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2】篇〗一1.团队:试讲空间第二十三期由第四组成员制作完成。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1)》教案

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一些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见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你报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鸽巢问题”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可相信的鬼把戏了。

(板书课题:鸽巢问题)教师:通过学习,你想解决哪些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鸽巢问题”是怎样的?这里的“鸽巢”是指什么?运用“鸽巢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运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成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引出探究课件呈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总有”就是一定有,至少就是“最少,最起码”。

(学生都有类似的理解。

)师: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请你静静思考一下。

师:大家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学生探究。

(略)2.反馈交流。

(l)枚举法。

生1:我们是用铅笔模拟摆出来的,一共有四种情况。

这四种情况中,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我们来看这些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生:第一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4支,第二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3支,第三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2支,第四种摆法有两个笔筒都是2支,所以“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师:比2支多也可以吗?生:至少放进2支笔就是最少是2支,比2支多也是可以的,3支、4支都是符合要求的。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法,把符合要求的笔筒用彩色粉笔标出予以“检验”,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生2:我们是用数表示的,比他的方法要简单。

师生一起圈出每种分法中不小于2的数,认可这种方法,对学生简洁的表示法予以表扬。

(2)假设法。

师:除了像这样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举出来,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

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是2支了。

所以我认为是对的。

教师板书图示,引导学会直观认识“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的情况。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安阳市宗村小学刘国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扑克牌魔术”游戏。

师:大家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扑克牌”游戏。

(1)教师介绍: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下52张牌,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相信吗?(2)玩游戏,组织验证。

通过玩游戏验证,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抽,总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

2.导入新课。

刚才这个游戏当中,蕴含着一个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课件呈现: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板书: 4支铅笔 3个笔筒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2)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3)请大家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反馈交流。

(1)枚举法。

(2)数的分解法:(4,0,0)、(3,1,0)(2,2,0)(2,1,1)。

(3)确认结论: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板书)(二)提升思维,构建模型1、师:(口述)那要是(1)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支铅笔。

为什么?板书:5支铅笔 4个笔筒(2)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支铅笔。

为什么?板书:6支铅笔 5个笔筒师:有没有更快速地证明方法?(3)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中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中呢?板书: 10支铅笔 9个笔筒100支铅笔 99个笔筒师:用枚举法证明还方便吗?能不能反过来证明:每个笔筒里放1支也能分完…生同桌讨论后回答: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就剩下1支,无论放入哪一筒,那个笔筒里就有了2支。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3.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需要学会倾听、表达、讨论,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一群鸽子飞入鸽巢的场景,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这张图片,如果每个鸽巢里只能住一只鸽子,那么这群鸽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1.必做题:
a.请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以下问题:一个班级有25名学生,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至少一项体育项目,如果共有4项体育项目,证明至少有一项体育项目有7名或以上的学生参加。
b.设计一个生活中的鸽巢问题,并运用鸽巢原理给出解决方案。
2.选做题(任选一题):
a.如果有10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要分到2个苹果,那么最多有多少个苹果可以分给其中一个小朋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鸽巢原理的实际意义。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并验证鸽巢原理。
3.问题驱动: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鸽巢问题》例1例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鸽巢问题》例1例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鸽巢问题》例1例2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8--69页。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经历“鸽巢原理”的研究过程,初步认识“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鸽巢原理”的灵巧应用感觉数学的魅力。

教课重、难点:经历“鸽巢原理”的研究过程,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质问题加以“模型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枚一元硬币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此刻,老师这里准备了 3 把椅子,请 4 个同学上来,谁愿来?1.游戏要求:开始此后,请你们 5 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一个人一定都坐下。

2.议论:“不论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起码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论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起码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论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起码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此中包含着一个风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个原理。

?二、研究新知(一)教课例 11.出示目:有 4 枝笔, 3 个盒子,把 4 枝笔放 3 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一样的放法?:同学放放看,来展现一下你放的状况?(指名)依据学生的状况,出示各样状况。

板:( 4,0,0)( 3,1,0)( 2,2,0)( 2,1,1),: 4 个人坐在 3 把椅子上,不论怎么坐,有一把椅子上起码坐两个同学。

4 支笔放 3 个盒子里呢?引学生得出:不论怎么放,有一个盒子里起码有 2 枝笔。

:(1)“ 有”是什么意思?(必定有)?( 2)“起码”有 2 枝什么意思?(许多于两只,可能是 2 枝,也可能是多于 2 枝?)教引学生律:我把 4 枝笔放 3 个盒子里,不论怎么放,有一个盒子里起码有 2 枝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并用其解决相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

4.灵活应用“鸽巢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纸杯、吸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演示“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

把3个磁扣放到2个圆圈里,有哪些放法?(学生思考)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教师:“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

(2)逐步深入初建模型把4根吸管放到3个纸杯里,有哪些放法? 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得到了四种全部情况,从而获得了支持这个结论所有的实物图像表征,为后面的“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70-7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承接课前谈话内容,直接揭示课题。

二、经历过程,构建模型。

(一)研究“4个小球任意放进3个抽屉”存在的现象。

1.出示结论: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2个小球。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长方形代替抽屉,用圆代替小球画一画,看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每种放法,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找到每种放法中放得最多的抽屉,然后从最多数里找最少数,发现不管哪种放法,都能从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小球。

从而理解并证明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二)研究“5个小球任意放进4个抽屉”存在的现象,找到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

1.猜测:根据刚才的研究经验猜一猜:把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几个小球?2.验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先画出不同的放法。

然后观察分析每种放法,看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教师追问:通过验证,我们发现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小球。

那“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个小球”为什么不对?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放法来说明原因。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内容】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和第69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每组3个文具盒和4枝铅笔。

【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一些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见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你报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鸽巢问题”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可相信的鬼把戏了。

(板书课题:鸽巢问题)教师:通过学习,你想解决哪些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鸽巢问题”是怎样的?这里的“鸽巢”是指什么?运用“鸽巢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运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新课讲授】1.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例1的问题。

同学们手中都有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分小组形式动手操作:把四支铅笔放进三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用铅笔在文具盒里放一放。

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说出:1号文具盒放4枝铅笔,2号、3号文具盒均放0枝铅笔。

教师:不妨将这种放法记为(4,0,0)。

〔板书:(4,0,0)〕教师提出:(4,0,0)(0,4,0)(0,0,4,)为一种放法。

教师:除了这种放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教师再指名汇报。

学生会有(4,0,0)(0,1,3)(2,2,0)(2,1,1)四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板书。

教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教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发现什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师:“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教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教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3)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3)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游戏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为使课堂生动、高效,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和讨论的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卡纸。

四.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上,依据“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把教学过程分四环节进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发现新知——课堂小憩,练习大比拼——归纳总结,课外拓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部分,通过“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鸽巢问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根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认知规律,直接呈现例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

在探究部分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数学活动。

(一)提出对“总有”和“至少”的质疑,引发学生探究。

(二)学生合作探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1、小组交流思考各种放法用铅笔和文具盒摆一摆、放一放、看一看一共有多少种情况,把它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说说有哪些解题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写在小组讨论的小黑板上。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讨论的结果。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师:你能发现什么?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师:“至少”有2支什么意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支。(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支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师:把6支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师:把7支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支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支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鸽巢问题(例1)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吴国霞
使用教师
王金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通用8篇)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通用8篇)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候课阅读分享:同学们,大家好,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鸽巢问题”的阅读资料,现在就某某同学的阅读在这候课的几分钟内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激情导课好,咱们班人数已到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鸽巢问题,这节课通过数学活动我们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你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三)民主导学1、请同学们先来看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只铅笔。

请你再把题读一次,这是为什么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我们再思考这一句话中,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对总有就是一定的意思。

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至少有两支铅笔,就是说最少有两支铅笔。

或者是说,铅笔的支数要大于或等于两支。

那你能现在说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对,这句话就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最少有两支铅笔,或者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的铅笔数是大于或等于两支的。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68页例1。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鸽巢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1本节课是数学广角内容,也叫“抽屉原理”。

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反思如下:1.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

在例1中针对实验的所有结果,在学生总结表征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你还可以怎样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我引导学生借助平均分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学生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

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

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讨论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不断改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学生继续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注重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首先通过三个基础练习回顾了“鸽巢原理”,接下来的练习题是鸽巢问题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的题目当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找出该道题目的“鸽巢”是什么,然后要放到“鸽巢”里的东西是什么,只有帮助学生在解题时有了构建鸽巢问题模型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鸽巢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鸽巢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鸽巢问题(例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课件呈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总有”就是一定有,至少就是“最少,最起码”。

(学生都有类似的理解。


师: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请你静静思考一下。

师:大家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学生探究。

(略)
2.反馈交流。

(l)枚举法。

生1:我们是用铅笔模拟摆出来的,一共有四种情况。

这四种情况中,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我们来看这些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生:第一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4支,第二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3支,第三种摆法有一个笔筒是2支,第四种摆法有两个笔筒都是2支,所以“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师:比2支多也可以吗?
生:至少放进2支笔就是最少是2支,比2支多也是可以的,3支、4支都是符合要求的。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法,把符合要求的笔筒用彩色粉笔标出予以“检验”,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生2:我们是用数表示的,比他的方法要简单。

师生一起圈出每种分法中不小于2的数,认可这种方法,对学生简洁的表示法予以表扬。

(2)假设法。

师:除了像这样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举出来,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

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是2支了。

所以我认为是对的。

教师板书图示,引导学会直观认识“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的情况。

师: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呢?
生:因为总共只有4支,平均分,每个笔筒只能分到1支。

师:你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要去平均分呢?(板书:平均分)
生: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的笔尽可能少一点,也就有可能找到和题目意思不一样的情况。

师:我明白了。

但是这样只能证明总有一个笔筒中肯定会有2支笔,怎么能证明至少有2支呢?
生:平均分已经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可能少了,如果这样都符合要求,那另外的情况肯定也是符合要求的了。

(3)确认结论。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齐):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三)提升思维,构建模型
1.加深感悟。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这句话是正确的。

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改,你们看看还对不对,为什么?
师(口述):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生答略。


教师让学生继续思考: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理,学生逐渐都采用假设的思路熟练地来表达。


师:我们为什么都采用假设的方法来分析,而不是画图或举例子呢?
(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枚举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感悟假设方法更具一般性的特点。

)2.建立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要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那么总有一个笔筒至少要放进2支笔。

师:对的。

铅笔放进笔筒我们会解释了,那么下面这两句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课件呈现:8只鸽子飞回7个鸽巢;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

(学生回答略。


师:以上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其实都是一样的,鸽巢、抽屉就相当于笔筒,鸽子、苹果就相当于铅笔。

师:像这样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叫做“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它们里面蕴含的这种数学原理,我们就叫做“鸽巢原理”或“抽屉原理”。

(揭题)
(四)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略)
2.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