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概说

合集下载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

二、元代文学 2
元杂剧是在北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音 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 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 崭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与 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 600种,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162种,迄今可知 的作家约有200人,在元代这个不长的历史时期, 杂剧作家的众多,作品之丰富,实在令人惊叹。 许多优秀的杂剧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 的社会生活面貌,其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都是非常突出的,艺术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 神。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6
(三)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元蒙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巩固其 统治,在政治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忽必烈统一后,划人为四等:1.蒙古人;2. 色目人;3. 汉人,包括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 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4.南人,即原南宋 统治区域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7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2
它的大统一局面的出现,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 弱不振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 展,促进了各兄弟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是,元朝的统治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建立在残 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的,它使元代 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也给文学的发展以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4
2.手工业。 元蒙统治者为了满足生活消费和军政需要, 对手工业特别重视,他们把上百万手工业 工匠集中到城市中来,设立官营匠局管理, 组织产生,规定匠不离局,子孙承袭,不 能改业。工匠们虽然受到残酷的奴役剥削,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元代的 兵器业、纺织业、盐业、制瓷业等都有相 当的规模和水平。
二、元代文学 6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3.杂剧的表演方法 唱念做结合,以唱为主。 (1)念(或叫宾白、念白、说白),有 独白、对白,独白又包括定场白(上场 自我介绍)、背白(背着舞台其他角色 表白心理活动)、带白(曲词中夹杂的 说白)。念的主要功能是:叙述故事、 交待背景。


(2)做(常称为科范),即表演,包括动作、 表情,有时也指制造舞台效果。如:到科,入 门科,惊科,悲科,战科(颤抖),把盏科、 做饮酒科,内做风科。 (3)杂剧中虽有念、有做,但以唱见长、以 唱为主。杂剧中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主唱, 根据唱的角色,故有“末本戏”、“旦本戏” 之称。末本戏指末角主唱的戏,如《梧桐雨》; 旦本戏指旦角主唱的戏,如《窦娥冤》。另外, 还规定,每折戏必须限用一个宫调,用一个韵 (即一韵到底)。



中国戏剧的形成过程 角色表演的路程:“傩”→“角抵”→“参军 戏”→“金院本”、“永嘉戏”→元杂剧与南 戏 歌舞表演的路程:大面、踏歌等歌舞→金院本、 永嘉戏→元杂剧和南戏 叙说故事的路程:大曲→诸宫调→元杂剧和南 戏
傩戏
傩:先秦巫舞(有 宗教色彩的驱鬼除 疫的仪式演化而来 的娱乐表演)。今 天江西宜黄还保留 有傩舞、傩戏。
《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 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 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 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 艺人孔三传。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 作品。《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董 解元的生平已无可考,“解元”是当时对读书 人的通称),它由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 传》改编而成。
《论诗绝句三十首》



这组论诗绝句上承杜甫《戏为六绝句》和金代王若 虚《论诗诗》的形式,对建安以来的诗派、诗人作 品品评臧否的同时,蝉鸣自己对诗歌的看法。 第一首开宗明义,即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要使 泾渭清浊分明,辨明诗中的正体和伪体。 他标举建安的优良传统(“曹刘坐啸虎生风”), 认为好诗应当真淳自然( “一语天然万古新”), 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慷慨歌谣绝不传”),反 对模拟因袭(“窘步相仍死不前”),批评绮靡纤 丽的诗风(“斗靡夸多费览观 ”)。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元代文学概说元代文学(1279—1368)授课思路:概况——基本内容——戏曲的演变与元杂剧的兴起——元杂剧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常识——重要文献与研究论著一、元代文学概况元代不足百年,但文学特别是元曲的成就却在文学史上建立了千古不磨的功绩。

元曲得以与汉赋、唐诗、宋词及明清小说并举,成为一代之文学,这无疑标志了元代作家对于中国文学的伟大贡献。

南戏的渐见兴起,也是元代文学的一个新生点。

其他文体的情况是,元诗不如曲,文不如诗,词亦平平。

诗、词与散文相对辽金来说有了发展,但都难以继唐宋之盛,在文学史上开始走入发展低谷。

总之,元文学已表明俗文学的兴盛和正统雅文学的衰落,而且,这种趋势基本上是一去不复返的。

胡适所谓“文学革命”大约就是以此而论的。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内容杂剧(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南戏(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元诗、元词、元文元代小说(平话,有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纳入元代)三、戏曲的演变与元杂剧的兴起▲(1)元杂剧前的中国古代戏剧(重点)先秦——戏剧源头。

王国维说:“后之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之。

”《尚书²尧典》:“予(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²古乐》:“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论语²乡党》:“乡人傩,(子)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戏)傩:古代迎神驱鬼的活动。

阼阶:东阶,主人所立之地。

《史记²滑稽列传》:“居数年,其子(孙叔敖之子)穷困负薪,逢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而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衣冠(扮演之由来)练习(指派):阅读原文,将此段材料译为现代汉语。

汉代——角抵戏。

角抵是角力角技的意思,角抵戏是古代一种带有竞技性的游戏和演出(今美国有“狂野角斗士”节目)。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社会概况
❖ 13世纪初,蒙古在我国北方兴起。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在政治上,元蒙统治者的统治方式、礼仪制度、机构设施等,多
用汉法;但对汉民族及南方各民族却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二、元代杂剧概说
人息机子编的《元人杂剧选》;明代人赵琦美录校的
《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明代人孟称舜编的《柳枝
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古今名剧合选》)
等等。除掉重复,这许多选集一共保存了140多种作品
,已经包括了许多主要作家的大部分代表作。今人隋
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选入杂剧 62 种。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
中❖题目不元是杂剧剧本以有折机为组单成位部,分南。戏以“出”为单位,现
代戏以“场”为单位。折是剧本的情节段落,以一剧
四折为通例,超过四折为变体,如关汉卿的《五侯宴
》,白朴的《东墙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皆
为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五本二十折。
信息安全技术
在元代各种文学样式中,成就最高,标志元代文学
高峰的是杂剧。
❖这是一种崭新的戏剧文学。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一)元杂剧的产生 ❖ 元杂剧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之一,但决不是
最早的戏剧,它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关于戏曲的起源。过去有种种说法,例如,王国维的起自巫
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古今名剧合选》)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
• 元代文人处境--多沦落社会底层
元代文学的划时代意义
• 一、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 二、元曲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审 美情趣从士大夫到市民的转变。
元之前的戏剧发展状况 • 中国戏曲的萌芽期:上古--魏晋南北 朝 • 上古时代的歌舞 • 西周末年的 “优” • 汉代的“百戏” • 六朝时期的宋、金 唐代的“参军戏” 宋代的“杂剧” 金代的“院本”和“诸宫调”
• 中国戏曲的成熟和走向繁荣期 :元、 明、清
• 元杂剧、南戏 • 明清传奇
• 元代戏剧:杂剧和南戏 • 元曲:散曲和杂剧
• 元杂剧兴起的原因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三、元代文學的特征
1、敘事文學(俗文學)成為主流 市民階層的擴大,儒生地位的下降,多民族 文化的融合,是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 2、抒情文學(雅文學)同時發展 詩文相對萎縮,散曲興起并繁榮起來。
四、元代文學的基本狀況
1、敘事文學 說話(小說):小說、說經、講史、合生。 《全相平話、 白樸、馬致遠等大劇作家,《竇娥冤》、《西廂 記》、《漢宮秋》等劇作。南戲有《琵琶記》、 《荊釵記》等。 2、抒情文學 散曲實際上是一種抒情詩,“散”是相對 於整套劇曲而言的。名家有張養浩、喬吉、貫雲 石等。
一、歷史沿革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建立大蒙古 國,即位為成吉思汗 1227年,蒙古滅夏,成吉思汗病死。 1234年,蒙古滅金。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立元朝,建元中 統。 1279年,元滅南宋,完成全國統一。 1368年,明軍破大都,元亡。
二、元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特征
1、明確的民族壓迫政策——國民分為四等: 蒙古、色目、漢人、南人。軍政大權由蒙古人獨 攬。 2、一反歷代重農抑商的政策,大力發展商 業——商業城市的規模和數量日益擴大。 3、各族文化,尤其是蒙古族文化與漢族文 化融合。儒學失去獨尊地位,儒生失去仕進的機 會,地位下降。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的起源和演变
元代文学的起源:蒙古族入主中原, 带来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元代文学的繁荣:元代文学在元朝 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元代文学的发展:元代文学在蒙古 族和汉族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
元代文学的衰落:元朝灭亡后,元 代文学逐渐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
元代文学的局 限和不足
缺乏创新和突破
文学内容单调:主要反映社 会现实、人生哲理等,缺乏 创新和突破
文学形式单一:主要以诗歌、 散文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 文学创作
文学风格保守:受传统文学 影响较大,缺乏创新和突破
文学成就不高:与唐宋文学 相比,元代文学的成就相对
较低,缺乏创新和突破
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文化传承:元代文 学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社会的文化 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借鉴:元代文 学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状况和人文精神, 对现代社会的历史 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艺术价值:元代文 学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审美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艺术 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
思想启迪:元代文 学中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观念,对现代 社会的思想启蒙和 道德建设具有启迪 意义。
元代文学概说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史元 背代 景文
学 的 历
要元 流代 派文
学 的 主
要元 作代 家文 和学 作的 品重
响元 和代 价文 值学
的 影
限元 和代 不文 足学
的 局
趋究元 势现代
状文 和学 发的 展研
元代文学的历 史背景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概说民族矛盾空前突出;阶级矛盾严重激化;长期废除科举制度,大批儒生失去进身之路,文士地位空前低下。

在经济上,随着农业的恢复,都市经济更加繁荣,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思想控制相对松弛。

这些都给元代文学的面貌与架构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

在元代文学中,大放异彩的是元曲。

它包括叙事体的杂剧和抒情体的散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在元曲中,成就更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

再次,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元代科举废立无常,特别是元初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断绝了儒生进入上层的道路,一些文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使戏曲这种民间文学大放异彩。

元杂剧的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元杂剧的前期,大抵是指从金朝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

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其作品大都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元杂剧的后期,是指从大德以后至元朝灭亡。

元代文学 概说

元代文学 概说

王实甫( 王实甫(元) 施 惠(元) 吴 高 康 李 炳(明) 濂(明) 海(明) 渔(清)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
窦娥冤》 《窦娥冤》 汉宫秋》 《汉宫秋》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琵琶记》 《琵琶记》 关汉卿( 关汉卿(元) 马致远( 马致远(元) 纪君祥( 纪君祥(元) 高 明(元)
精忠旗》 《精忠旗》 娇红记》 《娇红记》 《清忠谱》 清忠谱》 长生殿》 《长生殿》 桃花扇》 《桃花扇》 雷峰塔》 《雷峰塔》
杂剧体制
结构: 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 男角)、 角色 :末(男角)、 女角)、 )、净 旦(女角)、净 一宫到底, 音乐 :一宫到底,一韵到 。(旦本 末本) 旦本、 底。(旦本、末本)
五宫四调) 北曲九宫调(五宫四调) 仙吕宫(清新) 正宫(惆怅) 仙吕宫(清新) 正宫(惆怅) 南吕宫(感叹) 中吕宫(跌宕) 南吕宫(感叹) 中吕宫(跌宕) 黄钟宫(缠绵) 黄钟宫(缠绵) 大石调(蕴藉) 双调(健朗) 大石调(蕴藉) 双调(健朗) 商调(凄惶) 商调(凄惶) 越调(谐趣) 越调(谐趣)
三、散曲的特性
语言方面, 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 格律, 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 的特点。 的特点。 艺术表现方面, 艺术表现方面,比近体诗和词 更多地采用“ 的方式, 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 以铺陈、叙述。 以铺陈、叙述。
四、特点
押韵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押韵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可以加衬字。 可以加衬字。
二、元代的社会特点
民族压迫与融合 文化的沟通 都市繁荣 思想活跃
三、元代的文学特点
南宋遗民郑思肖: 南宋遗民郑思肖: 郑思肖 鞑法:一官、二吏、三僧、 “鞑法:一官、二吏、三僧、 四道、五医、六工、七猎、 四道、五医、六工、七猎、 八民、九儒、十丐。 八民、九儒、十丐。”

元代文学概说、杂剧概况

元代文学概说、杂剧概况
原始歌舞三位一体的特征 巫优表演为表演艺术的起点 优孟衣冠 孙叔敖 宗教祭戏——鱼龙烂漫、俳优侏儒、拔井 种瓜,杀马剥驴、舞刀弄棒、吐云喷火 每以正月望夜……人戴兽面,男为女服, 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淫谩为欢娱, 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 2、角抵戏——东海人黄公(葛洪《西京 杂记》 蚩尤说 战国争战说
二、元杂剧体制特征的历史渊 源
1、戏剧传统的继承发展。 2、说唱文学的影响。
A、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讲唱 B、说话艺术的影响(形式内容)
3、传统诗歌的流变
三、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
1、政治 民族压迫 残杀掳掠 吏治之坏 滥官污吏 民族交流 2、 经济“畸形繁荣”说 2 3、思想文化 朱元璋分析元朝灭亡原因时指出:“耽于逸乐, 循至灭亡,其失在于纵驰”(《典故纪闻》卷 二) 科举时行时辍。“九儒十丐”,文人的生存艰 难——书会才人。
北方戏剧圈
• 东平、汴梁、真定、平阳
南方戏剧圈
• 杭州、温州、泉州、扬州等
《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
中华书局 臧懋循 隋树森
庄家不识勾栏
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 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 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門,高聲叫請! 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門,高聲叫請!請!道遲 來的滿了無處停坐。 來的滿了無處停坐。 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 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 疊疊團圞坐。抬頭看是個鐘樓模樣, 疊疊團圞坐。抬頭看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 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台兒上坐, 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台兒上坐,又不是迎 神賽社,不住地擂鼓篩鑼。 神賽社,不住地擂鼓篩鑼。
4、 水浒剧 《李逵负荆》《燕青博鱼》等 5、历史剧(约占四分之一) 继承宋代“讲史”“大抵多虚少实”“大抵真 假参半”的传统。反映时代精神作家思想情感。 五大历史剧:《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 儿》《单刀会》《渑池会》(高文秀) 7、神话剧 《柳毅传书》(尚仲贤)《张生煮海》(李好 古)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

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 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 公元1271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 统一全国。

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 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 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 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一、元代社会特点(一)、疆域辽阔,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二)、蒙古人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三)、一度废除科举,使儒生失去仕进机会, 有的沦为书会才人, 与艺人相倚为生。

(四)、各种教派之发展。

传统的儒家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到了发展。

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

(五)、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

二、元代文学特点是中古文学的第三期,叙事文学第一次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作者与受者出现互动。

诗歌创作承前与启后;散文重视经世致用;小说与戏曲成就辉煌。

第一节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早在金代, 征服了汉人的就女真人率先汉化, 而忽必烈灭宋之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 接受了汉族文明。

1271年, 他以“元”为国号, 取《易经》“乾元”之义, 表明了他对汉族文明的推崇。

忽必烈深知, 要巩固元朝的统治, 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

为此, 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 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

结果, 统治得以稳定。

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 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 提高了文化素质。

元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继唐诗, 宋词的时代辉煌后, 元曲则最能表现元代时代精神。

元有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个组成部分, 作为叙事文学来讲, 元杂剧为其要, 另话本这种叙事文学, 与元杂剧并称为姐妹艺术迅速地繁盛起来。

概论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

所谓文学的发展, 应是指在原有文学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 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 元曲和话本小说, 都是前代戏曲, 说话的延续和发展, 比之前代都有创新和突破。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

• 元代社会一个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 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 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 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 科举的轻忽 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也 就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 他们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而存在,通过向社 会出卖自己的智力创造谋取生活资料,因而 既加强了个人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也加强了同一般 独立意识 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他们的人生观 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 人”明显不同的变化。 • 而即使是曾经步入仕途的文人,其中不少人 也存在与统治集团离异的心理,并受到整个 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情趣同样发生 了类似的变化。
• 元杂剧一般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 前期是元杂剧高度繁盛的时期,作家、作品的 数量相当可观。当时演剧活动最集中的城市是 京城大都,此外在真定、汴梁、平阳、东平等 京城大都 经济繁荣的城市以及这些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 演出也较盛。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关汉卿、 关汉卿 王实甫、马致远、 等是元杂剧前期最重要的作家。 • 后期 后期杂剧作家大都集中东南沿海城市 东南沿海城市。南北统 东南沿海城市 一以后,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北方城 市的地位明显降低,所以引起北方杂剧作家纷 纷南下。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等。 郑光祖、乔吉 郑光祖
• 统一结束了数百年间各民族相互纷争战乱的局 面,出现了各族人民之间空前的融合,带来卓 绝的文化成果。 • 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如贯云石、萨都剌等人 为中国文学作出了贡献。 • 另一方面,大量西域人移居于中原地区,他们 的天文、医药等成就,被介绍到中国。 • 元代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中国同欧洲、中亚、东南亚的 交通极其便利,中外交往非常活跃。印刷术火 药、造纸术指南针,都是在元代传入欧洲的。 而遍布全国的驿站,东南沿海航道的开辟,都 促进了地区之间物资与文化的交流。

元代文学——精选推荐

元代文学——精选推荐

元代文学概说——传统的文人文学衰落的阶段核心内容:元代社会的特点与文学的关系元代文学与元代在时间概念上有所不同元代文学——是指从1234年成吉思汗的后继者窝阔台灭金,统一北方至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这130多年间发生的文学现象,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其他民族语言的创作,则因资料缺乏和条件所限无法涉及。

元代概念:广义:1206年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蒙古帝国——1368明朝建立。

狭义: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60年忽必烈继位,大哉乾元)——1368年明朝建立。

注:元代历史分三个阶段:1)1206年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今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

2)1234年至1276年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统治中国北方的时期。

3)1276年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

一、元大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的影响。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我国几个政权并立的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了秦汉、隋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局面,国土面积超过以前任何朝代,国力强盛,声威远达西欧和北非。

1、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在思想文化上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1)各民族之间空前融合带来了卓绝的文化成果。

据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而有成就者达300多人,其中贯云石、萨都剌、贤等人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大量西域人移居中原地区,他们的天文、医学知识被介绍到中国,同时,蒙古等外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及民族异质也传到了中原,这一切为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增添了新的成份和活力,也为元代文学特征的形成营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含蓄蕴藉、温柔敦厚、中庸之道,发乎情止乎礼义。

2)还表现在胡乐蕃曲与民间小调结合,拉开了元曲产生的序幕。

北方音乐有慷慨悲歌的传统;辽金传入的音乐有“饶有马上杀伐之音”;徐渭:“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歌流入中原,遂有民间之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 代 文 学
元代文学概说
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元代文学的特征 三、讲授大纲与参考书目
蒙古灭金(1234) ,统一北方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元” 至元十三年(1276) ,灭南宋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兵攻下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
成吉思汗铁木真
窝阔台
成吉思汗第三子 窝阔台
“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祆庙 火。”(王实甫 《西厢记》)
“则待教祆庙火刮刮匝匝烈焰生。” (郑光祖《倩女离魂》)
一、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科举不兴,时行时辍——知识分子地位下 降;与市民阶层审美吻合;文学的愤懑之音。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 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 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 乎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 者也。”
• “(《代面》、《踏 摇娘》)此二者皆有 歌有舞,以演一事; 而前此虽有歌舞,未 用之以演故事;虽演 故事,未尝合以歌舞。 不可谓非优戏之创例 也。”
唐参军戏:参军、苍鹘 始构成“行当”。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 苍鹘。”(李商隐《骄 儿》)




宋杂剧:先演“艳段”,再演“正 杂剧”、“杂扮”,一般四五个 角色。在金称为金院本。
简单剧情的“东海黄公”
《旧唐书·音乐志》: “《代面》出于北齐。北齐 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 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 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 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 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 曲》。”
• 唐代传入日本。 • 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
“春日大社”举行一年 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 演时,《兰陵王入阵曲》 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 独舞。
• 《教坊记》:“《踏摇娘》:北齐有人 姓苏……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 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 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 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 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 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 之状,以为笑乐。”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一)叙事文学为主,戏曲繁荣。 1、元戏曲兼收并蓄 •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俳优”——
秦汉“百戏”——南北朝“代面”、 “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 剧——金院本——诸宫调
汉击鼓说唱俳优 汉玉圆雕俳优
秦汉百戏:“百戏秦”汉为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 的总称。秦汉时已有,南北朝以后称 “散乐”。《汉文帝篡要》载:“百戏 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geng、 吞刀、履火、寻橦等也。”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
“ 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 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游记》形容杭州:
“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 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 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 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北南

京宋 故杂
宫剧
博《
物眼
院药
藏酸

副 末
杂剧——北曲
元 曲
抒情文学
诗、文、词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 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也。”
元代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 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二、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叙事文学为主,戏曲繁荣。 (二)审美情趣特异,自然显畅。
(六)三教合一的全真教——神仙道化剧与心灵 解脱,散曲的“遁世”之作。
儒衣僧帽道人鞋,到处青山骨可埋。 还忆少年豪侠元代文学概说
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元代文学的特征 三、讲授大纲与参考书目
元代文学样式表
叙事文学
话本 戏曲
散曲
小说
讲史 南戏——南曲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 韩侂胄用兵既败,为之须发俱白, 困闷不知所为。优伶因上赐侂胄宴, 设樊迟、樊哙,旁有一人曰樊恼。又 设一人,揖问迟:“谁与你取名?” 对以夫子所取。则拜曰:“此圣门之 高弟也。”又揖问哙,曰:“谁名 汝?”对曰:“汉高祖所命。”则拜 曰:“真汉家之名将也。”又揖恼, 曰:“谁名汝?”对以“樊恼自取” 。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
成吉思汗次 子察合台
一、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经济发展都市繁荣——杂剧繁荣;杂剧 展现市民意识与商人形象;书会才人创作群 体;都市散曲。
明 方孝孺:“元以功利诱天下。”(《赠卢 信道序》)
元 张之翰:“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 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储,暮获千金之利。” (《议盗》) 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 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 (杨维桢《盐商行》)
“老娥元是南州女,私喜南人擢状元。”(杨 维桢《宫辞十二首》)
(三)民族融合——少数民族作 家的汉语创作;元杂剧的少数 民族语言、意象与乐曲。
贯云石(回鹘人);萨都剌 (蒙古人);李直夫(女真人)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 折:“(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巴 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 朝处治。”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李 存信云)“喝的莎塔八,跌倒就 是睡。”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北方大都市:
大都、真定、汴梁、济南、平阳、大同
南方大都市:
杭州、扬州、镇江、建康、松江、庆元、温州、福 州、泉州、广州
宋 杂 剧 绢 画
一、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民族压迫政策——元文学的批判精神 与反抗意识。
国民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 许诉于有司。”《元史·刑法志》
(宋末元初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一、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五)官学程朱理学流于形式——散文 的文道合一;道德伦理戏剧;开放与重 情意识。
仁宗初,恢复科举, “明经”、“经疑” 和“经义”考试用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
曾瑞《黄钟.醉花阴·怀离》套数:“待私奔至 死心无憾。”
王实甫《西厢记》:“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 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