (37)第7章广域网 (41)第8章网络互连 (46)第9章互联网的应用 (54)第10章无线网络技术 (58)第11章Ad hoc网络技术 (61)第12章下一代网络 (65)第1章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1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并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解答:模拟通信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也即该信号的波形是连续的,可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 数字通信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也即该信号的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的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一般取两个离散值“0”和“1”)。
比如固定的电话通信就属于模拟通信,GSM和CDMA移动通信则属于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的优点是信道的利用率较高,缺点包括: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设备不易人规模集成及不适合计算机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等。
数字通信的优点包扌舌: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并且便于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等,它的主要缺点是所有的信道频带比模拟通信宽得多,因而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
但随着信道性能的改善,这一缺点会逐渐得到解决。
1.2数据通信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数据通信网?解答:数据通信是指由信息源产生的数据,不管通过模拟传输还是数字传输的信道,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形成数据流传送到受信者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通信可看成是数字通信的特例,并具有数字通信的一切优点。
数据通信以数据传输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以及在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遥测、遥控、自控、雷达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据处理与传输,也就都离不开数据通信,因此,数据通信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数据通信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1.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较小的地域范围。
2)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
3)通常为一个单位所建,并自行管理和使用。
4)可使用的传输介质较丰富。
5)较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6)有限的站点数量。
2. 局域网的3个关键技术是什么?试分析10BASE-T以太网所采用的技术。
参考答案:局域网的三个关键技术是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形式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0BASE-T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型(逻辑拓扑结构为总线型),采用基带传输,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以太网与总线网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总线网是指拓扑结构为总线的网络,而以太网是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早期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采用了总线型拓扑,也属于总线型网络,但现在的以太网大多为星型拓扑。
4.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二者都采用了总线型拓扑结构和基带传输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不同之处主要有:1)帧结构有些细微的差别:帧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义不同,IEEE802.3定义为数据字段的长度,而DIX Ethernet II定义为网络层协议类型;2)介质稍有不同,IEEE802.3标准定义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三种介质,而DIX Ethernet II只使用同轴电缆。
5.IEEE 802标准规定了哪些层次?参考答案: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
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
6.试分析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
CSMA/CD 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介质:①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②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③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生冲突(碰撞),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保证让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④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①重试。
计算机网络6课后习题答案(全而详细)
4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解答
对分组交换,当 t=x/b, 发送完最后一 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b, 所以总的延迟= x/C+(k-1)p/b+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b+(k-1)p/b+kd<s+x/b+kd 时, (k-1)p/C<s 由上式可知,当 k 和 b 一定时,p 越小,分组交换的时延越小,即需要传送少量数据时(即 p<<x),分组交换的时延较小。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从源站到目的 站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数据率为 b(bit/s)。在电路交换时 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 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 t=s 时,链路建立; 当 t=s+x/b,发送完最后一 bit; 当 t=s+x/b+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1-7 小写和大些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以小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 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 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TFTP只支持文件传输而不支持交互。
TFTP没有一个庞大的命令集,没有列目录的功能,也不能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6-07远程登录TELNET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什么叫做虚拟终端NVT?
答:
(1)用户用TELNET就可在其所在地通过TCP连接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机名或IP地址)。
TELNET能将用户的击键传到远地主机,同时也能将远地主机的输出通过TCP连接返回到用户屏幕。这种服务是透明的,因为用户感觉到好像键盘和显示器是直接连在远地主机上。
(2)TELNET定义了数据和命令应该怎样通过因特网,这些定义就是所谓的网络虚拟终端NVT。
6-08解释以下名词。各英文缩写词的原文是什么?
www,URL.HTTP,HTML,CGI,浏览器,超文本,超媒体,超链,页面,活动文档,搜索引擎。
答:
www: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为Web.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够自动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经过整理以后,提供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户进行查阅的系统。
6-09假定一个超链从一个万维网文档链接到另一个万维网文档时,由于万维网文档上出现了差错而使得超链只想一个无效的计算机名字。这是浏览器将向用户报告什么?
计算机网络书后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书后习题解答第六章习题习题28:考虑在一条具有10毫秒来回路程时间的线路上采用慢启动拥塞控制而不发生网络拥塞情况下的效应;此时,接收窗口为24KB,且最大数据段长为2KB;请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送第一个完全窗口;解题思路:本题主要的考点在于传输层慢启动拥塞控制的原理;慢启动拥塞控制算法使得传输层的发送方在每次向网络发送数据时都要考虑两个潜在的问题,即网络容量和接收方容量;为此,每个发送方都维持两个窗口,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而发送方每次可以发送的字节数是由这两个窗口的最小值决定的;当建立一条连接时,发送方要确定接收窗口的初始值和拥塞窗口的初始值;其中,●接收窗口初始值=由接收方通过TCP头部的窗口域告知=24KB本题;●拥塞窗口初始值=1个TCP报文=2KB1个报文的长度;因为,拥塞窗口< 接收窗口,所以,发送方将采用拥塞窗口规定的2KB开始发送数据;有了上述的初始工作,就可以开始解题了;解题如下:T=0,第1次发送,发送窗口=拥塞窗口=2KB1个TCP报文,发送2KB;t=10毫秒,得到确认题目中提示不发生网络拥塞,所以拥塞窗口变为=4KB2个TCP报文;T=10毫秒,第2次发送,发送窗口=4KB;t=20毫秒,得到确认,拥塞窗口变为8KB4个TCP报文;t=20毫秒,第3次发送,发送窗口=8KB;t=30毫秒,得到确认,拥塞窗口变为16KB8个TCP报文;t=30毫秒,第4次发送,发送窗口=16KB;t=40毫秒,得到确认,拥塞窗口变为32KB8个TCP报文;t=40毫秒,第5次发送,发送窗口=MIN拥塞窗口,接收窗口=24KB,因此,需要40毫秒才能发送第一个完全窗口;习题29:假设TCP的拥塞窗口被设置为18KB,并且发生了一个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次传输全部成功的话,则窗口将是多大假设最大数据段长度为1KB;解题思路:在TCP的慢启动拥塞控制算法中,除了使用慢启动的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外,还使用了第3个参数,阈值常规情况下,初始值为64KB;当发生超时时,阈值=当前拥塞窗口值的一半,而拥塞窗口则重新=1个最大TCP报文;阈值的作用是,发送窗口<= 阈值,则发送窗口=拥塞窗口以指数方式增长;发送窗口> 阈值,则发送窗口=拥塞窗口以线性方式增长;本题将先利用上面的分析,重新确定发生超时后,拥塞窗口和阈值的取值,然后再利用习题28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完成了;解答如下:发生超时,则阈值=发生超时时拥塞窗口值/2=18KB/2=9KB;拥塞窗口=1个TCP报文=1KB;重新发送,第1次,发送窗口=1KB,得到确认后拥塞窗口=2KB;第2次,发送窗口=2KB,得到确认后拥塞窗口=4KB;第3次,发送窗口=4KB,得到确认后拥塞窗口=8KB;第4次,发送窗口=8KB,得到确认后拥塞窗口=9KB;则4次发送后,窗口=8KB;习题31:一台TCP机器在1Gbps的通道上使用65535字节的发送窗口,单程延迟时间等于10ms;请问可以得到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线路效率是多少解答如下:先算发送一次的时间=10ms × 2 =20 ms;每20ms可以发送一个窗口大小的数据包括确认,则每秒50个窗口;最大吞吐率在IP层上计算:65535×8×50 =26.214Mbps线路的利用率:26.214Mbps / 1Gbps =2.6%习题32:一台主机在一条线路上发送1500字节的TCP净荷,其中最大分组生存期为120s,要想不让序号回绕,该线路的最快速度为多少将TCP、IP和以太网的开销都考虑进去,假设以太网帧可以被连续发送;解题思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1)重复TCP数据报文:由于TCP中,是面向字节流的传送,即编号也是按照字节分发的,所以对于32位的序列号空间,有232个字节可以在一轮中被编号;如果在120s的生存期内,由于发送速度太快使得需要回绕,则就会有相同编号的两个字节出现在网络中,继而引发网络问题;所以,在120s内,最大只能出现232个字节;2)开销问题:在传输层,TCP固定头部=20字节;在网络层,IP头部=20字节;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开销=26个字节;总开销=66字节;解答如下:在120s内,最多只能出现232个字节;在1s内,最多只能出现232字节/120=35791394个字节;本题中,一个TCP净荷长度为1500个字节,所以上述字节可以被分成23861个TCP净荷;考虑到开销,则在1s内,共有23861个数据帧,而每个帧的长度为1566个字节;所以,速度=1566×8×23861 =299Mbps;允许的最大速度是299Mbps,比这个速度快,就要有在同一时间里出现两个序号相同的TCP报文的危险;习题33:在一个网络中,最大的TPDU长度为128字节,最大的TPDU生存期为30s,序号为8位,请问每个连接的最大数据率是多少解题思路:本题区别于习题32,因为本题不是TCP协议,因此不是采用按字节进行编号方式,而是给每个TPDU进行编号;解答如下:在30s内,最多只能出现28个TPDU;在1s内,最多只能出现28/30 个TPDU,每个TPDU=128字节,所以速率=128×28/30×8 =8704bps;最大速率=8.704Kbps;第五章习题习题6: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和主机都正常工作,并且它们的软件也都没有错误,请问一个分组被递交到错误目的地的可能性有没有无论可能性有多少解答如下:有可能;习题9:考虑图5.13a中的子网;该子网使用了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下面的矢量刚刚到达路由器C;来自B的矢量为5,0,8,12,6,2;来自D的矢量为16,12,6,0,9,10;来自E的矢量为7,6,3,9,0,4;经测量,到B,D和E的延迟分别为6,3和5;请问C的新路由表将会怎么样请给出将使用的输出线路以及期望的延迟;解题思路: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计算路由表;1)对于C先放弃原有的路由表;2)C开始测量到邻居节点的延迟;3)利用邻居节点发过来的矢量,计算路由表;特点是,邻居B只告诉C,它能到达A,B,C,D,E,F以及分别的延迟是多少,而通过那个路由器到达没有告诉C;矢量表的这种格式,决定了C只是“傻傻”地接收了信息,而计算出的路由表可能是带有回路错误的;4)不断操作3,最后计算出新路由表,格式如下:特点是,比矢量表多来转发项下一条;可以看出每个路由器发给邻居的矢量表,就是在自己的老路由表基础上,去掉转发项下一跳后产生的;解答如下:1)C将原有的路由表,去掉转发项变成矢量表后,发给它的邻居;然后删除这个路由表;2)从题目已知中获得,到达邻居B的延迟=6,到D=3,到E=5;3)利用B发过来的矢量表,得到路由表利用D发过来的矢量表,得到路由表利用E发过来的矢量表,得到路由表从上述路由表中找出最小值,包括C到达自己得到新路由表习题10:假设在一个50台路由器的网络中,用8比特记录延迟信息,并且每秒钟交换延迟矢量两次,请问,分布式路由算法需要在每条全双工线路上消耗多少带宽假设每台路由器有三条线路连接到其他的路由器;解答如下:路由器每次将矢量表发送给其邻居节点,根据习题9的介绍,矢量表格的结构使得本题中每次发送的矢量表表项应该有50个,每个8bit,所以矢量表的大小=40×8=400bit;在一条线路上,因为是全双工的,所以在每个方向上都能发和收;在一个方向上,每秒发送两次延迟,每次400bit,所以共发送400×2=800比特;习题22:一个数据报子网允许路由器在必要的时候丢弃分组;一台路由器丢弃一个分组的概率为P;请考虑这样的情形:源主机连接到源路由器,源路由器连接到目标路由器,然后目标路由器连接到目标主机;如果任一台路由器丢掉了一个分组,则源主机最终会超时,然后再重试发送;如果主机至路由器以及路由器至路由器之间的线路都计为一跳,那么:a一个分组每次传输中的平均跳数是多少b一个分组的平均传输次数是多少c每个接收到的分组平均要求多少跳解答如下:先画出之间的连接图,然后分析:(a)一个分组每次传输中的平均跳数是多少一个分组,从主机发送出来,可能到源路由器时就被丢弃了,则跳数为1跳,概率为P;一个分组,从主机发送出来,过了源路由器概率为1-P,到目标路由器时就被丢弃了,则跳数为2跳,概率为1-PP;一个分组,从主机发送出来,经过源路由器转发概率1-P,到目标路由器也未被丢弃概率为1-P,成功到达目的主机,则跳数为3跳,概率为1-P2;则利用加权平均,计算出平均跳数=1×P+2×1-PP+3×1-P2=P2-3P+3;(b)一个分组的平均传输次数是多少一个分组,如果一次成功的到达目的地主机,必然要经过3跳,概率=1-P2;令A=1-P2;则两次才成功的概率为1-AA;3次才成功的概率为1-A2A利用加权平均,计算一个分组的平均发送次数传输次数TT=A+21-AA+31-A2A+…=1/1-P2;(c)每个接收到的分组平局要求多少跳平均跳数=平均发送次数×平均跳数=P2-3P+3/ 1-P2;习题27:在一个6Mbps的网络上,有一台主机通过一个令牌桶进行流量调整;令牌桶的令牌到达速率为1Mbps;初始时候它被填充到8Mb的容量;请问该计算机以6Mbps的全速率可以传输多长时间解题思路:本题就是考察同学们对令牌桶原理的理解;解这类题可从下面的步骤进行分析计算:当大量突发性数据到来时,如果令牌桶是满的,并且到来的数据>令牌桶容量,则:1)先以全速率发送,利用公式S=C/M-P可计算机出全速的发送时间;2)当令牌桶中的令牌全部用完,而还有数据剩下要发送,则剩下的发送速率将=令牌到达的速率匀速发送;本题只用到了第一个步骤就可以了;解答如下:套用公式S=C/M-P=1.6s;习题28:与习题27解题思路类似,略;习题34:假设主机A被连接到一台路由器R1上,R1又连接到另一台路由器R2上,R2又被连接到主机B;假定一条TCP消息包含900字节的数据和20字节的TCP头,现在该消息被传递给主机A的IP代码,请它递交给主机B;请写出在三条链路上传输的每个分组中IP头部的Total lenghth、Identification、DF、MF和Fragment offset域;假定链路A-R1可以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1024字节,其中包括14字节的帧头;链路R1---R2可以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其中包括8字节的帧头;链路R2-B可以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其中包括12字节的帧头;解题思路:本题其实考察的是同学们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模式以及对分片的理解;1先分析网络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层->TCP传输层->IP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模型,其中在应用层和物理层不需要考虑头部的开销,其他层都需要;通过数据链路层给出的条件,例如:A――R1的链路:最大帧长度=1024字节,去掉头部14字节,则可得出净荷部分=IP的数据包最大长度=1024-14=1010字节;同理:R1-R2 净荷部分=IP的数据包最大长度=512-8=504字节;R2-B 净荷部分=IP的数据包最大长度=512-12=500字节;上面得到的各个链路的最大IP数据包长度,是进行分片的重要依据;另外,用户数据在传输层的数据包长度=净荷+头部=900+20=920;交给IP网络层后,IP数据包长度=IP头部+净荷TCP数据包长度=20+920=940字节;这就是将要分片的原始数据包;2进行分片处理在A-R1上,主机将IP数据包,长度=940字节交给路由器,而路由器能接收的IP数据包最大长度=1010,所以这个940字节的IP数据包是不需要分片的;●Length = 940, ID= x, DF=0, MF=0, Offset=0;在R1-R2上,只能支持504字节的数据包,而用户数据包为940字节,所以必须分片;在IP中规定,除了最后一片外,其他的分片的净荷长度必须是8的整数倍数,所以对于只能支持504字节的IP包,净荷部分为504-20=484,取整为4808的倍数,第一片的净荷长度为480,则剩下的净荷为940-20-480=440<484,不必再分;●Length = 500, ID= x, DF=0, MF=0, Offset=0;●Length = 460, ID= x, DF=0, MF=0, Offset=60;同理在R2-B上,上述的两片也要通过比较判断是否要进一步被分片经过比较,都不需要进行分片了;第四章习题习题2:略习题4:略习题5:一大群ALOHA用户每秒钟产生50个请求,包括原始的请求和重传的请求,时槽为40ms;a首次发送成功的概率是多少b恰好K次冲突之后成功的概率是多少c所需传送次数的期望是多少解题思路:习题37:解题思路:要理解网桥的两大工作法宝:扩散方法和逆向学习方法;a)a向d发送帧1)a将数据在LAN1中扩散,A收到后先查表,表为空,则将此项写到转发表中LAN2中;2)在LAN2中,网桥B和D都收到这个数据包,都查表,表为空,则分别将此项写入转发表,然后B将数据包扩散到LAN3;D将数据包扩散到LAN5;3)在LAN3中,网桥C和E收到这个数据包,查表,表空,则分别将此项写入转发表中,然后C 将数据包扩散到LAN4;E将数据包扩散到LAN6;4)在LAN4中,F收到数据包,查表,表空,同理写入转发表,扩散到LAN7;5)在LAN6中,J收到数据包,查表,表空,同理写入转发表,扩散到LAN9;6)在LAN5中,H收到数据包,查表,表空,同理写入转发表,并扩散到LAN8中,这是d收到了数据包,通信过程结束;H的转发表b)c向a发送帧C将数据包在LAN2中扩散,A和B、D都收到数据包:,将数据包转发到LAN1中,并将C写入转发表;,发现不需要转发;并将C写入的转发表;,发现不需要转发;并将C写入的转发表,通信过程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网络层1.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192.168.1.250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解答: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192.168.1.250,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2. 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
假设路由器C刚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
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
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
则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解答: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
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表3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
则每条链路上由于路由器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是多少?解答:在该网络上共有50个路由器,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大小为6*8*50=2400b。
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定期地与所有相邻的路由器交换整个路由表,并以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项。
由于每个路由器每秒与自己的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一条链路连接两个路由器,因此,每秒在一条链路上交换的数据为2*2400=4800b,即由于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为4800b/s。
4. 假设有一个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B。
现该分组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需要经过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为1500B和576B。
请问该数据报如何进行分片?解答:头部长为20B,数据部分长为2000B的IP数据报在经过MTU为1500B的第一个网络时进行分片,分为2个分片,分片1携带1480B的数据,而分片2携带520B的数据。
在经过MTU为576B的第二个网络时,分片1仍然需要进一步分片,分为3个分片,分片3和分片4都携带556B的数据,分片5携带368B的数据。
因此,目的主机将收到4个分片,即分片2、分片3、分片4、分片5。
5. 假设主机A要向主机B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
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并且链路是可靠的。
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1ms,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s。
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B;(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头部长为32KB。
解答:(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B,报文携带的数据为512KB,整个报文长为(32+512*1024)*8=(b)。
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延时为/50(us)≈84(ms)。
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0.005(s)=5(ms)>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到主机B所需的总时间=9*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B,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32+2*1024)*8=16640(b),分组的个数N为512/2=256。
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16640/50(us) ≈0.33(ms)。
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0.005(s)=5(ms)。
因此,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间,即等于(N-1)*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排队时延=(256-1)*0.33+9*0.33+9*5+8*1≈140(ms)。
6. 已知5台主机A、B、C、D、E经过路由器R1、R2、R3、R4连接的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试回答以下问题:(1)主机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经过的路径和主机B到主机A经过的路径是否一定相同?(2)请写出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
解答:(1)由于主机A和主机B之间只存在一条路径A←→R1←→R4←→B,因此主机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与主机B到主机A的IP数据报所经过的传输路径是相同的(但方向是相反的)(2)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如表所示。
7. 某个单位的网点由4个子网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主机H1、H2、H3、H4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表所示。
(1)请写出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
(2)试描述主机H1发送一个IP数据报到主机H2的过程(包括物理地址解析过程。
)解答:(1)将H1、H2、H3、H4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掩码进行与操作,可以得到4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为:202.99.98.16、202.99.98.32、202.99.98.48、202.99.98.64。
因此,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如表所示。
(2)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的过程如下:a.主机H1首先构造一个源IP地址为202.99.98.18、目的IP地址为202.99.98.35的IP数据报,然后将该数据报传送给数据链路层;b.然后,主机H1通过ARP协议获得路由器R1(202.99.98.17)所对应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出去;c.路由器R1收到该帧后,去除帧头和帧尾,得到IP数据报,然后根据IP 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202.99.98.35)去查找路由表,得到下一跳地址为直接广播;d.然后路由器R1通过ARP协议得到主机H2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到子网net2上;e.主机H2将收到该帧,去除帧头帧尾,并最终得到从主机H1发来的IP数据报。
8. 假设主机A与路由器R1相连,R1与路由器R2相连,而R2又与主机B相连。
现在主机A上有一个包含900字节数据、20字节头部的TCP报文段要传送给主机B。
请写出在3段链路(A-R1,R1-R2,R2-B)中传输的IP数据报头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标识字段、DF、MF和片偏移字段。
假设链路A-R1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1024字节(包括14字节帧头),链路R1-R2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链路R2-B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
解答:数据长度为900B,TCP报文段头部长度为20B,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则主机A发出的IP数据报D总长度为940B,这小于链路A-R1的MTU(即1024-14=1010B),因此该数据报在链路A-R1传输之前不需要分片。
此时,数据报D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940;标识=x;DF=0;MF=0;片偏移=0。
当数据报D到达路由器R1时,由于链路R1-R2的MTU为512-12=500(B),因此需要进行分片,分为两个IP数据报D1、D2。
其中D1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500;标识=x;DF=0;MF=1;片偏移=0。
D2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460;标识=x;DF=0;MF=0;片偏移=60。
当数据报D1、D2到达路由器R2时,由于链路R2-B的MTU也为512-12=500 (B),因此不需要继续分片,头部中的各字段值没有发生变化。
9.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均衡等。
在图中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
路由器的NAT表解答:主要步骤如下:(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主机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
如:为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包。
包括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作应答;(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包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5)将源地址转换成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包;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应答包;(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10.1.1.2。
10. 某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如果路由器3和网络4之间的线路突然中断,按照RIP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法,路由表的更新时间间隔为30s。
请写出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和中断500秒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
注:(1)若达到目的网络不需要转发或目的网络不可达,用“—”来表示“下一站地址”;(2)当目的网络不可达时,“跳数”为16。
解答: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一)如表1所示:表1中断50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二)如表2所示: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